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神跡》 ---- 人生路
這個片子是一個傳記式的真實故事改編,這個題材本身就已經(jīng)代表了,它會是一個以人生為主題,不會有太多光怪陸離的情節(jié),但卻充實著人生的復雜與選擇。
主人公在一個黑人從沒有權(quán)利到慢慢受到平等待遇的時代,他的一生也伴隨著所有人一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人生方面:事業(yè)與家庭的矛盾,家庭的支持位他提供了追尋夢想的堅實后盾,但這并不意味著很輕松,內(nèi)疚與被歧視是尖刻的;事業(yè)方面:他遇到了一個有著開放思想,大度的怪老板,他集優(yōu)點缺點于一生,他們之間也經(jīng)歷了信任和信任的危機;倫理方面:黑人被歧視,黑人銀行倒閉造成他讀大學的夢破碎,在醫(yī)學院擔任了最突破性的手術(shù)的主刀者和發(fā)現(xiàn)者也并沒有獲得了應有的尊重。 這一切都是真實人生中的真實之路,這就是這個劇本好的地方,它從各個角度都同時表現(xiàn)出了人生的復雜性,這也是一個好劇本必須具備的。
觀看片子時我一直比較注意鏡頭,它分為兩種鏡頭,一種是:人物或景物都出現(xiàn)在畫面的偏左或偏右的黃金分割線上,這時人物表現(xiàn)出一種平和和生活化的柔情。當劇情表現(xiàn)人物焦慮,或者嚴厲時,導演就選用了直的鏡頭,人物或景物都比值的出現(xiàn)在畫面中,空間感覺驟然伸縮,給人嚴肅焦灼的氣氛。我想這也是成熟導演必修的空間的運用。
音樂,這部影片并沒有很特別的音樂,但合宜氣氛的音樂響起時,它迅速帶動了你的情緒,也就是被煽情了,你會感覺一切恰到好處,情被煽了起來!電影真是視聽的契合,視覺和聲都通通把你帶入了那個情境,你被融入其中,有時甚至是不可抗拒的!
它的結(jié)尾很勵志,薇薇安這個有著女人名字的男人,通過自己幾十年的投入和專注,吞下所有的不公和委屈,他終于被大家所承認,他獲得了榮譽!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個快餐價值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迷失在一堆想要獲得的事物或理想之上,很難去沉靜的安心對一件事付諸行動,慢慢的積累前進,但這點又是那么的重要,浮躁的理想帶來了更多的焦慮和空虛,讓我們更加難以沉靜下來專注于一件事。而那些付出了時間的人,我往往看到了他們最后贏得了成功,即便這個結(jié)果已不再是他們最關注的了,可這令人欣慰的結(jié)果還是到來了。就像人類靈魂中存在著的渴望有更好的未來的本能一樣,這些結(jié)果就像一個在接受了人類命運之后自然而然帶來的褒獎,它給你一個信息:貪婪的本性無法讓你得到滿足,只有接受了作為一個人的命運時,才能帶來整合,這比幸??鞓犯又匾篮?。
2 ) 絕望中重生
斯內(nèi)普教授終于絕望了。他知道在那個老奸巨猾的校長手下,自己永遠也不可能當上黑魔法防御術(shù)這門課的老師了。怎么辦?轉(zhuǎn)行吧。幸虧還有一點魔藥學的老底子,去麻瓜世界干個醫(yī)生什么的還是有把握的。到了麻瓜世界之后教授才發(fā)現(xiàn)事情沒有這么簡單。麻瓜的病不能用魔法治,所以很多原先只要輕輕揮下魔杖就能治好的外科病反而是最麻煩的,而那些用的上魔藥的病麻瓜壓根得不了——體質(zhì)對不上號。所以教授就開始腆著丫那張木了吧唧的臉開始在麻瓜世界研究不用魔杖做手術(shù)的治病方法——其實教授每次開刀都會用神鋒無影咒,沒別的,順手。斯內(nèi)普還順手發(fā)掘了一助手,你看一高中水平的黑鬼都能叫我調(diào)教成醫(yī)術(shù)高手,可見哈利波特這小子壓根就是一白癡,凈隨他白癡老爹了,他媽的好處一點沒隨上。斯內(nèi)普最終功成名就,魔法界失去的,麻瓜界補回來??梢姌渑菜廊伺不畹脑捳f的沒錯~
3 ) 如果熱血青春已成往事
