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伊(馬修·阿馬立克 飾)是一名電影導演,在一次博物館的作品展映會上遇到了一位正在表演的女孩勞拉(朱麗亞·羅伊 飾)。他們迅速墜入愛河并走入婚姻殿堂,共同生活在一座偏僻的房子里。但沒過幾個月,雷伊就死于摩托車事故,剩下勞拉一人。在苦澀而甜蜜的追憶中,勞拉似乎看到了一個口齒不清的奇怪大男孩,他的面容和身體都是雷伊的。在他的聲音中,勞拉似乎聽到了自己與雷伊的聲音,他們的聲音逐漸融合在一起……
著名作家和妻子貌合神離。第一幕便是妻子耐心地為丈夫理發(fā),聊著家常。丈夫卻是一臉不耐煩,指責妻子不應該在編輯面前叫了四次他的本名。其他的事情,他未必記得,這件事情卻耿耿于懷。妻子和高中閨蜜一起旅行,他把外遇對象叫來家中。電視中播放著交通事故的新聞,警察不停地打電話,他卻置若罔聞。盡管在追悼會上,他沉痛地說著“這二十多年來,都是妻子為我理發(fā)。沒有了她我的頭發(fā)該有多長。”但當他抱著骨灰盒坐到車中時,他連傷心的神情都不再有,不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發(fā)。事故調查會上,他也是事不關己的置之度外,就差沒有數(shù)著時間等結束。突然,有人砸東西,原來是妻子同學的丈夫大宮陽一。陽一不聽解釋,執(zhí)意認為是他們殺了妻子,哭著喊著“還給我的妻子,沒有她我怎么辦?!鄙钜估?,他在車中吃著泡面,聽著妻子出發(fā)前留下的語音。噎著的時候,靠著方向盤痛哭。中產(chǎn)階級的克制理性和小市民階級的暴怒傷心欲絕。并不是因為階級,而是愛不愛。
看到小蘿莉和哥哥的時候想哭。作家看著哥哥的作業(yè),問他想要報哪里的初中,并羅列了一堆學校。哥哥說,哪里也不報。才六年級的小男孩在失去媽媽后要洗衣服和帶妹妹。看到作家來家里時在陽臺使勁招手,可以重新上學十分開心又因為要麻煩別人而有所愧疚。妹妹一個人在家里看動畫片和畫畫。有人會說,窮人為什么還要生那么多孩子。兩個也不能算多。從家里的布置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媽媽還沒有出事故之前,這是一個經(jīng)濟條件比較差但是其樂融融的家庭。不知道到從什么時候開始,連生兒育女都成為一件要綜合考慮經(jīng)濟條件才能完成的事。
小男孩失去了母親,父親跑長途運輸,常年不在家,他只能擔起母親的責任,照顧自己和妹妹。父親沉浸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經(jīng)??奁趾螄L不傷心,甚至想著為什么出車禍的不是父親。但是,當父親真的出了車禍時,他也十分擔心。
作家可以把生活的種種磨難寫出來來,透過作品排解內心。而普通人呢。普通人似乎是通過重新組建一個新的家庭獲得新的圓滿。就像墻壁剝落了,重新粉刷,用新的記憶覆蓋舊的。丈夫會忘記妻子,孩子們會忘記他們的母親嗎?死去的靈魂看著現(xiàn)世的圓滿會覺得欣慰還是傷心。西川和美的作品還是很溫馨。
電影以一個中年成名的小說家幸夫為展開,在開場一段尤為簡單的理發(fā)場景中,幾句最為平常的言談,卻已然讓觀眾所見成名后的丈夫與昔日的結發(fā)妻子沒有了丁點感情可言,這樣的夫妻關系其實已然走到了陌路,而電影用一場驟然而至的生死離別,所換來的并不是丈夫的痛定思痛,相反作為知名小說家的丈夫關注的是自己的名譽,想的是和自己的情人繼續(xù)纏綿,這樣的一個渣男甚至最后連自己的情人都為他的這種行為所不恥,可以說這時的男主早已忘記了何為愛的能力。
1
日本女導演西川美找來演技派男演員本木雅弘拍了這部《永遠的托詞》(又譯《漫長的借口》2017),便產(chǎn)生了化學作用,讓這部本該傷懷的影片增添了可堪回味的喜感。
影片也被評為“電影旬報2016年度十佳”第五位。西木雅弘與倆小毛頭配戲,極為諧和,細趣滲透其中,讓漫長的借口有了戛然而止的可能。如此說,似乎有點褻瀆片中的主旨表達。其實,闡釋角色內心涌動及人際間的微妙關系,影片難得的正是這一點,用并不過度悲傷的方式去演繹。
