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商業(yè)電影,《獨行俠》中的空戰(zhàn)內(nèi)容要有一些基礎的真實,當然更要摻雜一些虛構(gòu)和夸張的內(nèi)容以求精彩。下面來聊聊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離譜的。
首先最離譜的就是整個作戰(zhàn)計劃。NAVY竟然把幾個老舊的薩姆防空導彈視作威脅。簡單的事實擺在這里:以色列空軍面對阿拉伯國家的蘇制防控網(wǎng)絡歷來如入無人之境。合理的作戰(zhàn)是發(fā)射戰(zhàn)區(qū)外武器摧毀導彈陣地和機場,再請超級大黃蜂摧毀目標。
當然了,電影里伊朗可能有著天頂星科技薩姆28,也可能是米國人不想搞出大動靜,無論如何非要搞峽谷特攻,不然拍什么呢?
計劃里第二離譜的是美軍沒有戰(zhàn)機升空待命。第一部中是彈射器壞了,勉強是個借口。真實戰(zhàn)場上的話,su-57只要敢造次馬上就有長程空空導彈伺候,只得中止攔截任務。
那么F14爆殺su-57可能嗎?在影片設定的情境中是可能的,因為在那種情境當中五代機的超視距感知和匿蹤特性都沒了用處。Maverick不講武德偷襲干掉一架,再用下墜中的敵機擋下導彈,可謂精彩絕倫,真飛行員看了都說好。
但是影片中與事實不符的是,無論是哪一方,狗斗中做一些鬼畜機動并不會讓敵人超車到你面前,而是會暴露出巨大的破綻給敵人開火機會。尤其是su-57空中漂移避過導彈這段設計,在現(xiàn)實中就是su-57拿天靈蓋撞向狼牙棒。
最后Maverick成功脫險,也是靠航母打擊群的戰(zhàn)場感知能力。su-57在天上相較于美軍來說基本是瞎子,被預警機看得一清二楚,一發(fā)偷襲帶走。
美國人就是愛玩這一套,因為沒有對手,就只能搞一個科幻對手,俄羅斯甚至朝鮮都能兵臨華盛頓了,這次這不搞了個伊朗,為了讓觀眾們再次見到大貓也真是煞費苦心。
我對于戰(zhàn)斗機的喜好程度都是從外形出發(fā)的,側(cè)衛(wèi)、機場保衛(wèi)者到現(xiàn)在的su57我都喜歡得不行(su75除外,那是cia設計的)。只可惜蘇聯(lián)武器實在是太垃圾的,越是急眼就越露出真本事(這樣全世界都知道它的真本事了)。
su57隱身性能極佳,它出現(xiàn)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烏克蘭除外)。希望俄羅斯人也能多拍這種電影,讓我們蘇聯(lián)飛機愛好者也爽一爽。
回到電影,《獨行俠》是一部太過套路、太過商業(yè)、太過情懷的電影。道理我都懂,咋就這好看呢!
作者:小野愛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還有比《壯志凌云2:獨行俠》承載了更多期待的影片嗎?
