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魅》故事本身更偏向于“獵奇”而非“推理”。不要問為何方木有這樣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他天生如此,但是對喜愛嚴密邏輯論證的觀眾來說,看一個“神棍”斷案恐怕很難忍受吧。
長久以來,我一直很期待熒幕上能出現現實題材的刑偵推理片。事實證明,可能由于一些不可名狀的原因,這個愿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當我看到開頭的俯拍的無人機時,看到方木的“思維宮殿”像盒子般展開時,看到在摩天大樓頂端開舞會時,我心里有點失落,因為知道這部電影的走向終究是“魔幻”的??匆幌陆鼛啄陣a乃至世界熱門電影的趨勢,真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被慢慢磨去了。在一個模糊的空間里,歷經遠離現實的事情,這樣的設定,傾向于把觀眾往塑造的人物上引,而非對環(huán)境的反思。我個人覺得是很遺憾的,原因太多,也不展開說了。
-----------------------------------
回到電影本身,如何評判它好不好?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我想了很久,不談學術上的各種標準,單純感性地說,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看完之后我還記住了什么?如果出門便忘,說明這片子爛得平庸。如果過一陣子還能想起一兩個鏡頭,這片子還是有閃光點的。
一周前我看了點映,現在最先想起的鏡頭:一是邰偉在泥地里干架(就是拍出來實在看不清廖凡的臉ORZ),二是方木割破左臂在玻璃上劃出一道血印。兩個鏡頭都很顯人物性格,前者兇猛而勇敢,后者機敏而自傲。這也是《心理罪》讓我比較滿意的地方,至少故事是完整的,行為動機也是可以理解的,雙男主的性格相對而言也比較立體,盡管推理相當孱弱。
但是另一方面,缺點真是太突出了:
1. 雙雄片是很難拍的。一方面二人要彼此對照,成為對方的鏡子,并在破案的過程中一起成長。邰偉放下了內疚,方木放下了自恃,在一次次與對手的周旋中,回答了“我是誰”,并認清自己的“罪”。《心理罪》花了大量筆墨在男主上,而忽視了配角的呈現。本以為萬茜會奉上非常精彩的表演,這不是萬茜的原因,角色本身沒有張力,真的太可惜了(不得不敬佩《繡春刀2》倆小時塑造十幾個人物的能力)。其余的配角也都像紙一樣空洞而平乏。
2. 無助于情節(jié)推進的廢鏡頭不少,比如方木和女友在公路上滑滑板,后面已經有二人在學校的互動,其實可以拼一下,兩段于劇情和人物塑造作用相似(當然你也可以硬說是有遞進關系,女友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高潮的爆發(fā)和帶給方木的啟發(fā),愛情的美好在前面能盡量精簡地表現出來就行了,個人感覺沒有必要反復出現。)平臺尬舞那段換一個環(huán)境可能更合適。不管多魔幻,我真的很難想象警察平常是在這種地方這樣放松的。還有一個方木及其女友和邰偉相遇在充滿帷幔的舞蹈房橋段,主要倆作用,一是老師把方木介紹給邰偉,二是表現方木與女主的相(gan)識(qing)。這個場景充滿一種微妙的尷尬,老師角色存在的必要性比較弱,布置又是如此得不接地氣。這個鏡頭就像是沒有經過太多思考,為了承上啟下的便利,把各種要素堆積在一起囫圇全拍了的結果。(具體情節(jié)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實在記不清了)
不論是網劇還是電影,《心理罪》系列都讓我產生高考寫命題作文的緊張感。一定要在片中出現“心理罪”三個字,不然就好像要離題了...拍片能拍得自如是一種境界,難啊??赡芫W劇的篇幅比較長,所以能夠鋪墊案件細節(jié),詳細描述人物的心路歷程,電影版著實倉促,我不能說這片子爛,但也不能說好,就這么回事吧。
今年似乎邁入一個熱劇上大熒幕自毀和偽燒腦片比腦殘的扎堆季。
這再次證明一個論點——把平淡題材拍出花來是真功力,把好題材拍成渣渣是真弱雞。
還好這次我不是原著黨。
本片是一個模糊的類型片,科幻不像科幻,寫實又非寫實,恐怖不夠恐怖,推理直白推理。然而,動作卻是真動作,血腥也是真血腥,犯罪是在真犯罪。所以在場景構設很努力、演員也都挺賣力的情況下,觀影中仍然不停聽到觀眾出戲的交談和調笑,而我中間一度犯困,終于打起精神看完。
走出影院,滿腦子只有滾滾長江都是血,抬頭仰望,天空突然飄來兩個字——牛逼。
邰偉:我是隊長我牛逼。我可以對天才的實習生頤指氣使謾罵爆錘一言不合就躁郁,只因為他能看穿我心理映射了另一個自己。
方木:我是鮮肉我牛逼。我可以分析頭頭是道個個印證卻對抓捕并沒有什么卵用,我可以讓所有人都寵著我愛著我遷就我認為我是天才連反派都惺惺相惜留我小命。
陳希:我是花瓶我牛逼。我可以各種秀青春秀顏值擔當秀母愛大發(fā)秀撩小鮮肉,雖然我到死也不明白反派不喝我血卻要殺我的意義。
羅藝:我是助手我牛逼。我可以在狹小空間偏要用手槍空曠地偏不用手槍,我可以重要場景全不在只等泥漿中嫌犯逃跑給邰隊的斷戶絕后撩陰腳在人間。
醫(yī)生(sorry,實在想不起名字):我是專家我牛逼。我可以像怪醫(yī)秦博士一樣研發(fā)大力丸注射劑卻沒有被軍方關注,我也可以調用本市各種醫(yī)療資源購置各種先進儀器征用各種半廢棄場地不被公安局發(fā)現,我這么聰明只是忘了戴副墨鏡出門。
馬凱:我是病人我牛逼。我可以一見鮮血就燃燒小宇宙變身為超級賽亞病人,各種力大無窮各種處心積慮玩的整個警隊團團轉打的整個警隊只叫娘,卻抵不住手機里的一個嬰兒哭喊,費勁心機只為了追一個4K高清畫質HiFi高保真的VIVO X9——墜樓時照亮你的美。
楊林:我是父親我牛逼。我可以不信天不信地不信ZF只信專家成為人民公敵,只為了證明父愛的偉大就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幡然悔悟時卻武功全失,只能一纏二打被擰斷脖子。
慢一拍:我是魏翔我牛逼。我可以把配角助手演成開心麻花舞臺劇,背后插著血槽刀追蹤疑犯幾公里,只為了問一句姐姐他看到你不會吐不會跑不會自殺嗎?
