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的男人和bgm
王的男人和bgm
真實歷史怎么樣不知道。電影中的盧立真的簡直就是為了國王而活,君臣也好,友情也好,自我投射也好,熱情誠摯,稍悲涼的結局也還挺感人。
被賞識后為年幼國王創(chuàng)作音樂舞蹈,國王初掌權用音樂為國王塑造形象,自己生活卻一團亂麻。國王放棄舞蹈后不情愿地去演小品,老友死去才自我投射代入國王形象去搞音樂劇跳舞,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實現(xiàn)?
有的時候真的覺得簡直就是國王盧立和莫里哀的大三角,兩個好朋友都想討好路易的同時互相傷害又彼此庇護,而路易總是偏向這個又放不下那個。盧立用音樂喚醒路易也用音樂送走莫里哀最后用舞蹈葬送自己也是奇妙。
盧立和路易的演員真的演得很好,盧立有神的雙眼緊盯著路易隨時演奏著屬于國王的bgm,聽到路易說沒有朋友時和莫里哀去世時抖動的鼻翼也很有感覺;路易則把君主前后的幼稚抱負失意得意尊貴冷漠演得很沉穩(wěn),值得回味,尤其最后沒有音樂的那一幕。
權力斗爭其實沒看太懂,但是有再看的沖動。
2 ) 14,路易的……
15歲,在宮廷芭蕾《卡珊德拉》里領銜阿波羅,17歲,在《夜之芭蕾》里擔綱太陽王。Beno?t Magimel的小腿很美,他本人沒有路易XIV那樣光耀奪目,但卻做到了光耀奪目。
呂利,呂利,我知道你的心眼,你想用音樂來俘虜國王,你放誕,與其跳舞,莫若匍匐。你也想當讓全歐洲都矚目的太陽王?舞步可以跳錯,權力卻不能置換。
路易抱怨自己做不到像老師一樣出色,可惜,整部影片偏偏就沒有御用編導博尚這個角色——國王跳舞,可誰誘使他跳舞呢?
3 ) 路易陛下
That film was released by Gérard Corbiau("Le Maitre de Musique"and "Farinelli" for which he received his second Oscar nomination for best Foreign Film in 1995)in 2001.The film is more about Lully and music at the court of Louis ⅩⅣ than about King Louis himself.
因為此片愛上了法國,萌上了Louis XIV,開始跌入了Lully 音樂的深淵。不過,PS一下我好像更喜歡
Emil Tarding .... Louis XIV (14 Years Old) ,為此,還找到了他扮演的另一部影片
《敏郎悲歌》(Mifunes sidste sang) Emil Tarding .... Bjarke Psilander
最喜歡《夜芭蕾》(Ballet De La Nuit)中,路易用手一指,所有的投石黨都跪下臣服于太陽王。王太后看到這“初升的太陽”劇目,高興的說“這個孩子……”
紅衣主教:“這個已經不是孩子了,這是國王!”
王太后,笑著流下了一滴眼淚。(看到有同好評論是王太后意識到將來無法駕御自己的孩子;我倒是認為王太后就如所有母親一樣,為自己孩子自豪、驕傲,因為他是如此的閃耀,就像太陽神!)
夜芭蕾完完整整的表達了路易自小的雄心,他是名副其實的太陽王,不可一世。以少年之姿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時,他已經是所有人所敬畏膜拜的王者。
第二個情節(jié)也是王太后和路易十四
王太后快死了,路易被大臣蒙著眼拉出去,配樂的精彩猶如路易當時的心情,痛苦的、無助的撞頭!這段配樂(Armid)
實在是太棒了,把路易那種隱忍的感情完全表現(xiàn)出,其實他是很愛母親的吧!
我一直很難忘太后最后的嘶喊:“路易,要相信上帝,要愛上帝”??墒牵芬讌s被大臣蒙著雙眼拉出去了,最后他只能無助的撞墻,來表達他對母親的深情。
第三個情節(jié)是路易奪回政權,太后反對,但是路易并不像通俗小說里的男主那樣傻逼,而是用略帶憂傷的嗓音緩緩道出:“那么,母親,從此我將遠離你了?!辟澋?,是男人,不愧是太陽王。接下來,就是路易的田園詩的芭蕾舞(Ballet D'alcidiane)這段舞完完整整表達了路易的芭蕾是多么的陽剛,讓我領略了男子舞蹈的雄性魅力。這是否解釋了路易已經成功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開始嶄露頭角。
整部電影,讓我留下印象的也是這三個情節(jié)和其配樂,這片子主角應該是Lully,可是我根本就沒關注他。我的視線完全被太陽王給籠住了,the king!
