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最后,妹妹問哥哥:以后吃什么過日子? 影片主人公姓具,姑且把他叫做具先生。
去年看韓國的《隧道》,里面把韓國政府抨擊得痛快淋漓?!缎∈忻瘛芬矝]放過政府。 驚慌失措的市民半夜過來報案,警察居然會把他直接當(dāng)做嫌疑犯處理,直接拷上手銬在旁邊等著。而影片中可憐的具先生還心心念念地要去給上司制造假數(shù)據(jù)。坐在旁邊的大叔說,等著吧,警察根本不會聽你說什么,他們會浪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他們寧愿冤枉好人也不肯放過任何一個立功的好機(jī)會。在整個搞笑的追蹤過程中,你會看到這些警察的可笑、怯懦、愚鈍,真的很難想象這些人能為社會做出點什么貢獻(xiàn)。 再說上司。這些事情在大天朝也是差不多的,老老實實的員工想踏踏實實地在公司干出點成績來,上司卻看重他的老實得勁兒地欺負(fù)他。最后還讓下屬幫他去造假。而造假這件事成為具先生口中一直提及的“必須去做的事情”。 家人。
影片中唯一一個稍微有點兒頭腦的,我覺得是妹妹。該強(qiáng)悍時強(qiáng)悍,該果斷時果斷。妹妹是最了解哥哥的,明白他的苦和努力。妹妹原來是記者,辭職了,辭職的原因我后面會提到。她的老公失業(yè)一年了,卻還是待在家里打游戲、睡覺,家里也是一團(tuán)糟,不知道整理。和這樣的丈夫結(jié)婚是不是可以約等于養(yǎng)了個兒子?! 具先生的妻子要跟他離婚,離婚的原因從丈母娘口中大概知道,就是嫌棄他窮。 爸爸是和他們不和的,具先生抱怨他只知道工作。影片剛開始的半分鐘,是幾句兒子對父親的怒罵:錢有那么重要嗎?所以出殯那天也開店了嗎?我每天都要確認(rèn),如果你那了不起的面條味道變了,就會親手剁了你的手腕。媽媽出殯那天,爸爸都沒有出席,兒子對爸爸充滿恨意。 最后,還有他自己。 在影片快接近尾聲時,他出現(xiàn)在警署,面對丈母娘的挖苦,他為自己爭辯:窮是我的錯嗎?生活不順是我的錯嗎?
妹妹在教會對哥哥說:你知道嗎?你現(xiàn)在跟爸爸一樣,你抱怨他是個只知道工作的機(jī)器?你現(xiàn)在不也是個機(jī)器嗎?
(我猜,妹妹會辭職,也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雖然影片中沒有直接提到。)
這里提到一個去年某段時間很火的一個詞:原生家庭。很顯然,兒子在忙碌的生活里,不知不覺也變成了父親的樣子,他沒時間管女兒,妻子也要和他離婚。心理學(xué)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只有敢于突破的人才能跳出這個圈,而影片中的具先生顯然不具備這個性格特點。
整部片子是悲喜劇交雜在一起的,最后具先生辭職了,也待在了牢房里。辭職時他把辭呈扔到了上司的桌上,擺出要打他的姿勢但是也沒真打下去,最后走時說了一句:不要叫我“矩形”了。你以為你很圓滑嗎?你只不過是個老人罷了!我忍不住要在這里說一句:最后都不能痛痛快快地罵上一通嗎?!
鏡頭回到牢房里,妹妹問哥哥:以后吃什么過日子?
鏡頭拉到地鐵站,具先生在等車。從電話里得知,他最后選擇和爸爸一起經(jīng)營面店,女兒是跟著他的。他看著地鐵里的一對情侶,羨慕地笑著。
他到最后也沒有賺到更多的錢,沒有住上更大的房子,沒有買到更好的車,唯一的改變是,他和父親和好了。
一個沒能力突破的小市民,他大概也只能永遠(yuǎn)過著屬于小市民的日子。
所有動圖在微博上。 2017年韓影。主演韓成天、黃寶拉。這部韓影的基調(diào)沒有統(tǒng)一性,前1/3是灰暗寫實性,中間穿插的是搞笑諷刺性,最后又是抨擊動情性。似曾相識的故事情節(jié)穿插而成,稍顯浮夸的表演方式,這會讓勤懇工作的警員同志們看了生一肚子氣吧。也許故意夸張的表演方式也是為了讓觀眾將電影和現(xiàn)實分割開來?演員都在努力,但看了就是一肚子的憋屈和窩火。但是仍然有打動我的地方,比如常年在韓劇中飾演不重要的小配角黃寶拉(第8個動圖太讓我感動了!年邁的父親垂著頭顫抖的背影,把那份深切的自責(zé)、羞愧、痛苦、心疼表現(xiàn)得很好!包括他出場很少的鏡頭,默默地做面,把面端給疲憊的兒子,坐在兒子的身后一聲不發(fā)地看著他吃完那碗面走人。不用言語便能通過表演改變周邊氛圍的人們都是值得學(xué)習(xí)的表演高手?。?;也有讓我笑出聲來的畫面,大家扭在一起的場景真是相親相愛、玩得十分盡興。 我早就說過,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打動人心的演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表演的才能和欲望,關(guān)鍵是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角色。