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連年戰(zhàn)亂。一悟道高人,姓姬,名神光,看破紅塵,欲皈依佛門,來到少林,要求達摩方丈為之剃度出家。姬神光在雪中侍立三天三夜,達摩方丈不愿收留,說,要我收你為徒,除非天降紅雪。姬神光出家決心已定,乃自斷左臂,天遂降紅雪。達摩為他的誠心所感,遂收為弟子,賜法名慧可。
十五年后,達摩已圓寂,慧可成為少林寺第二代方丈。手下有五個得意弟子:依序為:惠櫞、惠石、惠努、惠忍、惠空。都習(xí)練武功,各懷絕技。
慧可方丈潛心清修,禪悟精深,成了當(dāng)朝太后的經(jīng)師,經(jīng)常進宮為太后講經(jīng)說法。洛陽王高奇是方丈的故舊相識,來找慧可方丈下棋?;劭烧f起,近來塵事紛擾,弟子們都難以靜心清修。洛陽王說,朝廷在擴充后宮,讓各地征召民女送進宮中,催逼得很急,圣命難違。按前朝規(guī)制,后宮已經(jīng)過于浩繁,但如今廢立頻繁,戰(zhàn)亂又多,誰得了天下不想及時行樂?
07年的劇,我無數(shù)次想著要重溫這部“經(jīng)典”,沒想到看了后大失所望,槽點甚多。也算是毀童年了。
07年啊,那年我才6歲,還沒有上小學(xué),和我爸晚上守著電視,看得如癡如醉。這么多年,終于下決心重溫,找回了一些回憶,小時候沒看懂的大部分劇情也搞懂了,一些畫面和情節(jié)也回想了起來。
劇中反復(fù)強調(diào)少林武術(shù)的強大,許多地方相當(dāng)刻意,很違和。比如開頭官兵圍困少林,后面洛陽王解決事端,方丈和洛陽王談話間,眾兵在寺內(nèi)看大徒弟木桶上挑著兩個小和尚轉(zhuǎn)圈,一眾小弟拍手叫好。沒兄弟初登場的劇情里,二徒弟等二人輕功上墻,沒兄弟看了直呼“少林寺個個會武功”。這兩個是我看的時候記下來的,因為感覺相當(dāng)違和,有很明顯的吹捧,那點算盤昭然若揭。就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情節(jié)讓小孩子和一眾文化素質(zhì)較低的群眾樹立起對少林寺的崇拜、對武術(shù)的很大程度的誤解。名氣是打響了,但讓人覺得很假很若智,這也不可避免地搞臭了少林和中國武術(shù)的名聲。
洛陽王的故事只有七八集,計春華演的孫霸也在故事末尾被合體的和尚們打下山崖。我一度以為他會打到最后一集,貫穿大部分劇情??磥砭褪撬男蜗筇钊肴诵?,讓我產(chǎn)生了這樣的錯覺。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80年代李連杰的一部電影少林小子里,計春華也是出演的該片的大反派。
潘長江飾演的那個縣令,后面和其舅舅老妖子對話間道出了他曾是狀元,但因錢不到位,沒能謀到好官。所以一直和舅舅明里暗里搶劫,不斷把錢交給后面故事出場的午馬飾演的國師,希望能謀到大的官位。這個情節(jié)實在過于無腦。狀元當(dāng)縣令,很讓人懷疑編劇的精神狀況。
這個故事里煙斗噴火的老妖子讓我印象深刻,小時候覺得火燒人很殘忍。老妖子吸煙斗,煙斗一個部位發(fā)光,然后噴出火焰,這幾個場景我印象尤其深刻。
少林弟子唯一一次幾百號人全軍出擊,攻克老妖子的山寨的某個場景我也記憶猶新,這也是我長久以來印象里該劇的高光時刻之一。鏡頭就是大批少林和尚從樓梯上走下來,音樂奏響“少林,少林”,這是少數(shù)幾個我十幾年間一直記得的鏡頭之一。少時候也有疑惑,因為主要角色就方丈和五個徒弟,小時候看了一下冒出這么多和尚,覺得很奇怪。