《壯志凌云2:獨行俠》的特別展映典禮,是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的第一個大事件。為了致敬本片的飛行員題材,電影節(jié)官方特別邀請了法國空軍進行空中表演。
當湯姆·克魯斯和全體卡司登上首映禮的紅毯,八架戰(zhàn)機呼嘯著沖破云霄,噴射出紅白藍三色的煙霧,引得現(xiàn)場觀眾紛紛驚呼,也讓盧米埃爾大廳成為整個蔚藍海岸的焦點。 自1986年首部《壯志凌云》問世以來,湯姆·克魯斯的摩托車、飛行員夾克、飛行員墨鏡三件套和他桀驁不馴的英俊面龐儼然成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
加上那首由Berlin演唱的《帶走我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經(jīng)典雋永,只要旋律響起,年輕飛行員熱血狂妄想要征服天空的畫面便能在觀眾的腦海中浮現(xiàn)。
這部由托尼·斯科特執(zhí)導的里根時代的征兵宣傳片太過深入人心,據(jù)說真的大大推動了當時的飛行員入伍人數(shù),效果拔群。 多年以來,拍攝第二部《壯志凌云》的呼聲從未停止。尤其是男主角湯姆·克魯斯,作為好萊塢國際一線巨星,一直在銀幕上執(zhí)著實踐各種超越極限的挑戰(zhàn)。
HALO跳傘、高樓跑酷、徒手攀巖、直升機垂吊攀爬、回旋下墜、徒手搶占正在起飛的飛機……世上恐怕鮮有人能與之比肩。
而正是因為這種不止不休的拼搏,讓他和「獨行俠」皮特·米切爾的形象愈發(fā)重合、相互滲透。湯姆·克魯斯越是拼命,觀眾們越是會想起當年的獨行俠,都是同款的「不信這個邪就得拿命試試」的性格。
而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完全明白自己受邀加盟執(zhí)導《壯志凌云》續(xù)集的使命是什么:
用最帥氣的飛行戰(zhàn)斗場面、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桀驁不馴卻漸漸被收服的同儕和手下,來打造「獨行俠」皮特·米切爾在飛行員職業(yè)生涯尾聲前所未有的人物高光。
影片的一開始,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獨行俠」皮特·米切爾就用一場超聲速的測試飛行重新奠定了「地球上最快的飛人」的地位。
擔任海軍試飛員的他,為了拯救一個即將夭折的研發(fā)項目,駕駛著試驗機沖刺并達到了10馬赫的超音速——這意味著人類駕駛的飛機達到了歷史性的十倍于音速,約3403米/秒。但是熱愛冒險的他飛到了10馬赫就想飛11馬赫,導致試驗機爆炸墜毀。
但是獨行俠的飛行員職業(yè)生涯并不會就此完結(jié),「冰人」的一紙調(diào)令將他發(fā)配回一切開始的地方——Top Gun海軍飛行員學院。曾經(jīng)的Top Gun同僚「冰人」,在第一部中與獨行俠一樣恃才傲物,兩人競爭關系之緊張簡直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不過多年過去,他們成了莫逆之交,已經(jīng)身居高位,貴為上將的冰人,對于守在飛行崗位的獨行俠總有一種敬意和惜才之心。
在他看來,如果不是因為性格倔強,獨行俠早就是加封兩星的上將。但他理解獨行俠多年來一直拒絕晉升、甘當一個上校的原因——天空才是獨行俠真正的歸屬,他的人生就應該不停戰(zhàn)斗,不停飛翔。
重回Top Gun的獨行俠,并不是來繼續(xù)做王牌飛行員的。他被任命為一項高難度絕密任務的飛行教員,教導來自海軍各部的頂尖飛行員野戰(zhàn)知識,前往一個地形險惡、易守難攻的峽谷轟炸敵軍一處隱秘的濃縮鈾加工基地。
放在平時,獨行俠怎會有耐心給別人當老師?但如今他身處可能被踢出海軍的被動地位,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份工作。
上任第一天,他就給這幫飛行員中的天之驕子一個狠狠的下馬威:降低「低空空戰(zhàn)」的硬甲板,縮短模擬飛行規(guī)定時間,多方面提升飛行難度;他還親自下場扮演敵軍,放話誰被擊中就得做一百個俯臥撐。
在一輪輪精彩絕倫的演習中,獨行俠成了惡魔教官:全班無人完成任務,被他一擊命中,集體俯臥撐做到吐。
