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連續(xù)發(fā)生數(shù)起離奇命案,所有尸體上皆刻上“X”符號,而在場的嫌犯都不記得自己所為,這令警察們大為困惑。刑警高部(役所廣司飾)斷定有人利用催眠術行兇,一名在海岸徘徊的半失憶青年間宮(荻原圣人飾)成為懷疑重點,與該青年接觸過的教師、警察和女醫(yī)生都這樣殺了人。 隨后高部著手對間宮進行審訊,卻總被他的言語打亂,調(diào)查毫無進展,再加上妻子因精神疾病住院,高部的情緒變得極為糟糕。高部的朋友心理學家佐久間勸他不要再和間宮接觸,自己卻被無意識使用催眠術的間宮逐漸操控。不久后,間宮從精神病院逃走,而佐久間被發(fā)現(xiàn)自殺身亡。高部來到以前間宮提過的一間廢棄小屋中,遇到了間宮并將他殺死,對方滿足地死去。然而一切并沒有就此結束……
此處不深挖內(nèi)涵,只是梳理(猜)一下整個故事情節(jié)。因為作為短評太長就轉(zhuǎn)長評了。
六個月前,間宮因為研究馬薩教徒和催眠找到廢棄的醫(yī)院,由于聽到伯樂陶二郎的錄音被催眠變成“使者”,同時極大可能由于催眠的副作用全面失憶。間宮也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是誰所以不斷游蕩,逢人就“傳教”,導致后面一連串沒有預設目標的命案。
男主在追查的時候被間宮試圖催眠。但是男主本身也異常彪悍,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直接發(fā)泄自己的憤怒。間宮的催眠只是拉下遮住他內(nèi)心陰暗面的那塊布,讓他對妻子起了殺心。男主應該是在他幻覺里見到妻子上吊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希望擺脫她,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萌生找法子徹底解決問題的念頭,而間宮的能力再理想不過。與此同時,男主的朋友佐久間查到間宮失憶前的研究,和男主分享。佐久間在間宮屋子拿到那本《邪教》,從他的幻覺可知,他大概率借此了解到舊錄像的拍攝地點??梢圆孪?,間宮之前也是通過這本書找到錄音的。
佐久間的幻覺透露他知道邪教書上記載的信息后找過間宮,可能正是這段內(nèi)容不詳?shù)慕佑|導致間宮恢復記憶。幻想里也表明佐久間隱約察覺到男主的轉(zhuǎn)變(幻覺里他害怕男主)。不久,佐久間因為受間宮催眠影響而自殺(其實我懷疑是男主殺的,為了從他手上拿到全部相關資料,這也是為什么要特地強調(diào)手銬在管子上很奇怪)。
間宮在夜里瘋狂敲擊制造聲音催眠看守的人,后來獲得男主的幫助逃去之前獲得“傳承”的地方。他在廢棄的醫(yī)院(?)見到男主時已經(jīng)篤定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莫大興趣。確實,男主放他出來就是想知道他能力的來源。男主在廢棄醫(yī)院看到伯樂陶二郎印證了佐久間的調(diào)查內(nèi)容,佐久間應該已經(jīng)查到了間宮所知關于邪教的全部資料。男主如此迫切殺掉間宮是要確保沒有人知道他最終變成“使者”。還有一種可能因素是間宮一直憑嘴殺人,男主擔心他多說會產(chǎn)生意外,所以先槍為敬。
男主找到那段催眠間宮的錄音,他聽了錄音后終于獲得"傳承",遵從本心借他人手殺掉妻子,然后走上比起間宮更慎密隱蔽的“傳教”路(相比之下,間宮就是個自傲狂教徒)。
這個催眠設定換成病毒毫無違和感,那段錄音就是病毒源頭,男主和間宮就是受之而不被毀滅的感染體,再不斷傳染給其他人。
1.“真兇”是錄像帶中出現(xiàn)的人,一個天才型的催眠者,運用錄像帶中的手勢比劃X和留聲機進行催眠暗示,被催眠的人可以稱為“使者”,自帶催眠屬性。
2. 失憶青年間宮 ,男心理醫(yī)生,高部警官,三人都是研究過錄像帶,并聽過留聲機內(nèi)容的被催眠暗示了。
3.被暗示催眠的人會陷入一種間斷的失憶狀態(tài),男心理醫(yī)生為什么把自己銬起來并自殺,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變化,不想成為“使者”
4.結尾高部警官去洗衣店拿衣服,記錯了,此時他已經(jīng)被催眠暗示,或者說成為了“使者”。
(有劇透)
1.片名
最先敲定的名字是“傳教士” 后來改為“X圣治” 最后是大映制片(現(xiàn)為角川映畫)的制片人說“CURE”就很好 cure有“治愈 治療”帶有醫(yī)學術語的意味 而“X圣治”則有宗教含義
