1 ) 停止「盲流感」擴散----思考「盲」社會與我們的關係
葡萄牙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ose Saramago在十五年前寫下這一部驚世與警世的著作,對於整個書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從狹義中理解是「盲目」,所指的是我們社會中的所見所聞,人心的「盲目」,腦袋的閉塞,順從也是一種「盲目」的表現(xiàn)。從香港目前幾宗的社會事件就大致可以看得出,劃出郊野公園地方興建堆填區(qū),當將軍澳地區(qū)的居民飽受惡臭的滋擾,其他地區(qū)的市民卻從另一個角度看,例如心裡暗算著「幸好不是我的社區(qū)」,甚至流露一種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tài)度。這一種就可以稱為「盲」,是心理上的失衡,也是一種的視而不見。雖然不至於是肉體上的「盲」,但這種漠視的態(tài)度卻是最恐怖的。再有的就是「白色恐怖」,就現(xiàn)時香港的政制發(fā)展,當中也有一種「盲從」的表現(xiàn),社會上的事務,冷眼旁觀與漠不關心都在社會裡出現(xiàn),目前在反對派政黨的耳濡目染之下「反抗」的聲音相對的多了,但仍未改善到整個社會對「盲」的擴散。這裡我所指的可能是一種權力的核心,又或許是一種態(tài)度,舉例如顛覆傳統(tǒng)思想的方式?,F(xiàn)實社會可怕的地方是人類沒有辦法去改變社會,思想上的二元對立是存在的。從我們「眼」的視覺裡必然會有盲點,透過生活積累與感悟中顯露無遺。
書中所說的「白盲癥」某程度上是隱喻,當有些事我們?nèi)耘f是坐視不理,一代留給下一代的責任就會愈來愈多。從廣義上理解「盲」是肉身上的盲,電影中有兩層的意思,除了是一種「白盲癥」傳到城中,政府決定把病人送去隔離區(qū),活生生要那些人「自生自滅」。市民普遍認為政府會救助他們,甚料一切皆空。隔離區(qū)內(nèi)為保生存,人性的醜惡盡出。當眼科醫(yī)生莫名其妙得到這種疾病後,太太義無反顧「扮盲」到營區(qū)內(nèi)照顧丈夫的起居生活,對於她的角色設置安排是特別的。相對而言,在整個失明的城市裡,醫(yī)生太太是個災難的唯一記錄者。她看到了政府對人民的漠視與虛假,看到了人命何賤,看到了為了食物女人甘於屈服在男人霸權之下,看到了生存與生活,看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到最後看到了「奇蹟」。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慾念與生存,在絕望環(huán)境之下,尊嚴不再值錢,也再沒有所謂的「秩序」,有的只有無盡的混亂,試想想當中的人是自己,我不敢想像自己能夠活在一片恐荒之中。太安逸的生活令我們失去一份危機感,每事都有人安排都是充足溫飽的,一下子要失去窮一生所爭取的,是有困難。又或者肉體上的「盲」會讓我們感受到愛,就像醫(yī)生太太愛她的丈夫,雖不能說她拯救了其他人,但是她作為有良知的人,她在當中的角色與別人不一樣,她用看的見證世界的轉(zhuǎn)變。在影片最後的一句充滿了隱喻的色彩,當整個城市失明的人恢復視力的時候,她或者會「盲」。她在災難裡是參與者,是記錄者,是拯救者,也是一個悲哀的人。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而這讓她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局限性。
電影中的處理還是比較有特色去處理這一種不明的疾病,導演曾經(jīng)拍過<<無主之城>>,在電影的色彩處理上也採用上了偏藍與偏白。整套電影還是抓緊了書本的內(nèi)容,導演的選題也是合適的,雖然沒有讀過這部作品,但單從電影的表達方式上就已經(jīng)帶出了「盲」的恐怖與驚心慟魄。試想想這一種的疾病在我們的社區(qū)擴散,我想到了沙士時期被隔離的淘大花園e座,疾病的擴散的同時,全城彌漫著的恐慌。可幸的是政府沒有放棄他們,而人民也在這個時候共渡時艱,抗擊病癥。人民心連心的面對災難,共同進退,是一份真摯的香港精神。
