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島的一個偏遠(yuǎn)漁村,兩個情同手足的男孩開始面對成長和覺醒。其中一個男孩愛上一個女孩,而另一個男孩則發(fā)現(xiàn)他對最好的小伙伴有著另一層感情。這是一個難忘的夏天,他們將以出人意料的姿態(tài)進入成人世界……
這個影片宛如烈酒一般,剛看完只是淡淡的悲傷和沉思,回歸自己的生活中會發(fā)覺《心之石》中的情緒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大醉了一場。 高緯度的日光、粼粼的水面、無憂的少年,在北歐絕美的風(fēng)光中看起來一切都無比美好,但夏天往往是煩悶的,這個故事也是如此。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男孩卻因相似的家庭創(chuàng)傷產(chǎn)生特殊的情愫。雖然沒有及時察覺,但欲望在無聲增長,愛意在樊籠里滿溢,性意識逐漸覺醒,明白他們是不可能的人。 克里斯蒂安都無法接受自己,他就像被拋棄的石頭魚、啄掉自己雙腳的海鷗、被咬死的羊。這些動物的尸體直接暴露在鏡頭之中,讓觀眾的感官在被威脅的壓抑不安之中,同時也隱喻著人物的命運 。 村民們對委屈的隱忍和對孤獨的煎熬,搭配著冷峻的北歐風(fēng)光、詩意的構(gòu)圖和美妙的光影,帶來別樣的觀影體驗??死锼沟侔踩缤捌Y(jié)尾的石頭魚,在黑暗之中漂浮著,孤立無援,但慶幸的是,石頭魚最后還是動了起來,沒有像別人放棄自己那樣放棄自己,或許壓抑與成長是共存的。
索爾和克里斯蒂安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好到身邊的好事之徒會揶揄他們?yōu)榍閭H。
在兩位少年間青春期的情愫正在萌發(fā)。一個家庭中父親角色缺失,女性家庭成員的性早熟影響著他;一個父權(quán)中心,父親有暴力傾向,鄙視同性戀者。于是,常常有孩子們偷偷離開家,在路上相伴著的黎明與深夜,畫面中總是有著低照度的冷峻。
索爾家中有個浪蕩的單身母親(索爾心血來潮釣上的一筐魚被她擱置在門外腐爛),一個強勢吵鬧的姐姐(會嘲笑他在被窩里手淫)和一個愛寫詩畫畫不被家人理解的小姐姐。索爾和鏡子里的自己嘗試親吻,把梳子上的毛發(fā)放到下身來彌補未發(fā)育的缺失,克里斯蒂安會溫柔地幫他化解別人對他的嘲弄(被脫褲子扔外面,游泳,尿床),他暗戀一個女孩,克里斯蒂安就幫他玩抓人和婚禮游戲促成他們。兩個女孩和他們玩真心話大冒險時,欲蓋彌彰地回避心中的目標(biāo),選擇和對方親吻,這起哄了旁觀者的欲望,也起哄讓克里斯蒂安和索爾親吻,索爾不在意地執(zhí)行,卻讓克里斯蒂安反倒生了悶氣。
四人行偷馬野營,卻兩兩各生情愫,五味雜陳??死锼沟侔睬宄繉⑷砺襁M渾濁的池里大喊發(fā)泄,水外卻空蕩無聲。
他面對著父親的暴揍,鎮(zhèn)里長輩的丑聞前鑒和同齡好事者對親密畫像的嘲諷,就像孩子們釣上石魚后鄙夷的踩踏, 像被豺狗咬過的羊被無情射殺。他們本無錯,卻被逼得只能斷腳而飛。
克里斯蒂安有靠近懸崖的輕生沖動,最后被其父親教唆下懸崖的卻是索爾。懸崖失手回溫的那個緊緊的擁抱,是克里斯蒂安對父親的厭棄和對愛的喚醒。幸好,克里斯蒂安躲在馬廄里自殺未遂,得到了索爾翻窗來的一個額頭吻,這或許是這位笨拙朋友最大限度的溫柔。
希望克里斯蒂安像結(jié)尾的那條石魚被放逐大海吧,再也不要被打撈被唾棄,被世人驚擾。
