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作品再次證明藝術(shù)與自由創(chuàng)作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
之前對巴基斯坦的印象幾乎都來自官媒,加上貧乏的知識和想象力,只留下塵土與落后的刻板印象。直到這部“橫空出世”的電影。這是藝術(shù)的魔力,把人回歸人,把世界回歸世界。
導演塞姆·薩迪克,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專業(yè),《樂土》是他的首部長片,在2022年戛納電影節(jié)獲得金攝影機獎提名,并獲得“一種關(guān)注”單元評審團獎和酷兒棕櫚獎,一戰(zhàn)成名。
塞姆·薩迪克并不認為這是一部單純的“酷兒電影”,它包含的內(nèi)容更廣泛,酷兒是電影元素之一。導演試圖通過一部電影呈現(xiàn)他對當代巴基斯坦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電影關(guān)注的是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穆斯林家庭,老父親阿曼不怒自威,身體病弱,需要依靠輪椅,他最大的愿望是兒子們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大兒子薩利姆和妻子努奇生的都是女兒,希望寄托在小兒子海德和妻子穆塔茲身上。
穆塔茲與丈夫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電影開場不久的一場殺羊戲,預示著性格與命運的關(guān)系。父親讓海德殺羊,海德遲疑不決,嘴唇顫抖,下不了手。 穆塔茲一把奪過刀,手疾眼快,血液飛濺。父親的不滿顯而易見。女強,男弱,兩個人的位置顛倒了。
家族希望最大的障礙來自海德。臺詞早有暗示,當父親問至今未孕,“到底是她不想,還是你不行?”海德猶疑的回頭,沒有說話。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介紹工作機會,去一家艷舞團面試伴舞,這是個并不光鮮的工作,但因為對舞者比巴一見鐘情,海德決定留下來。
比巴是一名跨性別者,男性身體,女性妝發(fā),她一直在攢錢做手術(shù),想變成一個完全的女性。
海德之前一直沒有工作,穆塔茲是一個出色的化妝師,為家里的收入貢獻很大。但現(xiàn)在,父親和大哥要求她辭職,在家里和嫂子一起做家務,照料飲食起居。穆塔茲據(jù)理力爭,無效,海德沉默不語。
海德與比巴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
在比巴家中,海德講了一個笑話:
一只蚊子愛上一只雞,他們接吻了,結(jié)果蚊子死于禽流感,雞死于登革熱。因為,愛的宿命是死亡。
這個笑話有些突兀,但是也給這段奇異的感情染上宿命的悲涼。
這場戲展示出導演的專業(yè)功底,攝影、燈光、音樂專業(yè)而精確,復古的卡拉OK霓虹光影,讓逼仄簡陋的房間分外妖冶、曖昧。
也是從這里開始,我時常想起畢贛,《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化腐朽為神奇的光影。
穆塔茲確定自己懷孕后,一切急轉(zhuǎn)直下。她的壓抑和犧牲無處訴說,一度試圖逃離,卻發(fā)現(xiàn)遠方依然是現(xiàn)實。在海德心中,他依然把比巴當做男性對待,并不期望比巴做手術(shù),在一次親熱時兩人發(fā)現(xiàn)了彼此對對方的認知錯位,大吵一架,比巴趕走了海德。海德回家看到穆塔茲,想坦白卻又吞吞吐吐,得知她懷孕后,他倚靠在她身上,哭泣起來。兩個人,各自有著各自的難過。
大家族為海德終于有了兒子還歡喜,并為父親舉辦壽宴。這是壓倒穆塔茲最后一根稻草,所有人最關(guān)心的都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的重要僅因為他的重要。
穆塔茲從女孩變成妻子,即將變成母親,這是一個家族繁衍的過程,也是“她”消失的過程。
在父親的壽宴上,海德到處尋找穆塔茲,而他卻剛在穆塔茲面前走過。穆塔茲面無表情地問他:“我還是隱身人嗎?”海德尷尬一笑。
這不是第一次。她一直被無視。
無視她的欲望。因為房間不夠,海德和穆塔茲的床上經(jīng)常加入哥哥的女兒,海德更因此找到了拒絕穆塔茲的理由。長期的無性生活讓穆塔茲倍感壓抑,甚至會偷看樓下男子自慰解壓。
無視她的夢想。穆塔茲想工作不是因為她需要工作,是因為她喜歡工作,工作讓她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當海德和她談起比巴時,害怕她介意,她反而說沒有介意,只是“羨慕”。因為丈夫工作了,妻子便不應該再拋頭露面。妻子屬于廚房。
無視她的人生。從進入大家庭后,穆塔茲的中心任務就是生兒子。她的身份變成海德的妻子,未來兒子的母親,她要逐漸隱身于男性成員的身后,成為“第二性”。
甚至她的死都被“無視”。她坐在馬桶上,喝下毒藥,拿著毒藥瓶,過來洗漱的海德全程都沒有發(fā)現(xiàn)。導演在這里接入全家人睡覺的鏡頭,父親在睡,兄嫂在睡,丈夫在睡,妻子在消失。
穆塔茲的死慘烈又決絕,她用自己做武器做了無望的反抗。
被無視的何止穆塔茲。
大嫂努奇也是高學歷,有室內(nèi)設計的文憑,但丈夫卻告訴:“你可以裝修自己家的房子,為什么要去給別人設計?!睉言衅陂g,她還要不停地滿足丈夫的需求。這在穆塔茲聽來,是雙重打擊。
鄰居大嬸自丈夫去世后,經(jīng)常來往,家里人都看出來兩位老人的親密關(guān)系,但有一晚因緣巧合大嬸與父親同居一室過夜,兒子轉(zhuǎn)天上門譴責,大嬸悲憤的反問:“你昨晚為什么沒來接我,因為你根本沒意識到我不在家?!?/p>
從生到死,從小到老,女性一直是家族的從屬、是外人,男性是絕對的主人,無關(guān)你的智力、體能、興趣、愛好、天賦、能力、性格、機遇、情緒等等,只關(guān)于性別。
