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劇照

卡羅爾 劇照 NO.1卡羅爾 劇照 NO.2卡羅爾 劇照 NO.3卡羅爾 劇照 NO.4卡羅爾 劇照 NO.5卡羅爾 劇照 NO.6卡羅爾 劇照 NO.13卡羅爾 劇照 NO.14卡羅爾 劇照 NO.15卡羅爾 劇照 NO.16卡羅爾 劇照 NO.17卡羅爾 劇照 NO.18卡羅爾 劇照 NO.19卡羅爾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11-24 04:01

詳細劇情

 長篇影評

 1 ) 如果你也曾那樣望著一個她

沒辦法不寫點關于Carol的東西就過完這一天,太多情緒,超出了我的控制力。 今天是連續(xù)看了兩場,第一場結束后我走到快到出口的地方,又返回去,買票,再入場。 有太多理由推薦這部電影,如果作為女人的你,也曾那樣望著另一個女人,那么你可能會在漆黑的影院里完全止不住眼淚,就像我今天那樣。 片子從頭至尾都是Therese的視角,也就是魯尼瑪拉扮演的這個小女孩兒,對Carol的凝視和愛。Therese從柜臺后面,桌子對面,相機鏡頭里,玻璃窗內,副駕駛的位置,還有最后隔著幾乎全是男性的人群,她就那么望著她,用最清澈的目光,凝望著,眼睛都不眨一下,癡癡地,就像海報上那樣??粗谝粋€糟糕的生活中掙扎,渴望伸出手去幫她,卻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就如同第一次與她一起吃飯,她根本不知道該點什么。 從始至終,Carol都是絕對的女神,是只要看著她,心就會徹底滿足,再無他求。她開心,你就也會咧開嘴;她痛苦,你就會難過得哭出來,不停地用手背擦鼻子。她對你笑,你就覺得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開出一朵花;她從你的生活中走開,你覺得自己再也不想多說話,再也不會徹底開心地笑了。 當發(fā)現她們被監(jiān)聽,Carol可能面臨巨大的麻煩,Therese絕望地對Carol說,“我不知道該怎么拒絕你,該怎么對你說No,我搞不清楚狀況,是我搞砸了一切。” 然后Carol就停下車,探過身子捧著她的腦袋,安慰她。這時候的瑪拉很難過地哭著,鼻子紅紅的,委屈得像一個小女孩兒。她在是怨自己的無能為力,不能幫她,還讓她陷入了麻煩。她是愿意為她做任何事,但事實上她只能看著她,很近,也很遠。沒有什么比這更絕望的了。 然而最后,當Therese終于第一次對Carol說了No,卻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她就控制不住自己而直奔她所在的餐廳。她要看著她,越過重重人群;那些穿著黑色西裝的男人們,全部淪為虛化的、不重要的背景。片子的最后一個鏡頭是凱特布蘭切特的中景。Carol看著對面匆匆跑來的,紅著鼻頭,胸脯一起一伏的小姑娘,嘴角微微翹起,并非是勝利的驕傲,而是溫柔的、幸福的。她知道,她始終是她的。她永遠也學不會對她說No。 Therese是幸運的,我覺想自己是太羨慕她,才止不住嘩嘩的眼淚。Carol并不僅僅是一個遙遠的女神,這個女人對她是十分溫柔的。這是會放下一切對她說love的女人,而且似乎是只對她。她會記得她小小的抱怨,沒有合適拍照的相機,那么圣誕節(jié)就送一臺給她,再配上半箱子膠卷。她的小姑娘想拍她,好,那就讓你拍吧,我就坐在那靜靜地看著你,微笑著,還略有些害羞。她還會問她的小女孩兒,你腦子里在想什么。還總是會安慰她,你知道這不是你的錯!她會吻她,會認真地欣賞她,真誠地贊美她。會為她年輕的生命以及長長的未來考慮;也會控制不住想她,寫信約她見面,甚至租下一間兩人住的公寓。她理解她,感激她,欣賞她,愛她的小女孩兒。這種感覺很難形容,既不是母親對女兒,亦不是姐妹之間,更不是普通同性好友。這種感情只能是愛情,一個比姐姐年長,比母親年輕的女人,對一個純真的女孩兒的愛情。她愛你的美麗,愛你的青春,愛你對她的愛。 片子里為數不多的男性角色,麻木,狹隘,自私,沖動,甚至暴力。恰到好處地反襯出幾位女性的細膩,冷靜,純真。在一個女人愛著另一個女人的世界里,的確是不需要這樣的男性的。他們在兩位主角面前,毫無任何競爭力。 他們的欲望、力量、以及狡詐的小聰明,都顯得那樣愚蠢和渺小。片子里所有男性的魅力值加在一起,還不及凱特布蘭切特那件被Therese抱在胸口深深聞著的藍色毛衣。 ------------------------------------------------------11.29的分割線------------------------------------------------------------ 昨晚一晚沒睡好,腦子里全是兩位女神相互對視的影像,早上起來就決定要再寫點什么,想寫一些演員和表演方面讓我印象深刻的東西。因為今天的自己已經理性很多了,可以清醒地分析自己為什么被這部片子打動了。也可以開始學習這部神作了。從演員到表演再到服化道燈光音樂以及導演、鏡頭。 今天其實還是Thanksgiving假期,只不過是最后一天。Thanksgiving結束就是圣誕,所以滿街滿眼都是那種紅紅甜甜的節(jié)日裝扮。下午去看了一部音樂劇,狄更斯的《圣誕頌歌》,英文名叫<A Christmas Carol>.Carol, Carol...又是Carol。是啊,Carol本來就有頌歌、贊美詩的意思。不知道當初Particia Highsmith寫下這個作為一個女人的欲望客體的女人名字時候,是否想過這個詞本身的含義。 回來繼續(xù)看YouTube上關于電影的采訪,其中有一段是凱特布蘭切特對Carol這個形象的描述, 原文是‘I think Carol in a way is, hum, she is someone with an incredible sense of pride and intelligent and sensitive and aware enough to know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and she doesn't fit within that world. But I think she thinks she has found a way to operate, that is intensely lonely, I think.’ (自譯:我認為卡羅爾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極其自信、聰明且敏感的人,她對她生活的世界有著足夠的認知,并且知道自己并不適合那里。不過我認為她找到了一種她自己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絕對的孤獨。) 我覺得這段話很值得玩味。喜歡凱特的人很容易會把前一半的描述和女王本人對號入座,只不過女王大人似乎看起來很適合這個世界,而且并不孤獨。不過她本人真實的想法又有誰知道呢,她可是這個世界上頂尖級別的演員啊。 選擇凱特布蘭切特來扮演Carol的Casting Director, 我給你一百個贊!這個星球上我找不到第二個能像她那樣,擁有把極致的優(yōu)雅與略有些神經質的脆弱完美地揉捏在一個人的性格里的才華。Carol是Blue Jasmine的更迷人版,她的深情充滿了成熟的風韻,也更讓愛她的人心疼。 片子里Carol對Therese的愛的表達,與Therese的是有些不一樣的。接著引用凱特女王的原文:Carol's thoughts of Love, Cate: 'Carol, you know ,she's had a child, she's been in a relationship, she's been out of a relationship, she's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women, I mean she's had many many experiences that Therese simply by the product of her age and on her own environment that hasn't been through. So I think that Carol thinks it's, you know, if I fall head on into this, I'm gonna be falling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you know, a girl who is much younger than me. Because when you falling in love for the second time, but perhaps more profound the second time, you know what you‘re risking, and therefore you know what you're endanger of losing. And I think that, there's a kind of melancholy of wastefulness, a different sense of apprehension that Therese just doesn't have or understand, but perhaps by the end of the film, she understands that loss, and which makes the potential of their love in the future, I think, even richer.' **必須要在此感嘆一下女王的強大語言功夫,十分精確優(yōu)美。語法正確連貫,發(fā)音醇厚,簡直堪稱是最佳的聽譯材料! (自譯:卡羅爾這個女人,她有孩子,她與人交往過,分開過,她愛過女人,我的意思是,她有著很多很多Therese作為一個年輕女孩兒以及受困于其生活環(huán)境而所完全沒有經歷過的閱歷。所以我認為,Carol會覺得如果我一頭栽進這段愛情關系,我要用另一種方式來經歷它,一種不同于一個年輕女孩兒的方式。因為如果你是第二次經歷愛情,并且知道或許這次的愛來得更為深沉,你就會知道你是在冒著多大的風險,你也會因此明了你多么可能會再次體驗失去。所以我認為,對于Carol來說,那是一種感到有些傷感的,浪費的感覺。一種Therese完全無法理解,或者說是直到電影最后才慢慢理解的憂懼感。這一點上Therese的成長,我認為會使她們未來的關系更加醇美豐厚。)**能看懂原文的還是別看我的翻譯了,當心破壞了女王大人的優(yōu)雅。 以上是我認為凱特的精華回答,也是她對這個角色的認知。她很多表演,都是建立在這樣的理解之上的,那么好,讓我來回憶一下她是如何用奧斯卡影后級別的表演來詮釋這些理性抽象的表述。 【今晚先寫到這吧。。明天一大早還有seminar,希望明晚我有空接著寫】 -----------------------------------------------------11.30日的分割線---------------------------------------------------------- 今天才周一,我就跟一朋友約好周日去三刷。我對這片兒絕對是真愛!以后再遇到Variety這種網站需要回答你最喜歡的電影作為注冊問題時,我終于不用選擇困難了。 說到Variety,剛順手查了一下Carol。預算為一千一百萬,拍攝日期是14年3月12-5月12。我真的想說,這么少的Budget以及這么短的拍攝周期,就是在用事實來告訴我們,導演以及整個劇組有多牛。真正厲害的劇本和制作,絕不是拖著長戰(zhàn)線不停地燒錢的。 扯遠了,說回女王的演技。 Therese為什么愛上卡羅爾并不難表現,凱特女王就只要站在你面前,帶著歲月留下的優(yōu)雅、智慧,以及神秘和憂郁,她甚至不用看著你,請問誰能拒絕??!反正我是不能,所以我可以輕而易舉地理解Therese的瞬間淪陷。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兒,人生閱歷和愛情經驗加一起也沒多少,看見這樣一個周身散發(fā)著成熟魅力的女人,自然就會被一下子吸引。因為她是那么美,并且潛意識里,你希望自己的未來成為她那個樣子。你愛她,再簡單不過了,就像是愛自己。 但Carol怎么愛上的Therese就比較難以表現了。在原著里,Carol始終是作為一個影像存在,是一個透過Therese愛的視角投射出來的影像,并沒有實質性的心理活動描寫。但作為改編電影,編劇和導演選擇了讓兩個女性的視角平分秋色。當然我們要感謝這樣的改編,不然女王的戲份可就要少很多啦。。 既然電影要讓Carol展現她的生活,她的矛盾,她的愛,簡言之就是她的美麗與哀愁,Cate就必須給這個人物形象賦予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填上原著形象沒有的“肉”,于是也就出現了上文我摘錄的女王對這個人物的自述。 女王是Patricia Highsmith的忠粉,所以扮演她筆下的人物應該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 印象最深最深始終不能忘記的一個段落是Carol乘坐出租車去參加一個類似庭外和解的會議,與她的丈夫解決女兒的撫養(yǎng)權問題。這一段由兩個場景構成,一個是出租車上,當絕望的Carol正準備以犧牲她與Therese的關系來留住女兒的撫養(yǎng)權,她看到了街道對面一身暗紅色衣裙,快步穿過馬路的,一個更加堅強、自信。成熟且美麗的Therese,那一個瞬間,Carol不自覺地把頭探向車玻璃,目不轉睛地看著Therese,眼睛里滿滿的全是喜愛、想念、愛、矛盾與留戀。就這不到三秒的一眼,就足以讓人流出眼淚。讓一個母親在愛情和女兒之間做選擇,怕是這世上最殘酷的命題之一吧。女王的演技在此處大爆表:先是眼神定格,再是迅速探過身子,眼珠緩緩隨著Therese移動,臉上是猝不及防的驚異和迷戀。對比之前兩人一起時候,Carol始終是自信優(yōu)雅迷人的,那時候的她對Therese的小心思了如指掌,包括明知她在拍她而瀟灑地甩甩頭發(fā)。而此時的Carol,是一個被自己親手丟掉的愛情擊碎的女人,她幾乎赤裸地暴露在了自己的愛人面前。她以為自己可以憑借閱歷的優(yōu)勢輕松地全身而退,然而在看到Therese的一瞬間,她徹底清醒地意識到了自己的淪陷。失去彼此讓她們兩敗俱傷。 有趣的是,Therese此時呈現出的是一個絕佳的狀態(tài)。她的年齡的活力和性格上的堅韌讓她以最快的速度修復好自己,藏起傷口,甚至變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魅力。也正是她的這種堅強的成長,給了Carol正視自己欲望的勇氣,讓她做出了那個在50年代幾乎可以毀掉她全部生活的決定——放棄女兒,承認對Thererse的愛。她此刻甚至不確定Therese是否還愿意回來。這個決定是她為自己而做的,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坦蕩地面對自己。 兩人的關系從此刻走向倒置。Therese從最開始的一味迷戀聽從Carol的小女孩兒,成長為了讓Carol依戀,甚至帶領Carol成長的一個成熟的女人。此后的Carol怕是再沒有離開她的勇氣了。誰能夠拒絕這樣一個精靈一般美麗堅強獨立的小女人呢。在她的成長中,Carol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她的身上也開始有了Carol的影子。 此后的Carol對她丈夫的那段陳述,也十分精彩。只是我一直都沉浸在上一個鏡頭里拔不出來。那段陳述我認為是女王所擅長的表演:一個脆弱敏感,絕望傷心的女人最后的陳情。就如同大表姐表達憤怒的痛苦一樣,每個影后都有那么幾個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表演。 在兩個場景的銜接處是Carol的兩秒左右一個背影,堅定,憂傷。我喜歡這樣的剪接。