十五歲的時候,我沒有宏大的理想,沒有對未來過分美好的展望,只是按部就班地上課、寫作業(yè),對自己的現(xiàn)狀有著因為不知道有什么期待所以很淡定的維系情緒,沒有聽說歲月靜好的說法卻過著靜好的日子。那時候看到或聽聞很閃光的人、很傳奇的故事,除了驚嘆之外,還會隱隱覺得沒關系等到自己到了他們這樣的年紀一定也會有不一樣但同樣動人的人生。那些傲慢和野心,純粹來自于青春年少。在蔓延無邊的變數(shù)里,未來熠熠生輝。
十年以后,當我因為今日下雨再次將去圖書館的計劃擱置的時候,我不得不悲哀地承認,理論上的無數(shù)可能性,在現(xiàn)實中,卻只有一種確定性,因為作為最大變數(shù)的我已經(jīng)是一個定量了。誠然如那句陳詞濫調(diào)所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再無常,也翻不出性格頑固不化的五指山啊。
什么樣的我們決定了我們是什么樣。聽起來真是一句廢話,又像是推卸自己責任的詭辯??墒怯H愛的,有些事真的改不了。這一點在這部電影上,我再次得到確認。
Vivien Thomas,一個出生于木匠之家的黑人小伙,卻有著成為醫(yī)生的偉大夢想。在那個時代的美國,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幾乎是白人男性的專利,女性和有色人種即便進入了這個行當,除了經(jīng)常遭遇輕視之外,通常也只是從事不太重要的醫(yī)療項目。不幸的Vivien被破產(chǎn)的銀行吞沒了7年的上大學預存款卻又幸運地被Dr. Blalock看上,開始了醫(yī)生助理的實驗室工作。
那是連上廁所都按膚色分的年代,Vivien憑借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出色才干當然獲得了一些超越膚色的認同,甚至特權(quán),譬如沒有大學文憑拿到外科技術(shù)員的身份和工資。但是骨子里,他仍然對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卑微且順從的。在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心臟血管分流的手術(shù)中,他自制了手術(shù)工具,原創(chuàng)了縫線方法,但是卻甘愿接受在這場偉大手術(shù)中的缺席,甚至連旁觀的資格都沒有。雖然最后因為Dr. Blalock的堅持,Vivien站在旁邊見證了手術(shù)的過程,但是所有的榮譽和光環(huán)都與他無關,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沒有他,根本不可能有這次手術(shù)的成功。
他已經(jīng)習慣了做個隱形人。只有默默付出,然后看著別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接受贊美和掌聲。不甘心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Vivien離開過。嘗試了去上學、推銷藥品,最后還是低眉順眼地回來了。Dr. Blalock問他為什么回來,一切都沒有變,他仍然是那個自私的居功者,以后也會是。Vivien回答說不是因為你,是因為這份工作,他熱愛這工作。
事實上,正是因為一切都沒有變,Vivien才能回來,包括他繼續(xù)不問回報的付出,繼續(xù)甘當別人的背景,以及最重要的對做醫(yī)生這件事本身無欲無求的熱愛。這一切才是他自己,他不愿意也無法改變。是時代的關系嗎?當然有,但不是全部。同樣活在瘋狂激蕩的六十年代,反越戰(zhàn)、女權(quán)主義、種族運動,不滿、反叛、抗議才是主旋律??墒荲ivien卻順從的接受了命運給自己的角色,在一個小實驗室研究、指導學生,沉默又低調(diào)。就連最后站在被承認的頒獎臺上,他仍顯得惶恐,沒有花哨的致謝,只是對家人和朋友的感恩。他就是他了,只能是他,永遠成不了馬丁路德金。
