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行規(guī)

劇情片香港2000

主演:王敏德  關(guān)秀媚  林雪  呂頌賢  歐錦棠  王天林  任葆琳  田蕊妮  張小蕙  洪雪盈  姜皓文  林國杰  梁焯滿  麥詠麟  煒烈  楊雄  

導(dǎo)演:麥子善

 劇照

行規(guī) 劇照 NO.1行規(guī) 劇照 NO.2行規(guī) 劇照 NO.3行規(guī) 劇照 NO.4行規(guī) 劇照 NO.5行規(guī) 劇照 NO.6行規(guī) 劇照 NO.13行規(guī) 劇照 NO.14行規(guī) 劇照 NO.15行規(guī) 劇照 NO.16行規(guī) 劇照 NO.17行規(guī) 劇照 NO.18行規(guī) 劇照 NO.19行規(guī)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05:13

詳細劇情

  麥克(王敏德 飾)、小君(關(guān)秀媚 飾)、阿雪(林雪 飾)和小Q(呂頌賢 飾)是相識多年的好友兼搭檔,小君一直喜歡著英俊瀟灑的麥克,無奈麥克已經(jīng)結(jié)婚,小君只能把這份愛戀深深的埋藏在心底。與此同時,阿雪也在默默注視著小君的喜怒哀樂。
  某日,四人接到上司的指令,暗殺從臺灣來到香港的黑幫頭目三哥,在行動之前,麥克忽然宣布會在任務(wù)結(jié)束之后解散四人小組,小君和阿雪聽后都感到十分不舍,唯有小Q雖然表面不露聲色內(nèi)心里卻有著自己的注意。讓另外三人沒有想到的是,小Q并沒有按照計劃行事,而是提前出手想要獨自干掉三哥,卻被三哥的手下擒住。受不了酷刑的小Q供出了其他人的行動計劃。

 長篇影評

 1 ) 我在香港看《行規(guī)》

【本文寫于2014年12月,電影看于2014年4月。】
------------------------
對自己表示一下無語,其實是四月份的事情啦。

不過我雖然拖延癥懶癌到4月看年底寫文,但我卻是為了看它,生生縮短了我的復(fù)活節(jié)假期,從新加坡樟宜機場直飛香港之后,提著行李箱就來到了位于西灣河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因為我知道這個機會一旦錯過,就沖著《行規(guī)》這片名聲在外的“神龍見首不見尾”,肯定是過這村就沒這店兒了。

而且這次放映活動,還請來了導(dǎo)演翁維銓。

《行規(guī)》,新浪潮扛鼎之作。由于種種原因,音像制品一直未能得見,幾乎已成為港片圈里的幾大“資源懸案”之一。像許鞍華的《瘋劫》、嚴浩的《似水流年》等都在近幾年出現(xiàn)(當然效果跟錄像帶差不多不能強求),更顯得《行》片的每一次放映都彌足珍貴。

香港人還是識貨的。放映廳坐得滿滿登登,有很多觀眾并不是第一次來欣賞本片。未幾,燈滅,上正片?;浾Z,無字幕。還好本人的廣東話麻麻。畫質(zhì)么,這個拷貝肯定是未經(jīng)修復(fù)的,后來觀眾也呼吁過資料館給予修復(fù)并出版音像制品,這就是后話了。

