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看這部片有點代入我本人。
Spoiled.Arrogant.
女主角本身的長相就很古靈精怪,一個不經(jīng)世事的小女孩。我最愛她最后淺淺吻了一下Knightly,離開后翻著白眼像是品嘗完一口慕斯在咂咂嘴。
不記得是誰說《愛瑪》才最能準確反映簡?奧斯汀的價值觀,那我認為結局只是幻夢一場。這可能是“最初的女性覺醒”吧,但無非是男女的地位做了個等位調(diào)換。男女平等永遠不是誰要屈服于誰,也永遠不會是誰要為了誰犧牲更多。There is always the best answer. 但無論如何,在那個年代它至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服化真的太在我審美上了,尤其愛Emma那身綠色的像鈴蘭一樣的裙子,配上綠寶石的項鏈,她真的美得像精靈。是cla系lo娘的福音了。
另外,她的眼睛很靈動。
兩周前看到情人節(jié)新版《愛瑪》電影要上映本愛瑪親媽粉當然果斷選擇立刻去看。但首映當天票沒好位置了,那天情人節(jié)肯定餐廳影院也會爆擠,我就選了今天15號去看。
先說說優(yōu)點。這版是導演Autumn de Wilde的處女座,她是MV導演和時尚大片攝影出身,畫面拍的真的很美,風景顏色構圖都沒得說。服裝更是精致,非常還原帝政時代的風格。愛瑪從頭到尾換了恨不得十幾身衣服,好幾身晚禮服都是絕美紗裙,劇情高潮舞會中她穿的更是復原的V&A的一件藏品。
這版《愛瑪》沒像這幾年流行的翻拍劇一樣走混搭風(比如19年《名利場》),配樂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古典弦樂和英國民謠,清新又好聽。最令人驚喜的莫過于奈特利先生和簡·費爾法克斯合作了一首二重唱,奈特利先生還拉了小提琴伴奏。不說這個劇情o不ooc,反正我全程姨母笑。
至于選角,全員演技當然都沒得說。Anya Joy-Taylor穿古裝真好看,大眼睛白皮膚非常靈動,把愛瑪?shù)幕顫姍C靈又驕傲演得活靈活現(xiàn)。至于奈特利先生,對Johnny Flynn的長相我是不挑的,但我希望他去整整牙?? 他這版奈特利先生可以說有點ooc,比原著的稍微多愁善感了些,但這點我不在意,甚至還有點喜歡。畢竟看多了冷靜內(nèi)斂奈特利,看看這樣少年文藝feel的他也不錯。他和愛瑪電影前半段沒啥化學反應,但是舞會那段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我就不劇透了,你們到時候自己看!我少!女!心!炸!裂!
這版電影編劇是普利策獎獲得者,改編和臺詞也的確都非常棒。加入了很多原著沒有但非常合理的喜劇元素,但臺詞很多都還是復制或改編自原著,像我這種小說倒背如流的原著黨會很喜歡很驚喜,沒看過書的也不會覺得過于文縐縐聽不懂。我覺得最絕的改編是奈特利先生求婚那段,不具透,到時候你們自己看!
但這電影缺點也還是挺明顯的。對于外貌協(xié)會的來說,大概除了女主外其他人長得都不合格。哈麗葉特、簡·費爾法克斯、埃爾頓先生和弗蘭克·丘吉爾這幾個該帥該美的角色長得都有點hmmm……一言難盡,奈特利先生應該也會有點爭議。不過我不是外貌協(xié)會的,所以這個我不是特別在意。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就趕。他們舍不得每個劇情但電影時間又有限,所以最后就造成了每個事件都是一兩個場景就結束,事件之間的過渡也不是特別自然。這點是不如同是電影的96格溫妮絲·帕特洛版。另外,這電影音樂雖然好聽,但有時我感覺似乎該有音樂來烘托情緒時卻沒有。