喬蘭:我是醬油我牛逼。我可以憑著法醫(yī)的身份各種劇透各種幕后操作調實習生進警局安排老爺子做輔導為雙雄拉架和稀泥帶著大隊人馬去收尾,我雖然性格單薄臺詞稀少,但我才是終極大boss。
無人機:我是道具我牛逼。我不管奧斯卡獎已經實現成千上萬個無人機造特效,我也不管幾年前港片已經玩爛了無人機追蹤疑犯,只因為我開發(fā)了可以閃光的新功能,所以我可以成為影片中最重要的大殺器,只為了告訴你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編?。何視木幬遗1?/span>。我可以無視影片節(jié)奏在馬凱死亡揭露大boss后不讓影片加速反轉迅速高潮而是再降下來又來冗長的一段解謎殺人打斗,蜜汁長高潮讓觀眾陷入不應期。
攝影:我拍雙雄我牛逼。我可以模仿催眠大師記憶大師各種大師等等畫面感營造血腥暴力,卻總忍不住反復給群像主旋律鏡頭反復給雙雄并列鏡頭,只為了突出濃濃的基友情。
導演:我牛逼。我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類型片,所以我就什么類型什么元素都塞進一部片,我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主題,我就什么想法都給觀眾喂一點,最終我只是為了拍一部有人買票看完就忘的——商業(yè)片。
一星給畫面,一星給廖凡的拼命,一星給李易峰的努力,Over。
天臺上,邰偉摟著方木對他說“你呀,對生命少了那么點敬畏?!狈侥竞咝?,不屑,他覺得這就是一個失意中年人的推脫之詞,只是不想承認自己的天才罷了。殊不知,這句話就是他和邰偉,甚至和孟陽之間最本質的差別。
電影《心理罪》里的三個人物,方木、邰偉、孟陽,分別是看待生命的三個境界。
方木對生命是小敬畏,立功、尋求認可是首要的,至于抓捕中會不會有人傷亡、引誘壞人犯罪會不會讓別人陷入危險,這些他不管,因為這都和他無關,有人死有人傷那是你們自己沒本事,更別提被視作對立面的罪犯了,所以“只要案件破了,我們就是勝利者”。
什么人和他有關呢,他的愛人,陳希死了就不行,必須殺人償命,所以方木對生命的敬畏是局限在個體小范圍的,別人的死對他來說很難觸動,只有身邊人的死才會被震撼,才會對生命抱有敬畏。
即使陳希死后,方木是否更加尊重生命?也不見得?;氐骄之嬒竦目迲蛉质强揸愊?,七分哭自己,為自己的失敗和錯誤而哭,其實那會他的畫像是對的,卻因自信被摧毀而無法讓別人信服。再到上島前看到了陳希被殺視頻,方木痛苦中卻還能發(fā)現蝙蝠咬痕,再冷靜沉著的帶上針劑去找孟陽,此時的方木你很難說清他是走出陽光還是近乎冷酷,方木的成長不是常規(guī)的英雄模式,倒更像是蝙蝠俠里小丑那種逆成長。
邰偉對生命是大眾的普通敬畏,主張程序正義,底線就是“不能再有人死了!”,他覺得大家只要各司其職,沒有人逾越規(guī)則,秩序就不會被打亂,也就沒有無辜者枉死。所以邰偉掛在嘴邊的是“干你該干的事”,無論是方木闖入醫(yī)院造成護工逃跑、還是引誘孟陽再次犯案,這都屬于越級行事,違規(guī)必將帶來混亂,這才是邰偉最討厭方木的地方。
邰偉追求的就是恢復秩序,突破社會規(guī)則者必須受到制裁,他要做的就是把孟陽抓回去,至于怎么懲罰罪犯那不是他要想的事,那是司法上的程序正義。邰偉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刺拔了,而且不能再有人陷入危險,每個生命都是平等而寶貴的,他對所有生命都飽有敬畏。
開場的護工剖腹案,講的不是方木有多天才,而是他和邰偉的區(qū)別,方木看出了兇手,邰偉也看出了兇手,邰偉想著的是怎么清場把無辜的人先隔開,慢慢收網用最小的勁抓住犯人。但方木則相反,案發(fā)現場就是舞臺,只有在舞臺正中央犀利的指出兇手才有足夠的快感,才能享受大家追光燈般的眼神,但他打草驚蛇捅了的簍子只能由邰偉去收拾。所以邰偉一開始就知道方木和他理念不同,他排斥的不是方木年輕傲慢,而是不拿別人的命當回事,這也直到方木經歷了陳希之死后,邰偉才開始接受他,有了痛失所愛的感受才會對別人的苦難有同理心。
孟陽呢,他對生命是大敬畏,或者說是毫無敬畏。他和方木一樣都是天才,只是他的天才領域在醫(yī)藥學上,他可以像諸多優(yōu)秀的醫(yī)學者那樣到一個發(fā)達城市、成為頂級醫(yī)院的精英醫(yī)生,但天才是無法忍受將生命投擲于社會運轉的齒輪當中,他要做一件更宏大的事,他要替整個人類治病,要將一個病種徹底的從人類進程中剔除出去,這個病就是卟啉癥。所以孟陽從始至終沒有覺得自己在殺人,“我是一個醫(yī)生,我宣過誓的”,他覺得自己在救人,有人在這過程中死去那是為了醫(yī)藥科學而獻身的,是值得尊重的,所以他看著玻璃箱里的小女孩眼神里依然流露著慈愛,萬一這次實驗成功了呢,也許小女孩就會重獲新生。
