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菜鳥謀殺記》
——問心無愧,就做下去。
復仇帶來更多麻煩+不得志之人的抱負——主旨陳腐,故事主干單調;
one man show——導演兒時好基友Macon Blair充分發(fā)揮撐起每節(jié)劇情,看來有時用熟人挺好的,知己知彼嘛;
藍調主題曲《No Regrets》襯托出了tone,沉郁卻又舒坦;
總而言之,描繪出了小人物特性,但劇情本身暗淡無光。
--------------------
Noteworthy excerpts:
"I forgive you if you were crazy; but if you're not, you're weak."
"The keys are in the car.. The keys are in the car.."
>解鈴還需系鈴人
2 ) 吃人的兔子
主角就干了兩件事:復仇和對抗復仇。
拆分開來則是三件事:殺人、護衛(wèi)和抵抗。
開篇時,主角以流浪漢形象出現,孤魂野鬼隔絕在人間之外,如同穿行在人類城市間最卑微的老鼠和野狗,鬼鬼祟祟,撿拾殘羹冷炙,由于長期不開口說話而口齒滯澀。這樣狀態(tài)下的人,活著只是為了等死,沒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世界上純粹關于流浪漢的電影并不多,這群人的故事,要么發(fā)生于正常人與流浪漢的互動,要么就賦予流浪漢看似一無所有背后必須達成的需要。
主角的需要就是復仇。
殺害雙親的仇人在監(jiān)獄里待了不到二十年(從私生子年齡判斷),主角難以接受兇手不償命的判決。片頭警察對這個流浪漢的寬容態(tài)度,是體制和法律無力的安撫。更無力的是主角,他選擇用自暴自棄,躲開整個世界,離開親人朋友,聊以寬解對考妣的愧疚,賭氣式的用墮落挑戰(zhàn)一切不公。放逐自己的肉體也放逐了靈魂,身側后景虛焦的摩天輪與這個已死的異類完全無關。
復仇是他重生的唯一出路。
因此這個即便蓬頭垢面時都看不出兇相的流浪漢殺了仇家后立即重回人世,如果不是劇情峰回路轉,他大概就要慨然以衣冠楚楚的人類形象投案自首,徹底交代自己唯一的使命了,對他而言應當是最完滿的結局。妹妹說他很虛弱,這個原本成長在幸福家庭的男孩,最后一次臉帶笑容出現在照片里時僅僅是個孩子,之后就要一肩扛起血海深仇,仇恨過于沉重,以至于落入到生活里立即飽和,其他正常人本應享有的一切全部溢出。盡管如此,他居然沒有被徹底腐蝕成殺戮機器,依舊保有善良和對世界懷有根深蒂固的期望。這就是主角特異之處,他一直與世界格格不入,無論是形象醒目的流浪漢,蹩腳的槍手,慈悲的殺人狂。兔子急了也咬人,只是給人追急了,咬人并不是兔子的天性。
大仇得報,主角接下來的需要變成守護。
主角在影片里走過的生命從來沒有一秒鐘為自己活著過,命運上緊了發(fā)條他只有機械舞蹈,所有反抗都是徒勞。
長期流浪生涯練就了靈敏警覺和一手駕輕就熟的伏擊,伏擊前提是要等目標進入打擊范圍,雖然“擊”是目的,但伏擊戰(zhàn)術本身就包含了放生思想。主角的悲天憫人同背道而馳的現實世界不斷摩擦,故事為了平衡他完全不合時宜的性格,一再升級其手中武器和殺人技巧。一道升級的還有主角的傷勢,從被自己的刀劃破手,到大腿中箭,再到腹部中彈,每當他舉起更強的武器,創(chuàng)傷像報應隨之而來。歷次鮮血淋漓仿佛都在告誡主角“醒醒吧!”,他依舊在幻想里尋找已不復存在的出路。那段翔實的槍支介紹就是立在他面前冷冰冰又硬邦邦的現實,是公理是真理是權力。
