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流浪者

犯罪片美國2022

主演:Dietrich Teschner  Lauren Biazzo  Jeph Cangé  

導演:Daniel  Diosdado  

 劇照

流浪者 劇照 NO.1流浪者 劇照 NO.2流浪者 劇照 NO.3流浪者 劇照 NO.4流浪者 劇照 NO.5流浪者 劇照 NO.6流浪者 劇照 NO.13流浪者 劇照 NO.14流浪者 劇照 NO.15流浪者 劇照 NO.16流浪者 劇照 NO.17流浪者 劇照 NO.18流浪者 劇照 NO.19流浪者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1 00:16

詳細劇情

 長篇影評

 1 ) 《流浪者之歌》:是起點,亦是終點

“一個不做夢的吉普賽人就好像沒有屋頂?shù)慕烫没驔]有字的書。”一部獻給吉普賽人的電影,魔幻的色彩,悲情的人生史詩,庫斯圖里卡的鏡頭下男孩成長與巴爾干文化記憶交融為一體,生命遂帶著宿命而離奇的味道,漂流與等待、相聚和失散交錯離析,在夢與現(xiàn)實、童年與世界的尋覓中碰撞,絢爛而刺痛。
影片開始于身著白色婚紗哭泣的胖女人,身后成群的結婚隊伍,一個頂著把不能再爛的黑傘喃喃著靈魂歸屬的流浪漢,以及嘈雜的人群和白鵝。而后一個長鏡頭繼續(xù)游移著勾勒出漫天黃沙下各自行事的人。開頭的景象看似獨立卻貫穿了整部影片,婚紗頭巾、鵝、漫無目的又活力充沛的形象特質(以鄰居、叔叔為代表),略微形式化和超現(xiàn)實的表達。這是獨屬于庫斯圖里卡的影像,獨屬于南斯拉夫的影像,土地的色彩鋪滿整個畫面,渲染這熱烈而迷人的奇異文化境地。

松散敘事和濃烈的鏡頭語言

影片雖按線性敘事,時空演進卻缺少連貫性,其間穿插著夢境、回憶伴隨民族風情的琴聲和囈語或訴說式旁白,看似歡騰的視覺圖景并沒應和一個關于欺騙誘拐、遺棄與找尋的故事。而這樣的敘事情境和影片鏡頭語言簡直相得益彰,直白的鏡頭漫不經(jīng)心游走或赤裸裸靠近,沒有刻意掩藏也不刻意顯露,它只是獨立自如游離于鏡頭中的世界但卻與之并行為一體。
貝爾漢與阿茲拉相識那天夜晚,第一次有了愛人,第一次探尋自己身世,之后就是一段夢境,成熟的他和阿茲拉躺在一只小船里飄蕩,之后切回現(xiàn)實,貝爾漢頭上沒有了帽子也摘掉了眼鏡,鏡頭跟隨穿著西裝的他去求婚,這時可看做貝爾漢的一次成長,標志他不再年幼,隨即開始另一階段敘事。貝爾漢為給妹妹治病跟隨艾哈邁德來到意大利,而正是這個他視作父親和上帝的那個人讓他看到更殘酷也更現(xiàn)實的世界,抗爭后遭受懲罰,他又開始新生,伴著給奶奶讀信的旁白開始片段式閃回,鏡頭輕快移動著展現(xiàn)一段蒙太奇,一切仿佛就是他所盼望的樣子卻和現(xiàn)實鮮明對照,或是為了憧憬而蒙蔽自己也或是認清成長應付出的代價,貝爾漢抱守著自己的夢用成長向世界妥協(xié)著。第二段夢境他手拉手風琴回到奶奶身邊,而以大火中毀掉的房屋結束,又是一次夢境后經(jīng)歷一次蛻變,他似乎變得更加成熟,卻幾乎把自己遺棄,拒絕同情和溫柔,拒絕信任甚至拒絕了愛。最后一段當阿茲拉離開后他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什么,旁白又響起,“想弄清發(fā)生了什么時卻總是離真相越來越遠”,他開始找回丟失的一切。
片段化松散的敘事也適應了時間跨度大的需要,營造了更加豐富的生命體驗感和流浪感,就像影片英文名Time of Gypsies傳達的時間與吉普賽人生命相融的意味。同時,影片泛黃色調和富于運動感的鏡頭展現(xiàn)一種和人物相適應的活力,演員風格較強的表演更襯托濃郁的民族情懷,一種吉普賽文化氣息。

超現(xiàn)實元素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

影片鏡頭中展現(xiàn)的景象在重復出現(xiàn)和似真似幻的氛圍中也顯示出超現(xiàn)實的筆觸,顯出一種與吉普賽人神秘的流浪文化特質相協(xié)調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其實導演的風格一直被評論描述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受到費里尼、布努埃爾等導演的影響,甚至有“巴爾干的費里尼”之稱。在去年上海電影節(jié)之后接受采訪時他沒有否認這種說法,承認作品有些怪誕和魔幻的風格,不過這是他表達現(xiàn)實本真的一種方式,一種形式化卻能直戳民族本真的手段。
片中貝爾漢具有遺傳的特異功能,用眼睛使物體移動。曾在《你還記得多利貝爾嗎?》讓主人公最終把小兔子催眠成功,導演在這里又添加了意念的元素,而且更直接從而更有魔幻色彩。白色婚紗頭巾的多次出現(xiàn)也帶著隱喻味道,對母親的幻想和渴望,對生命源頭的無根和漂泊之感,對愛情破滅的悲傷都融進那白紗飄蕩的鏡頭。影片最后一部分身穿婚紗的阿茲拉和前半段出現(xiàn)的母親幻影重合起來,她在空中懸浮著生下孩子之后倒下,似乎重演了貝爾漢生命開啟的時刻。他意識到失去的不僅是母親還有愛人,還有那個不被認同的“自己”。片中還反復出現(xiàn)套在紙盒子里的人、火雞和白鵝,夢境中更充斥超現(xiàn)實景象,節(jié)日里劃船,半裸的少年少女,以及羅馬教堂移置到家里桌子上的小模型,奶奶手里不停拋著紅色毛球,還有房屋在空中燃燒、小樂隊演奏,是生命的禮贊還是命運的悲歌?
影片結尾,貝爾漢回到了火車上,在這場相聚卻相離的旅途中,他用生命的代價找到了妹妹,找到了兒子,更重要的是曾經(jīng)遺棄的自己和曾經(jīng)遺棄的愛。抬眼看天空,白色的鳥揮動翅膀,映照著和阿茲拉在車里沒說完的話,不過這不再是令人“惡心”的畫面了吧。最后一次幻景結束了流浪者之歌。
導演用濃烈的鏡頭語言和魔幻的超現(xiàn)實意象指涉了一個吉普賽人民生活的現(xiàn)實圖景,充滿辛辣趣味的悲情色彩和宿命意味。而鏡頭的切入點很小,從一個男孩成長的簡單故事進入,鋪展開一幅橫向的文化圖景又深入進個體生命進程,呈現(xiàn)的流浪之旅亦成為探尋生命之旅。

