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伊莎貝拉2006

劇情片香港2006

主演:杜汶澤 Chapman To  梁洛施  黃秋生  田樸珺  賈曉晨  曾國祥  何超儀  詹瑞文  余文樂  

導(dǎo)演:彭浩翔

 劇照

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2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3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4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5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6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3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4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5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6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7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8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19伊莎貝拉2006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17:52

詳細劇情

  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前。澳門司警馬振成(杜汶澤飾)因惹上是非遭停職,警察生涯即將終結(jié)。馬振成與伙計仍然夜蒲,盲打誤撞遇上一名神秘少女張碧欣(梁洛施飾)。張碧欣隨之跟著馬振成回家,醉酒醒來的馬振成以為自己與對方有了一夜情,再加上碧欣聲稱是他與初戀情人分手后生下的女兒,更加令馬振成錯愕不已。
  碧欣因欠租數(shù)月以致無家可歸,其心愛的狗狗伊莎貝拉亦被無良業(yè)主趕走,下落不明。身為父親的馬振成希望能彌補以往的責(zé)任,其后碧欣堅決要與馬振成同住,令一向放浪的馬振成生活頓起變化。
  為求自保,馬振成企圖以身犯險令自己得以脫罪,他的好友杜Sir(黃秋生飾)亦屢勸無效。張碧欣歡欣鼓舞地準(zhǔn)備與父親落草,對著同校男生也難掩得意之色。然而漸漸地馬振成從張碧欣身上,體會到什么是責(zé)任。

 長篇影評

 1 ) 小地方小故事

從來都跟不上潮流,什么都跟不上,所以今天才看了《伊莎貝拉》

幾乎毫不知情,看之前。無論對導(dǎo)演還是演員還是劇情,只知道這部片曾經(jīng)像今天廣州的空氣一樣熱。沒有期待,也沒有偏見。這該是看電影最好的狀態(tài)。

小地方小故事小人情,拍好了比很多傳奇都好看。

看完了上豆瓣看影評

不明白為什么有人覺得這故事有情欲曖昧

馬振成的一舉一動都把握得很好,而且可以明顯看出他的底線,從他以為自己是小欣的爸爸那時候起,他對小欣的種種的好都明顯出于父愛。至于一起灌酒一起躺床上的場景,我認為并不過分。

小欣的一顰一笑也都恰如其分,從未越界。她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死了母親,無依無助,有對父親的依賴也是很正常的,況且她猜測馬振成是她父親多年了。我想,當(dāng)一個人從小缺乏別人都有的東西的話,一旦他擁有了肯定就會狠狠地抓住不放手,非常非常珍愛。

但是,小欣真正的父親的出現(xiàn)很沒必要,而且很突兀。如果故事簡化到馬振成就是小欣父親會更好。

不明白為什么有人覺得鏡頭運用抄王家衛(wèi)。

是有學(xué)他的痕跡,但也是師承關(guān)系。沒有必要刁難導(dǎo)演。只要用在電影里合適就是好的。

再說,這部片的色調(diào)很澳門,真的,記憶中的澳門就是這種色調(diào)的。

不覺得有悲哀,結(jié)局是小幸福。也不覺得矯情

 

不是很多年前就有種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嗎,現(xiàn)在我相信香港電影只是在經(jīng)歷一個艱難的轉(zhuǎn)型。年初看的《狗咬狗》也是拍得非常的漂亮。好像都是06年的片子吧,一年有兩部好作品很不錯了。

 2 ) 伊莎貝拉的喜劇

她生了。她21歲。一個比一個驚人的消息。但總是一個好消息,釣金龜婿的成功案例,即使沒有婚約也沒什么,這個孩子一出生就身價3000億啊。不要說是對這個自小便出來掙錢養(yǎng)家的小女孩,她比人更懂得金錢的分量。 小女孩長得特別成熟。12歲簽約,15歲出道,17歲演伊沙貝拉,得葡萄牙影后。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阿,只說對了一半。還有,生孩子要趁早阿。說是未來10年,退出影壇帶孩子,畢竟巨富的豪門決不需要她養(yǎng)家。只有一邊的劉嘉玲仍悠悠說著生孩子要順其自然,大概暗地里悔恨自己沒有她想得這么明白。 想不到是完美的來著。即使沒有婚約也怎么看著都像一出喜劇。一個21,一個42。很容易想到的是中年危機,而純真少女前來,搭救貴公子。貴公子抱著兒子笑得真甜。原來他也是這么的年輕啊。伊莎貝拉發(fā)了胖,自然恢復(fù)會很快。 中年危機的當(dāng)下,最抵擋不了的就是純真吧。那就是伊莎貝拉,自然而然散發(fā)的清新氣質(zhì)。 某次她在一大群電視臺的女新人里按順序表演,唱一首歌,看得出的是認真,看不出的是巨星氣質(zhì),而《伊莎貝拉》里她卻是光芒萬丈的那一個。 那一時恍惚訝異她原來這么平常,淹沒在一群濃妝艷抹、裝腔作勢的小明星里,好在她絕不是那般的裝腔作勢,她會脫穎而出,是為一種清新,你知道那種青春,中年男人常饑渴地對之有如氧氣。氧氣,這地球上似乎越來越不那么純了。 這樣一連串的驚訝,到21歲,戛然而止,我自然想起山口百惠。一樣的家貧,一樣有天賦。還有一種倔倔的樣子。而自然,那個傳奇年代早已不再。伊莎貝拉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港媒面前是跟媽媽掃名牌。時代不同了。 她長手長腳,電影里耍酒風(fēng)的樣子,好像那么遠,又那么近,只有一件事不用擔(dān)心,那就是時間如電,那轉(zhuǎn)一眼的紀(jì)念,改天她可以給兒子看,而那時,那種青春已經(jīng)遠去的像是一張老相片,徒供你我懷念。

 3 ) 以犯罪片的角度看懂《伊莎貝拉》

今天認真地重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我這篇分析有很多漏洞,搞錯了葡萄牙籍警官遭到槍擊和男主買槍的順序,錯誤地認為這是一起栽贓嫁禍。如果給看過這篇東西的友鄰帶來了誤導(dǎo),萬分抱歉!