劇情就不再贅述,想必諸位都很清楚。就簡單談?wù)劯惺?,以及回憶一下映后談的?nèi)容吧(過去7個多月了。。。)。導(dǎo)演翁維銓出身攝影師,并拍紀錄片起家,《行》片的劇情也取材于他所拍攝的毒品題材紀錄片,真實性毋庸置疑。片中為人稱道的幾場竊聽、跟蹤戲都非常緊張刺激。最精彩的一段就是白鷹派出的狗仔隊分批跟蹤販毒集團分子的戲。毒販反跟蹤意識很強,在小巷中左右穿梭,又不停換乘交通工具。有一個固定鏡頭,毒販從佐敦一處地下通道鉆入,數(shù)分鐘后,鏡頭拉遠,又從馬路另一側(cè)通道出口鉆出,一鏡到底,十分過癮。據(jù)說翁維銓在拍攝時也未曾申請封路等措施,而是半偷拍的方式(當然不會似當年麥當雄《省港旗兵》搞那么大陣仗,總體來說,《行規(guī)》是文戲居多的)。再說幾句題外話,港片由于預(yù)算等原因,場面上不如好萊塢大氣磅礴,但可以說,本片的竊聽及跟蹤場面,在其有限的框架內(nèi),不能說堪比《對話》和《法國販毒網(wǎng)》,但已經(jīng)是做到最好!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香港電影工作者超強的適應(yīng)能力和水平!

另外,由于本片同樣涉及跟蹤場面,讓我不禁回想起去年韓國翻拍的07年銀河映像游乃海之《跟蹤》。時隔30余年,雖然韓片拍的是有聲有色,在電影院看的也很痛快過癮,但始終卻了些自己的東西。什么的自己的東西?當我看到《行規(guī)》里充滿潮州特色的民俗文化,油尖旺的窮街劣巷,這種符號化的東西雖然看似淺顯,但卻是屬于港片自己的東西!那種當你看電影的時候就置身于該片賦予的大環(huán)境中,感受其劇情之外延伸出來的周邊環(huán)境,鄉(xiāng)土文化,是所謂這些年來大紅大紫的韓國電影最缺乏的(反之日影和港片則有的極強的文化符號),當然這是由于本人曾經(jīng)喜歡過一陣韓片,故特此引申出一些感想。

電影在“非常突然”中畫下句號(似乎游達志的《非常突然》也不過如此?),宿命般的結(jié)局,銀河最拿手的題材,卻早在二十年前就由翁維銓把玩過。又不禁想起胡金銓導(dǎo)演,他于60年代開創(chuàng)的胡式武俠,結(jié)合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以靈動的剪輯超越了時代,故張建德在撰寫胡金銓導(dǎo)演的紀念文字中說,當大家驚詫于《伯恩》系列的剪輯風格時,殊不知胡早已將其融入他的武俠世界(剛剛搜到張建德的《胡金銓與俠女》已經(jīng)由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發(fā)行了中譯本,一定要入手,另外要了解胡的創(chuàng)作理念必須要讀日本人那本《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似乎離題更遠了,呵呵。

說回電影吧。放映結(jié)束,導(dǎo)演在掌聲中徐徐入場。當年那個游走金三角,與坤沙等毒梟談笑風生的一代俠導(dǎo)已經(jīng)成為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帶來了當年行規(guī)的分鏡頭劇本,并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分享當年拍攝的往事。我問了他兩個問題,一開始用普通話,但后來干脆說廣東話了。第一個問題是,《行》片有無在內(nèi)地上映之可能。其實我在豆瓣上看到過一些人通過幾種渠道曾經(jīng)有幸觀摩過,但我的提問還是引起了在場香港觀眾意味深長的笑聲。導(dǎo)演思忖之后回答,本片其實在1980年就在當時的僑辦主任廖承志的斡旋下由銀都機構(gòu)的前身買入了拷貝,但當然是塵封至今(或許有過極小規(guī)模的放映,而豆瓣所提及的放映的似乎是國外的拷貝)。另外我有提問為何會選擇白鷹和石堅主演。其實這種問題導(dǎo)演一般都是說他們適合角色云云,故翁導(dǎo)對于此問題也未能給出什么新鮮的答案。當然,兩位演員確實成為了影片的亮點。當有人問起白鷹飾演的角色在大嶼山行山,并在山中木屋過夜那段,導(dǎo)演笑言那幢木屋其實是他自己所有,而當時的白鷹,那個于霧氣蒙蒙山中踽踽獨行的孤膽英雄,其實是導(dǎo)演本人的化身。于是,就地取材,誕生了經(jīng)典的以紅色背囊青色木屋為背景的《行規(guī)》海報。

