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分鐘一切都會結束
一個酷暑難擋的下午,熱得趴在涼席上睡著了好幾遍,因為不想打開Excel干活,就打開了一部電影?,F在對于電影的選擇既不看票房,也不是口碑,只看到了馮寶寶、跟邵音音,想必可看。
很詭異的是,一邊看一邊覺得,這什么玩意兒,卻總讓我打消放棄觀看的念頭。跟《男人四十》、《虎渡門》一樣,透露著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生活氣息。直到看到80多分鐘的時候,邵音音唱著粵曲孔雀東南飛,起先鮮活,而后露出一絲落寞的表情,讓我想要寫點什么。
看過不少這樣的女人,小時候為父母活著,嫁人了為丈夫活著,老了為孩子活著。在這中間小心翼翼維持平衡,最好老板不要給升職,因為只想混混日子,回家?guī)鹤?。老爸出軌,老媽發(fā)顛,又懷疑兒子是同性戀,每天操不完的心。所幸的是,上天賜予女人無數的煩惱,同時又給了她們最厲害的技能:為愛可以滿血復活,戰(zhàn)斗級別瞬間爆表。
一直喜歡馮寶寶,她的演技里有難能可貴的喜劇天賦,俏皮可愛、不造作。本來很叫人焦頭爛額的故事,摻進了一點幽默感,就不是那么難以忍受。這是我心目中的香港電影,故事會跟現實一樣糾結,有些人來來去去,也許你想多看他幾眼,然而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戲份不再出現。
這可能是一部關于人生的電影,是一部關于女人的電影,或是一部只關于家庭的電影。
男人常常搞不懂女人為什么要自尋煩惱,女人也搞不懂男人每天在家里板著臉是有什么心事。在女人用心營造起來的小世界里,缺掉哪一塊都會叫她們天塌地陷。手忙腳亂地想把所有部分安回去,才發(fā)現最擋不住是變了的人心。
前兩天在別的影評里看到說,最雞湯的故事不是吊絲逆襲贏天下,而是面對鮮血淋漓的現實戰(zhàn)斗到底。這兩種故事肯定各有粉絲,前者適合給小孩看,后者適合給大人看。
現在來說說邵音音唱戲那段,邵音音曾是邵氏艷星,年輕的時候從臺灣到香港進了演藝圈。多年浮沉,近來又頻頻出現在香港電影里,憑著她年老滄桑、美貌不再的容顏。在電影里老公找了年輕的老婆,幾十年夫妻到頭仍孤獨終老。她唱著戲文,訴說心事。字正腔圓,情感渾厚,從喜到憂的過渡無比令人信服。老戲骨演戲好像不用演,往那兒一戳就渾身都是戲,早就浸淫人生,沾滿了故事。她的臉也許不再適合觀賞,不過就是讓人移不開眼睛。
影片里還出現了很多熟悉的演員,好像逢年過節(jié)親戚都來了的歡樂。他們帶著三分親切,說著生活中的煩心事。告訴你,其實再煩也沒什么,一切都會過去的。
2 ) 為什么天朝的導演總是喜歡跟風拍各種俠呢???
人家外國的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劇情好,特效好、對得起觀眾。我們
天朝的導演跟風拍的機器俠、功夫俠、詠春俠、冰封俠,光聽名字就覺得S(和諧)B了,劇情更是腦(和諧)殘到爆,特效也垃(和諧)圾到爆,現在居然還給我來個媽咪俠,你想雷死大眾不成?拜托你們這些導演別再丟人了好嗎?。。?br>
果斷一星不謝?。?!
