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金澤的教師堀川周平(笠智眾 飾)是一個人生坎坷的男人,他的妻子早年去世,多年來周平獨自含辛茹苦將兒子良平養(yǎng)大。在某次郊游中,一名學生不幸溺斃,周平作為負責人引咎辭職。失去工作后他帶著兒子回到故鄉(xiāng)信州,并在村里謀得一份差使勉強度日。良平學習還算用功,他進入中學后寄宿學校,而為了能供兒子完成接下來的學業(yè),周平只身前往東京工作。此去經(jīng)年,黃天不負有心人的良平(佐野周二 飾)考入仙臺帝大,進而在秋田的一所學校取得教師的崗位。他日昔盼望和父親重聚,怎奈周平全力支持兒子的事業(yè),不忍拖周平的后腿。在動蕩的歲月遷徙,父子分出兩地遙遙相望……
本片劇本是小津安二郎于1937年出征前夕完成的。
《父親在世時》
日影總是美好情感向,總是正面情感在引導電影。其余國家就偏陰影向,注重心魔這個主題。
《東京物語》《晚春》《父親在世時》,這個老頭子父親演員好像一輩子都離不開“孤獨終老”四個字。
后半觀眾注意力已經(jīng)下降了,節(jié)奏應該快馬加鞭了,此時再設(shè)置寡淡如水的同學會情節(jié)已顯然不合適。且與主線無關(guān)聯(lián)。
我覺得題目不應該展示結(jié)局,這樣意外來臨時可以得到觀眾更多的震驚。但是這個題目確實很好很悠遠,二者不可得兼啊。
“良平,不要傷心,你父親已過了一個很豐盛的人生,一生中所有事都盡力做好,死而無憾?!?/p>
“我小時候一直希望與爸爸一起住,最后也沒有在一起生活。但至少有一星期一起生活過,那一個星期真是很開心。”
筆記:
這就是東方的父親,隱忍又堅強。父母和子女,誰也不能陪誰一輩子,但這就是天下最大的緣分吧。
看小津的片子你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然后生命就這樣結(jié)束了。我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卻從來沒有機會去做,是的,回頭來看,只有那些“破例”去做過的事情才讓我們不會后悔。
武士道精神:終于工作無愧于心,死的時候才會快樂坦然。
小津?qū)а莨皇谴髱?、能把人生間如此復雜的親情濃縮在一部劇情并不復雜的父子情的電影之中,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曾經(jīng)對片中的父親是怨恨的——他本來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和兒子生活在一起,我甚至覺得他就是故意要遠隔開親生兒子、沒有子女孑然一身的日子多么的自在。兒子的眼淚和哀求都不能打動他,被他用各種的大道理和假道義拒絕、反而讓兒子覺得自己格局小。父親在臨終前說到,他的一生已經(jīng)把分內(nèi)的事情盡全力做了、因而沒有遺憾。但是我認為他最大的遺憾就是缺失了一段陪著兒子成長的經(jīng)歷,而且這也是對兒子最大的不公平。 從另外的角度看,所謂的父慈子孝闔家團圓的共住一個屋檐下其樂融融的形態(tài)已經(jīng)開始慢慢消亡了,這一點西方人可能做的更決絕、孩子成年后和父母就是路人,或者說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對話、其實沒有父權(quán)的思想壓力,于是日本也是從戰(zhàn)后開始逐漸接受了這種觀念。而小津?qū)а莅堰@種觀念更加放大、擴展到整個家庭架構(gòu)的層面,哪怕是親人之間也是以相敬如賓的態(tài)度來相處,家庭成員只不過是剛好有緣聚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歸根到底還是要各自離散各奔東西。與其在生離死別的時刻過分感傷,那么索性一開始就不要走的太靠近。