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另一個角度的親情
好好的一個民族,如今卻是陰陽兩面。
年輕是奮斗的演員,垂老時成為了為追求真實而奮斗的“小丑”。
他演了一輩子金日成,越演越像,越演越真,越演越趨近真實。
韓影深深的知道自家政治的“不是什么玩意的本性”
一場兩面黑的電影,一場用父子之情演繹的故事,構(gòu)造的人生。
很美麗。也給我了我不少的震撼。
真好。
看了一本盧武鉉傳后對棒子的近代史漸漸喜歡上了,但是說:學(xué)無止境。不知道我現(xiàn)在帶著這種先入為主“不是什么玩意的本性”的理解去讀南朝鮮到底是好不好。
但是至少我知道,這些年,這幾十年,這一代代的朝鮮南北領(lǐng)導(dǎo)人的故事,真的是好神奇,這是朝鮮半島的國情。這是朝鮮民主的詩篇。
影片不錯,在追求真實的路上快跑著,但是不是完全成熟,父子之情的著重,最終可以定義為:溫馨的片子。
最后還是喊一句:朝鮮半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 ) 為什么說韓國電影《我的獨裁者》超越了張藝謀的《歸來》?
很多影迷都喜歡韓國電影,本人也不例外。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很多韓國電影總能在你盤算著去趟廁所的時候再一次使你的神經(jīng)緊繃:《我的獨裁者》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而本人之所以將其與中國大導(dǎo)演張藝謀的名作《歸來》相提并論,是因為兩部電影同樣是在講述某個不堪的時代對普通百姓的傷害,而《我的獨裁者》做得更好。
《我的獨裁者》在中國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1970年代,韓國一個不知名的小劇場里的一個并不太被人矚目的小演員(說他是小演員是因為其地位低下,而非年齡小。),被當局情報部門的頭目吳長官非法囚禁在一個隱秘的監(jiān)獄里,用恐嚇、毆打等手段,強迫他深入研究并且扮演朝鮮領(lǐng)導(dǎo)人金日成,以便在即將到來的兩國領(lǐng)導(dǎo)人會晤拍攝中,加入他們希望出現(xiàn)的畫面。
但是,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這個小演員的演技并沒有派上用場。他被放了回來。但他已經(jīng)入戲太深,認為自己就是金日成,他的言談舉止、神情、衣著,儼然金日成!所以他無法回歸正常的自己、正常的生活。而他那個不成器的、整天只知道撩妹的兒子,和他的生活也是格格不入。這個小演員日漸衰老,他也被包括兒子在內(nèi)的很多人視作精神病患者……
假如影片到這里結(jié)束,那么,也只能是《歸來》一樣的水準:陸焉識歸來后,馮婉喻已經(jīng)失憶,甚至一度把他當做曾經(jīng)欺負過她的方師傅,于是陸焉識采用一切辦法讓她恢復(fù)記憶,但都是徒勞的……該片畫面純凈、感情深沉,但我們不得不說,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其實不大擅長也可能是不大愿意利用跌宕起伏的劇情變化來折騰觀眾?!稓w來》的后半部分個人認為是很乏味的,因為即便沒有讀過原著,我們觀眾也已經(jīng)可以預(yù)感到馮婉喻已經(jīng)不大可能恢復(fù)記憶、從而讓整個影片來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了。
而《我的獨裁者》呢?就在我們以為小演員帶著精神病的帽子度過余生的時候,那個當初拘禁、迫害他的吳長官又出現(xiàn)了!原來的計劃要重啟!小演員將再次被強迫扮演金日成!而隨著一系列令人緊張、卻又啼笑皆非情節(jié),小演員扮演的金日成終于和當時的韓國總統(tǒng)完成了一番會晤。我們也終于欣賞了小演員精湛絕倫的演技(說他演技惟妙惟肖就太低估他了?。?。這個時候,小演員終于像一塊餐巾紙一樣沒用了,而此時他已經(jīng)處在了癌癥晚期。他這一生得到了什么?只是一句由施害者說出的、也已經(jīng)滿臉滄桑褶皺的吳長官的一句:還真是藝術(shù)家呢!試想,在《歸來》中,假如后來那個方師傅再次出現(xiàn),再次找上了馮婉喻,那是什么情形?