聰明又敏感的穆塔茲的命運早已注定。
電影的矛頭尖銳地指向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tǒng)和以父權(quán)男權(quán)為核心的社會結(jié)構(gòu)。導演用一個大家庭和一場LGBT戀情豐富了主題,延展了視野,更深入全面地觸達當下巴基斯坦社會的死角。
威權(quán)而唯一的保守價值觀在直接傷害女性的同時,也困住了所有人,反噬一切真善美。
比巴生存艱難,雖然靠著艷舞小有名氣,但一旦走下舞臺回到生活中,會遭受數(shù)不清的鄙夷,地鐵上被婦女驅(qū)逐,認為她應該坐在男性座位,后臺里被男演員開猥瑣玩笑,遇到了“真愛”海德,卻并沒有把她當女性看待,她的同伴因為跨性別者身份遭到騷擾而喪命。她夾在中間,舉步維艱。女人尚無位置,更不要說跨性別者。
海德性格懦弱內(nèi)斂,不善言辭,本來無可厚非,但在崇拜“男性氣概”的社會里,他注定被鄙視,不工作時被當做“吃軟飯”,到了艷舞團工作又不能聲張怕別人非議,面對威嚴的父親、面對下流的同事,他從不敢反抗,而不敢反抗本身也更招人輕視。他最勇敢的時候也許就是兩次被“愛情”沖昏頭腦的時候,第一次他主動去找當時還未相親的穆塔茲,表白真心,第二次他抱著比巴的巨型人形牌穿梭在車水馬龍中。他懂得勇敢,心中也有是非,但他已經(jīng)被社會浸透,遵守社會秩序是下意識的本能選擇,沒有“反抗”選項。
更有諷刺色彩的是一家之主阿曼,他妻子早逝,身體不好,與大嬸相處也很投契,兩人獨自在家時也曾緊握雙手,這是他做出的最大膽舉動。窗戶紙不能輕易捅破,也許順其自然還有機會,也許若即若離一直到死,一旦公開只能否認。所以當大嬸的兒子來質(zhì)問的時候,大嬸勇敢地當眾表示想留在這個家庭,阿曼婉拒,讓兒子送客。大嬸的失望和阿曼的無奈都擺在臉上。父權(quán)制的維護者本身也受困于制度。
電影里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很勇敢,大嬸是勇敢的,她敢于放下矜持,敢于陪伴,敢于吐露真心;比巴是勇敢的,敢于做自己,即使被排斥被邊緣化。穆塔茲和努奇是勇敢的,她們內(nèi)心清醒,勇敢地妥協(xié),勇敢地決裂,一個用死亡,一個大聲宣告家庭里所有人都是兇手。
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是猥瑣的。無論是頑固的父親、維護父親的大哥,還是比巴身邊那些凝視女性身體的老板、舞者和觀眾,都是掙扎在底層社會的普通人,他們是無力反抗生活的弱者,但會毫不猶豫的壓榨更低微的弱者。
看不見“她”的人,更看不清自己。
海德因為特殊的身份,他能體會到穆塔茲和比巴的困境,所以他曾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我甚至善意地設想,婚后他長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是有意為之,為了能讓穆塔茲出去工作。但根本上他挽救不了穆塔茲和比巴。他們?nèi)齻€人的困境是一致的,真實的他們不被接納,他們也無法接納虛假的自己,理想永遠無法照進現(xiàn)實,妥協(xié)就是行尸走肉,反抗就是粉身碎骨。
電影最后,海德走向海的深處,不再回頭。
片名《樂土》出現(xiàn)。
回憶全片,僅有的幾次歡樂:海德在街上抱著巨大的比巴人形立牌,海德和比巴第一次約會、親吻,海德和比巴第一次表演舞蹈,穆塔茲和努奇在游樂園,壽宴上穆塔茲與孩子們追逐。
滿懷憧憬時,心如死灰時。
這是誰的樂土,樂土上都有誰?
(by Mr. Infamous,原載于虹膜公眾號)
把《樂土》稱作《悲情三角》,甚至讓它在戛納取而代之登頂(盡管并不在主競賽),都不是什么匪夷所思、德不配位的事情。
這部處女作技法圓熟,情感馥郁,不僅之于戛納,也之于LGBTQ電影,尤其是之于巴基斯坦電影和剛剛過去的2022年,它都是當之無愧的一個寶藏。尤其是國別,一個外人連它主拍娛樂片都未必知曉的地方,終于有一位年輕導演,把并不貪戀娛樂與經(jīng)濟收益的現(xiàn)實電影,托到了世界舞臺。
無論是舉動,抑或是品質(zhì),恐怕都只會徒增我們的艷羨,很多時候彼此差距的突然成型,是要被刻板印象下的超大反差給迅速推動的。
《樂土》這電影,其實也先在刻板印象上開刀。
它聚焦的是巴基斯坦非常典型的傳統(tǒng)穆斯林家庭,一家之主是老父親阿曼,大兒子薩利姆和妻子努奇膝下只有女兒,小兒子海德和妻子穆塔茲則尚未生育,在重男輕女而且注重傳宗接代的家國環(huán)境里,眾人地位已經(jīng)早早被身份與附加屬性所精密捆綁。
順著這些千百年來無法撼動的標簽,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并且預判個中角色的命運軌跡,于是螻蟻的掙扎,就在變數(shù)中攪動令人唏噓的因由。
導演塞姆·薩迪克在這樣的背景下處理群像,排布際遇,有相當巧妙的焦點移動方式。觀眾一開始會以為深柜的海德是主角,然后發(fā)現(xiàn)焦點人物是他的老板,變性人碧芭,最終發(fā)現(xiàn),蘊藉著最大情感力量的是穆塔茲,一位妻子、兒媳與準母親,一位女性。
視點在三個悲情人物身上的轉(zhuǎn)移,實質(zhì)上構(gòu)成了電影的悲情三角。三足鼎立的悲劇呈現(xiàn),打破了我們對電影的預判,即它不是過分單純的同性戀、變性人、同妻電影,或者更大層面的酷兒電影、女性電影,它反而是要各有蘸取,最終構(gòu)成廣泛的照拂以及精準的抗擊。
我們不妨先從三位跳脫標簽限定的主角開始細說。
海德身為大家庭里最年輕的男性,一直在逃避傳統(tǒng)男性對應的所謂責任,譬如掙錢養(yǎng)家,生兒育女,甚至宰殺牲口。
非常意味深長的一幕是,屠夫無法上門,父親發(fā)號施令要求殺羊,他無從下手,就順勢讓挺身而出的妻子做了主力,熱血濺到彼此臉上,宣示二人必將領(lǐng)受公開獻祭。