這部電影改編于女導演的同名小說,因而她對于角色的心理刻畫顯得獨樹一幟,在配樂上也極其講究,讓憂傷、諧謔和喜悅有了融入的可能。西川美也算是枝裕和的高徒,她正是被是枝裕和招入了當年《距離》的劇組,才使得她真正接觸到電影。從某種影響來說,的確我們從影片中看到了與是枝裕和電影的共通之處,著重人性的善,淡化人性的惡,這在多元化的日本影壇也算是創(chuàng)意的前后相循。當紅的池松壯亮也在片中打了一回醬油。那對小兄妹演得好真切,可愛又動人。
影片開頭即是妻子夏子(深津繪里飾)給當作家的丈夫津村啟剪頭發(fā),電視上正播著他當嘉賓的訪談節(jié)目,他要妻子關掉,夏子想要看下去,他起身關掉,并責怪她當人面叫他以前的名字祥雄,會讓人想起棒球場上的健將衣笠祥雄,并聲稱自己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的人。溫和的妻子微笑著給他剪完頭發(fā),便拎著旅行包出門了,甚至手機也落在桌上,丈夫好奇地看看,她并沒帶走手機,是故意放下,還是大意疏忽,不得而知。
妻子小夏跟女友大宮雪一起去旅行。津村啟也不知道她去哪。他才不關心。他正跟情人愛愛呢,甚至編派著妻子來電話的戲碼。真的電話就來了,他就是不接,后來那端有人說話了,山形縣霜山警署告知,有一輛巴士在雪柳湖前往美澤樹溫泉途中翻側,這當然讓他一臉懵逼。剛才還在跟情人嘻嘻哈哈地調侃妻子,現(xiàn)在沒想到妻子真的出事了。影片在此的逆轉便是這位春風得意作家的人生逆轉。
之后,津村啟前往參與亡妻的告別儀式,一縷青煙從高聳的大煙囪飄出,去世的大宮雪的丈夫大宮洋一(竹原手槍飾),咧著嘴大聲呼喚著小雪你回來吧,遇難者家屬都在抗議事關方不明事因的調查態(tài)度,只有這位作家表現(xiàn)得看似特別平靜,這引來了小夏以前同事的斥責。老實說,這家伙還沒從妻子的突然遇難中緩過味來。
2
妻子走了,空蕩蕩屋子只剩下他,甚至情人抱著內疚心情看望,也指責他對人從沒有認真過,哪怕愛愛也是如此馬虎,樣子很蠢。抱著情人愛愛沒想到被這么說一通,看著她離去的背影,無奈與空茫也就無以言表。
這時的話外音響起,在一個春天,他認識了小夏,跟她是高考補習班同學,后來她喪父后退學,再次見到她是一個六月,她已在銀座發(fā)廊做工。小夏給他剪頭發(fā)時,問他你不是喜歡寫作嗎,就先動筆寫寫吧。這樣,在她的鼓勵下,他才開始了寫作生涯,自此后,他們在一起二十年了,都是她給他剪頭發(fā),現(xiàn)在她永遠地走了,也不會讓別人再剪了,就留著吧。
其實,情人的離開,比妻子的遠逝更警醒他。此時他回憶起跟妻子的點點滴滴,每次面對妻子的請求時,他都有各種各樣的借口推托,比如妻子想要孩子,他也有一堆托詞,甚至他從沒有做過家務燒過飯,他當然有男人的托詞。凡此種種,似乎他從沒有讓妻子滿意過,永遠的只有托詞,妻子也從沒有怨言,對于他的隨性只有溫婉的微笑。只有當他后來看到妻子手機里說的我不愛你了,絲毫不愛,他才意識到他對妻子的傷害有多大。
在另一個同樣失去妻子的大宮那里,則完全是兩種情形。他是一個長途貨車司機,有一對兒女,10歲的哥哥真平(藤田健心飾)照顧著5歲的妹妹小燈(百鳥玉季飾)。大宮有空總是拿著手機反復聽著妻子臨別前的留言,他舍不得刪,每次聽都會淚流滿面。相比較,作家還不如這樣一個粗人對于妻子的深情。
當大宮請求作家見一面時,津村啟也答應了,并請他一家在高級餐廳就餐,沒想到對于螃蟹及蝦過敏的小女兒小燈吃后當場暈倒,這嚇壞了作家,哥哥真平喊著要腎上腺素,大宮急著抱起女兒打的送醫(yī)院,拜托作家照顧真平。送真平到家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家窩居一套小公寓,得知真平不想上國中,原因是他要照顧妹妹。真平很懂事,讓我想起是枝裕和《無人守護》的哥哥。真平說媽媽做的可樂餅煎餃和春卷很好吃,他也應和著說是啊,我妻子平時也會做這些。
等大宮抱著急救過來的小燈回家后,作家請求讓真平上國中,平時我來照顧小燈,反正我寫作在哪寫都一樣。這當然好,大宮只有感動。自此,作家學著做飯,買東西,接送小燈上幼兒園,并帶她一起接真平放學。這種逗趣的時光,讓他無比充實。他們一起去海邊放松,他讓大宮無論如何忘掉傷心的往事,關注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只有這樣才能過好現(xiàn)在的生活。