再說說Beno?t Magimel .... Louis XIV ,我對他的印象僅僅來自暗流2中那個小警察。因為暗流2,我看的是TS,我覺得此人又矮又不帥,比起第一部那位帥哥,差得遠了。再說,我不懂法語。但是在 Roi Danse, Le 竟然是奇異版的華麗莊嚴。他的神情(特別是他奪權,以及他對Lully說“國王沒有朋友”),我深深就被震撼了。我潛意識就認為他是路易十四,再次證明我是個偽歷史愛好者,實HCer .
長發(fā)的Beno?t Magimel 和短發(fā)的完全不同,不是一個檔次,美麗啊,雖然比不上那個孩子。已經威嚴聳立,光芒四射了!
2000年法國大制作《王者之舞》(Roi Danse, Le ),實際上講了三位自己的領域中的王者的故事:太陽王路易十四,音樂家呂利(Lully)和戲劇家莫里哀(Moliere)。
路易十四是名副其實的太陽王,他時刻光彩照人,不可一世,從影片開始以少年之姿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時,他已經是所有人所敬畏膜拜的王者。這也使得呂利在一見到他時,就立刻開始了一生中最巨大的賭博:從那一刻起,他就成為了太陽邊上最忠誠的行星,從太陽身上獲得光明和溫暖,同時用自己的絢麗璀璨來為之代言。路易十四穿上呂利為他制造并用自己的雙腳磨軟的舞靴,在作為監(jiān)護人的皇太后和紅衣主教面前開始的第一次舞蹈。皇太后淚流滿面地贊嘆新的“君主”的誕生.
Gerard Corbiau 的一部佳作,服裝美工處處賞心悅目,音樂舞蹈更是影片不可缺少的亮點。占絕大部分的呂利的音樂由 Reinhard Goebel 領銜的科隆古樂團演繹,酣暢淋漓地再現(xiàn)出其莊嚴和華美,令人大呼過癮。影片中的幾名主要人物路易十四,呂利和莫里哀的表演也相當?shù)轿唬瑢巧目坍嬋肽救??!锻跽咧琛窂恼w來說仍然是一部值得高度推薦的音樂題材的影片。
4 ) 冰冷太陽與堅硬金黃
富麗輝煌的金色宮廷,璀璨華美的皇室舞臺,還有氣勢恢弘的激蕩音樂,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的盛景不可復制地精致奢靡。
這里是開場,亦是終曲。
小路易尚嫌童稚的臉龐猶如未褪絨衣的新鮮蜜桃,他縱容著盧里的大膽與率性,帶著幾分對藝術的激賞和些許少年反叛的情緒。
即使在此刻,這個只在舞臺上享有無上尊榮的國王,已經開始渴望權力和光芒。而作為意大利人,地位卑微、備受鄙夷與羞辱的盧里在遭遇唾棄時顯得那般無所適從和無地自容。于是他開始明白,藝術家的尊嚴和自由全部來自權力與光芒的擁有者——國王。
紅衣主教去世,二十二歲的路易親政,盧里也登上了他向往的權力寶座,志得意滿,無限風光。他最直接的報復就是利用國王的寵信奪走了對手卡勃特的心上人??墒堑靡馕茨荛L久,國王重病垂危,萬念俱灰,全無生機。
面對肆無忌憚的敵視與惡意,以及絲毫不加以掩飾的直接威脅,盧里恐慌,焦急,幾欲絕望,如果國王死去,他的地位他的藝術他所有的一切都將化為泡影。他瘋狂地跑回家去為與死神較量做準備,而他的妻子正在分娩。
他徹夜守在國王身邊拉著小提琴,生是將國王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而當他的妻子為了生下他的孩子痛苦尖叫、力竭昏厥時,揪著心一直在旁守護陪伴的卻是她昔日的情人。
全盛時期到來了,盧里和莫里哀的合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失落憤懣的卡勃特再次與瑪?shù)贍柕轮胤?。兩人雖然一直互相深深愛慕著,但是品性正直純良的瑪?shù)贍柕聟s無法背叛自己在法律和上帝面前的丈夫。
莫里哀諷刺教會的戲劇被禁演,而且孩子也夭折了,蒙受雙重打擊的莫里哀無比沉痛,這時盧里規(guī)勸他,極力想要說服他放棄諷刺劇本的創(chuàng)作,轉為從屬于自己的音樂從而遠離危險。而接下來,陷入危險的就是盧里自己了。
落入圈套的盧里卻斷然不肯離開,沒有了國王,也就沒有了他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才華的可能,他的天賦,他對音樂和舞蹈的執(zhí)著追求,一切將全無用武之地,他迫切渴求且如今已握在手中的權力必然再度失去,他的希望和夢想都會徹底落空。