泰迪說出真相后,主角才知道自己陷進去多深。他從復仇者,由于殺錯人變成被復仇者?;厮萜鹨蚓故侨缢共豢埃焊赣H被仇家捉奸連累母親被殺,最初執(zhí)行復仇的是如今他的復仇對象;誤殺挑起新爭端后,真正應該復仇的仍然是起初的復仇者,似乎主角家族才是一直以來仇恨制造者。當主角明白自己才應該是被殺的那一個時,他再一次試圖尋求和解,主角發(fā)現真正的仇人已死,沖著其墓碑撒泡尿了事,這個略帶戲謔的動作既表達出主角憤懣和無奈,也是平息仇恨有意收手的體現。故事至此進入情緒緩和期,似乎看到了好結局在招手。
最后主角被迫舉槍殺人,因為他已經滑到仇恨天平的另一端,成為被復仇的對象,他最后一個需要就是守護宗親。雙方都能做到的反而是放走與兩家有交集的,實則是孽種的私生子,這個設定極具諷刺意味,兩邊拼得你死我活,而代表著仇恨根源及其產品的私生子卻由于與互戕雙方都有血緣關系被共同保護。血緣關系是故事最著力鋪設的草蛇灰線,主角所有行為,從復仇到守護都是為了自己這路血脈,實際上整個仇恨的源起,懲處通奸行為也是出于維護血緣純正。
最后一場血戰(zhàn),主角本有機會殺掉對方三姐弟然后逃脫,但在被威廉擊中后,他大概意識到,自己作為另一段仇恨的挑起者,唯有犧牲自己,才能徹底終結仇恨輪回。他用死亡點化了私生子威廉,沒有讓同父異母的威廉為其養(yǎng)父一家復仇而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上演。他倒在血泊里,低聲念叨“鑰匙在車上”,當他終于不再執(zhí)著于仇恨時,卻已經深深陷入仇恨泥淖,掙扎不出。鑰匙起初就在自己手上,一步落錯,至死方休。
兔子不吃人,就只有被人吃,沒有道理可講?!端{色廢墟》整個大規(guī)模慘案究竟賴在誰身上?那就是一堆廢墟而已,沒有邏輯,沒有頭緒。電影海報,巨大龜裂的“藍色廢墟”字樣下,泰迪持槍作勢欲殺倒地的主角,血色晚照里,映出兩個紙片一樣脆弱的黑色剪影。
我們無從知曉劇中人物上一輩的感情糾葛真相,也無力辯解法律道德框架內和外的愛情是否質地如一,更無法權衡爭論了整個人類文明史的血統(tǒng)信念和道義法則。或許彼時通天塔轟然坍塌,所有答案早已深埋地下。
3 ) 當復仇成為唯一目的
極為簡練的人物語言對白,沖突不斷又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jié),使得電影從頭到尾都非常抓人眼球,最終真相被揭示出來后,卻是要去面對親人自相殘殺的無奈,整部電影非常符合“blue”這個詞,藍色,憂郁,悲傷,報復,仇恨,孤獨,寂寞,這不就是男主嗎,父母被犯罪家族(韋德一家)的一個兒子槍殺,男主感覺人生一片黑暗,在自己破舊的車子里度過了十年流浪漢的生活,當他從負責管理他的女警口中,知道當年的殺人犯將要被放出來的時候,他那本已被熄滅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火——復仇之火。
通過跟蹤和一路尾隨,男主用刀子解決掉了那個背負著殺他父母之罪進入監(jiān)獄的“罪人”,但是由于自己的車鑰匙在扭打過程中被扯掉,他只能借犯罪家族的車逃跑,但是不料,車中還有一個犯罪家族的小兒子,小兒子說“不是那個所謂的“罪人”殺的人,真相遠遠沒有那么簡單?!狈抛吡朔缸锛易宓男鹤?,一方面是為了尋找真正的真相,另一方面又是擔心妹妹與兩個孩子的安危,男主驅車趕往妹妹的住處,去之前他想買槍,可是錢不夠,索性買了張明信片寄給妹妹,在去之前,他還掛掉了他畜養(yǎng)了十年的胡子,改頭換面的他只有一個目標,找到真相和復仇。
“如果你瘋了,或許我可以原諒你,但是你沒有,你懦弱?!薄拔抑肋@是私仇,正所以你會搞砸,不必曉以大義,不要談天說地,你拿槍指著你就拿槍打?!薄拔覍幵改阏椅遥駝t你早就掛了?!薄叭绻壹页鲞@種事,我也可能是這樣做,但我?guī)湍悴⒉淮砦艺J為它是對的?!薄拔蚁肽惚M力了威廉,但我仍然要做個了斷,盡快,我想,很奇怪,這痛的沒箭來得痛。”“把指紋擦掉,我的車在路頭的樹林里,但是得摸黑去?!?