3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同他自己來到雪柳湖,面對電視臺記者訪談,他對鏡頭說,我把她的死當作我的留言,正如你所料的,接著他大發(fā)脾氣,質問妻子去你的,吃屎吧,你的死就是一種暴力。他的歇斯底里,讓大家完全沒料到,記者們嚇懵了。他痛恨妻子的不辭而別,更痛恨他自己平常對于妻子的疏忽和冷漠。
這種爆發(fā),也成了他完成最后那本小說《永遠的托詞》的一個出口。當他看到小燈的女老師鏑木跟大宮很是談得來,他很是高興。鏑木原是他的一個崇拜者,她在那起事故中失去了姐姐。但好事總有個頭。津村啟說等真平上了國中,我也就不用再來了,暗示大宮找鏑木這樣的女人做妻子,家便有了生氣,也就不用常年在外的他操心了。沒想到的是,大宮跑長途中出了事故,幸而無大礙,津村啟帶著真平前往看望。大宮終于聽從了津村啟的建議,刪除了妻子的留言。
在最后的新書首發(fā)式上,津村啟請來了真平小燈這對兄妹,讓他們一起感受這種喜悅。問題是,津村啟這種自我的救贖,隨著新書的發(fā)行就完成了嗎。顯然,影片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愧疚才使津村啟挺身而出,真心實意地去關照大宮的一對兒女,這同時與他創(chuàng)作枯竭想找到噴涌的切入口也有關系。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他想感受這種家庭的溫暖,正如以前出版社負責人指責他的書沒有溫度,還不如不寫,這讓他惱羞成怒。之后反思的他要找到突破口也并非易事。
其實影片整體在傷逝之后,都在營造一種人世間的生趣,這是至關重要的。陰陽兩隔,死人不能復生,都是簡單不過的道理,但在活著的人看來,帶著萬分愧疚,想走出來也并非想當然。當津村啟看到這真平這對兄妹的境況,漸起的同情心占據(jù)了內心的高地,這讓他義無反顧地愿意照顧他們。這其中他更多的體味到了一個家的艱辛,也著實體驗到了關愛的滿足感。
以前津村啟跟妻子一起生活時,都是妻子照顧得面面俱到,不用他操一點兒心,他唯一的操心就是動輒指責妻子的不是。吃著喝著享受著還要躺在沙發(fā)上說道妻子的不是,這便是他跟妻子二十年的光景,對比他照顧這對兄妹的生活后,他才感覺到自己的混蛋之處,那種永遠的托詞才是真正殺死妻子的車輪和冰冷湖水。
如果他稍稍體貼下妻子,小夏也就不會在那么大的冰雪天出行遠游了。在他看來,他才是致妻子于死地的唯一兇手。這種深度認識只有在他親力親為照顧這對兄妹后,他才深切感悟到。這種懲罰只是身心最為輕微的付出,但的確需要用心感喟。如此,《永遠的托詞》才有終止的可能,影片至此的闡發(fā)也就有了切實可行的普世意義。
2017、5、10
盡管有帥大叔的傾情演繹,還有溫和美好的生活畫面,但從情感接納和人性反思的角度來看,更喜歡西川美和另一部作品《搖擺》。 本木雅弘將一個喪妻后被混亂生活裹挾的“殘廢”丈夫演繹得絲絲入扣逼真至極,還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兩個失去母親的孩子的臨時男“阿姨”,有耐心有愛心,精通溝通術,完美跨越代溝,即便這樣還是無法掩蓋這個對發(fā)妻不知恩圖報婚內出軌的渣男散發(fā)的惡臭。 “妻子沉入冰冷的湖水那晚,丈夫正在她的床上睡別的女人……” 當這位對妻子冷漠至極的成功作家成為孤身寡人瀕臨崩潰之時吼出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女性作者本人自己的嘶喊吧。 “千萬不要輕易推開那些重視你的人。不能輕視或瞧不起對方,不然,會變得和我一樣,人生已無人可珍惜。你以為不會輕易失去,結果崩毀只在一瞬間?!?沒幾個出軌者事后會有這樣痛徹的覺悟,那些壓抑和不舍不過是再沒人幫你收拾衣服準備晚飯放洗澡水。西川美和美好的臆想和祈愿讓人覺得太過卑微和絕望,再溫柔也無法治愈。片名所含“永久懊悔”及“終生贖罪”的奧義,亦如芒在刺如鯁在喉。 “沒有演出經(jīng)歷”的兩個小盆友的神演技十分矚目,沒了媽的孩子獨立自強的幼小身影,可以說是影片里唯一看得撫慰舒心的亮色了。
