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電影花絮里,萬老板帶妝搬道具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這電影,就是,喻亢,拍給打行新人看的,江湖人生指南。
“拳村”=打行,靠功夫吃飯的行當。
“金剛門”=代表自立門戶的夢想,成家班,甄家班,元家班。
“一個人的江湖”=拳村出來的,都是從一個人打天下開始,李小龍成了,截拳道就成了,你成了,你就是本門的一代宗師。
在電影里,喻亢,一人分飾四角:工作人員、演員、動作導(dǎo)演、導(dǎo)演。
這四種身份,代表了“拳村”新人進了電影這行,從低到高的四種成就。
在現(xiàn)實中,喻亢,花了14年,才完成這4段晉級路。
2004年,入甄子丹的甄家班。
2006年,得到的第一個角色,《龍虎門》中的火云邪神
2018年,指導(dǎo)了個人首部導(dǎo)演作品,《一個人的江湖》
《一個人的江湖》是個四幕劇,你可以當成是江湖的春、夏、秋、冬。
按劇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這四幕是:
1.初次相識。2.與眾不同。3.機不可失。4.重蹈覆轍。
但,電影給你看的故事順序,錯亂了一下,改成:
3.機不可失。2.與眾不同。4.重蹈覆轍。1.初次相識。
你可以吐槽,導(dǎo)演故意折騰,偽造跌宕起伏,消耗觀眾智商。
也可以當成一種善意的提醒:
每一個“拳村”出來的人,闖蕩江湖,碰到的第一個季節(jié),可能是秋天的收獲,也可能是冬天的陷阱,咬牙堅持,不放棄,總會輪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夏天。
所以,請善待和感恩,那些在春天,初次相識,幫助過你的,刀姐和昂哥。
【備注】
《一個人的江湖》我最喜歡的服化道排行:
1. 金剛門臨時辦事處,那個牌子。
2. 李昂,開的,藍色小面。
3. 刀姐、昂哥、小明弟,同居的車庫上下床。
誰說江湖不文藝?誰說拳村沒情懷?
誰說不能拍一部簡單直白的電影,就拍自己傻了吧唧時,遇見的好人;自以為聰明時,栽過的坑。
這個故事的完成度叫什么鬼?最后的結(jié)尾就結(jié)尾了?你不是要光復(fù)門派嗎?在餐廳打工光復(fù)?
人物性格臉譜化的就差腦門上頂個牌子了。
人物之間的感情,簡直就是沒有任何過渡,直接你說咋樣就咋樣。
人物的性格轉(zhuǎn)變,更是180度轉(zhuǎn)彎。
沒有任何邏輯性和真實性。
都什么年代的,你就是三線小城市,也不至于信息閉塞到這種地步吧,更何況僅僅是離城40里,就閉塞到像200年前?
然后你到底要說啥?
打思想、五星的,你們確認你們不是水軍,不是出來嘩眾取寵的?
關(guān)關(guān)
在博弈論里有一個經(jīng)典的模型:囚徒困境。
警察審問兩名犯人,并開出了條件:
兩人都撒謊,各判1年;
都坦白,各判8年;
一個撒謊一個抵賴,撒謊者判10年,坦白者無罪釋放。
那么兩個相互隔離的犯人,面對審問,應(yīng)該撒謊還是坦白?
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它深刻反映了一個社會中,個人最佳選擇并非集體最佳選擇。
約翰·納什提出 “納什均衡”回答了這個問題,因此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xué)獎,他的故事也被拍成了電影《美麗心靈》。
▲電影《美麗心靈》以經(jīng)濟學(xué)家約翰·納什為原型
佛說,人生來就是受苦的。
因此行走江湖,每個人都是帶著鐐銬的囚徒。在紛繁多變的世界中,我們又會陷入哪些“囚徒困境”?