其實故事內容很簡單,就是男主因為父母被殺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所以待在自己的藍色的車子里,過起了流浪漢的生活,一天,負責管理他的女警察告訴他,當年殺了他父母的罪犯將要出獄。
在罪犯出獄的那天,男主一直尾隨著那個所謂的罪犯來到了一家歌舞廳男主在廁所里用刀殺了那個人,那個人是韋德家的一員,在殺人之后,男主走出無廁所,用刀扎爆了韋德家的車之胎,不料等他上了自己的車子之后,他才發(fā)現自己的車鑰匙在剛剛的打斗過程中丟在了現場,無奈之下,男主只能上了韋德家的車,然后開車逃跑,我那有汽車后座,還有一個韋德家的小兒子,小兒子表示,不是那個韋德殺的他父母,殺他父母的應該另有其人。
男主找了一戶沒人的家庭,潛入進去,洗了個澡,換了個衣服,把蓄了很多年的胡子刮了,男主本來還想買把槍,可惜錢不夠,然后男主去了妹妹家,他妹妹有兩個女兒,男主與妹妹見面,告訴妹妹自己把那個頂了殺父母罪的那個韋德給殺了,還表示之前給妹妹寄了明信片,但是妹妹表示因為快遞問題她還沒收到,他讓妹妹帶著女兒暫時離開,然后他躲在妹妹家,果不其然,當天晚上,韋德家的報復就來了,來了兩個人,男主俘虜了其中一人,被另一個人用箭射傷,但是男主搶回了自己的車子,而且逃跑了,男主將俘虜的那個人鎖在后備箱中,本來想自己將腿上的箭給取出來的,可是最后就算是用剪刀撥也拔不出來,無奈之下只得求助醫(yī)院,在醫(yī)院被治愈以后,男主帶著后備箱當中的那個人去找了自己的胖子朋友,男主想找胖子要把槍,胖子真的是個很好的朋友,不僅給男主槍,還讓男主去自己的土地上,讓男主練習槍法,在胖子的私人領地,男主放出了后備箱中的人,后備箱中的人是韋德家的大兒子,男主本來想讓他把韋德家的人叫到一個地方,然后他們了結這樁事情,結果韋德家的大兒子卻用計謀騙過了男主的槍,眼見男主將被韋德家的大兒子槍殺,胖子及時出手,一槍斃了韋德家的大兒子,但是在臨死之前,韋德家的大兒子也說出了真相,其實殺了男主父母的是他們的父親,但是韋德家的父親當時已經患了癌癥,所以就讓其中一個兒子頂罪了,為什么他們的父親要殺男主的父母呢,這個很簡單,因為男主的父親和韋德家的母親有私情,知道了男主的復仇計劃以后,胖子給了男主最好的裝備,還讓男主學會了用槍的技術,最后胖子本來想偷偷跟著男主的,不過男主卻提前把他車上的電瓶給下了,男主還讓胖子把他拍的男主曾經和一個脫衣女郎在一起的照片給燒了,這就是把過去的美好全部毀滅,現在男主的內心只有復仇這一個想法。
男主成功的來到韋德家,他們一家人都出去打獵了,把韋德家所有的武器全部扔到河里去以后,男主又把韋德大兒子的尸體給埋在了韋德家的墓園,然后在已經病故的韋德父親的墳墓上撒了尿,也算是發(fā)泄了心中的憤怒。
等到韋德一家回來以后,男主首先用槍殺掉了,跟著大韋德妻子和韋德大女兒的男隨從,但是不料卻被韋德家的小兒子從后面偷襲受了傷,其實這個小兒子是男主同父異母的兄弟,男主讓這個小兒子離開,把該說的都說了,大韋德的妻子摸出了在沙發(fā)底下隱藏的槍,開槍打死的女兒,然后和男主同歸于盡,小兒子摸黑去找到了男主的車,他將開著男主留下的“藍色廢墟”,成為又一個新的流浪漢。