 2 ) Carol與Therese初見的那一瞥讓我渾身發(fā)麻到散場 1230補充


[一部可以給死姬佬們帶來全程高能觀影體驗的電影 -- 寫實的副標題]

(嚴重細節(jié)劇透,沒有順序,風格跳脫,想哪兒寫哪兒)(似乎重點都跑到了補充內容里…)
(原影評因為下載鏈接給的太明顯被刪掉了…心塞= =)

作為一個三線電影節(jié),斯德哥爾摩把凱特女王在出租車里追尋瑪拉妹子身影的圖當作宣傳海報實在是太具吸引力,比電影的官方海報還要好。為此甘愿自掏觀影史中最貴的一場電影票。

影片開始前和朋友說,不要跟我微信,我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兩個小時聽力理解中,因為一點都不想錯過。七百人的劇院場子,上座率至少在80%。根據全片的笑點判斷,得有半場子的基佬拉拉,散場后看到涌出的人中不少拉拉臉;至于基佬,這整個城市的本地男性看著都像基佬。

原著小說剛看到第九章,因此沒法對比,其實也不需要對比,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很多細膩的情感兩小時的電影表現不出來,所以不應代入對原著的情感。即便這部片子不牽扯到同性戀情,從陣容到布景也足夠引人了,再加上預告片和一些流出片段,拍攝和剪輯炸了,演技也炸了,又怎能錯過如此炸裂的電影?

開頭就是兩人坐在一起面對面喝茶,我心想不對啊書里不這么寫的,后來意識到霧草這是倒敘/全文首尾呼應,腦子里蹦出了context這個詞于是跳戲五秒鐘。接著閃回到兩個人初見那場戲。Carol站在最遠端的柜臺,Therese先注意到,Carol看過來,兩人對上眼,順便把我也看懷孕了?,F在閉上眼回想凱特女王的那個眼神,依舊渾身發(fā)麻,還有一種被人打了一拳胸腔里一聲悶響的感覺。這是值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的一瞥,十足的穿透力,因此Therese的crush一點也不突兀。兩人的第一段交談從洋娃娃開始,到小火車送貨上門結束,凱特女王誰聽誰懷孕的聲音和看誰誰生娃的眼神,對于Therese都是絕命無情殺。一個剛入社會的小女孩,面對一個來自更高階層、舉止優(yōu)雅、面容中透著神秘的成熟女性,瞬間被吸引是在情理之中的。對于手套,個人認為是Carol故意留下,因為Therese說她四歲的時候喜歡小火車,如此strange的小姑娘對于一個不用上班還在離婚中的Carol十分新奇;而Therese明顯因為那一瞥就愛上了,她把手套按送貨地址寄過去時心中也是期望能和Carol再有接觸,所以雙方都是心 懷 不 軌

劇本剪掉書中的一些關于Therese著實是一個很難對別人說不的小姑娘的情節(jié),改成了她和Carol吃飯時的對白(對Richard和Jack她也沒有明確說過不)。第一次通話約飯,Therese答應;初飯時Carol邀請來家中做客,又答應了,"strange girl you are",但Therese對Carol的yes都是喜悅而肯定的,不像對別人只是not no。劇本還把Therese的工作從場工變成攝影,這個改動無比適合電影表現-包含著愛意拍攝的影像可以最直觀地表現出當事人的情感,壓箱底的照片也在后來提醒Therese你還愛著Carol。給編劇加個澳龍。

凱特女王全程演技炸表,勾引挑逗瑪拉妹子的時候,作為一個姬佬我也是各種屏氣凝神/心跳加速/心臟停搏,因此瑪拉妹子演技在凱特女王全程高能下很容易被忽略,至少在觀影的時候是沒注意到的。但回想起來,瑪拉妹子片中演技擔當與女王其實平分秋色。如果說凱特女王負責撩撥觀影姬佬和掰彎看片直妹,瑪拉妹子就是在表現一個現實中被撩撥被掰彎的小姑娘。因為自然。Therese面對Carol時的表現就是一個普通人在生活中面對突如其來的crush應有的表現,不做作,不夸張,卻又傳達出了內心活動。彈琴那段,Carol的雙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那一刻,想象中我自己的反應和屏幕上看到的Therese的反應是一毛一樣的。那是一種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緩的感受,心臟有力的跳動之聲占據整個大腦,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張和收縮,聽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興奮與期待,瑪拉妹子全都表現出來了,一個短短的鏡頭里。所以瑪拉妹子更值得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鑒于藍色茉莉女王拿獎拿到吐,所以期待奧斯卡長眼讓瑪拉妹子提名然后拿獎。

說到演技,片中Carol是個很張揚的角色,但凱特女王并沒讓這個角色顯得狂放,卻在一個熱 愛 穿 貂 還時常烈焰紅唇的女子身上營造出了絕對的氣質二字。后面和前夫妥協(xié)女兒撫養(yǎng)權那場戲,情緒從平緩向激動的轉變,哭泣時的念白,旁邊的鬼佬在這幕戲結束的時候來了句wow。

全片都很克制,Therese打包因為要和Carol去西部而和Richard吵架爆發(fā)了一下,然后克制住了,沒有將滾吧別來煩我說出口;Carol跟前夫吵完架還找不到煙,氣急敗壞了一下然后又優(yōu)雅的克制了;發(fā)現偵探偷拍應該是全片情緒最爆發(fā)的一段了,但還是以克制收尾;Therese被一個人留在旅店后也沒有傷心到嚎啕大哭(啊她在回程路上因為傷心而下車嘔吐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是這一幕在逼站上一定會被“妹子懷孕了”刷屏)(誤);Carol的那封信內容語氣也極為克制,雖然凱特女王的聲音無疑是一劑催產素(但還是想吐槽最后一句I release you 是特么什么鬼,簡直渣男附體好么);船戲卻是克制的爆發(fā),仿佛是一縷輕煙在一個空球體中出現,然后慢慢散開,越來越濃,最后充斥了整個球體,最終融合成了一個有份量的固態(tài)的實心球體。

一共兩分鐘左右的船戲在我看來有五分多鐘的感覺,可能是太過全情投入拉長了時空。吸鼻涕的,清嗓子的,吃爆米花的,調整坐姿的都沒了聲音,船戲結束后無聲的幾秒鐘全場也是完全靜音的狀態(tài),如同所有人都凝固在了各自的高潮余溫中一般。又是扶住肩膀,而此時兩人之間的關系彼此已經心知肚明,Therese并不再是心里小鹿亂撞,而是知道要發(fā)生什么的緊張和無措,再次贊瑪拉妹子演技。

Therese的緊張和無措建立在兩人之間的情感地位上,Carol占據主導地位-先出手,話題、活動都是由她引出,Therese積極回應每一件。全片Therese從未對Carol有主動的身體接觸(關系暴露后的那晚Therese也不敢主動和Carol一床睡,再之后還關于撫養(yǎng)權產生自責),我傾向于Therese的自卑心理:不同階級,不同閱歷,讓她不敢向Carol主動表達情感,僅有的一次主動打電話也沒能在Carol掛電話之前把那句I miss you說出口,因此全片僅有的一句I love you是從示弱的Carol嘴里說出也就可以合理解釋了。

Carol解開睡衣帶的那刻,我呼吸都停止了,并且明確感受到自己臉紅了orz…熒屏里的Therese顯然也是大腦一片空白臉。太特么誘惑了。不知道書里怎么描寫的這一塊,但是這個動作秒殺一切前戲,有直接送人登頂的功效。更厲害的是,并沒有接下來就寬衣解帶,而是手扶著肩,兩個人在鏡中對視了一陣,然后Carol緩身吻向Therese,鏡外是Carol的角度,鏡中是Therese的角度,兩個人各自的情感在同一畫面中同時展現,在這里要給攝像跪,給導演跪。接下來依然克制,Therese停下來說take me to bed,也是兩人走向床,Therese輕輕躺下,Carol解開Therese衣服,贊美身體,脫掉自己的睡袍,再俯身輕吻,才激烈起來。一段太美的船戲。
(凱特女王脫掉浴袍露出背上肌肉的時候,我從心臟停搏直接狂飆到心率180)

