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主要講述了擁有成功、復仇、孩子、愛情等各種欲望的四個男女之間發(fā)生的癡情愛情懸疑故事。
(貌似沒劇透。不過給這篇寫時尚大劇的小文章配上幾張圖,就突然覺得很土炮了,哈哈)
1998年6月6日,HBO開始播放這部至今依然帶有先鋒色彩的作品。
一直到2003年,統(tǒng)共播了6季95集。
再往后,《欲望都市》(2008)和《欲望都市2》(2010)這兩部衍生電影一解粉絲相思。
又過了3年,主打年輕觀眾市場的CW電視臺推出了前傳《凱莉日記》(2013-2014),回顧了凱莉的高中生活。
只是劇集口碑不佳,制作了2季26集之后便被砍掉。
在此之外,處在時尚尖端的《欲望都市》,也算得上《緋聞女孩》(2007-2012)的探路者。
而在這漫長的IP開發(fā)中,最經典的仍是最初的劇集。
《欲望都市》本是坎迪斯·布什奈爾所寫的一本書,輯錄了她在報紙上的專欄文章。
那時為了保護隱私權,她還用過凱莉·布雷蕭這個筆名。
當這本書被改編成劇集,凱莉(莎拉·杰茜卡·帕克 飾)自然成了主角。
這名頗有名氣的紐約專欄作家收入不菲,但身為一名時尚精,因為對昂貴的鞋上癮,也有不少拮據時刻。
但怎么樣都好,賣文為生的人,對于人情與世態(tài),都有非常敏感的觀察力。
而她和三個姐妹的經歷與見聞,構成了這部劇的主體。
姐妹之一夏洛特·約克(克里斯汀·戴維斯 飾)是一名藝術畫廊的經理,甜美,高雅,多少帶一點理想主義。
而米蘭達·霍布斯(辛西婭·尼克松 飾)則剛好相反,作為一名律師,常年留著短發(fā)的她干練而強硬。
年紀最大的薩曼莎·瓊斯(金·凱特羅爾 飾)開了一家公關公司。
外向的她非常善于交際,也熱愛交際,而且她是姐妹當中觀念最開放的歡場老手。
她們關系相當密切,圍坐閑聊是經常的事,而性與愛更是自然而然地張口就來。
那么多種形態(tài)與觀點,都被她們用言談與行動關聯起來。
而對于自我的認同,態(tài)度的包容,思想的革新,都建立在這種認知與交流中。
編劇達倫·思達有著非常敏銳的觸角,他知道這樣的內容吻合當代都市人的需求,卻無法在公共電視臺盡情表達。
樂于探尋新鮮表達的HBO給他和《欲望都市》提供了一個大展拳腳的平臺。
在那個熱捧情景喜劇的時代里,思達等主創(chuàng)舍棄了爆笑的煽動性,而起用了一種詼諧卻深刻的喜劇形式。
這種形式很符合《欲望都市》的屬性,使它可以橫跨喜劇與正劇,有了更廣的接受度與更強的生命力。
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劇集等大獎拿到手軟,也足以證明它受到了業(yè)內的高度肯定。
在《欲望都市》里,身為專欄作者的凱莉不僅肩負了敘述的責任,而且承擔了探索的作用。
她是紐約這座繁華大都會的深度參與者,熟悉這里的一切規(guī)則與禁忌。
她也是一個深刻而敏銳的觀察者,通過自己和姐妹的情感經歷,還有延展開去的人脈,看到了情場的種種表現與走向。
有趣的是,正因為她們四個有著迥異的性格與觀念,于是對各種事情,天然地具有不同的見解。
但很可貴地,彼此的不同沒有引起假臉姐妹花般的狗斗,反倒是催生了最大程度的包容。
反正沒有作奸犯科的勾當,許多抉擇與看法都沒有絕對的對錯。
由此,《欲望都市》讓人看到了多元的表達與需索,也讓人看到了共生的自在與剛強。
比如在第一季第六集里,她們談到了約會多少次才該上床。
夏洛特覺得,如果在乎對方,就不會在第一次約會時滾床單,至少該在第五次后。
米蘭達對這種“約會守則”嗤之以鼻,但也覺得不該第一次就上手。
薩曼莎更是指斥提出這種理念的人,本身就找不到做愛對象。
而且假如對方因為第一次約會就上床而甩掉你的話,第十次同樣有可能。
這又涉及到真情與假意的命題。
夏洛特認為,到第十次了,人可能已經付出真情了。
薩曼莎則說,心碎前看看性趣是否相合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很多善意的爭辯,比如勾搭20歲小男生、一夫一妻制、做女人與做女神等等話題,放到今天看仍然頗有意思。
而許多看似禁忌的問題,我們直到今天也未必能夠自由酣暢地與朋友談起,但在她們嘴里,并不存在這樣的困惑。
秘密的消解,讓許多值得探討的話題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散思考,沒有誰要蓋棺定論,更沒有誰非要說服對方。
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地做自己,可以自在地探索自己,取悅自己,而這樣的境界,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讓人向往的空間。
特別是在大多數人所習慣的環(huán)境里,幸福生活與美滿家庭是有范式的,而即便面對自己的身體與幻想,也有許多規(guī)矩。
于是在某種程度上,女性觀眾甚至男性觀眾都能從《欲望都市》中找到一種釋懷的力量。
無論從什么時候開始看這部劇,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某扇大門的鑰匙。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以這些女人為主導的自由與先鋒,也未嘗不是一種平權宣言。