3 ) 好演員,差劇本
(影評寫于去年8月廣州香港電影展映周)
香港電影發(fā)展局和廣東省廣電在廣州第二年舉辦香港電影展映周,放映5部香港未公映,內地公映可能性不大的香港電影。今年選的5部電影整體質素不如去年,這也與去年中小成本的港片數量和質素都較好,多新人涌現有關,像《狂舞派》、《過界》。今年可選擇較窄,影片質素參差,不過當中也看到一些久未露面的熟面孔,比如高志森執(zhí)導,馮寶寶主演的《媽咪俠》。
約二十年前,蕭芳芳主演了一部《女人四十》成功演繹了一名四十歲女人阿娥,如今馮寶寶在高志森復出的《媽咪俠》要演一個五十歲的女人阿愛和講述她的家庭故事。女人四十和女人五十大抵上有沒有什么不同?四十歲的阿娥和五十歲的阿愛相比,阿娥家里上要照顧老年癡呆的老爺,下有兒子的青春期煩惱,還有面對老公的中年危機,而阿愛要面對的是家吵屋弊,七老八十的父母還天天鬧離婚,家里晚上經?!伴_戰(zhàn)”吵到鄰居投訴,管理處警告,家里的兒子又是個十足的宅男,不工作,靠家養(yǎng),整天只顧著打機。好不容易說服父母分居,把父親接上來大陸,在中山買樓養(yǎng)老,還請保姆服侍,結果有意外地多了一個“弟弟”。
不過,《女人四十》的阿娥和《媽咪俠》的阿愛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則是有十分大反差,阿娥無論在家在社會都表現出干練,樂觀,積極,相反阿愛卻是沒什么主見,一心想靠男人,但老公失蹤,兒子不生性,也不太善于處理處理家庭關系。其實對比兩部片的第一幕就能閱讀出兩個中年女人的不同特征,《女人四十》一開場,阿娥在街市買魚看了又看,為了便宜一點趁著魚販不注意,一拍把魚拍死。蕭芳芳生活化的表演之余也不失喜劇感。至于《媽咪俠》的開場是圖書管理員阿愛和館長的對話,館長即將退休,推薦阿愛接任館長,但阿愛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竟然一個五十歲的女人要對館長說:“我要翻去問下我爸爸先?!辈拍茏鰶Q定,你能想象這個中年婦女有多沒主見。
盡管都是家庭倫理題材,講述中年婦女的家庭故事,但《媽咪俠》還是無法和《女人四十》相比,這不僅僅是《媽咪俠》在人文關懷上無法與《女人四十》相提并論,而是《媽咪俠》本身在喜劇的表達,敘事情節(jié)編排都十分有問題,尤其在喜劇表達上?!秼屵鋫b》的視點較為跳躍,阿愛對男人的態(tài)度的過場由兒子敘述,站在兒子角度去講母親的故事,但劇情發(fā)展到中間一些段落,會忽然轉成阿愛的角度,會出現阿愛的獨白顯得十分突兀。把兒子當作一個主要的敘述者,但兒子的戲份較弱,因為他宅的特點,也無法和其他角色產生更多互動,所以他的獨白十分游離。
片中一個情節(jié),家里的湖南保姆懷孕,被認定孩子是父親的,這個劇情設置到結尾語焉不詳。湖南保姆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有一幕孕吐反應,就跟阿愛在片中的對白,“這個小孩一定不是你的,她來的那天就見她有孕吐。”這個孩子是誰的只要去醫(yī)院一驗即知道,卻為何這個情節(jié)原本安排在內卻又中斷,到了結尾更莫名其妙,阿愛還是很安然接受了這個孩子是父親的,自己多了個“弟弟”的現實。比較“親建制”的高志森說影片最后就是要中港和諧,香港的主人阿愛和湖南的保姆阿噯最后和諧相處,這本就是一個毫無因果的包容。如果真是要用此結尾來表現中港關系,那似乎預示著中港之間不要做那么多爭拗,這個兒子是誰的有什么關系呢,是不是吃死貓,who care?總之大家要和諧嘛。影片的中港元素處處體現,阿愛回中山買樓簡直變成一場中山城市宣傳片。
《媽咪俠》是家庭倫理片,但也是一部喜劇,高志森用了喜劇的方式來講述這個家庭故事,但影片的笑料顯然都相當落伍。因聲線像周星馳而走紅的廣州電臺主持溫超在戲里依然扮著周星馳,經常在當中喋喋不休地說周星馳電影對白。他在片中的存在是要搞笑,但我認為他的存在簡直讓人到了神憎鬼厭的地步,每一次出場都用他毫無演技的表演去背周星馳(甚至個人覺得所謂聲線似周星馳也是刻意壓聲壓出來的效果),而且他扮周星馳這個笑點也早已過時,像這類只因像某個明星而紅的演員,毫無個性和演技,這種笑料的運用只會一次有效,用第二次,第三次就十分令人反感,因為他扮得再像也不可能是周星馳。馮寶寶的演技能放能收,爐火純青,曾江和邵音音的演出也十分精彩,但《媽咪俠》可惜是一部有好演員但無好劇本的電影,也浪費了一班好演員。
4 ) 沒有請水軍難道就沒人說好了嗎?——對差評的反駁帖
5 ) 分享會記趣
在媽咪俠的映后交流會上
我為了和邵音音對話而隨意問了幾個問題
比如:
邵音音和曾江是一對怨侶
她最后唱大戲到勞燕飛分句時眼泛淚光
女兒冷笑質問她:“你還愛他嗎,不愛干嘛理他那么多啊”的時候
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我是不高興他過得比我好,我是妒忌!”
我問:
“其實人真的能將自己的情緒分的這么清楚嗎?我是愛你還是想占有你?我是恨你還是恨你不在意我?我是妒忌還是我離不開你?”
音音姐回答后說
“你還這么年輕想那么多干什么啦!”