黑澤清于90年代執(zhí)筆此劇本 當時的日本社會發(fā)生了“奧姆真理教”(1995.3.20東京 "沙林毒氣”)之類的大型邪教犯罪事件 如果片名中帶有宗教氣息 會讓人誤解 惹人聯(lián)想 最后采用了“cure”這個名字(所以名字不是督導起的)也與影片內(nèi)容產(chǎn)生一種分離對立
2.關于洗衣店里出現(xiàn)的“紅色連衣裙”
黑澤清督導參考了法國編導Henri-georges Clouzot( 亨利-喬治·克魯佐)1955年的電影 “Les diaboliques ”(惡魔)中的一個橋段 影片中的校長一角本應該是死亡了 但在一個片段里 他穿過的西裝卻又出現(xiàn)了 這會讓人聯(lián)想到“他不是已經(jīng)死了嗎?“或者是”猛地一看像是沒有頭部的尸體在移動“ 呈現(xiàn)出一種視覺恐怖和心理驚悚的效果 暗示影片后高部妻子的死亡
3.高部兩次在餐廳里吃牛排
第二次的高部把牛排吃的精光(影片中看起來像是在津津有味的吃著)過后還要了一杯咖啡慢慢細品
第一次去餐廳的高部是一個被工作和生活壓力掏空行尸走肉
此時的高部已經(jīng)是一個得到徹底解放和獲得健康治愈的人了(也變得可怕起來)
工作上:殺死了一直折磨自己的間宮 家庭上:生活中的一大負擔 自己神經(jīng)錯亂的妻子也死了
“壓力得到舒緩 食欲就上來了”(采訪中役所桑的原話)所以會把自己面前的食物吃的精光
3.影片最后持刀的女人
在那位女服務生拿刀前 有一位看起來像是她上司的女人走過去向她耳語了幾句 仿佛在傳達命令
黑澤清督導本來安排了“那個女服務生拿了刀之后 走進了廚房 慢慢靠近了那個剛才和她耳語的女人 她刺向了她 反復的 一下一下的 然后畫面切換到片尾ED” 后來覺得這樣的畫面太多余了 沒有“足夠的留白”和“開放式懸疑” 故此刪掉了
(那位女上司看起來有些僵硬 因為劇組出于“她馬上要被刺死”的安全考慮 在她的后背上墊了保護板)
至于影片是不是"恐怖片” 黑澤清和役所桑表示“不算是吧 如果真的要定義的話 那也是高部這個可怖的怪物 誰知道表面平靜的他到底在想什么?誰知道匯入人群中的他下一步會做什么?”
#這部影片要看好幾遍才可以理解 因為有太多細節(jié)和暗示 #
第一次看本片是大約8年前,劇情已經(jīng)基本忘記了,沒有許多血腥的場面,看完卻心情壓抑,很多地方不甚了解,之后沒敢再看第二遍,這次重新看一次,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劇情梳理一遍。
某地發(fā)生一起兇殺案,死者頸部X型傷口,與之前幾起案件手法及其相似。正當高部和好友精神學專家佐久間大為不解時,又相繼發(fā)生多起案件。根據(jù)受害者口述,高部認為這是無差別催眠兇手殺人的案件,而這多起案件嫌疑人都指向了一個年輕人間宮。高部在嫌疑人住所查明該系醫(yī)科大學學生,鉆研神經(jīng)學催眠等學術,得到這些重要證據(jù)的高部急忙找到間宮,然而間宮非但沒有透露半點關于自己的信息,還反制高部,利用高部家庭煩惱讓他變得歇斯底里。佐久間帶來一盤錄像帶,邀高部一同探討,期間佐久間突然神情木然以及墻上的x型,讓高部深信佐久間被間宮施術。高部殺死了精神病醫(yī)院·特別室的看守木村警官,放走了間宮,神情淡漠的接到佐久間死訊的電話趕赴現(xiàn)場。后親自走訪深林老建筑,間宮出現(xiàn)了,高部殺死了間宮,聽完了一段留聲機錄音。綜合醫(yī)院精神科里高部的夫人已死。高部飽餐一頓,成為新一代傳教士,他施術女服務員行兇......完。
A:邪教傳教士催眠受害者,教唆其殺人。
最初根據(jù)男主推定是無差別催眠兇手殺人的案件,但好友精神學專家佐久間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認為,即使催眠他人,也不能改變被催眠人的基本道德觀念而殺人。換一種方式,被催眠后不是殺人而是畫X,是可行的。但非常耗時,除非天才。事實上,間宮和高部就是他口中的兩個天才。
A:馬薩,(英文 Mesmer),麥斯麥術亦稱“通磁術”,即催眠術。奧地利醫(yī)生麥斯麥 ( F. A. Mesmer,1734~1815)發(fā)現(xiàn)的,他認為人身體內(nèi)有一種磁氣,即動物磁液。如體內(nèi)過多過少,失去平衡,就會患精神病。這是以催眠術透使人的意識處于恍惚狀態(tài)下的一種現(xiàn)象,處于催眠狀態(tài)下的人面部表情類似于睡眠,四肢可能僵直,出現(xiàn)暗示性幻想。-----《百度百科》
A:本片中間宮和高部是邪教中傳教士。而且是的天才傳教士。(對于間宮的依據(jù):作為醫(yī)科大學學生半工半學研究該領域,并把精神學專家佐久間都施術了。從木村的口中找到高部的弱點。對于高部的依據(jù):1)間宮和高部獨處時,間宮試圖施術高部被高部識破,隨后以牙還牙試圖施術預施術間宮。2)在眾警官質(zhì)問間宮皆無策時,間宮說,只有高部能懂他的話,高部跟哪些烏合之眾警察不一樣。)
