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次郎是個行走江湖的小攤販,成日里到處流浪。聽說父親已經去世,家里只剩下了妹妹櫻花一個人,他便趕回了家中。這天寅次郎來到叔父家,參加給妹妹櫻花介紹對象的相親之宴。由于寅次郎的談話和舉止都顯得比較粗魯,對方的印象非常糟糕,親事也就只好告吹。寅次郎無奈地再次走上流浪之路。在奈良的一個寺廟,寅次郎碰到了帝釋天寺的住持和其女兒冬子。冬子的美麗將寅次郎深深吸引,此時妹妹和一個工廠的職員戀愛并順利結婚,這讓寅次郎更深地感到了自己生活的寂寞。寅次郎鼓起勇氣告訴冬子自己喜歡她,冬子卻告訴他自己已經有情人了,寅次郎只好離開,繼續(xù)走向漫漫的江湖之路。
我迷戀老電影的真實,從頭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除了畫質和配樂充滿年代感,整個故事如今看絲毫不落俗套。
寅次郎某種程度是個可憐人,父母雙亡,世上唯一的至親是妹妹櫻花。他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與家人重逢。
他真實得毫不掩飾,就地撒尿,出口成臟。在妹妹的相親席上出洋相,講著不合時宜的笑話,毀了一樁好親事。
他重情重義,把在外結識的兄弟阿登帶回家??杉胰瞬⒉唤o好臉色,他因此感到難過,一覺醒來,他選擇離開,囑托妹妹照顧好阿登。
臨行的那句話道出了我的心聲:“你們不會明白,身為浪子的辛酸”。妹妹心里不舍,但漸漸學會了體諒:“也許他就是不能過安穩(wěn)日子,他自己也明白”。
妹妹出嫁的時候,他跪在地上哭得涕淚滿臉。我想這就是亦兄亦父的復雜感情吧,既為妹妹找到好歸宿感到開心,又舍不得她離開身邊。他珍惜重逢的時光,又怕妹妹不在身邊再次變得孤獨。
和冬子在一起的時候他是快樂的,他們一起長大,再見面依舊親切。他們出游的那個晚上,道了晚安后分別,中年的寅次郎興高采烈地哼著歌,在夜晚的街道上旁若無人地蹦跳,像是情竇初開的少年。
可現(xiàn)實還是給了他當頭一棒,冬子有了未婚夫。他失魂落魄地往家里走,到家后一言不發(fā),皺著眉默默喝酒。被家人發(fā)現(xiàn)藏在衣柜里,難為情的他還要佯裝堅強,那模樣實在滑稽。
他再次決定離家。妹妹心疼他,他只是擺擺手說:“沒事沒事”。對他來說漂泊已經成了常態(tài)。阿登是真的敬重這位大哥,他想追隨他,就像他們之前那樣吆喝著賣書,他想成為大哥那樣的人。
他有他的不幸,卻活得自由自在,積極樂觀。他的故事里有離別的感傷,也有相逢的喜悅,有孤身一人的寂寞,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呀。
這兩天,“東方電影”頻道每天都要放一部日本故事片《男人難當·寅次郎的故事》,弄得我天天追看,這套馬拉松片子曾申報過吉尼斯世界記錄,下周可能還要繼續(xù)放下去,唉,真讓人欲罷不能。 山田洋次導演的這套電影,從1969年8月開始,至1995年12月為止,一共演繹了48部,通常都在盂蘭盆節(jié)和元旦時每年上映兩部,深受日本觀眾喜愛。我上大學時第一次看到這套電影中的一部,是在電影院里看的,也一下就喜歡上了。20多年里,電視里經常會播出這套電影,可能是都翻譯過來了,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不少,不過還沒看齊過。有了DVD后,我夢想過能淘到全套的“寅次郎”,但至今還未找到過。今天在網上查到竟有不少和我一樣的寅次郎迷,還有個“《寅次郎的故事》社區(qū)” ,總訪問量已有270多萬人次,那些盜版商真是對市場太不敏感了。 “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yǎng)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顛顛的阿寅。”第一次看,我就記住了這個開場白。48部片子,情節(jié)其實大同小異,每集里阿寅都要離家出走,又會突然回到柴又的魚丸店,辦一些溫暖人心的好事,鬧一些哭笑不得的笑話,和隔壁的廠長吵架,讓妹妹落淚,每集里阿寅都會邂逅一位美女,但永遠不會有結果,寺院的鐘聲總會在暮色中敲響,而柴又的老方丈見人會說:“上帝保佑你”。 人情味、生活氣息、美麗的風景、鄉(xiāng)愁、禪意……山田洋次真是個偉大的導演,渥美清和蓓賞千慧子也是我最喜歡的日本演員。阿寅是個平凡的小人物,但依稀又有點羅漢或菩薩的影子。山田洋次參禪不露痕跡,其實他也露了太多痕跡,但羅漢和菩薩缺點就是那么多,有什么辦法。禪意的生活,在這個日本導演手中活靈活現(xiàn),而我卻從未在中國電影里看到過如此精彩的演繹。唉,今天的中國人,還有多少人知道“盂蘭盆節(jié)”?上大學時喜歡的山田洋次的另一部影片,是高倉健和蓓賞千慧子主演的《遠山的呼喚》,去年淘到DVD,給趙川看后把他鎮(zhèn)住了。日本現(xiàn)在是拍不出這樣大氣的“現(xiàn)實主義”片子了。去年的東京電影節(jié)上,山田洋次攜《黃昏清兵衛(wèi)》受到最高禮遇。但《黃昏清兵衛(wèi)》精致得有點無奈,就像它的名字,山田試圖守衛(wèi)的精神在21世紀顯得落寞和不合時宜,已沒有了上世紀80年代《遠山的呼喚》、《寅次郎的故事》里那種鮮活和生機。電視機前,再次聽見《寅次郎的故事》里那明媚的主題音樂,不禁讓人平添惆悵。
扮演寅次郎的渥美清長得和我的一個姑父很像,腔調也很像。姑父姓顧,一生并無所成,但為人風趣幽默,從小我和妹妹就喜歡聽他講笑話。我爸和我媽當年是姑父介紹認識的,我媽死時,我敬的挽聯(lián)是“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色滿空山”。其實這是我忘了從哪看來的一句古詩,媽名字叫“靜秋”,臨去之時,也正是下了一場暴雨。她第一次動癌癥手術時,我讀給她聽這句詩,她就很喜歡。后來有一次我陪她在同濟校園里晨練,媽突然對我說:“看著秋天樹葉落下,我開始明白人的生命也像這樹葉,到時就會落下,而春天又會長出新的嫩葉?!?不少人認為我用這句詩作挽聯(lián)根本不對仗,但是姑父卻非常欣賞,認為我有點佛性。后來他心肌梗塞住院時,我和妹妹去看他,見他在看佛經,他謙虛地說還不大懂,但認為“這是真有道理的”。第二次心肌梗塞發(fā)作時他沒被救過來,據(jù)說他最后的遺言是對載他去醫(yī)院搶救的出租車司機說:“你別管紅綠燈了,我都快死了……” 黃梅天還沒到,上海的天氣雖已悶熱,但還不算酷暑,在家拉上窗簾看電影,特別悠閑安靜。電影讓我歡笑,讓我回憶,也讓我領悟。 錄一首唐末詩僧齊已的《寄顧蟾處士》,轉贈我非常喜歡的寅次郎兄: 久聞為客過蒼梧,休說攜家歸鏡湖。山水顛狂應盡在,鬢毛凋落免貧無?和僧搶入云中峭,帶鶴驅成澗底孤。春醉醒來有馀興,因人乞與武陵圖。
有人情味,有煙火氣。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反應。
這是一部拍了50部的神奇喜劇,每個角色都非常真實,就像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一樣. “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yǎng)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癲癲的阿寅…”故事總是從寅次郎的自我介紹開始,再到他又一次失戀出走結束。