這大庭廣眾下的「權(quán)勢」逆轉(zhuǎn),又是家中日常,失業(yè)多年的海德平時就在家中幫助兄嫂照顧孩子,而妻子則欣然外出工作。父親「需要」掰正男內(nèi)女外的「亂象」,一旦海德找到工作,大兒媳努奇表示家中需要幫手,穆塔茲就被勒令辭職回家。
但是謊稱擔當劇院經(jīng)理的海德,實際上是做伴舞,既不陽剛,也沒聲望,無法確切反哺這個家庭上上下下的剛需。而他之所以決定接受這份起初抗拒的工作,又跟勇敢做自己的領(lǐng)舞碧芭有關(guān)。
她是他眼中美與力的象征,他希望被她征服,甚至被她填充,在暗地里瓦解自己正統(tǒng)的男性身份,緩釋多年束縛。
于是作為隱秘的同性戀,他又把自己定格到所謂的最低位置里,因為他需要臣服在女性裝扮的碧芭胯下。癖好當然不牽涉對錯,但在電影的語境中,當他不自覺地面對一整套異性戀準則對號入座,甚至在一整個禁忌游戲的杯弓蛇影里拆解自我,那種猶疑、自厭與痛苦就會撕扯得極其揪心。
他曾經(jīng)給碧芭說過一個笑話,雞與蚊子相戀,但在接吻時給對方傳染了禽流感或登革熱,雙雙死去。實際上他也抱著某種必死的心態(tài)去跟碧芭相愛,這死的覺悟包含東窗事發(fā)的社死,但是彼此需索的根本錯位,導致他被掃地出門,情感與身心在屈辱的絕望里迅速凋敝,并埋下伏筆。
海德不夠「男性」卻又不得不維系男性形象,是他悲劇的起源。而他這些男性氣概的衰亡,又跟碧芭和穆塔茲「男性氣概」的無意興盛緊密關(guān)聯(lián)。
碧芭是一位變性人,是性別乃至社會規(guī)則的最大顛覆者,也是受害者。同樣對男性身份的棄絕,讓她身處被輕視、被輕薄甚至被脅迫的境地,特別是當她急需攢錢做完整手術(shù)的現(xiàn)階段。
她殘留的,或者說不得不武裝出來的貼近男性的強悍,予以她一定程度的自我保護。但是海德對她的依賴與眷戀,無論制造過多少相互諒解的泡影,都會隨著雙方定位的亮牌而遭到毀壞。她再度成為兩頭不到岸的象征,內(nèi)心向往自我與自由,但實質(zhì)上相距越來越遠。
從短片《親愛的》開始關(guān)注變性舞者的導演,讓碧芭成為海德以及傳統(tǒng)家庭難得觸及的光怪陸離本身,或者說遙遠但更真實的現(xiàn)實本身。她內(nèi)在的「關(guān)閉」,是對方自我探索的破產(chǎn),也是非主流人群的重創(chuàng)。
而似乎完全符合社會規(guī)矩的直女穆塔茲,則從另一個方向構(gòu)建大于個體的悲劇。
她對海德的好感基于對方在婚前,理所當然地允許她外出工作。但很顯然,在大家庭里,即便是曾經(jīng)顯得開明的海德,也不會真切關(guān)注她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績,莫說成就感帶來的喜悅。
作為女性,她最被看重的時候,是當大家知曉她懷上兒子后。但是,生育與愛毫無關(guān)系,榮耀與尊重并無牽連,女性作為行走子宮的默認設定只會讓所謂傳統(tǒng)、所謂家庭變得愈發(fā)惡臭,因為它褫奪了女性的平等價值,也降低了男性的為人意義。
對照此前在家庭生活中的兼顧與承擔,說出「這里是城市,沒有螢火蟲」的穆塔茲實際上已經(jīng)作為城市的異類螢火蟲,因為過分通透而提前死亡。
她想要逃離,可一旦說給安分守己得逆來順受的妯娌聽,就成了荒謬的玩笑,需要立馬否定。但她還是逃離了,奈何逃離成了一個自己宣判失敗的計劃,畢竟面對人群時,她終究發(fā)現(xiàn)天大地大,能去的地方并不能帶來任何革新的希望。
電影始終跟畫幅框定的四面墻一樣,持續(xù)不斷地讓這些人碰壁,讓他們逃無可逃,一輩子都在四方格里被人打量、要求和斧正,左右卻看不到任何能延展的內(nèi)容與方向。
如此強烈的壓抑性,又跟畫面中流光溢彩的暗色相配。在黯淡的光照里,流動的綠、藍、紅像是他們心血來潮的反叛,遲早要被看不到明光的縱深鏡頭給吃進去,可明明,那已經(jīng)是人物回光返照的華彩。
《樂土》通過他們,構(gòu)建了消失在大眾視野中的非主流人群,畢竟即便是穆塔茲,也只會被看作一個延續(xù)子嗣的準媽媽,而不是她自己。
每個人都是悲劇主角,但每個人在本質(zhì)上都無法靠近,于是各有各的孤獨,又被各自的孤獨分裂出整個社會的隔閡。更糟糕的是,因為人性怯懦,受難者反而可能是彼此的地獄。
比如丈夫死去十年的法亞茲,喜歡海德的父親,愿意不顧古板兒子的反對,留在他們家,明明是這樣膽敢突破舊觀念的女性,也會因為海德在天臺擺放碧芭人形板而跑來碎嘴,深陷男性凝視卻自覺擔當幫兇,是電影不斷在推遠的現(xiàn)實探究。
在這樣腹背受敵的戰(zhàn)局上,每個人還試圖打破標簽帶給自己的枷鎖,試圖沖破性壓抑指涉的全面壓抑,這些堪稱徒勞無功的達觀,就跟悲哀觀感,在實質(zhì)上構(gòu)成電影濃厚情緒的生發(fā)。
當宗教與傳統(tǒng)觀念嚴重掣肘,他們在共同生活的無形牢籠里,把矛頭對準了巴基斯坦過分凸顯的男權(quán)社會法則。
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電影主題,永遠具有抗擊的血性?!稑吠痢诽貏e之處,是讓這些既得利益者在行使霸權(quán)的同時,暴露出他們本身的怯懦、虛偽。譬如背地里猥瑣取笑碧芭的舞者,一旦被對方掌嘴、吐口水,就啞口無言。
又譬如海德嗜好頤指氣使的父親,在法亞茲照顧他的那天晚上,因為自己無法坐著輪椅進洗手間,當面失禁,一面表現(xiàn)出身份霸權(quán)的可悲,一面凸顯出事后找補的懦弱。
而我們親眼見證的悲劇之所以更悲劇,也在于需要反抗的對手如此虛弱,而自我本身如此強大,卻依然要打命中注定的敗仗,甚至打得潰不成軍,實在格外顯得無從嗟嘆。
努奇對著丈夫大吼,指出穆塔茲之死,所有人都是兇手,這一覺醒式的呼喊,粉碎了男權(quán)社會最后的體面,也照亮了他們本身的絕路。
就像是海德終于見到的廣闊的大海,不過是另一個墳場罷了。電影就始終在以「樂土」般的自覺,去營造那個普天之下最大的失樂園,這第一部能在戛納獲得評審團獎的南亞電影,在巴基斯坦被以「道德標準」為由禁止放映,實在是再諷刺不過的佐證了。
