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普羅旺斯 蔚藍海岸的無敵風景中,也無法完全抵消痛苦:
“美的天平那一頭,是一行行淚?!?/p>
老頭子晚上痛得直叫喚,只能想象自己死去老婆的靈魂,和她對話一晚上。他們的第1個話題就是小小女模特,老太婆問:我找的這個模特好嗎?
雷諾阿回答:太好了,她的皮膚會感光?!疤嵯阋欢〞矚g她?!?/p>
真的,她在全片中都在發(fā)光。
海斯林與他最小的私生子可可認識了。老頭子不讓可可去上學(脾氣差),硬說在學校里學不到東西,讓他幫自己的油畫布上涂底色,還強迫他用扁筆。當老頭要畫裸體的時候,他就讓可可去看寓言(伊索?)。可可就跑到河邊去打草,大力出奇跡。別看是個小男孩,他是最不討喜的角色,在電影中增加了一點異樣的基調。
在片中間,老頭說“他的畫里沒有黑色”的時候,可可恰恰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在水里巡游。他發(fā)現的東西,還有他在墻上貼的東西,也都與死亡有關。
一戰(zhàn)留下的氣氛在電影中彌漫著,這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仿佛索姆河的幽靈撲面而來。
老頭不斷回憶著自己的長子Pierre,他是個戲劇導演,老頭一邊懷念他,還一邊諷刺他,說他們這種藝術到底是不行呀——還是干我們這行好,用手能創(chuàng)造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傳給后世。想起一開始海瑟琳騎著自行車到他們家來的時候,在路上就看到把德國鬼子的模型吊死在樹上,顯示法國人的仇恨。
這種氣氛也在畫作中。找了個模仿雷諾阿的高手,他尚在牢獄中,叫Guy Ribes,給他的手化妝成了風濕病,滿是骨節(jié)的丑陋的手。卻能把那種氣氛傳達出來。鏡頭一搖,老畫家在芭蕉樹下一句話也不說,因為他在工作。
“嘉碧葉愛上了一個郵差,那家伙入伍了。”這也是個重要的梗兒。那是老頭兒在海瑟琳之前最喜歡的女模特,后來被媽媽趕走了。(嘉碧葉到電影第94分鐘拍合照時才出現。)
嫉妒就是一切。
2
當然只有男一號回來,才能看見真相。他是未來的大導演,老畫家雷諾兒的二兒子讓.雷諾阿。
他從一戰(zhàn)戰(zhàn)場回來(高山部隊第6連),左大腿骨被去掉了4.5公分的骨頭,差點沒截肢。他認為可以保持軍官氣概?;貋碇?,所有人都擁圍著他,要寵他,要把他重新養(yǎng)肥。
而他卻看到自己的父親被風濕折磨的不像個樣子。看到了父親繪畫的新激情。他畫室里的每一件瓷器,面對大海的那扇窗戶。每一件事物幾乎都在雷諾爾本尊的繪畫中出現過,導演真是用心。那件日本瓷器的高盤上,放了三個蘋果。 醫(yī)生問:要是你的手畫不了了怎么辦?
雷諾阿的回答:用老@二畫。
絕了。 這也是電影十分深沉的東西,老頭有一種非常固執(zhí)的愛:對繪畫,對自己最后的模特,當然也對他以往的所有模特。對三兄弟的媽媽。
作為一個職業(yè)畫家,他太懂這事了。畫畫就是愛的揮灑。沒有愛,畫面就是干枯的東西。他太會利用自己的激情和愛情。所以他也有一大堆和模特的風流韻事。
大多數畫家都一個樣。付抱石都那個樣。
可以說,雷諾阿的模特,加上已經變成仆人的模特,就是他的整個后宮。畫家和他的模特兒總是界限感不清,像馬約爾和迪娜那樣的模范關系簡直是絕無僅有,一般來說都像羅丹和雷諾阿,不知不覺用情性就把她們和諧了。留下了私生子和還不盡的兒女債。
這就是片中每個人痛苦的來源。他們是雷諾阿欲望的影子。
3
很多人抱怨這部影片組織的松散。事實上,它是按照雷諾阿本人的瓶塞理論創(chuàng)作的。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河中的瓶塞,不知道命運把我們拋向哪里。泡到臭水溝也不要煩惱,泡到天堂也不用驕傲。一切留下的是歲月的痕跡。
想明白這一點,你就能明白它的音樂還有情節(jié)。 主創(chuàng)不強迫你接受任何事情,你如果有心,可以在其中找到你需要的世界,如果你討厭它,你只是認為電影像在畫畫。
說不清是隨波逐流還是奮舸爭流。在戰(zhàn)爭和對身體壓迫的進程中,每個人都很無助??戳怂麄兊难凵窬椭?。
唯一自由的似乎就是女模特。信之所至,哪里都去。
此片一共107分鐘,一開始就是女模特的游來,一只奇異的生物。第23分鐘:讓Jean的歸來。第59分鐘:在意大利漁船之中,青年男女主角相好,電影高潮的時間控制得剛剛好。第80分鐘:讓決定以飛行員重新入伍,二人吵架。第95分鐘:長兄、美人嘉布里耶的歸來。告別,最后的節(jié)奏掌握得也極佳。