有時候,我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之一,就是它放在今天欣賞,是否會過時。顯然,《行規(guī)》是優(yōu)秀的。它在那個短暫而輝煌的香港電影新浪潮中甚至不是最燦爛的一顆星,但它作為一部警匪題材的作品,卻走了一條“半紀錄片”的路,更難得的是,動靜皆宜,當然,這根導(dǎo)演翁維銓的創(chuàng)作是分不開的。于是,這部導(dǎo)演自掏腰包拍攝的作品,無愧于當時香港電影評論界給出的評語:“最出色的警察問題片”。

 2 ) 波蘭大使館游記

香港新浪潮中的警匪片,似乎都在向著一個描摹社會現(xiàn)狀的面相做出努力。章國明在《點指兵兵》中以主角毫不拖沓的死推翻了表層的警匪敘事,迎來的是一個令人無可奈何的社會大氣候。幾年之后,藍乃才的《暗渠》、李修賢的《公仆》基本上是沿著這條新開鑿的道路走下去,只是關(guān)注點更聚力于社會的人。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行規(guī)》的這種社會性可能更加純粹些,它從一開始就舍棄了表層文本的敘事能力——它幾乎就是從「社會」出發(fā)的,而不是讓人物運動最后匯集并躍升到社會的那個全體去。于是我們看到,白鷹這個角色作為男一號,他的能量在一開始便被累積到了最大;也就是說,他處于由靜至動的最大勢能位置。開頭他與線人的一番交涉,被在短時間內(nèi)重述:第一次是即時的,第二次是他在聽錄音。重述以一種可控性緊接在即時時間之后被強調(diào)出來,使得白鷹在影片的一開始就被賦予一個深諳個中道理的形象。當這個人物開始運動的時候,勢能在轉(zhuǎn)化為動能的過程中遭到了來自「社會」的阻力,動能在這種不斷的瓦解之中損耗,才導(dǎo)致這個運動不能獲得下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
來自「社會」的「瓦解」成為了影片的那個全體的運動,它以一種「增殖-分裂」的方式起作用。一個接一個出現(xiàn)的新線人,石堅那個角色把毒品一分為二,石堅手下所乘汽車在不斷兜圈中帶動數(shù)量警車輪番跟蹤,都是這種方式的最初表現(xiàn)。而令人驚奇的是,當這種「增殖-分裂」逐漸加速的時候(對應(yīng)由于勢能的逐步釋放導(dǎo)致的動量的逐漸增大),敘事性得以被催生出來。占據(jù)影片后半段大部分時間的跟蹤的重頭戲就是「瓦解」的集中作用:白鷹的手下被不斷出現(xiàn)的新目標和各種意外狀況分流或無法繼續(xù)跟蹤。當然我們還可以提到,在這場跟蹤戲中鏡頭屢次切到俯瞰街道的大全景。
行將收尾的時候,石堅對白鷹說我們互相依存,這暗示了人物運動本可以到達的下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即使能量不可避免的有所損耗)。但「增殖-分裂」的「瓦解」作用已經(jīng)如此強大(正如前文所言,它極大程度地衍生出了敘事性),兩人自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滅口。