—————重新修改分割線———————————————————

從前把這片當(dāng)愛情片,看得云里霧里。如今以看懸疑犯罪片的心態(tài)重溫,突然發(fā)現(xiàn)這部片子其實邏輯嚴謹,很有懸念。嘗試一下梳理犯罪線的劇情。

故事很簡單:

阿成和吃貨上司以及警局中的一些同僚利用職權(quán)之便,與黑道勾結(jié)做走私的勾當(dāng)。然而適逢99年澳門回歸之際嚴查,他們的一批貨就被海關(guān)扣了。上面調(diào)查下來,發(fā)現(xiàn)涉案的不僅有自己人,還有葡萄牙籍警官,事情鬧這么大不好看,于是各方權(quán)衡之下決定,讓男主阿成一人當(dāng)替罪羊,保全高級警員和洋人的面子。黑道小弟咖喱文將做污點證人在法庭上指認阿成。

而阿成對這樣的安排并不心甘情愿。

這就是整個犯罪線的背景。

這部片子有兩個線索:

時間線:阿成和阿欣的傷 (繃帶——創(chuàng)可貼——痊愈) 由于澳門沒有分明的四季,所以在電影中難以看出時間的推移,其實男女主角共同生活了幾個月之久。

案情線:豎題的字幕。綠色字幕與后面緊接的劇情沒有時間上的順序關(guān)系,但是有劇情上的聯(lián)系。

阿成和上司的這起走私案東窗事發(fā)的時間早于所有豎題字幕敘述的案件。阿成此時已被革職,所以每天無所事事,但上司仍然在職,所以阿成找狗需要上司幫忙。

根據(jù)房東丟狗以及女主曠課的時間,可以推斷阿成收留女主阿欣的時間應(yīng)該是6月10日左右。

6月10日左右,阿欣跟蹤阿成時,阿成和上司在火鍋店見面,商量對策。上司看似顧左右而言他,其實說的都是他們干的這起走私案。

上司:“葡國人怎么能靠?(葡籍警官靠不住,出賣了我們)……退休了回葡國拿長俸吧(出了事葡國人甩下爛攤子回國了,不用負責(zé)還能離休接著拿俸祿)……到最后逼虎跳墻,殺了那臥底(你沒別的辦法,只能殺了污點證人)”,這里“臥底”指的就是做污點證人的咖喱文。吃貨警官這句話無異于暗示阿成,可以謀殺證人使自己脫罪。

阿成又去找一起搞走私的黑道大佬求助,但是大佬女兒表示父親不愿見阿成,試圖幫父親撇清關(guān)系:“首先你別覺得我爸聯(lián)同外面的人騙你,咖喱文做污點證人這件事,連我爸都覺得不對勁(讓你去頂罪不是我爸的主意)那又怎樣,難道殺了他?(謀殺證人的主意又被提了一次)”

這時阿成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謀殺咖喱文?,F(xiàn)在需要的就是弄來武器。而武器就是片中所謂的“海盜葡國菜”?!昂1I”指達伽馬這些航海家的后裔——葡萄牙人;“菜”則是因為黑市習(xí)慣將槍裝在飯盒里出售,故稱為“海盜葡國菜”。

阿成與上司在面館見面。阿成:我想吃葡國菜(我想買槍) 上司:“葡國菜有什么好吃,你走吧(買槍做什么?使不得)……找到叫你(不過還是會幫你找找,等著吧)”

阿成去黑市找一個葡萄牙人買了一把手槍。根據(jù)阿成頭上的繃帶可以推測,買槍的時間應(yīng)該在6月,至多不晚于7月中。 黑市槍是哪來的呢?導(dǎo)演前面就交代了。警方查獲一批走私軍火……警員因偷槍等罪名被革職。這槍顯然就是走私進來,甚至是通過司警內(nèi)部流出來的贓物。

9月20日,很可能是吃貨上司所說的那個坐等回國養(yǎng)老的葡萄牙警官遭遇槍擊。

這段字幕后面緊跟著阿成買槍的畫面。導(dǎo)演似乎想賣一個關(guān)子,讓觀眾猜測阿成與這起槍擊案是否有關(guān)。理論上講,阿成有嫌疑。但我傾向于不是阿成干的。阿成需要干掉的是咖喱文。(成天抱怨葡國人靠不住的吃貨上司倒是很有動機)

阿成與上司在車上見面。上司:有人看見你買葡國菜了(有人知道你買槍了)別亂來(別殺咖喱文,太危險了)

btw此時阿成額頭的傷已痊愈,阿欣手上還貼著創(chuàng)可貼。這時候可能是7月底8月初。

阿成在路上被幾個人堵,一個男人一邊扇他巴掌一邊說:“你??о木褪撬N覀儭?旎貧w了,算了吧?!边@幾人是一起涉案的同事,想讓男主不要對證人下手,乖乖頂罪,從而讓上面盡快結(jié)束調(diào)查,保全自己。另外這里可以看出,阿成想殺證人的企圖已經(jīng)人盡皆知。

阿成把手槍扔進了河里,放棄了謀殺證人的計劃。 阿成也沒有逃亡泰國,而是選擇了上法庭接受審判。按他對女主所說,只會判四年,表現(xiàn)好兩年就出獄。

然而我對這套說辭表示懷疑……

從他出發(fā)前對著鏡子剃須的神情,以及他坐在摩托車后流下的眼淚,我總覺得他知道自己的命運遠非那么明朗。會不會他說自己做的是走私香煙只是安慰阿欣,實際上卻是走私軍火、涉黑、勒索,每條都是重罪?