另外我還要槽的是奈特利先生的造型。這劇其他男人都是短發(fā),然而就奈特利先生是中長發(fā),還有點亂糟糟的,不符合他原著中干練麻利的形象。再加上化妝很淡打光也不好,他的臉就老又紅又黑,就……顯得有點村,像羅伯特·馬丁OTL 另外,奈特利先生的服裝也有點ooc,奈特利先生的襯衫是那種領子戳到腮幫子的巨高領,這種在帝政時應該算是追求時髦的人才穿的,但大家也都知道,奈特利先生可是經(jīng)常走路騎馬連馬車也不愛做的人。這是男主拍宣傳雜志的造型,要是電影里這樣多好。
不過,總體來說我還是很滿意這個版本的。畫面賞心悅目,劇情改編很有新意,雖然奈特利先生人設和妝造略微ooc,但并不過分,反而讓人眼前一亮。打分的話滿分10分我給7分。我和我男票都覺得還是沒法超越09年BBC電視劇版,至于和96年格溫妮絲帕特洛版比,我還沒想好這倆我更喜歡哪個。看完電影散場我男票感嘆他已經(jīng)被我拽著看了三版的《愛瑪》了,然后說他們這樣每十年翻拍至少一次,那我以后還有至少五版愛瑪可以看。想到這里我又開心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愛簡奧斯??!之前看過格溫妮絲版,看過bbc版,但是這一版看完后的幸福感太強了。男主奈特利亂糟糟的頭發(fā)和藍眼睛特別有味道。劇情和原著一樣有甜有澀,但是開心的那種。導演取景角度和配色感很強。搞笑的部分表達也很不錯,btw馬丁和牧師的老婆都在《性教育》里演過,看到馬丁的發(fā)型我就笑噗了哈哈哈
寫給自己的觀影記錄:
我不怎么喜歡看浪漫愛情類的電影,終于找到一部我的取向!在此之前沒看過原著,完全把它當成一部獨立電影去看。
首先是場景以及服化道:??????????
沒有專門考察過英國19世紀的穿著,就覺得景色拍得很美,服化道都特別精致,舞蹈、禮儀、日常等各種細節(jié)都考慮周到。鏡頭構圖色彩也很好,整體上非常的賞心悅目
(沖著構圖和色彩 我都可以二三四刷瘋狂截圖學習了)
劇情:????????
沒看過原著,據(jù)說有改編?如果當成一部獨立電影看,我覺得劇情蠻好的。女主本性善良,照顧自己人,希望他們得到最好的,但由于其成長經(jīng)歷,包括但不限于從小備受寵愛、基本沒受過挫折(電影最開始的一段話)、做什么(看起來)很優(yōu)秀,包括當紅娘(電影出現(xiàn)的第一對),難免會自我感覺過度良好,男主也在電影里一針見血表達出來了。
從她錯誤預測男二回來參加父親婚禮時,就暗示她將遇到一系列挫折。看電影的時候,有時真替女主著急,男主好幾次吐槽簡直精準打擊,緩和了我這種熱心觀眾的心(表揚編?。?。順便提一下,女主女二彈鋼琴那里也是真實。(你是女主又怎樣!該虐虐,不給你留情面)
我被編劇打動的點就在這里,從成長經(jīng)歷看,這是真 女主光環(huán),但這種溫室成長環(huán)境導致的驕縱和傲慢,編劇也如實寫出來了,而且沒有是找借口掩蓋(比如女二三四五六更壞,女主迫不得已之類的)。明眼人都看得到嘛!所以,吐槽的人來了,山外有山也來了。
但女主雖然傲嬌,但還是承認自己有識人不清、傲慢、無禮的地方,并且不會逃避,親自彌補和解決。在我看來這個人物塑造算是非常完整。
愛情線在我看來很自然,跳舞那里簡直了??!能感受到雙方特別是男主的心動!男主有幾句臺詞也好好啊,不是直白的甜言蜜語,但就是很心動!為什么!為什么我會忘了這句臺詞是什么!
