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描述了73歲的老人瀨山克子某天離家出走在奇怪的照相館拍攝了照片后,相貌突然回到了自己20歲時模樣的故事。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在面臨選擇,是去外地還是留家里。這部劇里我看到了付出,犧牲,把我看的很感動。
過去了很久,腦海里還是有這個畫面,為家庭犧牲自我真的是對嗎?好在這個劇里女主是心甘情愿付出,看到女兒會開心的。
可是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妥協自己去照顧別人的情緒呢。
。。。。。。。。。。。。。。。。。。。。。。。。。。。。。。。。。。。。。
看完日版的奇怪的她,久久不能平靜。一如首次看過的韓版的一樣,此后還出過大陸版的,也叫重返20歲,我也看了。有彈幕說,就差一個泰國版的就可以湊一桌麻將了哈哈。
我時常在想,這些生活中布滿皺紋的臉,佝僂的身材,蹣跚的腳步,當然絕對算不上好看的模樣,骨子里的靈魂是什么樣的呢,亦或是腦袋里的思想是什么樣的呢?人們常將老人和小孩聯系在一起,老小孩一詞也正是如此。他們有著許多共同的特性,一如蠻不講理,無理取鬧,任性妄為。但似乎對于小孩,人們有著更多的包容,他們無厘頭的話語即是天真的詮釋,犯了錯誤那可愛的臉龐和無邪的眼睛足矣令人忘卻,更何況他們永遠有激情,永遠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充滿著好奇,而這正是終日奔波于生活的長輩們心靈的慰藉,他們也有過同樣的孩提時代,他們懂得,也更向往,但終究是沒有了當初的心情和勇氣。對于老人呢,絮絮叨叨的話語滿是不合時代的人生的經驗,啰啰嗦嗦的嘀咕充斥著對小事的抱怨,“我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為了你埋頭工作攢下錢?!狈路鹨磺卸际窍乱淮腻e一樣,致使老人終日圍著女兒和孫子轉,整日忙碌著家務,過著小氣節(jié)省的生活。對于下一代聽著這樣的話是有不滿的吧。仿佛自己的存在就是一個負擔,拖了自己母親的人生的后腿,關鍵這樣換來的童年依舊是凄苦潦倒。對于老人,若犯了眾人看來顯而易見的錯誤,作為晚輩,還是懷著點孝心和尊敬,固然是不會當面指出批評,只是用著委婉的語氣希望老人下次按著正確的方法來便好了。然而此時老人會秉承世人口中的封建與頑固,或許也有一種拉不下的面子,用自己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的人生經歷堅持自己的做法。于是,就是這樣的嘮叨的,頑固的倚老賣老的,惹人討厭的老者的形象。
看,對于老人和小孩,做著相似的事情,人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僅僅只是因為年齡的關系嗎?老人走過她自己的人生,對于他們而言,自己的兒女尚且是個孩子,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判斷體系,身體或許遲緩了,但記憶和經驗便是他們的資本,他們沒法像小孩那樣因為依托著父母賴以生存并且沒有煩惱,老人不一樣,他們年輕過,自己也打拼過,靠著自己再艱難也生存下來過,所以或許行動言語像小孩一樣,但精神確是不折。家里的老人無論什么時侯總是在清晨就起來,做著買菜,掃地等一些瑣事。我時常在想他們難道就沒有覺得早上的事好像也沒有那么重要想賴床晚起的時候嗎?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珍惜時間的珍貴,早上大好的時光可以做太多的事情。因為懂得,所以珍惜。這便是老人的精神。