一直以來他都明了他妻子的心另有所屬,可他更在乎的是他的天分,以及能使之激發(fā)的他的國王。他把他的全部——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才能,對音樂的執(zhí)著與激情——都獻給了國王,把整個心靈托付給他,傾其所有,而國王卻對他說:我沒有朋友。
帳中,國王將美女擁在懷中,城外,盧里縱馬奔馳,揮刀砍斫,給予他所有的國王并不是他一人所有。
路易三十二歲了,希望永遠在舞臺上極盡完美的他失敗了,從此,他放棄了芭蕾,轉為坐在臺下對著上演的滑稽劇目哈哈大笑。盧里因此而陷入瘋狂,他盡情宣泄著內心的痛苦與焦灼,對憂慮的妻子和驚恐的兒女絲毫不去避諱,也根本無暇顧及。
他不能再使國王跳舞,他失去了他在舞臺上光芒萬丈的太陽。他穿上舞鞋,不停地舞蹈著,疾速地旋轉著,瀕臨崩潰的絕望。
沉重的打擊接踵而至,宿敵卡勃特的歌劇獲得成功,國王賜了一座劇院給他。
盧里對所有有關意大利的東西都深惡痛絕,他的國王已經使他成為了法國人,他痛恨使他想起從前意大利人身份的歌劇,為此,他激烈地詆毀他的妻子,痛斥他的朋友,咒罵妻子的侄女,幾近癲狂。而這一切,都已無力回天,歌劇的成功已成定局。
于是,盧里果決認真地向國王表明他誠摯而鄭重的專制,最終感動了國王,盧里獨霸了歌劇舞臺。不費吹灰之力他就成功奪回了為卡勃特演唱歌劇的侄女,利用她對他心懷已久的愛慕。
他無情地背叛了他的朋友莫里哀,他偷走了莫里哀的全部作品,他對這個悲憤的朋友說:“我必須在我的愛和你之間做出選擇,他反復無常,他只愛他的尊貴,但我愛他,他是我的最愛?!?br>
莫里哀無疑是最了解盧里的人,自己的痛苦過后,更多的是對盧里的悲哀和憐憫。國王沒有駕臨,而莫里哀仍堅持表演著盧里指揮的劇目。
舞臺上,燈光下,一群戴著骷髏面具的死神的包圍中,莫里哀劇烈地咳嗽,艱難地喘息。他緊盯著那些迫近眼前的骷髏面孔,眼神驚恐而迷茫。他絕望地伸出手,卻又無力地垂下,想要等待誰來拯救。
死神在四周緩慢地起舞,生命一點點從身體中逝去。當鮮血隨著咳喘不斷從口中噴涌而出,他涂滿白粉的臉上卻浮現(xiàn)了微笑,目光也流露出新奇。
音樂舞蹈仍在繼續(xù),莫里哀終于垂下頭去,一線紅色長長地懸掛在他的唇邊。
臺下,指揮席上,盧里一直緊緊盯著這一切,不曾有過片刻偏離。就這樣眼不稍瞬地目睹他朋友的掙扎與死亡,只有翕動的鼻翼和用力的嘴唇暴露了他隱忍的痛苦的深徹。當最后一刻來臨時,他緊緊閉上了雙眼。
在歌劇指揮中,盧里爆發(fā)出他一生的全部激情,對音樂的執(zhí)著,對權力的欲望,他的天賦,他的才華,他的情感,他的追求,雜糅著眼淚、創(chuàng)傷、憂慮、妒忌、辛酸、焦灼、失落、絕望匯聚成一股狂野的風暴,席卷他的整個靈魂,完全地,徹底地,激烈地,不留一線余地。
國王終于不會再來,而這一次沒有了莫里哀,只留下早已滿頭華發(fā)的盧里一個人獨自面對。
他手里的長杖,杖端是代表著光芒、愉悅與權力的金色太陽王,而杖尾卻是尖銳傷人的鋒利,就是它拿去了盧里的生命。
彌留之際,盧里再次看到小路易天真的笑容,尚嫌童稚的臉龐猶如未褪絨衣的新鮮蜜桃。就是為了他吧,即使命陷垂危,也不能失去舞蹈的根基。
在一切的起初,他可以為小路易放棄他的舌頭,那么現(xiàn)在,就連心也舍去吧。
金色余暉映照下的金色宮廷輝煌燦爛,本應溫暖華麗的濃烈色調卻意外地冰冷沉重,曠寂蒼涼。
今天晚上沒有音樂會,一切已然落幕。
5 ) 正版的《皇者之舞》(The King Dances)
居然在超市看到正版的《皇者之舞》出了,我站在那里足足呆了20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正版居然會出這部片子,這就好象《毛澤東選集》出盜版一樣不可思議。我向來覺得,國內正版只會出大眾片,沒想到居然也能出這部在國內可以說完全沒有什么影響力的電影,要知道,這部電影即使是D版,也僅僅在5、6年前出過那么一次。
雖然如此,鄙視它的爛封面,用了一半完全不搭邊的裸女圖片,配上“銷魂噬骨的歐洲宮廷情色巨制”口號,最不能容忍的是居然說人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歐洲版”,老大,人家這片子在電影節(jié)參展的時候,張藝謀還在玩鄉(xiāng)土氣息呢,章子怡還扎著小辮子呢。