與此同時,Dr. Blalock終其一生也沒有變。他可以為Vivien爭取薪酬,給他一定的特權(quán),甚至為了挽留他而低聲下氣。但是他卻從未想過資助Vivien上醫(yī)學院,也從未公開承認Vivien的貢獻并和他共享榮譽。正如他妻子所說的,你愛人的程度也就是這樣而已了。作為Dr. Blalock,他的自私讓他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有明確的限度,年年歲歲,毫無變化。在人之將死的告別時刻,他反省自己的一生,心生悔意,輾轉(zhuǎn)幾句,終于沒把那句對不起說出來。一個人對自己的有限性到底能有幾分超越?那么少,那么少,真叫人心酸。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可能性,可是對我們而言,可以選擇的卻非常少。十五歲你熱血地想要征服全世界,三十五歲你的人生座右銘還是會“我的征途是茫茫星?!?;十八歲你愛過一個純真的姑娘,三十八歲你認為最美好的愛情還會是這個模樣。性格這種事情,一旦確定了,往后看,真的一眼看到頭。在所有分叉的路口,選擇的永遠是當初的那一個,即便歷史重演又如何?
恰似我們尖酸刻薄的Dr. House對人性的偉大斷言一樣,people never change。真是改不了。而我還聽過一句更狠的總結(jié):當一個人忽然轉(zhuǎn)性的時候,他就離死不遠了。
十年前,我對生活并不懷有深厚的熱情,十年后,就算劃開動脈,看到的血也應該是冷的。
4 ) 期待永恒
《神跡》沒有愛情,沒有暴力,沒有財富,一個外科醫(yī)生與一個黑人助理如何合作,突破人類首例心臟手術(shù)的真實故事,很感人。
人為某種神圣的事情投入一生的感動。醫(yī)學是最直接挽救人類生命的事業(yè),在主人翁的畢生投入中,工作變成一件神圣的事情。如何尋找讓自已覺得有意義,對人類有貢獻的事業(yè)很重要。
人與人之間為了某種純粹的事情建立起一生的友誼的感動。1930年的美國,黑人還是低人一等,外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維維安靈活的雙手后,讓維維安做了自已的助手,手術(shù)其實也是一種技術(shù)活,需要靈敏的雙手,這正是維維安的天賦,存了七年錢準備上醫(yī)學院的維維安運氣太差,遇到銀行倒畢,沒能上醫(yī)學院的維維安與外科醫(yī)生一共事就是十幾年,在攻克首例心臟手術(shù)中,他們的配合如神跡一樣完美,但在榮譽面前,沒有醫(yī)學院背景,又是黑人的維維安陷入了失落,他已經(jīng)非常委屈自已了,可世道對他仍不公平,他離開了外科醫(yī)生,試圖找了很多工作,最后他推開教授的門,說他回來了,因為他真心喜歡這份工作。從此,與教授在學校一直到老,獲得了沒有醫(yī)學背景的最高榮譽,站在教授與他的畫像面前,觀眾與他一樣被這一生所感動,為他自已的單純與執(zhí)著,為他與教授神跡般的合作與友誼。
與現(xiàn)實對照,這個時代,太缺乏對自已從事事業(yè)的意義探尋與執(zhí)著,以金錢衡量成為時代的標準,在金錢面前,更多的人一生奔波,為一個又一個賺更多錢的事情而改變。
這個時代,太缺乏人與人之間對永恒的堅持,很羨慕教授與維維安之間一生的友誼,這是建立在對一件共同事業(yè)上不斷積累的情誼,而這個時代嘲笑永恒,沒有永恒生長的土壤與時間。
這個時代,缺乏肯定與傳承,一個醫(yī)學院的財富是一個又一個為突破醫(yī)學難題做出貢獻的人,在醫(yī)學院的走廊里,掛著一個又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的畫像,西方文化是一個會講故事的文化,通過故事傳承的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值得尊重的,始終有一條線索,由無數(shù)的人物與故事串起的歷史。