--------------------------陰謀論分割線---------------------------------------------------------------------------------------------------

我之前推斷上司陷害阿成,賣給他襲擊葡萄牙警官的兇槍,重看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錯誤的。因為阿成買槍時頭上還有繃帶,顯然早于襲擊案發(fā)生的9月20日。

但是我直覺上還是認為上司身上有疑點。

他在飯桌上反反復(fù)復(fù)表示過對葡萄牙人的不滿,不滿葡國人靠不住害慘自己,卻還能拍拍屁股走人回國坐享俸祿。因此他有動機謀殺此人。 在火鍋店貌似不經(jīng)意地暗示阿成可以殺了臥底,暗示完之后又立刻說“當(dāng)我沒說過”; 阿成來面館對他說自己要買槍。他先假意拒絕,讓阿成走,但是又馬上答應(yīng)幫阿成找槍; 這種含混的態(tài)度實在有點passive aggressive的感覺啊,說著“不要”暗示的卻是“要”。

阿成殺掉咖喱文,是不符合上司的利益的。污點證人死了,案子并不會就此變成懸案,而是會繼續(xù)調(diào)查下去,總要查到他頭上。只有阿成乖乖認罪才能保住上司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上司暗示阿成槍殺證人明明不合邏輯。除非上司自己也想謀殺葡國人,然后嫁禍阿成。當(dāng)時回歸將近,很多案子可能都處理得比較匆忙,買通一個葡國人出來指證,或者買通檢察官在證物上動點手腳,既走私又涉黑還被看到買槍的阿成,再多一個謀殺指控又何妨?

阿成的上司每次出場都像一頭饕餮狂吞食物,或許擋路的葡國人,和替罪的阿成都會像羔羊般被他的貪欲所吞噬。

 4 ) 我不是你的伊莎貝拉

有個男人說:我不是你的藤井樹,你也不是我的伊莎貝拉。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腦袋忽然飄到很多年前的北海道,那里的春天有櫻花開,那里的夏天有輕拂側(cè)臉的風(fēng),而那里漫長的冬天,有個女孩子在積雪的山上奔跑,她抬起頭,對著天空大聲的喊著,“你好嗎,我很好啊”。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情書》對我的觸動,我愛的不是那個叫做藤井樹的男生,也不是那個叫做藤井樹的女生,我喜歡的那個人叫做博子,她是個面對真相還能夠溫柔的愛著的人。
心里隱約知道,這樣的愛情少了,這樣的人不見了。

回到《伊莎貝拉》。
我對于這部電影唯一的想法只是為了看看上頭那個男人心中的伊莎貝拉是怎樣的,我想知道我是否有成為那個伊莎貝拉的潛質(zhì)。
而我看完了,知道了,原來我永遠不會是那個伊莎貝拉。

在大部分女人的想像里,她們總希望有一個男人愛她,即使分手,他找的那個女朋友也要象她;我不知道男人們的想法是怎樣,是不是也希望有個女人愛他,卻不打擾他的生活,甚至于在他最落魄的時候派另外一個人來拯救他。
在《伊莎貝拉》里,那段年少愛情派來的天使,她穿簡單的T恤,短小的熱褲,長手長腳,說著,我是你的女兒,帶點純真帶點性感帶點撩人的風(fēng)情,她滿足所有中年男人的想像,年輕貌美,簡單直接,能夠帶回他們隨著歲月流逝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她愛他,崇拜他,并且哭著說,不要扔下我。
多么美妙的……童話。

可是為什么我覺得童話這么的無趣呢。

十六歲的時候你愛上一個人,即使不能和他走下去,心里總也希望他要一直記住你,在他的心里總得有個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是只屬于你一個人的。
等你大一些,你愛上另外一個人,你偶然偷窺到他的心里有個地方有花有草,卻不是你的。你很難過,反而卻會愛他多一些,希望你的愛讓他的心里長滿只屬于你的花。
再老一些的時候,遇見了年少時愛著的那個人,可能他牽著另外一個人的手,他的心里已經(jīng)沒有你的位置了。即使這樣你也可以釋懷的笑。