打開來看,D版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正版也一樣,沒增進多少,顏色暗淡,畫面模糊(相對)。而且只有中文字幕,法語英語字幕都沒有。
不過除此之外,太滿意啦,D版的字幕翻譯非常糟糕,而正版就好多了,雖然它能把莫里哀的劇本名字翻譯得古里古怪,不過這都是細枝末節(jié),至少,中心內容沒受影響。雖然沒有其它字幕,不過只要D版正版結合起來看,就很完美了。
更好是有國語配音,法語配音也給保留著,國語配得非常好,正經的配音,不是敷衍了事的,不是詞不達意的,有感情,有氣氛,哪怕和原聲不是很合適,但也有自己的味道,真好~。
最難得的是沒有刪節(jié),包括同性戀部分也一點不減,這種片子要是做刪節(jié),比看太監(jiān)貼還難受。
太喜歡這部電影了,過了這么久重看仍然能激動不已,連最后演員表出現(xiàn)都不舍,只為著聽完那令人心醉神迷的音樂。以前就說過,把電影氣氛和古典音樂完好搭配的導演不是沒有,但能做到兩者完全獨立又能水乳交融的,只有Gérard Corbiau。
當然,能歷史人物戲說得如此隱晦曖昧兼富麗堂皇,大概也只有Gérard Corbiau。
6 ) (科普)電影里的歌劇、舞劇、話劇
《夜芭蕾》 Ballet de la nuit,1653年2月23日
《和平神殿》 Le Temple de la Paix,1685年10月20日
《愛麗德公主》 La Princesse d'élide ,1664年5月8日
《偽君子》 Tartuffe ou L'Imposteur,1664年5月12日
《美麗的戀人》 Les Amants magnifiques,1670年2月4日
《醉心貴族的小市民》 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1670年10月14日
《無病呻吟》 The Imaginary Invalid, 1673年2月10日
讓-巴普蒂斯特·呂利(法語:Jean-Baptiste Lully,1632年11月28日-1687年3月22日),原名喬萬尼·巴蒂斯塔·盧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意大利出生的法國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宮廷樂正(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他控制了當時的法國音樂生活,開創(chuàng)了法國歌劇,發(fā)展了大經文歌和法國序曲,對當時的歐洲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亨利·珀塞爾、格奧爾格·弗里德里?!ず嗟聽枴⒓s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讓-菲利普·拉莫等作曲家。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是一位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創(chuàng)始人,也被認為是西洋文學中最偉大的幾位喜劇作家中的一位。莫里哀著名的作品有《偽君子》、《吝嗇鬼》、《太太學堂》、《唐璜》、《憤世者》、《司卡班的詭計》等,和皮埃爾·高乃依與拉辛合稱為法國古典戲劇三杰。
莫里哀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且在克萊蒙學校(現(xiàn)在的路易大帝中學)就讀,他很適合在劇院開始他的事業(yè)。他曾擔任巡演演員13年,因此在他開始寫作時,這幫助他提升喜劇的能力,可以結合精致的法國喜劇以及意大利即興喜劇的元素。