結局是男主寄給妹妹的明信片送到了妹妹家,但是妹妹家中仍然沒有人,希望他妹妹帶著女兒早日回來,看到男主留下的明信片。
完。
4 ) 總覺得差了那么一口氣
說起來這片子算荒誕與現實兩半。一方面時不時黑幽默一把:比如男主第一次復仇后開車慌不擇路逃了一半卻發(fā)現仇家小兒子還躺在車上;在仇人家一邊守株待兔一邊不忘喝水撒尿唾棄別人的墳墓。一方面某些細節(jié)又現實得緊:以實際行動血的教訓告訴觀眾,被十字弓射中后想要像大片里那樣自己處理是不可能的,哪怕欠賬收費也要去醫(yī)院;大鬧一場后回妹妹家甚至不忘關水龍頭、打掃碎玻璃。
個人很喜歡這類白描般內斂的電影敘事,靠鏡頭與人物表演來推進故事,能以這種表現方式完成處女作的導演值得期待,安靜克制的畫面構圖也顯得精巧。美中不足的是,劇本“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內核太單薄,撐不起導演構思的野心。意大利新現實的電影之所以“極簡”的同時還能讓人回味無窮,是因為它展現出了更悠遠深邃的內涵,而本片對“復仇”這一主題的挖掘僅限于表層敘事的“點到為止”。
另外這種“白描”敘事,一般的導演會以角色為中心,將觀眾的視線牢牢綁定在主人公身上,共同悲喜。但本片的鏡頭總是有種游離不定的“疏離”,觀眾能大致理清人物行動的邏輯,卻無法對角色本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看完之后,無論是Dwright還是他要復仇的對家,都沒有留下深切的認識。
片中唯二導演把焦點對準他們的角色,就是男主的好基友與被男主綁架在后車廂的亨利,因為只有他倆是給了一定(還不是足夠)時間讓觀眾能從寥寥數語里推測形象的。其余時候還沒有沉浸到那個情緒里,鏡頭就已經追尋下一個目標了。
片中的鏡頭運用細想也蠻單調的,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那濫用了的“平移”……不過這個導演玩懸疑真的是一把好手,還是吊著你一口氣半天下不來的那種。Dwright在妹妹家樓梯下咬著手電筒匍匐前進,和親自找上仇家后在空無一人的房子里等待敵人上門的場景,那氣氛營造和節(jié)奏玩得真的溜。
5 ) 為了家人,殺人不是問題
個人覺得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流浪漢,睡在自己的破車內,偷偷到別人的家里洗澡,到游樂場撿破攔和食物,晚上靠著應急燈看書入睡,完全就是一個悲微無害的人,可當他接到警察通知說殺害他父母的兇手出獄的時候并警告他要躲到安全的地方的時候,他毅然的收拾行李,并尾隨出獄的兇手并殺死,他等待的結果希望兇手的家人報警并抓他,可以他沒有看任何媒體上殺人的消息,直覺告訴他兇手的家人會進行滅絕性的報復,為了讓他妹妹一家人免受報復,他自己開展一次從自衛(wèi)到反擊的殺人行動,最后結局還是挺驚悚的,因為你到電影結束始終也不會相信德懷特會把所有人都殺了,除了自己異母兄弟.