卟啉癥屬于稀有罕見病,病例不多,孟陽要走訪全球各地去找卟啉癥患者才能有足夠的樣本來研究。在這過程中他有兩個意外的收獲,一是緩解卟啉癥的針劑,可以讓卟啉癥患者發(fā)作時間減緩,但副作用很大,劑量稍多就會意識混亂、機能增強乃至暴斃。二是令正常人吸入會導致血液變異誘發(fā)卟啉癥的氣體,孟陽自己也因此染上卟啉癥,但他并不害怕,反而非常高興,因為這就意味著不需要全世界到處去找卟啉癥患者了,只要把正常人變成卟啉癥患者就可以有足夠多的樣本來做實驗了。
孟陽陸續(xù)把實驗器材運到小島里的廢舊實驗室里,找來原本絕望的病人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烏托邦試驗地,如果不是馬凱受不了島上實驗室的環(huán)境而逃跑,孟陽還會在島上繼續(xù)用抓來的流浪漢做實驗,馬凱自己跑了也就跑了,孟陽本來也許不太在意他,關鍵是馬凱還擄走了一個造血功能強勁的周榮光作為船上的儲備糧,相當于把人家原本就缺槍少炮的彈藥庫還給燒了,孟陽才讓林海去把馬凱給做掉。
結果這一去還在漁船公墓上遇到了邰偉,暗中較量又發(fā)現了方木這個人,如果只是邰偉一人追查此案,孟陽大可低調收斂著繼續(xù)試驗、或者轉移基地。但天賦秉然的方木吸引了孟陽,他們都是天才,某些理念甚至是一致的,孟陽自知命不久矣,能活到試驗成功看來幾率是不太大的,要是能把方木拉過來,也許這個事業(yè)還有點戲。
方木自作聰明搞了點心理入侵想引誘孟陽出動,也許孟陽是在洞穴里偷著笑看完視頻的吧,這招對孟陽來說太小兒科了,就像學生出了道簡單題目來考老師,但孟陽還是很喜歡方木,畢竟他們還是有成為同路人的潛質,索性將計就計去會會他。
咖啡廳里孟陽對方木發(fā)出了惡魔的邀請,并且給他一個危險的警告,可能無論方木選擇去救邰偉還是救陳希,孟陽都會殺死另一個人來作為對方木自大的嘲諷,“無謂的情感只會束縛住自己”,孟陽要幫他解開束縛,殺死至親就是第一步。
最后島上的實驗室里三人相見,各懷抱著不同的目的。
方木要去報仇,帶著孟陽自己研制的針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要致對方于死地。
邰偉是去主張正義的,壞人接受法律制裁、好人回歸社會,但誰都不能死在法外之地。
孟陽是抱著救世主心態(tài)的,邰偉和方木的到來不過是赴約的兩個客人,也許多兩試驗品這次就成功了?或者提前死亡,這也不過是耶穌的宿命,對他來說既無恐懼也無憤怒,唯一有的是遺憾,不能見證卟啉癥的終結,他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方木身上,除非方木成了他,否則孟陽也只是人類漫長河流中的一粒塵沙。
一切結束,邰偉和方木站在懸崖邊,邰偉套近乎“你夠格了”,邰偉想的是方木經歷了這一切該懂得生命之寶貴、秩序之重要了吧,他覺得給方木期許已久的認可會是對方木的嘉獎。但方木的回答是“我的測試才剛剛開始”,這是孟陽對他的測試還是邰偉代表的主流社會道德的測試?不知道。
“我要探究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只有站在懸崖邊,才是方木探究的開始。
不止一次有人問我,什么樣的電影,會激發(fā)起我寫影評的興趣。我的回答是,有復雜的、經得起推敲的人性內容的,有細膩的、現實的、經得起咀嚼的人際關系內容的,總之,要有“人”。
廖凡和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在這方面,很能激發(fā)我談論它的興趣。
廖凡和李易峰在這個故事里,分別扮演警局的邰隊和給罪犯做心理畫像的方木,一個是老警察,一個是實習生,一個是老江湖,一個是未經世事的天才少年。他們之間,沒有這類故事里,常見的那種惺惺相惜到近乎基情的關系,他們從頭到尾都在對抗狀態(tài),他們的關系,是在對抗中漸進的。
他們之間的對抗,有很豐富的層次,層次感而且很清晰。起初,我們看到的對抗,是老人和新人的對抗。這在單位里團隊里都很常見,廖凡和萬茜的團隊,就是一個小王國小江山,突然天降新人,而且被委以重任,他們中間,必定有一個均衡的過程。
新人遲早會變成老人,至少,對觀眾來說,盯住一個人看十分鐘,就會對一個人有感情了,電影里十分鐘的感情進展,和現實中一年時間的情感進展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對抗必須要有新的內容,廖凡和李易峰的對抗,果然有了新內容,他們對對方的不滿,很快上升為“經驗”與“知識”的對抗。
廖凡是久經沙場的一線老警察,有充足的現場經驗,這些經驗是靠命拼出來的,開場那段屋頂戲,已經充分地說明了這點,他對自己的經驗有自信,他的自信也有充分的案例作為證明;
李易峰是剛剛走出學院的知識型警察,有驚人的天賦,有直覺,有充足的知識,但欠缺現場經驗,第一次看到現場解剖,就忍不住嘔吐了,他也欠缺實戰(zhàn)成績,只有很少的成功的案例給自己的判斷做擔保,而這些少量的成功案例,又因為過于玄妙,被認為是出于偶然。所以,廖凡有充分的理由看不上李易峰,李易峰則急于證明自己,他們中間的對抗,就這樣繼續(xù)進行了下去。