同場另一個男生提問
在音音姐強調了好幾次
“香港很多人只是瘋狂戀愛,享受披上白禮服那一刻的幸福,然后此生是無窮的不滿和怨恨”
“電影里那段角色已經沒有愛了,是一種習慣,甚至有仇恨”之后
該男生還是粉紅泡泡直冒地反駁:
“不,我覺得他們之間一定還有愛!”
笑死我了,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差異簡直隔著幾萬光年。
6 ) 平凡的生活,波瀾不斷。
寫給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在不斷的矛盾中發(fā)現生活的神奇。
馮寶寶,香港一代著名美女巨星。原籍廣東中山沙溪鎮(zhèn)上亨村。父為電影導演,母為歌星。5歲時出演《毒丈夫》六歲參加《十號風球》的拍攝,七歲主演《雨夜驚魂》。后相繼在30余部影片中飾兒童角色。1971年赴英國學習室內裝幀。回國后,為梁普智執(zhí)導的《跳灰》1976年擔任美術設計。后出演多部電影和電視劇?,F在的她可以說是“倚老賣老”了。
還可以啊。不過有點意識不良,好像鼓勵香港男人到大陸找小三似的……//客觀來說..還是可以理解的吧
本片是高志森久休複出之作,靈感來源于杜國威的舞檯?。ǖ铏厔∷夭囊嗍歉咧旧峁┑模?,並由高志森親自編寫劇本。該片不同于高志森過往的高頻率喜劇,而是表達三代人之間的矛盾和溫情的一部家庭倫理喜劇片,作為女主角的馮寶寶表演精彩,作為核心串聯(lián)起三代人的情感,幾場情感戲表現也頗為細膩,只是蕭芳芳的《女人四十》珠玉在前,相比下馮寶寶有些戲份就表現有些過火了,邵音音飾演的母親角色亦是粗中帶幼,最後一幕唱粵曲用簡單的演出帶出了極為複雜的情緒,不過最為精彩還是老戲骨曾江飾演的父親,演活了一個渴望被愛和關心的老人角色,和傭人發(fā)生關係一段忘年戀更是大膽,但編導並無做出道德批判,而是希望觀眾能關注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生活,而曾江的演出亦帶點荒繆感的劇情亦豐富了故事,令之更具說服力。
是不是好演員不知道,反正這片子里沒一個演員是自然的。一看就是再演著,看不清楚表情和想要表達的情感……
2.5星,題材不是不可以,前有《女人四十》做例,但是劇本處理實在乾澀。原來謝生是老少通吃的臘肉男神
好些細節(jié)感覺很別捏,不細膩,要是許鞍華來拍相信會更棒
有點意思,但是真的發(fā)神經一樣,說荒誕又是真的,說真的有完全沒邏輯。只有情緒和困境是對的。
女人五十?
港人家長里短,每個人都演的不錯,角色性格到位,就是講到最后也不知重點在哪,也就那樣吧
邵音音最后唱粵劇的細節(jié)還是很抓心的故事的價值取向有點別扭…女的安心工作,延遲退休;男的退出家庭,攜小三歸隱山水??????
導演拍攝手法略顯幼稚。
馮寶寶的配音不斷地讓我出戲
很不錯的一部溫情小品,全片最大的缺點大概是媽咪俠這個名字讓太多人誤解了。其實細看下來雖然事情很多很瑣碎,但總算是有個溫情的收尾。
曾江還活著啊
略失望。這他媽演的什麼?。。?!
劇本用心了,很多細節(jié)突出,冷幽默的小包袱抖得也好,情節(jié)比較散碎,是缺點但同時也是優(yōu)點,勝在生活化接地氣,容易代入。不過大主題空泛,“媽咪”作為女兒和母親的雙重身份沒有升華體現,與親人之間的互動缺少戲劇展現,少可看性,并且后段被父親曾江的黃昏戀沖淡了主線。
怎么會拍出這樣一部糟蹋演員的電影
不差,高志森這個罵黃百鳴清高的導演居然還在拍師奶片??少F的是對新一代的刻畫,在老一輩的歇斯底里中蹲在地上夾菜吃飯,臺詞也有小幽默。馮寶寶和蕭芳芳這兩位童星玉女師奶真是女演員的典范。湖南保姆的整容臉有點過份了。好久不見魯芬和黃光亮
馮寶寶的演繹和角色都好有意思。阿愛可能是生活中每一個真實的50歲中年媽媽的寫照:她們上有老下有小,有操不完的心也有想退休安享晚年的夢。正是因為馮寶寶真實不做作的演繹,讓人看這個有點脫線的故事也不覺得過頭。不過整個質感太老舊了,邵音音和曾江兩個老戲骨也沒用好。
堅持看了快20分鐘,不得不差評!糟蹋了
蔡瀚億的戲份有點少啊,他恐嚇鄰居那場戲還蠻好玩的。他戲路挺寬的,期待接下來的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