年輕即是資本,年輕即是希望,這也正是一個家庭會因為一個新生的生命的到來而歡喜,新的血液,新的家庭面貌,新的純潔與干凈。但一個家中絕不會一個長輩突然變老而祝賀。老人,有什么好祝賀的呢?只是生活中又平添了許多煩惱罷了,只不過是離死亡又近了一步。看,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人們普遍的喜歡接近純潔與希望,遠離復雜與哀傷??墒沁h離卻不能避免,當某一天,那個平日里叨擾的人突然消失了,真正的不屬于這個世界了。便會憶起昔日的種種,那黑色的禮服承載無盡的悲傷與懷念。終于,等到家里又迎來新的成員,歡欣的氣氛早已將籠罩的悲傷一網打盡,屋子里充斥著喜悅的話語。一切都是那么的溫馨與祥和,家庭的組合仿佛也未曾變化,只是當事人的你,也踏上了老者之路。
“父母以女兒為傲,有什么錯嗎?”老人是老了,他們有了自己的圈子,你不會知道在家怎樣嫌棄你,貶低你,在外確是怎樣的夸贊你,老人們的閑言碎語嘛,無非是說自己的兒女有多大的成就。而那些驕傲的言語與神態(tài)如若不是出自骨子里的自豪是表達不出來的,人就是這樣時常的不善表達,如果不是逼到一定的境地。而他們的確是老了,很多事情做起來會力不從心。到了晚年,想享受一下自己的天倫之樂了,在家煮飯,買菜,做做家務,也認為是幫助的做了很重要的事情。但也喜歡發(fā)發(fā)牢騷,說說閑言碎語,這時被說成了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整天就知道圍著女兒和孫子轉,沒有了自己的夢想。老人呢,想的是自己做著這些生活瑣事也算是為家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法放任這些不管,仿佛在這個年齡就應該恪守自己老人的本分,像社會上大多數人做的和大多數人認為的一樣。明明自己就有一顆追求夢想的騷動不安的心。
于是碰到了那個神奇的照相館,奧黛麗赫本的照片是那樣的迷人,她也想做那個她喜愛的電影里的公并不主,來一場驚心動魄的羅馬假日。
所以說年齡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我想這部電影里有了很好的詮釋。當今這個時代,形式大于內容,出名大于自身,浮華,表面。而真正的音樂啊,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情感的宣泄與簡單的重金屬的組合?!耙魳罚钦嬲軌蛘鸷承撵`的東西,自我感動的情感共鳴。真正的好歌,無論過了10年20年甚至50年,都會震撼人心??v使生活潦倒,聽到卻令人振作。那才是真正的音樂。”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愛音樂的人,但這段話卻令我感同身受。電影的主人公重返到了20 歲,用著自己年輕的歌喉唱著不符合自己外表的陳舊歌曲。打動了音樂主編的心。年齡便是經歷,一份獨一無二的經歷??桃饽7虏粊恚ㄓ姓鎸嵏惺?。那個歌聲里有畫面,有一份厚重的寄托,是一份生活的沉淀。那是只有年齡的積累才有的分量。
說說這個音樂主編吧。本身也是追求那種音樂本質的美,對于女主是伯樂一般的存在。瘦高的個子,濃密的頭發(fā),人長得不錯,家境好,性格也好。當然也讓女主動心。他們一起喝酒暢談,一起戶外燒烤冒險,一起旅游拍照。在海邊,他送給她一個精致的發(fā)夾。電影的末尾,女主已經回復到老人面貌。來參加孫子的演唱會彩排。望著那個風度翩翩的音樂主編,那個她動心過的人,眼神久久不能離開,然而他已然認不出她。帶著傷感的情緒她轉身出去透透氣,畫面定格在了女主頭上那個發(fā)夾。逐漸模糊遠去。。。。。。同時主編手機相冊里當時照的一些照片女主的身影也消失殆盡。恍若南柯一夢。一如羅馬的假日,奈何情深,向來緣淺。
電影的結尾非常戲劇,劇中女主的青梅竹馬也是老年相伴的朋友也找到了那個照相館,變成了20歲的模樣。好的電影總給人一種輪回的感覺。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情節(jié)又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一如生活,一如人生。