《心之石》是2016年一部冰島電影。 電影講述冰島漁村兩個正在經(jīng)歷青春期的少年Thor和Christian之間的故事。Thor與媽媽姐姐一起生活,是家里唯一的男性,時常被姐姐捉弄嘲笑,媽媽對他也不上心,還懷疑他偷魚。Christian是家里獨子,母親性格懦弱,父親脾氣暴躁,經(jīng)常對Christian施暴。那次未經(jīng)農(nóng)場主斯文同意騎馬出去露營,第二天,父親怒氣匆匆趕來,當(dāng)著他朋友的面罵Christian小偷,對他又踢又打,不揍死不收手的節(jié)奏。這樣兩個孤獨的少年自然成了一對好哥們,形影不離。 Thor暗戀貝絲,Christian和漢娜似乎是“一對”,Christian想牽線搭橋,讓貝絲了解Thor的心意。誰曾預(yù)料,四個人相處的過程中,Christian發(fā)覺自己對Thor產(chǎn)生了超越友誼的情感,這讓小直男Thor很反感,兩人友誼的小船也瀕臨翻沒。Christian自殺被搶救回來后,Thor意識到自己并不想失去Christian這個朋友,并主動向他表明了自己的誠意和真心。 這部作品里最出彩的就是自然景色。冰島的夏季更是宜人,有極晝現(xiàn)象,黑夜很短。 Thor,Christian,貝絲和漢娜,少男少女騎馬去艾達湖邊露營,早上Christian走出帳篷,山谷空靈,他向青草覆地的水潭走去,水面倒影浮動,那場戲美極了,Christian像希臘神話里走出來的阿多尼斯(Adonis),“水邊的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是永遠(yuǎn)年輕的植物神,長著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每年四月至五月,各地都會慶祝阿多尼斯節(jié),紀(jì)念這位花美男。愛神維納斯曾經(jīng)對他一見鐘情,扮成獵人接近他。出于同情,他勉強接受讓她陪伴左右。傳說阿多尼斯其實對異性沒有興趣,也有說他是雙性戀。一次外出打獵,他不自量力,被野豬攻擊抵死身亡。維納斯傷心至極,向宙斯求情,宙斯允許阿多尼斯每年春天復(fù)活,秋天再回到冥界。至于他的性向之謎就再沒有機會揭開。 回到電影里,眼下的冰島生機盎然,神話里未曾被愛神打動的阿多尼斯,這次有機會覺醒嗎? 覺醒,是人們對感知的重新認(rèn)識,是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到對自己更為有益的行為目標(biāo),是一種從思想到行動的升華??v觀全片,導(dǎo)演的敘事流于表面,沒能深入挖掘人物關(guān)系,讓人在情感和關(guān)系的流動變化中體驗,體悟,并獲得真正的覺醒。Thor,Christian,貝絲和漢娜四個人,只停留在對性的純粹好奇和探索上,沒有產(chǎn)生真正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情感體驗。無論是Thor和貝絲之間,還是Christian對Thor產(chǎn)生的吸引都缺少一種chemical,一種火花,一種夢和神性的幻想,沒有這種火花與幻想,最后只能降格為一場機械呆板的“表演”,一個吻、一幅畫不足以觸發(fā)真正的覺醒。竟然還試圖通過Thor去懸崖邊撿海鳥蛋這場戲來喚醒Christian對Thor的“玻璃”之情?調(diào)動或深挖人物關(guān)系,讓人物之間的情感流動起來,產(chǎn)生碰撞,才是根本。比如漢娜,挖掘她身上的能量,給予她更多的戲份,由她去帶動和激發(fā)Christian的內(nèi)心,促使他覺醒。Christian的覺醒是根本,是基礎(chǔ),沒有它,這部作品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129分鐘的時長里,整個故事枯燥機械,重點不突出,人物關(guān)系闡釋呆板,節(jié)奏拖沓,冗余明顯,最終的結(jié)果自然是缺乏說服力。 