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講述了聰明可愛的小Q在訓練師悉心照料和訓練過程中成長為一只合格的導盲犬,并遇到了主人李寶庭(任達華飾)——中年失明、孤僻又壞脾氣的天才糕點師。他們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小Q逐漸融化并走入了寶庭的心里,溫情的陪伴令處于低谷期的寶庭有了新 生活,一人一犬,深深的羈絆,他們誰也無法再失去彼此。
1.這個片主線劇情很迷,男主從不喜歡狗到喜歡狗的態(tài)度轉變莫名其妙,同時主線與副線的代理主人之間的劇情根本串不起來,太生硬了,導致影片劇情部分七零八落,又散又迷。
2.演員除了男主之外,片里任何一條狗都是演技擔當?;救珕T尬演。導致看的過程中,因為演技的尷尬,都代入不到后期的煽情片段。
3.開頭男主拽狗下樓那個片段看的我極度不舒適,也是因為這一點給一星??戳诉@么多關于狗狗的電影,這個片段是給人感覺最不舒服的一個片段,看到這里立刻給一星。為了達到真實效果,絕對是硬拉著下樓的。不要說我圣母或者說拍片為了效果不得不這么做之類的話,基本所有狗狗電影我都看過,為了電影效果也沒有這個鏡頭讓我感覺不舒服。還有一個就是狗狗鉆到車底下那個片段,明顯是被嚇了才鉆進去的,因為從表情(鼻子皺起來)可以判斷。所以沒有受傷或者受虐待有可能,但是一直在被嚇一跳肯定也是真的。狗心里想:為了拍個電影莫名其妙一直被嚇,好鬧心啊
4.如果是為了宣傳導盲犬,卻根本沒有把一條導盲犬培育出來的艱辛過程以及對人類的幫助展現(xiàn)出來,明明一條導盲犬訓練出來特別難因此也特別珍惜,明明是翻拍的小Q,為什么不學學人家怎么拍的,劇情全都抄下來。非得加點兒原創(chuàng)。
5.最后,寵物類電影絕對不可能完全達到不受傷或者不虐待,那個被抓著脖圈硬拽下樓的鏡頭真的震驚到我了,估計短期內(nèi)都會有陰影,不會再愿意看這類電影了。
電影本身就不多評論了,但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反感!
從任達華坐著車去看徒弟,鏡頭特意給了福田口岸那個路牌一個強調(diào),我就感覺不太對勁。果然,前半部分展現(xiàn)的香港,是繁華又整潔,溫馨又博愛的天堂,一跨過深圳河,整個城市就變得臟亂差。突然出現(xiàn)的深圳人一臉陰險兇惡,見到盲人第一反應是把人家的導盲犬偷去準備賣去狗肉節(jié)!
拜托,我承認深圳的確有壞人,但就算是壞人也不會這么傻,這么好品相的拉布拉多,就算偷了也不至于拿去賣肉??!要這么編,直接把這個盲人綁了去賣肝賣腎不是更值錢?香港電影一定要抓緊所有機會丑化大陸嗎?大家DNA這么接近,為啥你那里有爆棚的人性光輝,我們就都是吃狗肉的人渣?!
我不是杠精,這是我近些年出入香港無時無刻體會到的深深的惡意。即使是一部想來大陸捫金的商業(yè)片里,也很容易立刻嗅出這股習慣性的惡意。持著這種“同胞不如狗”的態(tài)度拍出來的電影,即使得了奧斯卡獎,在我看來還是惡心
女友:被《小Q》感動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
我:《小Q》沒拍好的原因,在老舅的《野狼disco》里。
昨天晚上,本著對任達華的支持,我和女友去看了剛上映的《小Q》。
《小Q》還是挺催淚的,整場都能聽見有人用面巾紙的聲音,當然包括我女友,剛散場,女友擦著眼睛對我說:“被《小Q》打動的稀里嘩啦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p>
我擦,心里暗想我也太冤了,看個寵物片也能……但我還是克制地說道“你是個例外,你只會遇到我,不會遇到渣男?!?/p>
她:“呸!你也好不到哪去!”
我:“雖然你素來對電影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但是這……也太過了吧,看個人與狗的感情片,居然能想到渣男!你男朋友可真不容易當啊?!?/p>
“切,你應該慶幸,你這水平能找到這么聰明的女朋友?!?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女友一臉嫌棄。
我:“那你到說說,這導盲犬跟渣男有什么關系。”
她:“《小Q》是根據(jù)日本小說《再見了,可魯》改編的,而同是這本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就比任達華這版好多了。同樣都是動情、感人,使人落淚,你知道《小Q》差在哪嗎?”