但是,《我的獨裁者》并沒有對反派吳長官臉譜化,當他再次出現(xiàn)時,滿臉的褶皺也讓人心生憐憫、頓生滄桑。無論你是好人還是壞人,歲月都一視同仁?!稓w來》顯然沒有讓我們產(chǎn)生這種滄桑感。
當然了,本人并不是說《歸來》這部電影不好,或許是由于原著或者題材的因素,《歸來》能做到這樣已屬不易。不過與《我的獨裁者》相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韓國電影的確有值得我們矚目和學(xué)習(xí)的地方!
3 ) 沒人會認為薛景求真的可以模擬金正日
看了韓影《我的獨裁者》不怎么樣。真實與表演,父子情,小人物的夢想,人戲不分的瘋魔,底層視角,韓半島互相映照的當代史,主題太多了,所以導(dǎo)演迷亂了。前作《金氏漂流記》就很好,簡單幽默不乏對現(xiàn)實的思考和有效的藝術(shù)夸張。
最關(guān)鍵的是,不會有人真的認為薛景求可以在“現(xiàn)實”中完全模擬金日成吧?而且不是在一部傳記片中,可以靠神似過關(guān)。如果僅僅是“彩排”。那又何必搞這些呢?干嘛要模仿一個極度逼真的金?乒乓球比賽陪練也不至于要全部化妝成鄧亞萍啊,是些智囊團給予總統(tǒng)意見就可以了。
我看了幾個人的評論,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的。這個片子不成功的關(guān)鍵就是,它不符合類型要求??!這種類型電影的橋段就是:一小人物被遴選,要喬裝某個關(guān)鍵人物,完成大事件。中間一定會遭遇挫折,不過作為最終的沖突解決和期待落地,一定會成功上演扮演戲份??墒菦]人會認為薛景求真的可以模擬金正日,因為金日成啥樣子,不要說韓半島人了,就是我國人也不至于不了解啊。又不是拍金日成傳記片,那樣首先就把他當真人理解。而光是彩排的話也沒必要搞那么真,所以他和他的“團隊”搞得那些完全無意義啊。不會有那種真的要扮演一個大人物,然后經(jīng)過努力在“現(xiàn)實”中成功了,讓觀眾大呼過癮,并且為小人物的成功報以理解和喝彩的感情。
還有一事不解,薛景求是70年代被挑選做金日成影子的,當時應(yīng)該面對的是樸正熙,就是現(xiàn)在樸大姐她爸。到了1994年,真的“開拍”了,面對的是總統(tǒng)金泳三了啊。但是為何那個奸邪的“制片人”歷經(jīng)時代變遷,依然屹立不搖?歷史太復(fù)雜,非要和類型匹配,還需要很多智慧。。
4 ) 父與子
大時代下父親的荒誕經(jīng)歷造成了一個家庭兩代人的悲劇,天性樂觀向善的兒子從未放棄過父親,哪怕父親精神失常導(dǎo)致他沒能參加高考,他堅強存活,他擔(dān)負起父親的治療,他想賣掉房子還上高利貸好好活著,他沒有絕望過,在故事結(jié)尾時他自己成為父親有了滿滿的希望。
而這位父親,妻子早逝,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掙錢養(yǎng)家糊口偏偏選擇難以維持生計的舞臺劇行當,臨時替人上場緊張得說不出臺詞呆若木雞,參加選角的拙劣表現(xiàn)令人哭笑不得,在南韓政權(quán)密謀制造金日成替身的活動計劃中成為徹頭徹尾的受害者,他太想有一次圓滿的演出,讓觀眾嘆服的完美演出,不瘋魔不成活,他陷入了這個角色當中。
就像片頭和高潮那兩段李爾王的臺詞:這兒有誰認識我嗎?這不是我。是我在走路嗎?在說話嗎?我的眼睛呢?我的知覺迷亂了嗎?我的神志麻木了嗎?喂!我是醒著的嗎?誰能夠告訴我我是什么人?我的影子。(此處憑記憶亂寫了點,好像電影對莎劇原話有改動,如果字幕正確。哎不得不贊老薛神演技,正如他自己所說他不是演出來的是“擠”出來的,360旋轉(zhuǎn)鏡頭一氣呵成,那種直入人心的震撼,那些微妙的小動作,嘆為觀止,跟影史上多位精神分裂名角相比,拉塞克勞,略輸文采,杰尼克森,稍遜風(fēng)騷,霍普金斯,長得木有老薛帥!。。。SORRY我也分裂了。。。)