 3 ) 劍走偏鋒的翁維銓

在豆瓣上搜翁維銓的電影,可以找到五個條目(注:發(fā)稿時增加到七個條目,最近添加的),評價人數(shù)在100以下的有三部(其中《荒漠人》因評價人數(shù)不足10,甚至無法顯示評分),評價最多的一部是《再生人》,有700多個評分——估計是拜林子祥所賜??梢?,翁維銓是一個很冷門的導(dǎo)演。但是,資深的港片迷不可能不知道他,因為他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的重要導(dǎo)演之一,是一個一談及香港電影新浪潮就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翁維銓之所以冷門,跟他“息影”多年有關(guān),也可能跟他喜歡劍走偏鋒有關(guān)。翁維銓在一次訪談中坦言自己是deviant(不正常的,異常的;離經(jīng)叛道的)和自我隔離的人(轉(zhuǎn)引自卓伯棠《香港新浪潮電影》294頁,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1)。常言謂,性格決定命運。翁維銓的性格決定了他的電影人生。
和很多新浪潮導(dǎo)演在海外修讀電影(如許鞍華、徐克、黃志強、蔡繼光、余允抗、劉成漢等)不同,翁維銓在加州洛杉磯藝術(shù)中心學(xué)院修讀的是靠近電影的攝影專業(yè)。翁維銓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家,曾多次在香港舉辦個人攝影展。電影方面,翁維銓是從紀錄片入行的。他迄今為止的最后一部作品《金三角鴉片軍閥揭秘》也是紀錄片,真可謂有始有終。翁維銓曾得到著名華裔攝影大師黃宗沾的提攜,他的第一部紀錄片《洛克鎮(zhèn)的一天》,就是在黃宗沾的幫助下拍攝的,他的第一次個人攝影展也是黃宗沾贊助的。在某種程度來說,黃宗沾可以說是翁維銓的恩師。
經(jīng)過一些紀錄片的歷練后,翁維銓于1979年推出他的第一部劇情片《行規(guī)》。這部影片“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年突然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我第一時間便找來看了。所謂“行規(guī)”,其實就是警匪世界的“潛規(guī)則”,破壞“行規(guī)”者,將不容于這個世界?!缎幸?guī)》是一部非常黑暗非常絕望的電影,“正義”在“行規(guī)”面前不堪一擊,白鷹所飾演的緝毒警只能以悲劇收場。該片可以稱之為警匪片中的“黑色電影”,對后來的香港電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銀河映像的作品如《暗花》、《兩個只能活一個》、《黑社會》等,都能夠看到《行規(guī)》的影子。翁維銓畢竟是拍紀錄片出身,《行規(guī)》的攝影也很紀錄片,粗糲的真實感帶給觀眾強烈的壓迫感,有如黑暗世界逼人來。
新浪潮導(dǎo)演出道的時候,不少人選擇了犯罪題材(如梁普智、章國明、于仁泰、唐基明),翁維銓也不例外。其中原因,可能是:其一,犯罪是電影永遠的噱頭,籌資可能相對容易些;其二,新浪潮導(dǎo)演一般都有強烈的個人表達欲望,犯罪題材提供了多種刻畫人性和反應(yīng)現(xiàn)實的可能。翁維銓曾參與英國某電視臺在港拍攝的一部有關(guān)毒品的紀錄片,正是這次經(jīng)歷,讓他接觸到香港的毒品交易的一些內(nèi)幕(警隊有包庇毒販的“行規(guī)”),從而促成了《行規(guī)》的創(chuàng)作。翁維銓的第一部電影就大膽揭露香港警界的黑暗,也可算劍走偏鋒了吧。
翁維銓的第二部作品《再生人》我大概是七年前看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除了張?zhí)鞇郏ㄍ宄錾淼呐輪T,僅出演過幾部作品,形象清雅,現(xiàn)為成功商人)讓我印象較深以外,影片并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印象。所謂“再生人”,是指通過電腦科技,結(jié)合中國的風水、占星術(shù)等,讓冤死者投胎“再生”為人。冤死者“再生”,當然是有目的的——傻子都能夠想得到的:重返案發(fā)現(xiàn)場,昭雪沉冤。說實在的,這部通俗熱鬧、洋中雜糅的驚悚劇讓我頗為失望。我對新浪潮導(dǎo)演的作品一般有特別的期待,認為他們的作品至少應(yīng)該做到“有佳句”(通篇欠佳的情況下),而《再生人》充其量只是一部賣弄噱頭的鬧劇,是一部很容易被淹沒的平庸之作。看得出來,翁維銓想通過該片在商業(yè)上有所作為。但是,這只是翁維銓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嘗試——努力向市場投懷送抱,又用噱頭向觀眾拋媚眼,卻還是吃力不討好。翁維銓這一次是往另一個方向上劍走偏鋒,可惜底氣不足,只使出去三、四成的功力。