肉體上的「盲」或者並不恐怖,缺乏愛的盲才是最恐怖。我們可以與「視而不見」很近,我們可以「扮盲」,但是我們要對得起自己,不要給「盲」延續(xù)下去,真正的盲傳染病並不是肉體上,而是心靈上的傳播。心「盲」人才會真正的致盲。
2 ) 不是災難片的災難片
影片制作其實算上乘,卻伴隨著很多批評,我想觀眾失望的原因是該片其實在很多方面類同于美國的災難片,但是又看不到這類影片所素有的宏大,刺激的災難場景,沒有視覺刺激的災難片肯定讓觀眾心有遺憾。但該片跟災難類型片比,除了一個假設的災難外,很多地方根本無法比對,壓根就不是一種路數(shù)的影片。不該用不該有的期待去期待。蕩然,某些人所期待的人性的考驗,我想影片還是遵循原著的。
首先,災難片的災難場面是這一類型電影中商業(yè)元素之一。但如果說災難場面,失明這一災難,恰恰是先天不足的喪失了這種可能。
其次,在災難片中,電影制作者從不放過在災難片中塑造英雄的機會,所以,劇情往往以英雄帶領大家沖出險情而告終,英雄往往是個男性白人。同樣是人性的考驗,煽情是災難片必然具備的能力。然而,在該片中,主人公是個女性,一位人妻,且并非作為英雄來塑造,作為唯一一個看得見的人,她不得已擔負起責任,而很多失明的人類在喪失了尊嚴,良知的時候,她成了一個痛苦的見證者,一個比麻木的受難者還痛苦的清醒的苦難感知者。然而,作品選擇一個女人,一種母性所具有的本能的善良和溫暖,符合人類在絕望中的某種期待。一個冰冷陰暗的環(huán)境中,女性是一種溫暖,而這種溫暖是一種力量。她不是英雄,更多時候像一種悲憫的圣者。
再次,一般災難片中總是會給災難的到來找一個合乎邏輯的原因,以此作為最終克服災難的關鍵所在。在這部影片中,災難去的和來的一樣無聲無息,一樣詭異。有很多批評針對這一點說成是情節(jié)的漏斗。我不以為然,也許這恰恰是作者的用意,憑空降落的災難更讓人不寒而栗,而這個災難本身,其實可有可無,因為,我們在災難中所看到的僅僅是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性,這個假設的災難只是讓我們驚愕的看到自己可能的另一面。有原因的災難是可以解決的災難,這種無來由的災難更像天啟。
邊看邊寫,雜亂,僅為紀錄
1、 開場,日本男人在獅子路口駕車失明,交通的錯亂感,以及周邊的忙碌,少數(shù)人的關心。
小偷趁虛而入。只是個引子。(影片較原作更注重人類社會的國際性,這個寓言適用于整個人類社會,無論地域種族及時代)
2、 模仿人失明的感覺的白色畫面幽靈一樣(伴隨一種空靈的鳴聲),漫布整部影片。很多轉(zhuǎn)場也用這個白色畫面。
3、 由第一名失明的日本男子作為傳播源,感染了很多接觸過的人,醫(yī)院、小偷等。(傳播途徑可怕)隨之一連串的人物也得以出場。
發(fā)展——高潮 都在隔離病房里
4、 政府采取的措施是隔離,但隔離后的人卻得不到任何救助,只能自救。他們像一群被拋棄,被犧牲的一部分人。他們被關押,被監(jiān)視,沒有任何與外界聯(lián)系的渠道,沒有足夠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5、 在隔離病房的初期階段,在醫(yī)生及妻子的照顧和領導下,雖然生活簡單,但還算有秩序,他們善待彼此。老人的收音機放出的音樂,依然可以看見,文明依然留存在人類這個群體。
6、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送到隔離病房,里面的情況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公平民主的環(huán)境被挑釁(醫(yī)生所代表的理性),強權分子出頭,有人為私利而不顧其它人的利益。在物質(zhì)更為匱乏的時候,人類的文明蕩然無存。誰占有食物和武器誰就是強者,誰就有發(fā)言權,而他人只能惟命是從。甚至用身體、尊嚴去交易。而現(xiàn)實中的人類不同等級、階級之間也是如此。弱小者可憐的尊嚴只是在自己的基本需求得以滿足為前提的。