莫里哀因著腓力一世(路易十四的兄弟)等貴族的資助,有機會在盧浮宮在國王面前導演戲劇。他承現(xiàn)了一出皮埃爾·高乃依的經典戲劇以及他自己的一出鬧劇《The Doctor in Love》,之后國王允許他使用盧浮宮附近的Petit-Bourbon大廳,是一個適合戲劇表演的寬敞房間。后來國王允許莫里哀使用巴黎皇家宮殿劇院,他在兩處的戲劇都獲得巴黎人的好評,例如《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學堂》、《丈夫學堂》等?;始覍δ锇У南矏圩屗膭F有皇家的退休金,當時也稱為Troupe du Roi(皇家劇團)。
莫里哀雖得到皇家及巴黎人的喜愛,但他的諷刺遭到道德主義者以及天主教教會的批評?!秱尉印饭粼谧诮躺系奶搨?,遭到教會的譴責,而《唐璜》一劇更被禁止演出。 莫里哀辛勤的工作,制作許多戲劇作品,這也影響了他的健康。在1667年被迫暫停戲劇工作。1673年莫里哀在制作《無病呻吟》時,感染了肺結核,在演出Argan時咳嗽和出血,后來有完成演出,但幾個小時后就過世了。他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化。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xiàn)出嚴肅的態(tài)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對歐洲喜劇藝術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在法國,他代表著“法蘭西精神”,在2005年法國評選《最偉大的法國人》時名列第8名。其作品已譯成許多的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臺上經常演出的劇目。
王者之舞
假發(fā)高跟絲襪蕾絲 娘炮審美+殘暴集權 暴法一種
用那位被指揮棒殺死的composer角度來敘述,有點不是預期中的,國王的戲份少了,主要借用兩位藝術家呂利和莫里哀的角度來側面描述路易十四的變化,從男孩變?yōu)槟腥说倪^程,熱愛芭蕾到不再跳芭蕾(不過修了首個芭蕾學院),正巧就是從自我(舞臺上的霸主)到治國(真正的權力者)的必定過程,美設超級棒的說!
dvd宣傳說本片是法國版《滿城盡帶黃金甲》,暈
看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把路利和卡拉瓦喬聯(lián)系起來,被牽制的藝術家總是很悲慘的。還有,沒想到片中莫里哀的形象是那樣的,一時難以接受。
2+2.5=4.5。君臣之情搖擺在權力崇拜和同性愛欲之間,音樂可以讓國王死里逃生,歌劇可以幫弄臣妾獲得盛寵,但是藝術不能讓旭日永不墜落,太陽王的光輝漸漸黯淡,呂利燃盡生命也無法延緩萬一,藝術家是自負和自卑、無畏和懦弱的矛盾集合體
某支曲子在N部法國古裝片里用過
華而不實的歷史八卦商業(yè)片
現(xiàn)代電影的通病,有點做。?;蛟S誰叫這背景也是呂利的法國巴洛克
音樂太好聽,路易十四,莫里哀,呂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與驕傲,人物塑造與沖突遠勝莫扎特傳。
好虐的基片[無誤]...路易十四太渣了=..=...音樂還不錯...
粗暴。理解無能。奢華,油膩的不適超過了美的輕盈
從十四歲時的“美儀容”的少年傀儡王,到親政初期的不自信與恐懼,到滿懷雄心大志、建功立業(yè),以及中年之后的揮霍無度、日漸麻木……最后,路里死去,他也感受到歲月無情,在凡爾塞惆悵自語:今夜,沒有音樂了。
張顯路易十四的輝煌場面.
Voila qui est nouveau.
畫面和路易十四的演員太漂亮。
電影情節(jié)馬馬虎虎,但人物很美,音樂太贊了,呂利不愧為法國歌劇創(chuàng)始者,以力量著稱的音樂用在王者之舞上真是太合適不過了。華麗的巴洛克宮庭音樂——聽得我頭皮發(fā)麻
le roi danse, it ne chanter pas. 合著連國王偷情都要Lully在帳篷外指揮樂隊做背景音樂啊……
史述流于表面,情緒又用力過猛,講點人家的文藝貢獻,就這么上不了臺盤嗎
華麗啊華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