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無題
吳穎第一次進“按摩房”的時候,大伙兒排成一排,用期待又有點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望著門外。讓我想起《紅高粱》里抬轎子的看見九兒,釀好了酒,一群人圍著她讓她喝酒,喝完了大家說:“九兒酒量真好?!?br>張藝謀也極會挑演員,不管是鞏俐還是董潔,那么一笑,很真誠的,讓全天下最挑剔的女人也挑不出來刺兒。
看完了,劇情不記得,只記得幾個配了樂的片段。吳穎第一次“賺了錢”,說請老趙吃冰淇淋,老趙說那哪能讓你請啊。去哈根達斯一問,太貴,只得買了根兒冰棍,倆人坐在馬路邊,人來人往的,吳穎問:“這大街上這么多人,都是去干嘛的呀?”我就hold不住了……想起大伯婆婆來家做客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忙,你們忙……”姑媽還在武漢做些小生意,上次去她租的房子,冷冷清清,雖說大,雖說租給她的人家是市政的,可大哪大得過鄉(xiāng)下的后院兒啊,往那街上一走,方圓百里都是認識的人,那才叫大。
所以才覺得特別辛酸。
廠里的人給她造了一個夢,可惜洞太大,最后還給人識破了。每天五塊十塊的,他們根本負擔不起,于是用假錢當做小費。吳穎聞了聞紙,很開心的笑了。
是呀,所有人費心費力就為騙你一個人。
為了讓你相信18萬,為了讓你相信生活希望,盡管那是渺茫的,。
或許只是為了不讓警察抓,管他呢。
反正我從頭到尾都沒崩住,衛(wèi)生紙堆滿桌子了都。
如果說這是部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的片兒,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給喪失了幸運球的小女孩吳穎的一段童話。
還是用廢紙做成的童話。
唉,言不由衷,語無倫次,邏輯混亂,無法表達。
想起以前的一個問題,
你是希望你的愛人有一塊把一塊全給你呢,還是希望他有一百給你一塊。
我現(xiàn)在依然會選第二個。
因為承受不起,珍貴的東西應該高高在上,人的底線也會因為接受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而變得越來越不是那個樣子。
愿吳穎好好的,她拄著拐杖在人里穿行的樣子一直在我腦海里。
會幸運,也給此刻感覺流離失所的孩子,不放棄生活。
2 ) “幸福時光”就是幸福時光
2000年的電影,畫質(zhì)差甚至無字幕,13年后因為喜歡董潔完整的看下來。我給你四顆星,那一顆星被卡車撞飛了。
老趙因為追求胖女人才幫忙安排女孩的工作,但我更愿意相信,他們之后的幸福時光是和胖女人沒有絲毫關系的。幾個退休工人一起做床,“裝修”,做假錢,裝大爺。他們忙里忙外的絮叨和討論是整部電影最溫暖的橋段。女孩在胖女人那過得很苦很隱忍,可是她的表情里分明還是那么倔強那么堅毅。女孩的笑是在什么時候,第一次到按摩室,第一次吃冰棍兒,第一次和“主管副主管”吃飯。喜歡那個分明溫暖卻又飆淚的橋段,女孩第一次賺了錢,倆人一起坐在路邊吃冰棍兒。老趙告訴她街上的每一個人,女孩摸著老趙的臉想象他的模樣。而一幫退休工人他們什么都沒有,在算著一個月兩千多,算著一年18w的時候,只是為了給女孩一個希望,和一段短暫而幸福的時光。他們當時并不知道需要那樣維持多久,不知道騙多久。老趙,悲慘的結局,會不會是一種“解脫”?