看到這個簡介,毫無期待的看完這部電影,尤其這是一部巴基斯坦的電影。
隨著劇情的逐漸推進,開始變得光怪陸離和大膽慌繆。 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聽到的一句話,說現(xiàn)在的中國電影,就是送你門票你也不想要看。難道我們沒有演員嗎?看到現(xiàn)在的明星都在短視頻上直播賣貨,不禁感慨,我們雖然滿足了溫飽,但是精神世界還是很荒涼的。
我們荒涼的比巴基斯坦差一個世紀吧。
我想真正有一天,大家都滿足于物質(zhì)追求后,總會向往精神上的充盈,這和錢不錢的沒關(guān)系,單純就是喜歡。
這截文字是多倫多影節(jié)首映后的觀感,不是影評,連劇透也沒有。愿意看的非常推薦你去看,沒興趣的敬請無視。 先講個電影里的冷笑話,大致記下的臺詞: 碧芭:給我講個笑話吧。 海德爾:呃... 有個蚊子,和一只雞相愛了。他跟雞說我們接吻好嗎?雞說那就接吻吧。然后他們就接吻了。然后兩個就都死了。 碧芭:? 海德爾:因為接完吻后蚊子死于禽流感,雞死于登革熱。 碧芭:不好笑,所以這個笑話的教訓是? 海德爾:愛情是具有毀滅性的。 第二個印象深的細節(jié),人家本意似乎并不是冷笑話,但我聽得像冷笑話。字幕過得很快,今晚皇家亞歷山大戲園子里屏幕又奇小(這張電影是4:3的屏幕),所以只看得個大意。記得是海德爾的老婆夢塔絲在淡淡地若有若無地抱怨:今天電視上有個中國的年輕宇航員去了外太空一圈回地球上來了,你和我呢?又做了什么?
夢塔絲提到中國年輕宇航員那話聽著像由衷地夸贊,不像是反話。照說作為一個中國來的華裔,在電影節(jié)上聽到巴鐵老鐵在電影里夸獎艷慕應該得意才是。但我聽著沒有自豪,不知怎么卻有點點如坐針氈。本來前后左右的各種皮色的觀眾看得都十分投入,也沒誰留意到我這個大陸來的華裔。但那一刻我就是覺得別扭,因為看著他們這張巴鐵電影然后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在的那些電影,覺得他們贏了,所以這話說出來聽著就分外地像揶揄 -- 雖然人家根本沒這意思 -- 雖然我一向認為看電影就好好看制作劇情演技攝影、捧一個踩一個是最無聊愚蠢的事情。
巴鐵青年導演賽依穆?薩迪克的這張《樂土》(其實應該翻譯成《樂園》或者《游樂場》)我來看前沒做功課,只知道在戛納得了酷兒金棕櫚和“一種關(guān)注”的評審團獎。看到一半時我都還懷疑這是文學作品小說改編的,因為他的敘事和鏡頭語言都極具文學性??赐炅擞^眾問答環(huán)節(jié)我才知道這劇情長片處女作是編導自己的短片改編的,薩迪克那張叫《親愛的》短片還在疫情前來過多倫多。這張電影最給予我震動的是他的“高級感” -- 不是炫技什么大制作什么大特效的那種“高級”,更不是我小時候親歷過的那種窮鄉(xiāng)僻壤土包子嘴里那種高級 -- 小時候開學前家長去制備文具,但凡雜貨鋪子里見到什么“高級圓珠筆”、“高級文具盒”、“高級書包”,你就知道鐵定是金光俗艷捏手上掉漆掉色用不到一學期就散架的貨色 -- 通常越窮困貧乏的地方來的人對高級的理解越成問題。
這張電影給我的高級感不僅僅限于他的電影語言,不止是他的剪輯和過橋、不只是他那一幅幅定格時像倫勃朗油畫光影里的畫面,甚至他的留白、甚至他的配樂、甚至這些寶萊塢隔壁來的這些所有咕嚕咕嚕講著烏爾都語的人們的演技,尤其是他這個故事的內(nèi)核:兩個小時的電影里滿滿地塞進了宗教、傳統(tǒng)、男性家長制霸權(quán)、深柜同性戀、性別定位與歧視和暴力、女性的覺醒和抗爭、極端方式下的解脫與諒解、甚至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希望... 這每一條線都可以長篇大論滔滔不絕地口水噴觀眾一臉,尤其是一般意見認為貧窮落后的那些宗教國度做出個這可更不得了(家里出個同性戀/變性人什么的簡直像出了個科學家一樣先進時髦),但這張電影的所有制作者參與者們偏不 -- 他是隱忍的。含蓄的。涓涓細流的。兩個鐘點里我沒見到傳統(tǒng)寶萊塢那類的一驚一乍大癲大吠配上jump scare的抓馬音樂的演繹。甚至沒像樣的南亞熱烈歌舞 -- 唯一一場歌舞是海德爾在游樂場里停電時攏了人來打手機電筒光給碧芭伴舞 -- 我看著他夾在別的男伴舞里穿著亮晶晶的亮片舞服,左手左腳雞手鴨腳地奮力舞著又好笑心里又堵的難受??粗粗劬窳耍K于還是沒哭出來。
[對了:豆瓣簡介說碧芭跳舞的是什么“色情舞蹈”劇場。英文字幕翻譯的“erotic”這詞不是色情的意思,色情是pornographic,erotic是香艷性感、頂多翻譯成紅粉歌舞 -- 請你們改了吧]
字幕上來時,整一個戲園子的人全部站了起來,我們就那么好幾分鐘的站立著使勁鼓掌,各個角落好些人此起彼伏嗷嗷叫著給彩兒,像以前看芭蕾或者大戲角兒出來謝幕的時候。我也就是窮且坐orchestra區(qū)的后排,不然脂光粉艷地做樓座的話簡直想把珍珠金子頭面什么的拔下來往臺上扔。影節(jié)選片指導和導演輪流介紹演員們,做夢塔絲的那個年輕女演員看著十分激動,在嗷嗷的彩中捂著嘴落淚了,她不會說英文。做看上了海德爾他爹的鄰家老阿姨的那個豐滿大媽英文不錯,說她是巴基斯坦的電視女明星,也許地位相當于趙麗蓉誰的。輪到她說話時她平復了一下,道:我十分有幸和這群美麗的人們做這張電影,只要做出來了就是勝利,因為我們要表現(xiàn)的就是resistance。我們下面的嗷嗷鼓著掌,我眼淚又快下來了。
觀眾問答時我奮力舉著手,后排好些林立的手中到底也沒輪到我。薩迪克導演說他們籌劃過程中試鏡了好多人,有些出名些的根本沒興趣,有些是初始試鏡通過了,發(fā)現(xiàn)影片內(nèi)容后又退出了。倒也等于間接回答了我準備的問題:我本想問制作過程如何、劇本是否需要預先送檢審查之類?;始襾啔v山大戲園子里出來后,我立門口街邊上等姐妹洛倫絲小姐,旁邊幾個南亞小伙子興奮地和他們的女朋友們講著英文嘰嘰喳喳。內(nèi)中一個道我打包票國內(nèi)不會商業(yè)上畫的。我忍不住插話道對不起,請問你們是巴基斯坦人嗎?倆小哥轉(zhuǎn)過頭回道是鴨是鴨,你怎么看出來的?我笑道上一次我看你們巴基斯坦片還可能是七十年代的一張電影,看到這張很新奇、也很吃驚,你們國內(nèi)拍片子不需要預先過審查的么?小哥1道審查也有的鴨?你看那個男的和那個變性女孩兒接吻那里肯定通不過的嘛。小哥2道其實我們那邊拍片前倒不必送審,但這樣的片子拍出來后也要機構(gòu)批閱,商業(yè)院線上怕是很難 -- 我們巴國六七十年代出好電影的,后來八十年代后宗教審查漸漸不行了,但現(xiàn)在年輕人的思維改變,又好了起來。