這段船戲中沒有夾雜著情欲,只有兩人的強烈情感。Carol的船戲里光影和配樂的運用,配合兩位女主雙雙炸了的演技,足以讓人屏息凝神地欣賞,讓人在觀看時感受到愛,(在有片源后)讓人在想感受愛的時候翻出來回味,達到精神上的滿足,而非看完想轉身找人打一炮or想打炮卻沒人時的替代。另外我認為美好的船戲是讓觀眾產生欣賞之情,哪怕美得不真實。與之相對的是阿呆爾的生活,里面的船戲拍得很“真實”(然而實際生活中并不),但作為姬佬我在觀看過程中感到非常尷尬,因此空前絕后地在船戲時快進。Carol的船戲讓我沒有夾雜著色情視角進入了角色,而非旁觀者,十分難得的體驗。

影片結束在兩人遠遠地對視中,正如開頭的對視令兩人相識,片末的對視是兩人更新一層關系的開始,也是Therese最主動的一次行為。隨著停留在凱特女王身上的鏡頭,我在片首懷上的孩子,也在步入到寒夜,同旁人一起點燃的煙中,思維還沉浸在電影里,生出來了。

(想寫的太多,語言組織能力又太差,等思路捋清晰了再回來補充)
(結束滾幕上看到了柯達16mm膠片,當時激動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數字時代稀有的膠片電影?。。?br>151122





補充一:
Carol送Therese相機和半箱子膠卷(還用腳把箱子踢近)和心情不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西部游彰顯了她的主導地位-有錢任性。

補充二:
電影沒有說明白Carol對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開始的,從開頭的挑逗通過接觸彌補感情空缺逐漸升級成愛?這要是成立了,從Carol的角度故事就太不感人了…但兩人明顯就是真愛眼神。也許是因為Carol是主導方,因此觀影時觀眾自動被主導,因此在Carol不脆弱的狀態(tài)下沒有參與進她的心理活動。還有結尾太倉促,Carol內心的掙扎展現得短小卻并不有力,反而讓人覺得是爭女兒無望所以不能再失去Therese。但她是怎樣意識到生活中不能缺了Therese也沒有表現出來,只有在出租車里追尋Therese背影這一點,感覺再加15min的戲來說明一下也不多…不過這確實是不太好處理的一塊,反正導演說budget is limited…

1127補充三:
看完電影的狀態(tài)就是從掉坑到被活埋-再也出不來,于是跑去讀原著,然而閱讀速度捉急,已經無法滿足對著文字意淫畫面的需求,于是找到了英文有聲書,下好分享給自愿跳坑被深埋的各位,九個半小時即可登極樂(微笑臉) (各種|||下載鏈接|||弄得我都不敢放了??想下的直接管我要吧)

1128補充四:
兩天的原著搞定過程里整個人陷入了魔障模式…把學校里所有的電影節(jié)海報都拿回家了…還給電影節(jié)寫郵件討要不同尺寸的海報…找來了所有和電影相關的訪談來看,表示瑪拉妹子把頭發(fā)散下來更漂亮,凱特女王影場老手各種問題應答得心應手。然而,遍尋整個油管carol的采訪都沒有找到NYFF放片結束有中國妹子提問環(huán)節(jié)說“中國姑娘們看完預告都彎了”的視頻…只找到了倫敦電影節(jié)導演提到這段的訪談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91892/ 希望有好心人找到NYFF的訪談視頻
萬能好心人Youth提供了NYFF視頻地址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233a4f16b58f128a1906342834296da

1201補充五:
犯病繼續(xù)中…每天靠trailer和clip度日等公映…感覺可以剪個短版電影出來了…
說說扶肩膀這件事,原著里也是認真刻畫了好幾次
影評沒法傳gif 動圖在這里 http://www.douban.com/people/3984228/status/1764408485/



前面說過,這是一部極其克制的片子,只有我們這些心懷不軌的人才全程被撩。然而片中除了船戲兩人為數不多的幾次身體接觸里,有三次輕撫肩膀殺讓人印象深刻。感謝瑪拉妹子炸天的表演,讓屏外人對Therese可以感同身受。

//第一幕,同時也是快到結尾幕的扶肩發(fā)生在Carol邀請Therese同住被拒絕然后放ILoveYou大招后。Carol是傷心的,因為這個No在她意料之外卻又太合情合理。扶住Therese肩膀,Carol說you two have wonderful night,手指在肩上微微用力,后短促慌張的抬起??谷談±镞@是上戰(zhàn)場前立flag的標準動作之一。指尖的力量里包含著愛與不舍,和訣別般的痛苦與遺憾。之后她保持優(yōu)雅,從容離去。[樓主要回國,來個新年彩蛋吧1227,第一個留言發(fā)現彩蛋的國內包郵送一張電影節(jié)海報 如圖

至于Therese,在Carol的手觸碰到肩膀的那一刻,深吸一口氣,轉頭偏向Carol,到三秒鐘后手離開,放下提起的那口氣,思緒卻還停留在剛剛,接著是近似于喘息的深呼吸,心跳加快的反應。這段clip看了不下20遍,在不到十秒鐘的畫面里,雙方對彼此的情感靠兩個并不明顯的動作完美詮釋。

//第二幕發(fā)生在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做客。Carol坐在地上,問起Therese偷拍事宜,然后談起了人生理想事業(yè)規(guī)劃。之后起身,輕輕走向彈奏中的Therese,雙手扶住肩頭,向側輕撫,然后手離開。一個包含憐愛的舉動。一個受情感驅使發(fā)生的動作。這是一個只可能發(fā)生在關系親密、彼此接納的人身上的動作。另外,在扶肩之前,Carol手在胸前輕抹了一下衣服。一般情況下這是由于緊張帶來猶豫不決時無意識的動作。Carol為什么要緊張,我的理解是,那是她已經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小姑娘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感興趣了,并且多少發(fā)覺了Therese對自己不一樣的情感。然而在當時的社會和她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清楚了解兩人如果走到一起,那將會有極大的風險,對彼此的生活影響很大,因此緊張和猶豫。

而Therese在手觸到肩的那一瞬,整個人僵住了,電流從坐骨神經涌到大腦,breath taking??截惿衔?,“那是一種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緩的感受,心臟有力的跳動之聲占據整個大腦,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張和收縮,聽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興奮與期待瑪拉妹子全都表現出來了,在一個短短的鏡頭里?!?br>
//第三幕是船戲前奏,沒記錯的話是可以分為兩部分的:
#1Carol從后面走來,右手搭上Therese肩膀,左手慢慢捋著Therese的頭發(fā),談起各自獨自一人度過的新年夜。Therese說I'm not alone with you,伸手搭在了Carol的手上。兩人在鏡中對視(至少五秒)。從表情上看不太出兩人的心理活動,只是可以肯定Therese心里是很高興的,是那種可以和Carol分享生活的高興;
#2Carol(左手)解開睡衣帶,Therese變大腦空白臉,伴隨緊張和無措,兩人在鏡中對視(至少三秒),Carol緩身吻向Therese。

Carol主導了由#1向#2的轉變。一直處于弱勢和被動的Therese想必并沒有會和Carol滾床單的想法,尤其是劇本刪了我們心心念念的Don’t you know I love you橋段,Therese始終沒有明確過Carol對她是怎樣一種情感,到達什么程度,因此她不敢奢求什么。相對于愛,我更愿意把她對Carol的感情理解為愛慕(截止到滾床單前)。Carol對Therese的情感則應該是在旅途中慢慢升溫的,從最初的感興趣,到陪伴者,到深度陪伴者(和到最后的人生陪伴者)。旅行真的是情感發(fā)酵最強大的催化劑,全天候的陪伴如果沒帶來厭惡和嫌棄,那就只能讓雙方的感情向更深一層次發(fā)展。解開的睡衣帶一方面是解開孤獨,另一方面就是解開情感--一個成熟重名的女性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解開了這樣的情感,幾乎就可以算作是行動版的我愛你了。

1213補充六:
在線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84190/
源地址 //www.youtube.com/watch?v=v162MTr_RPM&index=1&list=PLbRpHkuMazSKL73_wqMhSWiPuzNizmCdg
瘋逼樓主憑借二十天前僅看過一次的記憶和track名字嘗試把ost和情節(jié)對應,如有錯誤歡迎指正&補充

TRACKLIST: (靠低清生肉二刷以后更正&補充了)

1. Open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0:52-03:01 片頭
2. Taxi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5:14-06:01 Therese坐進出租車開始回憶殺
3. To Carol’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1:47-33:11 Therese上了Carol的賊車(書里是Therese想想隧道塌了倆人被埋死在一起)
4. One Mint Julep - Performer: The Clovers --70:44-72:26 開向豪華酒店所在城市的路上
5. Datebook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24:25-25:05 筆記本上寫Carol的名字和周末去她家玩的日程(12月21號喲)
6. Christmas Tre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3:13-34:46 貴婦撩騷以及癡漢偷拍
7. Easy Living - Performer: Billie Holiday & Teddy Wilson --沒聾的話應該是Therese鋼琴彈的曲子
8. The Trai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42:54-43:58 Therese在火車上哭(這段看了好心疼啊TAT)
9. Pack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58:59-59:58 打包行李準備出發(fā)
10. Drive Into Nigh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62:02-62:50 Therese把唱片送給Carol 然后兩人上路開車。開到夜里Carol還給一旁坐著睡著的Therese蓋了下衣服。
11. Kiss Of Fire - Performer: Georgina Gibbs --
12. Waterloo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4:03-74:28 開向Waterloo&船前
13. Lov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6:00-78:22 船ing(WTF船戲真的只有兩分半…我果然錯覺了)
14. The Gu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9:28-82:08 發(fā)現私家偵探
15. Smoke Rings - Performer: Les Paul & Mary Ford --
16. Over There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83:30-84:40 臨別船
17. Visitatio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5:17-96:37 Carol見到了Rindy,到Therese挑選Portfolio照片
18. To Cour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8:31-99:29 Carol去跟前夫討論聽證會路上在出租車里追尋Therese身影
19. The Lett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102:43-102:58 Carol給Therese寫信約見面
20. No Other Love - Performer: Jo Stafford --
21. The Tim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3:03-104:43 Therese在Times工作&餐廳見面
22. Reflection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8:49-109:57 Therese去趴體
23. Cross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13:01-114:27 Therese去找Carol
24. You Belong To Me - Performer: Helen Foster & The Rovers -- 32:36-33:12 穿隧道時Carol打開車里收音機時的音樂
25. The End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片尾

1225補充七:
機場過夜無聊,談談對Therese火車上哭的感想。

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委屈和無助兩種情感。在Carol和前夫起爭執(zhí)的情況下,她什么都無法為Carol做,甚至連提出去幫忙買煙都被情緒不穩(wěn)定中的Carol硬聲回絕。這樣的回絕其實很傷人心,相當于直接說“我不需要你”,生冷、僵硬、疏離,在開往火車站的路上也是一言不發(fā)(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沉重凝固的氣氛),這些對本以為已經進入Carol生活的Therese算是當頭一棒。

對于Carol,Therese人生中第一次產生愛/愛慕這種劇烈的感情。有過暗戀經歷的人應該都體會過那種想為對方做任何事、幫對方解決困難的欲望,因為愛是占有,你希望包辦對方的一切所求,希望對方的一切都是從自己這里索取,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換來對方的一個微笑,然而Carol只給了"Just let it be"+關上的房門,和"I'm fine. The next train's at 8:30. I'll drive you to the station."+無言的路程。后來我想了想,如果是叫出租來接,Therese的傷心程度應該會比電影中的要少一些,至少她可以讓自己理解為,Carol吵完架心情真的很不好,無心處理他事。而開車送站,在Carol方面是一種最低限度的禮儀,但在Therese看來就是不被需要的拒絕。