其他我也覺得挺不錯的,整體觀感輕松搞笑自然??垡恍鞘且驗橛行]弄懂(可能是我沒看過原著的緣故)。比如Frank和Jane Fairfax是真心相愛才結婚的嗎?此外,還有一點是我自己鉆牛角尖:在現(xiàn)實里,Harriet真的能快速適應喜歡上Mr. Knightley(認為有希望嫁過去的程度)和最后跟Martin結婚的落差嗎,在這之后能心無芥蒂和女主像從前一樣做回朋友嗎?(我一直對歐美電影大團圓結局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可能是因為看完就要回到現(xiàn)實世界,所以對這種結局不真實感特別強烈)
————劇情評價結束—————
看到很多人對選角有意見,說實話我在看之前也是這樣想的,我看到海報+題材,連看預告的想法都沒有。
但看電影就覺得真香,導演選的太對了!主演真的好耐看,越看越有魅力,演技真的不錯
回到最開始,為什么說這是我的取向。男主有才華、睿智、溫暖、富有同理心、關心偏心但不溺愛女主,真的非??孔V。最讓我心動的是,再聰明的他,在愛里也成了一個大傻瓜,會吃醋、會緊張、甚至會流淚。
哎 就覺得這樣挺好的
色調(diào)特別的好看,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整個電影看起來,就是視覺的享受,女主角真的丑萌丑萌的,但是五官看起來又很精致,那個高高揚起的頭,傲慢的感覺里面就來了。還有里面的長筒裙,好好看。劇情感覺邏輯性不是特別強,但是內(nèi)容主旨很專一,所以看完不會感覺很松散,不知所云的感覺。而且確實也描述了英國那時候的內(nèi)容,還原到了小說里面的內(nèi)容和氛圍感,很棒哦
我接下來寫的可能并不能稱之為一篇影評,更多的是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看這部電影之時,和看完之后的一些想法。
我喜歡安雅·泰勒·喬伊這個演員,看了她所有出鏡過的電影(《巴里》除外),我是在當年電影院放的《分裂》的時候第一次在大銀幕見到這個女孩的,當時驚為天人,后來又看了《女巫》,又看了《摩根》,《良種動物》,《馬柔本宅秘事》,《玻璃先生》,安雅似乎總是和“驚悚片”有著不解之緣,當然我并不介意這些,不過《愛瑪》里真的去除了所有的驚嚇與恐怖,讓安雅這朵美麗的鮮花純凈地綻放,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色彩,這部電影的愛戀,還有這部電影里的安雅。
《愛瑪》的故事大概是一個距離倫敦不遠的莊園,我也曾經(jīng)在英國呆過幾年,其中在倫敦住過一年,當然倫敦今日的鋼筋水泥和別的大城市也沒有太多差異,但是英國稍微小一點的地方,往往都非常美麗,就像電影中展現(xiàn)的那樣,雪靜靜地下,從來沒有很多的雜音
或者陽光普照,并不曬人,但很溫暖,在那明媚的陽光下,往往能看到更鮮艷的色彩。草地,也是非常柔軟的,踩在上面,就像踏上了一個軟綿綿的墊子一般,有時草會沾著晨露,于是把鞋子打濕。
離開英國前的最后一天,我去電影院里看了一部安雅出演的電影《摩比小子大電影》,估計很少有人看過吧,我當時是沖著安雅配音去看的,沒想到還有真人演出,安雅出場了約莫20分鐘左右,好像是安雅和他弟弟一塊生活,但是父母突然出了意外,于是安雅要一個人擔負起這個家庭的責任,有一些悲傷,畢竟她前一秒還唱著歌要環(huán)游世界,但轉瞬過后便只能腳踏實地去打工。
電影結束,倫敦開始下雨,我去麥當勞買了一杯熱巧克力,撐著傘,但是還是有雨水滴落到了杯子的塑料殼上。那是我在英國的最后一天。
人總是要離開自己慢慢熟悉的地方,也要不斷接受曾經(jīng)的自己不愿面對的未來,我亦然,愛瑪亦然。她是一個從未受過苦的孩子,她想著自己一輩子也不會戀愛結婚,她愛撮合別人的愛戀,她很討厭一個老太太天天絮絮叨叨講簡的故事,她被父親無限地寵愛...
但這,并不是永遠維持不變的事情。
有一天,她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春心萌動。
有一天,她會發(fā)現(xiàn)自己牽起的紅線也許并不適合。
有一天,她會體恤那些過著苦日子的人們,懷著真摯的同情。
有一天,她也會結婚,也會穿上潔白的婚紗,也會與愛人走過一生。
這是一個女孩的成長,每個人都將面對這樣或者那樣的改變,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悅納這不可預知的未來。
在1910年代的意大利,出現(xiàn)了這樣一類的電影,叫做女神電影(diva film),這類電影通常由美麗的女星出演,布景漂亮奢華,服裝精美,我只看過這類電影的圖片,但是我出于私心地想,《愛瑪》大概就是這類“女神電影”。
片中安雅的角色換了多少種服裝我實在是數(shù)不過來了,既有亮眼的鵝黃色外套
也有知性的藍色絨毛服飾
出游時幾乎素白的裝束胸口點綴一個雛菊紐扣
告白時白色衣服則有著綠色的藤蔓和黃色的小花...