我也希望他們好。以后會有希望的。和姊妹走去單位那邊拿車,秋涼了,Roy Thomson Hall旁邊草坪上在免費做休杰克曼的The Greatest Showman,伊早前在我排隊時走過紅毯。好久沒在Tiff一開節(jié)就看得這樣的好電影了,我很快樂。
電影聚焦了幾位巴基斯坦封建制度下弱勢女性群體。主要角色是跨性別女性Biba和向往獨立自由的Mumtaz,影片花了大量篇幅來描寫她倆的境遇。而連接兩人故事的就是生在封建家族的男主Haider了。
Biba一心想成為真正的女人,卻遇到了膽小的同性戀男主Haider。她作為跨性別者,一直認為自己是女性,而女性群體卻不是很接受她,在地鐵女性車廂中都讓她去坐別的車廂。當然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地方,沒有子宮的她也不會得到男性的認可。她們這個群體在這個社會中可以算是比女性地位還要不如吧。而Haider正是看中了她這個夾縫中生存境遇,他知道在這里正常男人根本不會接受他,他便將想法動到了Biba身上。最終在一場性愛中Haider展示了他愛的只是Biba最討厭的東西時,Biba接受不了暴走了。
Mumtaz作為Haider的妻子,在父母之命中結(jié)了婚,她和Haider相互不認識,只是聽進去了他承諾的婚后滿足她的自由意志的輕率之語。步入封建家族的她,起初在Haider遵守誓言的情況下過得還算滿意,能做自己想做的。但身為同性戀的Haider自然與這個封建家族格格不入,最后還是選著了離家工作,負擔家庭的任務自然就得Mumtaz來勝任了,從此她便失去了她的自由。由于Haider對女人的不感興趣,被一再冷落的她不得不壓抑著自己的欲望。最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她不想成為她的嫂子,她想過逃離,走到車站,最后還是選擇回來,告訴了丈夫懷了男孩,接受的卻還是丈夫的冷落,連在客廳坐著丈夫都看不見,甚至連手里拿著農(nóng)藥都沒引起丈夫的注意。
整部電影都在講女性悲劇,嫂子和隔壁阿媽更多的作用是用于完善故事框架,突出故事環(huán)境。感嘆導演功力深厚,整個電影節(jié)奏舒適,女性角色故事詳略得當,不貪多。并且有不少意象鏡頭,最突出的肯定是丈夫隨手帶過門,而被半掩門遮擋意味著妻子的凋零。而我最喜歡的鏡頭是 在父親壽辰中想流產(chǎn)的Mumtaz跑向院中歡快追逐的女孩們的場景,似乎是現(xiàn)在的枷鎖束縛奔向曾經(jīng)的天真爛漫,懷著別樣的心思,好似凈水中掉入一滴墨,而墨卻不散。
當然,我也對這部電影抱有更多的期待,覺得電影缺少了一些導演的主觀想法,尋求現(xiàn)狀的改變也好,批判當前環(huán)境也罷,總是該說點什么。還有一點是,男主是值得挖掘的一人物,在父權(quán)社會下,封建家族中的同性戀,是怎么成長的,怎么變成這樣的,他對社會的看法,他與女性的對比,社會對他的派件or其他對待,等等。
當然作為新人導演,做到這部電影的程度已經(jīng)是相當厲害了,感嘆故事還是不能缺少悲劇。
Haider在取悅情人Biba時說了一個冷笑話,大概是說一只蚊子和一只雞相戀了,它們擁吻,最后二者都死了,因為愛情必將招致死亡。雖然不知道笑點在哪,但這個笑話帶著強烈的預言意味,不經(jīng)意地透露了故事的結(jié)局。
愛情必將招致死亡嗎?當我們站在Mumtaz的葬禮禮堂中回看她的婚姻生活,嘗試去解釋是什么將她推至死亡時,我們可以說是因為她對丈夫Haider的愛嗎?或許是吧??墒菍⑦@個笑話當作讖語視角代入這對夫妻的命運時,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說這個笑話的Haider就是他口中的毒蚊子,而被吸血的、被毒死的“愛情”的犧牲者是他的妻子。假如愛情是一杯鴆酒,為什么被奪走性命的總是女性呢?明明它是兩個人的情感共同釀造的。
這部影片難得之處在于,它通過幾位巴基斯坦女性(包括跨性別女性)的生活刻畫了女性被忽視的一生。
在講述Haider和Biba隱秘戀情發(fā)展的這條故事線之外,影片在大多數(shù)時候是聚焦在幾位女性人物身上的。從這個家族的妻子Mumtaz、嫂嫂Nucchi到鄰居家寡婦婆婆,她們都是此刻或是曾經(jīng)處于巴基斯坦傳統(tǒng)婚姻生活中的女人,她們的存在對于一個家庭的維系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妻子”這個位置并不像“丈夫”一樣可以空缺(你看鄰居婆婆不就守著閑置的“丈夫”位置過了數(shù)年嗎?她丈夫2012年死的,因為她從那時起頻繁照訪Haider的癱瘓老爹,這個梗我印象深刻),而“妻子”這個位置一旦空缺,馬上就會有一個新的女人來補位。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丈夫可以隨便死、但妻子可不能死嗎?(笑)
當然,我們都知道,是“妻子”不能死,不是那個女人不能死。
妻子的存在對一個家庭至關(guān)重要,不過是有限定條件的,意思是只有她作為能孕育“太子”的子宮和乳房、清洗油污的雙手、保持屋舍整潔的掃帚和抹布的形態(tài)時,她們才至關(guān)重要。而她們作為一個獨立的精神與人的形態(tài)時,則必然是隱身的。這是父權(quán)社會賦予女人的超能力,希望tinder的profile里寫著希望擁有隱身超能力的男人不要太嫉妒。