經驗也不難獲得,至少,在一個故事里,當一個新人出場半個小時之后,他就已經被默認為是有經驗的了,所以,廖凡和李易峰的關系,還必須要有新內容,他們很快有了新的層面上的對抗,這次的對抗,是整個故事里最重要的,那就是“人性”的對抗。
故事里的廖凡,是有人性、人情的,他對同事“慢半拍”的痛惜,和萬茜的融洽合作,都是這種人性人情的證明,故事里的李易峰,卻是冷血的,貌似有感情(和女友的相處),但卻徒具形式,只要面臨考驗,就會顯示出冷血、視他人如棋子如草芥的本質。
他在護工解剖殺人案的現場,公開說出自己的判斷,完全不考慮現場的情況,導致殺人者逃竄,也導致“慢半拍”受了重傷。
他在吸血案的緊要關頭,錄制視頻發(fā)布到網絡,并且用范湉湉充當誘餌,只為激怒吸血醫(yī)生,讓他入自己的局,完全沒有考慮其它失蹤者的安危,讓范湉湉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也讓自己同事的艱苦勞動,有落空的可能。
于是,喬教授和他有了一段談話,并且教育他:“畫人先畫己,你是誰取決于你的選擇”。
為什么李易峰會面對“你是誰”的選擇呢?因為,在這個故事里,他和謝君豪扮演的吸血醫(yī)生,其實是一類人,他們都是天才,同樣信奉個人至上,知識至上,他人同土,他人是草芥,他們都有人性的荒漠地帶,只不過,他還年輕,還沒有做出真正的選擇,吸血醫(yī)生卻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和罪犯,尤其是吸血醫(yī)生,其實是有相通之處的,所以,他才能摸透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行為習慣,為他們畫出心理肖像,尤其是在追蹤吸血醫(yī)生的過程中,他一次又一次,進入罪犯的現實,模擬罪犯的心理,但他在那時的話語卻是:“我殺人”“我沒有血了,我就快死了”“我需要新鮮的血”,他已經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現實,被罪犯的現實感染了。
也正是因為他和罪犯更多相通之處,所以,他看不清廖凡和萬茜,覺得他們是自己不能了解的人。他也對廖凡說,吸血醫(yī)生最想得到的,也是廖凡。因為吸血醫(yī)生同樣不能了解廖凡。人總是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懷著探究的渴望。
但他能讀取罪犯,罪犯也在讀取他,在他用范湉湉作為誘餌,設下捕局之后,吸血醫(yī)生沒有咬鉤,反而利用他們把警力集中在范湉湉身上的那段時間,去做了另外的事。
也正是這件事,讓李易峰做出了最后的選擇。
我對“你是誰取決于你的選擇”這句話感觸很深,“剩下的取決于你的選擇”,在有段時間里,是我的口頭禪。因為,我在過去十幾年時間里,一直在寫娛樂,評述娛樂人物,娛樂類的寫作,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著“方向選擇”的事。他和她進入了房間,拉上了窗簾,到底是在談工作,還是在做不可告人的事?他生病了還要出來工作,到底是被賠償條款震懾,還是夸大病情炒作,還是因為不忍心看到劇組耽擱時間損失金錢?事實就在那里,全看你怎么理解和怎么描述。
寫娛樂的每一天,都面臨選擇。
起初我選擇了毒舌、刻薄,選擇惡意的揣測,這種寫法的效果果然很好,我得到無數贊美,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尤其是在接觸到那些被書寫的明星之后,我發(fā)現,外面漂浮的很多所謂事實,和他們相去甚遠。
就連那些事實,都未必是真的,你所以為的畫人,其實只是畫己,你必須要做出選擇,選擇更得體的表達,選擇槍口抬高一厘米,選擇更善意的理解,理解人性的灰色地帶,對模糊的事情做出模糊的判斷,不要急于拋出結論,哪怕只為少暴露自己,少強化自己的惡意。
就像我的一位老師說的,她之所以不急著發(fā)表看法,是“不想用自己的后三十年去反對自己的前三十年”。
在我看來,《心理罪》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選擇的故事,李易峰扮演的方木,選擇了進入真實的生活,選擇體恤別人的處境,了解別人的內心和情感,盡管這個轉折,是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得到的。
廖凡為他做了人性的免疫激活,那件痛徹心扉的事,將讓他免于感染人性的黑暗。一次選擇,終身受益。
吸血醫(yī)生是誰,什么來歷,被捉住了沒有,反而不那么重要了,這個故事里真正的罪,已經得到了緩解,得到了救贖。
雖說《心理罪》依然還沒來得及看(且根據評分打個三星,以后看了再改),但2017年6月18日,已在上海同時采訪過萬茜與李純。兩人一直在笑。萬茜自嘲過的杠鈴般的笑聲,至今難忘,而李純,也笑得甚是朗然。
想要看萬茜專訪簡略版的話,點
這里■之前有沒有讀過《心理罪》原小說?