本據(jù)主角配角的配置有很大的問題。片尾表明主角是方丈智遠(yuǎn),然后是對應(yīng)篇章的反派,女主角,才是五個弟子,沒兄弟。
但作為一部武打片,一個從未出手的方丈如何能使主角,何況他戲份不夠、打戲沒有、很多劇情并不直接參與。片中的信息也說了,本劇部分改編自小說《獨臂方丈》,這應(yīng)該是一部分原因。雖然我沒看過小說?,F(xiàn)在我看本劇,第一集片尾看到方丈是第一順位的角色,相當(dāng)不解。
這可能是對小說的妥協(xié),但更大程度上是主創(chuàng)的某些考量,因為幾位理應(yīng)是主角的徒弟出身武行,沒有名氣。鮑國安才能扛起主角的大旗。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諸多不合理。
客觀來看,二徒弟應(yīng)當(dāng)是本劇的主角,他戲份較多,參與大部分打斗和冒險,而且和女主有感情線,最后篇章的故事里他是主角。但為了考慮到合理性,他的戲份也應(yīng)當(dāng)是被限制了的,不能讓他太過頭,完全成了主角的樣子。但即使有某些方面的克制,他也還是顯得像是唯一的主角。
這種矛盾很大程度上是演員咖位造成的。聽聞幾位少林弟子都是武行,小的惠空也是在少林習(xí)武。女主則經(jīng)過了許多訓(xùn)練。如果屬實,這就能很大程度上地解釋演員表上的矛盾了。
大徒弟與其說是憨厚,不如說是智商低,很多時候顯得不像常人。這方面應(yīng)當(dāng)是編劇用力過猛。
二徒弟性格比較完美,只是后期因為身份出現(xiàn)了心理危機。
三徒弟開始就是他和大徒弟共享的章節(jié),但相對方丈的風(fēng)頭,戲份也不夠,后期完全沒有他的章節(jié)了。
四徒弟比較憂郁,沒事就吹簫,抑郁到最后幾個故事才講他。最后看來,只有他和老二有真正意義的個人回。
惠空是我很多年唯一記得名字的,因為空這個字是彼時我能掌握的。再者因為是孩子,也讓同齡人感到親近,再說武器掃把也很搶眼,小孩拿著掃把打人,不得不讓人印象深刻。
沒兄弟一直比較動搖,他的反復(fù)甚至比較搶戲,甚至可以算是方丈、二徒弟后的第三角色(不包括女主)。印象里似乎有改沒為梅的·情節(jié),但沒看到,不知是否是刪減了,還是說是在其他作品里。還有饅頭下毒,少林和尚死得幾乎只剩主角,這就更可能是其他作品了。
方丈做為前朝將軍時,突然想開了,解散全軍,然后回家發(fā)現(xiàn)被屠戶了。解散軍隊的情節(jié)實在是無腦,再次讓人懷疑主創(chuàng)的精神狀況。
五個和尚,三個有感情線,除開就是一個傻的、一個小的。真是六根不凈,我也理解影視沒有感情線顯得單調(diào),但要是給和尚這么多感情線,也相當(dāng)不合理。
劇中多次用廟號稱呼皇帝/君王,這更暴露了主創(chuàng)的文化素養(yǎng),廟號是死后起的,不可能用來稱呼在世的君王,這是中學(xué)生的常識。
小時候看得起勁的一大原因是造型各異的武器。五六個弟子武器各不同,老大扁擔(dān)、老二拳頭、老三繩子、老四蕭、老五掃把、女主劍、沒兄弟打狗棍,搶奪菩提劍的一眾江湖人士更是造型、武器各異(這里提一下,把菩提見丟下山崖的銷毀做法也不怎么合理)。
老四的故事里,反叛將領(lǐng)的爪牙,那個駝背老頭子的許多情節(jié)很不合理,反轉(zhuǎn)來得很差,前后矛盾,是他幫助公主太子脫險,后面他臥底的原因也是為了抓太子公主等,邏輯何在。向少林打報告,讓少林知道消息介入反叛事件也反而增加了風(fēng)險。毫無邏輯,前后矛盾,相關(guān)情節(jié)堪稱最大敗筆。