1982年的《荒漠人》,翁維銓又做了一次全新的嘗試:與左派公司(銀都機構(gòu))合作(但資金是翁維銓籌集的),回大陸(新疆)拍攝;草原、沙漠風光;少數(shù)民族風情;孤獨的考古學(xué)家?!痘哪恕匪悴簧弦徊砍錾淖髌罚赡苁亲钅軌蝮w現(xiàn)翁維銓的優(yōu)點與個性的作品。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考古學(xué)家莊教授是一位富有理想主義情懷的學(xué)者,他對都市生活與名利感到厭倦,在廣袤無限的草原上找到了歸屬感。他一開始與考古學(xué)會的代表丹娜相戀,后因兩人的追求不同,逐漸疏遠;與此同時,他與哈薩克姑娘古麗互生情意,并在她的幫助下找到了被歷史的流沙淹沒的遺跡。影片進行到四分之一的時候,我已經(jīng)猜到了整個故事,因為導(dǎo)演對人物的設(shè)定有點標簽化,這些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的走向是很容易想象得到的??梢哉f,影片的故事是比較弱的,一切太過順理成章,也就一切不咸不淡了。翁維銓還故弄玄虛地加入了一些神秘的元素,比如不斷出現(xiàn)帶鷹的老人的鏡頭。其實,與其強調(diào)這些與故事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細節(jié),不如在人物個性的塑造上多用點筆墨?!痘哪恕返墓适轮v得不好,但攝影是比較出色的。影片使用2.35:1的畫面比例拍攝,視野十分開闊,充分展現(xiàn)了大氣磅礴、粗獷壯麗的塞外風光。翁維銓是攝影家出身,攝影本來就是他的優(yōu)勢,這次到新疆拍攝,景好人美,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機會,他果然也不負眾望,拍出了香港電影少有的大氣與壯美。前文提到,翁維銓的個性是有點孤僻的,《荒漠人》中的莊教授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翁維銓內(nèi)心的寫照?!盎哪恕边@三個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無邊無際的荒漠中,一個渺小的人孤獨前行。事實上,影片中也確實有莊教授一個人在荒漠中尋找遺跡的鏡頭。也許,莊教授的執(zhí)著正好印證了《荒漠人》是翁維銓的“言志”之作?!痘哪恕肥俏叹S銓的第三次劍走偏鋒,這一次,他是順著自己的個性走的,而他的個性相對于許多人來說,也許就是“偏鋒”。
青春片也是新浪潮導(dǎo)演經(jīng)常涉獵的類型,其中蔡繼光是以拍青春片為主的,譚家明也拍過兩部著名的青春片:《愛殺》(1981)、《烈火青春》(1982),《三文治》則是翁維銓導(dǎo)演的青春片,也是他迄今為止導(dǎo)演的最后一部劇情片。如果要給翁維銓導(dǎo)演的四部劇情片排個座次,《行規(guī)》以其先鋒性呈現(xiàn)了一個暗黑無邊的警匪世界,已然是翁維銓的代表作,毫無疑問就是他最好的作品,那么,《三文治》算得上是他第二好的劇情片。《三文治》既是青春片,也是社會問題片——教育缺失的年輕一代的命運與遭遇?!度闹巍分v述三個“死黨”的故事:阿占和阿肥一起長大,膽小懦弱的阿肥視高大帥氣的阿占為偶像,性格潑辣的阿貓是阿占的女友,同時也是阿肥的暗戀對象。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阿占和阿肥只能靠打零工為生。因為阿貓懷孕,阿占和阿肥便拼命賺錢,并打算讓阿貓到美國產(chǎn)子。他們同時打幾份工,還是賺不到去美國的錢,無奈之下,三人綁架了東家的女兒,勒索了5萬港幣。