但對獨行俠來說,這個任務最難的部分并不是折磨本就非常出色的飛行員,也不是為一群心比天高的年輕人建立團隊精神,而是他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飛行員之一——由邁爾斯·特勒飾演的「雄雞」,他舊日搭檔「笨鵝」的兒子。
當年在一次飛行事故中,笨鵝意外身亡,雖不是獨行俠的過失,但多年來他一直被愧疚折磨。雄雞并不知道這一點,他因為父親的早亡一直記恨著獨行俠,罔顧后者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試圖保護他。因為這份私仇,兩個人在訓練場上的沖突日益白熱化。
即使獨行俠傾囊相授,年輕的飛行員們也無法成為他,大家在一次次的挫敗中都傾向于認為,這是一條不可能完成的飛行路線。此時冰人癌癥復發(fā)溘然離世,不再有人無條件信任獨行俠,他面臨被踢出海軍的危機。
獨行俠常常掛在嘴邊一句話:「不要想,直接干!」所以他的破局辦法也是一樣的,直接用行動證明給所有人看。
他直接闖入機庫,將戰(zhàn)機開上天才通知總部和塔臺,于眾目睽睽之下,在2分10秒之內(nèi)完成了低空飛行、精準轟炸、極速拉起等高難度動作,證明了這條路線是可以成功的。
就這樣,他重新回到崗位,并且成為了領隊,將親自領飛完成關鍵操作,并負責挑選參加人物的成員。做事果決的獨行俠第一次猶豫不決,他既不想放棄這個機會,也不希望雄雞在任務中送命,不過他對于雄雞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但他沒有預料到,突襲任務的真正艱險之處在于返航。不僅需要飛行員們的毅力、技巧和勇氣,更需要他和雄雞之間的彼此信任和救贖……
如果要給這部續(xù)集挑毛病,必然是配角人物的過度功能化。詹妮弗·康納利飾演的酒吧老板娘是獨行俠想要的安定港灣,恃才傲物的年輕飛行員「劊子手」是他年輕時的映射,喬恩·哈姆飾演的上司是刻板印象中的軍方高層。
即使是作為獨行俠最重要情感羈絆的雄雞,在新生代演技最有實力的演員邁爾斯·特勒的打造之下,依然不能算是一個被充分挖掘、有血有肉的人物——即便他在酒吧彈唱老歌魅力四射,也都為了獨行俠對笨鵝的傷逝。
所有這些只是為了成就一個光芒四射到對觀眾具有催眠力量的獨行俠。他依然穿著飛行員夾克、戴著飛行員墨鏡、騎著摩托車風一樣來去。
他在三十六年間,在這一次任務中,實現(xiàn)了全方面的蛻變——他學習成為一個講究方式方法的良師,他反骨依舊,卻學著為大局、為任務成敗、為每一個人的平安回家著想,他依然不愿意服從權(quán)威,但他學會了接受別人的善意……
《壯志凌云2:獨行俠》終究是一部好萊塢電影,沒有什么真正新鮮的情節(jié)。但當傳統(tǒng)的編劇技藝發(fā)揮滿格時,俗套的橋段都無比生效,觀眾們隨著獨行俠的冒險驚呼,隨著他的柔情時刻落淚。三十六年了,觀眾們真正、再次地認識了獨行俠。 等到影片結(jié)束,人們已經(jīng)很難再將湯姆·克魯斯和獨行俠這個角色分開。事實上,《壯志凌云2:獨行俠》項目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他有相當?shù)墓凇?
多年來他一直都有重啟「壯志凌云」的想法,獨行俠對他來說也是非常特殊的角色,不過直到等來了滿意的故事,這個項目才運作起來。而他加入這個項目的條件之一,就是盡可能減少電腦CG的使用,他希望一切都能夠?qū)嵕芭臄z。
2018年的時候,他回到33年前拍攝的Miramar軍事基地,重新開始ASTC (航空生存訓練課程)的訓練和測試。也是他提出,一定要使用F18這一經(jīng)典機型。
更讓航空迷和首作粉絲激動的是,在影片最后生死存亡的時刻,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獨行俠從敵軍機庫偷出了一架F14機型——這正是他當年在《壯志凌云》第一部里使用的一代戰(zhàn)機。F14如今看來已經(jīng)是古董級的機型,但獨行俠不僅讓它飛了起來,還駕駛著它迎戰(zhàn)最新的第五代戰(zhàn)機,重又展現(xiàn)了精英飛行員極限戰(zhàn)斗的速度、精準、力量和拼命一搏的勇氣。這也堪稱本片最精彩的一場空中戰(zhàn)斗。
用湯姆·克魯斯自己的話來說: 拍這部電影就像試著用一顆子彈去擊中另一顆子彈,我可不是鬧著玩兒。(This movie is like trying to hit a bullet with a bullet. I’m not playing.)