還有之前沒太想明白的一點,在這夜深人靜 空曠漏風的KEF機場也稍微思如泉涌了一下:Therese想問Carol的話內容是什么,以及Carol為什么懇求答案卻又在電話另一頭的一陣喧囂中掛斷了電話。

Therese到家后,像是有感應一般接起了Carol的電話。平靜下來的Carol意識到之前的態(tài)度太過硬冷,打電話表示道歉。畫面中,Carol拿著煙的手在顫抖,聲音里沒有了強硬和自信,詢問了第二天能不能來找Therese,雙手握住電話,竟用了近似懇求的語氣"Ask me. Things. Please."讓Therese問問題,然后做了只有在內心痛苦時才會有的扶額動作。這時的Carol孤獨無助,像是接替了Therese之前的情感一般。走廊里的那陣喧囂,可能讓Carol誤以為Therese找到了下一個開心的地方/沒有人和她一同承受悲傷,遂掛斷電話。

至于Therese想問的問題,從她被“邀約”瞬間點亮的眼神變?yōu)樾邼蛳碌牡痛?,大概可以猜測出來:
a "I think I'm in love with you. Do you like me?"
b "Do you know I love you?"
c "Do you like me?"
d "I'm care about you. Do you need me?"
不管問題是什么,還好沒問出口。因為隱藏的感情才有更多發(fā)酵的余地。

1229補充八(在又一次漫長的轉機等候中):

離回國18小時的時候去影院二刷了Carol,九點開始十一點結束,下過雪的斯德歌爾摩氣溫竟與一個月前從影院走出來時沒有太大差距。在家把標清襠漏也看過了幾遍,完全熟知了劇情和對話,但這次二刷時仍然目不轉睛,除了感受到有些場景相比于第一次看“快”了許多,沒有別的不同,又是第一眼被盯懷孕,又是長舒一口氣和意猶未盡式的如鯁在喉,也關注到了更多的細節(jié)。不得不說,影院觀影感受和對著電腦擼完全不同,因為影院里唯一可見的就是亮著的大屏幕,偶爾加上一些前排稀落的人腦袋,很多細節(jié)和情感的感知程度要遠深于一塊撐死17寸屏上放映著的低標清畫質畫面。

寒酸的吃飽喝足,先來聊聊愛情。

我沒經歷過crush,也不相信crush。第一眼帶來的最多是互相吸引,第一次短暫且不深入的接觸最深也只能帶來好感。一直放不下的人和唯一一段戀愛的第一面也只是相對于其他不認識的人多了一絲關注而已(一個高中入學一個大學入學)。感情是相處出來的,需要共同經歷時間地點事件才能深入和轉化。

然后來捋一下兩人的感情發(fā)展時間線:
1216/17 商店見面—— 1218 Carol約Therese周五吃午飯—— 1219 午飯&Carol請Therese周日到家做客—— 1221 難過的做客經歷—— 1222 Carol到Therese家看照片&相約西去—— 1223/24 出發(fā)—— 1231or0101 兩分半—— 0103 Carol丟下Therese走了
滿打滿算,15天。

經歷過Therese的年紀和類似事故,可以確認她在第五/六天從愛慕變成了愛上;Carol比Therese多一天,在Abby的問題里意識到自己對Therese是有不同尋常的感情的。窩無數次在無數地方提到或寫過,旅程是情感發(fā)酵的最猛烈的催化劑,如果沒在日夜相處中心生厭惡,那就只會有越來越深且容易升華的感情。持續(xù)接觸的15天是情感的鋪墊與發(fā)酵,激情與傷害過后,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才是愛情真正發(fā)展的階段。寫到這里,突然想再給編劇加個澳龍。絕對的好手筆,讓兩人在幾十天互不見面互無消息之后,來一次目光與背影的重逢,來一次擲地有聲的I won’t deny it,來一次沒有直接回應的I love you,來一次人群之中我只能看到你。有經歷曲折,有時間沉淀,這樣的愛情才有愛情的樣子。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看完以后,嘴中長舒一口氣,卻還有一股勁頂在心和喉嚨之間,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原因。

再說說Carol對Therese的感情。之前沒想明白Carol對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開始轉變的,對電腦擼了幾遍低清也沒發(fā)現,這次二刷被一個畫面糊一熊臉后略微恍然大悟:愛的遷移。一個三十幾歲有婚姻有家庭的上層階級女人勾搭不到二十的售貨少女,怎樣都會給人一種玩兒性大發(fā)的潛在感受。但Carol看到Therese小時候照片那刻的表情,以及轉變話題要喝的,和之后坐在一旁黯然神傷,無疑是照片喚起了對Rindy的想念,這時Carol的母性應多少遷移了一些到Therese身上。片中另兩處明顯的母性體現:夜車途中關掉收音機給Therese蓋衣服(理解為對有感情的人的關心也可以,因為蓋好后還輕按了一下肩膀);新年夜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同時撫弄她的頭發(fā)(Carol時常給Rindy梳頭),然后聊到雙方都總是沒有愛人陪伴得跨年。兩次母性的體現都混雜在更復雜的感情中,所以Carol對Therese的愛既不是從母性中尋找支點,也不是意外的經歷衍射出了母性,而是自始至終地揉雜并行,并且我認為在Carol放低姿態(tài)去求Therese搬來一起放I love you大招時,依然不是純粹的情人間的情感—— 母性哪有那么容易消散,世上哪有完全純粹的感情。
(天惹這段寫得好無聊,但語言和邏輯表達只能到這個地步了…千言萬語不知道怎么說才好 真糟心)

不過發(fā)現之前觀影的一個遺漏。Carol坐到一旁黯然神傷的時候,Therese敏感的察覺到Carol情緒異樣,也是她第一次直面到Carol的弱勢狀態(tài),因此有了第一次主動的(安慰性的)碰觸——沒錯,又是搭肩膀(多么內斂克制的一部片子!除了船兩人片里所有的肢體接觸都特么是 搭 肩 膀,還不是環(huán)繞式的搭肩膀,也連個充滿愛意或溫暖的涌抱都沒有…但不管是誰設計的,只想說 干 得 漂 亮),這是兩人算是熟識后Therese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另一次明顯被需要的是住豪華酒店吃飯時被問房號,Carol想不起來也找不到,場景還是挺尷尬的,Therese的脫口而出頗有解圍的態(tài)勢,于是[您的好友Carol發(fā)送了“眨下眼睛”的表情],Therese調用[自豪耿直紅耳根微笑]表情包。任何一次的主動付出被接受和被需要在自認為相處弱勢的Therese看來都是寶貴的,這些可以向Carol證明自己有擁有價值的機會,證明對她的關心,對她的感情。

好啦來說說攝像。(又是一個不那么有趣且講不明白的話題)(窩今天是怎么了?? )
本片攝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搖晃就絕不穩(wěn),能在鏡頭和臉之間插入任何形式的屏障就絕不讓畫面中直接僅出現一張臉(directly to a face …有時候中文不好真捉急)。最多的就是隔著玻璃,映著街景的,掛著雨水的,偷拍視角的;類似就是利用鏡面反射,一張臉,兩個角度,出現在同一畫面。其次就是對焦一張正臉的前景一定有一個虛焦的人/物擋著。沒學過電影,但給我最直觀的感覺是,影片要營造一個旁觀者視角,讓觀眾在不遠處跟蹤這兩人的故事,而非把自己代入某個角色或純當一個觀眾。然而神奇的是,各位姬佬討論時更多的是把自己代入Therese的角色中,談論到Carol主要都是從旁觀者角度分析,莫非是大家都更熟悉情竇初開的感覺?總之攝像是神助攻,極少見到這么拍攝的片子。



然而說到底,這還是一部 從此女王與公主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 的故事。但就是因為這樣才美好。
(感謝在原影評里留言的各位 截圖保留下來了http://www.douban.com/people/NoEnoughPants/status/1773520618/

 3 ) 世間縱有Therese千萬,難尋Carol唯一

原文發(fā)在weibo。做了很細小的調整。發(fā)到這邊。

==============================

下午在電影院三刷完Carol,想來是時候好好的再寫一篇影評了。而且是一篇Carol視角的影評。大概是看了太多人一邊說著Carol實力撩妹,膝蓋拿走,一邊碎碎念著她是個渣攻。又或者大批的迷妹們一邊被小白兔水汪汪迷戀的眼神感動的一塌糊涂,一邊又抱怨著不知道Carol愛Therese啥,或批判著Cate過分刻意的演技。然而就像Cate說過的,電影的目的不是說教,而是激發(fā)你的情緒,思考,感官。所以我無意批判他人的觀點,這是想從我的角度出發(fā),聊一聊Carol到底為什么愛,怎么愛,又愛的多深。

很多人說,Carol不過是Les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但是,不管從什么程度上來說,Therese都不符合那些霸道總裁文里的傻白甜女主設定。人家不傻不白,老實說也不甜。而這些恰恰是Carol喜歡她的地方,也恰恰是Therese被形容為flung out of the space的原因。她年輕,沒什么歷練,第一次和Carol約會各種緊張顯而易見。但是比起50年代的大多數傳統(tǒng)女性對于自己的定位:嫁人,成為某某人的妻子,Therese不愿意。Therese不愿把自己定位在某某人女朋友,某某人妻子這樣的角色上,她只想成為她自己,至于自己是怎么樣,她一直在尋找。而這種不依附與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自我認定也是這部劇里三位女主最相似,或者最有共鳴的地方。

1. Therese: 和Richard第一次吵架的起因是,Therese決定繼續(xù)往攝影師方向努力,于是告訴Richard自己想要整理一下她的攝影集。然而Richard完全不care,直接打斷,轉了話題。而攝影師是Therese對于自己的定位之一(而不只是在商場賣娃娃)

2. Carol:Harge第一次出場時,他邀請Carol去某個party,他說:xxx的妻子邀請你…還沒說完就被Carol打斷,說:是Janette,xxx的妻子叫Janette。這里充分表現Carol多么反感用xxx的妻子來描述一個人。

3. Abby:Harge圣誕節(jié)闖到Abby家要人,說Carol不在家,不和自己一起,就一定和Abby一起。Abby說,是啊,你花了十年時間確保Carol的一切都是關于你。這里也表達的Abby是多么反感這種將禁錮在丈夫身邊的婚姻。

4. Therese+Carol: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被問到是否做攝影師。當時Therese的回答不是太有自信。但是Carol說,既然你想要,那么就去做,去努力,不用去懷疑自己的天賦。
說了那么多電影的細節(jié),我想表達的就是,沒錯Carol和Therese來自完全不同的背景,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是,其實他們的自我認定是極為相似的。這不正是成為伴侶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嘛。