我想,在我心里,這才是真正的童話。

所以,那個男人說的是。我不是你的伊莎貝拉。

 5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伊莎貝拉

Isabella,伊莎貝拉,西班牙語:“上帝的承諾?!?br>粱洛施,一個也叫伊莎貝拉的混血女孩,幼年喪父,生活貧困,她沒有想到在自己17歲的時候,會出演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電影。
《伊莎貝拉》,鬼才導(dǎo)演彭浩翔的最新力作,這是一部我肯定會進電影院去看的電影,因為彭浩翔,因為杜文澤,因為金培成,因為他們的草跟身份,或者說因為銀熊獎。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會關(guān)注這樣一個姑娘,無可挑剔的年輕美人,簽約于香港的最大的藝人公司,網(wǎng)頁搜索出來的寫真照片要成倍的多余關(guān)于她的消息和采訪,一個急吼吼要成為小張柏芝的新生代玉女掌門人……
其實粱洛施也是個小人物出身,粱洛施的母親不過是一個賭場的發(fā)牌女工,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病逝了,母親拉扯著粱洛施和大她7歲的姐姐艱難過活,他們?nèi)ビH戚哪里借錢,卻總是遭人冷眼,因為交不起房租,經(jīng)常要拖著東西四處搬家,母親總是善意的欺騙她們,“爸爸在葡萄牙工作”,一直到粱洛施12歲,她才知道自己早已經(jīng)沒有父親。
她大哭了一場,然后她用自己1米70的瘦弱高個子去挑生活的擔(dān)子,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說服母親:把讀書的計劃放一放,提前工作,她和一家模特公司簽約,后轉(zhuǎn)簽到英皇公司,粱洛施一直在學(xué)習(xí)舞蹈唱歌表演等技能,為殺入娛樂圈熱身,母親卻一直告戒她不要入行太早,不要隨便輕信別人,甚至母親教她怎么喝酒:“女孩子要會喝一點酒,知道酒的滋味,那樣就不會在外面隨便被男人灌醉了?!?br>如今粱洛施也只相信媽媽一個人,“媽媽永遠不會出賣我?!彼请p亮亮的大眼睛里,偶爾會閃過一點恐懼。
《伊莎貝拉》里的粱洛施,確實很讓人著迷。在迷離的音樂和陸離的色彩畫面里,她穿著簡單短小的衣服,用衣服的顏色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纖細的身體游走在澳門頹廢的街道上,用尚未成熟的身體與生活對抗并獲得關(guān)系,她踢掉鞋子走路,埋頭用力吃飯,喝完酒亂唱歌,滿臉興奮得爆碎酒瓶,從大背包里使勁翻騰著找打火機,為浪跡天涯而精心挑選牙刷……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似曾相識。年輕的,殘酷的,叛逆的,執(zhí)拗的,脆弱的慘綠少年,心里埋藏著愛,卻愛得不合章法。
《伊莎貝拉》其實是一個并不復(fù)雜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澳門,主角是警察馬振成:中學(xué)時,伊莎貝拉懷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貝拉去拿掉孩子時,偷偷溜走,從此兩人再沒聯(lián)系。阿成后來當(dāng)上了警察,他與上司一起,與走私集團勾結(jié)。澳門還有幾個月就要回歸,當(dāng)局對警務(wù)人員違法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犯罪集團準(zhǔn)備讓阿成一個人頂下所有罪行。這時,一個女孩突然闖進了警察阿成的生活,聲稱自己是他和伊莎貝拉生下的女兒……
在這里父女之情與情人之愛,一直是混淆的,影片一開始就背上了亂倫的影子,導(dǎo)演再一步步將其化解。影片中馬振成帶著對初戀女友的歉意溫習(xí)著與女兒在一起的初戀感覺,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愛的女兒肆意揮霍著對父親的依戀。當(dāng)女兒把父親的情人們一一勸退,父親當(dāng)著情人的面答應(yīng)要對女兒好一點的時候,我寧愿相信這是愛情,不是親情。
一個從來沒當(dāng)過父親的女兒,和一個從來沒女兒的父親,就是這份的疏遠和過度依賴,把人物關(guān)系擰合起來,讓人疑惑并抓狂。生活中沒有父親的粱洛施, 甚至不知道與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感覺,所以她才把影片中那種曖昧的感覺表達地如此自然而充沛。
最后導(dǎo)演巧妙得化解了亂倫的嫌疑,就像他反復(fù)闡釋的創(chuàng)作初衷:“女兒是父親的最后一個情人”。
一個老男人的愛,愛得很克制,又很不克制,這是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據(jù)說,彭浩翔之所以在澳門拍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在澳門也確實愛上過一個澳門葡籍的女子,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后,可能永遠都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反復(fù)地重復(fù),可是在拍電影的這段時間,他依然沒有遇到這個葡籍,女子世界在你想小的時候就會變大,在你想大的時候就會變小,所以請習(xí)慣了彭式黑色幽默的原諒他的溫情,這個溫情默默的胖子其實在拿自己講一個殘酷的笑話。
難得的是《伊莎貝拉》的殘酷不帶有任何抱怨的色彩,逼仄、炎熱、骯臟的澳門夏天,破舊的房屋,女孩未發(fā)育的身體,老男人那臃腫的身材,犯罪的陰影,世紀(jì)末的惶惑感……這一切都是令人絕望的,但那模糊混亂的綠色最后變得光明,溫情優(yōu)美的音樂填補著影片每一個沉默的縫隙,我甚至在荒涼的背后體會到了一絲暖意。
阿欣把情感寄托在走失的狗上,阿欣的母親一直惦念著阿成,她聯(lián)系著過去與將來的紐帶,馬振成認定了自己與“女兒”的關(guān)系,才擺脫了墮落的日子并勇敢地去自首,“Isabella”確實是一種責(zé)任與承諾,一種精神上的救贖,其實每個人在生命長久的寂寞背后其實都會有一些美好的回憶,總會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改變。如同《小王子》里被馴養(yǎng)的狐貍,只有建立了關(guān)系,只有靈魂上有了寄托,才不會無根,不會漂泊,不會逃避自己的責(zé)任,而是堅定下來,充滿希望地活下去。
影片結(jié)尾有一個光亮的尾巴,阿欣為她的男人(應(yīng)該是她的了)戒煙,一片片光明的茂密的綠色樹冠似乎在暗示著未來美好的可能,這時一個高亢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起了心中祖國。就讓我們就著點溫情的淚水,把所有的愛,都混為一談。

 6 ) 《伊莎貝拉》:Cult。構(gòu)造。段落鏡頭。意象。戀父。亂倫。零碎。

《伊莎貝拉》:零碎的意象或其它              (文/火神紀(jì))

1.不夠Cult味道的Cult電影。

  我以為,終于,華語電影里有了一個很漂亮的擦邊球了。以彭浩翔之名;一個所謂華語電影Cult代表導(dǎo)演的來勢洶洶讓我以為,終于華語電影也扯起了Cult片大旗。   末了。一切扯淡。