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或許會給你答案。
《一個人的江湖》丨2018年6月8日
這部由“甄家班”成員喻亢及內(nèi)地導(dǎo)演黃建業(yè)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的電影定檔6月8日登陸全國院線。
喻亢在主演《追龍》后首次執(zhí)導(dǎo)電影。作為圈內(nèi)著名的武術(shù)指導(dǎo),喻亢在今年2月份也因電影《追龍》中精彩的武術(shù)設(shè)計,被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組委會提名最佳動作設(shè)計獎。
▲《追龍》中喻亢飾演啞七
據(jù)悉該片由北京中視皮皮影業(yè)出品,電影主要講述了“拳村”少年張小明肩負光復(fù)門派重任,仗劍闖蕩現(xiàn)代江湖的故事。
這部電影外核是精彩凌厲的“拳拳到肉”,內(nèi)核則是一個初登社會青年內(nèi)心的掙扎。作為一本《江湖人速成指南》,它將為我們呈現(xiàn)每一個江湖菜鳥在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種種困境。
困境1:劍未配妥,出門已是江湖
首先我們應(yīng)該搞懂江湖與武林的區(qū)別。
徐浩峰曾回答過這個問題:武林屬于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是居民中的有德之人,有次序的生活環(huán)境。而江湖是一個沒有規(guī)矩的世界,騙術(shù)橫行。
做一個類比,武林是校園,江湖是社會。
你或許已經(jīng)厭倦了校園里那些條條框框,聽膩了那些前輩們的循循善誘,極其渴望去社會闖蕩,一展身手。
可當你真正步入江湖,劍未配妥,卻已深陷那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是販夫走卒遍地的世界,生存遠比夢想更現(xiàn)實。
你在校園苦心修煉的一招一式派不上用場,卻被阿貓阿狗的一頓王八拳揍得鼻青臉腫。
你寒窗十年換來的那一紙文憑,在富二代的豪車、靚女們誘人的臀部曲線面前賤如手紙。
你迷惘,你痛苦。
為何武林的那一套規(guī)矩,來到江湖玩不轉(zhuǎn)了。
如何佩劍?生存和尊嚴哪個重要?
本片兩位主人公面對這個問題選擇了不同的答案。
一個選擇了孤獨的堅守,屢屢碰壁;
一個選擇了曲線救國,卻弄巧成拙。
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也有自己的道理。他們更像是一個人的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時刻在堅守與妥協(xié)中尋找平衡點。
面對生存困境,最后二人聯(lián)手,在我看來,其實代表著一個人在內(nèi)心中與兩個矛盾的自己達成了和解。
困境2:初心仍在,可你還是你嗎?
哲學(xué)里有一個著名的忒修斯之船。
這艘百年老船,只要有一個部件壞掉就會被換掉,直到有一天,它全部的組件都被更替了一次,這艘船還是當年那艘船嗎?
同樣,人每七年完成一次全身細胞的更換,此時的你還是當初的那個你嗎?
你10歲喜歡的玩具,20歲送給你,你還會愛不釋手嗎?
你17歲愛上的那個姑娘,40歲再遇到還會怦然心動嗎?
所以行走江湖,那份初心,你堅守給誰看?
有句話說,我們終將會變成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人,這話殘酷而真實。
當我們看著一個個像極了曾經(jīng)我們的愣頭青洶涌走來,一如當年還未被磨平棱角的我們;
當我們看著電影里李昂和張小明為了“光復(fù)門派”的初心而一次次鎩羽而歸甚至兄弟反目;
我們會笑他們的癡,也會羨慕他們的執(zhí)。
我們會像大話西游里那樣一遍遍發(fā)問:堅守初心,有意義嗎?沒有嗎?有意義嗎…
這類電影的作用就在于此,它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當年我們輕易放棄的東西,現(xiàn)在這幫“傻子”在熒幕里堅持會是怎樣一個結(jié)局。
困境3: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是近年來被無數(shù)次提及的話,初看是一碗可口的雞湯,細品卻是一杯磨人的苦茶。
禪宗里有著名的三境界。
第一層境界:看山是山;
第二層境界:看山不是山;
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
▲人生三境界
當年出走的少年是第一種境界,如今歸來的少年已是第三種境界。
看上去豁達,實則悲涼。