雖然盡管如此,我也承認,和Therese不同,Carol最開始并非一見鐘情,甚至有些調戲的意味在。這也就和不少人說的“Cate前半段的舉手投足都看得出可刻意,后半段才發(fā)揮好 (從weibo上抄的原話)”搭上了。因為刻意的不是Cate,而是Carol。這種刻意也隨著Carol自己的越陷越深慢慢消失殆盡。沒錯,最開始,從初遇,到第一次午餐,到送禮物,Carol的每一個眼神,撩頭發(fā)的動作,居高臨下俯視的姿態(tài),都是一種刻意的調戲與勾搭。她喜歡Therese,并且一眼看出這孩子對她的癡迷,她甚至知道,自己不用全力以赴,就能得到Therese的歡心。Cate用精妙的演技表達出了Carol最初的那種帶著強烈挑釁意味的漫不經心。最好的演技大概就是用來演一個演技有些差的人吧。但是是什么時候,這種漫不經心,這種刻意消失了?是在電話里說“ask, me, things”的時候?Therese送唱片的地方?還是兩人試香水的曖昧橋段?又或是到最后的親吻?又或者當時霸道的把新相機+膠卷丟在人家家門口的時候,已經不再是游戲了?老實說,我不知道,也許Carol也不知道。對Carol來說,當她明白過來時,才發(fā)現不知道哪一刻起,她不再只是單純的想要調情,她對Therese的寵溺不再只是捕獵前的誘餌,收到禮物時的欣喜,和她一起時的快樂,都是那么真實,而非最初時那般拙劣的演技。但這才是真正的愛情不是嗎?愛上就愛上了,又有哪段愛戀可以清楚的列下一二三的呢。而這種從有好感,調戲勾引,到最后的淪陷的過程,被導演,編劇,演員銜接的近乎完美。也就是為什么,這部看似情節(jié)簡單的電影,卻被譽為年度最佳之一。它把愛這種抽象的情緒,用鏡頭,用簡單的日常生活,用眼神,用那些藏在只言片語里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表達的清清楚楚。

然后就要來說,Carol到底多愛Therese。Cate在一個采訪中提到的Carol的愛。我覺得總結的非常好。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年齡,Carol比Therese更有經驗。愛是什么感覺,和同性相愛時什么感覺,這種愛的風險,后果是什么,作為母親的感情等等,Carol清清楚楚。這些其實都是包袱。相比較而言,Therese就像每一個曾經的我們(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么容易在Therese身上找到自己),年輕,沒有任何包袱,因為不知道為愛受傷的痛楚,所以可以全力以赴去愛。但是Carol是在背負這些所有的后果,了解了這些所有的得失之后,還是義無反顧的跳了進去。就像兩人面前其實都是同樣一份愛,而對于Therese,她看到是一條道路,以及道路盡頭的Carol。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觸及,于是全力以赴的往前奔跑。而對于Carol,她面對的是一座懸崖,以及懸崖對面的Therese。在愛面前,她甚至失去的選擇的能力。奮不顧身是她必然的結果。Carol為這份愛所賭上的是她的所有:家人,孩子,自尊。然而在最后的“I love you" 里。她失去了一切。

Carol本人又是驕傲的,在公開場合,她的頭永遠是略微向上抬的,導致她在和別人對話時總有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但對于Therese,Carol愛的也許沒那么自信。我們曾經玩笑的說,整部片子大概就是由無數個“would you”+ “Yes”組成的。但是你也許沒注意到,每次Carol在向Therese提出各種要求或者邀請的時候,她的目光都是向下的,而非直視。這種不自信在兩人回到NY后,Carol最后一次約Therese出來時,表現的更加明顯。有意思的是,她在發(fā)出約會邀請時,那封信的開頭依然是那么直截了當的“would you”,但和之前所有的見面,約會不同,這一次她早到了。鏡頭里的她打完電話,還是那么看似從容高傲的離開電話亭。轉身看到正在入座的Therese。座位上Carol的大衣暗示著她早早就到了。所以當時Carol的表情應該是一個大寫的“松了一個口氣”吧。之后飯桌上對談的每一個細節(jié)大概都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愛。但是不跑題,聊回最后一次的“would you”。和之前一樣,這一次在她在描述新房子,以及發(fā)出邀請時,她眼神統(tǒng)統(tǒng)是往下的。更明顯的是,她略微的語無論次,以及怕被人拒絕時最常用的一招,先把自己給拒絕了(I was hoping you might like to come and live with me, but I guess you won't.)。當得到拒絕的答復時,Carol發(fā)出了第二個補救的邀請。邀請她參加自己的聚會。而這一段邀請里,我看到的是Carol急促的呼吸聲,閃爍的言辭,想微笑卻只是微微扯動的嘴角,以及那快要哭出來的眼神。她不是在邀請,而是在絕望的乞求(順便插一句,比起在律師辦公室情緒爆棚的那一幕,這里隱藏在完美無瑕看似若無其事背后的崩塌才是Cate真正秀演技的時候)。當面對沉默時,Carol的那句That's that里,她已經放棄了。所以我不覺得最后那句I love you是為了讓Therese重新考慮而增加的籌碼,或者在無計可施后拋出的最后一擊。這句話之所以這么震耳欲聾是因為,當Carol來見Therese前,她已經放下所有,拋棄了過去的自己(孩子留給了前夫,房子賣了,開始工作),她把所有的底牌都攤在Therese面前,這場賭博,Carol并沒有給自己留后路,對Therese的愛是她所有賭注,以及現在的她所唯一擁有的。所以那一句I love you是她在認定自己輸了之后,把自己唯一剩下的那份愛,那份賭注,也放下,交給了Therese。也就是為什么Cate不止一次提到說,她覺得,如果Therese沒有回心轉意,Carol的結局也許會是自殺(雖然理性看來,Carol的人設并不至于會使她走到這步)。因為離開餐桌時的Carol,不管她掩飾的多好(和Jack打招呼以及告別時從容),她是一無所剩的。

Carol最被人詬病的大概就是當初拋下Therese,從而得到“渣攻”的美譽。于是作為強迫癥的我,必須要來說下,為什么Carol所做的正如她信里說的那樣:她愿意去做任何事來換取Therese的幸福,而她當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當時Carol的選擇并不多。我腦洞也不大,感覺比較合理的就下面幾種:

1. 無視Harge的威脅。繼續(xù)和Therese一起。這樣結果是直接了當的:立刻失去Rindy,并且不可能有任何緩和的余地。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是天性。在Therese出現之前,Rindy是她的全部。如果Carol可以頭也不回,就這么放棄Rindy的話,我不覺得她有能力好好愛Therese。

2. 一邊處理和Harge的官司,一邊繼續(xù)偷偷和Therese一起。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但是不管在哪個年代,在陰影下的愛戀永遠是對雙方的慢性自殺。這樣和把Therese當作見不得人的情婦有什么區(qū)別。就像Carol信里說的,Therese還年輕,她的面前有無限可能,Carol若只是為了兩人一起,而把這段關系不死不活的拖著,才是真的自私,不顧Therese。

3. 原劇情走向。事發(fā)之后,Carol從來沒有怪過Therese。而我很喜歡那場Carol在車里安慰Therese的戲。盡管有著無限的溫柔。她并沒有把Therese當作小孩,或者傻白甜那么哄著。在Carol心里,兩人的關系是對等的,所以她不需要用甜言蜜語去平復,只需認真的陳述這事實:“I took what you gave willingly, it's not your fault.” 而在我看來這句話也是很含蓄的告白。你愛我,我全然接受,因為我也愛你。這不是你的錯。分離的傷痛對于Carol同樣是致命的。而她同時還要面對傷害Therese所帶來的負罪感,以及失去女兒后生活的無望。最重要的是,她不像Therese那么年輕,一切可以從頭來過。然而,兩人關系走到這步,Carol毫無怨言。她愛的很坦蕩,哪怕面對律師與前夫,她也絕不把Therese當作一段不堪的過去。而再次出現在Therese面前向她發(fā)出邀請的Carol,是一個雖然有些破碎,但是準備好了的Carol。沒有藕斷絲連的過去,沒有惱人的猶豫不決,干凈利落把愛攤放在Therese面前。也是這樣的愛和坦蕩,讓我覺得,她配得Therese所有的一往情深,以及每一句的“yes”。

最后,愿所有的Therese都能遇到那個Carol。而如果你有幸是那個Carol的話,也請你可以勇敢溫柔對待那個對你一往情深的Therese。

=============================

屁話那么多,結束前還是要感謝所有的主創(chuàng)帶來這么精彩的作品。整部作品從原作,編劇,女主,制作人,場景設計,服裝設計都是女性,而導演是婦女之友Todd。這樣的成果才能讓優(yōu)秀的女性電影有更多的機會。所以與其吵吵嚷嚷著個人獎項,我更希望電影本身可以拿一些BP的獎項,以及Box Office可以有好看的數字(對不起,我就是這么膚淺!和你魔一樣,一切朝錢看!?。。?/div>

 4 ) CRUSH

  看了carol在紐約的點映,一連兩場,幾乎滿座。電影院6個廳里有四個在放carol,不禁感嘆紐約人民在文化活動這件事上超高的幸福指數。你想看的,你想見的,只要穿過難以置信的骯臟與擁擠,都能見到??赐觌娪罢麄€人都處在一種極其懵逼的狀態(tài)下,站在寒風中等機場巴士,忍著一天沒吃沒喝的饑腸轆轆排隊安檢,這些場景現在回憶起來顯得格外模糊。而清晰是,電影院里一對又一對沉默的情侶,為愛情流眼淚的男男女女,還有該死的忘不掉的愛情。首先做個總結陳詞,謝謝海因斯,謝謝女王,謝謝麻辣妹子,謝謝紐約,謝謝感恩節(jié)。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場萬人齊心的夢,是近期感受到的最壯闊而又細膩的事情。

  然而故事還是那個俗套的故事,無非是性向搖擺的多金中年白富美與不滿戀愛現狀的文青小白兔之間的牽絆和拉扯。一見鐘情,共進午餐,互生好感,結伴旅行。做陷入愛情的人都會做的事——做愛,親吻,傷害,挽回。很多側面或正面的小細節(jié)都處理的很好,比如小記者對therese說“你應該多拍拍人”,比如therese和男友之間關于boy’s love的爭論,比如女王把手搭在therese的肩上時therese無法掩飾的緊張,再比如妹子讀了carol給的分手信自己跑到草叢里吐。不得不說,todd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有些小場景一出,少女們紛紛捶胸頓足,恨自己怎么就沒有過如此真實而又銘心的戀愛經歷。