張藝謀的眼光,那時的董潔我依然能看到冷清秋的影子,單薄甚至營養(yǎng)不良。可是還是那樣一朵安靜的百合花,不驕不躁,安靜的開放,靜靜的等人來欣賞。卻又有著君子的英氣,倔強善良,不服輸。趙本山在適合不過這個角色了,還有那幫退休的老人。突然想提起傅彪,對他的認識竟然是幾年前轟動一時的他故了,這部電影里他是第三重要的人物我認為,出謀劃策的又想法的都是他。
后來發(fā)現(xiàn)這部戲是莫言的小說改編的,師傅愈來愈幽默。在莫言眼里是老趙悲慘善良而卻悲涼的一生,平凡無望。(怎么突然想起張國立的一聲嘆息)。而在張藝謀心里,是對董潔的愛和憐惜,為了給她希望和幸福,“犧牲”了老趙的一生,留下我們長長的嘆息。
在我看來,老趙和女孩的幸福時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是這些所有退休老人的幸福時光,就像那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幸福時光”旅店,依然是給每個人的心底帶來希望和幸福。
3 ) 清澈的眼神
第一次試著寫評論,一直也都覺得五大三粗的自己很難被一部電影感動,直到看到董潔那明眸善睞的眼神,雖然呆滯,卻很清澈,除此以外,也有很多煽情的場面,在街頭董潔給老趙摸相;伴隨著董潔的錄音的播放,傅彪念著老趙在經(jīng)歷了很多變故后寫的給董潔的“謊言”時,竟然會莫名的流淚。有歡樂,也有感動,終究還是覺得比老謀子那些所謂的大場面更感人。好片,只是不符合商業(yè)社會的普遍追求。。。
4 ) 摘抄馮小剛對《幸福時光》的評價
這種人物關系過于獨特,乍看上去,非常有戲,但一落實到劇本上,處處顯得非常被動,處處都在為說圓了這么一事拼命的編,編到后來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它本來應該具有的那種自然生動,直奔著一種人為的、概念的“人性”主題駛?cè)ァ?/p>
就像挖一鍬土,原本里面應該有挖斷了的樹根,被切成半截的蚯蚓,還有裹著泥土的石頭子,抓一把潮濕的泥土,聞一聞還有一種孕育著生命的氣息。可現(xiàn)在的這鍬土,不是從地里挖出來的,是篩過了,又晾干了,再把一些看似像樹根、蚯蚓一類的東西擺放在里面,是一鍬沒有生命的假土。
改編到最后完全陷入編故事的狀態(tài),就算影片會很好看,但原來小說里的魂卻丟了,找不到了,所有嫁接上去的情節(jié)都像是裝上去的假肢,和原來自然生長的東西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排異,而原來的樹木又長不出來新枝。
5 ) 功虧一簣的劇情
無意間看到編劇竟然是莫言,怎么回事?哪里出了問題?這樣的組合怎么在劇情上犯這種錯誤?是不是老謀子又犯軸了?一加一竟然小于了二。
看這電影,前面六分之五還好好的,突然一輛大卡車開過來,我就坐不住了:完了。
這種編劇上的問題,馮小剛是不會范的,但張藝謀就是犯了。
結尾那么匆忙,好像導演導著導著家里邊忽然出了什么事情,沒心思再好好干下去了,慌里慌張的就快快了斷了。結果是作品的結尾不夠合理,作品的完整性沒能形成,成為了所有觀眾的、甚至還有編導集體的永遠憾事,永遠沒法彌補了斷的。
老實說,沒看到車禍之前,我看得津津有味。很久沒看過這樣的片子了,雖然格局不大,也不考慮更大的社會關注,但是具體入微,紋理細密,也稱得上是認真細致的;作品的風格--鏡頭上和表演上--力求樸實無華,非常生活化。張藝謀很喜歡喝擅長記錄的風格,如《一個都不能少》,真切感人。這是馮小剛未能做到的。
老謀子的另外一部現(xiàn)代都市生活電影《有話好好說》雖然鏡頭上追求實驗性,但是因為敘事策略和表演風格的原因,仍要把它與這部《幸福時光》劃歸一類。