所以他都是來真的。
無怪乎本片北美試映之后收獲全線好評,戛納電影節(jié)組委會更為湯姆·克魯斯在首映禮結(jié)束時候送上一尊驚喜榮譽金棕櫚。
影片最后,當天后Lady Gaga為本片專門傾情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Hold My Hand》響起時,戛納的觀眾們都眼眶濕潤,熱烈鼓起了掌。
壯志凌云,依舊帶走你的呼吸。
歷經(jīng)數(shù)年的漫長等待,數(shù)千公里的舟車勞頓,終于坐到了大銀幕前體驗高G飛行的魅力。
我一直有個觀點,電影和飛機是人類這百年來最偉大的兩個發(fā)明,前者拓寬了人類的精神界限,后者突破了人類的物理界限。其實二者交織在一起已有很長的歷史,不要忘了,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鐵翼雄風》(1927)就是一部空戰(zhàn)片,而《壯志凌云2:獨行俠》便是迄今為止這段歷史的最佳傳承者。同時,本片也為前作上演了精彩而深刻的傳承。
當同時持有私人和商業(yè)飛行執(zhí)照的湯姆·克魯斯,兄弟是美國海軍特戰(zhàn)軍人的克里斯托弗·麥奎里(本片編?。陀兄淳沟暮娇展こ處焿舻募s瑟夫·科辛斯基(本片導演)湊在一起,我就知道,本片的確會如克魯斯在2019年圣迭戈漫展上公布首部預告時所說的——“《壯志凌云2》是一封獻給飛行的情書”,一封筆力勁健的情書。
相較于聚焦劃時代飛行和空戰(zhàn)視聽語言的《壯志凌云1》,《壯志凌云2》更進一步地在文本上捕捉到了飛行情懷的本質(zhì)。電影開場僅數(shù)分鐘,劇本便設計了10馬赫的“人操火箭”——“暗星”高超聲速戰(zhàn)略偵察機項目(將被取消),與艾德·哈里斯飾演的綽號“無人機牛仔”的美國海軍少將切斯特·“鐵錘”·凱恩的“天地”對決。在凱恩的眼中,諸如“獨行俠”之類的戰(zhàn)斗機牛仔們,需要吃喝拉撒睡,會犯錯,更可能違抗軍令,被冰冷和高效的軍用無人機取代是遲早的事。
我想用題外的內(nèi)容來直觀形容這一對決。影院散場后,一對情侶戴上頭盔,坐上摩托車,迅速地消失在午夜的澳門街頭。好友打趣地說,摩托車是“撩妹利器”,而我卻突然領悟到,騎車和開戰(zhàn)斗機只有高度和速度的區(qū)別,無數(shù)的飛行先驅(qū)并不是為了縮短通勤時間才去賣命地嘗試飛起來,他們的情感很質(zhì)樸——對空間乃至世界的掌控,也是大航海時代,或者說人類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的傳承。
因此,本片就是對這一對決的放大,呈現(xiàn)了有人飛行與無人飛行觀點間的猛烈碰撞。盡管“暗星”最終達成了軍方的10馬赫目標,但仍因事故如流星般解體和下墜。事后,“獨行俠”卻躲過一劫,因為已晉升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冰人”將其調(diào)回了前作的原點——海軍戰(zhàn)斗機武器學校(簡稱NFWS),去執(zhí)行一項特殊的任務。
接下來的劇情,揭示了凱恩疑惑“獨行俠”為什么不晉升將官或者當一名參議員,以及他為什么成為試飛員的原因,或許“獨行俠”這個呼號本身就是答案。
續(xù)作透露,“獨行俠”在NFWS僅授課了兩個月(實際上絕大部分NFWS的學員畢業(yè)后,也會回到艦隊單位去傳播在NFWS所學到的知識),因為正如其臺詞——“飛行是我的天性”,他是一名騎士,沒有心思去考慮孤獨地駕駛飛機以外的事情,這更是前作“野鵝”之死的誘因。但戲劇性的是,攻克這項特殊任務的難點,只能憑借“獨行俠”的豐富經(jīng)驗。不得不提麥奎里的劇本創(chuàng)作非常的扎實,尤其是矛盾沖突的設計,有力、有節(jié)奏地推動著故事向前發(fā)展。