  有一幕給我印象格外深刻,是發(fā)生在carol拋下therese消失在旅行途中之后。carol坐在出租車里,正在趕去一個類似于庭外調解的小型會面。路上行人來去匆匆,carol望向窗外,看見了therese,穿著紅色的毛衣格子裙,手中拿著黑色的小本子,穿過人群與車輛。與不久前曾經傷害過的戀人偶遇,她看不見你,你久久凝視,凝視著極力克制住的情感,凝視著她也凝視著自己。caol的心理轉變發(fā)生在一瞬間,真實,克制,不說一句,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內心卻如同千萬波濤洶涌著,沖擊過早已瓦解的堡壘。在這里,cate為所有人奉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面部表情變化,眼神里的隱忍,呼吸間的緊張與壓抑——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完美到令人發(fā)指。這是一場不動聲色的崩潰,也是重生,它發(fā)生的極為突然,卻讓你如此深刻的體會到命運的定數和愛情的魔力。有了這一段的鋪墊,自然有了后面在調解會議上她的一番話,承認和therese之間發(fā)生的事情,不抵賴,不妥協(xié)。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最后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不會再妥協(xié)了。如果你執(zhí)意不允許我見女兒,我們可以上法庭。但那樣我們會變的ugly,我們都不是ugle的人,不是嗎?!闭f完,carol哭著走出調解室,拋下其實無辜的丈夫,和一段再也沒有意義的婚姻。其實這里關于ugly的說法是很有趣的,可能正是由于carol與前夫之間并沒有太多單方面的情感,才會以ugly來定義整件事的未來走向,有種旁觀者敘述故事時的清白與掌控力,又透露出婚姻生活的種種無奈與無力。也是因為這里,才更能對比出carol和therese情感間的交互,深刻,以及不受控。

  或許是看戲的過客過分敏感,太過癡心;或許是妹子超越年齡的演技(感覺憑這一部麻辣可以輕松拿到所有最佳女主,有幾幕她比cate演的還要好),讓自我代入變得極為容易與自然;又或許是導演的惡趣味,巴不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因為cate彎成一盤蚊香(惡趣味這件事有證可循,詳見nyff采訪和cannes記者見面會,對于“中國女生看過預告片都變彎”的反復強調)。總之電影會讓人產生一種持續(xù)力超強的crush,更致命的是你可能會發(fā)現這場crush是個無頭案,既不是對therese也不完全是對carol,好像只是迷戀上了一種氛圍,在現實中不可見,在電影中又轉瞬即逝。但只要抓住了,便是掉入了不復的深淵,久久難以抽離。于是心心念念著再看一遍只看一遍,卻可能不自覺又反反復復琢磨了好幾十回。而充滿膠片感的一幀幀畫面,是這場集體暗戀的源頭。

  不得不說,電影用16mm攝影機拍攝呈現出的明顯的粗糲感,在電影院里感受的應該是最為深刻。復古拍攝手法的運用,也讓一切感情的流動變的緩慢,寧靜,克制。和原著不同,therese的設定從舞臺設計師變成了攝影師?;旧夏z片機不離手,也有一場在暗室里沖洗照片的獨角戲。她把照片紙放進藥水里,用夾子再加出來,抖落下水滴,然后久久凝視著照片中的carol。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膠片的質感為觀眾營造出一種觸碰感,而影片里的人,也觸碰著用膠片機拍攝出的照片。情欲的流動,不再僅僅局限在電影里。todd通過這個改編,創(chuàng)造出一種看似不可能的紐帶,讓一些東西從carol的一顰一笑滑落到therese的每一張照片上,再一轉,自然的流進每一個電影院里觀眾的心。你要問我這些究竟是什么,我不太想說。因為這是一種隱秘的戀愛的心情——不可能之可能,每一個電影觀眾都曾深深幻想過的極為致命的不足為外人道的bad romance。

  我不否認有人指出的carol被過譽,因為的確它只是一部完美的水準之作。題材討巧,演員驚艷,拿捏的恰到好處的復古,這一切讓它在起點比其他電影高的同時也喪失了一種生氣與驚喜。然而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在于,在克制與爆發(fā)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站在這個平衡點上,以小格局來放大人類與人類之間最最普通的情感。同性愛的掙扎與抗爭被弱化,最濃烈的筆墨都獻給情感的搖擺。這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爭辯在看完電影后已經毫無意義。因為沒有人能抵擋住todd的特寫。每一支煙,每一次轉身,每一次欲言又止沉默不語,每一次眼神交匯意亂情迷。這是每一根發(fā)絲都生機勃勃充滿愛意的美,這是寂寞世界上最遠離天堂的天堂,這是每一個失魂人拼命尋找的歸途與故鄉(xiāng)。

  就讓畫面停止在最后的對視。當裝飾統(tǒng)統(tǒng)撕去,彼此赤裸相對。好像有什么東西悄悄從你身體里升起,然后又重重落下。你帶著它開始奔跑,身處千萬個陌生城市,身處千萬個房間,身處荒無人煙的小島,身處地獄,身處天堂。


隨手丟一個結合個人經歷的觀后感鏈接:http://www.douban.com/note/528243740/

 5 ) 細心才能發(fā)掘的寶庫《CAROL》

<圖片12>
「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擴散到整座房子里;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見,別人都看不見?!?
——《鹽的代價》


  一直想為這部電影寫些感想,因為它留給我的余韻實在太長,我很少在短時間內把一部電影看兩遍,而Carol就是這樣的電影,在細節(jié)上充滿驚喜,第一次看并不一定能察覺的,第二次或許就能挖掘出來。這部片子沒有太多的對白跟劇情,節(jié)奏緩慢,全片著重在兩位主角的神韻交流和肢體動作上,運用了大量的電影語言等待觀眾發(fā)現。以及,如果更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看見這部描繪1950年代的電影里處處是導演的巧思,每一幀畫面、配樂、鏡頭、服飾、擺設都有意涵,節(jié)奏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并沒有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費掉。

  在電影一開場畫面還未出來之時,可以清楚聽到火車駛過軌道的聲音,交通工具在Carol里有其特殊意義,例如火車象征追尋「自由」,Theres和Carol第一次見面,Theses就表示自己喜愛火車,不愛娃娃,而娃娃有另一層意涵,對女性的物化以及任人擺布。而火車也意味著兜轉了一圈必然回歸原點,所以影片首尾呼應。第二種交通工具是計程車,當Carol坐在計程車上時,隔著車窗望著過馬路的Theres離自己越來越遠,以及Therese在離開茶敘之后,看到相似Carol的婦人而觸景生情,計程車是「錯過」的象征。第三種交通工具真正串連起兩個人,就是Carol開的小客車,兩人的一趟公路之旅從紐約州(紐澤西)開到愛荷華州(滑鐵盧)將近1600公里,小客車在此處就是「親密」的象征,這個空間既私密又無旁人,給予兩人極大的安全感,因此劇中許多重要的情緒表達都在車上發(fā)生,例如經過林肯隧道時,Theres難掩深情、近乎癡漢的望著Carol,照原著小說的描寫Theres幾乎是「恨不得隧道崩塌,讓兩人死在一起」,又例如Carol跟Harge爭執(zhí)完后載Theres去車站,車上的兩人幾乎快要崩潰,之后像是Carol感傷的想起女兒然后為一旁熟睡的Theres蓋被,Theres在車上大口吃蘋果、天氣轉暖時Theres幫正在開車的Carol脫下大衣,以及滑鐵盧事件之后,Theres在車上內疚的大哭,都可以顯現出小客車空間的重要性。

  電影雖然沒有太多對白,但是充分運用了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用癡漢Theres的觀點來說就是:Carol好美、Carol的聲音好好聽、Carol碰的我渾身酥麻、Carol的香水好香、跟Carol在一起時我胃口很好。這是多么細膩的描寫,愛一個人就是全神貫注,仿佛所有的感官都為他而生,因此當某些人說這部電影美的太不真實時,我并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陷在愛情中的人眼里的一切就是那么美,這樣反到真實。劇中也大量運用鏡子、玻璃、車窗來呈現人物畫面,這些當然都是有意義的,例如鏡子反映內心,玻璃象征迷茫,從車窗望去的人影則是可望不可得。

Carol小說封面向Edward Hopper致敬


  電影主要配樂Opening傳達給我的感覺是清冷、寂寥、干凈、純粹,有點像是Edward Hopper畫作的音樂版,也許因為故事主線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后,同時有一種冰雪待融的味道和隱隱約約的憂傷、無奈,就像兩位主角的感情,是那樣克制又壓抑,但音樂最末出現轉折似的放緩,像是留下希望的伏筆,導演在劇情上也是類似的處理手法,平淡底下藏著波濤洶涌,只有兩位主角和觀眾才知會。而正當你以為壓抑到極限會來一場大爆發(fā)的時候,感情來的卻是那么不溫不火,不狗血也不無趣,導演抓到了一個很好的情緒平衡點,而兩位演員的表現更是讓人贊嘆,這樣的片子如果沒有高超的演技和默契是無法駕馭的,所以后來的床戲是那么的自然又令人感動吧。

  說到第一場床戲,那是整個電影院最安靜的時候,沒有交談、沒有咳嗽、沒有吃食的聲響,所有人靜謐的像宇宙,我甚至能感受到后排的人在屏氣凝神,不愿意錯過任何一個影格,因為Carol和Theres兩人之間的情欲交流實在太美,大概是我看過最美的床戲,這里又要夸贊Todd Haynes一番,幸好他沒有直男式的審美,許多傳統(tǒng)導演的床戲往往拍的情色甚至猥褻,但Carol完全不會給我這種感覺,我所看見的只是愛情。

  有些人會說換成異性戀這不過就是個尋常故事,對,但這部電影本來就不是在描繪傳統(tǒng)異性戀的愛情(我亦不會把Carol歸類為同性之愛,它就是因愛而愛),如果Carol換成中年男性在解褲腰帶,估計Therese就要變成龍紋身的女孩了,而那搭在Theres肩上的纖細雙手也變成了咸豬手,你看觀眾會不會殺了導演。

  第二場床戲是悲傷的,是離別前的預告,不過其實這場戲是Cate跟Rooney的第一場對手戲,導演表示目的是讓兩個演員破冰,及早培養(yǎng)默契,所以可以看見這場床戲的Rooney滿臉通紅到耳根,第一次跟偶像演戲就是熱吻(13歲起的偶像),還真是難為Rooney了。

  做為Therese女神的Carol由Cate來飾演真的再適合不過,我無法想像第二人選,任何的角色到到Cate手上都是行云流水,演魔比魔更魔,演仙比仙還仙,從伊莉沙白到精靈女王都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他不只能演攻,在《丑聞筆記》里也演過柔弱的守。話說Cate和Todd第一次合作就是飾演Bob Dylan,他是六位Bob Dylan扮演者中唯一的女性,卻是最像Bob Dylan的一位,Cate的成功便是沒有一個他所扮演的角色會讓人想起那是Cate Blanchett,而這正是許多演員做不到的,讓所飾演的角色真正獨立存在。

Cate飾演Bob Dylan

<圖片14>

  不過給我更多驚奇的是Rooney,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那個讓他一炮而紅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龍紋身的女孩》,我是在看完Carol后才接著看,簡直不敢相信兩個巨大反差的角色是同一人,從甜美可人轉向反社會黑暗人格難度已經夠高,飾演過Lisbeth Salander后還能飾演回純真的Therese更是不可思議。劇中Carol對Therese的形容我倒是覺得很符合Rooney本身的氣質:「奇怪的女孩,像是天外來客/猶在天外」(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Therese跟Carol若要說共通點,那就是都有神秘感,但Carol的神秘是一種歷練和歲月久經的智慧,Carol到哪都會是全場焦點,他也能輕松的駕馭周遭,他的神秘感是擁有看穿一切的能力,而旁人卻猜不透他;但Therese的神秘感卻是先天的自外于人,他不在意周遭的看法,他的神秘感也包含了對自己的不了解,而他無意解開,就像他無意了解周遭,劇中跨年夜的告白很能說明這個跡象:「我總是獨自一個人,在人群中」。