對生命的問詰與吉普賽文化

庫斯圖里卡的鏡頭下,吉普賽文化并不稀少。片中貫穿著潛在的尋根意識,從詢問母親到不再相信別人,貝爾漢在自己的生命流程里迷失著,也在外面的世界漂泊著,當最后手里握起白紗時似乎標志他回到了生命源頭,一切落了地,失去一切的時候卻也找回了一切。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幾個世紀以來散布在世界各地讓自由和流浪成為他們的文化氣質,影片極力營造著這樣的氣質,從場景到人物到敘事。隨手拿起的手風琴和吉他,隨地可以翩翩起舞的人群,土地上空流動的沙土煙霧,還有漂泊在外對生命的探尋。
巴爾干半島上的吉普賽人,被寫進夢幻與污垢的世界,而生命的起點抑或生命的終點,何嘗又不是回歸夢幻和污垢。

 2 ) 火雞 婚禮與手風琴


“你的媽媽美極了,像林中的仙女一樣。她生下達尼拉后,肚子漲的厲害……她在我懷里死去,上帝給的,上帝又收回去?!?/blockquote>

那個時候貝汗有火雞,他一定沒有忘記外婆送他時的驚喜?;痣u發(fā)情,貝汗也在戀愛。阿茲拉,那個一本正經(jīng)的聽他講石灰的故事,問他會不會接吻,讓他甘愿為之死去的少女。當然,他還有慈祥的外婆,酗酒的叔叔和殘疾的妹妹。它本可以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喜劇,單純的吉普賽男孩在雜亂的吉普賽村莊里,渴望著愛情,天真的活著。

但“活著“,本就是個簡單卻又殘酷的命題。影片一開頭,貝汗不過是個單身的吉普賽少年。生活帶給他的殘酷,或許就是阿茲拉的母親因為他的貧窮而拒絕求婚,以及對于素未謀面的母親的短暫回溯。而這恰恰是每個吉普賽人的生命困惑:貧窮與失根。與其說是酗酒與嗜賭導致了前者,不如說,后者是一切的悲劇內核。用漂泊彰顯故鄉(xiāng),流浪是對“根“無休無止的追尋,也是困頓的來源,何以為家?何處停息?無盡的困頓最終化為精神的迷惘,只有用濃烈的酒精與短暫的快感去填補。

至少此時的貝汗還不用去考慮這些,火雞,是村民感恩外婆的贈禮,帶有自然的純潔與簡單,貝汗抱著火雞同阿茲拉看電影,拉手風琴給火雞聽,就連一對小情人幽會時,火雞也要搗亂從腳手架上跳下,撲到貝汗身邊?;痣u是代表貝汗天真的意象。一種打量世界的天真視角,虔誠信仰著上帝,以愛情為生命。在吉普賽狂歡節(jié)時達到高潮,赤裸的貝汗與阿茲拉平躺在小木船中,在各自的身體上刻下姓名。不知是否是庫斯圖里卡有意為之,小小的木船像極了小小的白色棺材。悲劇在歡樂的極點中衍生開。暴風雨之夜,好賭的叔叔毀掉了房子,燉熟了火雞,火雞死了,貝汗純潔的時光也結束了。一步一步走入艾哈曼德的花言巧語,天真的少年以為旅程指向的是財富,愛情與妹妹的健康,以為可以用雙手掙來正當?shù)腻X財。鐵便當?shù)涮O果糖,車窗之后漸漸模糊的吉普賽村莊,是天真世界抽離前最后的影像。


“好好照顧他們,愛護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他們是我擁有的一切…我怎么能不哭,我的靈魂在流血?!?/blockquote>

艾哈曼德的棚屋蜷縮在羅馬的市郊,并不像他天花亂墜的說辭里那樣美好,財富是靠犯罪得來的,充斥著斥罵,責打,虐待與人口販賣。奶奶說,一個不會做夢的吉普賽人就像一座沒有屋頂?shù)慕烫?,在貝汗的夢境里,大火是“失去”的具象,家,積木教堂,火雞,奶奶在廣場上拋球,拉著手風琴好像就能回到奶奶身邊……一切雜糅在灰燼與手風琴的聲響中,這或許是貝汗?jié)撘庾R里的掙扎,他以為自己有美好的理想,其實不過是為了金錢被迫流浪。以為自己在罪惡和謊言中學會了成長,卻幾乎把自己遺忘。他拒絕了同情與溫柔,屈服在艾哈曼德的欺騙,最后的一絲天真在新房與婚禮的幻想中茍延殘喘。