我:“日版的《導盲犬小Q》我記得啊,主演是小林薰,演《深夜食堂》那個。日版的平和、舒緩,看似平平淡淡的瑣碎日常,卻給人深深的觸動??茨莻€小Q應該是零幾年的事了,我現(xiàn)在還記得,多半是因為它太感人了吧。任達華這版小Q呢,開場的情緒就非常激烈,從頭到尾催淚不止,怕是比日版的還催淚,但看完了總覺余味不足,怎么說呢,哭是哭了,但就算沒日版的那個感覺?!?/p>
我想了一下繼續(xù)到:“同樣都是日本IP,同樣都是小林薰主演,同樣都是香港人拍,是不是跟《深夜食堂》一樣犯了不接地氣的毛?。俊?/p>
她:“不對,同樣是感人,任達華版《小Q》與日版《導盲犬小Q》的核心區(qū)別在于,任版是情節(jié)催淚,日版是故事感人。不斷推拉情緒,用情節(jié)催淚而不是用平淡卻真誠的故事去打動人,這是它的核心癥結?!?/p>
我:“這有很大區(qū)別嗎?最后不都是感動了,落淚了。”
她:“區(qū)別很大啊,
日版的《導盲犬小Q》像是一個年歲不大卻面帶風霜的成熟姐姐,微笑著輕聲細語的跟你說‘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過下去呢’,
而任達華版的《小Q》則像一個初入社會的青年故意用成人的語氣悲傷的說‘生活太不容易了’然后又說‘但是我挺過來啦’。
對于前者,你知道那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而后者你會覺得他只不過是未經(jīng)世事罷了。你懂了沒有?”
我皺著眉頭沒說話。
她:“你想象一下兩個場景:
場景一
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個頭發(fā)凌亂的男人,喝著酒,平靜的跟你說:
“沒事的時候,我會望向白駝山,我清楚記得有一個女人在那邊等我,其實醉生夢死,只不過是她跟我開的一個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忘記,反而記得越清楚,我曾聽人說過,當你不再擁有的時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
視頻:
場景二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一個滿面春風的小伙非??鋸埖慕o你唱了一首歌表白:
“我愛你 i 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i love u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你你你我愛你你你你”
曲用的是《威廉退爾序曲》 ,詞全是他自己編的,熱情飽滿、還邊跳邊唱,情緒豐富,才華四溢,讓人驚嘆不已。
視頻:
你清楚,他們兩個都是真愛,不是巧言令色,但是你覺得他們哪個愛的深一些呢,多年之后,你又會因為愛記住哪個呢?“
我:”我懂了,張國榮雖然沒說一個愛字,但我能聽出來,他句句都訴說著愛,那讓我感覺他是個有故事的人。而張學友雖然滿口都是愛,但我清楚那可能只是少年初識情滋味的騷動。張國榮打動我的是他背后的故事,張學友打動我的是他夸張但才華橫溢的表演。“
她:”對了,這就是這兩版小Q的區(qū)別,一個用故事打動人,一個用情節(jié)催淚。豐富的情感需要含蓄的表達才能深刻,激烈的爆發(fā)需要意外的出現(xiàn)(意味著不能多用)才能震撼,任達華版的小Q,像一個未經(jīng)風霜的少年,不懂得克制 ,情緒推拉一波接一波 ,情感全部外露,而當一切都呈現(xiàn)在表面時,美就沒了,余味也沒了?!?/p>
我:“我知道哈,克制很重要,就像寶石老舅《野狼disco》唱的那樣‘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搭訕,搭訕你就破功了,老弟?!?/span>哈哈哈哈哈哈?!?/p> 她:“更重要的是,張學友打動人的情節(jié)是真才華,但任達華小Q那些打動人的情節(jié)實在是太刻意虛假了。“ 我:”這個我看出來了,比如陳芷喬追車送狗玩具那段,明明可以打電話,非要追車。任達華要去美國,小Q追著跑那段,明知道告別不易,還非要把小Q帶出來,關在籠子里或者房間里不好嗎。還有任達華重生情節(jié)那個(一般影視作品主角自殺未遂情節(jié)代表著‘重生’),太不合理。,盲人是看不見的,他在整個穿越馬路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與車輛的身體接觸,只靠聽覺他能感受到多大威脅,當然,也可以說他通過聽覺感到了危險,但這種程度的危險足以讓他重生嗎?整個電影里太多不合理的刻意煽情了?!?