李純:很久以前看過一次。
萬茜:要做功課。
■看完之后有沒覺得哪個角色其實更符合自己,還是分到的角色正好是自己喜歡的?
李純:看的時候沒有想過代入自己。
萬茜: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書里就沒有我(笑)。
李純:我也是,書里死得也挺快的(笑)。反正肯定是在小說基礎上更豐富,畫面感更強點。
■改動得比較大的嗎?像你的角色就是虛構的,你的是新加進來的。
萬茜:對,但本來女性角色就不多。主要以方木和邰偉他們?yōu)橹鳌?br>李純:它是男性題材。
■你倆的角色主要是輔助性的。
萬茜:對,我倆都是助攻吧。純姐……
李純:純姐,我求你了(笑)。
萬茜:純姐應該算是在他的心理上的……
李純:就是方木感情方面,心理上讓他更強大呀更堅強啊更自信啊。我跟邰偉沒什么(笑)。
萬茜:我是在他的工作,他們的事業(yè)方面的。
李純:茜茜是他們兩個男人之間起推動作用的。
■這一類也是犯罪懸疑片,你們之前這類片子看得多嗎?
萬茜:我看犯罪片不是那么多,但是燒腦的我比較多。
李純:我也愛看燒腦的,大衛(wèi)·芬奇的超愛(笑)。
萬茜:(笑)那個也算是犯罪了吧。
李純:算,暗黑系列(笑)。
■那這個也有點燒腦吧?
萬茜:燒,這個燒(笑)。
■《你好!瘋子》也是挺燒腦的。
萬茜:那個也燒。
■你是第一次拍燒腦片嗎?
李純:對,我第一次拍,但是我的不燒腦(笑)。本人不燒腦,角色不燒腦(笑)。
萬茜:我還拍過懸疑片呢。在里面,“哎呀怎么樣”(演),呃,我負責比較弱的那部分(笑)。
■演的時候有沒有一些懸疑也是不知道的?
萬茜:我們劇本都是給全本的。她說她不燒腦,但是最后應該是被燒了吧(笑)。
李純:對,被燒了。就是我燒完以后讓大家燒腦(笑)。
■當時是什么樣的契機促成了這次出演?
李純:就是都是導演找的。導演覺得我們合適。
萬茜:我后來跟導演聊天,他說他第一次見我的時候還是我在學校的時候,那時導演是張藝謀導演的團隊,好像那時候專門拍一個廣告,然后到我們學校來選角,然后那時候就有點印象了。
■挺有緣分的。
萬茜:對對對對,算是十幾年了。暴露年齡了(笑)。
李純:(笑)你也是小鮮肉。
萬茜:對對對對(笑)。
■進劇組時,有沒有想特別想參加這部電影的點?
李純:我就覺得,反正,茜姐、廖凡哥啊,都是拿過獎,都是演戲特別棒,有實力的。你也是顏值擔當。我就是覺得演員班底好,整個團隊也不錯,劇本也好,導演找到我,我就覺得我跟這個角色還挺接近的。因為雖然我之前演的是反派,但是私底下我們聊過天,吃過飯,他覺得我還是可以演這種傻白甜的(笑)。
萬茜:(笑)。
■那算是有挑戰(zhàn)嗎?
李純:沒有挑戰(zhàn)(笑)。但是挑戰(zhàn)就是我會……
萬茜:有啊,你不是搞滑板嗎(笑)?
李純:對,技能是有挑戰(zhàn)的(笑)。
■算是有動作戲嗎?
李純:滑板是動作戲嗎?
萬茜:算(笑)!就我那坐在那不動的才是文戲(笑)。
■要學嗎?
李純:要學?,F學。
■要學多久才能對付?
李純:我當時就是拍戲空余時間練習一下,找了個大神教我,其實滑得也還可以,但是一些技巧啊什么的……就是滑是可以的,不會太丟人。
■廖凡拍戲時受了不少小傷,你們有嗎?
萬茜:戲里廖凡跟峰峰兩個人打戲特別多,傷還不少,就是一直在打,然后在泥里滾,全身從頭到尾,鼻腔里都是泥。
李純:難免磕著碰著。
萬茜:我們相對來說還是以文為主,沒有他們那么辛苦。
■法醫(yī)之前沒挑戰(zhàn)過,剛你說在專業(yè)術語上背得比較……
萬茜:哈哈開玩笑(笑)。那個確實是挺難背的,我包括后面還去配了個音,幾乎把我這些專業(yè)術語重新全部捋出來,然后說的語速還特別快。當時配音的時候我想,我當時怎么把這些詞兒說出來的呀(笑)!一直說個不停的,我那時還挺佩服自己的記性的。
李純:考驗功底的時候。
萬茜:太專業(yè)了,就很多東西就是以前完全不可能說的一些東西,再就是,面對咱們的道具師,做的道具也挺逼真的,不是有很多解剖啊等等之類的戲。搞個跟個真的在面前,還是會有點不舒服。
■后來要怎么克服這種感覺?