演員Rooney Mara本身就帶有自外于人群的氣質



  關于神秘感這個部分,其實把Therese跟Carol換成Rooney跟Cate也一樣說得通,這是我看完Carol的幾個訪談后的感想。演員跟所飾演的角色性格往往是有差距的,但演員賦予角色的氣質卻多半是自身擁有的,說到其中一個訪談里Cate對Rooney有如下的描述,我覺得很是精準:「許多人嘗試形容Rooney獨有的特質,不外乎說是神秘,我的確明白他們的意思,在Rooney安靜的外表下,藏著靜水流深的智慧,但他實際上的工作方式、他的優(yōu)雅,以及他作為一名演員所做出的選擇,又讓他有一種相當純粹的澄澈,你們會說澄澈和神秘是奇怪的組合,但就是這樣」。

  Rooney的個人特點是能讓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同時存在(清澈又神秘,時尚又古典),他所飾演的Theres雖然因為純真無辜而被戲稱為小白兔,但在Carol跟丈夫Harge爭執(zhí)的那場戲里,我好像看見了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影子,Theres這個表情仿佛在說「我愿意幫Carol『處理』掉Harge」,如果劇情真照那樣發(fā)展也挺Highsmith式的(笑)。 Therese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作者Highsmith的化身,Highsmith可是懸疑犯罪小說見長的,他怎么可能真的那么無邪。再提到有趣的一點,編劇Phyllis Nagy是Highsmith的忘年之交,他表示在片場暗暗觀察Rooney時,Rooney的許多動作和氣質令他想起了Highsmith。

<圖片3>
<圖片4>

  外顯上Carol強勢而Therese柔弱,但不安全感其實都是由Carol承擔,相反地,Therese反而有一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 Carol要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艱難選擇,甚至為此吃上官司,還必須看心理醫(yī)生來矯正性向(挺感謝電影把這一部分淡化);而Therese的困擾則是無關社會壓力,只是他個人對于這段感情的疑惑,他面對女神時的不自信和不確定,他的世界里只有Carol,但Carol的世界里卻不只是Therese。所以Abby這個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凸顯Carol和Therese的距離,Carol從來只找Abby求助,更加顯現Therese在他心中只是個未經世事的小孩,Therese太年輕也正是造成他們關系脆弱、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Therese雖然想擺脫被照顧者的角色,卻力不從心,唯一成功的一次保護是發(fā)現Carol帶槍后,兩人從兩間房變一間房;兩張床變一張床。

  所以后來的分手橋段是如此的必要,這正是讓Therese加速成長的關鍵,Therese曾說:「我從來不懂得拒絕,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其實Therese到是挺會拒絕的,拒絕了男友的歐洲旅行邀約、拒絕了男友的求婚、拒絕了好友Danny的吻,唯獨對Carol的要求無法拒絕,他心甘情愿成為Carol的獵物,但也造成兩人無法成為互相扶持的伴侶,Therese在公路旅行中似乎也感受到這一點而為之困擾,Carol一直擔任司機(照顧者、引領者)便是兩人關系不平等的隱喻。 Therese太像是Carol的第二個女兒,而Carol如果被迫在兩個女兒之間二選一,那Therese肯定輸給Rindy?;叵肫餞herese在Carol家時,明明身為客人卻幫忙準備茶點,除了凸顯兩人的階級差異之外,應該也有這樣一份含義。

  第二晚的纏綿之后,Therese在疲憊中醒來,已不見愛人的存在,趕忙來收拾爛攤子的是Abby,Therese從床上起身而坐,棉被緊掩著一絲不掛的身體,此時的神色盡是被始亂終棄的難堪(Carol你這個渣男)。跟Abby一起吃早餐,但Theres平時的好胃口(欲望)已然隨著Carol的消失而消失,此處再給Rooney神一樣的演技一個贊嘆,只有幾句臺詞,眼神卻道盡了所有委屈跟憔悴。這應該是劇中Therese最痛苦的時候,但就和整場戲一樣,人物的情緒表現依舊收斂,我原本以為Todd是借此表現50年代的低調與壓抑,但后來想想不只是如此,許多導演在處理女性角色的情緒時,往往落入父權刻板印象,把女性描繪的歇斯底里,而Todd想展現的女性是堅毅、優(yōu)雅又理性的,在遭逢打擊時特別如是。對照本劇的男性角色,除了Danny之外,不外乎是蠻橫(Harge)、魯莽(Jack)、愚蠢(Richard)甚至猥瑣的(私家偵探)。

<圖片8>
  無論如何,那只被愛人甩了的兔子開始有所轉變,換了工作,如愿朝興趣發(fā)展、離開男友,不再遷就、經濟條件改善,擺脫學生造型,在社會條件上開始像個「大人」 。同一個時間點,Carol在前往律師與前夫會面的路上,透過計程車的車窗望見了許久不見的Therese,眼里盡是渴望的Carol再也不能假裝不在意,他開始明白自己始終要的是什么,所以后來與前夫會面時,他終于愿意對女兒放手,表示自己快樂,女兒才可能快樂,這一段的Carol既脆弱又堅強的讓人心疼。這里甚至在眾人面前做了出柜宣言:「我不否定錄音帶里的內容」、「我不會否認這段感情」,對于前夫更是歉疚的表示:沒能給你幸福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幸福,而我也想光明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有了后來的茶敘,Carol依舊是晚到那一位,但Therese已不是開頭那個殷切的望著窗外尋找Carol身影的單純女孩,他帶著戒備,已不甘于做為獵物。 Therese這時的扮相實在是太像Audrey Hepburn,有點好奇造型師當時在想什么,但我想說干的好,賞心悅目之外,也顯現了Rooney的可塑性之高。雖說演員終究是他們自己,但Rooney跟Audrey Hepburn卻有幾分相似,這讓我想起另一位演技派Natalie Portman,也常被喻為Hepburn,如果說Natalie是知性與平易近人的Hepburn,那么Rooney就是神秘與空靈的Hepburn。

<圖片9>

  在壓抑、束縛的50年代,公共場所抽煙反而顯得自由,電影中的抽煙場景多不勝數,香煙在此處有一種女性情欲自主的味道,電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沒有抽煙的鏡頭。因此當Carol和Therese再度見面之時,就像他們第一次吃飯,Carol又一次詢問是否抽煙,只是這一次Therese斷然拒絕,除了表示自己已學會說不,在兩人的關系之中不再處于下風之外,同時也暗示Therese做出了違心之論,所以接著面對Carol的同居邀約,Therese又做出了一個No,Carol受到不小的打擊,難掩失望,但畢竟自己拋棄Therese在先,Therese的拒絕也是合情合理。 Carol又一次示軟,表示自己九點在某地還有晚餐,問Therese愿不愿意來,Therese沉默已示,Carol終于忍不住放了大絕,深情的說出了那三個字:I love you。

  然而冒失鬼Jack的出現打斷了Therese做出回應的可能,此處又接回電影開頭,一切就像Carol信中所說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現在觀眾知道一開場時,那看似平凡的聚餐對兩人是何等重要、底下藏著多少情緒了,Jack一句簡單的問候,就把兩人脆弱的愛情打回原點,真是千古罪人。再給導演一個贊,能夠把平凡的事物拍的不平凡,需要深厚的功力和超出常人的細心,而這向來不是習慣快餐的好萊塢電影風格,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凡,才更貼近你我的生活日常,我們都可能成為Carol或Therese,我們都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主角們要面對的課題我們或也有一天需要面對。

  Jack的介入迫使Carol及早離場,留下一句別有意味的:「你倆玩的愉快」,此時的特寫全都留給Therese一人,Therese的心思還停留在Carol的深情告白里,而全戲最經典的觸碰跟眼神在這里出現,Carol的手搭上Therese的肩,接著輕輕一按,Therese情不自禁的閉上雙眼,這短短的幾秒,整個世界在他的內心翻轉不已,直到Carol離去之后,他才懊悔的開始尋找愛人身影。 Rooney高超的演技讓無聲勝有聲,所有的掙扎與深情全在眼神里,做為觀眾的我的心情也很自然的隨著Therese起伏和糾結。

  Therese離開飯店后并沒有馬上去找Carol,朦朧的車窗再次暗示了角色內心的迷惘,像是為了確認剛才不是被一時的迷戀沖昏頭,Therese前往了朋友舉辦的派對,卻只感覺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拒絕了新的追求者后,躲進廁所抽煙的他意識到了自己要的是Carol,于是離開派對,在夜色下招了車便前往Carol所在的餐廳,火車的聲音再度出現,仿佛Therese進行了一場冒險,旅程結束,火車將Therese帶回Carol身邊,成為一個圓。不顧柜臺領班的要求,Therese徑自走進餐廳尋人,呼應兩人初識的百貨也是在人群中,不同的是這一次Therese學會了主動追尋,心愛的Carol終于現身在人群里,依舊優(yōu)雅美麗,配樂響起,兩人旁若無人的凝望著彼此。

  你以為自己像座火山,急于安放熾熱的情感,但你的愛人擁有平撫一座火山的能力,所以此刻你前所未有的平靜。

  配樂戛然而止,留下一個完美的逗點。

<圖片7>

 6 ) Carol - 很美很美的愛情

warning:全是劇透!

記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納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買了Kindle版的來看。對于能下載絕不購買的我來說,這絕對算是難得的了。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語小說/書。當時就有沖動寫讀后感,但又覺得可以等電影結束后,在好好一起來寫。于是,現在就有種終于看完電影來交作業(yè)的感覺。

電影和小說一樣,其實情節(jié)非常簡單。簡單到都覺得沒有劇透的意義。這是正在離婚中的貴婦Carol與處于人生迷茫階段的售貨員+攝影師Therese相愛的故事。小說的精妙在于,它完全著點與Therese的視角,于是作為讀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動,一起因為Carol的邀約而興奮,連那小鹿亂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實。當時小說最大的懸念就是,Carol是否愛著,她有多愛。就像你暗戀一個人的時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愛不愛我,有多愛。于是這條線就帶出了小說中我最愛的三段情節(jié)。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館里向Carol表白。那段場景寫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狀態(tài)下說出I love you的。而作為讀者的我,也突然像從困倦與睡意中驚醒一樣,看著Carol一臉淡然又寵溺的說,難道你不知道我一直愛你嗎?那樣一種塵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許真的只有在小說的單視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兩人做愛的情節(jié)。然而在電影中,這一段則是用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們有可能被私家偵探跟蹤。她問Therese,是想要繼續(xù)旅行還是停止。Therese說想要繼續(xù),然后Carol就很堅決的說,那么我們就繼續(xù)。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鋼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而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僅愛著,而且愛的很深,很任性。遺憾的是,這一段在電影中完全被省略了。電影后半段的節(jié)奏非???,反而將有些情緒忽略了。這個后面聊到電影的時候再說。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見面。此時已經完全成長后的Therese和剛接受完人生殘酷洗禮的Carol。小說中,兩人聊著過去,聊著發(fā)生過的種種。Carol第一次主動說‘我愛你’。停頓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愛我了。哪怕如此,她還是說著自己如何放棄Rindy的撫養(yǎng)權,因為她不愿意屈服,永遠不再見Therese。那種淡然的語氣仿佛在說著別人的事。以至于,最后當她向Therese發(fā)出住在一起的邀請時,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話的重量。就這么冷靜的說著愛你,冷靜的孤注一擲,到最后冷靜的接受拒絕。
        
