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發(fā)展道路上的中國特色
發(fā)展道路上的中國特色
——關于電影《洋妞到我家》的一些思索
除了小時候老師布置的觀后感,這還是我第一次寫影評。深深觸動了我的這部電影便是《洋妞到我家》。沒錯!你可能連聽都沒聽說過。這部電影2014年8月上映,由陳建斌、徐帆主演,孫紅雷、郭濤、佟麗婭等眾多大咖客串。這么一部演員陣容強大的片子,因為題材不是市場喜歡的那種類型,而被我們錯過。但是不賣座,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這部電影并不說教,語言生活化,配合精湛的演技,將中產階級家庭的現(xiàn)狀展示給觀眾,再通過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形象地展現(xiàn)眼前,同時還涉獵了婚姻家庭觀、中產階級移民潮兩方面話題。是近年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走心好片,值得每位家長觀看。
一、中國式教育
秦文娟是個典型的中國媽媽,她秉承女兒要富養(yǎng)的觀念。5歲的皮皮,上貴族幼兒園,學鋼琴舞蹈,出門坐私家車,在五星飯店吃飯,水杯碗筷都是專用,骨頭魚刺有過濾網,大塊食物有研磨器,外出回家必噴除菌劑。如母所愿,皮皮也確實被培養(yǎng)成了一個知書達理、才能出眾的兒童楷模。為了女兒有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秦文娟想要移民,并請來了哥倫比亞互惠生幫孩子熟練英文。而這個洋妞的到來,卻打亂了秦文娟公主式養(yǎng)女的“rules”。娜塔莉和皮皮一起做游戲,帶皮皮外出,從小區(qū)到公園再到長城,她們坐地鐵吃快餐,帶給皮皮從未體驗過的快樂,自由。而這些,都與秦文娟的“中國式教育”格格不入!不禁想到,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媽媽,為了孩子那一口費盡心思,卻把孩子長時間丟給電視機;為了避免碰到壞人,從不讓孩子獨自外出;為了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買了私家車,很多孩子從未坐過公交車地鐵;外出點餐,紙巾濕巾專用碗筷就更不用提了;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學這學那,這班那班,更是舉不勝數(shù)!我們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卻忘記了,養(yǎng)人不是養(yǎng)豬,豬得圈養(yǎng),喂得得精細,才能賣的上好價錢。而人,是要走向社會的。否則,那食物烹制的再精致,也只是飼料!電影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皮皮自己吃飯被骨頭卡住送醫(yī)院搶救,洋妞說皮媽責任更大“開開4歲,會吐骨頭;皮皮5歲,不會吐骨頭”,皮媽卻說洋妞狡辯,將其趕走;因為心疼女兒住院,當著孩子面,情緒失控與皮爸打架。想想當下,有多少媽媽奶奶,對孩子的生活過度照顧,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健康,少吃一口是天大的事兒,父母吵架對孩子有多大傷害卻從未考慮過。究其根源,或許有一部分家長是真心為孩子身體著想,更多的還是嫌孩子自己吃飯又慢撒的又多,這不就是自私嗎?為了自己省事兒,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試問有幾個家長能做到,把下一代培養(yǎng)成三觀成熟、人格獨立的正常人?
電影里開頭一幕很經典,秦文娟開車被人擋住了路,她像個潑婦似的罵街,女兒也在一旁學樣。她批評女兒“你媽是母老虎,你可是公主,得有修養(yǎng)”。真好笑!父母們往往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他就能成為最好的。前幾天和一同學聊天,同學原是做話劇的,堅持了幾年卻市場凋敝,沒辦法轉做兒童劇。他說,現(xiàn)在的西安人,只看名人,不看故事,新公司請不來明星,排的劇總沒人看,兒童劇就不一樣了,做家長的特舍得為孩子投資?,F(xiàn)在的家長,自己做不到學習、提升,做不到言傳身教,卻舍得為孩子花錢,不就是圖個心理安慰么?將來孩子長大就可以說“我們?yōu)榱四阍鯓诱?,你看看你怎樣怎樣?完全情感綁架!我認為,肯為子女花錢,卻舍不得投資時間和精力的父母,是最不負責任的家長!