女人的職業(yè)技能是隱形的。有助理照料師文憑的Nucchi和化妝技藝高超、憑借智慧化解工作難題(后來Halder依葫蘆畫瓢地學走)的Mumtaz被要求留在家里為九張嗷嗷待哺的嘴做飯和照料一大家子人的起居生活,從而換得舞技拙劣的Haider苦練舞蹈掙錢養(yǎng)家的機會。眾所周知,男人賺的錢比女人賺的錢更香。
女人的性欲是隱形的。Hader家里除了老爹的床之外,每張床上都睡了至少三個人,Mumtaz和丈夫的床上塞著小侄女,她的欲望像窗欞間泄入的昏黃燈光,飄忽而隱忍,無處釋放。家庭空間的逼仄對Haider也是相同的,但他并沒有需要隱忍欲望的問題,因為他是頂天立地、掙錢養(yǎng)家的男人,他有廣闊的外部世界和神秘美麗的情人作為情欲的出口,在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夜晚也能瀟灑地騎上摩托車沖向欲望的彼端。而被留在家里的Mumtaz只有在眾人入睡的夜里,靠著偷窺旁人的性愛靠摩擦木窗尋得些微快感。而寡居多年的鄰居婆婆的性欲也是隱形的,她上了年紀,加之丈夫去世,理所當然地,她不應該有性欲。因此,她的頻繁造訪以及與Halder老爹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了街坊之間茶余飯后嗤笑的軼事。
女人作為生物的存在本身也是隱形的。鄰居婆婆在Haider家留宿,翌日清晨兒子才找上門來說理,在她離家的夜晚沒有人發(fā)現(xiàn)她的消失。Nucchi和Mumtaz兩位美麗女子的存在在這個家族中也是隱形的,她們說的話沒人回應;她們的想法沒人在乎了;她們坐在桌邊,他們卻問“她人呢?”;她們努力踮腳摘下宴會后墻上花飾的樣子沒人看見,這個花飾便一直從公公的七十大壽留到了Mumtaz的葬禮;她們端著農(nóng)藥準備自殺的樣子沒人看見,所以最后她們喝下了毒藥;甚至在以她們?yōu)橹鹘堑乃齻兊脑岫Y上,她們被一塊遮掩一切的白布所掩蓋,人們關(guān)心的還是她的丈夫的悲慟。
我是這樣喜歡美麗、聰穎、熱烈、向往自由的Mumtaz。但是她好像一直都生活在牢籠當中,當她還是待嫁閨中的少女時,尚未見過面的Haider深夜逾矩來找她,她在柵欄后面,那是以父為尊的牢籠;成婚后她成了某個人的妻子,每日被拷問子宮的消息,后來失去了工作,更是日夜困在這座以夫為尊的牢籠里。
而她身上始終不滅的是抗爭自由的勇氣,就像她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后對如同姐妹的妯娌Nucchi所說的那樣:“我想要逃走?!?/p>
她的逃離呈現(xiàn)出四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短暫的逃離。Nucchi和Mumtaz兩位妯娌姐妹請來鄰居婆婆照看公公,得以在夜里暫時逃離家庭雜物、逃到歡樂自由沒有煩惱的Joyland游樂園盡情歡笑??墒堑鹊侥藓缦ⅰ⒁股畛?,這兩位光彩照人的少女又要披上“妻子”的面紗,回到丈夫尚未歸家的牢籠中。
第二階段,離家出走。在一個丈夫慣例晚歸的夜晚,已經(jīng)知道自己有身孕的Mumtaz收拾了行裝打算離家出走,她到了車站,看著眼花繚亂的出發(fā)信息出了神。她那一刻一定想到和Haider說過的海邊吧,曾經(jīng)約定了未來有天要一起前往,看無邊無際的汪洋。可是,她最終還是帶著行囊回了家。
第三階段,殺死胎兒的嘗試。在去醫(yī)院檢查之前,Mumtaz早已有自己懷孕的預感,那時她的情緒是復雜的,期待與恐懼各占一半。這種情緒的沖突在聽到醫(yī)生的確認以及在得知所育為一具男胎時達到頂峰,她因成為母親而感到欣喜激動,但同時也因深知自己會因為腹中這具生命而永遠被圈禁在牢籠之中而對其感到憎惡。在公公七十壽辰的慶宴上,她對一切都感到百無聊賴,發(fā)狂地與孩子們追逐打鬧,是她試圖殺死腹中的枷鎖,是她嘗試逃離??墒?,她沒有成功。
第四階段,自殺。在走上最后一步之前,她有過無數(shù)次的躊躇與期望。她離家時已經(jīng)到了車站卻又折返,她已經(jīng)把毒藥放在嘴邊,丈夫要進洗手間刷牙,她也為他開了門。毒藥就在她手里,丈夫就在她面前,她還期望丈夫能在最后一刻看見她,在乎她的存在與痛苦,可他什么也沒有看見。他說他去洗澡了,就把那扇門再次隨手關(guān)上。門沒有關(guān)嚴,又被緩慢彈開,可是我們看不見她了,因為她已不再有機會。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她不得不走到這最后一步。
我因為太喜歡Mumtaz而最關(guān)注她,其實除了她之外,作為跨性別女性的Biba在這部影片中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這部片子得了戛納酷兒金棕櫚之后,導演Salm Sadiq在采訪中曾解釋他對跨性別群體的特別關(guān)注:雖然巴基斯坦是一個父權(quán)制度極強的國家,但吊詭的是,街上的跨性別者(尤其是跨性別女性)卻屢見不鮮,幾乎是上街就一定會遇見的程度。但是她們往往生活處境艱難,以乞討或賣淫為生。
而這部影片中外貌已經(jīng)極具女性特征的Biba一直在跳舞攢錢,為的是去做變性手術(shù),以成為一位真正的女人。她與Haider之間產(chǎn)生隱秘的愛戀之后,幾度要沖破最后一步,但是性別認同問題一直是這對戀人之間一片不能觸及的禁區(qū),性愛要如何進行這個問題也一直懸而未決。Haider在意亂情迷之時幾次要背身讓Biba進入自己,卻引起了她的最終爆發(fā),她發(fā)瘋似的將他趕出家門。
此處涉及的問題是,跨性別女性的性別身份認同在父權(quán)制框架下幾乎找不到能夠自洽的空間。她們想攢錢做手術(shù)成為生理意義上的女人,男人勸阻她們,不要做,我喜歡你是因為你本來的樣子。她們想要以女性的方式與愛人結(jié)合,卻被以對方的愛和犧牲為要挾做“反自我”的愛。
女性無權(quán)定義自己,不只是女性,除了男性以外任何性別都無權(quán)定義自己,因為定義權(quán)掌握在“完全”男性手中。
回歸文首,Mumtaz的死是因為她的愛情嗎?