后面居然還出現(xiàn)了雷同情節(jié),被俘虜?shù)亩艑④娭颖慌髯采?,救下,然后就成了臥底,也有邏輯問題,遇上并被救并沒有必然的邏輯。其后這個人跟著隊伍一言不發(fā),什么話都沒有,就當(dāng)背景板。很容易就能讓人想到后面會有反轉(zhuǎn),此處乃是粗鄙的先抑后揚。后面果然暴露了其臥底身份。
其間和尚一眾在叛軍處下榻,此人深夜面見高演,讓人大跌眼鏡,從少林在的湖南洛陽到都城湖北鄴城好像就是到隔壁村那么簡單。
周王讓位更是傻之又傻,因為不愿意看到生靈涂炭、因為被幾個人頭搞得心神不靈、因為仁慈就要讓位,而且這個角色的背景居然還是篡位上臺,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叛軍隨便就兵臨都城,而且這里一次,最后一集一次,兩個國家都隨隨便便被兵臨都城,也是讓人無力吐槽。
回到三徒弟,他在一開始就迎來了個人篇章,雖然還是和老大共享。但后面卻沒有進一步的交代了,他是幾個徒弟里唯一沒有交代身世的角色。
本劇芒萊配了較多角色,比如紂王、骨頭怪人和一眾小角色。其次老妖子和其他一些配角也是由同一配音配的,此人亦配了手機游戲王者榮耀的程咬金、老夫子。
寺廟的架構(gòu)過于簡單,除了方丈,就是幾個弟子,再就是沒名字的角色了。幾百人規(guī)模的寺廟架構(gòu)完全被忽略,合理性也被踐踏得所剩無幾。不要說是省略了,沒交代,圍寺時出面的可就這幾個人,全寺逃難時也就幾個弟子在負(fù)責(zé),沒有除了方丈外的任何領(lǐng)導(dǎo)。
劇中喊招式也是一大槽點,出手還像報菜名似地介紹我這一拳叫什么,讓人忍俊不禁??梢岳斫馐菫榱烁玫匦麄魃倭止Ψ颉⒆屓嗣靼姿麄兇虻慕惺裁?,增強趣味。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和不合理也不能否認(rèn)。
四徒弟一個人打出去,救公主,方丈指著地圖,分批派弟子到指定地點幫助,一個結(jié)束了才派另一個出門,完全忽略了路程。前面也是如此,距離直接忽視,臥底星夜幾十公里來回。
立場前后不明確,二三徒弟打敗白發(fā)女和骨頭老頭,廢了后者武功,慈悲為懷,沒有殺生。后面也多次放過復(fù)仇的白發(fā)女。最后一集面對一眾高手,大殺四方,直接殺白劍、殺白發(fā)女,群殺大塊頭童千斤,基本都是見血的,我不知道怎么說了。何況他們還都是被下毒控制的,可以說是無辜者了,前面這么仁慈,后面大下殺手,還殺的時無辜人,令人不解,總不能是最后一集了編劇放飛自我,隨便寫完就不管了吧。
結(jié)尾老二表明心思,不想做王,就直接把攤子交給別國的將領(lǐng)楊緘了。讓別國直接幫自己攻打自己國家就罷了,結(jié)果還把攤子交給人家,這是有腦子的人能寫出來的嗎。真就把觀眾當(dāng)若智了唄。
本劇的一個我覺得還能討論的有意思的點。就是在這個故事做鋪墊,在背景/對話里引出接下來的故事的人。比如回憶里洛陽王被半瘋的高洋折騰,漸漸也發(fā)瘋。而皇上這個角色在好幾個故事后才正式出場。比如潘長江演的縣令向國師行賄,這個國師也是在之后的故事才出場,再就是楊緘跨越了老四和老二的兩個故事。
最后,本劇的少林功夫過于夸張,初看覺得很厲害、很崇拜,這也難免造成反噬,因為實在太假,這種吹噓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讓人覺得少林武學(xué)、傳統(tǒng)武術(shù)是騙人的把戲。
中央臺在放的都是什么電視劇??!慘不忍睹??!