首當其沖的是自己幻想中的愛情,死亡從這里開始蔓延?;剜l(xiāng)得知阿茲拉懷孕的事實,習慣了謊言的貝汗以為阿茲拉的的清白也不過是另一場欺騙。他想把孩子賣掉,用這樣一種瘋狂的方式去救贖與阿茲拉的愛情。于是與阿茲拉的婚禮不再是婚禮,更像是一場用音樂和賀禮粉飾的葬禮。在拒絕阿茲拉的懇求后,最后的一絲天真便枯萎死去。阿茲拉在夜晚時懸空生產 ,既是母親也是新娘,仿佛重演了貝汗命運開啟的時刻,呼嘯而過的火車仿佛帶著女人的生命遠去。貝汗突然意識到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妻子,以及他曾經(jīng)一直追尋著的母親。還有那個不被別人認同也不被自己認同的自己。變奏的手風琴,不知是對生命的禮贊還是死亡的悲歌 。阿茲拉的白紗,母親的白紗,像夢里的鳥兒,飄飄蕩蕩。貝汗終于認識到了艾哈曼德對他編造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蒙騙,他失去了新娘,妹妹不知身在何方,所謂的新房更是子虛烏有。最后的信仰轟然倒塌。愛情,上帝與艾哈曼德,原始的信仰死去,宗教的信仰被遺忘,世俗的信仰和他苦苦積累的金錢一起,被意大利的洪水沖走。


上帝給了我財富,把它和靈魂綁在一起,然后一起拿走了。

所幸命運似乎演繹著守恒定律,被奪走的以另一種方式返還。貝汗找到了失散的妹妹,找回了阿茲拉在世上為他留下唯一的骨血,找回了家而生命也即將走向閉環(huán),他選擇以罪惡反擊罪惡,用謊言安放自己漂泊的親情,帶有巴爾干半島孤注一擲的野性與決絕,他在婚禮上殺死了艾哈曼德以完成對自己最后的救贖。死的時候,他仰面躺在火車上,重新看見夢里妻子誕下的白鳥,血液染紅車廂里的白沙,吉普賽人認為,血液就是力量。而在流逝的鮮血中,他似乎找回了自己業(yè)已丟失的天真,卻再也回不到開頭那個簡單的吉普賽男孩。嬰兒出世時的啼哭,素未謀面的母親,夢境里蒼老的外婆。自己最珍愛的火雞似乎就是臨死前眼前的白鳥。吉普賽人嗜賭,而貝汗以生命為最后的籌碼,輸?shù)靡桓啥簦瑓s最后從上帝那里贏回了自己曾有的天真。

影片多處讓我想起《百年孤獨》里的馬孔多,貝汗的外婆既像扶持著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的高祖母烏爾蘇拉,又像是未卜先知的加泰羅尼亞智者。阿茲拉身穿白紗飄起,仿佛再現(xiàn)了雷梅黛絲身著白袍飛天的景象。以及片尾的大雨,泥濘的世界,像是席卷馬孔多的經(jīng)年之雨,只是,雨里只有帶著父親最后金幣去流浪,踏上命運循環(huán)的小貝汗。只是沒有人拍一封電報說:馬孔多在下雨。

 3 ) 流浪民族的節(jié)慶飛行

《流浪者之歌》中,庫斯圖里卡將吉普賽人流浪的悲涼和對土地的眷戀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夾雜著庫斯圖里卡式的幽默與諷刺、嘲弄與荒誕、魔幻與現(xiàn)實、象征與解構、夸張與真摯。他也憑借這部蘊藏著對民族和故土復雜情感的影片,獲得1988年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

20世紀80年代末,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分崩離析,庫斯圖里卡不知何去何從,只好移居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電影學期間,為了適應好萊塢電影環(huán)境,他用好萊塢的方式拍攝了《亞利桑那之夢(Arizona Dream)》(1993),以類似旅行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青年的美國夢,同時也成為導演本人命運的一種暗喻。雖然這部影片在美國并不賣座,但是卻獲得了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20世紀90年代初期,庫斯圖里卡的父親因為在薩拉熱窩的房子被摧毀,死于心臟病,家人們只能去黑山避難,庫斯圖里卡覺得有必要回到故鄉(xiāng),向世界講述故鄉(xiāng)的故事,于是毅然回國。

因此,庫斯圖里卡的電影中不乏對國家政治和吉普賽民族的觀照。甚至在很多影片中,吉普賽人成為他電影中的主體。《黑貓,白貓》和《流浪者之歌》就寫盡了作為吉普賽人民族性格的“流浪”。這種民族性格具有鮮明的兩歧性:流浪一方面使吉普賽人個性鮮明、熱情奔放、灑脫豪邁,從梅里美的《卡門》中很容易看到這種性格;另一方面,也使得吉普賽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成為邊緣人,他們被排擠、被壓迫、被蔑視,這種狀態(tài)甚至持續(xù)到當代社會。

吉普賽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庫斯圖里卡電影的主要表現(xiàn)對象,與后者生活在薩拉熱窩的童年經(jīng)驗有關。更重要的是,早從十世紀便開始遷徙,且是最早移居西方的東方民族之一的吉普賽人,在西方虛構作品中提供了東方異教徒最根深蒂固的畫面。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塞爾維亞電影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读骼苏咧琛分?,庫斯圖里卡細致入微地探討了吉普賽的宗教問題,即吉普賽人的反基督教信仰。比如片中的凈身儀式,最早就來源于斯拉夫民族的異教信仰;影片結尾處十字架倒置的場景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這些也都為吉普賽人貼上了異教徒的民族標簽?!读骼苏咧琛分械募召惾斯?jié)慶儀式,在這個儀式上,音樂、舞蹈、醉酒及一切具有吉普賽風格的享樂,都呈現(xiàn)出吉普賽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在對節(jié)慶的表現(xiàn)中,庫斯圖里卡常常使用馬戲團等元素。馬戲團表演中的特技和魔術等項目,給人以超現(xiàn)實的魔幻感。庫斯圖里卡電影中的很多橋段恰好與特技、魔術如出一轍:《你還記得多莉·貝爾嗎?》中的迪諾會催眠;《爸爸出差時》中的馬爾克夢游過程中可以看見一切現(xiàn)實之外的事物;《黑貓,白貓》中吉普賽老人死而復生;《流浪者之歌》中男孩可以用意念操控餐具……這些超現(xiàn)實、甚至是反現(xiàn)實的設置,充滿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后現(xiàn)代手法。