我猜麥奎里是寫《碟中諜》劇本“寫多了”,圍繞這項特殊任務展開的一系列劇情完全稱得上空戰(zhàn)版《碟中諜》,甚至沿用了“流氓國家”這一反派稱呼(若合并世界觀可能就是另一版《幽靈行動》或《細胞分裂》與《鷹擊長空》組成的湯姆·克蘭西宇宙了)。盡管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說過,《壯志凌云》的反派都是背景板,不會過多著墨,觀眾更應聚焦戰(zhàn)斗機飛行員群體的競爭與友誼,但麥奎里為這一任務設計了豐富的細節(jié),與矛盾沖突環(huán)環(huán)相扣。
這一特殊任務是,美國國防部令美國海軍去摧毀“流氓國家”的一座即將運行的地下鈾濃縮工廠,但對方設置了嚴不透風的地對空導彈網(wǎng),并且由于工廠地處峽谷深處,劇本設定無人機或F-35C等美軍第五代戰(zhàn)斗機無法借助隱身和無人優(yōu)勢實施打擊,一是因為GPS制導的精確彈藥會受到干擾(至于為什么不使用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慣性制導精確彈藥,或EA-18G電子戰(zhàn)機提供反輻射協(xié)助等偏硬的軍事設定問題,暫不在本文的探討范圍內(nèi)),只能使用上一代的F/A-18E/F戰(zhàn)斗攻擊機實施基于激光制導精確彈藥的打擊;二是峽谷超低空突防和最后的高G脫離是無人機無法做到的。此外,敵方還有最新式的第五代戰(zhàn)斗機Su-57和老舊的F-14等額外的防空力量 [如果不是雪域高原(劇組人員透露是地理位置設定是東歐),很難不想到反派原型是伊朗] 。按照續(xù)作劇本設定,后來參加過波黑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的獨行俠”,作為美國海軍空戰(zhàn)戰(zhàn)績最高者和最有經(jīng)驗的F/A-18飛行員,只有他能為一批已從NFWS畢業(yè)的精英飛行員進行特訓。
不管是任務簡報和分析,還是“獨行俠”率領學員進行專項訓練(峽谷超低空突防),還是最終的實際作戰(zhàn),麥奎里的劇本邏輯相當清晰,為不理解航空兵技戰(zhàn)術的普通大眾勾勒出了簡單易懂、嚴肅合理和扣人心弦的任務框架(但不得不承認,的確很《皇牌空戰(zhàn)》和《戰(zhàn)區(qū)88》),這一點其實與《碟中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角色處理上,尤其是性格上,麥奎里也有讓觀眾記憶更深即讓角色非工具人化的“名片化”設計。如“鳳凰”的武器系統(tǒng)官 “鮑勃”,一名一臉稚氣、毫無存在感的海軍空勤,呼號也“人畜無害”,其他戰(zhàn)斗機飛行員嘲諷其是開F-35C的。因為在有人飛行與無人飛行之間,還存在著隱身飛機與非隱身飛機的“鄙視鏈”。劇本中有不少類似的“埋梗”設計,對于專業(yè)愛好者來說會十分有趣。當然,現(xiàn)實中武器系統(tǒng)官才是任務專家,甚至是打擊任務的指揮中樞。
在整個特訓過程中,幾乎都是圍繞“獨行俠”的那句臺詞——“飛機不重要,人重要”而展開。學員對“獨行俠”提出的2至3分鐘的任務時間要求叫苦不迭、內(nèi)訌頻起,尤其是“獨行俠”與“野鵝”的事故被公開后,師生信任感下滑到冰點。在違反“如重力般不可改變”的作訓條令以及發(fā)生訓練事故后,上級更是一度讓“獨行俠”停飛、停課,如果不能按時、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他的海軍飛行生涯將就此劃上句號。但最終,不太會教書的“獨行俠”在“眾目睽睽”之下,冒著上軍事法庭的風險,獨自駕機成功實現(xiàn)了自己提出的設想,踐行了首堂課上向?qū)W員傳遞的“敵人知道我們飛機的極限,但不知道我們飛行員的極限”的理念。
麥奎里對劇本第二幕與第三幕的銜接處理得相當老練。當然,這一舉動意味“獨行俠”要重新面臨生死抉擇,他不只是授課,還要率隊出征,更關乎其與“野鵝”之子“公雞”間的矛盾沖突。