萬茜:就是告訴自己,這是假的。沒關系,這是假的,然后一摸,呃惹(笑),還是會這樣。
■很多血啊,特別多這種東西。
萬茜:很多這種渲染嘛。但是那血嘛,還好有一點,雖然它看上去是真的,但是你摸上去它是粘的。有蜂蜜啊,止咳糖漿啊,色素啊。就是隱隱之間還能聞到空氣中有一種香甜的味道(笑)。
■演之前有沒參考一些其他人演法醫(yī)的角色?
萬茜:我采訪了很多法醫(yī)。也去法醫(yī)鑒定所看過了,沒有能看到真實的場景,因為紀律不允許,畢竟是公安部門。但是他們給我看了很多資料,很多圖片,很不舒服的一些圖片,跟我描述了很多不同的法醫(yī),他們在面對什么情況時曾經發(fā)生過什么事,然后把他們的事情講給我聽。然后不一樣的,各種不一樣的性格的不一樣的法醫(yī),就是采訪他們,跟他們聊天,會做這樣的功課。
■兩位的主要功課都是主要在了解里面角色那種背景上的功課嗎?
李純:對。
萬茜:就是大量做這些,有了基礎之后,其他就好說了,畢竟不管是什么工作,還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人,是一定擁有自己性格的一套邏輯。
■李純那邊除了滑板……
李純:我還有跳舞。天天練那個,我說像什么,給我取了一個外號,雙井蔡依林,就是能歌善舞,啦啦隊隊長一樣。要邊唱
邊跳,要會滑板,要會在水里憋氣,技能擔當(笑)。因為這些東西是要花時間去學的,雖然剪掉很多,呈現出來的東西不會太多,但功課還是要做。
萬茜:我們在候場的時候,一聽前面音樂響起,喲,演唱會來了,李純在開演唱會,走走走走,也不看本了,看她在前面看她跳舞,哎呀,好(笑)!
李純:這跳你能受得了?跳30多遍,崩潰了,就各個角度拍拍拍,最后也沒什么。
萬茜:到后面,怎么還在跳啊(笑)。
■就只有你一位是在跳的?
李純:后面還有伴舞,有幾個。
■其他主演都沒有?
萬茜:我們不用跳啊。就看熱鬧啊。
李純:就看我跳啊(笑)。
■剪掉的東西會作為花絮放出來嗎?
李純:應該會有吧(笑)。
■兩位角色上因為與小說關聯相對不太一樣,一位是虛構的。導演編劇有沒有和你們聊過更多角色的身世?有沒有做人物小傳?
【助理/經紀人/宣發(fā):只是畫像里沒有,別的有?!督袒瘓觥防锞陀袉烫m了,陳曦是在《第七個讀者》里就有了】
■喬蘭有沒有遇到危險的處境?
萬茜:有啊,差點被浪卷走。(李純笑)你看笑成這樣,我們劇組的人啊,真的是(笑)……
■特別有同理心。
萬茜:對。直接一個浪就把我拍出畫了。也沒有人來關心,哎呀,那個,萬茜你怎么樣了?有沒有被浪拍到?現在冷不冷?。繘]有人管我,所有的人都去鏡頭前看回放(李純同笑)?!肮煤眯?!”這就是我們劇組的人(笑)。
李純:有人救你嗎?
萬茜:沒有人救我(笑)。
■李純憋氣時也是沒人管你嗎?
李純:不是,導演的要去我其實很難做到。我不會游泳,但我在水缸里,不僅要憋氣,還不能吐氣,就是鼻子不能撒氣,嘴不能撒氣,眼睛還要睜開,我說實在我睜不開,睜開了我會shi了。下面有人吶喊,加油!你一定行的(笑)。你知道我閉著的時候,鼻子會出氣,冒泡,就是來了好幾條鼻子一直在冒泡。
萬茜:對,她鼻子里會有一個空氣會自己往外跑。
李純:對,所以你知道憋著氣的表情有多丑嗎(示范)?就是,又要美,又要憋住氣,還不能冒泡,其實挺難得的。還得擺造型。
萬茜:尤其在水里,在水里的時間跟在岸上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笑)。
李純:而且進去以后你會覺得有些恐懼感,只能放空自己,還要想著不要漏氣。
萬茜:我原來拍水里戲的時候,預備開始……下去之后,好了沒有!才兩分鐘(笑)。我以為時間已經過去很長了,在水里就是這樣,以為過去很久,但實際上外面才過了幾秒鐘。
■這樣要涉及到特效嗎?
李純:這些就盡量不用特效會真實點嘛。能自己就自己來。
■這些與水相關的戲,你們拍多久?
萬茜:我這個戲沒有,我只是被浪拍掉了(笑)。
李純:我拍那個,反正各種全景近景特寫啊,拍了有一個下午吧,泡得那個手都白了。
■拍得最辛苦的是哪場戲?