/p> 她:”這就跟戀愛一樣,一個姑娘真的被這個人的”故事“打動了,自然有長久的基礎,那是關于生活的,關于世界的,關于未來的。但如果只是被一時一刻的浪漫”情節(jié)“征服了,那自是沒有長久的基礎,畢竟浪漫的事天天都做,就不是浪漫了。那些驚天動地求愛的要比平平淡淡表白的更容易分開?!?/p> 我:”哈,這個我在知乎上看到過:表白是吹響勝利的號角,而不是發(fā)起進攻的沖鋒號?!?/p> 她:”是啊,愛情可以轟轟烈烈,但不會張牙舞爪。所以啊,那些被這版小Q真心打動的姑娘是容易遇人不淑的。“ 我不屑:”那你不是也哭了。“ 她爭辯道:”我……我那是單純的喜歡小狗,被小Q戳中淚點罷了,識得唔識得噶?你這樣的人怎么也有女朋友,上帝真是不公平。“ 我假裝深沉道:” 上帝要是公平的,那豈不是太無聊了,就是不公平,世界才有了故事,人類才有了電影,男人和女人才能在一起啊。 “ 這篇評論,很可能會沉,那些哭的稀里嘩啦的姑娘大概會點反對吧。 最后,公眾號:流年取次花間 《友情之上》我們也看了,女友的看法在這里
提前看了點映,身邊來看電影的幾乎都是愛狗人士,電影開頭,狗狗小時候的身影在銀屏上剛展示出來,很多人就開始驚呼,太萌了太萌了,好多小女生還在說想要一個。小時候的小Q確實很萌,像個讓人愛不釋手的玩具狗狗,奶油色的皮毛,耷拉的耳朵,軟乎乎的肢體,睜不開的雙眼,軟萌軟萌的,讓人只想抱走。電影結束,燈光打開后,很多觀眾站起來開始離場,但當銀屏開始播放小Q小時候的照片時很多人又都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站在過道里都靜靜地盯著屏幕看,小Q萌萌的魅力真是讓人無法抗拒。
一本《再見了,可魯》感動3億亞洲讀者
電影《小Q》改編自日本非常著名的書籍《再見了,可魯》,攝影師秋元良平跟蹤拍攝了一只 “導盲犬”普通的一生,他用鏡頭跟蹤導盲犬可魯從出生、長大、訓練、工作、生病再到死亡的短暫一生。剛出生時的小可魯很特別,一般來說拉布拉多獵犬的毛發(fā)都是純色的,多數(shù)是純黑色或黃色的單一色,幾乎不會生出有混雜色的下一代,但小可魯身上卻有一個像海鷗飛翔時張開翅膀的黑色十字形斑紋,讓它非常與眾不同??婶敽芸蓯?,它會像個孩子一樣打哈欠,小表情時而歡欣時而憂郁,明亮的雙眼專注忠誠,黑暗中沉思冥想的側臉都讓觀者的心萌化,蒼茫煙雨中與主人一起漸行漸遠的弱小身影,還有逝世前對主人、對塵世戀戀不舍的那一瞥都讓人難忘。
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看到秋元拍攝的這些充滿深情的可愛照片后,被照片中可魯?shù)墓适律钌罡袆樱麤Q定用語言把照片背后人與狗的故事表述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可魯,讓更多人知道導盲犬的故事,他為了這些照片譜寫了文字,最后照片和文字一起編輯成書在2001年出版,此書在日本暢銷了200多萬冊,后來被改編成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感動了上億觀眾。該書語言用詞簡單,筆觸很淡,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平實的陳述,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人與動物之間互動的誠摯情感卻感動萬千讀者,一只不會說話的狗用自己的一生訴說了什么是真正的愛、責任與忠誠。
一部《小Q》溫暖治愈了全國觀眾
改編電影《小Q》也從本土出發(fā),做了很多契合本土的改編。緣分是一件很奇妙的東西,很多事情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注定。某天,香港城中著名的天才糕點師陳寶庭在相識的醫(yī)生家救了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小Q,此時他還不知道這只小狗會給他以后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安慰,彼時他已經(jīng)患上了眼疾,醫(yī)生預計他將在三年內(nèi)失明。兩個月大時,小Q被寄養(yǎng)在陳楚喬小朋友家里,一歲時被送往導盲犬訓練基地進行訓練,訓練合格后,在2歲時成為合格的導盲犬,被分配給有需要的新主人。小Q則被分配給了已經(jīng)失明的糕點師陳寶庭,只能說緣分天注定,小Q在幼時早早就認定了它的主人,在今后的狗生中它會用自己的愛心、堅持和勇氣幫助因中年失明而頹廢、脾氣暴躁的主人陳寶庭開啟新的生活。