5 ) What the Lord made is belief and love
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夢”,只是多了一層種族主義的底色,放在我們稱之為“時代”的透鏡下看,這仍舊不過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機遇——獲得了社會的尊敬和認可的故事。
鑒于故事根據(jù)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改編,所以劇情并沒有什么出人意料的轉(zhuǎn)折——你知道手術(shù)一定會成功那個女嬰一定會被治好,也知道Vivien最后一定會功成名就被人銘記,而過程中那些由于人物性格而導致的曲折,Dr. Blalock的強硬狂熱和近乎賭徒般的孤注一擲,Vivien的尊嚴感、細致和對醫(yī)學的執(zhí)著看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這是一個白人利用黑人成就自己事業(yè)巔峰的故事,然而事實上所有的曲折都歸結(jié)于最后的一段對話。我一直在想Blalock坐在輪椅上告訴Vivien他想帶他一起去哥倫比亞大學教書,他是真的堅信自己還能再做一件和治療藍嬰一樣了不起的大事,抑或已經(jīng)知道自己其實并無多少時日。或許他最后堅持來找Vivien只是為了告訴他那句話,他終生的遺憾都在那句話里,這么一個——用二次元術(shù)語說——傲嬌的人,他當然不會直截了當?shù)馗嬖V這個既是助手又是學生(或許也是朋友)的人“我覺得很對不起你”,實際上那句因情緒激動而聲調(diào)改變的“I regret”就是他的遺憾本身,雖然只是一瞬間的失控,繼而這個老人重新恢復到他留給我們的一貫印象:冷硬、理智、毫不動搖。
所以整部電影最戳淚點的地方不在其他,而恰恰在Blalock突然伸手握住了輪椅的轉(zhuǎn)輪不再前行,那是他終于下定了決心,決意去面對他自己這些年來內(nèi)心的歉疚。要讓一個傲嬌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是比要他面對那些醫(yī)學難題困難得多的事。
"...but I think we should remember not what we lost but what we've done... all the lives we've saved and we did... we saved plenty, didn't we, Vivien?"
"Yes, we did."
Vivien這么說的時候點著頭(雖然Blalock看不見),而后又重復了一遍。緊接著顯露在Blalock臉上的表情我看不懂,或許是緣于獲得了諒解的釋然,但一定有更復雜的情緒。總之這個老人站了起來并且拒絕了Vivien想要攙扶他的打算,他蹣跚著走向霍普金斯醫(yī)學院教學樓的大門,而這個背影是他留給Vivien的最后一幕。
在自己的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Vivien講話中并未提到任何人的名字(和Blalock在觀景樓酒店的那次講話不同),他只是說謝謝我的家人和朋友們——到場的和沒到場的。也許這個時候的Vivien已經(jīng)明白了名字只不過是一個名字,當名字所代表的那個人都已經(jīng)不在,很多的事情大概能看得更開了吧。