當然,外國的月亮也不都是圓的。電影就很客觀的反映了這一點,比如皮皮知道孔融讓梨,洋妞卻認為好的要留給自己;皮皮父母教育女兒生財有道,洋妞卻認為只要能賺錢手段無所謂;皮皮不貪小便宜,懂得吃虧是福,洋妞卻認為不爭不搶,得不到最好的,得有狼的厲害。我們在向國外學習的同時,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不能丟掉。
二、中國式婚姻
如果說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是這部電影的切入口,移民話題是這部電影的賣點,那中國式婚姻,才是這部電影的升華。著墨不多,點到為止,卻讓人回味良久,值得深思。皮皮的爸爸,蘇有志,文化局一處長,職位不高不低,工資不多不少——典型的中國男人。自從有了皮皮,他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妻子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的睡眠,將他驅逐出屋,造成夫妻多年不同房;妻子為了孩子,一心想要移民,丈夫微弱的反對意見完全被忽視;最重要的是,長期被妻子各種嫌棄,沒錢、沒本事、沒時間!夫妻間沒有溫情脈脈,有的只是抱怨、牢騷,日子更是過的糙的不像樣,當丈夫要妻子說出他的十點好來,妻子還真說不出?,F(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虎媽貓爸”,這些媽媽“在外上班回家還得管爺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做得了手工教得了美術,聽得懂外語彈得了鋼琴”,簡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五好青年,“要你有什么用”是她們的口頭禪。她們很拼很辛苦,她們口口聲聲說為了這個家,可是,這是誰想要的家!影片中丈夫的兩句話總結的非常到位“我們?yōu)槭裁捶堑酶鷦e人比拼呢?”“你移得了環(huán)境,移不了心境!”家庭生活,夫妻關系是第一位的,中國式婚姻,看似是為了孩子,說到底,就是女人去追求超出能力承受范圍的生活,結果弄得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三、中國式移民
中國高速發(fā)展,越來越開放,眾多新鮮事物涌進來。放眼看世界的同時,也讓我們有了了許多困惑、迷茫。電影里皮媽選互惠生的片段,美國的、德國的、韓國的、南非的,各國互惠生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都想來中國,而中國的父母卻擠破了頭想往國外鉆。影片有一段拍的特別精彩:在一家移民公司,家長們用渴望的眼神看著向他們介紹某發(fā)達國家的老外,那人就像上帝,能帶他們去天堂。而那個外國人所說的有著“歷史悠久、購物天堂、舉辦過國際體育比賽、充滿美食和艷遇”的國度,在互惠生娜塔莉眼里,中國就是。老外每說一句,鏡頭就閃過北京一著名景點,呼應的特別好。影片最后,在互惠生交流會上,有互惠生很得意的說她的中國護照無限延,把家里人都接過來,準備在北京南五環(huán)買房子,而另一邊,兩個中國家庭交流,其中一個高興的說移民手續(xù)已經辦成功了。電影中的這個家庭,實際上是當下中國中產階層的一個集中代表,他們對中國存在的問題憂慮、焦躁、不安以及神經過敏,卻對沒有生活過的外國一味推崇。他們一心想著能離開這個國家,就算自己離開不了,也想著能讓下一代能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立足,或者起碼接受他們的教育。然而對于移民后的諸多問題,卻考慮欠周,全憑一股執(zhí)念橫沖直撞?!耙泼駢簟本褪恰爸袊鴫簟钡慕輳矫矗匡@然不是,外國不是烏托邦,自身的問題不解決,“移得了環(huán)境,移不了心境”。一個不愛自己國家的人,也絕對沒有辦法在另一個國度里安身立命。我記得在臺灣旅游時,臺灣的故宮等文物古跡,全部對當?shù)鼐用衩赓M開放,每到周末,外地游客也免費參觀。為的就是讓大家多了解歷史,熱愛祖國文化。游到花蓮時,除了“日據”時期的一些遺跡,實在沒什么看頭。比起我們大西安的歷史,實在是差遠了??墒欠繓|兼司機周大哥卻足足帶我逛了三天,連一個小小的稻米之鄉(xiāng),他都能如數(shù)家珍的說出種種好來,他介紹每一處景點時,我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對故土的熱愛和身為此中人的驕傲。所以,對我們父母來說,首先要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三觀端正的人!