李純:我還好。因為我覺得我拍古裝戲那種打打殺殺才累呢。
萬茜:天氣也不錯,我們待的都是那種海邊城市,氣候都是好的。
李純:對自己很好(笑)。
■拍武打戲比較辛苦,你剛好拍《蕩寇風云》。那個拍得也比較早了。
萬茜:對,那是古裝打戲。那個主要是盔甲裝,20斤(笑)。
■李純之前拍的也不用盔甲,還好點。
李純:就是吊著威亞到處打,那個會辛苦一些。
■說到廖凡,你之前有說過很期待和老鄉(xiāng)廖凡合作?
萬茜:我很早之前就認識他,因為他是我?guī)煾?,我們一個學校的。在學校時就聽過他,我進校的時候他已經畢業(yè)了。我畢業(yè)后在國話演話劇,那時就認識他,就知道師哥戲特別好,還蠻期待跟他合作。所以我知道這部戲有他的時候,我特別開心。
■作為老鄉(xiāng),有沒有特別默契?
萬茜:我們只有說家鄉(xiāng)話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那種默契吧(笑)。還是師哥師妹那種感覺多一些。
■兩位有跟哪位主演對手戲最多的?
李純:你跟他們兩個戲都多,我只跟峰峰會多一點。
■印象怎樣?
萬茜:挺用功的。
李純:反正他挺用功,很認真,很鉆這個角色,很用心。
■廖凡那邊就是?
李純:那肯定不用說了,也是一個非常棒的演員,大家毋庸贅言。
萬茜:他對自己挺狠的。
■你們覺得演得最過癮最爽的是哪場戲?
萬茜:你是跳舞嗎(笑)?
李純:我跳得最崩潰,我感覺我不要當蔡依林,蔡依林好不容易啊(笑)。因為這個舞,一直在改,然后一直在練,我天天去舞蹈教室學,很崩潰,很累,別的還好。沒有那么辛苦。他們很辛苦。
萬茜:我嘴皮子很辛苦,專業(yè)術語說一百遍(笑)。
李純:那些專業(yè)術語估計說了我都不懂。
■你當時念的時候是要背的還是要理解的?
萬茜:當然是要背的。也要理解,理解完了再背。但你就算理解透了,它也沒那么容易,因為我們不太擅長說這些東西,那個東西畢竟不是自己真正的專業(yè),你現在讓我說表演的專業(yè)術語,我可能跟你說一大段,然后都不見得你能跟上我的思維,但是法醫(yī)這方面畢竟不是我的強項。
■但演戲比較好玩的地方正好是挑戰(zhàn)這些不太熟悉的。
萬茜:挺好玩的,好玩是真的挺好玩的。也挺長知識的(笑)。
李純:漲技能了(笑)。
■如果比較《你好!瘋子》,心理戲上最大的不同是?
萬茜: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類型。因為《你好!瘋子》是針對,去研究一個人,這一個角色她身上的一些心理狀況,她的心理變化,或剖析她的心理性格,但是從《心理罪》來說,是城市里不同的一些人群,可能是邊緣人物,去分析他們的,他們,不是他,的一種心理狀況。他們的這種心理狀況給他們,或給社會帶來的某些影響,可能研究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尤其《心理罪》其實算是一個犯罪類的懸疑片,會有很多破案的東西,會有很多動作戲在里面,跟《你好!瘋子》完全是兩個類型。說是說都是心理,但專注的地方不一樣。
■參與那個也是心理的電影之后,對《心理罪》的表演有沒有幫助?
萬茜:就還好,因為我這個戲里面,并沒有再演一個神經病(笑)。
李純:那是自己分裂,很辛苦。
萬茜:對。
■陳曦可以說是國民初戀了。怎么看待?她的性格符合這個形象還是?
李純:誰起的(笑)?可能說國民初戀可能就是很陽光啊,積極向上啊,大大咧咧的,跟這個女孩在一起,很開心,沒什么心理包袱。我生活當中也是個慢熱型。撒開了就好了。就是剛開始見到峰峰,因為我倆不熟,從來沒見過,沒說過話,需要一點時間溝通什么的。
■廖凡也說自己是慢熱的。
李純:對。我跟廖凡哥都是水瓶座。他說話有時候慢悠悠的,但是嗨起來,我們熟了以后就還好。
萬茜:水瓶座不是外星人嗎(笑)?
李純:奇葩(笑)。
■《心理罪》是很大的系列,之后還會有續(xù)集嗎?
李純:不知道哎,希望你們支持票房,票房好我們就繼續(xù)拍。
■接下來還有什么類型片子或角色要挑戰(zhàn)?
萬茜:她剛演完《如懿傳》呀。
李純:《如懿傳》那個角色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zhàn)了,巨壞,無敵壞,對,就是壞得不行不行了。
萬茜:雖然我理解她為什么壞,但她真的是壞(笑)。
李純:就連導演……經常演完一場戲,他就在旁邊喊,哇塞,你太壞了。我說,不是你讓我演的嗎(笑)?
■剛好與比較甜比較善良的角色……
李純:反差極大,然后年齡跨度也大,所以對自己是個挑戰(zhàn)。
萬茜:我?。堪?,我已經連拍兩年戲了,有點累了,我決定先給自己放個假,哈哈哈。休息一下。
■希望票房大賣,系列還繼續(xù)下去。
萬茜:快呼吁一下,讓他們都去看電影,支持一下票房,然后我們就2,哈哈哈。
李純:我也在那個幻境里夢里,什么的。
萬茜:對啊,不是還有回憶啊,幻境啊。
■你的戲份主要是現實還是夢境。
李純:現實。打個柔光過去就是夢境了(笑)。
(精簡版載于《看電影》)
節(jié)奏不錯,劇本的文風是敗筆,電影的魔幻感也和原作氣質不搭。廖凡和萬茜發(fā)揮不大,李易峰有進步但是進步不大還是天分問題吧,臺詞太差,爆發(fā)力有點弱。
什么垃圾電影,這叫懸疑片?配樂不行,大量獨白生怕別人看不懂?兇手就突然間就知道了,后面就不用看了!