錢籌到了,卻因為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他們被美國移民官拒簽了。為逃避警察的抓捕,三人躲到小島上。剛好碰上之前被他們綁架的小女孩落水,阿占和阿肥不顧暴露的危險奮力搶救,當阿占把孩子抱上船的時候,阿肥卻被暗涌吞噬了。影片的故事也不算太出色,但總算脈絡(luò)清晰,而人物也塑造得比較成功。影片當中有一場戲特別出色,就是阿占砸車的那一場,把年輕人的憤怒和絕望表現(xiàn)得非常生動、有力。影片對三個人的關(guān)系也處理得很好,二男一女的組合,好比一個“三文治”,而他們的青春,也好比“三文治”那樣被“夾住”。影片也涉及了不少當時的社會情景的細節(jié),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階層之間的差異、父母對孩子的忽略等,這些都突出了影片的批判性。新浪潮的作品中,具有批判色彩的不在少數(shù),比翁維銓尖銳的也不在少數(shù)(比如《愛殺》、《地獄無門》等),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三文治》算不上劍走偏鋒的作品。但從內(nèi)容上來說,《三文治》是一部與之前的三部作品都有所不同的作品,翁維銓仍然在尋找突破,也算是輕輕地劍走偏鋒了。
翁維銓由紀錄片入行,最后又選擇《金三角鴉片軍閥揭秘》這部紀錄片作為自己的導(dǎo)演生涯的收官之作,給自己的電影生涯來了個首尾照應(yīng)。前文已說,《金三角鴉片軍閥揭秘》不是翁維銓的獨立創(chuàng)作,而且,翁維銓的名字還排在阿特連哥維之后。不過,由于影片曾在香港上映,所以大家還是習慣視之為翁維銓的作品??雌?,很容易認為該片是一部獵奇之作,會讓大家看到大量驚人、新奇的東西。但事實上,這是一部比較平實、相對客觀的作品,并沒有刻意走獵奇的路線(當然,內(nèi)容的本身已經(jīng)很猛料了)。影片簡單介紹了金三角毒品基地的形成以及當中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主要內(nèi)容則是圍繞國民黨遺軍將領(lǐng)張?zhí)K泉展開的。前面三分之二主要講張?zhí)K泉帶兵劫走羅新漢的一大批鴉片的過程。后面三分之一講攝影隊時隔十多年后,重訪金三角,再訪“不倒翁”張?zhí)K泉(作為雇傭軍首領(lǐng),此時他已經(jīng)換了主子)。張?zhí)K泉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在影片中有大量的訪談,中間穿插他的部隊訓(xùn)練、行軍、打仗、擺弄鴉片等細節(jié)。影片大體把金三角各派系以及他們與各國政府(緬甸、泰國、寮國【即老撾】、美國【曾有意與鴉片軍閥合作,收購金三角的鴉片,將之銷毀】等)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介紹清楚了,但很多內(nèi)容是通過圖片和旁白表現(xiàn)了,一手資料還是比較有限的。不過,對于這樣一個極難接近的題材(很難獲得拍攝的機會,而且風險太大),我們不能苛求影片做到細節(jié)詳實、面面俱到。翁維銓拍攝這部紀錄片,絕對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的,雖然有很多遺憾,但至少我們看到了那些人那些事,比圖片、文字真實、鮮活多了。如果說《金三角鴉片軍閥揭秘》有許多讓觀眾感到不滿足、不過癮的地方,那么,主要責任不在創(chuàng)作者,而在于這塊土地實在太過隱秘。為了拍攝一部電影,翁維銓賭上了自己的性命,如果這還不算劍走偏鋒,那這個詞實在遜斃了——也許,用“鋌而走險”更為合適。
從翁維銓的幾部作品看,他不是一個極端的導(dǎo)演,但算得上一位意識先鋒、視角獨特的導(dǎo)演。他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他創(chuàng)作每一部作品的時候,都試圖嘗新并力圖突破。為保險起見,很多導(dǎo)演一再重復(fù)自己所擅長的,并滿足于此,而翁維銓恰好相反。在新浪潮導(dǎo)演中,翁維銓的成就并不高,但他一再求新求變,保存了“銳氣”,也不負“新浪潮”了。我說翁維銓是一位劍走偏鋒的導(dǎo)演,也許并不準確,但他在電影上一再變招,劍法不凡,劍風不俗,謂之“偏鋒”,也算差強人意吧。