此外,“飛行”也是庫斯圖里卡電影的標識之一。《爸爸出差時》的結尾處,馬爾克似乎要飛向天邊;《地下》的婚禮上,新娘在空中飛過;《流浪者之歌》中也有新娘飛行的橋段;《你還記得多莉·貝爾嗎?》中迪諾告訴多莉·貝爾,他夢見自己在城鎮(zhèn)上空飛翔。飛行場景幾乎出現(xiàn)在庫斯圖里卡的每一部影片中,創(chuàng)造了強烈的脫離感和驚異的體驗。在談及運用飛行場面的原因時,庫斯圖里卡自己說:“我在布拉格的一個老師告訴我,‘分辨好電影和壞電影的方法,在于好電影的每個角色仿佛都沒有了重力?!谑俏蚁耄覟楹尾粚W夏卡爾,真的讓人們都飄起來呢?”事實上,飛行場面的設置具有某種象征性。所有飛行的人有著共同的邊緣身份,在生活上遭受放逐,為了逃離這種生活,他們只能選擇“遠走高飛”。甚至可以說,“飛行“似乎是庫斯圖里卡影片中的邊緣人逃離惡劣生活處境的唯一方法。

在馬戲表演的狂歡儀式中,其形式感可以使觀眾從日常生活走進另一個喧鬧躁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獲得另一種對生活的體驗。庫斯圖里卡的電影中,現(xiàn)實的魔幻感、人物形體的扭曲、動物,往往同時出現(xiàn),形成某種無秩序的狀態(tài),這種無秩序存在于庫斯圖里卡的多部影片中,構成了馬戲團美學的內在邏輯理路。庫斯圖里卡總是將多種動態(tài)形象放置在同一個場景內,這些形象通常沒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當他們一起出現(xiàn)完成場面調度時,卻又衍生出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造成了畫面或場景的躁動和混亂?!读骼苏咧琛返钠娈悏艟持写罅靠此苹靵y的元素,以及貫穿全片的手風琴、火雞、婚紗即是如此。

正是通過這種狂歡化的手法,庫斯圖里卡在婚禮敘事中融入了巴赫金所謂狂歡節(jié)的全部特征,如全民性、儀式性、等級消失和插科打諢等。庫斯圖里卡電影中,幾乎所有人物都會參加婚禮儀式,在儀式上任意嬉戲玩鬧。事實上,在吉普賽人的世界里,婚姻本來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為吉普賽法律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他們視婚禮為人生的首要大事,甚至有人認為普賽人熱衷于旅行,往往是為了會見親友和為兒女選擇伴侶,可見婚姻對于吉普賽人的重要意義。因此,婚禮場景作為吉普賽文化的一部分,被庫斯圖里卡凸現(xiàn)出來的。庫斯圖里卡力圖通過婚禮場面的那種失序和狂歡,表達出自己對世界獨特的感受。《流浪者之歌》中,婚禮之外的生活都是索然無味的;《地下》中的人們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中度日如年,每天都重復著日?,嵤拢顮顟B(tài)和心理狀態(tài)幾近扭曲,對婚禮所營造的另一種世界充滿深深的期待;《生命是個奇跡》中盧卡修筑鐵路的沙盤上也有一個模擬結婚的場面。

不僅如此,庫斯圖里卡影片中的宗教儀式,也發(fā)揮著與婚禮類似的效果。譬如《流浪者之歌》中的凈身儀式發(fā)生在圣喬治日,這個節(jié)日對于吉普賽人來說意義重大。表現(xiàn)這種儀式,同庫斯圖里卡本人的南斯拉夫背景有關,同時,這些儀式也鮮明地反映了庫斯圖里卡的電影風格。儀式大部分是無章無序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程序,而更像是多種義素的交織錯落。巴赫金認為起源于酒神儀式的狂歡節(jié)“脫離了自己常規(guī)的生活”;而庫斯圖里卡影片中的婚禮、宗教慶典、“向上飛行”,也確實體現(xiàn)出了對輕松感和自由感的追求。既然世界雜亂無章令人費解,毋寧帶著個人的理想逃離這個世界,或者說去到另一個世界。

這完全可以看作是庫斯圖里卡電影的表達方式:他嘗試用一種看似不屬于這個世界的東西,去理解這個世界。在這種失序、狂歡和非理性背后,隱藏著庫斯圖里卡深刻的理性邏輯和家國意識。正如庫斯圖里卡自己所說,“我們要帶著理想拍電影,我們必須相信電影,所需要的只是從主導潮流中脫身而出”,即是說,以一種反秩序的理性來思考這個世界。

 4 ) 做了個加長版的翻譯

看到加長版只有英文字幕,就自己翻譯了一下,,看了好幾遍,加長版和刪減版都看了好幾遍,頭有點疼,反正就是大概翻譯一下,能看就行,加長版確實多了很多東西,開頭和結尾都多了很多。去什么手字幕網(wǎng)站找應該就能找到。實在沒有想要就留郵箱吧,估計也沒什么人看這個,就沖我一個周末都在看這個也得給個高分啊,不然不是白忙活了!

 5 ) 大地寬廣到令人憂傷啊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還在北京,第二天就要回家去。和舍友一起去吃了晚飯,整理了一會兒宿舍,看著北京已經(jīng)浮起在模模糊糊的夜色里,一時不知道干什么事情。習慣性打開電腦,糾結了一會兒,點開了《流浪者之歌》。

字幕時有時無,但并不影響觀賞??赐曛笪壹拥脽釡I盈眶。我想,天吶這真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我一定要找時間再看一遍。我還查了這部電影當年在電影節(jié)的情況。據(jù)說1988年的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jié)放映了這部電影,但是由于字幕問題未能按時開場。主辦方從南斯拉夫那邊拿到了電影的一份拷貝,可是就當他們把南斯拉夫的翻譯找來時,翻譯們卻表示他們并不知道這種語言。這時,一個吉普賽清潔工說,那是他們民族的語言。一直到最后,影片都沒能成功翻譯。主辦方感到非常抱歉,并表示如果人們不想看沒有字幕的電影,他們會退款,可是當時沒有一個人離開,大家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看完了整場電影。并且在結束的時候,這部電影贏得了觀眾持續(xù)好幾分鐘的起立鼓掌。