7、 當然,在人性惡暴露和顯現(xiàn)的同時,人性的善良和良知也得以呈現(xiàn),善惡二者是互生的。這是作者對人類的某種信心和希望,來安撫人類脆弱的文明。
8、 其中一段,失落的醫(yī)生和妓女發(fā)生性關系,而妻子看到這場戲,從人物來講,應該很有戲,醫(yī)生作為丈夫,在失明之后,在自己的領導力量被消解之后,在妻子面前越來越感知不到存在感。妓女和他之間,是可以理解的一種發(fā)泄和安慰。而看得見的妻子并沒有對此譴責什么,看得見的,比看不見的感知到的苦痛更深。而從這一點看的話,這個妻子形象已然不是普通的妻子的形象,而是一個超脫于自己立場的圣者的形象出現(xiàn)的。而這超脫則來自于更多的苦痛的感知。
9、 用女人來交換食物,強權者的良知泯滅,女人的尊嚴,丈夫的尊嚴都被踐踏,人在食物面前變?yōu)樯娑镜膭游铩S腥艘郧笏赖男娜ッ鎸?,最終被打死。一號病房8個女人為死者擦洗身體,讓死者得以有尊嚴的安息。
10、 影片節(jié)奏感很強,有溫暖有陰暗,有緊張有舒緩,畫面明暗分明,其中還穿拆一些喜劇因素,調(diào)劑情感。但人物情緒的節(jié)奏卻始終保持著一種隱忍,作為高潮的爆發(fā)(刺殺),情緒的宣泄也要不得已快速隱藏。也許是這冰冷陰暗絕望的環(huán)境只能麻木如此。
11、 最后結(jié)尾,當日本男子回復視力之后,暗示盲流感即將消失,而之前看得見的女主則眼前閃白,暗示著她going blind。對于人類來講,渴望看見,而對于親見這場災難的女主來講,則愿意變成盲人。也許看見才是一種真正的盲,看不到自身的丑惡。
3 ) 最爛的裝逼片
這個片挺裝逼的,別什么討論人性善惡之類的。首先,也是最大的bug就是,朱麗安摩爾在全世界都失明自己還不失明的情況下,居然被一個只有一把槍的男人給唬住了,還等全體女性做了骯臟的身體交易且死人后,才去反抗,真是滑稽。
在一群失明人中,沒失明的人就是上帝好吧,對付一個失明人士豈不是探囊取物?
非要受難后才去反抗?
應該在第一次說要拿錢換食物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制伏對方。
就算前面拿物品換食物的時候不制伏,至少在兌換食物的時候完全可以不用自己的丈夫把戒指都去下給人,別人也看不見,給不給誰知道?
純扯淡!
劇情bug這么大,后面什么討論人性善惡,都不成立。
所以,只能一星!
4 ) 并不好看。
2008年,恐怖懸疑驚悚災難電影《 盲流感 | Blindness》
又要地圖炮了,其實災難片是我最喜歡題材了,但是如果邏輯上的缺失比較嚴重的也是我最討厭的地方。
其實這里為了表現(xiàn)人性,把人描繪的如結(jié)尾處的野狗一樣,如果說人性如此,但是智商呢? 也如野狗一樣嗎? 是不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如果這樣說 諾貝爾獎得主Jose Saramago的小說《Blindness》 是不是有點過分了,雖然我沒有看過小說,但是我也相信能得諾貝爾獎的小說不會差,其實和大部分改編電影的通病一樣,世界觀太大,篇幅太小,鋪墊不夠,就開始隨意展開,太多的細節(jié)漏洞,導致人物沒有智商,劇情沒有下限。觀影體驗極差。
同意 短評里 花兒果果 說的 “將一則偉大的故事從書本上轉(zhuǎn)移到依賴畫面的電影銀幕上,有些時候也會導致另一種失明?!? 說這個電影再貼切不過了。
還是不吐不快,如果你是唯一一個不失明的人。還不說你丈夫是學醫(yī)的,不說免疫、疫苗的啥的,讓你一個最討厭的盲人艸了,然后第二天想不通去反殺。。 什么狗屁劇情。。丈夫的出軌也是莫名奇妙,警衛(wèi)的離開雖然有鋪墊,但是最后走也沒人知道也是莫名其妙。結(jié)尾老頭的劇情也是沒表達出來。那只狗也是突如其來。。哎(不吃人就是好狗嗎?沒準只是吃飽了,捂臉)。都是鋪墊太少。