寅次郎就像一只鳥,從不輕易回家,哪怕他的親人有多擔心他,他下一秒還是會睜著小眼睛浪跡天涯。
我雖然沒看過全50部,不過聽說每一部寅次郎都會愛上一個不同的女子,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還真是到了一種癡狂的地步,不過每次都是以失戀告終就是了。
我總感覺他挺像卡比利亞,雖然他有關心他的家人,也沒有卡比利亞那么慘,但是他們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是一樣的,生活永遠不能把他們擊垮,他們總是在被傷害過后與自我和解,繼續(xù)踏上一段追求愛的新旅程。(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寅次郎只愛美女,卡比利亞是誰對她好她就愛誰。)
影片里那些各種各樣的日本景色也讓我很驚艷,日本傳統(tǒng)的美食,穿著,建筑或者是民間習俗和廟會慶典。都被這些影片很好的保存了下來,越看到后面,也越能看到日本的變化。這些民俗民風還并不像現(xiàn)在那種為了懷舊故意建出來的民俗村,電影里的每一秒,都是那個時代的人最真實的樣子,最真實的風土人情。
因為只看了一部,這里就不多評價了,等我看完這50部再來吧。
今天,我?guī)Ц改冈煸L寅さん的紀念館。 解說著寅さん電影里的故事,也感覺, 像是在對父母提報自己所崇拜的故事。 說著說著,感覺自己像寅さん一樣地, 對父母有種難以回報養(yǎng)育之恩的心情。 寅さん一生遇過,喜歡過許多女人, 而從沒想過去佔過任何女人便宜。 一年有360天不在故鄉(xiāng), 但時時惦念著家人朋友。 任性,自嘲,易怒,愛人勝過愛自己。 是寅さん令人氣與淚,卻迷人的性格。 "男はつらいよ"是一部經典, 寅さん令人哭笑不得的演技, 令我自己省思我十年的流浪。 我的出差,我的家人, 我的朋友,我的工作, 漸漸明白,我不重要, 我以外的世界才是我關心的。 看電影,反芻人生。 50部寅さん的電影看完太難, 可以看第一部,第四部當作體驗。 布魯斯 楊
盛開的櫻花使我想起了故鄉(xiāng)………開頭音樂起來,加上阿寅的獨白就能讓人落淚。失戀時好難過,瘋癲時很快樂,偶爾討喜,經常犯錯。人情冷暖漂泊不斷,嘻鬧風塵化作苦澀笑顏,卻又擔心青年的未來道遠獨孤。 “盛開的櫻花使我想起了故鄉(xiāng)”,這不正是那歌兒里唱的“我多想回到故鄉(xiāng),再回到她的身旁……”嗎?望鄉(xiāng)情最深,游子多淚痕?;蛟S,正因共同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才有了這許多相似感觸。
打落牙齒肚里吞的浪子寅次郎~渥美清演得好極了,這樣的電影中國可能拍得比較少,人情味太足了。
第一部就高開高走,奠定了本系列悲喜劇的基本格調,渥美清過于突出,倍賞千惠子都淪為陪襯,真是不簡單吶
可以說是下料非常重的人物喜劇片了,又或者是丑角片,當然酸甜苦辣味道夠勁,就像是潑水節(jié)一樣,渾身的爽快,是充分調動感官的另一種電影,所以也證明可以一拍再拍的不停拍下去。渥美清令這個角色躍然紙上,注入了靈魂。電影雖無法面面俱到的呈現(xiàn)影片的優(yōu)點,但也有不去遮掩的誠實,就像寅次郎一樣,很真實的存在。
日式小人物的生活,因為真實所以可愛。畫面展開,一股鄉(xiāng)土氣息迎面撲來,難免喚起舊日一些回憶。系列第一部,渥美清飾演的這個阿寅還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倍賞千惠子女神范十足!