電影《永遠的托詞》
2016年的旬報十佳,美人導演西川美和根據(jù)自己同名小說改編的作品,本木雅弘主演,卡司還有我很喜歡的兩位女演員,深津繪里和黑木華,不過出鏡的時間都很短,基本上大部分戲份都屬于木本雅弘,竹原皮斯托和兩位出彩的小演員。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嫡傳弟子,所以拍攝風格、敘事手法,故事發(fā)展的節(jié)奏,甚至很多細節(jié)點的揣摩都和師傅相似,細膩婉轉的去表述一些生活中殘忍的真相,再以溫和的道理去化解人性的缺憾,一切都很緩慢很自然,悲傷的情緒始終貫穿,所幸最后以微笑和思考收尾,余味綿長。
開篇剪發(fā)一幕中夫妻二人的對話把夫婦關系和人物性格簡單的進行了交代,男主角幸夫是一位知名作家,可以初步看出其虛榮心旺盛,自私而冷漠,對夫人的態(tài)度近似于無情,而夏子隱忍而溫和,看似迎合著丈夫的言論而細微的表情也寫出了她對幸夫的漠然和不滿,習慣性的忍耐也許是已經(jīng)不愛了…
夏子出門去和閨蜜出游,臨走時對丈夫的感謝仿佛是一種預告,而幸夫的關注點卻只是情人的信息,諷刺。大巴上的夏子醒來,車窗外一片雪白,行徑中的陽光使她的臉忽明忽暗,眼神空洞,仿佛下一秒淚水就會奪眶而出。這邊,幸夫和情人享受了一夜魚水之歡,懶散的調情中得知了夏子色死訊,那一刻幸夫表情的特寫,看不到悲傷只有驚訝…此時片名出現(xiàn)。
接下來認領遺物,問詢中他記不起夏子出門的衣著顏色。舉行葬禮,只是給自己一個體面展示悲痛的機會,鉆進車里抱著夏子的骨灰在意的卻是自己的發(fā)型。去網(wǎng)上搜索夏子和自己有關的詞語,骨子里卻是害怕負面的評論。情人的到來,肉欲的剎車,對方直白的嫌棄,剩幸夫一個人呆坐原地。同事間的聚餐,爛醉不振,編輯的一番話仿佛戳破了幸夫的最后一層自我逃避,讓挫敗感涌出,此時,與妻子一同遇難的閨蜜的丈夫大宮的電話仿佛一只恰時出現(xiàn)的手,握住了急速下墜的幸夫,他抓住了這次機會。這里幸夫打電話給大宮的鏡頭是無聲的,靠演員的肢體表現(xiàn)情節(jié)發(fā)展,后面也有此類的方式,都是故事的推進點,很棒的細節(jié)。
接下來,幸夫的自我救贖之路開始,也可以說是重拾愛的能力之路,這也是全片最為溫情的主體。放下作家的身份,與大宮的兩個孩子耐心細致地接觸,抽時間照顧孩子幫助長子完成其求學的志向。此時的幸夫,像一個笨拙的父親,小心翼翼的愛護著兩個孩子,盡全力去做到最好,卑微的不像開篇那個虛偽而自私的作家,和孩子一起做飯,看動畫片,疊衣服,騎著單車努力的上坡,看見等他的孩子努力地揮手,他的笑容越來越多,仿佛略過了悲傷和自責,進入了新的人生態(tài)度。
打破幸夫逃避一切的美好期許的是無意間看到了妻子最后給他的信息,寫著“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一點也不愛。”第二次把他重建的愛意和傷感摧毀,把以前他那丑惡的嘴臉又一次展現(xiàn)在他自己面前,他暴怒的摔爛了手機,結下來的影片錄制中,在談及妻子時,悲傷而憤慨又一次爆發(fā),幸夫的愛恨仿佛恢復正常了。接下來,大宮碰到了溫柔的女老師,愿意分擔照顧孩子的義務,而孩子們也看似喜歡上了她。此時的辛夫又一次感覺被拋棄了,就像夏子的離去一樣,好不容易找到的逃避之地卻即將背離他,他又一次痛苦的離開,醉酒后一個人坐在衛(wèi)生間的地上,卻看見自己的手機屏保依然是大宮一家,此時的幸夫也許已經(jīng)開始學會了愛、珍惜和保護,可邁出主動的那一步,無比困難。
大宮出了車禍,幸夫接到消息后匆忙趕去安撫兩個孩子,帶著長子去接受傷的大宮,一路上袒露心扉的聊天又一次將幸夫拉回了正軌,從自己口中說出了自己最不愿意面對的真相。
“即使長大成人,即使為人父母,人活著就會胡思亂想,不過,那些心疼我們的人的手不要輕易放開,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更不要貶低他們,如果你不這樣的話,就會變成我這樣,就會像我這樣身在福中不知福,最終變成沒有人愛的一生…本以為分開沒那么容易,其實分開就是一瞬間的事。所以啊,你們一定要珍惜,一定要握緊他們的手…”