A:藍胡子中暗示妻子的命運,將被男主所殺。
藍胡子 (法國民間傳說人物)英文:Bluebeard,也有譯名為青須公,是法國詩人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的同名主角, 他連續(xù)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們。他因為胡須的顏色而得稱。個人成就:殺害了自己的妻子。-----《百度百科》
書中“這個追求者無可挑剔,要不是他長著一臉藍胡子的話,真的沒有什么可以指責他的?!边@句話,投射到男主身上,男主善于隱藏自己的感情,本來無可挑剔,間宮對他不可攻破。但由于探員透風,間宮抓住其痛點,讓其抓狂,失去理智,這次就是他最終淪為邪教信徒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A:妻子文江是邪教侵蝕高部的重要突破口。妻子文江是高部作為傳教士的第一個刀下鬼魂。
高部夫妻戲份應該算本片的支線,一共分為9次。
第1次:在精神醫(yī)生的陪同下,閱讀《藍胡子》,
第2次:高部回來關掉洗衣機,文江為她盛飯,商討旅行一事,聊天氣氛溫馨融洽。
第3次:妻子在家中做飯,學習法語(原劇本:桌子上放著幾本旅行小冊子。)
第4次:妻子在天橋上來回走動,忘記去醫(yī)院的路。
第5次:妻子終于到了醫(yī)院,拿到之前讀過的書,卻說忘記了。
第6次:高部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不見了,到處尋找,最后在公園臺階上找到妻子,高部沒有生氣,反而體貼的說替她去購物,妻子打算取消旅行念頭,高部向她承諾,夫妻相擁。
第7次:高部從回收工廠回來,擔心妻子,開門發(fā)現(xiàn)妻子上吊,痛不欲生,這時妻子閃現(xiàn),原來剛剛是幻覺。
第8次:高部回來關掉洗衣機,妻子忘記做飯,高部有些不高興,妻子旁若無人的又打開洗衣機,高部馬上關,這是非常非常生氣,他扔掉桌子上的生肉,打開臥室,看見熟睡的妻子,房間里是旅行傳單和行李包,他最終沒有提刀狠心殺她,第二天帶著妻子坐車去精神醫(yī)院。
第9次:妻子死在精神病醫(yī)院。
妻子文江是個悲劇角色,她患有健忘癥(迷路,忘記做飯,反復開動洗衣機,是否震動能帶來內(nèi)心平靜?),無法控制肢體(醫(yī)院里雙腳抖動),隨著劇情推進,她的情況越來嚴重,高部對她的忍耐越來越接近臨界點。正如高部對間宮說,如果不是間宮,高部夫妻本可以旅行一趟,他會一直深愛妻子,高部最終在間宮面前徹底爆發(fā)大吐苦水,而這正是他的痛點,以間宮代表的邪教正悄悄侵蝕他那顆愛妻的心,為之后起了殺心找到合理的依據(jù)。
妻子和猴子有著相似的之處。妻子由于疾病原因不能外出工作,甚至一次夫妻旅行都很難實現(xiàn),終日一人在家,按她的話,一整天都胡思亂想。就像那只猴子以及其他動物困在籠中,終日不安(這解釋了:高部突然閃現(xiàn)妻子和猴子的畫面,非常擔心,他太害怕失去她了)。結尾妻子的死和猴子的死何其相似,妻子死于丈夫之手,猴子死于間宮。他們都是邪靈的犧牲品。
A:精神學專家佐久間在間宮住處找到《邪教》一書,翻開內(nèi)頁,一個無臉男:伯樂陶二郎(?-1898),此人正是佐久間和高部一起觀看的資料教學帶里,老婦人殺死的兒子,他死于1898年)影片末的虛化相片男人和窗前凝視的男人都應該是伯樂陶二郎本人。他可能是初代邪教教主。
深林中的老房子是舊精神?。ㄑ芯浚┲委熢?/span>。邪教惡靈待過的地方。破敗無人住的建筑結構以及內(nèi)部的床架、長凳,治療凳,房間里的愛迪生留聲機都是較早期的建筑和物件。(劇中的浴缸是用于精神病治療的水療法)
A:被間宮催眠的人或多或少有其內(nèi)心的痛點。諸如:警署警官記恨同事遂槍殺他。女醫(yī)生想當外科醫(yī)生,結果成了內(nèi)科醫(yī)生,抱恨于心。哪怕受害者表面上看不出問題,都可以從其他方面切入,比如從中村口中了解高部家庭煩惱。
催眠需要借助工具,比如打火機火苗,吸煙煙頭,流水等等,方式工具多樣。 (醫(yī)院間宮想抽煙被醫(yī)生拒絕,結果換成流水催眠。)
準確無誤的誘導行為,發(fā)送指令。
A:1、鏡頭從焚燒爐開始,佐久間在屋內(nèi)搜索,找到《邪教》一書,造訪了邪靈所在的舊精神病院。(實)2、中景窗口站著邪靈。(虛)3、切到佐久間近景(實)4、近景窗口站著邪靈。(虛)5、佐久間進入精神病院,來到特別室的走廊打開門(實)6、房間內(nèi),佐久間看到猴子,在看到高部向他走來。(虛)7、高部呼喊銜接佐久間的幻覺和現(xiàn)實。
本段導演用了虛實穿插,實是佐久間現(xiàn)實中曾做過的事情,虛是佐久間看到的幻想,這種方式故意打亂觀眾思緒,迷惑觀眾,高部呼喊把佐久間拉回現(xiàn)實。