這電影還告訴以下幾個事實:再破的車,只要架上電池,加上油,把氣加足,真的可以到處跑.美國人可以擁有一支或N支槍.千萬不要愛錯人,要不然后果很嚴重.
6 ) 一個簡單的復仇故事
一個流浪漢,白天在海灘上撿空瓶子,晚上睡在一輛舊車上,車牌是一個向上的箭頭,不認識。這天,殺死他父母的仇人要出獄了,他給破車灌了油,把藏在邊上的電瓶裝上,開去監(jiān)獄的地方,遠遠停在邊上,有一輛加長的老款的不知道什么牌子的車接到了仇人,他就在后面跟著。前面的車子停在一個酒吧,流浪漢跟了進去,乘他上洗手間的時候就用小刀在他脖子上劃了一條口子,但不是要害,兩人打斗一番,最后被他刺中仇人的太陽穴,血往外直飆,這不是結束,其實才是開始。
簡單的故事被拍得很有氣質,但總覺得差了口氣
冤冤相報何時了~
極簡的對白,精采的懸念,突發(fā)的暴力和恰到好處的黑色幽默,諷刺了一個荒蠻暴力槍支泛濫的藍色美國社會。結尾如果能再更有力度一點就好了。
“無聊、沉悶、薄弱、無氣氛。”這是某些豆瓣影迷的綜合評價。事實真這樣嗎?去他媽的當然不!劇本全部對話加起來不超過10頁,擯棄對白借助著人物的動作和欲望構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結尾的payoff更是意味深長。暗藏在簡單、空洞的畫面之下其實是極其復雜的極簡技巧,普通的觀眾看不到也根本就不知道。
Jeremy Saulnier 節(jié)奏再快點就好了,看到后面老走神……
不錯啊,為啥評分如此低
家族之間的仇恨,有這么一個朋友真好,有槍會安慰人幫訓練長得還有安全感…那么問題就是,誰讓他們如此肆無忌憚?
簡單,粗暴
冷靜沉著的敘事風格沒有讓電影走向平庸,相反的是觀看過程竟如此歡暢,結尾對以暴制暴,冤冤相報何時了作了升華,狠狠諷刺了NRA,攝影,剪輯,配樂,演員都很出色,五星期待導演新作品
一普通孬爺們(又孬又爺們)獨自走上為父母復仇之路 驚悚不失笑點 槍爆頭刀插眼都夠勁 導演小哥身兼編劇和攝影指導才華橫溢 人也特幽默 就是酒量一般
稻草狗大開殺戒,反類型小試牛刀
慢熱小成本片,攝影很好
流浪漢返鄉(xiāng)報家族世仇,孤膽也需好友助。緩慢節(jié)奏所塑造的緊張氣氛極其巧妙,加上匕首弓箭步槍爆頭等硬核血漿場面,老派詩意
不妨直接用在電梯里聽到的幾個姑娘的對話來評論。姑娘A:"好多年沒看過這么難看的電影了." 姑娘B"我當時為啥買了這張票呢?誰說有昆汀氣質的?屁啊." 姑娘C:"這電影讓我想起來今天在豆瓣上看的如何煮一顆文藝的茶雞蛋." 我全同意...
還算合格的處女作。復仇公路片,極簡的故事。仇恨像遺傳病一樣在下一代中感染蔓延,而仇恨的根源卻竟是愛。
比《綠房間》好,類型方向飽滿。
在無卡司獨立片里,無論是鏡頭感還是聲音混響,真是所有方面都做到了極致。導演以后大有看點。
被騙了
什么叫生死之交……用得到的時候一句話!
演了是個雞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