所幸大宮是輕傷,幸夫將長子交還到大宮,自己黯然的坐著火車離去。在車上,他拿出了本子,開始寫作,開始正視自己的悲傷,開始不去逃避所有問題,不再有借口和托詞,開始讓眼淚自然而然的落下,不去擦拭……
結局是相對美好的,片尾的理發(fā)呼應了片頭,幸夫和大宮在人群中的對視是最完美的收尾,那是一份與過去的和解,與未來的期許,與現(xiàn)在的妥協(xié)…
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很好看也不難理解,在和我們每一個人講一個簡單的道理,過好當下的生活,珍惜愛你的人,不要失去愛的能力,逃避是最糟糕的選擇,直面自己,直面一切,你會收獲更好的人生。
最后還是再一次感嘆本木雅弘的演技彪悍!
作為是枝裕和的嫡傳弟子,西川美和不僅從風格上一手繼承其師細膩風格,在題材方面也是無限接近,比如今年師徒倆心有靈犀地將男主角定位于“作家”,只不過師傅聚焦于失意落魄的作家,而徒弟則將鏡頭對準一個功成名就的作家。有趣的是,兩位作家在自己筆下的文本真實與當下眼前的現(xiàn)時真實都不約而同地陷入迷失?!侗群8睢泛汀队肋h的托詞》兩部影片均獲得第29屆日刊體育電影大獎四項提名,西川美和這部根據(jù)自己直木獎候選小說所改編而成的電影,亦得到是枝企畫協(xié)助,更烙上濃濃是枝裕和的痕跡。 序幕卡司映現(xiàn)時,深津繪里的名字出現(xiàn)得挺晚,心里還奇怪這么一位大牌怎么卡司位排得那么后面,畢竟這次她與本木雅弘的合作,是繼1995年《最高的單戀》之后時隔21年的再度共演,加上本木雅弘也是繼《入殮師》后,暌違七年后重返大銀幕,相當令人期待。劇情推進一刻鐘后,心里大約有數(shù)了,如同西川美和酷愛的以死亡、葬禮、失蹤或意外為正片引子一樣,此番又是將死亡陰影先行籠罩全片。從處女作《蛇草莓》爺爺?shù)脑岫Y開始,西川美和的慣用手法就是以死亡為分界點,倒敘回憶,貫通未來;《搖擺》以真木陽子不明真相的失足摔下吊橋,引發(fā)兄弟間看似牢固的情誼搖晃震蕩;《親愛的醫(yī)生》則以笑福亭鶴瓶飾演的庸醫(yī)伊野治失蹤為懸疑倒置,眾人記憶閃回拼湊出的往事拼圖;《賣夢的兩人》稍有變奏,不過也是一出異于日常的變故——一場將家產(chǎn)燒為烏有的大火,鋪展開故事。深津繪里在平靜甚至頗為冷淡地幫作家丈夫津村啟剪完發(fā)后,就與閨蜜出發(fā)旅游了,關于她的最后一個鏡頭,是攝影機慢慢貼近她的視線,變?yōu)橹饔^鏡頭,望向白茫茫的車窗外,從深津繪里冷而麻木的眼神里,觀眾很容易被移情,為下文的悲劇有了一點點心理鋪墊,甚至我會得出這樣一個類似幻想的結論:夏子是否預感到了悲劇? 鏡頭切到正在偷情的丈夫那邊,在凸顯衣笠幸夫的行為于性格的目的功能上,能輕而易舉達成,但這種大反差的偷懶方法和后面流于說教的橋段一樣,往往不能滿足觀眾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也讓某些資深影迷對套路化的發(fā)展失去期待,可能這是西川美和與其師的差異所在。不過是枝裕和近年來也越來越溫情化,越來越四平八穩(wěn),大波動大幅度的情節(jié)走向漸漸少了,《永遠的托詞》劇本反而有是枝裕和早中期的影子。 從拒絕夏子當眾喚他“幸夫”開始,我們心里大約對這個人有了初步定位——虛榮自大,自以為是,無視妻子,忽略過往,功利性強。因此當出軌對象也討厭起他時,性格的樹立及發(fā)展已經(jīng)完成大半,衣笠幸夫被年輕女孩指責“誰都不愛”時,茫然及麻木的神情十分到位,他其實就是一個躲在殼里的可悲自大狂,沉湎于光榮歷史的人氣作家,已然走上下坡路,編輯詰問他的話令他惱羞成怒,不過他依然十分享受扮演一個“沉浸于失妻之痛”的名人,葬禮上得體的致辭和誠懇的悲傷表情,內心不由對自己萬分滿意,竟忍不住在網(wǎng)上搜索起評價來。這些虛張聲勢,到底也抵不過內心發(fā)虛,搜索詞的逐漸變化體現(xiàn)了幸夫色厲內荏的本質,人物形象得到進一步完善,這些細節(jié)鋪設都是典型的西川美和風格。 