所有的人都是瓶塞。
我喜歡傳記片,藝術家的傳記片尤其愛。這部電影有兩條線:一是晚年的雷諾阿的繪畫;一是小雷諾阿尚和安蝶爾的愛情??扇牲c的是李屏賓的攝影,畫面很雷諾阿。電影講述方式有些澀,零碎,行云流水感不足。
米歇爾布凱飾演的雷諾阿是全片的亮點,惟妙惟肖,至少我認為那就是真實的雷諾阿。我看過一張雷諾阿的黑白照,他坐在輪椅上,變形的手抓住畫筆。片中有很多雷諾阿手部的特寫,用布條緊纏著,讓人心頭一緊。
雷諾阿有一句名言是:我畫女人的背,畫到可以撫摸的樣子,就停下了。
電影里還有一處我非常喜歡:大量的運用風聲。電影的前半部分,幾乎幾個分鏡頭之后,就有風聲襲來。加之輕柔的弦樂和鋼琴聲,整部片子的配樂極其簡單,和畫面相得益彰。
廚房是電影中的一個經常出現的場面。安蝶爾在廚房發(fā)脾氣摔雷諾阿的盤子;仆人們在廚房里合唱關于巴士底獄的歌;廚房里尚和弟弟的對話;尚上戰(zhàn)場前和女傭的告別……廚房,是一個家庭最有煙火氣的地方。
雷諾阿的兒子小雷諾阿沒有成為畫家,而是成了上世紀30年代法國著名導演。他為父親寫了回憶錄,最后寫道:父親生前一再關照他們,千萬確認他已經死透了,才能入殮。為什么呢,因為雷諾阿生怕被活活釘入棺材。
片中幾處雷諾阿真知灼見的語言,我都截圖保留下來。
總是有金黃色的陽光打在他們身上,像是充滿希望。適合在安靜漆黑的夜晚觀看。 講述一個畫家的晚年生活,一個美麗的模特出現在他的世界,被病痛折磨的雷諾阿依然堅持作畫,也不能說堅持,他只是發(fā)自內心的去畫。他居住的地方像是與世隔絕,寂靜而荒涼,只有樹葉沙沙地響~ 劇情很散,這部更像是一部散文,喪而美。有一些臺詞愛了: 安蝶回答在哪里工作這個問題時說:一會兒這兒一會兒那兒,我是一個藝術家 安蝶給尚涂上口紅說了:我的小婊子,你真好看 雷諾阿在醫(yī)生的逼迫下站起來,他說:我放棄走路,它用掉我所有的力量,保留這些力量能讓我多畫些畫。醫(yī)生說當你不能用手的時候…雷諾阿說他他會用我的屁股來畫畫。但是雷諾阿最后和兒子道別時還是站起來擁抱了兒子。 當安蝶吃了那顆梨時,尚說:你正在吃掉老爸的模特兒,我能理解,雷諾阿的畫讓人想吃掉。 很喜歡那個片段,安蝶騎車路過那條路,路邊是一些狼狽的受傷的士兵。他們形成對比,安蝶顯得格格不入,她的美麗和殘酷的戰(zhàn)爭之間的對比?;蛟S她讓人們想起世界也曾美好。還有一個兒子回來后雷諾阿鼓勵兒子的,一段話,大致就是雷諾阿以前是畫陶瓷的,因為事故他不能繼續(xù)畫盤子,但是他卻開始畫畫了,如果不是那場意外,他也不會成為一個畫家。 總體來說還不錯,雖然劇情散亂,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他還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促使我看完了,而且還是意猶未盡的感覺。畫面撐起了半部電影,提升審美必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影片似乎描繪了太多東西,但不得主旨。剝離主旨,這就是我覺得的。
蝶,她真的如蝶一般,唯美,但你靠近她,她仍然媚俗,心機,自私,放蕩,自以為是,熱辣,卻又真摯。她有她自己的價值觀,她并不合全部人的美。每個人都是這樣,生命里的經歷和遺傳,造就了人格,小兒子,應更甚了家庭的因素。在這一個大家庭里,父親負于盛名之下,人們性格不一,相處半生的傭女們,孤僻執(zhí)著軟懦自恃的父親,孩子和已逝的母親們。父親是人們口中的藝術家,這個家庭的矛盾性并不一般。父親要畫年輕的裸女,安蝶應聘作為被畫的對象,闖入了這個家庭。剛見面時,安蝶問雷諾阿對他的意見,雷諾阿,說這女孩不知從哪派來的,地獄來的吧。父親與兒子們的偏見,群居的人與人價值觀的碰撞,日常平淡的講話,鄭重、準備好的、儀式感的談話。電影似乎并不想講什么主旨,只是緩緩地平鋪這個時間下的人們的人生過程。第二個兒子最后和父親談話,父親強忍著拼命從輪椅上坐起,與兒子擁抱,不要做傻事孩子,他這樣輕聲地說道,你也不要爸爸。雷諾阿早提及自殺,肉體的痛苦,心靈上的折磨,他拼命地繪畫,這是他最后的熱愛和信念,在人生的暮年,身體或許已腐朽不堪,肉體已支撐不了他活下去,我們卻始終愿意相信,靈魂深處的力量。也許作為父親,他不合格,也許他也力不從心,他也百感交集,面對就要離開的孩子,只能輕輕叮囑,不要做傻事,孩子。什么是傻事?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我們無法定義。它是人們普世意義上的關切叮嚀,但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普通老人遲暮時對孩子的理解.