  至少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曾經(jīng)讓我這樣以為:亂倫,戀父情結(jié),荒誕的性。   我的驚喜一直保持到了張碧欣的父親出場被徹底地凍結(jié)了;原來這依舊還是一部中規(guī)中矩的電影,縱然這部電影從張碧欣的角度上說依舊保持著某種Cult電影誘人的味道,可是這部電影背后始終還是華人電影那種中庸規(guī)矩化的無奈。

  不過這部電影還是讓我在百無聊賴的漫長夏日里找到了一點帶著悲切的清涼氣息。當(dāng)然不是悲涼。彭浩翔不愧是彭浩翔。我記得我在看完他的《AV》之后對其大肆鼓吹,這部電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唯一一點點失望的就是這部電影不夠徹底的Cult。從故事本身再到電影本身,帶著一種Cult的遐思卻始終沒有勇氣進行到底。   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除了馬振成之外不再給張碧欣安排一個父親的話;那將會是什么樣的場面。   華語電影似乎還沒有開明到可以完全接受Cult電影的程度,在我看來這將是一部接近完美的Cult電影,但是大部分人都會一起口誅舌弒地咒罵以及批判。   于是馬上會有兩個陣營分化:喜歡Cult的人們高呼彭浩翔萬歲以及不喜歡Cult的人們開始探討起華語電影的終極出路。當(dāng)然,也許還在拍《買兇拍人》時代的彭浩翔只不過是把Cult當(dāng)成是走上導(dǎo)演之路一條捷徑罷了;現(xiàn)在的彭浩翔已經(jīng)不再需要Cult的標(biāo)新立異和出位了,因為他已經(jīng)可以堂皇地走上康莊電影的大道上了。

  當(dāng)然這只能停留在我的臆念之中了,畢竟電影已經(jīng)上映兩個月了。沒有半點爭議。

2.故事構(gòu)造和段落鏡頭的完美運用。

  像傳統(tǒng)的那種順敘的手法已經(jīng)被用得太濫的時候;我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代里老師曾經(jīng)在課堂上贊嘆不已的倒敘也開始成了傳統(tǒng)的時候。現(xiàn)在似乎進入了那種把支離破碎的敘事手法也發(fā)展成傳統(tǒng)的時代了。   也許,是不是讓觀眾們看得吃力一些的同時可以讓觀眾們對電影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呢。   當(dāng)故事情節(jié)過于支離破碎的時候,當(dāng)一個導(dǎo)演的段落鏡頭用得太出神入化的時候,我們只能望洋興嘆地說,這電影很小資。在電影上成就自我的時候,往往拋離了大部分的觀眾。畢竟我們只是一些很普通的民眾而不是專業(yè)的電影人,所以導(dǎo)演的意圖只能停留在導(dǎo)演和部分專業(yè)的電影人那里,而無法傳達到觀眾的理解里,這樣的電影只能算是失敗的電影了。   縱然,這樣的電影往往會獲得一些獎項,而獲獎的電影獲得的榮譽越多似乎電影的票房越是慘不忍睹。或者只能等到獲得榮譽之后讓人們沖著榮譽去電影院里生澀地啃著電影然后似是而非地談?wù)?,這只能是電影的悲哀。   當(dāng)然,王家衛(wèi)的墨鏡是一個難得的意外。

  還好,這部電影看起來并不會很吃力。段落鏡頭雖說把故事情節(jié)分離得有些破碎,可是總算有跡可循。當(dāng)被王家衛(wèi)折磨得疲憊不堪的時候,看看這部電影,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很有能力去理解這部電影了。   我始終感覺王家衛(wèi)像是一個故弄幻虛的成功的商業(yè)電影人,而不是傳說中的那么完美。如果選擇完美的話,我寧可選擇彭浩翔的這部《伊莎貝拉》而沒辦法選擇王家衛(wèi)的《2046》。   當(dāng)然沒有辦法怪我,也許只是因為我看王家衛(wèi)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一知半解的普通觀眾。但是一部讓普通觀眾看不懂的電影其實是不是真的應(yīng)該被譴責(zé)呢。   喜歡王家衛(wèi)電影的那些人們有時候很瘋狂,我必須聲明的是,我沒有半點貶低王家衛(wèi)墨鏡意思,我只是想說出自我的想法。也許你們又會說我的想法沒有半點能引起別人共鳴的地方,說我的想法如此偏激;其實,我只是在表達一種非常自我的觀點。

  說回這部《伊莎貝拉》。這部電影的段落鏡頭可以分成兩種。帶有著奢靡寫實味道的現(xiàn)在時鏡頭和帶有著泛黃味道回憶的過去時鏡頭。這種色調(diào)上的區(qū)分讓我們可以在電影的任何時段中很清楚地區(qū)分出電影講敘的是現(xiàn)在或者是回憶,這一點對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上,像我這樣理解能力的觀眾是頗有幫忙的。   去TMD所為故作深沉吧,讓一切變得更淺顯易懂些。

  電影講敘的是兩個故事,一個是現(xiàn)在,一個是過去。而當(dāng)這兩個故事被打碎而后用色調(diào)區(qū)分開來再用段落重新組合,產(chǎn)生的效果會是一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比如請張麗華的故事,其實用了數(shù)個分離開的段落鏡頭來描繪。開始是在醫(yī)院,張碧欣對馬振成說自己是他的女兒的時候,馬振成的回憶。兩個很簡單的短鏡,打架,還有公車上的特寫。然后接著是送馬振成送張麗華去醫(yī)院墮胎的一個段落鏡頭。   這個故事似乎在這里就被打斷了。之后還有就是張麗華在手術(shù)屋外面等候時的落荒而逃。在這里刻意地制造出一種誤會,就是張碧欣真的就是馬振成的女兒。一切等到了張碧欣真正的父親出現(xiàn)時張麗華的故事才得以完整地表達完畢,落荒而逃之后在馬振成等待的地方找不到馬振成,于是又折回去,做了墮胎手術(shù)。   這樣的表達方式把段落鏡頭的張力用得到了極致。并不阻礙主線故事的發(fā)展,而且把支線的故事也盡可能完整而盡可能唯美地表敘出來。