A:1)正當警方搜尋間宮無果,并擴大搜尋范圍時,高部已經(jīng)知道間宮藏身之處,抓住他很容易。就如同知道片頭嫖客藏匿之處一樣!2)間宮藏在破敗的舊精神病院內(nèi),邪教的邪靈也在這里,間宮的到來這也足夠證明間宮和邪教的關系,所以他確實“全想起來了”,之前一問三不知都是故意回避問題。高部的到來,不僅僅是讓間宮在證據(jù)面前認罪并懲罰他,也是完成最后的邪教的侵蝕,那個留聲機的聲音仿佛是邪靈在給高部傳教。
A:高部經(jīng)過邪靈的洗禮,殺死了愛妻文江,再也不用被她累得喘不過氣來,如釋重負他于是餐廳吃得精光(對比之前沒心思吃飯),女服務員是他操縱的一個兇手,至于她要殺誰影片沒有表現(xiàn)。(原劇本:...女招待坦然自若地在炊事間拿起了一把菜刀。店長消失在炊事間的里面。女招待隨后跟進去。)導演故意不把鏡頭演完,讓觀眾猜測,相當一部分觀眾會誤認為是殺高部。
目前先寫到這里吧,把一些觀后的思考做了小小筆記。
最后,翻影人資料發(fā)現(xiàn)飾演男主愛妻的女演員中川安奈女士已去世,為這個悲劇角色而遺憾,也為這位女演員辭世遺憾。
R.I.P. 愿逝者安息!
1.點煙的方式--畫外打火機的聲音,切畫面時對方在抽煙。
2.攝影機擺在電梯里,警官和精神科醫(yī)生邊討論案情邊走入,達到樓層后離開。
3.路邊警察局窗戶外面剛好有一顆樹,室內(nèi)的燈剛好投影在樹干上,產(chǎn)生兩個對應的光點,造成窗戶上的鬼臉。
4.將無的概念擬人化的效果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失去記憶,只能活在當下的人。如果這部片子的靈感是七宗罪,那本土化的第一步是去基督教,雖然用心理學精神科讀到了邪教,但問題的重心其實落到了哲學層面而不是宗教層面,也就是,探討存在跟存在者之間的關系,當擬人化的無也就是擬人化的存在問對方你是誰的時候,對方只能回答存在者層面上的社會身份,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意味著遵從社會身份帶來的教化和規(guī)則。
5.評論第一條提到黑澤清處在兩代人中間,當大學生的非社會身份質(zhì)問固定社會角色與家庭生活的職員,警察,醫(yī)生,教授,護士,服務員,你是誰,對方考慮的首先也是這些,他對回答的不滿意與層層遞進意味著逼迫對方放棄用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定義自身,而考慮除開這些東西,你是誰,如果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說我是上帝的子民,但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其它任何信仰或稍微堅定一點的支撐物--哪怕是個愛好者的人,面對這個問題會惶恐,或者惱火。后面一堆警官的態(tài)度是惱火,所以他不會被催眠,能夠被催眠的人是惶恐的,也就是用外在的東西掩飾內(nèi)心的空不是那么堅定的人。
6.其實存在與存在者的問題是無解的,影像的探討容易做空,能夠電影化類型化的方式是先提出一個人性惡的基礎,所以惶恐的人面對存在的方式是以一種邪教的連環(huán)殺手的方式宣泄殺意,解釋的方式是同一的殺人手法與解密式的催眠神秘術等等的兜底,目的就是當一般觀眾感到疑惑時,有一個看似有著落的神秘解釋--邪教,相當于陰溝一般的上帝,解釋不了的東西就扔到這里。而不是指向哲學,當然影像討論形而上的東西好像不太可能。但至少可以有路向。
7.結尾不遜于七宗罪。間宮是習來的,而警察是天成的,后者的力量大于前者,前者對后者的吞噬來自于邪惡力量的傳遞,間宮用自己為這股力量找到了更好的主人,他完成自己作為使者的使命。間宮問警察,你為什么放我出來,幫助我,是想知道我的秘密嗎,巴拉巴拉,警察馬上意識到他并不是無的狀態(tài),而是通過技術讓自己假裝成無,但他是最好的無,當他送妻子去精神病院的時候,醫(yī)生說,在我看來,你比你妻子病的更重,好吧,不自知永遠比自知更高明。
結尾一點都不比七宗罪差,七宗罪有點收集玩巧的意味,但這里的結局完全是黑澤清基于自己的現(xiàn)實思考的藝術表現(xiàn)。
8,調(diào)度高明,安靜欣賞就好。間宮出場時的場景就是日常生活的畫面,但通過構圖,聲音傳達出一種詭異的感覺,一字不提的創(chuàng)造出一種詭異神秘要出事的感覺,厲害啊。
主持人:@子夜無人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1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八天,接著我們討論的電影是黑澤清導演的《X圣治》,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shù)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kc512