他在一次精神崩潰發(fā)作時因激動流血腦瘤壓迫神經(jīng)徹底清醒了過來,恰逢政府打算重啟金日成替身計劃,終于在青瓦臺得到了一個演出機會,他宛若金日成親臨,震住所有人,甚至脫離劇本開始自由發(fā)揮,(這段莫名想起星爺喜劇之王,還有極品基老伴里伊恩的托馬斯需要土豆言論),所有人當他是瘋子,但是只有坐在熒幕前淚流滿面的兒子明白父親為何在答應(yīng)前來之前提出要兒子一起來的原因,他只想給兒子一次完美的演出,關(guān)于年幼時那次臨替的失敗是他對兒子的終身歉意,他是一個演員,完美謝幕,他是一個父親,擁有兒子對他的理解、尊敬和愛。
李???!fighting!老薛和小樸對于票房和反響不會太在意,反正他們是大拿,嘿嘿,想起力道山來了。小樸這次好帥啊,服裝發(fā)型鞋子搭配什么的,很屌嘛。
5 ) 簡單看看
一個演員的最高境界就是將生命賦予自己所演過的的角色之中,而像本片中的角色這樣,用一輩子去演一個角色也算是一種堅持的境界,用了一輩子去揣摩去理解去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只為了最終的一刻,無論這一刻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還是為了給兒子一個精彩的演出。就像中國那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不過這部電影把他演繹的有些極端化了。
這是我看的李海俊導(dǎo)演的第一部戲,演員的表演都很出彩,整個故事構(gòu)思的也很巧妙,電影開頭的戲劇和結(jié)尾的戲劇也完全重合起來,但是這部影片背景交代的極其模糊,這種預(yù)演兩國領(lǐng)導(dǎo)人會談的故事應(yīng)該是杜撰的吧。另外兩條感情線也交代的極其模糊,不論是父子線還是愛情線,韓國電影不是很擅長處理感情線嗎,看著電影中的主人公哭的稀里嘩啦的,我還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的經(jīng)歷還是第一次·····而且影片的特效還是布景做的也有些失真。
6 ) 薛景求的演技沒話說
2015年2月7日,21時33分,看完這部電影。并打算注冊個豆瓣賬號來記錄那些我看過的電影。
薛景求的演技沒話說,電影本子也不錯,但是總覺得差點,再加點東西,再加一點就可以讓人或是陷入沉思,或是流下淚水。
畢業(yè)以來,與人交流變少,變得不大會說話,不大會表達想法了,所以會努力的以后,通過影評表達自己,希望以后可以寫出有見解的影評。
一個失敗的演員不瘋魔不成活的故事,想不到居然能加入南北題材,就變成了只有這片土地才好講的故事了。略顯遺憾的是,做好了看政治陰謀、威權(quán)迫害的準備,結(jié)果后半段突然就變成了父子關(guān)系的探討。不過反過來說,在一部電影里裝下了政治政府以及強拆等等內(nèi)容,用的是父子的殼,還是挺敢想也挺有心的。結(jié)尾兒子終于看到了父親的演出,本來感覺這么驚心動魄的回合,就放在兩父子身上,會不會把格局做小了。但隨之就喜歡上了這樣的安排。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別人的一個決定,就是自己乃至兩代人的一生。就像金成根問的那樣,被關(guān)押被毒打被肆意對待的境遇,又有誰能給他一個說法呢?借一個大盤子替他完成與兒子的溝通還有和解,倒像是導(dǎo)演善意的告慰了。
黑也自黑,半斤八兩,又是一部浪費了好題材的作品。以為是“頑固歐亞幾”那種喜劇,結(jié)果是一本正經(jīng)的政治類正劇,即使是到了1994年的部分也基本沒歡樂起來。薛景求運用方法演技將自己變成北邊的獨裁者,卻因入戲太深而無法自拔,小人物的命運被大時代翻弄,心酸苦楚不足為外人道,和最初舞臺上的小丑形象不謀而合。