所以片中的兒子在片尾說,在父親去世前一同生活的10天是最美好的回憶;諷刺一點的說,如果他們一直以來就生活在一起,我估計兒子不會有如此鮮明的對父親的回憶。這么說來,片中的父親也是營造人設(shè)的高手,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給外人、兒子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不完美的一面永遠留在可以獨處的時空里。這么看來也符合小津哲學的一個無字,因為別人看不到、看不透,展現(xiàn)出來的都是社交辭令和禮貌表情,大家會都比較好過一些。 從本片開始我就沒有看過小津的電影中的喪禮前后有人哭泣了,死亡在小津的電影里都可以是一個愉快的話題,那么親人之間的作戲也可以是一種入戲的愉悅了。
我想起就在今年,母親節(jié)的那天晚上,我突然夢到了我的父親,在我的印象里,我很少會夢見自己的家人,而我只是記得夢見了他,卻不記得夢見了什么,大概是件很壞的事情吧,我哭醒了,臉上滿是淚水,二十年的人生中第一次這樣。
醒來后,我并沒有停止哭泣,也沒有因為虛驚一場而感到慶幸。我想到亂七八糟的種種他給的記憶以及將來的種種,哭的便更加厲害了,因為在寢室里,我不敢出聲,盡力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我告訴自己,明天一大早一定起來給他打個電話,說我很想他,然后安撫自己睡下了。
第二天我很早就醒了,腦子比半夜的時候清爽了很多,我記得我跟自己說要給他打電話,猶豫了很久,我還是沒點開那個號碼。
從我初中住宿起,每次想家的時候我都會打電話給母親,跟她說學校里的一堆瑣事、自己的心情狀況,問她在最近在干嘛。我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訴說過。記憶里,也有和他通過電話,但大多是類似于我落了什么東西在家里叫他給我送來這種。
初中的時候,有幾天我感冒了,去學校的時候忘記帶感冒藥,他給我送來的時候我在上課,門衛(wèi)管的嚴不隨便讓人進來,他就把東西放在門衛(wèi)處,打了個電話給老師叫我下課去取。我下了課也就跑去拿了,一個很大的紙袋子,里面空蕩蕩的只有兩盒藥,什么也沒了,他大概在家里找了很久找不到合適的袋子吧,當時我有些失落,因為真的只有兩盒藥,一般別的家長給孩子送東西總會在里面放點零食之類的,但是我的父親呢,叫他給我送藥,就真的只有兩盒藥。 晚上吃完飯,拆開盒子吃藥,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張折好的五十元人民幣。這就是我的父親。
大學的時候跟母親通電話,有好幾次,聽見電話那頭母親叫他來和我也說點什么,他都說不用了,沒什么好說的,也就算了。唯一有一次,他接了過來,我問他最近累嗎?他說還好,就那樣。然后就問我最近怎么樣?我說都挺好的,就是有點想家。 他好像不知道該說什么了,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母親見狀奪過手機取笑了我們倆。
在我大一點的時候,我曾想過,如果有一天他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該怎么辦?然后眼淚就會毫無征兆的掉下來。我也只有讓自己不去想這種事情,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真想他,明天一定打電話給他。
1.不一定是最好,但應該是目前印象最深刻的小津電影了。 2.片名就暗含了父親的死亡。 3.年輕的笠智眾一開始還認不出來,但一聽聲音便證據(jù)確鑿。 4.那一份零用錢,承載了無法陪伴其左右只能祝愿其安康的遺憾和牽掛。 5.感嘆小津?qū)Ω鞣N細節(jié)的描繪,承載了這種細膩的情感的表達。足見其對生活細微的感受力。 6.無論是原節(jié)子還是出演本片的佐野周二,那一抹標準的露齒笑下是隱忍的莫大悲痛,與未婚妻失聲痛哭的外露形成對比。 7.師生情動人。 8.笠智眾跟小津真是絕配。(就像成瀨和高峰秀子)