一般來說,導盲犬要經(jīng)歷四個階段的測試,只有全部通過才能戴上導盲鞍,成為合格的導盲犬,第一個階段適應與人類生活(兩個月大時狗狗要離開原生家庭入住寄養(yǎng)家庭,學習與人類相處),第二階段場地技能考試(躲避障礙物、工作專注、拒絕食物誘惑),第三階段道路安全測試(在訓練員的幫助下與新主人一起上路訓練,要觀察路況,引領上樓,下坡平穩(wěn)等等),第四階段應急保護測試(躲避危險、主人發(fā)生危險時要拼命救助主人)。導盲犬在10歲時一般就會退休,回到原來的寄養(yǎng)家庭,安詳養(yǎng)老。
改編后的電影《小Q》跟原書一樣,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各種燒腦的反轉,平平淡淡故事里人與狗的深情卻依然很動人,讓人非常感動。自尊心很強的陳寶庭因為失明后,自暴自棄,性格變得很古怪,對人對已都過分嚴苛,對于導盲犬協(xié)會送來幫助他生活的小Q,他完全不想配合訓練,他大雨天把小Q扔到街上過夜,忘記給小Q喂食,沒有戴小Q去遛狗。面對惡魔般的主人,小Q卻展示了自己天使的一面,即使在雨夜被趕出去也沒有離開寶庭,而是忠心耿耿地躲在寶庭家下面的汽車底躲雨;寶庭不喂它吃東西,別人喂它時它也不肯吃;主人忘記帶她出去溜帶她去噓噓,她也不吭聲,只默默忍耐。在惡魔主人要自殺時,她還拼命救助了主人,最后她憑著自己的耐心、忠誠終于贏得了主人的信任,兩人終于成了完美的搭檔。
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橋段,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要出國做手術,小Q掙脫其他人的管束,跟隨主人的汽車一直奔馳,不停地抄小路,不停地追趕,想要追隨主人,最后卻依然被擋在了圍欄之外。主人離開之后,小Q回到了原來的寄養(yǎng)家庭,生活雖然平安快樂,她卻依然無法放下主人,無法放下她身為導盲犬的責任,每次都會偷偷跑回到以前跟主人一起呆的公園長椅邊,默默等待主人的歸來,如此深情簡直堪比催人淚下的忠犬八公。幸運的是經(jīng)過漫長等待,主人終于回來了,可惜此時小Q已經(jīng)患上了疾病,主人陪伴小Q走完她狗生最后一段年邁之路,背著她去郊外游玩,帶她去領略四季的變遷和美好。主人和狗狗在彼此的生命中,誰也不愿讓對方留下遺憾,人與狗的故事暖心感人,非常治愈。
電影一共有三首插曲都很契合電影氛圍,中間放了一首歌《你是我的眼》,多少年來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首情歌,沒想到放在這部電影中,卻是如何地契合導盲犬的這個故事情節(jié),導盲犬的的確確就是視障人士的眼睛,“……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待我穿過擁擠的人群;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電影最后響起了梁詠琪《陪著你走》的歌聲,真是太感人了:
因為,身邊有你緊握我的手
愛,誰說永不會長壽
陪著你一生到白頭
都能把心中星星閃得通透
陪著你走
一生一世也不分
導盲犬的愛、責任與忠誠讓人落淚
米蘭·昆德拉說:“狗是我們與天堂的連結。它們不懂何為邪惡、嫉妒、不滿。在美麗的黃昏,和狗兒并肩坐在河邊,有如重回伊甸園。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覺得無聊——只有幸福平和?!薄缎》是一部關于愛、責任與忠誠的電影,絕不僅僅是萌寵那么簡單。
如同電影里所說狗狗們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灰蒙蒙的,黯淡無色的,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把一個彩色的明亮世界還給了視障人士。在小Q的陪伴與引領下,雙目失明的糕點師李寶庭能夠再次出入他心愛的廚房,再次親手做出美味的甜品,再次感受生活的美好,他可以步伐輕快地徜徉在街頭,在公園享受清新的晚風,甚至能夠遠赴廣州回鄉(xiāng)探親,他的生活宛若重生,沒有沮喪,沒有自暴自棄,幾乎再也看不出他是位視障的老人。導盲犬的存在,對于李寶庭們來說,意義厚重而偉大。
作為一只導盲犬,小Q身上背負著很多責任,這讓它無法像其他小狗一樣放肆地嬉戲,而是早早地告別了玩樂撒歡,養(yǎng)成了克制欲望與情感的性格,把全部注意力專注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導盲犬的任務。它所有的情感只在一雙深情的大眼睛中無聲流露,脈脈眼神一瞥讓人了解她早已洞悉世間一切。多么乖巧而伶俐的狗狗!出生后即被被選為導盲犬,在寄養(yǎng)家庭生活了八個月,學會信賴人類,習慣與人類融洽相處;在導盲犬基地訓練一年成為合格的導盲犬;從兩歲到八歲與陳寶庭一起生活,為寶庭工作服務了六年,為寶庭帶來了安慰和歡樂;寶庭生病去美國兩年多后,她默默等待,終于再可以一起相處。可惜不久她就患上疾病,12歲時就結束了短暫的狗生。