翁維銓至今一共導(dǎo)演了四部劇情片:《行規(guī)》(1979)、《再生人》(1981)、《荒漠人》(1982)、《三文治》(1984)。1987年出品的《金三角鴉片軍閥揭秘》是由阿特連哥維和翁維銓聯(lián)合導(dǎo)演,只能算半部翁維銓的作品。

后記

近年,學(xué)術(shù)界開始重視對翁維銓的電影生涯的研究,2015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了《迷走四方——翁維銓的電影與攝影》一書。

 短評

喜歡其中的幾場鏡頭都用了偽紀錄片手法。大概是因為后期配音的關(guān)系,演員念白都過分舞臺劇感了,尤其主角白鷹,他是一個英雄擔當,但是卻又多次灌入現(xiàn)實生活感,看著有點別扭。最后追蹤戲,在建的尖東倒成了整部戲的亮點,時代感十足。

4分鐘前
  • 膏膏
  • 還行

那會的故事扎扎實實,敘事上還是做到了風格化,即使放在當下。職業(yè)的悲涼由始至終,又不悲悲戚戚。

6分鐘前
  • 華盛頓櫻桃樹
  • 還行

平淡無奇,節(jié)奏拖沓。

11分鐘前
  • AngelSun
  • 較差

新人電影節(jié)香港新浪潮回顧展開幕片。不討厭,有典型新浪潮氣質(zhì),故事不夸張,不過分戲劇性,以當時的社會風貌為故事背景,實景拍攝,不靠打戲、大場面和明星,而且挺注重細節(jié)的(比如跟蹤那場戲)。可能是不夠血腥和辛辣而且沒有大電影公司撐腰所以片子雖然趕上了新浪潮之勢卻不太響亮。結(jié)尾很震撼哦!

16分鐘前
  • U 兔
  • 推薦

1979年的先鋒電影!被忽略的新浪潮杰作!今天終于在資料館得見!導(dǎo)演翁維銓已經(jīng)成為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了。

17分鐘前
  • 明年今日
  • 力薦

早知道就不溜出去上廁所了,無力面對突然的結(jié)局。追蹤的戲很過癮

22分鐘前
  • 塔奇克馬娜
  • 還行

覌于《無間道》之前,制作上雖然粗陋,但寫實的風格與反思卻是一個時代的再現(xiàn)。#第五屆百老匯香港影展#

24分鐘前
  • 雞塔
  • 還行

“即便這個世界不會變,他還是選擇去相信什么”,又一個小人物想去撼動整個體制的,后面還演帶出了游乃海的《跟蹤》

28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推薦

意外之喜,優(yōu)酷上面有這部和殺夫,狼牙口,等等 。為了抓到最大的老虎,陳sir搞定線人,搞定上司,搞定下屬?而且我認為電影的重心也太過于集中后半段。

31分鐘前
  • 王野敗
  • 力薦

新浪潮絕版神片重出江湖!新浪潮版《毒戰(zhàn)》+《跟蹤》!最后一場跟蹤戲異常精彩!白鷹非常適合該種不諳世事的干探角色,拍完該片一年之后又出演了于仁泰導(dǎo)演的《救世者》里面也是同樣的角色!片中個人是無法戰(zhàn)勝整個貪污體制,如果逼得太緊破壞行規(guī)最后的結(jié)局只有滅亡!此片片源成疑!無字幕清晰,LD?