比如和《迷霧》比,在《迷霧》的絕望中,如果觀者把自己置身其中,也是一樣的絕望,做法也不會比劇中的人好到那里去。這叫正常邏輯。比如在《我是傳奇》里。。估計也沒有幾個人比主角還堅強。同樣是小說改編的電影。。這個電影并不同,作為盲世界的上帝。。 我是想說呵呵噠。
---我是失明的分界線---
推薦指數(shù):★★(4/10分),至少這樣的電影我個人是不喜歡。好題材浪費了。好劇情喂了狗。
5 ) 手槍出現(xiàn)的一剎那讓我覺得這是一部爛片。
首先聲明我真的很愛Moore。
但是,那把離奇的手槍真的讓我很失望。它的出現(xiàn)使這部本來我期望很高的電影一下子變成了無非是導演想要刻畫、摸索所謂的“人性”的工具。你可以說所有的電影都是干這個的,可是,過于明顯的玩味就顯得做作。
Moore我愛你……
6 ) 看《盲流感》的些些感悟
PS:是想看《盲目》結(jié)果在圖書館視聽室找到電影改編的《盲流感》,ok,那就從電影改編看起。借碟的時候,輸入機器上現(xiàn)實“限制級”三個字.......額額額,小忐忑了一下??赐赀@部片子,回頭在電腦上關鍵詞搜索,這部片竟會有“驚悚片”的歸類類別。我只能說,誰信標簽誰傻蛋。
saramago的隱喻太太太強大了?。?!壓抑得憋屈,不寫些什么,好像今晚會睡不著?
不分人種不分膚色不分國界,但凡感染盲流感,統(tǒng)統(tǒng)集中隔離,一個廢棄的精神病院就是盲流感失明者的集中營。我看不見你的膚色,沒有黑白之分,沒有歧視;我看不見所有臟亂,一切都以為平靜而美好;我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動,無法分辨在現(xiàn)實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不安、狂躁、妥協(xié),沒有一點點防備的失明,給了我如此盲目的世界。
以為當全世界失明,所有都將平等,可是在這個“集中營”里,混亂暴力爭奪會有,膽怯順從投降會有,覺醒掙扎自救也會有?!凹袪I”里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分成幾個不同病房,需要病房代表來維持秩序,叵測的“獨裁者“以及”智囊團“也形成,人人都落難的情況下,看似是同一條船上的螞蚱,但依舊有叵測者統(tǒng)一管理食物,其他人如要食物,必須交出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以財易物。這還不夠,以性易物才最令我痛心,暴力情愛的畫面,讓我想到慰安婦以及軍國的丑惡罪行。病房里面,女性由異議到沉默到最后的自愿獻身,尊嚴無處安放。痛心且悲哀。
一個廢棄的精神病院,集中的不僅僅的盲流感患者,還集中社會種種現(xiàn)實。投射強權、掠奪、奴性(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國家與人之間)。
諷刺的是,政府口口聲聲說為防止病毒擴散,將病人強制隔離的是他們,暴力控制病患者的也是他們。病房里重復播放著政府廣播,滿口仁義道德,卻寫滿了“不作為“三個字。病房里的緊急呼叫熱線,從沒有人接聽,患者的述求無人應答?;颊哌B自由走動的權利都沒有,可笑的是就在精神病院的院子里走動,都會被警告甚至槍殺,國家機器在這里制造流血與沖突,可連被槍殺的死者尸體都不敢處理。這就是說要為民服務的國家機器,恐懼、無能但卻掌握權利與槍桿。
一場大火,燒了廢棄的精神病院,但也燒出了自由?!拔覀冏杂闪恕拔彝涣酸t(yī)生妻子的這一句釋放性的吶喊,像是洪流的爆發(fā),給了本片一個尋找光明的出口。你以為光明就要到來?不,黑暗仍在繼續(xù)。終于沖出”集中營“走向外界,可是看到什么?滿街的流離、滿眼的破碎。鏡頭里街道的糟亂、全城的失明、超市里為搶食物發(fā)生的爭斗、街頭橫尸遍地并成為流浪狗果腹的食物…… 滿以為沖出”集中營“會回到過去的日子,只是看不見而已。可現(xiàn)實卻背道而馳,現(xiàn)實中的社會不過也只是”集中營“的翻版而已。