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和小主角皮皮,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家人。影片中的內容,源自這一家人的真實經歷,和他們的“糾結與困惑”。當然,影片追求思想性,想解決的問題太多,一時碼得太滿,難免掛上說教的意味。不過在各種育兒理念泛濫、婚姻家庭大師充斥的當下,有這樣一部三觀極正又接地氣兒的電影,能讓我們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有些思考,實屬不易,推薦給中國父母。
2 ) 家庭觀影,我不愛我家
中國電影市場如今的紅火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就像一塊大蛋糕,誰都打算、都有可能在內地電影市場這塊蛋糕上分一杯羹,這就導致國產電影在數(shù)量上出現(xiàn)了單純的增加,但類型片的發(fā)展卻鮮有進步。如今的市場上多為愛情、喜劇、青春等題材電影,因為這些題材電影賣座,也就一窩蜂的去跟拍,典型的市場工業(yè)初級階段的模式。但并不能說其他類型的電影沒有,只是很少而已,比如這部《洋妞到我家》,家庭片。換句話說就是適合全家老少觀賞的電影,看似受眾面很大,卻不是市場喜歡的那種類型,電影可能不會賣座,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
什么電影適合全家老少觀賞觀賞呢?起碼現(xiàn)在的很多娛樂大片都具有這個屬性。但在類型化的選擇方面,要另當別論了。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分級制度,導致很多具有重口味情節(jié)的電影在院線放映,并沒有將不適合的觀眾區(qū)分開。美國電影分級,G級代表全年齡級,真正的家庭觀影,比如迪士尼的動畫片、《音樂之聲》等。PG級,父母要帶著孩子(10歲以下)看,比如《哈利波特》前幾部和《小鬼當家》,里面有點暴力和陰暗場景;PG-13,13歲以下不宜(并不是不能看),非要看的話要有父母陪同,比如成龍的動作片和漫威大片,大量的動作戲和少量的激情戲,以此類推,后面就不說了。
這部《洋妞到我家》按照美國那種分級,比較復雜。首先電影屬于G級,適合所有人,講述一個中國傳統(tǒng)三口之家招了一名外國留學生,也就是互惠生在家?guī)椭春⒆?,外國學生與一個4歲孩子的搞笑經歷,一個人畜無害的故事。但電影的主題卻是講給父母聽的。電影除了東西方文化差異上的表現(xiàn)之外,中國式教育的問題也被擺在了前臺,掌上明珠、細心呵護、父母嬌慣孩子、逼迫孩子上各種輔導班等中國式家庭普遍的現(xiàn)象,與外國開放式、富有冒險精神的獨立式教育形成的對比,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
所以說這是一部真正的家庭電影,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觀賞,甚至是孩子帶著父母去觀賞,因為片中暴露的中國式家庭教育這種現(xiàn)象非常值得一看。而且電影并不說教,反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拍得很有趣味性,電影只是一個引導作用,將我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現(xiàn)狀展示給觀眾,在通過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中西方教育的對比形態(tài)用影像化的語言突出,顯得十分形象。片中徐帆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呵護,無微不至的關愛,除菌劑、有機食品、親自給孩子除去食物中的骨頭、不準獨自外出等等,甚至為了孩子而冷落了夫妻關系,并且隨著外國互惠生到來,通過文化對沖,森嚴的孩子保護條例被一一打破,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印象。