3.作為“伊莎貝拉”的這個意象。

  首先這是作為張碧欣的寵物意象出現(xiàn)。這只是一條狗的名字而已;在看完電影之前,我總以為,也許這只是一個港版的卡拉,也許只是一個尋找的過程罷了,或者是一個借著尋找過程而展開的故事而已。

  當(dāng)張碧欣說,她不知道母親以前也叫伊莎貝拉,母親在知道自己得了癥之后送這條狗給她的時候并給狗起了這個名字,這個意象開始有點意思了。   張碧欣說,她答應(yīng)自己,伊莎貝拉是不可以再被人Dán底。   這里說的伊莎貝拉,應(yīng)該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的“Dán底”應(yīng)該是對應(yīng)的中文字幕里的那個“扔掉”的意思,這是作為狗的伊莎貝拉的意象運用,對于張碧欣來說,這個名字意味著母親留給她在人世間唯一的回憶了;而另一層意思的指在粵語中“Dán底”的另一種意思“遺棄”和“拋棄”,這是作為張碧欣母親伊莎貝拉的意象運用,帶有一種對張振華強烈的譴責(zé)和對母親無限的悲思。很明顯,后拉鏡頭里的馬振華低頭的愧疚模樣聽得懂這一層意思,那個后拉特寫鏡頭很隱晦地表達了這種東西。   而這部電影如此隱晦的表達比比皆是。無疑類似的表達方式是我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永遠似是而非,沒有明確地說明,一切只是在于觀眾自己的看法;至少比那種過于強烈地想完整表達而顯得有些做作的表達手法更讓我容易接受。   電影跟詩歌一樣需要一種隱忍。我想。甚至比詩歌更需要,尤其是作為《伊莎貝拉》的這種帶有點倫理色彩的華語電影,否則電影的審查制度不可能會輕易放過。   又扯遠了,聲明,上面的這一點似乎跟審查制度沒什么關(guān)系。這里說的只是隱晦地表達這種表現(xiàn)手法。

  而作為被尋找的伊莎貝拉。   首先這意味著一種希望,一種祈盼和向往的希望。其次這意味著一種對亡母思念的寄托,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所以張碧欣才會如此固執(zhí)地想找回她的伊莎貝拉。因為僅僅只是伊莎貝拉這個名字,對于張碧欣來說本身就意味著的兩種東西,上面已經(jīng)說過了,這里不再闡述了。

  還有就是作為“噹噹”而出現(xiàn)的伊莎貝拉。   背影的遠去和定點鏡頭的運用非常細致,尤其是當(dāng)背影已經(jīng)迷糊,而鏡頭前的樹上突然投下來的陽光讓人感覺很溫暖。這時候的伊莎貝拉意味著的是張碧欣的默默的祝福以及對馬振成的依戀。   始終作為陌路人的張碧欣沒有認領(lǐng)回屬于自己的伊莎貝拉,而讓伊莎貝拉作為“噹噹”留在陌生人的身邊,這意味著的是不想離開馬振成生活和對伊莎貝拉現(xiàn)有生活的祝福。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張碧欣對現(xiàn)有生活的滿足呢。伊莎貝拉成了一個舊時代和回憶的意象了。我想。而對“噹噹”的承認以及選擇對伊莎貝拉的放棄,這就成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的遺棄。伊莎貝拉成了一個勇敢的意象了。

  伊莎貝拉被張麗華作為名字遺棄的時候。意味著的又是對已經(jīng)逝去的愛情徹底死寂的希望。   可是當(dāng)她給自己的女兒買來一條狗的時候用這個戀愛時候的名字,伊莎貝拉承擔(dān)起的是負心的馬振成和年少無知的歲月。

  而當(dāng)張碧欣的父親說起伊莎貝拉的時候,那似乎是一種酸酸的羨慕。她說,她一直把張碧欣當(dāng)成了和馬振成打掉的那個胎。   還有馬振成在給張麗華燒紙錢的時候喊著的伊莎貝拉,那是一種對這個女人的愧疚和自己的自責(zé)。畢竟,伊人已逝,那些歲月里的記憶已經(jīng)消匿無跡了,所有的誰是誰非,隨著香消玉殞的女子一起被定格在伊莎貝拉的這個意象里。   大有一種世事全非的黯然。

4.青澀的戀父情結(jié)。

  張碧欣小時候的回憶很多關(guān)于馬振成的畫面分裂地散布在這部電影的各個角落里。從小時候在母親臉上看到的那些表情認定了馬振成就是自己的父親開始,從小到大跟母親一起生活以及對父親的遐思,這里面帶有一種濃烈的戀父情結(jié)。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所有的女子對自己的父親都懷有一種類似于戀人的眷戀,這就是戀父情節(jié),而更嚴重的會因為戀父而因此仇母。當(dāng)然,張麗華和馬振成從來沒有在一起過,所以,仇母也就無從仇起了。這一點上說,這部電影有了很深厚的心理理倫基礎(chǔ)。