我給的是3星,明白了為什么《回路》里會有「太近會毀滅,太遠會趨近」的人際悖論。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給的是3星,顯然這還是一部帶有鮮明黑澤清作者標簽的電影,無論是氛圍的渲染,對于暗處的運用,還是對于微妙心理的掌握,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我唯一不是很喜歡的點是符號和意象顯然有一些溢出了,過于滿,而且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感覺有些不夠精煉,且總體的節(jié)奏上給人感覺以線索在推進,有些落入偵破的類型圈套。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2星,開幕懵逼融合了連環(huán)殺手和入局者兩個模式,蠻新穎。歸結到情節(jié),當然就是要在兩套模式中間找個必須可解的現(xiàn)實解釋,一升一降間,建立蠻有行為模式的心理實感,順理成章的動作當然是打破它,當然結果下沉的落腳點是黑澤清東京地鐵事件的有感而發(fā),回頭一看感知關系與表意權力的一一對應還算不錯。
第一個話題,在役所廣司真正走進萩原圣人布下的心理深淵之前,劇本先鋪墊了好幾段不同的“引子”,想看一下大家對這些支線案件有怎樣的看法,可以聊聊其中讓你感受深刻的。以及它們的存在對于主線后來的切入是否有起到作用?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認為這些支線案件首先必定是艾德林所說的連環(huán)殺手模式所必備的部分,完成了一個劇本的宏觀結構,其次在一個又一個的引子中,荻原圣人的犯罪手法也在不斷地明晰,從一開始的一個問題一個火,到后來逐漸更多的對話,他的所作所為是不斷更加清晰的,這種循序漸進的揭示同時也給了觀眾不斷迫近的緊張感,同時也可以被視為不斷在接近役所廣司。與此同時,在解決這些案件的過程中對于役所廣司的人物特寫也可以渲染其心理的復雜性,對后續(xù)他與殺手的心理交鋒埋下伏筆。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如果所謂心理學真正有用且奏效的話,那我覺得這些引子都是某種黑澤清所謂“作者催眠”作用,統(tǒng)御情節(jié)還能保持敘事節(jié)奏。不過我覺得心理學作為一門本就非常哲學病的多余學科來說,黑澤清那些支線案件更是一種圖畫式的描述,給觀者一種事情發(fā)展的預期、信念,在這里這兩個詞沒什么區(qū)別,拿到電影敘事上,這應該是一種類型元素的堆砌,為了黑澤清所謂“反類型”片的鋪墊作準備的。
場刊嘉賓 kc512
二人趨近的這個過程是無法刪去的,后者看似的無定向和前者看似的有計畫(由其是他終于要帶太太去旅行)在他們交叉之后都分崩離析了,他們的相遇就是個「X」,同時又是那句「太近會毀滅,太遠會趨近」,一頭一尾不分叉不成立。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倒是覺得黑澤清在《X圣治》這一部中還沒走到反類型的正軌上,不太感覺出來有對“反類型”這件事做任何鋪墊,感覺更多的就是類型。
大家其實覺得這些部分有沒有在玩一種心理戰(zhàn)?因為前面這些,其實都展示得特別簡單,我會覺得“就這?”。
場刊嘉賓 鮑勃粥
當然是有的,所以我反而認為是對后續(xù)“類型”的鋪墊,而不是反類型的鋪墊,但是黑澤清簡單的展示顯然還是頗為孔武有力的。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我對心理戰(zhàn)嗤之以鼻。
那我第二個話題,大家覺得整部電影的各種恐怖符號里,你覺得印象比較深刻、玩得比較漂亮的有哪些?可以單純聊符號的驚悚性、刺激效果,也可以談符號之上的符號,可以隨便延伸。
也可以理解為場面、段落,我覺得后半段有一個在架子上血肉模糊的人逼近,那里很嚇人惹。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覺得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符號或意象其實只有打火機,因為后續(xù)的那些視頻啊手勢啊或者自始而終出現(xiàn)的X符號其實更多的只是線索,服務于文本大于影像本身,他們的出現(xiàn)都有很大部分的目的性,而一些融合在場景之中的部分可能也只是一過性的,沒有再反復出現(xiàn),比如荻原圣人家中的一些設置。