因此而言,《洋妞到我家》這部再喜劇片外殼包裝下的電影,實則是一部真正獻給父母看的片子。但就是這樣的片子在內地市場上又有多少人關注呢。再以青年為主體的觀眾群體中,本片的題材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青年觀眾首先是不會體會到片子中傳達內涵,不會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其中的家庭和教育觀。也搭著電影的題材老舊,很像上世界90年代的故事片,像是《媽媽再愛我一次》這些片子,雖然本質上區(qū)別很大,但目的是一樣,這樣的片子在如今能擠進院線已經很不錯了,想要賣座,暫時看不到陽光。
所以該片也出于市場考慮,請來了徐帆和陳建斌兩位戲精主演,二位的表演真心佩服,完全的演出了中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的狀態(tài),憂慮、焦躁、不安以及神經過敏,并且還請來了孫紅雷、佟麗婭、郭濤等人客串,該片的陣容實則強大,但題材限定了市場受眾。聯(lián)想到法國導演菲利普·彌勒在中國拍攝的家庭式電影《夜鶯》,幾乎是中國版的《蝴蝶》,至今無法定檔,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無論《夜鶯》也好,還是這部《洋妞到我家》,都是純粹的家庭電影,本片拍得有些老舊,而且故事內容也難有如今市場上所喜好的那種賣點,結局其實都一樣。
因此,這部《洋妞到我家》不褒不貶,只是將其推薦給中國父母觀看。
3 ) 畸形
國人有時忽略了我們的文化和優(yōu)勢 我六年級到美國后回國讀兩年學之后又到了國外 雖然在國外生活了這么多年 可是真正我的生命是屬于中國的 我感謝美國給我的生活經驗 但我感謝我媽媽在我小時候培養(yǎng)我的各種技能 現(xiàn)在的我什么都還可以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覺得出國有什么“神圣的” 在中國快樂的生活慣了 國外是比不了 當然在國外度假或是掙錢是極好的 就是很多人在美國生活后都變形了 不忘初心 附加一句話 中國環(huán)境明顯是有更多人身安全的保障
4 ) 影評:東西方差異隔閡
?洋妞到我家?,講述從哥倫比亞來的互惠生來到一個中國家庭,東西方文化差異隔閡并沒有阻擋他們去互相了解,彼此增進感情的故事。本片也正是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描寫了外國人來到中國的來之不易,也展現(xiàn)了中國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的壞習慣,正好用這一部電影把所有情感全都表達了出來??傊?,值得一看。
5 ) 教育要理智,夫妻關系同樣要理智
演技派的電影看起來真暢快,連小孩兒演技都特別好,還能說一口純正流暢的英語。
一個熱情洋溢的哥倫比亞小妞,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不爭不搶的好乞丐。
一個緊張焦慮到神經質的母親,口口聲聲為孩子好,口口聲聲數(shù)落丈夫沒錢沒時間。
一個在父親生活中處處忍讓,認為人生就是要“開心就好”,改變不在于環(huán)境而在于心境的父親。
1、孩子不能活在真空里,這樣是長不大的。
2、語言一定要沉浸式學習,才能來得更快更有效,沒有沉浸式環(huán)境,就給自己創(chuàng)造和尋找辦沉浸式環(huán)境。
3、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想把孩子一直拴在身邊的父母才是深淵。
4、性教育要趁早,從小就要明白哪些部位千萬不能被人觸碰。
5、中西方教育就該互相取長補短,吃虧是福,孔融讓梨是可以對自己愛的人的,但同時不能丟了野心,不做小羊要成為一只狼。
5、第一次能夠自己走回家,以后每次都能走回來,前提是,安全教育要做足,然后再去建立遇到危險的求生教育。
5、中國人想方設法辦移民,互惠生歡天喜地把一家人都招呼來中國。