了解這段往事之后再看的決心更加強烈了。但是這個計劃遲遲沒有動工。把一本看過的書、一部看過的電影翻出來重新欣賞是要下決心的,尤其是那種不久之前剛剛看過,或者是那些看完之后令人心力交瘁的書和電影。在我看來《流浪者之歌》兩者全占。

終于,在頹廢了整整一個清明假期之后,我找到了270分鐘的加長版資源,開始回顧。看完之后依舊是大受震撼,抱著電腦寫寫刪刪好久。最后,我想,不如從“混亂”這個詞講起。

生命是一場巨大的混亂。

在電影的開頭,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了混亂的端倪,在婚禮前就醉得不省人事的新郎、不停輸錢的賭徒、被大風裹挾著漫天飛舞的黃沙。愛情在混亂中離場了,個人和家庭在混亂中失敗了,故鄉(xiāng)也將在混亂中遠去??赐炅苏侩娪安朋@覺導演在開頭就已經(jīng)在暗示你,不要掙扎了,到最后混亂會把所有人都淹沒,塵歸塵,土歸土。

Perhan在一開始是多么單純啊,他在這混亂之外。在這一片狼藉之中,他是旁觀者,用手風琴為舅舅Merdzan的鬧劇配樂,抱著那只火雞逗妹妹Danira玩。心上人Azra兩次問Perhan,“你知道怎么接吻嗎?” Perhan兩次岔開話題教她怎么制作石灰粉,第三次Azra說,“你肯定沒見過那是怎么樣的”,Perhan只得回答“我只在電影里見過”。

在Azra家求婚失敗是Perhan陷入混亂的第一步。當他帶著妹妹Danira去治腿,實際上是跟隨著Ahmed參與人口販賣時,這股邪惡的混亂開始進一步吞噬他,讓他面目全非,以至最后回家,雖然穿得光鮮,但是祖母Khaditza一眼就看出來孫子在賺不干凈的錢,她流著淚問他,“你怎么變得這么糟糕”。金錢和對Azra的執(zhí)念在Perhan生前蒙蔽住了他的雙眼,在他死后,眼睛上依舊蓋著兩個金幣。

在影片結尾處,舅舅Merdzan在凄風苦雨中跑去去教堂說了一段話,在142分鐘的版本里這段話被剪掉了。這段話是這樣的:

上帝啊,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原諒我沒能來救你。你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當時圣像歪掉了),看看你能幫我什么。我對你總是這么好,但是你居然耍我。你不幫我,我也不會幫你,我打算把你抬走了。還有,照顧好Perhan,讓他追隨你,他無父無母,所以只有他才會親吻你的腳。他不知道如何愛你,你卻把他獨自留在狼群之中。把他留在最好的地方。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人,但我會盡量做一個好人。主啊,請允許我親吻你的臉。你看到這兩個骰子了嗎?讓它們落在正確的地方,我是吉普賽人,這你是知道的,也讓我走上正軌,幫助我實現(xiàn)愿望。如果我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我就不叫Merdzan。求你了上帝,就是一對骰子而已。

嗜賭成性的舅舅到了悲劇的末尾也不會改變,Perhan的孩子打破玻璃取走了蓋在Perhan眼睛上的兩枚金幣。這不僅暗示著一個人的命運無法改變,還暗示著這幾代人,都不過是在重蹈,或是即將重蹈悲慘的覆轍。

Merdzan說完這段話,被扶起的圣像又倒下了。上帝也拋棄他們了。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尤其是最后舅舅在教堂的片段,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童年》。

當時讀這本書,完全是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出于對俄國文學冗長人名的抗拒和對一些凄慘情節(jié)的逃避,我硬著頭皮草草讀完了此書,因此其中的情節(jié)我?guī)缀跬耆饬耍挥浀弥魅斯邪⒘紊?,還記得一個人叫小茨岡(在俄國,他們稱吉普賽人為茨岡人)。小茨岡給我留下的印象甚至比主人公阿廖沙的還要深刻。我記得他無家可歸,來到了阿廖沙祖父的染坊工作,由于技術高超招來了阿廖沙舅舅們的仇恨,他們叫他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到墓地去,沒想到小茨岡因不幸被十字架壓在身下而身亡。我小時候一貫不喜歡凄凄慘慘的悲劇,但是這一幕大概是猛然間觸到了我對悲劇美學的想象,以至于到現(xiàn)在腦子里都有這幅畫面。電影結尾倒下的神像,真像壓住小茨岡的十字架。多少人被壓在命運之下啊。

在寫下這段文字之后,我去找了一下原文,關于小茨岡之死,作者這樣寫道:“后來小茨岡無聲無息地被埋掉了,漸漸地被人遺忘掉了,沒有誰再提起他。”

在這部電影里面,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元素隨處可見,祖母和Perhan的異能、Perhan夢境中的祭典、展開翅膀的火雞和孔雀、被吊起在半空的房子、飛到空中的新娘Azra……導演庫斯圖里卡說,《流浪者之歌》這部電影呈現(xiàn)出的世界完全屬于馬爾克斯和其他的拉美作家構建出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面,人們貧窮,命運多舛,瘋狂而沒有理性。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確實有這種感覺,祖母Khaditza一出場,我就覺得她是我想象中烏爾蘇拉的樣子,而Azra就像烏爾蘇拉的孫女,美人兒蕾梅黛絲。后者的相像倒不是性格方面的,而是結局方面。試看《百年孤獨》中蕾梅黛絲的命運:

就在這時美人兒蕾梅黛絲開始離開地面。烏爾蘇拉那是幾近失明,卻只有她能鎮(zhèn)定自若地看出那陣不可阻擋的微風因何而來,便任憑床單隨光芒而去,看著美人兒蕾梅黛絲揮手告別,身邊鼓蕩放光的床單和她一起冉冉上升,和她一起離開金龜子和大麗花的空間,和她一起穿過下午四點結束時的空間,和她一起永遠消失在連飛得最高的回憶之鳥也無法企及的高邈空間。