打火機這個符號還是頗為有趣,首先正如役所廣司和他的同事在前半部分就已經(jīng)提到的,催眠可以用光亮,他們也實驗了用電筒的光,但是顯然沒有想到火,這種似乎本身更比“被發(fā)射”的光有主動性的自己跳躍的破壞性更大的一種光源,且正如很多人認為《X圣治》可能在表達的一種現(xiàn)代的人心理困境,打火機也是一個相對于手電筒來說更多人會隨身攜帶的東西,這種日常和催眠兩者之間的對撞同時凝合了兩種空間,也是黑澤清較為擅長的領域,且第一個案件中有一個鏡頭是將火光放在前景被害者在相對遠景,火光被鏡頭巨大化成一個更加咄咄逼人的物體,這部分的鏡頭還是很精彩。
場刊嘉賓 kc512
第一幕役所廣司太太的出場太強,桌子顫抖這驚鴻一督的超自然力量(?)讓人想到了各種老塔的電影,但鏡頭和在場者卻冷靜得令人毛骨悚然。
場刊嘉賓 鮑勃粥
但是同時我也對黑澤清在此部中設置了男女催眠入口符號的對立表示有些不滿,正如我們看到的,荻原圣人對于那位醫(yī)生的催眠顯然并沒有使用火,而是使用了一個相對應的水來進行,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不同,但是這種不同似乎帶有過度的性別標簽,一種剛性的男性的火和柔性的女性的水,似乎落入了總體上的性別歧視或者固有偏見。
雖然劇情也是如此,講述了女醫(yī)生當時在男性的壓迫下的故事,但是全片其實對于男女話題基本上也只有在此處有一些討論,并沒有更深入地闡述,這一部分就顯得有些突兀。這也是我一開始所說的影片“溢出”的一個代表。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符號問題我不懂,我感覺黑澤清眼里后工業(yè)時代荒誕冷酷的日常,是十分現(xiàn)代性的,這意味著提升技術祛原始之魅的潛移默化,在情節(jié)里,所有那些硬扭的符號都有這種不想多說又懸而未決的意向,要硬說符號作用,搭配黑澤清十分機械的調(diào)度,倒是有讓人不太能忍受的生硬與無奈。
其實大家對于這部電影里,催眠設計的“簡陋”是怎么看的?當然可以說它本來就沒有必要深入研究這一層,但是不是也可以用來佐證,人性中的黑暗面本身就是很容易收到蠱惑的?所以再簡陋的催眠都可以奏效。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并不覺得催眠這部環(huán)節(jié)是簡陋的,在我看來這其實是這部電影很大的優(yōu)點之一,不搞太多儀式性的噱頭,不把催眠這個本身就帶有脫離現(xiàn)實屬性的部分再以一種奇觀的形式純粹展現(xiàn)給觀眾,只有這樣通過簡單的問題和火光的二元結合就能進入的催眠,才能夠和真實世界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結和共振,也才能把被催眠的世界也帶入到一種日常的生活之中,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容易受到蠱惑的人性”,我們也可以認為只是一種事實的敗露,或者一種行為的放大化。
主持人 子夜無人
對,我就是想說它減少了形式上的設計,感覺對于主題更有幫助。
場刊嘉賓 鮑勃粥
嗯嗯,懂你意思。
場刊嘉賓 kc512
我覺得這是在第一場就有表現(xiàn)出,模糊超自然和人為的一種手法,畢竟催眠是科學還是神學,在這部電影里面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催眠這點很有理性神學的味道,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期待一位福德匹配的“神明”降臨,在這里不就是黑澤清整體玄而又玄的設定嗎?這個設定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其實是個黑箱,你說什么樣的人心理黑暗呢,是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那什么樣的人容易收到催眠呢,是那些心里黑暗的人容易收到催眠,說來說去,所謂心理學還是個不知所謂、只能在語言中空轉(zhuǎn)的東西。
這個可以引出我下一個話題,大家覺得這部電影里是否有“超自然”的因素,如果覺得是的話,你覺得哪些時刻里導演有在有意識做這種提示?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有,超自然因素就是具象化的鉗制整個社會和電影氛圍的現(xiàn)代性,原子化、孤獨、自愛,從兇手單獨一人作案、男主一人查案、討厭自己老婆希望他死掉還拍了那么一幕上吊戲碼等等能看出來。
主持人 子夜無人