這兩部電影和馮小剛的《甲方乙方》《沒完沒了》相比,沒有太多的優(yōu)勢。比較來看,在主題上,馮小剛要做一些輕松娛樂的戲;張藝謀則要在深度上作勢深挖,可惜成效并不理想,他只是表達了現(xiàn)代人倫理道德中某一環(huán)或某一部分的憂思。可是他忽略了群眾的思維能力,缺少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和觀念。大家可能都感覺到了他的吃力。
馮小剛相對來說則是比較游刃有余,不會那么執(zhí)拗的就一類事情表達或宣揚自己的并不高明的見解。當然,《手機》、《一聲嘆息》對于社會變化發(fā)展的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主動進行了探討和思辨,但是成績并不如別的作品明顯。可是這兩部作品并不比張藝謀的這兩部差。
反應現(xiàn)實問題的電影中,楊德昌的電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的結構嚴密,故事緊湊,反映了其人認識上的深度。
然后再說電影所反映出來的導演的精神世界。拍出這樣的一部電影,表現(xiàn)出張藝謀導演對于倫理道德問題的關注狀態(tài)和認真態(tài)度。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藝術家不可缺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如何表現(xiàn),關系也很重大。
表現(xiàn)一種道德拷問主題的電影,韓國電影喜歡用主人公的愧疚感來達成人格的救贖,如《薄荷糖》、《援交少女》都是力量充沛以致達到激烈殘酷程度的。
這當然不是說這種方法是唯一的,但也不能否認其震撼人心的能量。
那么《幸福時光》應該如何結局呢?
我一時也回答不了,回答這種問題,需要“智慧”。
6 ) 悲慘世界里的幸福時光
幸福時光小屋是一重要的載體,它承載著趙本山想象中的愛情婚姻,也承載著與之緊密相關的盲女董潔的可以為她帶來收入的工作,但它卻被懸在了半空。電影用一個空鏡頭來展示這個場景。這是一個富于象征意義的鏡頭。它暗示著趙總和吳引的幸福被懸掛在了半空,上不沾天下不著地,可望而不可及,可感而不可觸“幸福時光”成為了他們的夢想,他們的憧憬。
再后面。電影又用一個富有深意的鏡頭。吳引舉起雞毛掃帚可她怎么也夠不到天花板。這個鏡頭說明象征溫暖幸福安全的屋頂是不存在的,我們知道“沒有屋頂?shù)牡胤绞遣荒鼙环Q作家的?!碑斎灰膊荒芙惺?、屋房。這是一個沒有遮蓋的空間。象征幸福的屋頂跳起來也夠不著。但好在是它還有墻壁,不能遮雨卻能擋風沒有家不等于沒有愛和助這種包圍或環(huán)繞雖然沒有給吳引帶來所有的家庭幸福但總算給了她生活中下去的信心,讓她可以在想象世界里獲得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
象征幸福時光的小屋看不到天花板夠不到。兩個鏡頭一前一后揭示了悲慘現(xiàn)實的殘酷性,在這個意義上幸福時光就不能在生活去尋找,而只能在遠離生活的想象中去尋找,在善良的人們對于吳引的真實的謊言中去尋找??墒窃谟捌杏帜軓囊恍┬∑魏图毮伒母星椋约吧屏嫉娜藗儗且闹e言中也帶給我一點點溫暖和幸福的感受。
聽過吳引留下的錄音,看過老趙被血染紅的信,大家沉默了,最后導演用一個很長的鏡頭,女孩拄著盲杖行走在城市里,這個城市是灰色的,爸爸的離開、后媽和弟弟對他的厭惡都歷歷在目。漸漸的吳引的眼神卻變得堅定了,慢慢的眼角上揚,彎出了些許的幸福。她的眼睛是那么幸福的迷人,完全沒了以前的那種混沌,那幸福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老趙給她的幸福時光,也是大家的幸福時光,影片從趙總和吳引故事側(cè)面帶給了我們這個現(xiàn)實的殘酷,同時也傳達了在悲慘的世界里是會有小小的幸福
時間的壓縮還是制造出了一些細節(jié)上的喜感 依然無法做出道德評價 反正是小人物的杯具 情節(jié)太靠不住了
只是借了莫言小說的一個點而已,走的還是張藝謀前期擅長的溫情到人性的路線,老少皆宜。那時候董潔還小,本山大叔還有黑頭發(fā),傅彪還活著。