40年后山田洋次還拍了部叫《弟弟》的電影 感覺是他換了種方式又詮釋了一遍寅次郎的故事 只是這次僅僅用了一集 就講完了他的一生
從頭看寅次郎,第一集未有往後的好看,但依然人情味濃郁真摯。從前就寫過山田洋次的《弟弟》是懷念渥美清,再看這第一集,婚宴的場面不又變奏地在《弟弟》重現(xiàn)了嗎?那種真與不矯飾,現(xiàn)在的導演真拍不來
那個年代的東京下町風情,和現(xiàn)在的日本真不一樣。想把系列48部看完是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第一部故事類似于小津電影,都是以女性出嫁為主線,不過山田洋次更接地氣,喜劇成分占主導,當然也和渥美清的出色表演分不開,除了庶民喜劇的標簽外,本片最大的亮點是室內戲的調度上,有限的空間內利用多人做出很漂亮的結構,也能看出山田洋次的巧思了。
隨著風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旅行箱中裝著的要賣的便宜貨,就是下一餐的飯票。在錯誤的時間回家,說出錯誤的話,和家人鄰居打打鬧鬧,讓美麗的妹妹經常落淚,悔恨不已的再次離家出走。
三俗喜劇,若不是三俗怎能如此受歡迎呢……山田洋次拍到《弟弟》真沒什么長進。渥美清的肢體語言好豐富,好喜感。笠智眾的醬油打得也好喜感。
Siff第三天,影城1廳,50周年4k修復版,8.4分。1,將電影拍成如生活般笑中帶淚,如日月般星移斗轉,這可能是電影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之一了。片頭記錄式的黑白影像仿佛模糊了生活與電影的邊界2,阿博對小櫻的告白(告別),是最讓人感動的段落3,終于明白渥美清在日本男演員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了4,大家一起觀賞大熒幕的歡笑(和淚水),是影院存在的真正意義
所以松竹是打算今年把前四十九部全4K修好嗎
最偉大系列電影的開始。傳統(tǒng)日本家庭劇的模式下突然幾個超級無厘頭臺詞一閃而過。20年后再看到以前的相親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是不是還那么傻啊。重情重義的寅次郎長輩眼里冥頑不化的寅次郎一事無成吊兒郎當?shù)囊卫删尤灰彩莻€會哭會失戀會替別人著想的寅次郎。笠智眾志村橋以及年輕美麗的倍賞千恵子。
1. 小吃驚,1969年拍攝的。2. 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可是這系列劇的一個必然情節(jié)?3. 真實不做作,本身就是藝術的重要力量和生命力來源。4.化妝有些粗糙,女演員的粉白過了自身肌膚,浮在表面。
“較之小津對中產階級題材的偏愛,山田洋次更多地把視線投向社會中的邊緣和底層人群。”……可更多視線就代表立場轉移嗎?未必!一開場導演就通過寅次郎的兩個“小動作”作性格定調:一把抄起就要進洞的高爾夫球、旁若無人擦身而過耳鬢廝磨的戀人。反映此公:樂觀熱情卻又總愛誤人好事!后續(xù)情節(jié)證明果然如此。先看妹妹的相親。假如山田是要站在底層立場溫諷中產嫌貧,他會讓哥哥的餐桌禮儀比較得體,可得體未換來好感親近,屢遭針對嫌棄于是婚事告吹。實際劇情剛好相反,讓觀眾感到越界出格甚至無禮的反而是寅次郎(當然要以喜劇風格去平衡)!再看男主自己的愛情線。原以為與主持女兒冬子情投意合,誰曾想人家只把他當作徐志勝,且那未婚夫無論身份背景還是身材儀表都非常的都會白領俊男感。導演在暗示真正的問題并非階層偏見而在于你自個的性格長相!
山田洋次畢竟只是個一流導演,一年又一年的嘮叨著那些下層人物生活中的瑣事,偶爾感發(fā)一下都市人行走中的孤獨
世界最長的系列電影,全長48部,1969年-1995年,松竹映畫出品。記錄了日本國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變遷,飲食、衣著、建筑、宗教、民間習俗與慶典?!拔疑L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yǎng)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癲癲的阿寅” 四方臉、小眼睛的寅次郎,形象出眾的讓人過目難忘,渥美清不愧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善良單純、豪放直率、追求愛情,又窮困潦倒、一事無成、脾氣暴躁。第一集,吾妹出嫁記。
2B青年歡樂多,又鬧又傻,但好溫暖啊!
像看了3集東京版《老娘舅》 聒噪和浮夸的嬉笑怒罵之下 是超越時代的質樸人情味 大概就是庶民喜劇的魅力所在吧 / SIFF第8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