回顧小Q這短暫的一生,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訓練,或是在為工作訓練做準備,她為人類付出如此之多,而自己得到的又何其少。真誠溫厚的小Q卻從不計較,經(jīng)歷了狗生的各種悲歡離合,她心中又有怎樣的哀傷與喜悅?愛、責任與忠誠,小Q們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無私的堅守與陪伴,用它們的黑白世界換回視障人士們多彩的生活。電影沒有煽情,而是最簡單平實的鏡頭語言說出一個最深情的故事,足以勾起觀眾心中最深的感動。
導盲犬的訓練和管理行業(yè)對大眾來說仍是比較陌生,希望《小Q》這部電影會成為我國推廣導盲犬事業(yè)的一個機會,也希望觀眾們能夠籍此機會多多關注視障人士,給他們和導盲犬多一點關愛,感受人間的溫暖。
文/夏麗檸
小時候,去鄉(xiāng)下玩,親戚家有條大黃狗,不是什么名貴品種,就是那種農(nóng)村看家護院的黃皮狗。大黃狗盡忠職守,對陌生人一律嚴防死守,沒有人能逃得過它的怒吼。
我被身型跟我差不多的大黃嚇死了。我越跑它越追。院子里經(jīng)常上演人狗大戰(zhàn),親戚們就在院墻根兒底下的背蔭處站成一溜兒,邊欣賞“表演”邊捂著嘴樂。他們想不出,大黃怎么那么愛招惹我?
從鄉(xiāng)下回來,我既害怕又沮喪,大病了一場。那年,我七歲。
長大以后,盡管我知道貓狗是陪伴型動物,最容易與人相處。但我仍然怕得要命,覺得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它們的朋友。
但是,看了電影《小Q》,我對人與狗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電影講述的是導盲犬小Q與盲人李寶庭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感人故事。
導盲犬與普通的家養(yǎng)寵物不同,是一種工作狗,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和選拔,才能走上工作崗位。經(jīng)過訓練的導盲犬,可以帶領盲人出行。它們會佩戴項圈、導盲牽引,也熟悉很多口令,在遇到障礙時,可以充分保證主人的安全。
片中的小Q是只拉布拉多狗,在出生之后,先送到自愿者家按照規(guī)定進行科學飼養(yǎng)。然后,再去參加導盲犬考試。在我國,多是用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狗做為導盲犬。一則是因為他們體型適中,適合主人牽引。但我覺得更重的是,它們性情溫和。小Q在寄養(yǎng)家庭里,與小姑娘陳芷喬玩得不亦樂乎。愛玩是狗狗們的天性吧?這么說來,導盲犬能夠聽從主人的指令,更是難能可貴。
順便說下,扮演幼年陳芷喬的小演員與電視劇《知否知否》扮演小明蘭的是同一個人。小Q通過導盲犬考試,要與小芷喬分開去盲人配對工作那場戲,真是催淚。淚珠順著小姑娘的臉刷刷地流下來,令人動容。人與動物相處,和人與人相處一樣,都是日久生情。
片中任達華扮演的李寶庭,本是個才華橫溢,技術高明的蛋糕師。可天意弄人,寶庭在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被醫(yī)生宣告不久將會失明。隨著視線越來越模糊,寶庭的心情越來越差。如何面對黑暗的世界?恐怕是寶庭余生都難以面對的事情。
小Q的到來,對寶庭來講,既是福音又是困惑。福音是他可以與小Q一起出行去蛋糕店里工作,困惑是關于一條狗能改變他的人生這件事情,他要說服自己好久。小Q與寶庭便是從“相愛相殺”開始了共同的生活。但如果他們配對不成功的話,小Q要被領回去,再找主人。因此,片中寶庭將小Q趕出家門,令它在雨夜無家可歸的時候,觀眾們都為他倆的命運捏了一把汗。可憐的小Q作為一只工作犬,在滂沱的大雨里躲在面包車下避雨,仰望主人亮著微光的房間窗戶。這恐怕就是我們說的“人狗未了情”。小Q認準了寶庭,他們配對是緣。
電影中,小Q與寶庭的關系,已經(jīng)超越了工作與雇主。它像個沉默的朋友,用忠誠、勇敢和愛喚醒了絕望中的寶庭。我們終于知道,導盲犬,是可以幫助人類生存,守護人類生命,拯救人類心靈的動物。寶庭與小Q從陌生敵視到相濡以沫的細節(jié),無需多說。大家去看電影,就知道了。然而,人與狗之間的相濡以沫,會令觀眾想到很多很多。能引起情感共鳴,是這部電影的特色。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看電影的觀眾都要哭濕至少一張紙巾?