那時候董潔還是個小蘿莉,現(xiàn)在已然為人母了。
當你真心為別人的幸福付出時,你也會感到幸福的。
十分另類的張藝謀作品,在現(xiàn)實主義當中夾雜一些超現(xiàn)實色彩,比如掛滿紅漆的幸福時光小屋,上鎖以后像個血紅色的葬愛之棺,還有結尾徒弟對著錄音機讀信,聽信的人走了,寫信的人生死未卜,僅有聲音在場,頗具鬼魂對話意味,而且還是由人代為轉(zhuǎn)述,疊加一種悲愴感。趙本山飾演的老趙放到現(xiàn)在基本上可以在知乎開貼封神,ID趙大餅:我如何用2元玫瑰+文旅產(chǎn)業(yè)老總?cè)嗽O贏得女神芳心,括弧差一點。表面上是老趙步步為營,瞞天過海,實際上胖女人才是真正的行騙高手,他和老趙在一起不過是想把盲女甩開。老趙真正的幸福時光,大概是和工友們一起編織了關于未來的美夢,他善意的謊言給了盲女希望,讓她在黑暗中看見那么一點點光明。原版結尾鋼廠拆除,老趙在廢墟上讀信。后來改成帶有訓誡色彩的車禍,吳穎獨自上路。兩種結尾都有其時代指征:被遺棄的,被欺騙的。
“影片最終陷入了道德倫理的自我循環(huán)狀態(tài):因為善良,所以善良?!辈惶疄槭裁创蠹蚁矚g引用這個評論,我倒覺得是“因為無奈,所以善良”。老趙的本性是善良的,但這不是原因。天花亂墜的夸大是要付出代價的,最后老趙的死某種程度上也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在,雖然是幸福時光,但卻有深深的悲涼感。
如今,基本看不到這樣的溫情小品了。片子是根據(jù)莫言小說改編。董潔從200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和謝霆鋒牽手出道,到后來被張藝謀相中成為“幸福女孩”而一舉成名,她是最低調(diào)的謀女郎了。老謀子真壞,讓如此清純的董潔穿個小內(nèi)褲在屋里走來走去,董潔當年真瘦,都沒發(fā)育。
結尾太傷了...小女孩,路在何方?心中有路,現(xiàn)實無路...可走。
少見的張藝謀。放棄畫面的張藝謀
那時候,曾經(jīng)樸實的片子...少了現(xiàn)在商業(yè)的裝扮,讓人唏噓再也回不去的時光...
趙本山的侵略性太強了,如果不提示,沒人會在意本片是張藝謀執(zhí)導,基本是個超長版小品。
本山大叔的表演來源于生活,非常真摯。董潔演的盲女清純又善良。一部打動人心的電影。
這是我最熟悉的那群人,他們窮,沒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是許多人都瞧不起的小人物,可是他們是那么樸實,那么善良,他們的胸中飽含著那么博大的情懷。兩個謊言透出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大愛!
看到了當年的某條短評,花邊最少的謀女郎,一下不禁令人唏噓。
生活太真實了,沒錢就得吃苦,日子就過的不舒服,不要空談好壞善惡,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才是大善。懂得生活,懂得幸福 。
這片挺好,時光已經(jīng)定格。但小格局的片子畢竟還是小格局。@20161110,片中董潔驚為天人,個人加一星。
很喜歡這樣的電影,煽情也好,故事老套也好,就是喜歡。董潔很漂亮,很喜歡這樣的女孩子,楚楚可憐。
張藝謀最不受關注的片子和花邊新聞最少的謀女郎。草根得讓人流淚,卻有點缺乏力量。
董潔穿著白色內(nèi)褲在房間走來走去的時候,我感覺那是趙老師人生的高光時刻。片子很溫情,但也是早期張藝謀作品中電影語言最匱乏的,一個很好的故事,拍出了電視劇的質(zhì)感,好在底層小人物的善良很打動人,董潔穿上向日葵裙子的那一刻是真美。
最出彩的是兩董,一個沒發(fā)育好,一個發(fā)育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