與其完美公眾形象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夏子閨蜜的丈夫——大宮,一個大大咧咧、動輒痛哭的粗魯男人,性格簡單直爽,感情充沛濃烈,陽一代表著衣笠幸夫不遠回首的平淡過去,因此幸夫一度拒絕陽一的存在以及單方面闖入其生活的意愿。不過,當幸夫目睹陽一一家亂糟糟的生活時,或許是出于心底殘存的一絲溫柔,或許是懷著找尋素材的目的,也或許是想打破目前固步自封的狀態(tài),更或許是全因連他自己也無法察覺的某種優(yōu)越感(兩處住所的對比),他開始進入大宮陽一和兩個孩子的生活。 西川美和在拍攝《搖擺》時曾表示:“兄弟,這僅僅是靠血緣,被連結在一起的兩個人的關系,是多么的稀薄和危險。這就是我想要描寫的。當然,這種關系也有發(fā)展的可能性。我個人的希望,是通過這部影片,能夠發(fā)現(xiàn)人和人之間心的相連。”這番關于接家庭結構和家庭成員關系的宣言可視作她所有作品的宗旨,也是她所有作品的素材靈感源泉。幸夫與男孩真平與女孩小燈之間的關系從不無對立到慢慢融合,通過幾組有意思的鏡頭表現(xiàn)——深夜等候公交車、看動畫片、吃飯、騎車上坡等。這個階段的幸夫在外部行為上似乎有所改觀,甚至在和大宮陽一一家去海灘時,幻覺中出現(xiàn)夏子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故意誤導觀眾,仿佛幸夫內心的冰山有所融化,影片基調往“治愈”方向越靠越近,可是觀眾心里仍有疙瘩,畢竟幸夫至此一滴淚都未流過,即使他已不再愛妻子,無論如何也是一個非正常的舉動。這個奇怪的細節(jié)被兩個人捕捉到——一個是夏子生前的理發(fā)店同事,質問幸夫“你想過她的生活嗎”;另一個是幸夫的助手,池松壯亮的戲份不多,但對劇情有助推力,他不動聲色地問幸夫:“老師你還沒哭過吧?”。幸夫當然很尷尬,是的,尷尬混合著麻木,以“套中人”的樂觀無畏扮演著保姆的新角色,并享受著與“失妻名作家”同樣本質的虛榮角色。 如果這么拍下去,影片很快就要滑向平庸的深淵。西川美和拋出了戲劇轉折,首先是破壞幸夫和大宮陽一一家以及小燈的老師共處的和睦氛圍,西川美和再度運用其剝離生活真相的拿手好戲,在剝掉第一層“功成名就,歲月靜好”的皮之后,繼續(xù)剝第二層“互助即救贖” 的皮,這大概就是平庸導演與好導演之間的區(qū)別吧。生活并沒有因為他們不提傷心往事、無視傷疤并未痊愈,而變得溫馨美好,心病依然是心病,梗結依然是梗結,小燈生日會上無心的幾句話,揭露了每個人其實仍停留在原地,問題不會因為沉默而消失。其次是破壞大宮陽一與真平之間貌似相互諒解的父子關系(之前幾乎未正面提到),父親獨自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痛之中,卻未意識到孩子承受的巨大壓力,也折射了妻子還活著時,他作為父親缺席的事實。再次是繼續(xù)破壞觀眾從影片第一幕獲得的觀感,幸夫從夏子手機里找到了最后一條未發(fā)出的信息:“我再也不愛你了,一點也不?!彼臍そK于全碎了,所有的假裝和扮演像是一出丑陋的滑稽戲,他照見了自己的丑陋和自私,他的無奈和絕望,他的無能和冷酷,以為站在世界巔峰,其實早已跌落谷底;以為可以裝作和死亡共生,其實早已行尸走肉;以為人生很長,其實往往來不及告別,而最讓他痛苦的是,他無法和死亡較量,已經(jīng)無法說聲“對不起”,這也是他終于撕碎溫情面具的決心臨界點,也就是他和大宮一家暫時斷交的契機。幸夫也終于發(fā)現(xiàn)關乎妻子的記憶不僅單薄,而且充滿疑竇,關于記憶的自我篡改及不確定性這一特質也是西川美和在歷年作品中反復呈現(xiàn)的,如《蛇草莓》中哥哥十分確定找到的蛇草莓,妹妹卻從未找到過,如《搖擺》中弟弟對哥哥是否故意殺人的判定,如《親愛的醫(yī)生》中村民回溯醫(yī)生從醫(yī)經(jīng)歷。你所看到的生活遠非生活,你所聽說的人生遠非人生,記憶會說謊,記憶會欺騙,記憶交織著秘密與謊言,謊言與真實之間存在著曖昧的矛盾。