6、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而被分居。
7、家中男人要的禮物不多,只是想讓這個當初追自己,現(xiàn)在卻處處埋汰自己的女人找出自己是個優(yōu)點來夸夸。當父妻關系緊張時,兩人坐下來回憶一下戀愛時的感覺,看看對方的閃光點。
6 ) 看似家庭喜劇,其實是下了很大的一盤棋
之前在鳳凰網看過一則新聞,北京公務員工資從4000漲到7700平均等26年,而這7700元就是正處的工資,電影中母語國家8000一個月,非母語6000,可見理論上確實請不起8000的...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電影挑戰(zhàn)的是一等洋人二等官的陳舊習俗,中國發(fā)展迅速,官員們都站起來了,洋人才是二等的!深刻教育大家不要崇洋媚外,跪舔自己人還來不及呢。
跑到那么大的飯店吃飯,享受封建王朝式服務,還要怪菜多?而對方只是個家教,這么隆重大概平時也習以為常了,什么都不說,譜先擺起,北京人民真心富甲一方。
我不了解首都這家教規(guī)矩,但女主擺譜的描寫如此夸張,越看越讓人想起描寫清朝的電影,尤其是女主跟一老太太前面走,后面?zhèn)z外教跟女傭人一樣跟著,那老太太就是一老佛爺范兒啊,又一次的教育了大家別移民了,在國內當爺更爽。
后面就跳著看了,女主還想要移民?這是挑戰(zhàn)裸官啊,牛逼的電影。
題材討巧,中西文化差異碰撞出火花的同時也暴露出中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陳腐。影片整體非常平,幾乎以為是徐帆陳建斌的家庭劇,造成這狀態(tài)的原因是情節(jié)太生活流,沒有大的沖突點和轉折點。
中國式學前教育,CCTV6數(shù)字電影的升級版,眾大咖的客串挺有看點,教育意義也有一點深度,但和同題材的《爸媽不在家》明顯不在一個等級。
望子成龍那點事
不像電影,真的,這種題材和卡司拜托就拍成八點檔電視劇吧,別攪和大銀幕了。要不是單位組織絕對不會去電影院看。哦對了,海報下面的兩行人真的都是打醬油的,別指望出現(xiàn)五分鐘以上
哈哈哈。其實除去中國人對外國人的stereotype(/;)和主旋律,看得挺輕松歡樂的。洋妞的演員演得挺活泛...適合去自己國家的telenovela扎一角兒,小女孩長大了應該也是戲精一枚。另:導演真行,李銘順佟麗婭孫紅雷王千源郭濤全線拿來做客串,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好蠢……
公映
感覺就是一部家庭劇的精華版做了個電影 中規(guī)中矩毫無驚喜 徐帆就是個神經質母親 陳建斌這個爸爸其實更加現(xiàn)實一點 洋妞是個上了發(fā)條的哥倫比亞人 胸罩梗不錯
高中時學校發(fā)的票,我媽媽當時在電影院看哭了??
如何證明國人不如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的標準答案二
爸媽不在家
【CCAV6】其實里面的很多教育觀念蠻有趣的,生存教育、性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父母身份成長的過程。徐帆真是演技可以,陳建斌這里的角色設定比較符合我對他的形象認知。
請了這么一個洋妞,讓后面男女分床爭風吃醋都顯得滑稽無比,中國大老爺們眼里只有白人洋妞才算洋妞好么,烏漆麻黑的怎么有性欲。
中西文化的碰撞很有看頭,值得讓更多人觀影和反思。
這種主旋律的應該是外事部、文化部門組團包場去看的應該。
又是標準的「北京普通話口語」聽起來真佬難過,弗強求你講成南方口音,懇請藝人講中立的國語口音,用中立的國語書面詞匯,覅用北方特色口語詞匯,考慮過南方觀眾的語言習慣伐?
這主旋律宣傳+au pair廣告也是醉了。
把它當電視劇看的話:嘿,還成!
這不就是典型中國母親嗎,我覺得徐帆演得很入骨。中西文化的碰撞很有看頭,值得讓更多人觀影和反思。
很中國化思維拍出來的電影,人物比較臉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