她在可以遠行的那個夜晚,形影孑孓地站在午夜的車站,她在想什么呢?是舍不下自己和丈夫情意綿綿的大海之約,還是想到離開這個牢籠之后帶著腹中孩子無處可去的絕望未來?
她走進婚姻時,會否想起那個午夜唐突找上門來的莽撞青年?他答應你婚后只要你愿意也能繼續(xù)工作,他還真誠地問你關(guān)于婚約的意見,說如果你不想,他就拒絕免你踏入這場婚姻。她起初會否覺得自己遇見了世上最尊重最疼惜她的男子,所謂良人,婚后也能避免周遭女性所抱怨的那種沒有自由、沒有愛意的枯槁生活?
愛情終將招致死亡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招致的通常都是女人的死亡。
*2022年1月2日備注:修改了文中的錯別字以及一些關(guān)于劇情細節(jié)的描述。當時在影院觀看的影片,字幕速度也快,對于一些細節(jié)在撰寫影評時記憶已經(jīng)模糊了,感謝各位的糾錯。在這些細枝末節(jié)之外,希望大家多關(guān)注影片本身意圖表達的內(nèi)容。
今年這兩部真夠逗的,圣蛛是表面女主講男性,樂土是表面男主講女性。不過樂土的劇作就更聰明一點,男主的同性戀身份成為了“中間者”,一方面與女性分擔來自父權(quán)的壓迫,另一方面他也是壓迫女性的一分子。他答應讓蒙塔茲工作,沒有做到;答應給蒙塔茲空調(diào),也沒有做到。他否認比巴的女性身份。女性一直不被看見、不被承認,但她們卻活得強大且無畏,與之相對,男人是如此懦弱畏縮。鄰居媽媽敢說“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男主他爸卻連一句正面回應都做不到。蒙塔茲更決絕,男人奪走她的工作,她就奪走男人的兒子,以犧牲的方式去實現(xiàn)絕境的反抗。比巴則更主動,沒人能讓她低頭,沒人能奪走她的身份。當飛舞的螢光落在比巴臉上化成綠蝶,當蒙塔茲穿著紅裙奔跑時,她們是美麗,是自由,是女性。
以往看的伊斯蘭國家電影,都是類似黑板,坎大哈這種高糊,制作粗糙的電影。但是樂土這部電影鏡頭語言,色彩運用都非常成熟。某些鏡頭里可以看到王家衛(wèi)的影子,但是又有油畫般的恢弘感。劇情上整個電影每個女性角色,和想要成為女性的男人,都受到了來自父權(quán)社會的壓制。生了3.4胎仍然是女孩的大嫂,想要重組家庭卻不被兒子接納的婆婆,想要徹底完成角色認同的舞女,想要自力更生擁有自由的妻子,那些在車站里只露出眼睛的無數(shù)女人。這是巴基斯坦的樂土,那我們的樂土,有更快樂嗎。再次驚訝于巴基斯坦都可以拍出題材大膽,畫面精美,立意深遠的,獲得戛納的電影,我們電影路在何方。
粗陋的、細膩的、妖冶的、溫柔的、卑微的、坦誠的。紅綠色光影交織的那一幕真美,兩人的心跳似乎都要漏掉一拍。
很喜歡故事走向和三個人物的處理,特別是男主妻子在懷孕之后的轉(zhuǎn)變,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狀態(tài)是比人物更大的主角,第三幕處理的像化骨綿掌,劇本寫的很不錯。在城市空間部分,看得出來燈光和攝影的用心。
來自巴基斯坦的一部導演處女作,驚艷了今年戛納,獲”一種關(guān)注”評委會獎,也是今年申奧最佳國際影片的有力競爭者。劇作上,圍繞著主題闡釋,將群像塑造把握得如此緊密與恰當,調(diào)度、攝影、美術(shù)制作將東方市井風物又表現(xiàn)得濃厚、細膩,實屬難得。一些網(wǎng)友們哀嘆:對比小鄰居巴基斯坦的電影,Our 的電影還在“一片洼地”之中,令人深思。
#ICA# #LFF# #First Feature Competition# 長評 - 最后,我們殺死了她。角色上是非常出彩的,丈夫G的演員把角色演繹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次靠在對方肩膀上時,直接把這個形象激活了。舞女T把在男權(quán)社會叢林下一步步堅持走下的狀態(tài)表現(xiàn)的非常有活力,而在對方對于自己性別認知錯誤后那種暴怒和脆弱的的表現(xiàn)也異常的“真實”。妻子就更直白,那段兒望遠鏡場景展現(xiàn)的性壓抑感太牛了,還有結(jié)尾處展現(xiàn)出的那種被忽視以至于如此平靜的展現(xiàn)死亡。這也爆發(fā)出極大的張力。值得一提的是父親這個角色,他是家里的主人,但卻由于年紀太大而被拋棄無法自由行動和失禁都是對于他失去權(quán)力的一種展現(xiàn),更是到最后由他所構(gòu)建的社會推走了愿意照顧他的人。而其他角色,尤其是在葬禮上那些擁抱丈夫的人,無不是送上毒藥的人。
實在驚艷,近年很少碰見想講很多東西卻可以分配好比例節(jié)奏的戲,男導演視角里女性力量的主導,這兩小時已經(jīng)滿到快要溢出屏幕卻還是如德芙般絲滑巨石般沉穩(wěn)。先建起穩(wěn)固的性別/個人、性向/家庭、父權(quán)/社會三大亞洲視角問題矩陣,又在其中穿插青春愛情片般的迷幻浪漫和豐富的女性自我,歌舞特色油畫光景,荷爾蒙與欲望毫不吝嗇,挑戰(zhàn)宗教挑戰(zhàn)世俗,當前追求的思潮都滿上,工業(yè)與私人互不沖突極度舒適,最后二十分鐘略顯疲憊,直白的話藏在景語里處理更得當,但片尾逐漸在鏡框里走遠的大海又彌補上了,選擇死亡是最原始古老與生俱來的勇氣,也是通向自由最寬敞的大路,妻子的死是崇高的,丈夫的死是懦弱的,閃回到定婚呈現(xiàn)的卻只有純凈,再看海報像是內(nèi)心具象和歸途。我們還要學會在第三世界里去除俯視性的驚訝,因為看上去只剩我們還在井底了。