當(dāng)然電影開頭的12分鐘導(dǎo)演把握得特別好,景色更不用說了。13/4歲的青少年就是“小大人”,身上的荷爾蒙日益旺盛,正給他們的身體、心理帶來很大的變化。海里釣上來的魚是他們的發(fā)泄對象:徒手挖腮,重重踩摔。三五成群混混似地晃蕩在廢車場上,砸車搞破壞,開槍亂掃射。喜歡惹是生非、打架斗毆。跟父母關(guān)系擦槍走火。他們對身體的變化既焦慮又興奮,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越來越關(guān)注自己,對性,對異性充滿好奇與渴望,同時新鮮又害羞。導(dǎo)演特意用了很多仰拍鏡頭來提醒觀眾要多留意,多關(guān)注和尊重這些“小大人”。 電影里的小演員開拍前接受過8個月的緊急訓(xùn)練??上В瑢?dǎo)演敘事能力的先天缺陷終究還是限制了小演員的發(fā)揮,導(dǎo)致他們的表達僵硬,刻意,不真實,看起來更像是個道具擺設(shè)。
十幾歲的孩子,私處的毛還沒有長,可青春的萌動就這么來了。 C是個先天的同性戀者,性向明確。 T是個直男。 兩個人就像鳥和魚,本不同屬一個世界。 所以,C把頭埋入水中大叫,深夜在馬廄里哭泣…..每一次都讓人心疼。 兩人被T的姐姐當(dāng)做模特畫畫的那刻,T從懸崖被拉上來兩人擁抱的那一刻和最后的額頭一吻,或許是能讓C滿足和快樂的時刻。 人們對基佬的厭惡,讓C永遠(yuǎn)不敢表白。 T畢竟是一個孩子,一個還把心思放在女孩子身上的直男,怎么能夠理解C的感情。即便T是懂的,這無疑也只會是T的煩惱。 所以,T對C的感情永遠(yuǎn)只會視而不見。 所以,對C而言,他的青春永遠(yuǎn)是無望的期待和逃不開的壓抑。 全片風(fēng)景和空鏡頭很美,空氣冷冽,但有炙熱的體溫。 大段的全黑場景,黑到屏幕上只有自己的臉,黑到看得眼瞎。情緒全靠在黑色里想象。 沒有正式的離別和再見, 會有一天,人們不再把釣上岸的石頭魚亂腳踩死,而是讓他們回歸海洋……
青春的煩惱、成長的疼痛,性意識覺醒的羞愧和壓抑,性別探索和身份認(rèn)同的障礙,最根源的其實還是來自于原生家庭和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索爾的父親角色缺失,母親不善和孩子溝通,竟然還被親生女兒slut-shaming;克里斯蒂安父親粗暴強硬、只會通過暴力解決問題,母親是神色憔悴唯命是從的家庭婦女形象,本身也是被囚禁在這個家庭的受害者。冰島小漁村消息閉塞思想保守,同齡玩伴嘴中的閑語其實反映的是他們父母的觀點和態(tài)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好像魚被缺氧的環(huán)境裹挾,磕碰得一身傷痕,垂死掙扎、無路可退。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歷程,因此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共鳴,同性標(biāo)簽只是為這個話題帶來了更多復(fù)雜的不可控性。希望所有上岸的魚,都能早日回歸海洋、重獲新生。
冷峻沉暗,卻又清新凌冽的冰島風(fēng)格。
美得讓人壓抑。
Thor和Christian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北歐鄉(xiāng)村中相伴成長,是每天都要見面的好友。是,Christian想放生誤釣上的石魚Thor幫助保護它;是,會踹廢棄汽車砸掉車窗一起搞破壞;是,Thor喜歡一個女孩子Christian會盡其所能幫他追到手;是,為了幫Thor在他女朋友面前保住面子,Christian會做很多不想做甚至做了會被父親暴打的事……