這和Azra產子而后飛升是多么相像。

“月光在笑我們在哭泣,我們的眼淚上升到星星那里,在火邊與我的影子起舞。”里面有一個瘋瘋癲癲的男人唱道。這時候Perhan還掛在鐘上,邪惡的混亂還沒有吞沒他,他在鐘聲中大喊“Azra我愛你!”。瘋瘋癲癲的男人在夜色中一蹦一跳,說,“我要跳過我的影子!” 他以為只要他跳得夠高夠遠,就可以跳過他的影子,他以為只要跳過他的影子,就可以跳過吉普賽人悲苦的命運。

Perhan最終還是沒能跳過他的影子。

原文最初發(fā)表于公眾號 浪游者LIN

 6 ) 吉普賽人的夢

導演說,吉普賽人的夢就是他們的歷史。

影片絕大部分的對話使用的是羅姆語,大量使用非專業(yè)演員。據(jù)說,主演Devor跟他所扮演的角色Perhan一樣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初為人父。然而他卻在1999年因為過度吸毒去世,令人唏噓。

這是一部成長紀事類影片,同時也被稱作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片子,于1989年獲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關于導演

本片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同時也參與了編劇創(chuàng)作。他出生于南斯拉夫 薩拉熱窩一個世俗的穆斯林家庭。除了《流浪者之歌》,他還導演了一些影片,比如《爸爸出差時》,獲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銅獎?!秮喞D侵畨簟罚亓蛛娪肮?jié)金熊獎提名,《黑貓白貓》,威尼斯電影節(jié)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可能是因為本身的經(jīng)歷,他將自己的國家的故事,編織成一個幽默又恐怖又悲慘的令人難忘故事,他把這些故事都打上標簽,說他們都是歡樂的故事(joy),但其實背后反映了很多社會矛盾。

庫斯圖里卡受到了約翰福特(John Ford),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 Bunuel科波拉(Coppola), 卓別林(Chaplin)等導演的影響,像很多俄羅斯、捷克、南斯拉夫導演一樣,他也在布拉格電影學院學習影視。

由此,影片中一些場景,比如人販子Ahmed和Perhan的對話,與《教父》的場景和用光相似,還有舅舅的一些肢體表演也模仿了卓別林。

他關注他所處的社會沖突矛盾,家庭、社會變革、動蕩的社會,電影里充斥著不安靜的元素(比如密集的場面調度,長鏡頭使用,火雞、鵝這些動物的出現(xiàn)),關注邊緣人物,吉普賽人、猶太人、穆斯林。窮人和被剝奪權利的人,殘疾人、兒童、竊賊、違法者、持不同政見的人等。他的電影刻畫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但是卻充滿了幽默、喜劇的感覺,動作滑稽(比如影片中的舅舅)的場面。


關于吉普賽人

吉普賽人,官方的稱呼是羅姆人。

據(jù)說,他們原本居住在印度,由于某些原因向外遷徙。然而他們的生活方式難以融入其他民族,導致他們在其他民族主導的國家不受歡迎,受到歧視,被認為是乞丐、小偷、人販子,由此他們在二戰(zhàn)中也受到了納粹德國的迫害屠殺。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電影里面,Azra的媽媽不希望把女兒嫁給Perhan,嫌棄他貧窮,而且為了拒絕Perhan還說了很多帶有歧視的難以入耳的話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巴爾干半島成為吉普賽人最為集中的地區(qū)。然而,流浪還是他們所堅持的生活方式,他們以大篷車為家,沒有固定居所。

他們以占卜為生,這也就是影片里外婆這個角色所代表的人物的職業(yè)。我們不禁把他們與巫術、神秘力量聯(lián)系在一起。像影片里的男主的超能力,和外婆的占卜術。


關于夢

超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利用奇妙的想象力,無邏輯的、無意識的人物心理活動,使現(xiàn)實和夢境的矛盾結合,達到一個超現(xiàn)實狀態(tài)。

影片中,夢境的場景頻繁出現(xiàn),甚至跟現(xiàn)實模糊了邊界,比如Perhan夢到自己回家了,一家人開心地聚在一起,外婆在教堂前面拋著紅色毛線,拿著紅色毛線繞著教堂模型。是他思念親人的無意識的表現(xiàn)。

但是,Azra死后的他,在給外婆寫信時,說他已經(jīng)不會做夢了。他已經(jīng)沒有牽掛,行尸走肉一般。(對應片子里Perhan給外婆寫的信里說的,沒有夢的吉普賽人是什么樣的?就好像沒有頂?shù)慕烫?、不發(fā)出聲響的鈴鐺。)細心的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他在說這句話之前,經(jīng)常會有夢境的場景,他原本還是個淳樸的小伙子,有夢、樂觀、會愛人也被愛。

導演說吉普賽人的夢就是他們的歷史。個人看法,歷史也可以理解為神話故事吧。如果他們不做夢了,那就沒有精神支柱,如行尸走肉一般。正如導演所說的,吉普賽人的社會法則建立在兩個元素上面,即深刻的神話,和從神話中汲取的巨大精神資源。


關于魔幻現(xiàn)實主義

這部影片也被稱作是帶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部影片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元素有哪些,和南美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相比有何不同或相同,同時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電影和其他魔幻、奇幻電影的界線在哪里?

魔幻現(xiàn)實主義,即故事基于現(xiàn)實生活,使用了大量逼真的細節(jié),場景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穿插進一些魔幻或者超自然因素,使用魔幻元素來說明現(xiàn)實。而幻想故事通常與現(xiàn)實分離。

魔法和騙術之間沒有界線。魔幻的場景,如漂浮的新娘,操縱金屬的特異功能等,是我們作為有常識的正常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見到或做到的。然而,騙術,確實普通人正常人能夠做到的,其實就是通過語言偷換概念,通過手段達成的一種幻象。

導演說,吉普賽人和南美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非理性(irrationality)和貧窮(poverty)。


關于宿命論

片頭有個人說,他們想束縛我,拿走我的翅膀,但是我的靈魂不需要翅膀,想飛就飛。當上帝還在地上的時候,就拿我們吉普賽人沒辦法。

吉普賽人的靈魂不需要翅膀,他們天生就是自由的。然而結局卻是矛盾的。

Perhan運用自己的超能力得到了金錢,但是最后卻被一場毫無征兆的洪水沖走。真是造化弄人。

他的獨白:上帝給了他財富,卻又要帶來風暴把他的財富淹沒卷走。上帝給了他盜取金錢的運氣,卻又懲罰他,沒收他的金錢。

I am a victim of an evil fate

他不理解這種厄運.