導(dǎo)演想法挺好,但故事講得并不很好,主人公扮演的金日成也并不像,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故事貫穿的是父子情,很多地方刻意煽情,讓人覺得一般。
這是給所有演員看的一部電影 前半段節(jié)奏特別好 小黑屋橋段寫臺詞的編劇好可憐嗚嗚嗚 劇作最大問題就是想講的東西太多雜在一起變得毫無張力 結(jié)尾硬加一段真是雞湯范不加又有問題(好煩)但點子好喜歡也擴充的挺完善 父子情這個內(nèi)核有點煽情 其實全片都很神似《再見列寧》啦 可以叫《再見金日成》哈哈。
相當不錯,好的切入點,好的角度,好的表演,當然劇本并不完美,但瑕不掩瑜,一段并不正常的父子情
前半段超級搞笑,薛景求在李炳俊的指導(dǎo)下念炸醬面那段笑死人。到最后,荒誕的影子飾演原來只為了父親給兒子一個承諾,父親是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只是毀了這輩子,生活在角色里不能自拔,真挺令人難過的。最后一段和總統(tǒng)的對手戲,頗有諷刺味兒,總統(tǒng)倒成了北傀影子的陪襯,哭笑不得。從荒誕到催淚,這部電影都有了。
用大半輩子來出演一個角色,最后卻念出了最初遺忘的臺詞。雖然編得有點刻意,將時代的殘忍扭曲整成了奇怪的韓式幽默,但父子情確實挺感人的
一個擁有演員夢的韓國小人物被逼迫洗腦、自我催眠成偉大領(lǐng)袖金日成會怎樣?題材很獨特,但劇本主打父子情的角度較刻意,遺憾地陷入韓影煽情過猛的通病中,有點浪費設(shè)定。幸虧還有薛景求神演技支撐,尤其是首腦會談那場戲,老薛簡直金日成附體,成為全片最大亮點?!督鹗掀饔洝氛ㄡu面小哥驚喜客串
想裝的東西太多,精煉一點為好。BTW,道服化能不能工匠一點?
解鈴還須系鈴人
原以為是黑金家,結(jié)果中途黑了樸正熙(70年代的獨裁統(tǒng)治),然后又黑了韓國政界一些人(我是在和南朝鮮總統(tǒng)會談,不是和美國總統(tǒng)會談)。其實電影本身講的是親情,演員演技爆贊,非常值得一看。
又是個很有意思的切入點,一方面是糾葛感人的父子情,一方面又是演員執(zhí)念的尊嚴,再摻入以小見大的歷史背景,駕輕就熟的敘事和編排,煽情段落的爆發(fā)倒不是看點,薛景求的演技才是唯一令人激動的地方,倒真有點兒想看他完整演個金的傳記片了
非常非常可惜
人生=演繹一個人一生,只能出演一個主要角色,一個人的一生,也只有機會,在一個主要角色上出演成功!本片而言,重點在后半段!因此,前半,太拖沓了!
大環(huán)境影響下的一個不可逆悲劇,父親扮演好了國家賦予的角色,但國家卻沒給父親應(yīng)享有的回報,薛景求的“二進宮”作品,文藝版本《實尾島》。
也沒有再見列寧的情懷
在電影院看的。演員的表演固然很好,但劇本太薄弱了。一個演員為了演好一個角色走火入魔的故事。
瘋魔入戲,匆匆一生。我們也是這樣,錯把導(dǎo)向當初心。
好一出人生大戲。父親窮盡其一生來兌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朝鮮獨裁者、韓國領(lǐng)導(dǎo)人、政客、表演執(zhí)導(dǎo),甚至護士、放高利貸、拆遷者這樣的小角色身上處處都有黑色幽默,可惜僅能一笑而過。最為深刻的還是父子二人的表演,令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就是奇跡?!叭绻@是夢的話,我希望永遠不要再醒過來。”
入戲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