9.寫完才想起離家去學校那晚跟去世的母親訣別時她給我的紅包,至今還在我的背包里。
2013.12.29.第四次。
再一次靜下來看麻布片頭?機位已然很低了,構(gòu)圖考究美麗,風光美,轉(zhuǎn)鏡的寺廟靈骨塔好萌啊。。早期的孩子都好???不過媽媽的缺席已經(jīng)是一個主題了看來。時間跳躍蠻快,城鄉(xiāng)差異的比對豐富。釣魚的場景真的好逗啊,雖然感覺一條沒釣到,但很有父子之間的味道,話不多,感情卻溢出來了。的確,薄情寡意
父親節(jié)看這個真是格外催淚,好在膠片聲音絲絲拉拉,分散了我的一點感傷。這就是東方的父親,隱忍又堅強。父母和子女,誰也不能陪誰一輩子,但這就是天下最大的緣分吧
野田高梧回憶,電影里兒子攜帶亡父骨灰坐火車返鄉(xiāng)這段是小津親身經(jīng)歷。當時有影評人說小津不該在電影里讓兒子把父親骨灰壇放在車廂行李架上,這對死者不敬。小津聽到后反駁:我和母親當時就是這樣做的。那天晚上我們不可能捧著父親的骨灰通宵不睡。況且,行李架是火車上最干凈的地方,也是最適合寄放的地方
人生就是這樣苦樂相生,遇到的困難越多。你才會成長得更好,再艱難也要努力面對 (這版cc幾乎等于沒修復)
相較小津一些后出的作品,更節(jié)制更質(zhì)實,唯失于反省。小津似很喜在內(nèi)景措施煙氣,試舉之如下:15'45炊煙,21'30檐廊騰起的煙,29'00排氣管尾煙,46'50溫泉蒸汽,48’00一斜桿冒的煙,至于香煙也不下三幕。小津的內(nèi)景總是饒有看頭。兩次釣魚大愛。辭職上漆拜謁,無不鄭重其事。
NFC, 35mm。市面上流通的VHS特別是DVD版,應該是戰(zhàn)后重剪的。比如,酒席上笠智眾那大段唱和整個被刪(直接導致笠的死更突兀),再比如結(jié)尾大浪怒濤(聲音完全被切掉),也并不是表現(xiàn)什么父親的靜死(又內(nèi)斂又澎湃)。膠片版海浪吵得很。
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娓娓道來,看似簡單平淡,實則精致而講究,不過分烘托,足以讓人醒悟親情與家庭,唏噓世道和人生。
《獨生子》姊妹篇,關(guān)注對象由母親轉(zhuǎn)向父親。依然有相似的教師身份設(shè)定,甚至兩部作品中出現(xiàn)了同一道幾何題目,這也是小津“父母亦師者”這一觀念的體現(xiàn)。多次低視角仰拍,讓父與子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微妙距離。笠智眾不愧是小津御用,頂禮膜拜。
-良平:爸,其實我想了很久,我打算辭職。-周平:為什么?-良平:我想搬去東京。-周平:為什么?不喜歡這工作嗎?-良平:不是,如果我繼續(xù)做這工作,不知道何時才可以去東京與爸爸一起生活?我從中學開始,就很期待和爸一起生活。本想有機會與爸一起時,卻要去秋田工作,我厭倦和爸分開生活的日子。我這樣決定可能會令爸很失望,但我真的很想去東京和爸一起,再找工作。爸,怎么樣?我想我一定可以在東京找到工作的。-周平:不,你不可以這樣做。我也很想和你一起生活,但是一定不可以影響工作的。(后面父親話里的某些觀念不太認同)……兒子:親情>工作,父親:工作>親情?!?不能兩全其美,結(jié)果卻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生活條件的限制,使得蠻多事情無法十全十美,于我,想完成父親某些心愿與個人堅持原則想法有出入,也造成了必不可免的煩惱。
將漫長的時光速寫成幾個雋永的片段,在平靜的積蓄中突然發(fā)覺歲月匆匆;久遠拷貝在修復后也無法清除的劃痕與底噪像是在物理介質(zhì)層面又疊加了一層斑駁的魔法。