光明在何處?最后在醫(yī)生家里發(fā)生的這一段可以說是光明的初現(xiàn)。獨眼黑人說:“我想一直跟你們在一起,即便就是現(xiàn)在這樣(失明)”。懂了么?全世界失明便看不見種族歧視,不在乎你的膚色是白是黑或是黃。三個同患難的女性共同沐浴的鏡頭,通過她們各自臉上久違的笑容,裸露的身體,以及談話中對唯一沒有失明的醫(yī)生妻子表達的感謝與以她為傲的情感。女性要求解放、獨立的渴望,以及對女性的認可開始顯現(xiàn),在這一點上,醫(yī)生在妻子出門找食物的時候說的一句”我知道你可以“也得到體現(xiàn),我想這也許也是為什么在人物選擇上,選擇了女性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感染且失明的原因吧。最后的光明落在了第一個失明的日本人恢復視力的場景,第一個失明者恢復視力,接下來所有盲流感患者漸漸恢復也是必然,醫(yī)生妻子望向蒼白的天空,鏡頭久久定格。看得見,是光明,可真的光明何時到來?
全世界盲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你看得見。盲目讓我們無法看見,但也正因為盲目,又讓我們重新看見。一場全城失明,假如你是唯一的幸存者...........你會怎么樣?
和Children of Men很像 有野心的作品 比較喜歡的題材和風格 Julianne Moore每一部戲都那么認真 原著找來讀讀 片中的影射不用多談自會明了 prejudice, selfishness, violence and willful indifference
寓言
如果簡單說是一部描寫人性丑惡的電影倒有點曲解導演的意思,我更傾向于這是一個女主角的個人冒險歷程。這部片子里沒有什么天使,也沒有什么惡棍。大災難下,人人都是回歸原始社會狀態(tài)而已,而她更像是掉進原始部落的美國宇航員。
無法控制帶來恐懼
那些給這個片子加“科幻”標簽的人怕不是也得了盲流感?這哪里是“我是傳奇”之類的片子可以比擬?這是我心目中另一部《人類之子》,寓言的力度、角度講,又類似于史蒂芬.金的《迷霧》。給《瓦力》打5星,給這片子打一星的人,一定與我生活在兩個星球?!疚烈邥r期翻出來復習,滋味難言。出色的反烏托邦寓言,警告我們:日常我們所以為的文明、人性、以及給予我們安全感的社會系統(tǒng)、制度、資源,與虛妄的強國自信,在災疫到來的極端環(huán)境下,到底有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擊,崩解得有多么迅速。隔離區(qū),其實就是一個人類社會的縮影。
整體是一部標準水平的好萊塢片,某些拍的很黑暗的地方算是亮點~~
跟《滅頂之災》一樣,災難來的莫名其妙,走的也是莫名其妙,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同一個導演。
這電影,咋說呢?
這個 大概也屬于費勁不討好的
用如此文藝的手法來描述一場類末日的事件 當中還穿插一些類納粹的情節(jié) 倒也不是非常無聊 但確實不是很精彩 朱利安·摩爾的皮膚太慘不忍睹了
語焉不詳?shù)牧硪环N末世!
不夠真實
Blindness.PROPER.DVDRip.XViD-PUKKA
= =只為看摩爾。不做點評。
人性的無盡丑惡。
某種程度上我把它當僵尸片看的
13-3-2009 2:50pm ua langham
意圖優(yōu)良,故事像在看大屠殺
好題材,沒弄好
原著是關于人類社會的墮落和消亡的諷喻,可惜電影的引人思考的智慧力度不夠。單純從科幻片的視角,娛樂性也不足。這電影改編得很像The Happening,特別是結(jié)局?!皩⒁粍t偉大的故事從書本上轉(zhuǎn)移到依賴畫面的電影銀幕上,有些時候也會導致另一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