晚上看了日版的奇怪的她,心血來潮的想寫一寫中日韓三版的觀后感[饞嘴]。最早看到的是韓版,可能有先入為主的感覺,覺得這一版最贊,不管是選歌,演員還是整體故事的敘述上帶入感最強,特別最后的彩蛋,身為直男的我都覺得太帥了。日版的話,中間有些段落表演太過做作,但是??!有些段落帶入感又很強比如母女在澡堂里聊天那段,和最后告別那段。女主真的超級耐看,加分點,里面最喜歡的還是女主用鍋鏟那段,日版對原版來說有些變化看了久了還是很驚喜的,彩蛋倒是沒有很驚艷啦。整體來說故事情節(jié)帶入的突兀了一點。中國版的,幾乎全盤照抄,但是!?。。。∽钣猩钜獾拿譃槭裁床怀?,為什么沒有大家都期待的彩蛋!這是最不爽的。里面的音樂制作人真的不是那么回事啊,只能看得出年少輕狂,額,不敢吐槽太多,中版最喜歡的還是“給我一個吻 可以不可以…”
一個瘋瘋癲癲的老太婆總和身邊的一切較真,電影的開頭,以這樣的畫面感呈現給觀影者,總覺得未免有些枯燥乏味(第一次打開電影看到這樣,讓人感到有些吃驚,何況我并沒有去了解這部電影講的是什么,只是像個幼稚園的小朋友一樣,傻乎乎的去看)但出于好奇心,在第二次,我還是去用心的去感受這部電影。
生命總是會出現轉機,一次偶然離家的出走,一家偶然出現的照相館,一份偶然冒出的好奇心,將老太太偶然的送回了20歲的她。滿滿的不可思議,滿滿的激動(回想當初,由于自己的不懂事,年少輕狂,早早地就拉扯體弱多病的女兒),難得,總要為自己瘋狂一次了!
面對對音樂的熱愛,孫子的邀請,她開啟了自己的人生旅途,找到了自己心儀的人,體驗了一把重返20歲的別樣之旅??v使,這樣的日子并不久,但只要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感覺像是比別人多活了一輩子,至少自己覺得(雖然我不滿20歲,但我想,我絕不會讓自己在未來感到后悔)。到頭來,為了孫子,自己失去了揮霍的青春,但這也滿足,“你比誰都會讓我幸?!保ㄟ@是最后在醫(yī)院時,和女兒的對話),將即將逝去的青春,換來女兒對自己的理解和孫子的未來,比什么都重要。
影片中的音樂也是動人心弦,讓人久久無法自拔,深受感觸。在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婆婆正和自己的女兒看孫子的表演,而一年前的主唱已由20歲的自己換成真正年輕漂亮的姑娘時,想必內心總有一種想要沖上去,奪回話筒,來,最后感受一下激蕩的青春。但是,老婆婆并沒有那么做,而是戴著心儀對象送的發(fā)卡一扭一扭的離開會場(我倒是希望,他能發(fā)現那個發(fā)卡,可并沒有,他卻在為手機中消失的可人兒疑惑),這就是有緣無分吧!但如果他真的看到了,會不會引來一場“戰(zhàn)爭”呢?也許會為了滿足大家的欲望,而拍個續(xù)集呢?
當我們再次看到次郎時,老婆婆早已感受到次郎對他的一片癡情,而搭上他的摩托車走向未來……(雖然我并沒有看韓版和中版的,但我并不覺得日版的有多差,相反的是,被多部未華子那清純,甜美的臉蛋而吸引,被她獨特的演技……)
PS:沒有多么透徹的見解,還望大家多多指點!????
與日系家庭細節(jié)渾融,返老前比還童后的部分拍得更流暢,結尾掐得利落,略突兀。比韓中兩版好的是,大膽拋去多余配角,將奶奶-兒子兒媳-孫子主線改成更緊密的外婆-女兒-外孫,畢竟拍女性情感是執(zhí)導過《Mother》《Woman》等細膩母女日劇的水田伸生的強項,劇版《東京塔》倍賞美津子的出演也在水準之上。
之前看了國版翻拍之作重返20歲覺得歸亞蕾X楊子珊的搭配很出彩,但在看過今年這部日版翻拍之后,對不起,我要狠狠地給一個滿分。 “一個人一直努力過來了呢,媽媽。我的兒子就由我自己來救。這回要過個不用弄臟雙手的人生,活得久一點然后結婚,身體健康生更多孝順的孩子,做許多因為有我而沒能做的事”
日本元素的插入給看過原版的朋友增添了不少看點,如果舞臺選在大阪,感覺會更有親近感。多部未華子也確實適合這種角色,去年旬報女主得票數第二,大高映畫祭的最佳女主,多部也算是熬出頭了。ブサカワ的勝利之道!