幸夫在回憶的迷宮里再次喪失生活的動力(如果說之前擔任保姆,讓他至少在表象上擁有“治愈”的可能。),重新墮入毫無意義的生活。 這三個破壞是整部影片的轉折點,并逐漸引發(fā)影片的高潮,讓分崩離析的人物角色們再一次聚攏,彰顯劇本的扎實與打磨功夫。大宮陽一由于和兒子爭吵心煩意亂,開卡車出了車禍,劇情并未滑向進一步狗血,克制止步于輕傷,重點給到幸夫重新聯(lián)絡上真平,兩人一起趕往車禍當?shù)蒯t(yī)院,一路上一大一小心結的逐漸解開,讓影片的情感逐漸趨于高潮,而陽一和真平的相互諒解,讓獨自乘新干線回來的幸夫遁入光明,靈感突降,久違的文字重新落于筆端,他寫道:“人生,就是他人。”我得承認,這句話非常說教,非常心靈雞湯??墒俏乙惨姓J,真的被結結實實感到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容易理解,但如果是一個將自己隔閡于心靈之外、放逐自己于人倫之外的局外人,他的悲傷,可能要等許久許久才能軟化、稀釋成觸手可及的溫度,這種老生常談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救贖」。那些曾放棄生活的人們,終于在歷經(jīng)誤解與釋然、落魄與奮起后,拐入意料之外,珍視生的每一刻與死的另一邊。 影片的結尾,你盡可以貶之為可預測的雞湯套路,但又有什么關系?純凈如冬日陽光的手嶌葵版《綠樹成蔭》,像遠處春日汩汩流淌的山泉,將身心滌蕩一清。以剪發(fā)開場,以剪發(fā)收尾,結構合攏,時光走了一圈,即使物是人非,即使謊言與真實繼續(xù)曖昧繼續(xù)矛盾,即使我們只能做遠望的平行線,我們依然相愛。
以為人生很長,其實往往來不及告別,你無法和死亡較量;以為站在世界巔峰,其實早已跌落谷底;以為可以裝作和死亡共生,其實早已行尸走肉;人生,就是他人,就是珍視生的每一刻與死的另一邊;打開手機看到那條最后的信息,從剪發(fā)到剪發(fā),時光走了一圈,我們物是人非。
當逃避替代生活成為日常,依賴一旦戒斷便是比逃避前更洶涌的無處可去。一樹綠葉枯盡,主干才有冬陽下更洗練的筆挺。
16mm膠片下的哀愁光感,對于自己的“托詞”或許已經(jīng)結束,但逝去的東西卻永遠回不來,本木雅弘最后的眼神中包括了太多的內容。就像她夫人在場刊中所寫的那樣,“幸夫真的是”幸福的丈夫“嗎?”,或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西川美和以“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出發(fā),最終抵達了“離別”這個終點。
同樣在家庭細碎中找到自我,這是節(jié)奏拿捏得當,人物發(fā)展也合理的。西川不像前輩那樣迷戀「家庭」這個單位,她更關心家庭裡面的每一個人。
「原以為別離是不太容易的,但其實別離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贡灸狙藕胱浴度霘殠煛窌r隔七年再度擔任男主的作品。一趟漫長的告別與自我救贖之旅。人這一生啊,總是要得到、要失去,要走近、要離開,每一個時間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經(jīng)歷和感觸,學會和自己告別,就是對生活的一種虔誠交代吧。
片子讓我想到劉墉的一句話: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就做了,錯了已經(jīng)錯了。
人物很好,表現(xiàn)都不錯,本以為想講深邃一點的故事,慢慢沉下去,轉折到照顧小孩子就俗了,雞毛蒜皮,零零碎碎,本本雅弘的虛偽、自責、無力,缺少真正的靈魂支撐,后面又拉回來了一些。西川美和不愧是是枝裕和的徒弟,還是沒徹底走出小清新的內核,拍著拍著,又回去了,甜膩,感性,不理智了。
深津繪里 黑木華 本木雅弘 西川美和 日本電影 愛情 經(jīng)典 都不及小女孩白鳥玉季做得好!! 可惜深津小姐和黑木小姐出場太短....母親做的食物的味道.....我也12年沒吃到.......西川導演在映後談都說這是最佳作.........