開頭和結(jié)尾用了同一段BGM,也是整部電影的主題旋律。在Vivien坐在走廊上的時候,他曾經(jīng)在這里被白人保安拒絕進入,因而沒能由Blalock帶著一一看那些畫像中了不起的醫(yī)生們,然而現(xiàn)在他的畫像和那些偉大的人物一起掛在墻上——旁邊是Dr. Blalock,一如既往地神情嚴肅、目光冷厲。這個時候那段旋律響起來了,有點像空軌3rd的結(jié)尾處,伙伴們要穿過大門返回各自所在的地方、面臨再一次的分別時所用的BGM“またいつか會うために”,同樣是簡單而有著透明質(zhì)感的鋼琴旋律,如同滴水一般點點滴滴地叩擊,不同的則是空軌中的BGM會迎來一個上揚的轉(zhuǎn)折,像是金色的希望,印證的是曲名本身“為了有一天再度相逢”,你知道總有一天朋友們會再度聚首;而這一段旋律則在一段更加低沉的過渡之后再度回轉(zhuǎn)至透明哀傷的主題,也許是因為一個人已經(jīng)逝去,你可以回憶可以懷念,但再也無法和他相見,再也無法在一個清晨看到他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里用圓底燒瓶和酒精燈煮咖啡,甚至再也無法聽到他憤怒地沖自己咆哮。
因為死是完結(jié),是永遠,是不再相逢。
還好我們?nèi)杂小癝omething the Lord Made”作為片名。片中Blalock曾說Vivien的技術(shù)如同神的杰作。然而神把這樣精細的技藝賜予很多人,卻并非每個人都用這技藝來挽救生命。神跡的顯現(xiàn)不在單純的技藝,而在于他吹入Blalock和Vivien心中的對于專業(yè)的熱愛與執(zhí)著,對生命的珍視,和內(nèi)心深處從未放棄的善良與惻隱之心;這樣的心讓白人和黑人在那個年代里打破種族或師生的藩籬而共同研究并肩戰(zhàn)斗,神跡是連結(jié)他們的紐帶——持續(xù)一生的珍貴情誼,比普通的友情更加不朽。
所謂神跡,是不可動搖的信念,和不可摧毀的愛。
6 ) 天才不可復制
一個醫(yī)學天才的故事,又是一個黑白的故事,便富有了引人入勝的傳奇色彩。說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沒有考證。如果信息是可靠的,約翰·霍普金斯醫(yī)學院的大樓里應該有兩位醫(yī)學大家的畫像,醫(yī)學史上也會記載有關的事跡。即便真有其事,人們也切不可把它當作一個勵志故事來看。不夸張地說,所有勵志故事都是虛妄而無任何意義的,甚至是無聊的。
維維安確實夠努力夠勤奮,又因為是黑人,貧窮限制了受教育的機會,膚色決定了低人一等的社會身份,走向成功的路上難免困難更多,付出更多。但是,如果你以為自己像維維安一樣勤奮一樣努力,甚至加倍,也就能獲得維維安一樣的成功,那就大錯特錯了。
天才等于九十九分努力加一分靈感——據(jù)說這句話是發(fā)明家愛迪生說的,也是學生作文引用最多的“名人名言”之一。然而,受愛迪生名言激勵勤奮努力的不乏其人,而成就天才業(yè)績的卻不成比例地少之又少。于是有人撰文聲稱,歷來引用的愛迪生名言只是半句,后面還有半句:沒有這“一分靈感”,“九十九分努力”都是白費。不知道是不是愛迪生的原話,是不是確有出處,反正加上了后面半句,確實比較靠譜了。
天才不可復制。每個人天資有別,要想通過后天的努力加以改變必定徒勞無功?,F(xiàn)實的態(tài)度是順勢而為。天資的差別既可能反映智商的高低,也可能只是反映智力特點的不同。有的心靈手巧如維維安,有的像維維安的老師,理論思維是強項;有的擅長運動,有的擅長表演,等等狀況,不一而足。人的多樣性是世界多樣性的先決條件。一個理想的社會能給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提供發(fā)展的機會和舞臺,不因貧富、種族等因素受到限制。事實上理想社會并不存在,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個人而言,能夠認清自我做好自己,就是人生最大贏家。相信種種勵志故事,試圖去復制天才,恰恰是迷失自我的表現(xiàn),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的將是痛苦而決不可能是預期的成功。
They say you haven't really lived if you have nothing to regret.
