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色塊切換皮膚
歡迎安裝高清版[青檸TV]電影APP
類型:劇情片地區(qū):內地年份:1939
主演:顧蘭君 梅熹 李紅 王獻齋 屠光啟
導演:陳翼青 張善琨
簡介:改編自戲曲,攝于1936年,由張善琨導演,魏如晦、周貽白等編劇,講述了明朝愛國志士與清兵英勇作戰(zhàn)的.. 詳細 >
改編自戲曲,攝于1936年,由張善琨導演,魏如晦、周貽白等編劇,講述了明朝愛國志士與清兵英勇作戰(zhàn)的故事,是為“孤島”進步電影代表作之一,影片借古諷今,表現(xiàn)了藝術家的勇氣和良心,與當時蔚然成風的商業(yè)型古裝片、時裝片等分庭抗禮。
這部電影是想用明朝末年清軍入關的歷史來隱喻日本侵華嗎?雖然拍攝的藝術手法不咋地,但是作為早期的電還是可以一看…而且那個時候能拍出來,還真是牛逼……
這就是1938年的《明末遺恨》,又名《葛嫩娘》
看的我頭疼
2
看過留痕
鄭子龍(鄭芝龍)使用了一種晚清現(xiàn)代化政治觀念出現(xiàn)之前的一種忠孝觀來為自己的務實主義/投降主義的選擇做辯護——姓朱的皇帝,姓張的皇帝,姓李的皇帝,跟老百姓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通過君主和將領之間的矛盾,凸顯了明朝滅亡的原因,即政治上的腐敗和官員的不抵抗。盡管忠君的觀念在五四以來的現(xiàn)代政治選擇之中是一種落后的觀念,忠于皇帝又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民族主義行為,在1930年代-19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的語境之中,鄭芝龍被塑造成為一個為了自己的高官而出賣明朝朱姓皇帝的反派角色。這體現(xiàn)出一種話語上的綜合和妥協(xié),即把封建主義的道德觀念擺渡回來,作為一種炫耀民族主義的政治救亡策略。滿清在語義結構上被類比于日軍和汪精衛(wèi)所代表的偽政府,因此跟滿清的合作,就被類比為跟日本的合作。一代父子之間不同的政治選擇,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抗
同是1939年孤島生產,張善琨監(jiān)制的有《木蘭從軍》和這部,相比較起來,《明末》隱喻的抗日內涵更為的明顯和有力。顧蘭君演的葛嫩娘是一位巾幗英雄,在民族國家存亡面前非常的有骨氣,對于以前的朋友為了求榮而投靠叛徒,是非常的痛斥,最后和梅娘一起殉國。片中兩首歌曲,總體上說還可以。
“孤島”古裝片,借古喻今的意圖十分明顯。葛嫩娘,妓女形象與巾幗英雄形象的重合。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反諷。
塑造巾幗英雄形象,以古喻今,呼吁抗戰(zhàn)。
滿清入關與日軍侵華實在一般無二。片中對女性氣節(jié)的刻畫無不透出激賞與尊重,令人眼前一亮
歷史意義較為大
無源
只能說……一般水平的永遠都是大多數(shù)……
《明末遺恨》唱詞具有批評性我總覺得我離不開此山此水私情與國事場景與場景造型不一,有疏離感大時代與個人的愛恨情仇嫩娘,女軍人,造型真好看氣急了,勇敢以古喻今,呼吁抗戰(zhàn)老百姓的力量退回到臺灣?!打到死戰(zhàn)爭場面竟是戲曲風女為主,男為輔文戲多,武戲少無恥,狗,圣賢書,反襯清人的無知
2020,觀影第309部
馬金子一口一個“你媽的”太好玩了。2022.08.08
殘片
2015-07-26,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3MzI4OTEy.html?firsttime=0&from=y1.9-4
固定鏡頭比較多,借古喻今。和木蘭從軍算是姊妹片吧,張善琨自己做導演拍的也不錯,顧蘭君演的并不比陳云裳差。還間接的倡導需要團結一致,驅除外敵。
越是老東西越有趣。臺詞就比桃花扇簡單多了,但是卻有一種幼稚的可愛主角,也猥瑣的可愛。推薦沒事的時候度假看看。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這部電影是想用明朝末年清軍入關的歷史來隱喻日本侵華嗎?雖然拍攝的藝術手法不咋地,但是作為早期的電還是可以一看…而且那個時候能拍出來,還真是牛逼……
這就是1938年的《明末遺恨》,又名《葛嫩娘》
看的我頭疼
2
看過留痕
鄭子龍(鄭芝龍)使用了一種晚清現(xiàn)代化政治觀念出現(xiàn)之前的一種忠孝觀來為自己的務實主義/投降主義的選擇做辯護——姓朱的皇帝,姓張的皇帝,姓李的皇帝,跟老百姓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通過君主和將領之間的矛盾,凸顯了明朝滅亡的原因,即政治上的腐敗和官員的不抵抗。盡管忠君的觀念在五四以來的現(xiàn)代政治選擇之中是一種落后的觀念,忠于皇帝又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民族主義行為,在1930年代-19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的語境之中,鄭芝龍被塑造成為一個為了自己的高官而出賣明朝朱姓皇帝的反派角色。這體現(xiàn)出一種話語上的綜合和妥協(xié),即把封建主義的道德觀念擺渡回來,作為一種炫耀民族主義的政治救亡策略。滿清在語義結構上被類比于日軍和汪精衛(wèi)所代表的偽政府,因此跟滿清的合作,就被類比為跟日本的合作。一代父子之間不同的政治選擇,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抗
同是1939年孤島生產,張善琨監(jiān)制的有《木蘭從軍》和這部,相比較起來,《明末》隱喻的抗日內涵更為的明顯和有力。顧蘭君演的葛嫩娘是一位巾幗英雄,在民族國家存亡面前非常的有骨氣,對于以前的朋友為了求榮而投靠叛徒,是非常的痛斥,最后和梅娘一起殉國。片中兩首歌曲,總體上說還可以。
“孤島”古裝片,借古喻今的意圖十分明顯。葛嫩娘,妓女形象與巾幗英雄形象的重合。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反諷。
塑造巾幗英雄形象,以古喻今,呼吁抗戰(zhàn)。
滿清入關與日軍侵華實在一般無二。片中對女性氣節(jié)的刻畫無不透出激賞與尊重,令人眼前一亮
歷史意義較為大
無源
只能說……一般水平的永遠都是大多數(shù)……
《明末遺恨》唱詞具有批評性我總覺得我離不開此山此水私情與國事場景與場景造型不一,有疏離感大時代與個人的愛恨情仇嫩娘,女軍人,造型真好看氣急了,勇敢以古喻今,呼吁抗戰(zhàn)老百姓的力量退回到臺灣?!打到死戰(zhàn)爭場面竟是戲曲風女為主,男為輔文戲多,武戲少無恥,狗,圣賢書,反襯清人的無知
2020,觀影第309部
馬金子一口一個“你媽的”太好玩了。2022.08.08
殘片
2015-07-26,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3MzI4OTEy.html?firsttime=0&from=y1.9-4
固定鏡頭比較多,借古喻今。和木蘭從軍算是姊妹片吧,張善琨自己做導演拍的也不錯,顧蘭君演的并不比陳云裳差。還間接的倡導需要團結一致,驅除外敵。
越是老東西越有趣。臺詞就比桃花扇簡單多了,但是卻有一種幼稚的可愛主角,也猥瑣的可愛。推薦沒事的時候度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