當然,我真正喜歡的肯定不是這些衣服,而是安雅或者安雅這個角色,
從最初看安雅的《分裂》,到她最早期的作品《女巫》,一直到今天的《愛瑪》,安雅也長大了很多,甚至馬上要結婚了,我真心地希望她能找對愛人,畢竟《愛瑪》中為了尋得一個真愛可真的費了不少功夫。
《愛瑪》里的感情,很繁復,很瑣碎,很體貼,又很敏感,也許因為愛瑪和奈特利認識得太久,所以反倒沒有意識到彼此的契合,她們都在為著彼此吃醋,小心翼翼地試探對方,又不忍破壞他人的好事而自己默默垂淚,這種細膩的感情,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逐漸變得真實且感人。
當然我們不會忘了愛瑪?shù)陌职郑@個有趣的老頭,他愛自己的女兒,所以讓她同心愛的男人在一起,才是一個父親愛女兒的方式。
我有一個待看電影的筆記,里面記的都是還未上映或者尚無資源的新片,安雅的《新變種人》已經(jīng)在最上面呆了很久了,畢竟像這般延期多年,而今又延期的電影實屬少數(shù),不過多少也算是一個盼頭,等一部電影,等啊,等啊,電影外面這個女孩就慢慢長大成人,甚至走入婚姻殿堂,而電影里面的她還是曾經(jīng)的年紀,曾經(jīng)的容貌,《愛瑪》將安雅最芳華的年歲記錄下來,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對我最大的意義。
中規(guī)中矩,主演挺有新意,長著一張又美又怪的臉,能bitch又能楚楚可憐。映后QnA上還說鼻血那幕是個意外真的在流鼻血,結果點睛之筆。嘖嘖嘖,老天賞飯吃到了新的境界
我認同,善良是最重要的品質(zhì)。btw,完爆小婦人無數(shù)條街。
作為Austen死忠書粉 必然不能錯過她名下IP又一次被搬上銀幕 劇情走向主要臺詞都算忠于原著出不了什么大差池 依舊是引起極度舒適的成人童話 沒有粉絲濾鏡的普通觀影人群可能會覺得劇情乏味平淡 但作為有奧斯丁情節(jié)的觀眾 我們看的就是英國鄉(xiāng)村風情以及那些聊聊天跳跳舞談談情的日常 拋開私心 此次改編平心而論還是沒有超越20年貝金賽爾的版本 新一代女主Anya青春靈動 主要敗筆在于Kightly的選角 顏值氣質(zhì)遠不不如馬強叔 導致原本屬于男主高光的表白橋段只能迫使我默默閉上眼睛專注聽熟悉臺詞才勉強找回代入感
這個奈特利先生選角真的不咋地……愛瑪最好玩的就是你以為他和她是一對,實際上是他和她,主題是矯治愛瑪?shù)碾A級偏見……這部分并沒有deliver
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Anya Taylor-Joy也太美了!
中規(guī)中矩的改編,這個愛瑪大概是所有版本里家境最好的一個了。愛瑪最好的一點的是,知道反省和真誠的道歉!
比預想的還好,相較前幾年的簡·奧斯汀愛情喜劇《愛情與友誼》改編得更灑脫自由。詼諧的視聽語言,對應人物性格和行為模式。戲劇性,音橋過度,以及精致剪輯的幽默浪漫愛情小品。女主實在是太合適,越看越像大白兔一只!父親更是配角里的高光,簡直看了馬上想看資源二刷。很多剪輯點令人高潮,高潮表白橋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可言說的妙啊,女導演改編這樣的作品還是更有優(yōu)勢的!強烈推薦
馬卡龍色調(diào)的電影,導演的MV和時尚大片風格展露無遺,是獻給眼睛的一版。女主角的尖下頦,肯定不是奧斯汀時代的審美,奈特利的一頭亂發(fā)倒有了拜倫時代的樣子。可是看看服道化,富裕的,美美的,就好了。每當世道艱難,看看茶杯里的小風波,覺得好奢侈,珍惜這簡單的馬卡龍的甜吧。
不到十分鐘男一號登場,以光屁股的形式,猜到導演是女士?果然是。這次干脆拍成純喜劇效果居然不錯。奧斯汀能傳世,是因為她洞悉英國社會的核心,階層(誰不想實現(xiàn)階層跨越呢?)。但她又包容而不是勢利的看待這個有等級的社會里的每個個體。
相比小婦人,Emma的結構和鏡頭語言都更干凈。女主的表演是恰到好處的夸張,像是為這個時代屬于英國女演員投下一票
在服化道方面幾乎是令人窒息的登峰造極,又可名《我們看著安雅泰勒在兩個小時里換了N多靚衫》,人物與景色的構圖,色彩的沖撞都令人賞心悅目,即便是當艾瑪拎著一籃子鴨子去給馬丁先生賠禮道歉都美如油畫,然而這個英式反派在肌理層面更像是96年GP版本,古典的皮,現(xiàn)代的魂,不同于凱特貝金賽爾的沉靜如霜,這個新艾瑪有著一股小性子,甚至滑稽,你見過一個被男主表白時一邊眼眶濕潤一邊流鼻血后大驚失色的簡奧斯汀女主角嗎?這一切都像是在反經(jīng)典文學人物的刻板印象。她不光不穩(wěn)當,還秀逗得不按牌理出牌。群像戲的表演也比之前的兩版都顯得更卡通化,大家都是卯足了勁兒呈現(xiàn)滑稽風格的夸張表演。最需要指摘的缺點是為什么要不遺余力丑化哈麗埃特的形象呢?