他越是逼著自己去理解發(fā)生了什么,或接受這些,他腦子里就越混亂越迷惑,真相也就離他越遠。他絕望,感到被命運捉弄,被詛咒。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他已經(jīng)不再做夢了,如果一個吉普賽人不做夢了,就像沒有頂?shù)慕烫?,沒有聲響的鈴鐺

雖說中間有一段風光的時候,Perhan去了意大利后衣錦還鄉(xiāng),娶了自己心愛的人,但是最后卻為了復仇不幸身亡。最后,這個家還是沒有擺脫貧窮,一家人還是住在那個又小又破的房子。他的兒子也走上了他的道路,偷了金幣逃跑了。

他們相信上帝,外婆經(jīng)常提起上帝,認為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說起去世的媽媽,她說:上帝把她給予我,又拿回去了,那我有什么辦法。只能相信上帝,只能相信命運的安排。

作為外人的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是自由的,無拘束的,而他們本身也認為自己是自由的。然而實際上這種自由也是被束縛的,因為他們會一直被困在他們的貧窮里,困在上帝的規(guī)則里,困在宿命里。

最后一幕,舅舅背對著鏡頭,古怪的走路的姿態(tài),像卓別林走向生命之路。


關于符號和象征

移動的箱子。第一次是在Perhan去找azra求婚的時候,路邊走過很多箱子,Perhan心情愉快。第二次是Perhan罩著紙箱逃過警察的追捕。第三次是Perhan刺殺Ahmed時他的兄弟在箱子(茅房)里被殺然后蹣跚幾步,倒下。第四次是Perhan的兒子,拿走金幣后在罩在箱子里逃走。

大部分時候,箱子是在逃跑或離開的時候出現(xiàn),可以說是一個面具,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現(xiàn)實,只能偷偷跑掉,一直流浪?;蛘哒f是一個庇護的工具,在流浪中,保護他們穿越危險的地方。

漂浮的女人、白色婚紗、母親,即神圣純潔的存在。女孩分娩的場景,也是神圣的。包括外婆也是一個受尊重的重要角色。在這里,女性角色是重要的。比如母親給他生命,外婆養(yǎng)育他,對他的成長產生正面效果的。但是男性角色是負面,比如嗜賭成性的舅舅,人販子Ahmed等。

外婆說的神話故事,天空和大地是夫妻,他的孩子想把他們分開,比如太陽,但是沒有成功。但是只有風做到了。

在這部影片里,風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出現(xiàn)了很多次,風把頭紗吹起來,頭紗有目的地飛舞,像被賦予了生命;風讓Azra在分娩時浮起來;風把媽媽吹進了夢境,飄在車窗外。等等。

片尾,Perhan臨死前看到的白色鳥,應該是他向往的。他也說到,夢到妻子Azra生下了一只白鳥。應該也是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夠真正的自由翱翔,像風一樣。


矛盾

詩意和殘酷的結合。一邊是殘酷的現(xiàn)實,一邊是詩,像影片里的一些角色,時不時會念叨一些句子,又美又凄慘。

矛盾的,有婚禮有葬禮,同一個屋子里的人,有些人開心慶祝,有些人在爭吵。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也有矛盾??赡芤彩且驗閷а菟幍牡貐^(qū),巴爾干地區(qū)也是一個充滿矛盾和沖突的地區(qū)。

他沉迷于費里尼的《阿瑪柯德》(Amarcord)里面的喜慶、粗俗、密集的場面調度。由一個瘋瘋癲癲的講述者開始,影片充滿詩意、自由地轉向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導演也被稱作費里尼的繼承者。


參考資料:

1. IMDb

2. RogerEbert影評

3. //www.encyclopedia.com/movies/dictionaries-thesauruses-pictures-and-press-releases/dom-za-vesanje

4. http://bobafett1138.sealteam1138.com/2011/03/dom-za-vesanje-1988-directed-by-emir.html

5. //www.theartsdesk.com/film/dvd-time-gypsies

6. //www.unsungfilms.com/6773/time-of-the-gypsies/

 短評

都說老卡的電影是經(jīng)典,我守著DVD都不敢打開,這個也是看見網(wǎng)盤有下載看看新鮮,真的止步不前。散文詩一樣的電影高分未必有人都叫好,反正我不以為然?!杭娱L版就不看了』

6分鐘前
  • 與碟私奔
  • 還行

無限接近滿分的電影。全片四場婚禮,沒辦成的倆場讓新娘抱怨,辦成了的倆場則導致新郎慘死,彷彿游牧生活與走入家庭注定不能合一、現(xiàn)實生活與幸福未來必然有一者得是夢境。

7分鐘前
  • 焚紙樓
  • 推薦

好久沒給五星級評價了。。。

12分鐘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薦

庫斯圖里卡絕對是外星人!

15分鐘前
  • 枯川滿
  • 力薦

很可惜,我沒有看到260的完整版本,而是140的剪輯版,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響這片子帶給我的強烈震感,雖然四個多小時的敘述更使人蕩氣回腸。老庫這回把焦點放在了一個世界性的民族之上:吉普賽人(羅姆人),描繪了在時代變遷中的他們生存現(xiàn)實的概況,流浪的本性與浪漫主義人格,使人笑中帶淚。