通過寶庭輕生時,面對疾駛的汽車,小Q不顧生命危險地推開寶庭;或是小Q陪寶庭外出被偷狗賊抓走時,寶庭豁出命來也要找到小Q的劇情,我們不禁要問,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是為了對方可以不顧一切的?而這樣的情感,卻發(fā)生在一個盲人與一只導盲犬之間。這只能說明,在愛面前,生靈之間沒有界限。
如果說狗只是一種溫良的動物,那么導盲犬就是墜入人間的天使,自帶治愈特質(zhì)。當導盲犬成為人類的眼睛時,盲人朋友們雖然眼前是黑色,但是心里卻裝著斑斕的世界。盲人歌手蕭煌奇天簌般的歌聲在電影中響起,“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睂と媸侨祟惖淖罴鸦锇椤?/p>
可人類啊,太容易高高在上了,因而忽略了身邊的生靈。寶庭最初拒絕接受小Q,除了心情不好,也是人類自負在作祟。眾生平等,每一條狗或是一只貓都有它們自己的人生,也擔負著來到世界的使命。小Q的使命就是挽救寶庭,給他生的勇氣,讓他延長自己的生命之光。是小Q教會了寶庭和我們,重新審視人與人、人與狗、人與動物、人與世間萬物的關系。只有我們彼此之間,溫柔相待,才能抵達最好的愛。
人狗情未了,世間愛不完,這是《小Q》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謝絕轉載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小Q》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甜品師憑借自己的手藝名利雙收,來他店里的顧客和想拜他為師的人絡繹不絕。可惜命運的玩笑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啟,一向憑借自己能力去立足的大師,有一天因為視覺障礙竟然需要一只導盲犬去輔助他的基本生活,沒有導盲犬幫助的他連基本行走的能力都沒有,他面臨的是路上的行人因為他的碰撞而沖他大喊“眼瞎不會看路??!”一向高標準嚴要求的他在這個時候也無力反抗,只能自暴自棄的沖著空氣喊叫“是啊,我就是瞎!”。
陪伴他的導盲犬其實在影片開頭早早埋下伏筆,當時李寶庭和妹妹李寶兒(梁詠琪飾)去廖碧珊(袁姍姍飾)家做客,這時候李寶庭接住了一只意外從樓上掉落的狗狗,也就是這個突然降臨的狗狗成為了他今后的眼睛——導盲犬小Q。
影片里的李寶庭把所有熱情獻給了自己的甜品事業(yè),眼疾帶來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對他來說都是致命打擊,沒有了工作,沒有了光環(huán),甚至沒有了照顧自己基本生活的尊嚴,這個時候的他因為絕望,倔強抗拒,尤其小Q的存在更是在向所有人證明著他的無能,所以對待小Q他是排斥、厭惡甚至有些憎恨。
本片主人公和導盲犬情感升華互動的四個時期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
第一時期:小Q對任達華的情感的單線付出。這時候任達華對小Q毫不在乎,雨夜遺棄、不喂食、不帶出門上廁所,小Q 也只能委屈的蜷縮在小窩里,本能的守護著主人。這里和影片開頭袁姍姍等人所代表的愛狗群體形成對比,把小Q對殘障人士的無私付出烘托的倍加感人。
但人總是會在朝夕相處間產(chǎn)生情感,單向的情感也不會讓故事繼續(xù)。
第二時期:就在李寶庭逐漸打開心扉,接納小Q時,小Q卻被狗販子抓走。在庫房里一群人為了追回小Q 的一系列混戰(zhàn),也讓影片傳遞的情感更加有力度,視覺呈現(xiàn)也更加飽滿,這時候李寶庭和小Q的情感也上升了一個臺階,在這個時候,人狗之間的感情真正達到相互依戀,產(chǎn)生了質(zhì)的變化。
第三時期:就是李寶庭前往美國治病,不得己和小Q分開。李寶庭坐在車上,小Q在后面不停地追逐,它抄小路、跳格擋,直到它被圍在了鐵網(wǎng)里還是不斷努力掙脫束縛,它站在護欄后那悲傷無助的眼神真的讓每一位觀眾心碎,就是沒有希望的持續(xù)執(zhí)著著,將情感逐漸堆砌逐漸蔓延。