上帝制定規(guī)則,人類挑戰(zhàn)規(guī)則,電光石火之間,鑄就科學永恒。
一開始的剪輯并不到位,但是隨著故事的深入開始出現(xiàn)兩條線:Thomas本身的神跡和藍嬰心臟手術(shù)的神跡。有可能是身為醫(yī)學生的緣故,這部電影實在給我?guī)硖嗵??!皼]有遺憾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人生?!盩homas內(nèi)心渴望的代表尊重的雷動掌聲終于響起,他其實生在一個極好的時代。向偉人致敬
屬于種族歧視和隔離年代的特殊產(chǎn)物,一黑一白兩個男人之間的特殊羈絆,創(chuàng)造的不僅僅是神跡一般的醫(yī)學歷史,還是那個年代人們的尊重與信任。PS:特別推薦給斯內(nèi)普教授腦殘粉觀看~
好故事 好題材 好演員 可惜毀在導演手里 到底會不會導片子??!知不知道什么叫專場 什么叫銜接 ?!片子的流暢性一塌糊涂 那叫一個跳啊
you using me, I using you
一個遠大的理想,需要一顆堅定的心所支持。一個堅定的信念,需要我們一生為之努力。當面對生命等神圣的名詞,信仰、種族、膚色、階級無疑已無關輕重。這是一個勵志的傳記電影,同諸多此類電影一樣,它能觸碰到我們的心。它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部好電影。
主要是AlanRickman太斯內(nèi)普范兒了,還是不夠外放,人物單一了點,不知道是演員還是劇本的問題,反正覺得空間沒給夠。劇情正常,起承轉(zhuǎn)合略糙,HBO自制的電視電影并不全上院線,總體制作不如專業(yè)的電影公司,可以理解。
nothing to do with the lord, all up to people! in luv with HBO
片子拍得細膩,人物之間的情感很真實,雖然alan還是一副偷情丈夫的嘴臉,黑人永遠敏感屈辱。又生氣又傷心。這分明是我的故事。當你接受一段屈辱的關系,最后就會這樣,需要你就是利用你,他們不會讓你進入他們的階級(他的世界),也從不提你,當你是黑奴。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從沒消除過,感情也是
挺主旋律一片兒~唉~催淚點是后側(cè)面望過去老醫(yī)生內(nèi)逆光的鬢角落寂的側(cè)影啊~~如果在留有遺憾和虛度光陰之間,自然寧愿選擇前者。片子主題與名字和內(nèi)尊多次出現(xiàn)的基督像的對應還是非常琢磨的~
我想說這是白羊座(Dr. Blalock)的果敢態(tài)度和處女座(Dr. Thomas)的完美手藝相得益彰的典范。
中規(guī)中矩的傳記片,帶著復習了一遍世界上第一個心外科手術(shù)的醫(yī)學史。據(jù)《心外傳奇》里寫,托馬斯的作用被藝術(shù)化放大了,開創(chuàng)BT手術(shù)更核心的還是女大夫塔西格。
AR當主角的片子都不紅,紅的都是當主配的片子,當主配又搶盡風頭,男二的命。
真棒的傳記片,簡直是人生課。。就是AR演得太斯內(nèi)普了,看得我滿腦子都是哈利波特這小子魔藥學不好純粹是他人傻還不用功,你看這里面的黑人是怎么學習的,學著點!??!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本片說明了雇員必須有提升個人價值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能一味靠勤勞獲得收入增加。
教授生氣罵他沒有開記錄儀 他敏感的心緊了一下脫下白大褂的走掉,然后教授看到了他手寫的記錄 那些圖畫那些筆記都字字戳心 他跑出去攔下他道歉,這里最讓我感動 在那個白人當?shù)赖氖澜缋?在公眾場合誠懇地向一個比自己低級的黑人小伙子道歉 黑人不要再自卑了 有實力到哪里都是會發(fā)光的。其實哪有什么神跡 都是自己拼出來的 黑人地位也是 醫(yī)學地位亦然。
15.10.19下載了本片標注「艾倫·瑞克曼主演」做觀影選擇,如今他離世,我以此片觀影悼念:一開始雖覺此片拍得不錯,但技術(shù)層面并無給我驚喜,所以預期是4星;可后來,這故事真的是看得我越來越著迷,好多生活細節(jié)跟我好有共鳴,甚至讓我一度有把「薇薇安·托馬斯」當夢想導師對象的沖動……!5星獻上!
一部讓人值得一看的好電影始終包含著細膩的表演、動人的故事、精致的畫面,以及舒緩動聽的音樂。而這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視電影把每一個元素都做得很到位?!铩铩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