我覺得其實這部電影寫人性惡、寫恐怖,都做得很日常,我最難忘的就是那個警察殺了同事說“忍了他三年”,其實很多人有時候就是差一個契機。
場刊嘉賓 鮑勃粥
剛剛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還在想怎么恰當?shù)谋硎鲆粋€黑澤清的作者標簽,你這個問題讓我一下感覺找到了一個不錯的詞,其實就是超自然,或者說超現(xiàn)實。
我并不覺得“幽冥影像”可以很精準地描述黑澤清的所有電影,但是超現(xiàn)實超自然這件事情本身更是黑澤清的特性,是一種超出自然和超出我們常理認知的現(xiàn)實,但是同時它時?;氐绞聦嵉牟糠?。
主持人 子夜無人
就好像現(xiàn)在我在辦公室加班,旁邊有人在外放抖音,如果現(xiàn)在我也被催眠,我一定馬上殺了他(笑),那種憤怒是用人類高于其他物種的理智,以及對于代價的恐懼被強行壓下來的。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所有的事情都并不特定帶有超自然的力量,黑澤清的調(diào)度和場景渲染顯然增添了超自然的感覺,但本質(zhì)上并非是超自然的,只是超現(xiàn)實的,但是這一切似乎都可以真實發(fā)生,所以其又是在現(xiàn)實之內(nèi)的,黑澤清時常設置一個帶有特定非現(xiàn)實的入口,比如這一部的催眠,比如《岸邊之旅》的還魂,但是并不會揮霍這一種超現(xiàn)實的元素,而是以此回到現(xiàn)實更通俗更日常的一面。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我覺得黑澤清在駁斥感覺私有上作的不錯,是他為數(shù)不多比較可取的優(yōu)點。
最后一個話題,你覺得這部電影是否有超出一般類型片的、對于“心理驚悚片”的表達?我這里想主要指文本上的,不談視聽層面,因為“人心中的深淵”這種陳詞濫調(diào)已經(jīng)是連陳思誠都可以張口就來的了,那大家覺得黑澤清有哪些更進一步的內(nèi)容表達。
場刊嘉賓 鮑勃粥
我其實真的沒有特別感覺到這一部有任何反類型的特定元素,更像是一部接近極致的類型。
場刊嘉賓 kc512
對于「X」這個符號和黑澤清作品序列對于人際關系的描寫的不謀而合很是喜歡,總要相聚總要滅亡。
#FIFF21#DAY8的場刊評分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在昏暗復古的大光明仰頭看這片,晦暗的影調(diào),迷離的構圖,隱隱的風嘯,離奇詭譎的連環(huán)命案,還真...有點墮入邪教的感覺...喜歡這種懸疑驚悚片,沒一個嚇人畫面,看完卻脊背發(fā)涼。一部很顯露黑澤清大師相的作品
整體上有一些不甚流暢的時刻,但局部非常精彩。黑澤清的美學來源于80年代棚拍電影,內(nèi)景往往有一面不存在的墻,外景有45度角標準光照(或者純陰天),交通工具棚內(nèi)拍,窗外是霧或者云。這種美學被黑澤清推到了新的極端,即:肉眼可見以外均是黑暗和混亂。推論:瘋狂和暴力仍是最低限度的秩序。又以玻璃門,塑料布等暗示這種秩序的脆弱性。黑澤清的世界聲光電高度統(tǒng)一,只是這部里面對類型片的化用還是簡單了一點。
役所廣司不愧是役所廣司。我覺得他就快崩潰的時候,他hold住了,最后我本人快要崩潰的時候,他還是hold住。黑澤清是一個很神奇的導演。你可以說這個題材很神叨,各種符號故弄玄虛。但他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講人情感在疾病和時間面前的不堪一擊的狀態(tài)是一個多么奇妙的選擇(他很多電影都是這樣?。F耙粋€碩大的Janus Films, 難道CC要出了嗎,gkd
勉強及格。劇本捏合了《定理》之類闖入者和連環(huán)殺人犯罪類型片兩種故事模板,裝瘋賣傻的催眠者喚醒人類個體的快意恩仇黑暗之心,對真相窮追不舍的探員最后不惜私刑解決問題(這種偏執(zhí)是他對抗精神病妻子帶來的壓力、維系正常生活的法寶),因為這兩種故事本來就容易互相抵消,讓劇本就沒了立場,看的沒什么代入感,至于黑澤清受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啟發(fā)所寫出來的這個故事,也欠缺深度,本來嘛,一個人,可能是社會的癌細胞,但他同時也就是地球的抗生素,這沒什么好稀奇的,雖然乍一看有點反社會。視聽語言都是標志性的黑澤清氣息,給大海配疑似工業(yè)化的音軌,快切乍現(xiàn)的血腥鏡頭,諸多怪異又穩(wěn)定的空間,依舊是他眼里后工業(yè)時代荒誕冷酷的日常
黑澤清實在是恐怖氣氛營造的高手,連片尾的字幕都帶上有隱形之物正矗在面前的驚悚感。后悔沒在SIFF前搶票了,黑暗沉默卻又比鄰眾多陌生人的電影院才是觀看這部電影的正確場合。對高部屢次坐巴士的鏡頭印象很深,坐在最后一排,身后是大扇的窗戶,窗外是藍天與或許是白煙的白云,巴士仿佛凌空而飛。