這就是書里的那個Carol,愛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奮不顧身。有意思的是,雖然書里Carol的情節(jié)并不多,心理描繪是完全沒有。但是反而讓讀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與之相反的,是電影。兩人的戲份與視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這種平均,讓電影展現了完全不同畫面感。
        
        =====================我是電影與小說的分割線===========================
        
個人非常喜歡電影前面3/4部分(到兩人被發(fā)現,Carol拋下Therese離開)。哪怕節(jié)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覺沒發(fā)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緒卻非常的飽滿。從兩人在百貨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無忌憚的打量著Therese。眼神,言語,甚至是肢體上,似有若無的調戲隨處可見。從第一次邀請來家中,到圣誕節(jié)送禮物,到兩人開始公路旅行,到Carol親吻Therese。。。從一開始,Carol就占據著完全的主動。說得通俗點,就像霸道總裁追灰姑娘的感覺。而Therese從頭到尾都只有在說“好噠”。這和小說有著些許的不同。小說中,Therese在沒有任何緣由的情況下給Carol寫圣誕賀卡,才讓兩人有了后續(xù)(電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說中,Therese在圣誕節(jié)給Carol買了個巨貴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經濟上很拮據 (而電影中則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攝影師夢想后給她買了專業(yè)攝像機);小說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兩人的曖昧(而電影中完全沒有表明心跡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動的接吻)。個人猜想,電影中Therese的被動,也是為了凸顯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變化,并且對Carol說No形成鮮明的對比。
        
電影情節(jié)方面亮點還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對Therese的調戲和勾引(想不出更適合的詞了)。全劇Carol一共撫摸過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含義,而每一次Therese都會有很明顯的反應(害羞,緊張,震驚…)。這也是我說,為什么電影中,雖然Carol主動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緒也非常的有張力。至于眼神的調戲就不說。各種媚眼,以及大膽的審視。老實說,這真的給電影帶來很多的樂趣。
        
2. Sex Scene。終于明白,為什么各種記者會,訪問中,大家都這么愛問這段激情戲。因為這段戲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膽很多。而且所表達的情緒實在是太棒了。我看過的大部分電影里,激情戲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純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種沖動,比如純屬打炮。還有一種,就是很多愛情電影中,特別文藝又帶有美感的激情戲?;旧蠒貏e渲染環(huán)境,然后兩人接吻,倒在床上,遠鏡頭,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戲卻遠遠超過這些。從最開始Carol解開自己睡袍的腰帶,到接吻,到床上肢體的交融,Carol的主導,Therese的反應…等等等等。我有種,wow,這才是literally的做愛(make love)的感覺。導演把這段情節(jié)拍的很大膽,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兩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這不只是純粹的lust。那種相愛,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覺,是讓人透不過氣的。這段戲時間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黨的福利啦。

之后還有一場相對比較短的親熱戲。是在兩人被發(fā)現之后。觀眾應該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情緒的不同。這一段中,兩人擁抱和親吻中帶著更多更多的絕望與迫切。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兩場戲間隔非常近,中間夾的那場還是發(fā)現自家偵探竊聽的高潮戲,于是三場戲連在一起,顯得非常的趕,還沒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攝影師職業(yè)。小說中,Therese的職業(yè)是劇場的場景設計(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這個改變,但是電影中,攝影師的設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鏡頭下Carol是真的美。同時也對Therese的個性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實說,這部電影,要從角色發(fā)展的角度,Therese是遠大于Carol的)。還有中間很有意思的一場戲,兩人剛開始旅行時,在餐廳,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機對著Carol拍(好癡漢),Carol還害羞,玩笑間,兩人的手觸碰到。非常喜歡這種甜蜜的瞬間。而兩人分開后,Therese看著Carol的照片,那種虐也是徹心徹骨的。

4. 最后一場對視。很多人都提到過這場戲,因為真的很贊,也因為這段情節(jié),這個故事最后被定格為Happy Ending。而小說也成為那個時代第一部HE的Les愛情故事。個人覺得,這一幕的重點是Therese。從她走進飯店,尋找Carol,從最開始的著急,到最后就這么凝視的,臉上的變化,那個眼神真的可以讓我聯(lián)想到小說最后一段的描寫: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從Therese的臉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過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獄,她愛的永遠是那個Carol,那個唯一的Carol。
        
至于情節(jié)上不太滿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開始提到的,電影中后段節(jié)奏非常趕,感覺兩人才開始就結束了。也因為這樣,其實Carol對Therese的愛也表達的不是很夠。小說中,你能覺得,Carol的愛是不斷遞增的,到最后放棄所有來到Therese面前時,達到頂峰。而電影里的至高點反而是在中間,旅行的部分。并且電影里對于Carol母親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點點掩蓋掉她對Therese的感情。特別是最后,我記得小說中,Carol基本是為了Therese放棄了見到Rindy的機會(撫養(yǎng)權什么的早就因為她和Therese的行為一敗涂地了)。而電影里,Carol是為了讓Rindy有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而不是看著父母不斷的掙撫養(yǎng)權,而放棄的爭斗。后半段發(fā)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為太趕,反而顯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飽滿。當然還有一些被刪掉的情節(jié)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兩人的一場浴室戲份啦。。??傆X得兩人旅行的部分的戲份還該再多一些。但是畢竟你永遠沒辦法把一部小說完整的塞到電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貪心。
        
========================其他廢話的分割線============================
        
說完情節(jié)的部分,在隨便說些其他的。這部電影的制作的真的棒,從導演到演員。老實說,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因為情節(jié)實在是太簡單了,沒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樣不拍成俗套的愛情故事片,還是非常有挑戰(zhàn)的。Todd的畫面真的實在是太美了。很多視角很特別,比如當Therese觀察Carol,鏡頭就會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這次很多鏡頭都是靠鏡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過窗戶來拍攝的。我不是太了解這樣的目的,但是作為觀眾的我還是很享受這樣的畫面的。電影的原聲也很棒。雖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來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覺,也把情節(jié)烘托的很好。
        
當然最后不能略過的是演員們。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們都各司其職。Cate一貫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卻是有驚喜。感覺是一部看幾遍都不過癮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線非常的漂亮,也很結實。比較好笑的是,兩場床戲里,Rooney的臉都是通通紅的,而且都是一路紅到耳根。想說,Rooney自稱裸的都習慣了,這里還是害羞哈!
        
馬上到來的各種award season,Carol其實不是傳統(tǒng)的熱門片類型。但是希望有好運!
        
總分5星還是必須的。但是從電影角度,給4星,還有一星是私心!

 短評

最后那段凝視,魯妮的眼神和表情變化所展現出來的演技已經完全夠資格拿奧斯卡了,更別說在整部電影里的精湛發(fā)揮。她的表演潤物細無聲,完全不著痕跡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輕巧,但其實招招斃命,沒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7分鐘前
  • 蒂莫西
  • 力薦

重看依然感動,并發(fā)現了更多細節(jié)。當結尾,特芮絲終于決定走向卡羅爾的時候,真是美好又激動哇

12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結尾的時候我窒息了。凱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魯尼·瑪拉...凡是深深暗戀過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鳴。克制,復古,充滿感情。我被感動和幸福久久地包圍。

15分鐘前
  • 蝦坨坨藝仔
  • 力薦

“我離婚了,孩子歸對方,在麥迪遜大道有個大房間,你想來住嗎”隔五秒“我愛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17分鐘前
  • 黃小米
  • 推薦

講一個女人向另一個女人學習如何駕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著品味和言行舉止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卡羅爾開啟了一個懵懂少女的這扇門,少女愛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轉,拍的情緒上張力十足,兩人的感情關系里充滿著不確定感,前后兩人的視角上也有一個微妙的轉換,并沒有被震撼到?!铩铩铩?/p>

18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

22分鐘前
  • Peter Cat
  • 力薦

請一定去看這部電影。它滿足了我對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著出了電影院。

25分鐘前
  • 麥麥小茶
  • 力薦

已經聞到拿獎的氣息了

27分鐘前
  • momo
  • 推薦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語,這就是今年最美的愛情電影。托德·海因斯的鏡頭從頭到尾都是兩位女性,只是兩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這是最輕小的格局,也是最洶涌的情欲,光對視就能讓人落淚,因為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兩人為了對方,此身愿作萬矢的。

29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薦

戛納主競賽單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這種奔著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別反感他的那些搖滾題材。Cate Blanchett太厲害了,感覺只要光聽她的聲音,直的彎的全世界都會被她收走。PS,補看了一遍,發(fā)覺其實上次每個場景都沒落下,就是腦子一片蒼茫,太他媽可怕了。

34分鐘前
  • 皮革業(yè)
  • 推薦

Carol是渣攻,這眼神我見識過。一旦愛上這人你就沒整沒治沒救了,這事我經歷過。

35分鐘前
  • 淺野忠信
  • 還行

其實就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凱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讓她有些失真,魯妮瑪拉傳情傳神。演員,氛圍,攝影,音樂,美術是加分項,但絕不是決定因素。它們只是定義了影片的基調。

40分鐘前
  • 世界已夷為碎片
  • 還行

面對愛情面對自我時作出勇敢抉擇的兩個女人,如化骨綿掌般溫柔克制而堅定有力,這部電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噴薄而出,完全沒有抵抗力直接飆淚。

41分鐘前
  • 陀螺凡達可
  • 力薦

只因心中有對方,黑夜無需再漫長??傆幸惶?,你會在宇宙洪荒和滾滾紅塵中駐足凝眸,轉身看見你的天使。她眉眼彎彎,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運和羈絆,只為了這一剎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負夜,愿你遇見,你生命中的溫柔。

45分鐘前
  • LORENZO 洛倫佐
  • 力薦

NYFF現場,有天朝迷妹提問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國的妹子都為你彎了,全場哄笑。當然啦這個提問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舊認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認為,導演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繪了一個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讓Carol這個角色給觀眾帶來愛情的感覺。

50分鐘前
  • 郁弗
  • 力薦

魯尼瑪拉是個被低估的演員,她擁有如此美的樣貌,不需要這樣好的演技,有這樣好的演技,不需要擁有如此美的容顏。

53分鐘前
  • llllllllllll
  • 力薦

就沒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癡漢一個。愛的不比二位女主淺,卻成了這場勝卻人間無數顏值的戀情的炮灰。我們只是看見了當時的自己而已。

54分鐘前
  • message
  • 推薦

直男戀愛教學篇 送相機請附帶膠卷好嘛

58分鐘前
  • Born2Die
  • 推薦

凱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魯尼的fuck-me eyes 讓這部霸總愛情故事各種賞心悅目,平地升仙。

1小時前
  • 大蒂莖蕾
  • 推薦

比《斷背山》差了五個《阿黛爾的生活》,就醬紫

1小時前
  • 吖欣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