但是成為職業(yè)的演員,她便是能夠徹底舍棄自己的人格和屬性,演繹縱然自己從未經(jīng)歷過的角色,然后那份陌生的角色會徹底融入成為她人格的一部分,今后如若需要再及時反饋出來。 小人物的悲歡,讓人看了只想把頭埋進(jìn)枕頭,不受任何拘束和顧忌地嘶喊,直到喉嚨再也喊不出一息聲音、直到枕巾全部被口水沾濕變粘。想要創(chuàng)造和守護(hù)單純的幸福,總是那么舉步維艱。但是每每徹底地丟棄和破壞,卻又是那么輕而易舉。 “我身不由己,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計。拼死拼活地工作賺錢,為了換輛新車,搬進(jìn)更寬敞的房子,這樣秀仁的媽媽也能理解我了。這就是幸福,不是嗎?要想得到幸福,我必須變成機(jī)器。我不想做平凡的螺絲釘,生了銹就被扔掉。無論如何,無論如何要想得到幸福。。?!?/p>
“我身不由己的”“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工作” “我拼死拼活賺錢就是為了讓她過得幸?!薄拔颐刻旒影嗯嶅X,她能理解我的” “這就是幸福,要想得到幸福,我一定得賺錢,一定得這樣” “我沒有選擇的,必須得這樣”
委曲求全,委屈自己,以為自己是顧全大局,為了別人; 害怕丟掉工作,工作不好找,朋友不好找,其實是自己那匱乏的安全感,沒有一點兒勇氣去相信自己,只是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一旦失去,肯定就得不到了,因為年齡太大了,因為就業(yè)形勢嚴(yán)峻,因為…… 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其實是自己的眼界被自己封死了,狹隘的視野,狹隘的世界; 以為自己的付出是必須的,沒得選擇,其實是自己不給自己選擇,自己害怕選擇; 以為別人會理解自己的付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其實,沒有人就該理解你,就有責(zé)任有義務(wù)理解你,傻逼式的全身心付出,只配得妻離子散;
為什么這么討厭這個角色呢?部分是因為這個角色就這么惡心的活了一輩子,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感覺這個角色有些像自己,害怕失去,害怕完不成工作,覺得生活和工作就是被迫,覺得沒得選擇,覺得應(yīng)該,覺得別人能理解……原來最討厭的是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
不過,主角演出的真棒,把這么一個惡心的角色,演得讓我覺得這么惡心,真是厲害!當(dāng)然,還有他的上司,也是讓我恨得牙牙癢!另外,這么惡心的角色真是不適合喜劇,難道是“喜劇就是把沒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工作、生活、信仰該如何保持平衡狀態(tài),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在不斷身體力行的
小市民的小鬧劇
一場悲喜交加的鬧劇,道出了身不由己地過著被操縱的生活是多么辛苦的事情,茫茫社會中的小市民生活中或許更需要小確幸。(小成本電影果然有它獨特的魅力)
后半段太浮夸了
演員表演太做作~看著煩。
爛片!
情節(jié)鬧劇了一點,不過男主小市民的定位立得穩(wěn),小市民之間的互助也讓人感慨。韓國警察真的這么混蛋么。工作工作,不因工作魔怔,就要時時天問吃什么來過生活,宗教并不是一條出路啊。
半路棄了。太水白了!
前半段和后半段脫節(jié)。前面不錯,后面比較胡扯,前面是正片,后面敷衍。比較爛。
反映基層人民為了生活和工作的無奈,表演2星,題材1星,后半段確實有點扯,強(qiáng)行亂入,綜合5分!
小人物能夠活著,挺不容易的。比較真實。
看過不少棒子電影所透露的一個共同信息就是:大棒子民國的警察不但很弱,而且很不靠譜
也棄韓
一天內(nèi)陰差陽錯發(fā)生了許多郁悶的事,讓男主體會到了人生的不易,也改變了對生活的看法。主演們的小眾多多少少影響了觀影感受,一系列鬧心事,事業(yè)家庭危機(jī),政府的無知不作為或許才是韓國當(dāng)今市民所面臨的最真實的問題吧。
反諷么?挺真實的。
音樂3 畫面2 導(dǎo)演1 故事3 表演2 印象3 平均2.2/10 掙脫開束縛做自己想做的,這個立意非常喜歡,果然是因為在下班人流中撿到了一條領(lǐng)帶而迸發(fā)出的靈感,可怎么就拍得這么難以下咽呢?敘事混亂、邏輯不清、故事牽強(qiáng),最重要的電影美感被殆盡,浮夸的表演太可怕。故事是基礎(chǔ)。
海報是此片表現(xiàn)最好的地方了,每次都把大韓民國警察演的那么蠢太不利于和諧了吧?!
隨便悟出了炸醬面口味的雞湯
我們都是小市民,被生存的壓力脅迫著
海報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