當年為何出走,是為了光復(fù)門派,是為了配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如今為何歸來,是衣錦還鄉(xiāng),是壯志未酬,還是看破紅塵,或許是,又或許都不是。
電影中兩兄弟最后重新聯(lián)手,導(dǎo)演給了我們大量的留白,他們注定還要歷經(jīng)各種磨難。
只是當鬢角斑白的少年卸甲歸田時,江湖里再也不會有他的傳說。
那些榮光,那些不甘,那些熱血,那些兒女情長,待風埋葬。
少年一如從前心明眼亮,只有在沒人的夜晚,才將無限的愛恨入酒。
此時的他最清楚,面對人生的很多困境,我們不是跨過去了,而是終于學(xué)會放下了。
總之好的電影絕不是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點給你帶來觸動。
《一個人的江湖》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悖論的名字,一個人談何江湖。
可是仔細推敲,又不無道理。
江湖的精彩,在于由一個個精彩的個體組成。
一個人的精彩,從時間上講,在于一個個不斷變化的人組成;從空間上講,在于一個個矛盾的人格斗爭得來。
但不管需要怎樣的選擇,不論要經(jīng)歷多少場對決,都無需把輸贏看得太重。
能在紛繁雜亂、爾虞我詐的現(xiàn)代江湖中安穩(wěn)立足便已是得償所愿。
江湖苦遠,人世漫長,唯念初心依舊。
TN的,終于明白片名是怎么回事了,因為導(dǎo)演是甄子丹的弟子,而甄子丹拍了部《一個人的武林》,他這是致敬師父(故意碰瓷)呢。
開頭的“PI PI”字幕出來,我就想到了“皮皮蝦”,“皮皮”出品公司的名字都起得這么兒戲,預(yù)示著這片子不會好。
國產(chǎn)片惡心的旁白又來了。使用旁白的國產(chǎn)片99%以上是爛片。已成真理。
臺詞的說教更讓人反感。
編劇硬往里面塞喜劇元素,可是連尬笑也笑不出來,還將影片的風格搞得不倫不類——連熱血勵志動作都搞不好,就別又想搞喜劇了。
本來最應(yīng)該做好的動作,看著卻是鬧著玩。原來起那樣一個片名,完全是為了掛羊頭賣狗肉。
編劇還不知道瘋了哪根神經(jīng),居然分幕(章節(jié)),裝什么C?這樣的破故事,你還想玩結(jié)構(gòu)?能把故事講順就不錯了。事實上影片實際時長才80分鐘,還靠花絮和放慢字幕來注水撐足90分鐘。
最后,男主實在太不配做主角了,要臉沒連臉,要演技沒演技,要身手沒身手。
這個五月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一句話是: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依舊仗劍少年。"
這句話來自一部叫《一個人的江湖》的電影,電影還未上映,因特殊原因我看了影片的點映。
電影講述了一位叫張小明的習(xí)武少年,執(zhí)著地在大城市里想要將自己門派發(fā)揚光大的故事。
看完影片的一瞬間,我腦海里全是樸樹的身影。
這個在現(xiàn)代社會里禹禹獨行的音樂俠士,和電影中的仗劍少年是何等的相似啊。
在我印象里,樸樹是音樂的俠士,也是不凡的。
2015年他在博文十二年里他這樣寫道:
"從一開始,就厭惡這個行業(yè),并以之為恥。電視上的明星們令人作嘔,我毫不懷疑我會與他們不同"。
樸樹是不同,源于他單純的性格,及單純地愛著音樂。
記得他的好友高曉松在一次采訪中,曾提起與樸樹做朋友是來不得半點客套的。
譬如有一次他向樸樹借錢,樸樹只說了一個字“好”,然后便把錢打給了高曉松。
等到他經(jīng)濟拮據(jù)需要用錢時,樸樹也只說了兩個字:“還錢”。
除了不喜歡人情世故的客套,樸樹其實還是個天性浪漫的人。
高曉松也曾談起他與樸樹一起外出演出的故事——
演出完高曉松與友人及樸樹一起開車返回北京,路上在經(jīng)過一座大橋恰逢夕陽西下,很美,樸樹執(zhí)意下車看夕陽。
最后高曉松與友人不得單獨留下樸樹,兩人駕車離開……
這樣的性格,也注定了樸樹縱有太多才華,也不會像其他明星一樣大富大貴。
他在藝術(shù)與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上守住了自己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底線。
2017年時很少上綜藝節(jié)目的樸樹破天荒地登了一次《跨界歌王》的舞臺。
他也坦言登綜藝是因為他經(jīng)濟拮據(jù),但物質(zhì)的困頓下,依然擋不住他眼睛明亮清澈,亦如少年。
自此以后,他又開始了隱居,在他北京郊外租住的房子里創(chuàng)造著他喜歡的音樂……
時至今日,從1996年的第一首單曲《火車開往冬天》發(fā)行,也已20又2。
當初的青蔥小伙也亦至40又5的不惑之齡,無論世事如何他依舊可以寫出《清白之年》這樣透徹心扉的歌曲。