第四時期:李寶庭治病成功回國,但此時的小Q卻又患上髖關節(jié)炎,等待它的是后腿無法站立,甚至在不久的將來生命的逝去。其實在小Q最后的生命時刻,也是本片主人和它感情最為濃烈的時刻,就在這最幸福的時刻戛然而止的停歇卻最動人,令人唏噓遺憾,心里卻又充斥著萬千感慨。
《小Q》在做一次新穎的嘗試,情感隨著時間在加深,而生命在隨著時間做“減法”,無論是人還是狗,都在傷病、老化中逐漸學會面對和接受離別,也正因如此,那些例如小Q的意外降臨才顯得那樣驚喜與珍貴。
這部電影值得一說的還有人物線索的細節(jié)處理,有李寶庭這個負責推動影片主要情節(jié)和帶動主要情緒的主線,也有像袁姍姍這樣負責帶動整個影片最初的感情基調(diào),甚至在最后負責情緒引領的副線,在整部影片感情基調(diào)和矛盾沖突的制造方面這兩條線相輔相成、功不可沒。無論是小Q出生作為導盲犬到主人家里,還是后來生病見證它生命的離去,可以說袁姍姍這個角色見證了小Q每個生命的關鍵點,同時也為觀眾講解著導盲犬趨于無私奉獻的一生。與此同時,袁姍姍還在片中提出了一個關鍵點,就是當大家覺得導盲犬24小時陪在主人身邊很累,卻不知對于天性忠誠的狗狗來說也是一種幸福。至此,一個充滿愛心又理智的角色飽滿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可以說這個角色既有情感渲染的鋪設又有故事方向的牽引。
袁姍姍在這里的表現(xiàn)的可以說自然流暢,確實為影片增色不少。作為觀眾,很開心在一眾香港熟面孔中看到她,而且為她挑選出這樣一個好劇本發(fā)自內(nèi)心的叫好。在一個所有人都將番位寫進合同里的大環(huán)境里,袁姍姍作為一個知名度、作品量都不低的女演員,顯然更多考慮了作品質(zhì)量和意義,這是難能可貴的。
人在一次次的離別中成長,也是在一次次的失去和獲得中感悟生命的真諦。有時細水長流可能是生命的逐漸流逝,有時晴天霹靂也可能是另一種驚喜降臨。
因有期待,而略失望。原著書《再見了,可魯》和日版電影《導盲犬小Q》都很喜歡且收藏多年,然而這版《小Q》的故事只是借用原來的框架,劇情方面則大幅度地篡改:沒有「小Q為何能成為導盲犬」的交代,關于導盲犬的訓練只是輕描淡寫地略過(拍得好像什么狗都能成為導盲犬?)… 反而編排了各種過于戲劇化、刻意煽情的橋段,小女孩追車那段就挺尷尬,李寶庭自殺那段更是敗筆(眼盲的他橫穿過馬路,差點撞到他的司機沒留下半句話就走了、后面導致撞車,兩個司機也安靜地呆在車上,讓他坐地上接電話),隨后的狗販戲也是看得想翻白眼…沒想到使用了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電影結束出字幕的采訪反而更感動我。& 看完《小Q》后回去翻看《導盲犬小Q》的部分片段,最后小Q離世的段落又一次看得我眼眶濕潤。
我朋友說,每個嘴硬說不喜歡狗的預備鏟屎官最終都成了最愛狗的那個人。這在本片男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一個沉湎于“失去”的中年男子,生活已經(jīng)狗糟糕了,還要迎接他人的善意,我都想替他說出那句“我想一個人靜靜”,可是他終究是個好人,這種“好”,讓人分不清是狗在照顧他,還是他在陪伴狗,一起走過溫暖的一程路
15歲的時候看小Q 和現(xiàn)在看小Q 一樣看到落淚 越是這樣簡單真摯的情感往往越直擊人心 在自由和陪伴面前 狗子選擇了陪伴主人 不離不棄死心塌地 給予愛最后也得到了愛 情感是相互作用的 哪怕是一座冰川 也有被照耀融化的時刻
梁詠琪吃了仙丹嗎?還這么年輕!
雖然可以理解為什么改編得這么抓馬,畢竟抓馬國人愛抓馬了,但前面看著簡直感覺像小姑娘被賣給有錢暴躁瞎老頭做填房……狗換成年輕女演員就真的是《遇見你之前》了吧?!赌闶俏业难邸讽懫饋淼乃查g我當場爆笑,要不要這么嚴絲合縫……不過袁澧林實在太靚太燦爛了,快抓緊時間給我演部青春片??!