它可以尖銳,可以過火,但在相對壓抑的大環(huán)境中,它一定是有代表性、話題性,甚至有啟發(fā)性、革命性的。
因此男性觀眾也很應該看看,假如真正讀懂性解放表象下的平等和尊重,興許世上也就沒有所謂的直男癌了。
就像薩曼莎說自己是“試性戀”那樣,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嘗試一下。
或者,至少嘗試去了解一下甚至理解一下。
在這個和而不同的人際社會里,大家都需要這樣的共情與距離。
說到底,在時尚與觀念上走在前沿的《欲望都市》,實現了物質與精神的某種融合。
哪怕過了20年,它非但沒有過時,反而騰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間。
(原載于“萬達電影生活”公眾號)
有紐約這種能把自由放大到戲劇化的大都會,才好用300多萬單身男女做盛大背景,探討那些20年后國內依然無法暢談的性與愛。壓縮了時間,各種男伴格外流水,可也像把世相走馬觀花了一回。愛情片看得再多,仍會覺得那些百出的狀態(tài)可以如此出乎意料,可到頭來,愿意相信愛情的還是可以相信,愿意隨性所欲的還是可以隨性,無關年齡與際遇,這才是最釋然的??戳撕芏嘣u語與質問,更覺得這部劇存在的意義,也突然明白了GG的排列組合,不是荒謬,或是大眾看不得別人的艷福,而是沒了那種高度與深度。話說小時候在周六晚上偷看明珠臺,對一個一天要jerk off三次的男人印象極其深刻,過了十幾年,終于與震撼許久的S01E11重逢,哈哈。以及,完全沒看出跟Miranda做完就要立刻洗澡的天主男是TGW里的Neil Gross!
一口氣追完的美劇,懷疑看了這部所以現在比較愛無能
很多朋友說,這是教女人學壞的一個電視劇??墒莻€人認為是女性成長的一段經歷,不論是朋友、戀人還是家人,四個女主角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成長。恩,很美好。
以話題構建的第一季還是比較終于專欄本身。主角不斷打破第四面墻與觀眾討論話題,無意于構建人物性格,除carrie以外的3個角色全部符號化。darren star所寫集數多于mpk,總體而言第一季是他在掌控。但carrie的性格塑造已經表現出“現代女性”在獨立和不自信之間的搖擺,這種設定將一直延續(xù)。
第一遍看劇情,第二遍看Carrie與Big,第三遍看Carrie每集說的話,第四遍看Samantha如何對待男人,第五遍看Charlotte如何真誠待人,積極生活,第六遍看girls們的友誼,第七遍反思我怎么沒碰上Big這樣的人……
真是他奶奶的慶幸自己在這種年紀才看這種劇。再早幾年看也看不懂,說也說不清楚,這就是愛哎哎~~
"After he left, I cried for a week. And then I realized I do have faith: faith in myself, faith that I would one day meet someone who would be sure that I was the one." 重看覺得里面各種正能量!
第一季的造型師簡直逆天,1998年的衣服鞋子包今天看一點也不過時!
欲望都市是我的美劇NO.1是我的Love Bible是我的命
Carrie這個角色很沒有安全感,當然女人陷在愛情中,三五不常地沒有安全感是正常的,她過于積極主動地希望將與Big的關系向婚姻方向推動,可是Big畢竟離過婚,也有權有錢,不會過多考慮婚姻的問題。我希望她能放輕松,大都市獨立女性尚且如此,且不說一般姑娘了
二十年前的劇,如今看來,其中探討的兩性問題非但沒有過時,反而仍顯得很前衛(wèi)。
只有女人和同志能明白經典在哪里
我嘎 九八年的劇 無論是對兩性和婚姻的思想 還是時裝 在現在看來都不過時 說明了什么!我國可能發(fā)展真的不快(??? 羨慕女主角們 感覺不用上班 而且沒有七大姑八大姨!
很久以前看過一點點 我一直覺得尺度太大了 但是自從我問了我的英國朋友關于英劇skin的看法 他們說這就是很正常的英國校園生活以后 我才知道我太保守了;不敢茍同里面的一些理念 生活方式 但是我卻是很希望有一個類似于Samantha的朋友 雖然bitch 但是很挺朋友。ps:Mr Big太有魅力了
劇荒,老友記聽爛了開始看sex and the city,有個疑問,Cerrie每次一夜情都不卸妝的嗎?
臺詞實在是犀利,尤其不想錯過四個女人每一次聊天。Samantha賽高,Charlotte天真得可愛,Miranda酷得可愛。Mr.Big確實很迷人呀!
之前在上海和米奇嬸聊到這部劇,小時候看欲望都市覺得里面聲色犬馬光怪陸離的,年紀到了才發(fā)現,那其實是真正的生活
當年看的,年輕的時候總有mr. big這種讓人又愛又恨的人一遍遍來傷害我們,長大了可能就妥協(xié)了,或者就徹底走了。
每一集的提出疑問產生矛盾然后釋懷,前五季慢慢變成隱形人加入她們的人生分享一切。到第六季就開始準備好隨時感動大哭,錯過艾登這個好男人,幸好有大人物并且到巴黎帶凱莉回家。之后重看一遍電影版,除了女孩們真的已經開始變老了沒人能阻擋我對她們的愛。
驚世駭俗的開頭,結尾卻大家都屈服了平淡的幸福.每個人都沒有找到理想當中的,或者是在現實中找到了不同的..這是很棒的劇本.就是,但愿別再折騰下去了.跟不完美的現實妥協(xié)吧.愛情是沒有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