欲望日復一日地被壓制 希望一點一點地被蠶食 看似永遠不可打破的社會規(guī)則讓眾生各有各的痛苦 這樂土又究竟是誰的樂土
誰是亞洲電影洼地不用多說了吧
巴基斯坦電影都可以探討這些話題了,真厲害。三個主角各有各的煩惱和訴求。也就各自對應著他們的話題。很厲害
很東方也很普世,很傳統(tǒng)也很摩登,溫柔包裹的殘忍,和睦掩翳的絕望,一群顧全體面的好人活成了彼此的囹圄。導演用油畫般典雅的鏡頭語言將這一束悲劇呈現(xiàn)得既鋒利又沉靜,使巴基斯坦于我等由一串刻板印象的概念符號復原為層次豐富的雜色人間。時代文藝像域內(nèi)這般虛偽和瘠薄的地界不多了,“巴鐵”也遠遠走在前頭了。
她想工作,他想當零,TA想變性——三個對父權(quán)說不的角色共同撐起今年的酷兒棕櫚獎得主。新人導演舍不得剪輯導致故事拖長,但視聽語言非常成熟,臟亂市井被調(diào)得色彩斑斕,一看就是有行業(yè)資金支持的用心制作。這才是最讓我無語的——連巴基斯坦都能拉到融資拍自己的酷兒電影,我們卻只能靠電影人為愛發(fā)電、拍粗制濫造的學生作品…
裹尸袋上的繩扣系死了她的一生,游樂園的頭套隱藏了他的愛欲。不被看見的妻子,蹦起來去夠自由。不敢宰羊的丈夫,跳起來擁抱真愛。人形立牌擺在房頂挑戰(zhàn)世俗,父權(quán)卻從不會失禁。坐到女性專屬的地鐵車廂,缺氧世界哪里還有樂土。你還是看不見我嗎?像城市的螢火蟲,如初見時的承諾,沉進大海難覓蹤跡。
開場關(guān)于生育與殘殺的生猛又日常的處理基本奠定了整部影片對于父權(quán)制的態(tài)度基調(diào)——重男輕女的家族延續(xù)與所有為此服務的捕獲與絞殺,非純粹男性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制度對父權(quán)的獻祭,而導演完成了在此之下的群像。女性的束縛與酷兒的性別議題難得沖突得如此融洽,畢竟性別認同也是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所以歡迎來到這苦難的世界。用光影將黑色朦朧成與白天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欲望從人們的心底鉆出,更多的是看清了壓抑的本質(zhì),我喜歡Biba更喜歡Mumtaz,然而對于這樣的女性來說,悲劇幾乎是必然注定的,以至于最后一場戲,我會認為是導演的理想化處理。PS:本片有愛情嗎?不理解對方的性別認同是愛情嗎?對妻子的忽略甚至無視是愛情嗎?在我看來,這全是懦弱的男性為自己的需求服務,盡管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她坐在客廳正中,他卻看不見了。她手里拿著農(nóng)藥,他卻看不見了。
悉尼電影節(jié)SFF第12場,看完忍不住帶頭鼓掌,哭得崩潰不止。就算觀眾素質(zhì)再糟糕也還是忍了。后排真有人對著trans姐姐說disgusting你真的disgusting到我了OK?還有人明目張膽錄像的真的絕了。
電影的完成度極好,而且富有非凡的意義。這部電影是對父權(quán)抗議、是對宗教的挑戰(zhàn)、是對世俗的吶喊、是對偏見的反抗…你無法想象一個在人們張口閉口都要感謝阿拉真主的穆斯林國度,有人會用特殊群體的愛情和欲望,去交織出一段如此慘烈又美好的光影。電影里有幾次畫面的質(zhì)感,真的讓我想到了王家衛(wèi)。巴基斯坦都可以有這樣的電影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自己出生的國家也出品一部這樣的電影!
質(zhì)感真好,如同是看了一部巴基斯坦版的楊德昌電影。我尤其喜歡家庭內(nèi)部每一個人涌動的心事,他們在這種壓抑的文化中想要透氣的欲望。可殘酷之處在于一個人想要逃離,會把另一個人拖向深淵,其結(jié)果是一并沉了下去。片中最讓人心碎的一幕是女人拿著毒藥在衛(wèi)生間自殺,她的丈夫都進來了,卻絲毫沒有察覺。這樣的悲哀太深沉了。
在「父權(quán)」與「道德」的雙重淫威下,三個「不信命」之人的結(jié)局,勢必愈加難看。她本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化妝師,但終究屈于暴力、慘淡收場、歸于「樂土」,他喜歡男人,卻言之薄薄、癮于塵世、獨享痛苦;他(她)該是個女性,亦難沖破桎梏、艱辛生存、深埋自我。導演雖是處女作,但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與人物性格解讀精準到位,加之主演們飽滿的演繹,恰到好處的人物比重處理與角色分割,堪稱佳作。戛納影展酷兒金棕櫚,代表巴基斯坦逐奧,祝好運?。?!
本屆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