  我曾經(jīng)觀影的過程中數(shù)次祈盼,這兩個人其實并不是父女,只是張碧欣的謊言或者僅僅只是誤會。因為很多描寫看起來并不像父女兩個人的描繪而更像一種對情侶的描繪。   很多時候。馬振成扶著張碧欣學(xué)開摩托車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散步的腳部特寫,張碧欣一邊走一邊把腳上的拖鞋踢走,然后走上前去再穿上;買兩塊西瓜,一人一塊,嬉笑……類似的鏡頭俯拾皆是??墒俏覜]有辦法把這些鏡頭列入父女情深的描繪,我想起的是老夫少妻或者父女戀。   當(dāng)我的祈盼被張碧欣真正的父親出場的時候終于被實現(xiàn)了的時候,我開始不明白,自己是感覺欣慰了呢還是失望。   欣慰的是這部電影終于還是把這兩個不應(yīng)該是父女的情人合理化了;而失望的是華語電影也許就要出現(xiàn)的最完美的Cult電影就這樣被掐滅了。敏感話題,或者說大部分人沒辦法接受的父女戀被掐死在襁褓里了。   終于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也是一個惡俗的人。我始終還是祈盼他們并不是父女而不是期盼他們真的是父女。也或許,我心理其實明白,如果他們真的是父女的話,彭浩翔最終是沒有辦法完成他的人生道德觀的。說到底,彭浩翔依舊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華人而已,也許他自己本身也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東西以至于在他的電影里只能尋求一個很無奈的突破。   真正的Cult暫時似乎不大可能出現(xiàn)了。

5.假想的亂倫味道。

  但是這部電影終于還是我看到的最接近Cult的華語電影了。整部電影都泛著一種濃烈的亂倫的味道。不管是前面故意做出來的那種誤導(dǎo)性的操作還是后面那種無奈的自圓其說,我依舊固執(zhí)地認為,這部電影依舊是在講敘一個有關(guān)戀父的亂倫故事。   至少站在張碧欣的角度上來說絕對是如此。畢竟,她始終停留在一種相信馬振成是自己父親的認知上,而她對馬振成的情感已經(jīng)遠遠地超過一個女兒對父親的眷戀和依戀。   在她和馬振成想一起跑路到泰國的時候,我居然想起來了那部《洛麗塔》的電影和書里的情節(jié)。一個年長的似是而非的父親和自己的所謂的女兒在路上不停地奔波和不停地做來。   只是外國的電影和文本似乎也沒有徹底亂倫的勇氣,所以洛麗塔始終只是和自己的養(yǎng)父或者名義上的父親***,而不是自己真正的父親。

  亂倫似乎只是停留在一種假想之上。而沒有成為現(xiàn)實。   被鼓吹了很多年的學(xué)校和學(xué)生之間的青澀愛情在這部電影里似乎被描繪成那種非常不成熟而且無味的戀愛。至少在張碧欣身上是如此。同年的異性學(xué)生的好感似乎沒有半點誘惑和吸引。

  張碧欣和馬振成的討論稱呼的時候,那一段就有這種糜爛的味道。不叫爸爸,因為怪怪的;不叫馬Sir,因為不是其下屬;不叫阿成,因為感覺像他的女朋友;最后的決定是叫他全名。   在我看來依舊還是很像他的女朋友。帶點玩笑的味道,也帶著無理取鬧的味道。不過怎么看也不像父女。

6.零碎地回歸到電影本身。

  我迷戀彭浩翔的某種特有的手法,比如一些特定的描寫。印象最深的是馬振成家里的那個沙發(fā),全片有很多特寫鏡頭都在那個沙發(fā)后面或者上空完成。   那是我最喜歡的幾段描繪。定點鏡頭,或者吊高鏡頭,在同一個地方不停地重復(fù)。那更像是一種導(dǎo)演自己本身也迷戀的表敘方式,就寫我們寫字的人一樣總有一些特別迷戀的東西。而我迷戀,因為那是一個完全個人的東西。沒有其它原因。   當(dāng)然這樣的迷戀我也是我個人的喜好,不關(guān)客觀因素。

  而杜汶澤終于也練成了主角,其實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主角,也許是因為長相不夠帥,所以一直只能擔(dān)任配角。這部電影里對他的挺著的大肚皮印象深刻。   影視界對于長相不夠帥的人們總是很不公平的。

  末了,我想說,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讓我看到了華語電影的Cult希望,縱使還不夠徹底。不過彭浩翔已經(jīng)帶給我足夠大的希望和喜悅了。不管怎么說,這部電影也算是近期來少數(shù)的值得一看的電影之一了。   有人說這部電影只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性幻想故事。但是我更寧愿相信,這是一部接近Cult的電影。縱然不夠徹底和淋漓盡致。

2006-07-16 丙戌年六月廿一日

附注:電影資料擴展鏈接。   ■片名:《伊莎貝拉》   ■編導(dǎo):彭浩翔   ■演員:梁洛施、杜汶澤   ■類型:劇情   ■語言:粵語   ■色彩:彩色   ■片長:91min   ■地區(qū):香港

  ■首映:2006年2月16日(德國)

擴展閱讀:

彭浩翔電影專題 《青春夢工場》(AV):年少輕狂;給我一個理由改變這世界 《伊莎貝拉》(Isabella):Cult。構(gòu)造。段落鏡頭。意象。戀父。亂倫。零碎。 《出埃及記》(Exodus):以神之名的審判與救贖

 短評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有個小妹妹拖著一只狗。她經(jīng)過我身邊,我知道是伊莎貝拉。然后我跟她去公園,我們在公園玩了很久,我抱著它,在它耳邊輕輕的叫它。它回應(yīng)我。那個小妹妹告訴我,那只狗叫當(dāng)當(dāng)。我不想分開它們,我不敢告訴你,因為我怕找回伊莎貝拉你就會叫我搬走,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3分鐘前
  • 眠去
  • 推薦

將澳門的顔色和建築掌握的很好很澳門。女主角選用不符角色,而且老像看到張柏芝的樣子。細膩的部分足夠“你知道嗎?在澳門做人很難。沒金表不行。”“不是人家看不起你。是看不見你。”還有開場砸酒瓶的時候。砸一個不夠強烈。再砸一個。很好的細節(jié)。

7分鐘前
  • mars
  • 推薦

有一種輕盈悠揚的步調(diào),風(fēng)格忽然和王家衛(wèi)有些靠攏,但比王要接近凡人,沒有從小事中講大道理。梁洛施用自己的十八歲去演十八歲,無論是外形還是內(nèi)心,都無比成熟、睿智....