電影《一個人的江湖》里有這樣一個橋段,少年張小明仗劍行走于馬路上,一輛車劃過,一位肥胖的小伙伸出半個腦袋,嘲諷地叫他“大俠”。
其實年少的我們大多數(shù)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大俠”,卻不知不覺間發(fā)現(xiàn)大俠這個詞已成了貶義,漸漸我們也成了生活或影像中的一抹孤影。
其實能像樸樹一樣并不難,而難的是守住自己的初心,以及能抵擋住外界嘲諷的勇氣。
Beyond的經(jīng)典歌曲《海闊天空》中有一句"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意思是:背棄理想誰都可以做到,但追求一生卻不是每個人都行,哪怕最后只剩我和你兩個人了,我們也要追求到底。
在這個世界上我估計沒有什么比放棄更容易做到了。
放棄愛情,放棄選擇,放棄個性,漸漸地就忘了你曾經(jīng)的模樣。但其實只要堅持住,只要心中有座燈塔,就能駛向更遠的地方。
不放棄,電影中的張小明做到了,現(xiàn)實中的樸樹也做到了……
好了文章就寫到這。
我是一個奇怪的人,
喜歡一個人可以是因為她為我掐滅了剛點燃的煙,
喜歡一本書可以是因為里面有一首小詩正合我意,
喜歡一部電影也可以是因為一句話戳了我的心。
文末祝福樸樹亦如以往,也推薦這部戳了我心的電影給大家。
愿他的清新,洗滌你的鉛華。
愿所有人“出走半生,歸來依舊仗劍少年”。
也愿偌大一個世界,可以容下一個人的江湖。
直面質(zhì)疑嘲諷時,最好的還擊是什么?
是堅持本心,鍥而不舍?是以一人之力撐住所有流言的孤獨勇氣?
在6月8日上映的電影《一個人的江湖》曝光的“仗劍少年”版預(yù)告片中,似乎有了答案。
預(yù)告中的少年張小明,仗劍闖天涯,誓要發(fā)揚本門派功夫。
背景卻放在21世紀的今天,舉目的鋼筋水泥大樓,飛速的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使得這個少年在格格不入的同時,也遭到了非議。
路人一句戲謔的“大俠”,成了少年一身正骨的背后暗箭。
正如片名,一個人的江湖,只有自己懂。
預(yù)告中在橋洞下吶喊不甘的張小明,背著劍不卑不亢地行走在人世間。
他住在橋洞下的落魄,被路人誤解時的尷尬,都甘之如飴。
捍衛(wèi)和守護著的,是那個或許快要被現(xiàn)實潛移默化打敗的自己,以及賜予自己和所有質(zhì)疑對抗的勇氣。
當走得越遠,他的大俠氣概也逐漸養(yǎng)成,伺機勃發(fā)。
在這個世界孤獨前行的,何止只有張小明。
《當幸福來敲門》中貧困潦倒的父親帶著兒子顛沛流離,成了人人嫌棄的落水狗,但父親始終相信自己能再次出人頭地。
即便住著紙箱,打著散工,一日三餐沒有著落。
真正內(nèi)心強大的人,是不懼眼前一時的落魄的。
心中有猛虎,哪怕身處窘迫,希望也最終會降臨垂青。
于是,有了這次他與兒子的人生對話。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這是一個父親歷經(jīng)半生坎坷總結(jié)而來,睿智帶有哲理,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深諳其理呢。
少。
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少,才顯得珍貴。
所有對夢想一意孤行的人,都透著一股旁人改變不了的傻氣。
《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大家眼中的低能兒,他對自己的未來從未放棄,盡管這條路對他有太多曲折和不易。
靠著毅力,他成為了美國萬眾矚目、最為勵志的人。
最后他收獲愛情并追逐到內(nèi)心的寧靜,都算是一種奇跡。但這股奇跡,是靠阿甘微弱的力量換的。
“生活就像一顆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么味道?!?/p>
你的人生的如意與否,需要你自己來答。
任何人不能勸阻和影響你的決定,改變你的信念。
他們的輕視和不屑,都是源自內(nèi)心的平庸和嫉妒。
近期火爆全網(wǎng)的王菊事件,在《創(chuàng)造101》里有多不搭,就有多少人的唾棄會砸在她身上。
但她靠著信念在改變著世界和周遭人的看法,得到幾乎全網(wǎng)的認同支持。
她的內(nèi)心有多強悍,未來就會得到多高的榮耀。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多到隨便拿出一個都有震撼內(nèi)心的力量。他們和張小明一樣,有多委屈,有多不甘,有多屈辱。
忍下去,忽視下去,打開自己的人生格局,當你到達一定高度,身邊的指點會幻化成掌聲。