無聊的鄉(xiāng)村貴族 每天除了花式換衣服增加碳排放什么也不干 ?????♀?
還行。電影院滿座,應該是英國人的國民讀物吧,感覺觀眾都很投入。Josh O’connor真可愛哦像小動物,高光是bill nighty。男女主都不太討喜。
奧斯汀的故事??闯P?,艾瑪要是擱現(xiàn)在就是世紀佳緣網(wǎng)女巨頭,B站拉郎配剪刀手,屁股后面跟著一個愛上鵝組的閨蜜,看到熱搜明星出軌痛罵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結果去年夏天愛上了博君一肖。
每個人都長得好像魚類。
Focus insider preview screening @ Angelika NYC. 又美又萌。偶爾細膩、時常有病、總是精致的鏡頭語言平均每兩分鐘把觀眾們逗笑一次。每一幀畫面的reference拼在一起,就是半部西方近代美術史。古典構圖+馬卡龍色調(diào)+英國鄉(xiāng)村小調(diào)風配樂賦予此片腦洞大開的氣質(zhì)。前期剪輯略亂,為了趕劇情進度,人物形象略微卡通化;后期節(jié)奏更穩(wěn),尤其把Emma的repent過程展現(xiàn)得相當詳細、相當動人,一切變得真正有趣起來。男主除了不夠高,一切完美。女主的表演不如Harriett。Jane Fairfax畫風與其余卡司不協(xié)調(diào)。最喜歡Nighy爺爺。
沒想到是這么青春洋溢的名著改編,畫面構圖漂亮極了。然而跟新版“小婦人”放在一起立刻被吊打,無論立意還是演技都遜了一籌,英國小年輕們浮夸何止一百倍啊~~~~~(奧斯汀小說中一直不喜歡“愛瑪”,可能女主的傻紅娘人設膈膜到我了)
再好看的布料如果在胸下面收緊都會很難看……
??Angelika Film Center, Q&A with Anya! 前三分之一腔調(diào)太重,曖昧過分,主要靠配樂救氣氛,很多為了搞笑而搞笑的British humour,一度想走,看不下去的時候沉痛反思了我犯過的所有相同的錯誤。到一半的時候節(jié)奏有了,觀感越來越好,Anya說流鼻血那場是真的,導演不停機,一場amazing scene就這么拍成了,當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舞會的戲還是無法超越05版P&P??吹揭话霑r平生一個怪異想法:簡奧斯汀的小說翻譯到今天就是整個小區(qū)不上班的人在談戀愛。另,Isobel配樂寫得太好了,完美串聯(lián)場次,classic and smart,聽其聲如見其人,以后整個Waller-Bridge家族都是我的心上人!
作為看過《愛瑪》大多數(shù)版的資深奧粉表示,這類經(jīng)典小說的改編在劇情忠實、英倫田園美景呈現(xiàn)和古典氣質(zhì)的還原,基本上都已經(jīng)達到巔峰了(這版服化道雖養(yǎng)眼,但色彩過于明亮了,缺乏明暗對比的古典特征),一般很難改出新意(除非像安德里亞·阿諾德改編《呼嘯山莊》那樣具有作者性的顛覆),而且正因為經(jīng)典,女主也很少有萬眾一心都稱心贊美的。不過安雅·泰勒-喬伊的臉型夠有辨識度,演繹一個愛管閑事的熱心少女也算合格;喬什·奧康納現(xiàn)在是走諧星路線了嗎,越來越逗趣,與卡勒姆·特納堪稱典型英國男星氣質(zhì)。又見探長,已經(jīng)開始演爹啦,歲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