他們是這樣要好的朋友。
但也是,Thor因為年紀(jì)尚小沒發(fā)育成熟被同伴在泳池狂扯泳褲嘲笑時,Christian一把推開兩個小鬼大喊“別惹他”;也是,Thor的姐姐要求兩人化妝后相擁靜坐為她提供畫畫素材時,Christian對Thor克制而濃郁的眼神;也是,在湖邊帳篷里Christian鬼迷心竅與Hanna親吻撫摸后驚慌不安卻在Thor握住手時立刻平穩(wěn)下來的心臟;也是,Thor被Christian的爸爸強制要求在懸崖上掏鳥蛋拉繩上升時,突生意外險逃墜崖危險后Christian牢牢的擁抱;也是,被出柜被Thor無意地推開被看見Thor與女友的親密后痛不欲生在馬廄里崩潰選擇自殺的Christian……
他們也是這樣一個苦苦暗戀一個不知如何面對的微妙朋友。
看過很多LGBT的電影,似乎都逃脫不了“克制”二字。大面積的“留黑”雖然快要讓我眼瞎,但看到屏幕里自己的眼睛,仿佛突然看清了自己,也著實貼近故事情節(jié)。禁錮下的濃郁更加戳心,但也更加壓抑,就像湖邊露營的那個早晨,Christian穿條內(nèi)褲走到湖中央,深吸一口氣后悶頭砸入湖水,在水中無聲地吶喊著。
他們是否成長了?其實我無法判斷,因為成長實在抽象,每個人對成長的定義也不同,唯一確定的是,他們不復(fù)初始的單純,裝了太多心事,變成了正宗的致郁冰島人。
是的,在這個幾乎處于上帝視角的國家,國民患抑郁癥的概率卻十分高,大概是,活到了一定的高度吧。
我猜那晚Christian在馬廄里,眼前不斷閃過的是那條被人踩死的小丑魚、那只被綁住只能自斷雙腳選擇自由的海鷗、那些被豺狗咬過不得不擊殺焚燒的綿羊……
異類,生存或是毀滅?
自殺后的Christian搶救了回來,被父母關(guān)在家里,拒絕Thor的會見。Thor爬窗翻入Christian的臥室,得知他要搬家,聽他說“沒事的,一切都會好的”,Thor還說會去新家看他,Christian緩緩地答應(yīng)了。此時Christian的媽媽發(fā)現(xiàn)兒子臥室門反鎖害怕他又自殺,嚇得立刻錘門,Thor必須要走了。
Thor在Christian的額頭印下一吻。
石魚被釣起后依然不太討喜,孩子卻只是罵了句臟話,然后把它拋了出去。
沉啊沉啊沉啊……
石魚突然抖動尾巴,靈活地翻身游走了。
三分之一的打光簡直想哭。兩個不同男生的性覺醒,一個焦躁,一個痛苦。父權(quán)、閉塞的環(huán)境、冰島近乎與世隔絕的孤獨,他最終能給他的不過是額頭的親吻和一句粉飾太平的約定。游走的石頭魚,希望你再也不要被釣上來了。
冰島鄉(xiāng)村小男孩的性覺醒和性成熟故事,充斥著陰郁、冷峻和沉重等北歐電影特有的氣氛元素,表現(xiàn)出了初入青春期的男孩對于性認(rèn)知的相似性和讓人驚訝的迥異矛盾性,從旁觀者的角度切入探討了二人關(guān)系和情緒起承轉(zhuǎn)合式的微妙變化,不禁感嘆在壓抑的大環(huán)境下人物命運的卑微,小演員的表現(xiàn)堪稱完美。★★★★
2016威尼斯日-酷兒獅獎,雖說冰島新浪潮這個概念這么多年做不實,不過這部片也至少有幾個所謂關(guān)鍵元素吧(比如“風(fēng)景”)。單說作為小鎮(zhèn)片/青少年片還是蠻不錯的(男主索爾仿佛是從達內(nèi)片場過來的,故事放到美國小鎮(zhèn)幾乎也能成立……),不過有點拖沓。
看著抑郁,灰色的情緒真的適合冰島。
扣一星是因為太暗了看不清,其他沒毛病
應(yīng)該是整個電影節(jié)最愛的片子了,應(yīng)該可以說是我這段時間里最愛了。完完全全陷入導(dǎo)演所營造的氛圍,萌動的性意識,青春的狂躁,暴力和只屬于那個時期的悲傷都有了,很細(xì)膩??吹贸鰧?dǎo)演對自己很有信心,節(jié)奏把握十拿九穩(wěn),一點不慌亂,鏡頭畫面捕捉風(fēng)景人物完美,演技到位,在座位上完完全全被沖走。