很喜歡謝苗和法提麥雅琦這一對,至今念念不忘。
2015.05.05
真的喜歡李炳淵,可惜武俠沒落以后就不見他了。。。
第一部雖然是單元劇,但是劇情基本沒問題,至少沒有點快進。幾個故事都還挺好看的,打斗場面也很漂亮。小時候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當(dāng)然是四師兄惠努了,可能拿一把蕭作為武器很文氣吧,重溫也還是喜歡謝苗(好吧我承認(rèn)他真的帥)。不過幾個師兄弟都很不錯,沒兄弟的戲份其實不算多余,算是在這群和尚兄弟中起到調(diào)劑的作用吧。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剛老師飾演的高洋和郭達扮演的宇文邕,對比兩人的經(jīng)典角色,反差好大,演技好絕。
看得我又對武俠開始YY了,不過還是電影開來精細(xì),電視劇水了些
好劇好劇好劇 當(dāng)時還是齊魯臺播的,每天晚上七點半準(zhǔn)時收看,生怕錯過細(xì)節(jié)nice nice nice nice。計春華老師是我童年陰影太兇當(dāng)時可討厭他演的這個反面角色了,致敬老師帶給我們這么多好的作品。當(dāng)初我最喜歡小和尚了太可愛了而且掃地的一般都是很牛逼的
時隔多年,電視劇重放,以前應(yīng)該是12歲左右看的,那時超級喜歡謝苗和李炳淵演的角色
主題曲很好聽,千年的古寺,神秘的地方,嵩山幽谷,人人都向往。
至少北齊的王室在這里面是殘暴淫亂的 這就夠了
中國年輕武打明星:李連杰、成龍、吳京、趙文卓、甄子丹、釋小龍、楊俊毅、張晉、李炳淵、謝苗、葉劍衛(wèi)老一輩:計春華、于承惠本故事中幾對CP:惠忍&賀兒、惠石&惜月、惠努&小娥 都挺感人的,尤其惠忍塑造的最得我心
首播時候看的,感受是新鮮,終于有一部新奇的能看的電視劇了。太慚愧了,喜歡三國演義中鮑國安老師的表演,剛剛才想起不就是方丈嘛。謝苗倒是一眼就認(rèn)出來了,跟小時候李連杰的電影里一樣。少林寺幾個兄弟在一起的戲份,有群像的氛圍,就是未必是個個演技厲害,只是他們聚在一起演師兄弟,特想看這樣的時候。
小時候瘋狂追來著,從來沒想過一部和尚劇能這么上頭??被二師兄李淵迷毀了。公主和親的劇情看得想吐
小時候和爺爺?shù)艿茉谕砩弦黄鹗刂娨暱吹?,打斗場面蠻熱血的,劇情扣人心弦。當(dāng)時電視只有幾個臺,這是唯一好看的節(jié)目。
在我還是兒童時候看的,覺得很好看啊,看到這么多差評,想來是個兒童片吧
這一個系列我小時候可喜歡看了……記得的是南京老房子里鋪在地上的涼席和空調(diào),一樓的供銷社,寬敞的大廳,不大的電視機 老房子拆了很久了,南京也不怎么去了,這些像是上輩子的事了。
這部真的是2008年暑假美好的回憶了,其實當(dāng)時也不覺得有多精彩,但能同爺爺、表弟一起看,就有了親情的加持,片尾曲、眾主創(chuàng)等都顯得無比熟悉和親切
劇情可以說是精彩了,因為這個劇家里的老一輩人終于把注意力從西游記上移開了。
小時候看過,情節(jié)已經(jīng)完全記不清了,就記得里面人物有大師兄二師兄,忘了他們的哪一個了受傷和一個女人(忘了什么身份)掉下懸崖,他拿衣服接水給那人喝
我其實蠻喜歡謝苗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