11分鐘前
  • 黑骨精
  • 還行

影調(diào) 色彩 用光 音樂

15分鐘前
  • 杜揚Seatory
  • 推薦

搞得那么王家衛(wèi)。

18分鐘前
  • 男娼起義
  • 還行

music。cinematography。acting。tone。editing。the way the story is told。subtitle。重看一遍,挺一般,特別是劇本,和(不優(yōu)雅的)故弄玄虛。 再看一次,反感這種小聰明,而且過去那條線簡直垃圾。

23分鐘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較差

一開始讓人想起王家衛(wèi)、《Leon》、中年危機題材。但半場一過馬上抖了只屬于彭浩翔風(fēng)格的幾個幽默橋段。還有那些似是而非的隱喻,比如那只叫伊莎貝拉的狗,丟了,后來跟了別人,連名字都被叫做當(dāng)當(dāng)。就好像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曾經(jīng)連他們自己都認為叫做macao,而現(xiàn)在被叫做澳門的地方。

24分鐘前
  • lcsun
  • 推薦

由杜和彭開的 “不是兄弟”公司監(jiān)制。開頭故意玩了一些不那么通俗的敘述手段,搞得電影院里許多人嘀嘀咕咕。但是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他們已經(jīng)完全忘記要弄清楚開頭(或者他們已經(jīng)弄清楚了),而是投入到杜汶澤和梁洛施的溫情里去。跟彭浩翔此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樣,但是仍然有一些黑色幽默。他自己說,很難

27分鐘前
  • 大頭綠豆
  • 推薦

有異國風(fēng)情的小故事,講小人物的小故事。小文藝小情懷。

29分鐘前
  • 麥田
  • 還行

仲夏迷宮﹐拈花碎步。似乎言過其實。

31分鐘前
  • 何倩彤
  • 較差

8/10 彭浩翔正常發(fā)揮的時候,偶有靈光總能閃現(xiàn)王家衛(wèi)的氣質(zhì)。情節(jié)的取舍與色調(diào)的配合使影片更為克制。靈動的配樂與剪輯更是讓影片有了韻味,藝術(shù)性拔高了一個層次。

32分鐘前
  • 野凡
  • 推薦

小妮子不錯....王張杜三角鐵式迷情疏離+(廉頗老矣的)陳果式影射忡忡+Bertrand Blier式神經(jīng)質(zhì)+金培達搶戯的配樂,煽情是汎濫的,情懷是投機的..港片離我果然越來越遠

34分鐘前
  • Connie
  • 還行

沒想到幾好丫, Isabella演得不俗, 只是天生聲音太過尖而造作, 一幕她醉酒唱梅豔芳, 我在家也會:) 看電影時覺得最沒勁的就是邊看邊想深層意義, 但這套關(guān)於回歸實在有太多太多太多明顯的隱喻, 可以拿來和香港有個荷里活互相輝映, 其實都不很王家衛(wèi), 只是間中鏡頭在樓梯把人拍得鏡頭很像, 和明顯對比的用色, 後段開始就很彭浩翔的搞笑, 令電影更見靈巧

38分鐘前
  • 推薦

伊莎貝拉如此深愛一個人。他現(xiàn)在是,一個有大肚腩的男人,經(jīng)常轉(zhuǎn)換性愛對象,常把她們帶到家里來,是為了省錢。在她落掉與他的胎兒,在他違背諾言沒有出現(xiàn)之后。在她嫁人,并生下與別人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很愛他。她的愛多得迷惑她自己,令她相信,她和別人的這孩子,凝結(jié)著的仍然是她和他之間的愛情。

43分鐘前
  • 時以星
  • 推薦

彭浩翔這片十分文藝范,講究風(fēng)格化的意境營造,注重構(gòu)圖和機位移動,多用小景別,前景常有物體遮擋,人物落位畫面一側(cè),似乎是效仿王家衛(wèi)。梁洛施姿色聲線演技都平平,英文名作片名、熱褲露腿算是彭浩翔男性視角對她的偏好和利用。父女關(guān)系雖奇特卻無深挖之處,閃回敘事不利索,回歸背景也無關(guān)聯(lián)

48分鐘前
  • 萊尼圓
  • 還行

那個小男生的生活挺狗血的 我們或許都在生命中的某個點 是別人故事的配角吧

52分鐘前
  • 理想多錢一斤啊
  • 還行

非常夏天感覺的一部精致小電影,營造出那種頹唐可不減浪漫的調(diào)子。血統(tǒng)純正的愛本身就是一支挽歌,就像片尾的那支,不管怎么動聽怎么讓人朝著積極方向前進,同時仍然不得不為那些悵然的欲語還休的細微末節(jié)而黯然。杜汶澤演得真好。2011.6.11

57分鐘前
  • m.
  • 還行

有點Leon的味道,風(fēng)格十足

60分鐘前
  • 艾小柯
  • 推薦

彭導(dǎo),你怎么了彭導(dǎo),干嘛要學(xué)王家衛(wèi)啊,得其形容易,可王家衛(wèi)電影里的孤獨是融入骨子里的,學(xué)不來。分明是效法”靠尋找母親給生存以理由的阿飛”來講述這個”靠尋找一條叫伊莎貝拉的狗,得以拯救一個廢掉的男人”。還是按自己的風(fēng)格走,這才是港片,或者電影的出路。115:t42ed8cd25

1小時前
  • 喬大路
  • 還行

“等我回來,我們一起戒煙”。彭sir最滿意的一部自己導(dǎo)演的作品,梁洛施很靈

1小時前
  • Doublebitch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