所以撐住,守住自己的江湖,耐得住獨自的孤獨。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陳奕迅《打回原形》
最近網(wǎng)上熱傳一個視頻,在2004年央視年度經(jīng)濟新銳人物的頒獎現(xiàn)場,馬化騰認真地向臺下一堆實業(yè)大佬推銷自己的QQ,當時的QQ還只是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之間流行,馬化騰的一番說辭顯然沒得到大佬的賞識,海爾總裁張瑞敏直言:他并沒有打動我。
當時的QQ已經(jīng)坐擁了3.5億客戶,騰訊也已初露崢嶸,小馬哥也已經(jīng)是一號響當當?shù)娜宋锪?。而另一位我們熟知的互?lián)網(wǎng)大佬則更勵志的多,在這段小視頻的第44秒,鏡頭一閃而過觀眾席,角落里便出現(xiàn)了他的身影——馬云。
時間再向前推9年,1995年,杭州市西湖明珠電視臺做了這樣一個測試:他們安排了幾個壯漢在路邊偷井蓋,攝像機在旁邊偷拍,想測試一下市民對這種行為的反應(yīng)。
大部分人視而不見,只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伙子出來阻止,這個人就是馬云,標準的草根。
馬云也好,馬化騰也罷,是多少年輕人心中的創(chuàng)業(yè)英雄,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給我們打了一針又一針的雞血。似乎只要仗義執(zhí)言,勇于丟臉就能實現(xiàn)夢想。
然而,我們喝了太多的雞湯,聽了太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開始困惑了,是什么出了問題,反雞湯派開始抬頭,直言:中國14億人,只出了一個馬云,一個馬化騰。一個人成功了,他放的屁都是香的。
談什么夢想?夢想值多少錢?能買得起北上廣的一間廁所嗎?
眾人恍然大悟,是呀,你我皆凡人,不是天選之子,為什么不能務(wù)實點活著。
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嗎?
你疲憊的腳步趕得上飛奔的房價嗎?
你十年寒窗,立志成才,可為何心愛的女孩最后還是會選擇拆二代?
這一個個光怪陸離的現(xiàn)象似乎很難靠夢想來解答。
于是困頓之下,享樂主義成了我們面對這個唯結(jié)果論世界的避風港。
誰再提夢想,誰就成了異類。
夢想,已經(jīng)和“同志”、“菊花”、“詩人”、“大俠”等詞匯被異化。提到他,人們不再是肅然起敬,而是噗嗤一笑。
《中國好聲音》的現(xiàn)場,汪峰最常問選手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夢想是什么?”這也被網(wǎng)友頻頻調(diào)侃與嘲諷。
難怪趙雷的歌曲里無奈唱道:理想,今年你幾歲。
可誰都清楚,即使現(xiàn)實再無奈,即使熱血已不再,每個人還是曾有過仗劍走天涯的沖動的。
縱使時光飛逝,翩翩少年變成了油膩大叔,在某個時刻,當我們瞥見一張照片,聽到一首老歌,聞到一陣花香,在記憶深谷,還是會涌起一陣悸動。
即使無法再說走就走,即使身后已有太多羈絆。
我們依然可以叫三兩好友,吹幾瓶啤酒,醉意微醺間,一個個吹著牛:
如果我當年沒買房,而去勇敢創(chuàng)業(yè);
如果我當年沒返鄉(xiāng),而勇敢做了北漂;
如果我那次勇敢一點,最后一次挽留她......
如果這些全都上演了,結(jié)局會怎樣?
只可惜生活沒有如果,只有一連串互相交織的錯過。
在多少個不知名的城市上空,夜深了,觥籌交錯吆五喝六變成了一聲聲深沉無奈的嘆息。
之后各自告別,回到家中,老婆孩子熱炕頭,溫暖但單調(diào),一夜望到頭的生活。
天亮了,一切依舊,面對多少個愣頭青,我們似乎也習(xí)慣了充當那個過來人。一遍遍販賣著自己的廉價的人生經(jīng)驗。
“年輕人,勇敢去邁河吧,河水很淺?!?/p>
“年輕人,還是老老老實實退縮吧,河水曾差點要了我的命?!?/p>
我們同化著那些異類,生怕這個規(guī)矩的世界亂了分寸。似乎我們的陣營里多一個人就能證明我們這樣活著的意義。
終于有一天,走來一個年輕人,仗劍獨行,滿嘴夢想,面色稚嫩,身披榮光。
這樣一個幼稚人物,他可知道江湖險惡,他可知道事實無常,他可知道能簡單活著已是一件難事,何苦帶著枷鎖束縛自己。
但對于這樣一個無畏少年而言,他當然知道前途未卜,他當然明曉人心叵測。
只是既選擇了詩與遠方,只能風雨兼程。
我們稱他為大俠,是嘲諷也是敬畏。
我們暗罵他傻子,是驚恐也是自嘲。
我們期待看他出丑,看他光耀門楣的愿望落空,好讓我們的茍且顯得那么心安理得。
我們也害怕他成功,將家族的拳法發(fā)揚光大,讓我們曾想過卻不敢想的荒唐便為現(xiàn)實。
疑惑之際,我們輕聲問自己:這個年輕人會不會真的不太一樣?