我說我理解你,不用言語。
我們看到影片中的和諧與沖突,靈與肉,自私和無私,個人的理想信念,世俗的普世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在矛盾中碰撞,揉并。
電影展現了偉大藝術家,人生暮年,仍作為人的苦痛歡欣,每個人,和普羅大眾一樣的情感與羈絆。
雷諾阿曾問安蝶,你是誰?我是藝術家,安蝶說。
生當何意,死自成獨.
#觀影手記# 1419 3.5 色彩之美,胴體至美。
所有陽光中的畫面和構圖都如同印象派的油畫一樣柔和唯美,除此之外則充斥著法國人特有的無病呻吟式的矯揉造作,拍的嘛玩意兒啊
李屏賓的攝影當然是最大亮點,完美還原了雷諾阿畫作中那種濃郁鮮艷的色彩,不過其他方面也沒有拖后腿。誰曾想打破原有繪畫格局的印象派先驅雷諾阿,在面對新藝術電影時,也曾一度是鄙夷和蔑視的態(tài)度,不知道他如果活到今天,看到電影已經發(fā)展成最主流的藝術,而繪畫只能在博物館瞻仰時,該作何感想。
幾部畫家傳記片中看得最舒服、最滿意的一部。以印象派畫家雷諾阿晚年人生為切入口,講述了他與后來成為著名電影導演的二兒子讓.雷諾阿(名片《游戲規(guī)則》《大幻滅》導演)的關系;畫面美輪美奐,臺灣攝影大師李屏賓掌機,用逆光、軟焦點、室內外光線對比等手段,充分再現了大師畫中對光線、色彩的斑斕印象。各種細節(jié)令人難忘,77、8歲的老畫家的臺詞也是句句精彩: “世界上已經有了太多的丑陋,死亡、疾病、戰(zhàn)爭,我為什么還要增加更多的丑陋,我要創(chuàng)造美“?!爸挥挟斘腋杏X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一個女人,不管是娼妓還是女王,都值得同樣的尊重?!薄八囆g就是情感,如果需要解釋的話,那它就不是藝術。”“我的血液里都是躁動不安。我要進步!我要畫到最后一刻!”
敘事如溫吞水一樣讓人昏昏欲睡,畫面如同雷諾阿的油畫一樣美。
除了美好的肉體真是不知道要講什么,八卦都是不咸不淡的
敘事一塌糊涂,作為人物傳記,連故事都沒講好,言之無物,硬傷如此。不過攝影與色彩真是美得令人心頭為之一顫啊,像極了畫家雷諾阿的風格。確實如同評論所言,這是一個解釋讓·雷諾阿為什么想當導演的原因的超長PPT。
根據雷諾阿本人的瓶塞理論創(chuàng)作的傳記電影,你可以解釋它所有的意識流形態(tài),不假掩飾的孤獨與宿命主義。我們到底是被無意識推動,還是自己堅持的結果?雷諾阿小眼睛閃閃的,會告訴你答案。scrogneugneu
父親是在腐朽身體里畫生命,小兒子則是在年輕的身體里看到了死亡,二兒子再受傷的身體里堅持了自我的現實主義。形散神不散,畫面頂級,敘事稍有些勸退。
攝影美輪美奐,電影卻與繪畫、與印象派、與畫家的雷諾阿基本無關。當然,老年雷諾阿對人體之美、對畫的執(zhí)著是唯一點題之處,其他一切則在探討倫理與家庭關系。另:在飛機上看這部電影感覺壓力山大。
美好絕不是畫出來的 是靠色彩
美炸 用水中浸染開的顏料來比喻暗生情愫太動人
女主的確挺美,像雷諾阿畫中的女子,但看到她砸了雷諾阿親手畫的盤子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想抽她。感動于他晚年飽受關節(jié)炎困擾仍舊不放棄作畫,也第一次知道原來二兒子是很有名的電影導演??赐觌娪昂笙肫鹆俗约涸诿佬g館看畫的時光,又去查資料看了不少雷諾阿的生平,知道了不少趣事,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地方
畫面美,劇情糙
女主如此令人討厭是本片中唯一的痛苦和不足。當她只想著自己摔了已經關節(jié)變形的雷諾阿畫的那么美的盤子時,我真心想抽死她!
以失焦模仿印象派的朦朧美。拜託李屏賓去找個好一點的導演合作…
印象派油畫般的柔美色調,這樣美的畫面就是用來言之無物的,誰都會在暖洋洋的午后懶散放空
居然沒認出單車少年
女主漂亮,讓雷諾阿的演員像諾頓...故事弱
攝影師拍的吧,除了畫面漂亮以外,不知道要表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