36分鐘前
  • taming
  • 推薦

故事的推進和香港的風俗景象融洽共存,。結(jié)尾慘烈至極,廟會的謀殺讓我想起了《教父》,蒼涼也許影響到了《無間道》。

38分鐘前
  • Rocky
  • 還行

極具爭議與傳奇性的新浪潮寫實類佳作,除去戲劇化收場的結(jié)尾,幾乎可以算是一部紀錄片。時而跳出第一視角的獨白、思索,夾雜市井生活氣息濃厚的警察和線民日常,黑與白,甚至包括灰色地帶的界限都刻意模糊化了。盡量還原一個真實的社會底色,而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面孔,離開銀幕,當中就有那些邊緣人。跟蹤戲的剪輯不錯,細節(jié)刻畫有點70年代西片法國販毒網(wǎng)的影子。最后感嘆一句,白鷹出演的警官實在太合適,結(jié)尾太反常規(guī),以至于接著又拍了于仁泰的《救世者》,但意義與質(zhì)素均遜于本片。

41分鐘前
  • 烈焰紅唇龍
  • 力薦

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看的,導(dǎo)演還映后交流了。感覺導(dǎo)演雖然白發(fā)蒼蒼,但是講起來拍電影的事情,笑容十分燦爛,電影人的生命回憶洋溢著美好

42分鐘前
  • 無去來處
  • 推薦

兩次跟蹤的大戲讓人震撼,第一次黑板前講解與實戰(zhàn)拍攝交叉剪輯,第二次陳sir在總部「狗仔隊」在各個地點stand by,隨著目標的變化隨時變更策略,眼花撩亂。結(jié)尾突然血腥過後的戛然而止,真的會絕望於主角在這無法改變的圈子中永遠沈淪。也許死在破除怪圈的過程中是唯一能被接受的結(jié)局吧。

47分鐘前
  • 楊歡喜Metiche
  • 推薦

翁導(dǎo)演常年親身進入現(xiàn)實社會,毒販及黑幫等,有豐富的體驗及經(jīng)驗,影片紀錄片真實感濃濃。如今年已高仍一身正氣,敬佩。MOMA

50分鐘前
  • Nikitaa
  • 推薦

趕上在大連舉辦的第五屆香港電影展,得以在影院懷舊一把。牽動神經(jīng)的跟蹤戲和開放式結(jié)局,作為快40年前的電影,實屬難得。

55分鐘前
  • 惡夢醒來是早晨
  • 推薦

4.5 結(jié)尾給人一種黑人問號.jpg的感覺,還掉了倆手指頭,讓土象全尸控情何以堪。從警匪片轉(zhuǎn)向了制度探討,可以贊一個,廉政公署的時代節(jié)點讓人受用。但有些過程實在很硬,人物心理獨白的處理必要,但讓人難受。白鷹還是一股胡金銓味兒,好在他挑的眉毛基本都被剪去了,不然得跳多少次戲。

59分鐘前
  • 圓首的秘書
  • 推薦

盡然粗糙,但場面調(diào)度,實景偷拍,以至簡單的人物中鏡,氣氛形造,風格都要比現(xiàn)時的港產(chǎn)警匪片優(yōu)勝得多了,更沒有煞有介事,刻意張楊的道理要說。無時無刻想起後來的毒戰(zhàn),因為無論身處何方,也只能接受在這個遊戲規(guī)則中生存的道理。白鷹的無奈,石堅的身不由已....

1小時前
  • 何阿嵐
  • 還行

攝影和剪輯的技術(shù)都很好,拍得像部諜戰(zhàn)片

1小時前
  • 1
  • 推薦

他一直幫他點起的煙,警察和線人在車上雙雙被砍死爆出來的和張徹一樣的番茄醬,camp式的解讀哪里都適用啊……但最后警察死了沒呢,被吩咐拖警察埋掉的小啰啰是第一個scene里出現(xiàn)的線人…跟蹤時展現(xiàn)出大量1979年香港的地景,多處大遠景。拍攝時有真正毒販當演員,找了黑幫頭頭當制片人不用交保護費。

1小時前
  • olivia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