看小津的片子你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然后生命就這樣結(jié)束了。我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卻從來沒有機會去做,是的,回頭來看,只有那些“破例”去做過的事情才讓我們不會后悔。
片源極渣,喜愛很深。既有在世時,便有不在時,片名本身就飽含回望過去的追憶性質(zhì)。父慈子孝是一種確切的理想關(guān)系,父親在世時的無法常聚,使得溫情渴盼的情感來得更加濃烈與熾熱,手法越淡就越能凸顯。PS:一些時代性的東西,懂的人自然能懂,非要死摳,那可以順道把小津的所有片子都一棒子敲死。
殘留的影像損壞與劣質(zhì)音質(zhì)是本作一大遺憾。然而父子關(guān)系與人間離合,甚至是略微提及的婚嫁都是小津的標準主題,小津理想化的家庭與父親形象也與獨生子一脈相承,不同的是在自我犧牲的偉大父愛下有著一顆孩子身處異地思念父親的孝心,展現(xiàn)為人師表與為人之父其雙重教育的難能可貴。
快樂與痛苦交替讓生活變得有意義,長久分離讓短暫相聚更值得珍惜??偸且詾槿兆舆€有很長,可是到最后才知道最漫長的是空白的時光。片中寫盡男性的隱忍、執(zhí)拗和逞強,人生的匆忙與悲愴。縱使故事簡陋生硬,也是人世百態(tài)的搬照和寫實。在小津的電影里歷經(jīng)滄桑,往后步履蹣跚白發(fā)蒼蒼,追不回的都是時光。
得益于小津式的平行手法,父子生命的延續(xù)感和互相投射的一體循環(huán)感特別明顯,比如兩人齊整整地左右互甩魚鉤或者兩人幾乎一模一樣的授課場景,父子沒有多少時間在一起生活,但是只消幾個突出的“聚合”場景就足夠使綿延的父子情持續(xù)溫和地流動。不只是簡單的親情,而是生老病死的自然狀態(tài)。年輕的笠智眾
與戰(zhàn)前的《獨生子》對照,可以看出戰(zhàn)爭經(jīng)驗給小津帶來的變化?!丢毶印防锬赣H更關(guān)心的是兒子過得好不好,是否成為了“了不起”的人。這個“了不起”與否,完全是個人成就意義上的。但在《父親在世時》里,父親更在意的卻是兒子是否成為了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是鮮明的集體意識。甚至,笠智眾的父親形象,其處世之道有點類似舊時代的武士階層,并且顯然是小津贊許的理想形象。兒子則面目模糊,沒有自己的個性。所以,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是理念化的單向訓導。而《獨生子》里母子交流,才是提煉于痛苦人間,凸顯出人物各自困境和內(nèi)心糾結(jié)的情節(jié)??傊词共徽勈裁磻?zhàn)爭反思的問題(據(jù)說未刪減的原片里甚至有唱軍歌的段落),我也完全不喜歡這個說教味濃重的小津。
小津的電影總給人一種哀而不傷的感覺,父親在世時卻讓我狠很的傷了一次,父子之間聚少離多最終沒有生活在一起的遺憾,每個鏡頭都淡淡的平靜的向你展現(xiàn)著最平凡的情感!笠智眾塑造的父親形象這部我最喜歡。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父親一邊縫補衣服一邊檢查兒子功課那段,有時這生活化的細節(jié)才更容易深入人心!
《追風箏的人》里的這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大概可以作為所有父母的墓志銘,本片相當于《獨生子》的變奏,《獨生子》的視點是母子,而小津在此將視點落在了父子身上,真誠,樸實無華。片中的兩父子一生相隔兩地,幾有相聚,然而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據(jù)廖先生說 這部才是最經(jīng)典。(偶爾見面也是好的。武士道精神 忠于工作不愧于心 死的時候才會坦然快樂。Kazan Watan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