看著挺尬的,沒什么深度,感動嗎?一點也不
羅永昌還是適合這些溫情的小品,華哥奉獻了一流的演技,看到整個戲院的人淚流不止,隔壁女生哭完一包紙巾。故事雖然走的煽情催淚向,但是本土化改編做得很接地氣,然而還是不忘黑一把狗肉節(jié)。袁澧林結尾度加了很多戲啊,《你是我的眼》還有《陪著你走》這兩首歌不但帶動劇情還增色不少,最后懷念一下我家的德牧,狗古頭。番薯昌客串的老師傅,很欣慰看到他,釗鋒,小巧,阿kind客串一把徒弟,算是大茄哩啡了。
改編的可以跟日版的導盲犬小Q相媲美!真是感人,感謝狗狗陪伴視障人士!哭的稀里嘩啦
走的是和《幸運是我》《我的媽呀》《黃金花》如出一轍的溫情路數(shù),商業(yè)屬性不太強(注定無法大賣),這年頭找個粵語版實在忒不容易了,而配音永遠都是擋在港片跟大陸觀眾之間的一面墻,尤其是這類對演員聲音表演要求比較高的電影,配音演員的情緒和節(jié)奏一旦跟不上就比較出戲,好在整體拍得算是中規(guī)中矩,放國產(chǎn)同類型片里完成度也還行。羅永昌跟了杜琪峰這么多年,結果最讓人懷念的單飛片仍是那部《每當變幻時》。
與日版相比,做了很大的改動。立意有了突破,也很好哭。使用的技巧是“人設”的強烈反差,盲人極度的冷與小Q極度的暖來回碰撞,總會有觸動人心的一刻。盲人接受小Q,同時也是接受那個內(nèi)心灰暗,封閉起來的自我。突破之處在于,這段人犬羈絆不再局限在狗的忠誠,人與犬有了平等的情感關系。很喜歡影片為其情感關系的重新定義:搭檔。因為,他們的生命合二為一了。任達華可以憑借在此片的表演拿個金像獎影帝。
忘記是哪一年的金像獎說的那句話“唔系香港警察的cutting靚,系任達華的cutting靚?!敝v真,不是任達華的身型靚,是狗狗的身型靚啊。
配音太廉價太出戲了,拍攝效果很網(wǎng)劇感,狗狗可愛,任達華演得還可以,整體觀感不佳,結局拖了半個多小時。Gigi其實只是龍?zhí)琢?,對于她高開低走,沒想到最后低到這么低的電影生涯??????算了算了。最后片尾的真實采訪挺感人的。
為了支持任達華,特別去看了點映,完全超出了預期,影片拍得十分連貫讓人感動,任達華的表演又增色不少,他遛狗經(jīng)常去的那個公園在哪里啊?下次去香港想去逛一逛。好喜歡片尾那個帶有答疑性質(zhì)MV式的彩蛋哦。羅仲謙好可口,郭晉安我差一點沒有認出來。
1.東拼西湊,特別后面太過于拖沓,強行催淚、煽情。2.李先生闖馬路想自殺那段戲以及后面的狗販子,黑人問號臉。3.李先生內(nèi)心態(tài)度的轉變也太生硬,看完后無感覺。
看了這么多寵物狗電影,最讓人感慨的還是忠犬八公。
狗比人老的快
本來并沒有打算看這部電影,但是白天聽聞任達華被捅了一刀,立馬買票去支持一下這部片。果然,看不得狗狗為主角的電影,輕易一個情節(jié)就會被狗狗感動得潸然淚下。當然影片中任達華的演技也非常好,一如既往!
由小說《再見了,可魯》改編,原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電影拍得太平庸了,甚至有點爛。影片一味追求煽情和感人,邏輯性、合理性卻存在很大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殺”那場戲。李寶庭想自殺,導致幾輛汽車相撞。你以為司機會找他算賬,或者他會賠錢,甚至被刑事拘留……結果直接就沒后文了。橫穿馬路導致車禍,這是犯罪啊,居然就這么完了。你想自殺,你可以去跳樓,不要危害別人的生命。其次,他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同時也是讓小Q陷入危險。西蒙那么愛狗,竟然不讓小Q離開他,反而還要再給他一次機會。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李寶庭把小朋友的棒球藏起來;陳芷喬追著汽車跑純粹是為了煽情而煽情,就不可以給西蒙打個電話嗎?李寶兒眼睜睜看著小Q窮追不舍卻無動于衷,你想把狗累死嗎?尤其是李寶庭趴在地上找小Q那場戲,太尷尬了。
國版的讓人驚喜,盲人多了內(nèi)心世界的描寫,輕生被小Q拯救的場景設計好棒;多了小q看世界的黑白視角;最后的30m換成了盲人送別小Q,電影的基調(diào)完全是為了小Q,沒有盲人的葬禮,有的是家人送別小Q,好想養(yǎng)一只拉布拉多。
片子質(zhì)量最多三星,但映后聽導演和梁詠琪談到拍攝時對狗最大程度地呵護與尊重,以及主創(chuàng)為了科普導盲犬知識而在內(nèi)地堅持了很多場路演,還是拉高了不少好感??赐暌恢痹谒伎甲鳛楣房梢灶I悟到忠誠與責任那么復雜深刻的情感,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可能這才應該被稱作“一條狗的使命”。煽情和刻意難免存在,但只要是狗片,再俗的淚點都哭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