石魚是魚中的異類,不是被傷害就是被孤立,其它生物都不敢冒險與之親密,像極了克里斯蒂安,也像極了我們。
冰島是不是缺電啊,烏漆嘛黑的。
克里斯蒂安是那條因為與眾不同而被打死的石魚,是被豺狗咬死的溫柔無辜的綿羊,但也是那只咬斷雙腳逃走的海鳥,也是最后那條被丟進海后,翻轉(zhuǎn)過來,尾巴一擺,最后游向幽暗海底深處的與眾不同的石魚。非常喜歡片中與世隔絕暗無天日的北歐小漁村,極寒極夜的高緯度環(huán)境,少年們性覺醒的美和痛,陰郁冷峻
劇組是不是沒給打光的師傅發(fā)夠盒飯?兩個小演員都演得好棒啊 懸崖那場戲真是太好了 以及 冰島人方向感一定都特好吧 那么大片荒野 下輩子想當(dāng)冰島人 不開心的時候面對山川河流和星星
用兩個男孩的性覺醒意識來表現(xiàn)青春期的一體兩面,男孩的成長不是借助于對自身和對異性的認(rèn)識,而是同性之間的差異給予心靈的成長。擁有北歐電影一貫的清新脫俗和冷峻殘酷。
冰島的電影那么陰郁殘酷,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問題。2個小時刻畫兩個少年的性覺醒的苦悶時期,飽滿有力,只是太過沉重。[B]
整部片子1/3處在全烏漆嘛黑,1/3處在半烏漆嘛黑,基本只能欣賞手機屏幕里我自己的大臉,主要是對那個金發(fā)小帥鍋的熱愛支撐著我看完了全片。
嚴(yán)酷的自然環(huán)境,威嚴(yán)的父權(quán),愛和痛都像一掠而過的凜冽長風(fēng)。去年威尼斯斷背獅得主,所有真心以對的愛都該得到尊重。(想吐槽這畫面為什么會暗得烏漆麻黑?你跟“維多利亞”可是一個攝影呀!)
冰島青春物語,性萌動都是冷色調(diào)??粗菞l石魚翻身游向深處,仿佛得到一點力量。
就只看到了愛…看到了我最喜歡的畫面,看到了美和痛,看到了光影背后的沉默少年,躲在陰影里的阿多尼斯……逆光的反射,空蕩的白色和青紫色,暗紅色的深夜,喘息聲和黑暗交織,深色的海浪不斷拍打,一種別離,被丟回水中的石魚,游向深處……
故事化,去情節(jié)化,淡化故事的外部沖突,將沖突矛盾和掙扎轉(zhuǎn)向了人物的內(nèi)心,一切都是向內(nèi)的,用大量的空境和行走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性成熟讓男孩內(nèi)心各自經(jīng)受著掙扎,從關(guān)系一步步的走入低谷,到心理上更成熟的理解和原諒,孩子性格的頑固和青春成長的殘酷最后都跟片中那個陰冷的大環(huán)境融為一體。
2016年威尼斯酷兒獅獎;原來是戛納獲獎短片《鯨之谷》導(dǎo)演的長片作品。高飽和高對比的攝影絕美,凌波微步的手持鏡頭很有活力,但最棒的還是導(dǎo)演指導(dǎo)表演和捕捉人物non-verbal關(guān)系和狀態(tài)的能力。動物尸體的隱喻也用得很好,讓人想起《捕鼠者》。全片看似敘事性弱,但又高潮迭起,讓觀眾慢慢地走進少年的內(nèi)心深處。
在陰暗冰冷的鏡頭里,講述殘酷的青春成長物語,雖然對生活細(xì)節(jié)、人物行動等刻畫,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但由此造成敘事節(jié)奏緩慢也易使影片略顯沉悶……克里斯蒂安在黑暗的馬廄心悸又絕望地哭泣那場戲表演得很棒,想到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像他一樣因為與眾不同的性取向而擔(dān)心受怕甚至自殺,我的眼眶就濕了!
終于明白。海鳥和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