三個版本里最差的一部,韓國版有趣,中國版挖的夠深。沒想到這次是日本版敗了
看來看去還是韓國版的最好看。。。歌也是最喜歡韓國版的,中國版第二。
影片整體拍得比較浮夸,內涵挖掘不夠深刻,沒有新意??催^中韓兩版之后,這個版本有點兒看不下去。多部很萌,但是顏值和歌喉真的無法和楊子姍拼。音樂部分最喜歡中國版,結局也最喜歡中國版,坐在摩托車上的“帥哥”摘下頭盔依然是老爺子,靦腆一笑對老太太說想一起變老,不能更甜。
日版是最溫情的一版,也是最令我無感的一版,日式小清新盤旋在故事之上揮之不散,不是那么好笑,總歸說來煽情太多了,但是因為女主角突然唱起悲しくてやりきれない,于是就被小小感動了一下。其它方面,本片除了多部未華子出色之外,配角的塑造上日版還是不及另外兩版出色。野村周平亮在最后相是驚喜。
挺不錯的,感覺里面的歌曲是三部中最好聽的
同一個故事看三遍,多少有些審美疲勞。但一個故事能被中日韓三國競相制作,足以證明這個故事的強大,這份情誼的動人。各有各的特色,都好。
改得超級好,把原版的惡婆婆兒子和媳婦狗血關系改成傳統的母女養(yǎng)育之恩,純粹了不少,并且加入的日本元素,老年人活動中心改成澡堂,夏日祭,比中國的水土不服好太多了。并且昭和歌子真的超好聽!多部未華子靈氣,卡司全員可愛!
三版我倒是喜歡中國版的
《奇怪的她》日本版竟然改得二氣十足,滿滿中二氣息,日常生活細節(jié)基本接地氣,表演卻是滿屏浮夸,臊眉耷眼得受不了,多部未華子,砸了,好比吃一口榴蓮,再吃一口臭豆腐,怪味說不出處,看不下去。中日韓三版,中太作,日太浮,還是韓版好,活潑漂亮,少女元氣透著靈氣,幾乎是為沈恩京度身定做的。
多部太可愛了,怎么可以這么元氣滿滿!
一個版本我竟然看了三遍,也是太有空了……三版各異其趣,看得并不乏味,復古味好看!
有了最接近這個劇本原地氣的韓國版《奇怪的她》珠玉在前,再加上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無論是中國版的《重返20歲》還是這個日本版的《奇怪的她》相形見絀之下都存在各種讓我不滿之處,比如:鳳凰照相館出來后的遭遇;音樂總監(jiān)跑步戴耳機更是敗筆細節(jié)。在豆瓣上發(fā)現還有越南版和泰國版,想想我也是醉了。
中日韓三版都看了,日版干脆把家里的父親角色給砍了??粗粗陀X得,其實大和民族從骨子里是贊同女性才是家庭頂梁柱,男人只是工蜂,死在外面也沒有關系,女人還是會繼續(xù)活下去。然后其他所有的男人與其說在找女性伴侶,不如說是在找媽媽。
不覺得遜于之前的任何一版,事實上是最有味道的一版,這濃濃的昭和風和各種日式的笑料,猶如清酒一般甘甜香醇,而多部的演繹區(qū)別于沈恩京的撒和楊子珊的美,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感覺,不過覺得,要是滿島光出演就更好了~
你是要告訴我這部充滿日本獨特風情又完全融合原片的翻拍6.7分,中國毫無創(chuàng)意的原樣翻拍7.3分嗎?
片子太浮夸了,內涵挖掘不夠。日本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和拿著雞毛當令箭實在是太惡心人了。相比于中韓兩版,音樂豬腳唱的實在是不咋地,和三線城市酒吧水平差不多。女豬腳年紀大的時候不是正常老人,簡直就是老壞蛋+神經病。全程尬聊。中韓兩版孫子挺帥,日版和泰版的孫子有點辣眼睛。
可惜音樂找不到共鳴。不少細節(jié)的處理比國內翻拍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