第一次,廖凡和女隊員去抓罪犯,女隊員最后把廖凡當罪犯打了,罪犯成功逃脫。第二次,廖凡、女隊員帶了一組武裝人馬去醫(yī)院圍捕另一罪犯,罪犯居然成功隔開所有人,和廖凡單打,女隊員好不容易沖進來,被罪犯當成了人質……所以,最后我也理解為什么廖凡要一個人去抓犯人了。
拍得有點太玄乎了,故事還是漏洞太多太多,好在整體比較完整。廖凡萬茜一如既往的好,連李易峰都有進步??磥韺κ謶蜓輪T很重要,被激發(fā)了不少。
李易峰的演技實在是渣,廖凡每次給任何都接不住,我真是心疼廖凡。誰再用李易峰真的真的是腦子水得不行!
李易峰全程跟開天眼一樣,毫無邏輯推理可言
既然你們知道最終BOSS怕光,那最后帶個手電筒過去不就完事了么……
超出預期,很不錯的一部懸疑片,心理畫像的特效很不錯,李易峰和廖凡的表演很出彩。萬茜戲份不多,感覺發(fā)揮的空間少。值得一看,劇情不拖沓,很多小細節(jié)處理不錯,等周末了寫個長評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來我的長評交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743283/
聲音極差,剪輯極差,燈光極差,鏡頭語言極差。演員的表演都已經不是問題了,不用把矛頭都轉向李易峰(完成得其實很好了)。毫無懸念和氣氛營造的嘗試,劇本也不知道怎么改的,人物塑造幾乎沒有,女朋友像塑料,女法醫(yī)也像塑料,開頭死掉的人更加是塑料,以至于廖凡心都碎了,我無法動容
1.一杯牛血人奶,為何會對人產生致命誘惑?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是性的爆發(fā)還是饑渴的無奈,敬請收看本期焦點訪談《哥哥要吸我怎么辦》。2.本片教育我們:化妝化太慢了是會死的。 3.電影一驚一乍的搞得我旁邊的人一言不合就大叫,嚇得我給了她兩拳,現在問我要醫(yī)藥費,特意求助網友我給不給?
推理成了編劇自high,全靠天才人設開掛,心理側寫神乎其神,變成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罪案可以虛構,但情感必須是真實的,罪犯的心理動機必須有現實映照,觀眾才會有代入感,但這片子最后把自己架空成了神棍。人物都是紙片人,強加的雙男主人設也很災難,兩個人毫無火花,角色的功能性還互相撕扯。
這部片最大的槽點在于反派形象的塑造,你說反派得了不治之癥這一點沒問題,但是作為都市犯罪片,里面的反派來無影去無蹤,配合著一頭飄逸長發(fā)和最后一臉青筋暴起、滿眼血絲來看仿佛穿越到金庸小說,心疼謝君豪。近年對于反派的臉譜化妖魔化處理是通病,編劇們真應該觀摩《無間道2》里的倪永孝一萬遍。
一個懸疑片完全不抓人是怎么做到的,廖凡想復刻《白日焰火》的跳舞戲,可完全就是尬跳
片中李易峰說“我和他(廖凡)不在一個次元”,其實和整部電影都不在一個次元。不過想想也不全是演員的鍋,劇本剪輯都不行,第一次見到刑偵片拍著拍著變成喪尸片的。
一開始的心理畫像有點太神了的感覺。電影畫面夠有沖擊力。后面推理的展開也還算中規(guī)中矩吧。只是最后,既然在警隊實習,為什么發(fā)現了犯人不跟隊長打個招呼呢,明明自己去了啥也做不了,隊長知道消息后都第一時間通知了后援。
1.5,推理大多不具備唯一性,行為時而發(fā)生腦袋短路,到了最后我以為這是《黑俠3》。
聽說這部電影是李易峰的轉型之作,還有影帝廖凡保駕護航,就想去欣賞一下。結果特別后悔!!李易峰的三白眼太出戲了,而且再有廖凡的演技做對比,對手戲演員仿佛在同一個情境下表演不同的主題,真的無法直視。。或許沒他的CUT版還能看一下
顧小白的毛病一如既往,臺詞尬到爆,再創(chuàng)作加工能力忒弱了。廖凡辛苦了,李易峰這次的人設挺沾光,大概是與他過往平板無趣角色相比最有突破的表演,但礙于底盤過低天資太差仍然夠不上贊美。
劇情很不貼近現實,比較適合拍網絡劇,無處安放的雞湯讓人尷尬。故事情節(jié)太假,演員的臺詞與演技成正比的差。這些鮮肉真需要好好耐下性子研究一下演技了。
不了解原小說,僅從電影版,其實還是有些看點的。比如以平行世界的做法,在犯罪片尺度上的拓展,整部電影比較血腥和陰暗,尤其吸血的指涉。謝君豪的亮相非常出色,甚至李易峰,雖然問題一大堆,但相比之前還是略有進步。問題還是片子有些地方處理太保守,讓整部電影顯得有些平庸,吸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