雞湯有點濃,主角特別杰克蘇。雖然批判的是他自私的世界觀,可故事里不就是全世界都為他而生的節(jié)奏么。。。其實拍的不差,演技也一流,但是劇本感太重。
311的回聲。如何面對伴侶的離去?連悲傷也無法,火花早已燒盡,感情怎樣也投入不了,但生活就是被刮空,以為將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其實是渴求被人需要的感覺,可能也是渴望愛的一種吧,「要珍惜愛你的人,不要做出不尊重和背叛她的事?!估仙U?,但實在??吹缴砼杂讶丝奁饋?,幾乎想抱著一同同哭...
日本宣傳二胎普及片
開場五分鐘的劇本最精妙,三言兩句點出夫妻關系的現(xiàn)狀。之后主人公的幾次情感狀態(tài)轉變,比起大多數(shù)的廉價煽情片自然是高明不少,可惜還是會不時地透出生硬和庸常。所幸女導演在情感刻畫和細節(jié)處理上的綿密,還是很好地完成了自我救贖的主題。本木雅弘演得非常出色!
中規(guī)中矩的設置,但是拍攝的穩(wěn)重,出來的效果就好,而且有一處的處理很有靈氣,我超級喜歡。超16mm的膠片質感大銀幕看真是棒啊 7.7分★★★★
西川美和居然拍了一部治愈系。海邊深津繪里出現(xiàn)在本木雅弘幻覺中的時候我流淚了。
#日本電影周# @大光明 三星半,不可否認非常工整、制作上很端正的特典型的日影作品,但是個人感覺,也許正是這種工整——比如容易知道作為作家的男主最后會出書得獎,比如認識到這是一趟漫長的告別與自我救贖之路,觀影過程中始終等待著一個觸碰淚腺的轉合點,當那個點來臨的時候反而投入不進去情緒
慈悲版《消失的愛人》,救贖版《步履不停》,漫長版《百日告別》。
大銀幕上出現(xiàn)深津繪里的時候,有種贊嘆在心里叢生,她真是結結實實地美。內斂而不自知的美,而且并不寡淡無趣。這種令人嘆服的電影臉,章子怡也有一張。但大和女人的氣質更吸引人。永い言い訳,港譯漫長的借口,比內地版本更有一番雋永的意味。
5分鐘戳你一下淚點什么的真的很想說夠了!但還是要比那種整理妻子遺物不停閃回之類的喪妻片要高明,主角都演得中規(guī)中矩,子役神演技,唯一能與之匹配的只有黑木華的床戲?。ㄕJ真臉
西川美和作為女性導演,表現(xiàn)男性喪妻的心理歷程,如此視角的反轉很有意思且具挑戰(zhàn)(自我意識過剩虛榮虛偽的小說家如何在他者—兩個小孩和憨厚司機父親的介入下得以心靈凈化,從而達到對妻子的贖罪和自我救贖)但說教煽情,深度欠缺,小孩表演調度差等缺點也暴露無疑(開頭剪頭發(fā)那段夫妻間的對話反倒是
兩個大男人結結實實體驗了一把“喪偶式育兒”。離開了妻子,就憑著一身本領,迅速把日子過成了屎。除了對婚姻情愛、人與人羈絆的反思,這個片子也重申了一個不變的道理:對自身的救贖,往往從為他人提供的救助開始??雌饋硭坪跏蔷葎e人,到頭來會發(fā)現(xiàn),其實歸根結底是在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