精神分析的部分不是重點,重點是催眠和失憶都是一種社會性反抗,這和阿彼察邦是如出一轍的。警局-法庭-醫(yī)院-精神病院都是作為理性的社會存在,那人作為被傷害的對象,那些被非理性的部分必然以犯罪、鬼魂這些元素出現(xiàn)。不知道為什么看黑澤清總覺得被治愈了,CURE這個名字真是恰如其分。
極度冷靜的敘事手法,氣氛壓抑到可以殺死人的程度,可怕。
謎之杰作。因為這部進了黑澤清的坑,比起初看時被謎之猴干尸震懾現(xiàn)在更多的以藝術欣賞為主。出字幕時心中還是留下了謎之騷動。這是日本電影對于七宗罪的回應啊精神層次不一樣啊。
我是寥落空間的蕭瑟游風,我是疏離世情的壓抑人性;我是加速催眠的火光水聲,我是隱匿罪惡的思辨斷層;我是執(zhí)行天誅的近史邪靈,我是劍指原罪的符號猩紅——嗯,我還名列日影九零年代兩大高峰,我的作者是獨樹異幟的黑澤清!【9】
黑澤清成名作。1.冷峻克制,恐怖感如影隨形,直透骨髓,一如無處不在的X,標識著人性的原罪與被遮蔽的黑暗面。2.在荒蕪空蕩的空間與霧氣朦朧的場域中,閃爍的火機火苗、流動的水和隱現(xiàn)的低音,都是催眠暗示的絕佳引物。3.藍胡子黑童話,干洗店,插入鏡頭值得研究。4.矛頭暗指男女社會分工。(8.5/10)
本片在imdb上的片名就是Cure,于是結合劇情可以用到那個著名的似音英文哏,Cure or Kill?……X圣治,是僅僅利用了馬布斯博士的催眠術連續(xù)殺人的情節(jié)設定?不!黑澤清還繼承了弗里茨朗講故事的方法。正如敏銳觀察者所言,“對于您的影片,我非常喜歡的一點是角色與其所在空間的交互。這讓我想起了朗的電影。您總是非常注重屋內(nèi)布局以及角色在屋中的移動方式。他們必須要生活與行動在某種空間層次和幀的嵌套之中,好像迷宮。”……其中,間宮對于男教師的“掉落”催眠、高橋(稍滯后于觀眾)發(fā)現(xiàn)心理學家佐久也著了魔道,便運用了一個極具朗式特色的敘事手法:套間的秘密……h(huán)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219500887/
以多起殺人案串連全片,其實主線再簡單不過了,但卻以心理催眠作襯,結局走向亦愈發(fā)撲朔迷離、攝人心魂…除了幾次殺戮場景和刻于人頸的“X”勉強能跟血腥驚悚搭上邊外,黑澤清這種有別于傳統(tǒng)恐怖片的拍攝方式正是如今許多電影所無法做到亦或說想模仿最后卻成了東施效顰的。準備從這部開始補黑澤清了。
黑澤清基本不能算個日本導演,早該去歐洲拍片了。
關于空間與心的實驗性電影,七宗罪的變形。當警察和催眠犯罪兩個元素出現(xiàn)時,一切了然于胸,電影必將以墮落傳承為結局。只是過程出人意料:舍棄配樂,開闊的空間感,工整的橫縱向構圖,用細微的聲音(海浪打火機機械)填充空間……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并不是劇本,而是疏離感的完美形式化。
這才是讓人不寒而栗的驚悚片,奧姆真理教之后,催眠與洗腦有世紀末的隱喻。十年前看VCD,畫質(zhì)渣,不懂,覺得悶,現(xiàn)在覺得有意思,冰冷冷的催眠,冷幽幽的暴力,像無形的病毒在悄悄感染,細思極恐,很牛逼,五星。
“你是誰?”“我是高部刑警”“高部刑警,你是誰?”。“這是哪兒?”“這是警所”“哪兒是警所”?!拔也挥浀昧?,我什么也不記得了”?!拔疑眢w里什么也沒有,是空的。里面成了外面。所以我能看到你內(nèi)心的想法”。個人日本電影前十佳。
姜導力薦,看的第一部黑澤清,他媽的,這家伙是個絕對的電影高手。從這部來看,他的職業(yè)生涯選擇的應該不是現(xiàn)實主義類電影,我傻乎乎的心里暗暗有點可惜,不知道為什么。在北京住處住了10年以上,剛剛進去就拿丙烯顏料在洗手間畫了個大大的”X“,不知道為什么。從今以后像刷洪常秀那樣刷黑澤清。
片尾女服務生握起了刀
用聲音的扭曲嘈雜和空間的黑暗疏離來展現(xiàn)人性中被壓抑的猙獰一面。畫面精致考究到極致,黑澤清不為講一個連環(huán)殺手的故事,而是在對于催眠術的層層探訪中,找尋精神深處最駭人的原點。餐館中的最后一幕,冷靜克制,役所廣司吃完了所有的食物,付錢離去,一切看似平常,卻讓人不寒而栗。
#重看#已靈魂出竅,音效太贊,配合荒蕪場景,空間感十足,營造出的詭譎詭異荒涼虛無氛圍在心理層面上泛起層層驚悚的漣漪,黑澤清對此類以外化物化的扭曲表現(xiàn)內(nèi)心精神的空無向來拿手,更在本片中達到巔峰;成為深淵的一部分,成為“使者”的傳承者,不僅是個體的主動選擇,也是社會鏈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