但此時少年已走遠,他會成功嗎?他是傻子嗎?
回答我們的只有他遠行的背影。
我們只有將諸多情緒:妒忌、質(zhì)疑、敬畏、嘲諷、憐憫、無奈統(tǒng)統(tǒng)打包,用看似嬉皮笑臉實則被生活扭曲的面容,對著他離開的方向笑著喚一句:“大俠”。
李宗盛歌曲里一句歌詞很好形容了這種瞬間感受:“終于敢放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p>
遠去的少年不是別人,只是平行宇宙里另一個自己,而我們這些已被磨平生活棱角的人也要承認,夢想固然可笑,但他至少曾撐著我們前行。
誰也別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我們或許已沒有夢想,但請給尚懷夢想的年輕人一些尊重。
夢想也許真的買不來一間廁所,但正是這樣一個個大俠的出現(xiàn),讓世界不拘泥于簡單的物質(zhì)換算,讓世界多了好多個維度,讓僵化的社會有了更多可能性。
就像《幸福來敲門》父親對兒子說的簡單質(zhì)樸的話:“如果你有夢想,請捍衛(wèi)它!”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江湖!
大俠,走好!
我知道為什么。
學(xué)生畢業(yè)作品
有點無聊,打又不打下去,也沒有繼續(xù)發(fā)揚光大門派
既然是喻亢的處女作,我也就不使勁diss了,但是主角既然不是練家子能不能找個好看點的?兩男一女都是一看就不會紅的龍?zhí)啄槹?。。而且臺詞超傻,那個梁恩演的還可以,演出了土味掌門的憋屈感。整個劇情非常不連貫,插敘就插敘吧,倆男主怎么就捆在一起了?是想說男一激勵了男二嗎?感情轉(zhuǎn)變得非常干癟生硬。強行雞湯。不過當代武術(shù)傳承也確實是很艱難,現(xiàn)在練武的人不多了,之前八極拳還要靠半路出家的張震光耀門楣,也是無奈。主題曲倒是不錯。另外,男主不是金剛?cè)崎T嗎?天天背把劍是什么鬼???你練的是金剛?cè)€是金剛劍啊親。。。
都市武俠是個好題材,但并不容易把握。真能打的話好好弄個本子來。
武行人
演員的表演感覺都很業(yè)余,比較故作姿態(tài)。細節(jié)不考究,瑕疵很多。只能算是一個習(xí)作吧。想想看,一個所謂特大地下拳賽,竟然只有一個人坐在那里看。太幼稚了。
為什么好故事拍不出好電影
我是怎么了 要看這些
意識是好的,武術(shù)失傳巴拉巴拉,但是電影真的不能吸引人
小格局。太尷尬太幼稚了。強行雞湯,強行堅守,臺詞尷尬,人哪能活得這么容易。江湖哪是這樣啊?金剛?cè)崎T人每天背一把劍太辣眼睛了!配樂也很強行。據(jù)說主題曲好聽?一會兒聽聽。導(dǎo)演處女作。。。果然浪費電。。。(海報還不錯)
到底想說什么?
糊
多好的主題哎,拍成這樣……
一個人呆著吧
一個人的夢想。馬馬虎虎,還行。
好尷尬.....導(dǎo)演為啥喜歡風口上的豬,要知道風停了,豬也會摔死............
你要是用別的片名,我估計該還不會一上來就給個一星??赡愠嗦懵闩龃伞兑粋€人的武林》,那真TM就是垃圾了
刀姐你到底喜歡的是誰?編劇你這樣編劇心不痛么?不尷尬嗎?刀姐是個百變天后么?一會兒搞個性感辣妹風混跡夜店玩弄男性,一會兒要追我們男主霸王硬上弓,一會兒變身清純學(xué)生妹cosplay,一會兒又溫柔照顧男二。真的,你們搞的太難受。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這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