16分鐘前
  • 潤物
  • 力薦

南斯拉夫,這塊半島與大陸割裂、漂離,就像Perhan,像車隊,像所有漂泊的人,住在米蘭和羅馬邊緣的廢墟。講故事的奶奶是茨岡人的白女巫,家里擺滿瓶瓶罐罐,治愈疾?。唤鹕某繒熇锼眉t線一圈圈纏滿米蘭大教堂。看哭了兩次,第一次是河流里茨岡人的盛大儀式,火焰和煙霧升騰在水面,衣裙潮濕赤裸乳房的Azra把愛人的名字刻到乳房下,Perhan則把她的名字刻在胸口。第二次,Azra升到半空,產下孩子死去。配樂Goran Brengovic,Le temps des gitans。水、火、土、風,庫斯圖里卡是煉金術師,操縱著宇宙間的一切元素,調制糅合成這部茨岡人的電影。Perhan和Azra相愛的那刻,Perhan正在講述石灰——大地養(yǎng)育了它,河水給它洗禮,火哺育了它?!敖^對的浪漫啊。絕對的浪漫?!?已經(jīng)不叫扎比特的扎比特這么說著。因為他永遠跳不過自己的影子。

21分鐘前
  • Nin
  • 力薦

老庫調度動物的功力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也是他唯一一部沒有與政治沾邊的電影。

24分鐘前
  • 天予
  • 推薦

離開"南斯拉夫"的特定背景或魔幻現(xiàn)實意象,《流》即一部關乎成長儀式的"男性傳記",首先,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主體空間,作為定義"他者空間"之根基,因此,得以作為流轉中的"吉普賽":飄忽不定的母親幻景與前往意大利的儀式(待延展的主體空間)。多年后,《生命是個奇跡》呈現(xiàn)了相似故事的另一面

29分鐘前
  • 墓島GRAVELAND
  • 推薦

一個不做夢的吉普賽人,就像沒有屋頂?shù)慕烫茫瑳]有文字的書。

34分鐘前
  • 糖罐子.
  • 推薦

8/10。開場持續(xù)哭泣的女人由背影緩慢轉身面對鏡頭,鏡頭內部蒙太奇轉換到撐著破傘的禿子,講述飛翔的傳說,結尾被新娘射殺的貝漢掉進歸途列車,望向天空幻化為白鳥,渴望飛回故鄉(xiāng)。庫氏非常重視場面布置的豐富,叔叔從賭徒中走出,洗臉、怒罵、禱告和輸?shù)糇詈蟮馁€資,背景展現(xiàn)了小鎮(zhèn)全貌,為逼奶奶替他還錢用拖車吊起整座房子,吊起的房子象征吉普賽人居無定所的脆弱。史詩氣質的符號融化到民族的精神中,在彌撒祭典,水中木筏承載著巨大人偶,舟中半裸的男女主角消失于薄霧之中,阿茲娜在懷疑中難產而死,婚紗飄在空中帶著命運的荒誕無情,婚禮上貝漢用意念控制叉子殺死阿默德的長鏡頭跟拍,生動傳達貝漢失去一切的絕望。慶典中漂流的火雞被叔叔燉湯,是貝漢墮落為罪犯的起點。結尾兒子拿掉貝漢尸體遮眼的金幣、躲入箱中冒雨逃跑,父子命運又開始輪回。

38分鐘前
  • 火娃
  • 推薦

奠定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之作,而且在平衡性上算是做得最好的一部。既有表象的瘋癲與魔障,也有深沉的悲憫與憂傷,庫斯圖里卡將自己對于吉普賽民族的全部摯愛傾注其中,并順著電影的各個毛孔流淌出來。

41分鐘前
  • 噴子
  • 力薦

在窗外隱約的廣場舞(村里每晚都有幾個人跳)音樂聲中看完了這部。對比太鮮明:吉普賽人的村子里,生活雖然也困苦,但好歹能抱作一團跳跳舞唱唱歌。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只有漢族如此缺乏音樂和舞蹈,以至于大家只能像原子一樣彼此孤立。奇怪的是,從大家對廣場舞的癡迷來看,漢人是渴望音樂和舞蹈的。

46分鐘前
  • 遠子
  • 力薦

不開心的時候我喜歡彈手風琴,聽的人滿心歡喜,而我的心卻在哭泣。

47分鐘前
  • 小熊QQ
  • 力薦

太強了,妥妥入選年度前五,庫斯圖里卡最佳,再看五十遍270分鐘版也不算多!吉卜賽人能有這么一部描述民族命運的片子(如果還能稱為“民族”的話),不枉受了幾千年的氣!傳統(tǒng)層面的野種,生子,十字架,現(xiàn)實層面的販賣人口,金錢至上,魔幻層面的叉子,婚紗,高級得不能再高級,完美得不能再完美!P.S. 至少一定要看142分鐘版,HDTV那版是坑爹的,尤其結尾

49分鐘前
  • 圓圓(二次圓)
  • 力薦

CD1:t7eb3ac08f / CD2:t726a61bdfOST:f2b44ee35d

50分鐘前
  • 皮埃
  • 還行

1.被掛起的房屋;2.河流里的祭典;3.飄渺的白紗,死去的母親和遠離的妻子;4.懸浮在空中生孩子;5.手風琴永遠有著一抹哀傷;6.火雞、鵝和白鳥;7.我以為那是一場夢,白晝一般清晰的夢。

51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推薦

火雞的戲份雖然少得可憐,但它的獻身演出卻相當驚艷,值得一座最佳男配的嘉獎,或者,終身成就獎的殊榮(如果鍋里的不是替身的話),也再次證明庫斯圖里卡挑選動物演員的眼光以及調教它們的功力(所以他憑借此片拿到了第42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導演獎)。

55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薦

十年前看的,只記得一些恍恍惚惚的片段,重溫亦感動,就像看一部嶄新的片子,被一種謎一樣的氣場緊緊包裹,東歐、拉美電影的氣質來自純天然的血統(tǒng),無法模仿和學習。

59分鐘前
  • 內陸飛魚
  • 力薦

少年的墮落史和自救史,最妙的是在葬禮上,那個儀式性的置于雙眼的錢幣——被金錢蒙住了雙眼,更妙的是,他的兒子打破玻璃,偷走這兩塊金幣,躲在紙箱子里在大雨中遁走——腐壞的道德在循環(huán)。另外一條信仰之路隨著倒塌的耶穌十字也消失了。在道德墮落的嚴肅主題面前,老庫也落淚了。

1小時前
  • Chicology
  • 推薦

我猜,姜文一定是老庫的粉絲。

1小時前
  • I I 7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