《壯志凌云2》開畫后,有一個數(shù)據(jù)耐人尋味,據(jù)信過半觀眾的平均年齡超過了35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觀眾都是前作的“忠粉”,《壯志凌云1》是陪著他們長大的(包括本片的軍方顧問也是受前作影響成為海軍戰(zhàn)斗機飛行員)。所以,《壯志凌云2》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壯志凌云》系列成年蛻變的過程。
本片拍攝前,導演科辛斯基就提出把重心放在“獨行俠”的成長上,麥奎里的劇本實現(xiàn)了這一點,其在不讓“獨行俠”退變?yōu)槿涡阅泻ⅲc保持青春活力并能進一步成長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開畫后穩(wěn)定的超高口碑均源于此,強調(diào)本片與前作的聯(lián)系之緊密,以至于形容本片是極少數(shù)成功的電影續(xù)作。而要談到“獨行俠”的成長,則不得不提新引入的“公雞”。
“野鵝”之死是“獨行俠”的夢靨,本片可以明顯感知到“獨行俠”的對前作事故做出的深刻反思,甚至極端到他不能再看到戰(zhàn)友喪命的情況出現(xiàn)。有幾個情節(jié)著重刻畫了這一點:一是“獨行俠”嚴肅地駁斥學員為訓練失誤找原因,這時候不停找原因,最終只能在戰(zhàn)友的葬禮上給葬禮家人解視;二是上級命令“獨行俠”要把學員教會到成功執(zhí)行任務,但“獨行俠”堅定補充說,“是要把他們帶回家”;三是按照劇本設定,“獨行俠”應“野鵝”遺孀的請求,有意拖延了“公雞”成為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過程,且不愿意“公雞”去執(zhí)行這項幾乎是送死的任務,這也是成為除父親之死外,“公雞”與“獨行俠”間新的矛盾沖突。
令觀眾遺憾的是,“冰人”在續(xù)作中因癌癥逝世,但臨走之前,他告訴“獨行俠”,要學會放手,所有年輕氣盛的新生代戰(zhàn)斗機飛行員,都會經(jīng)歷“獨行俠”的心路歷程,“You can be my wingman”的接力棒,是時候交出去了(其實本片格倫·鮑威爾飾演的獨斷專行的“行刑者”就是“獨行俠”的年輕版,其與“公雞”之間的對峙與隔閡化解,就是“冰人與“獨行俠”的翻版)。
另一方面,“公雞”因父親之死,以及對“獨行俠”的反思,導致他的飛行與作戰(zhàn)思維偏保守,總是想顧全大局,但“獨行俠”告訴他,在天上多思考一秒就是死,危機時刻要憑借本能做出決斷,當年的事故,換做“野鵝”同樣如此。麥奎里在再次用漂亮的劇本處理讓亦師徒、亦父子的雙角色拉出了共同的成長主題人物弧光的同時,也讓電影再度扣回了“決定一切的不是飛機,是人”的核心命題。
成功實施對鈾濃縮工廠的打擊后 [1架E-2預警機(有不少外部和艙內(nèi)等空情交換鏡頭)與4架F/A-18E/F戰(zhàn)斗攻擊機(2架制空的E,2架打擊的F)組成的典型打擊任務編組,但現(xiàn)實中是雙編組,另有EA-18G電子戰(zhàn)機協(xié)同] ,在“公雞”熱焰彈耗盡的情況下,“獨行俠”駕機舍身為“公雞”擋下了地對空導彈。海軍試圖放棄針對“獨行俠”的戰(zhàn)斗搜救(果然是海軍專屬電影,因為現(xiàn)實中,在類似的打擊作戰(zhàn)任務前,海軍會與空軍等其他軍種規(guī)劃和協(xié)調(diào)聯(lián)合戰(zhàn)斗搜救的資源),但“公雞”明白了“獨行俠”本質(zhì)上并非置戰(zhàn)友性命而不顧的飛行員,在彈射跳傘后的“獨行俠”被敵軍Mi-24攻擊直升機追擊之際調(diào)轉(zhuǎn)機頭及時趕到,后雙雙陷入敵軍地面追擊之際,坐進父親當年坐過的F-14戰(zhàn)斗機雷達截擊官后座,與“獨行俠”一起突破多架Su-57的攔截,僅靠寥寥導彈和航炮逃出生天。
麥奎里在劇本第三幕的處理上相當工整,干練地用冰釋前嫌的橋段解決了關鍵角色的矛盾沖突與任務本身的矛盾沖突,所以專業(yè)影評人一直稱贊本片的劇本“堅如磐石”,盡管本片的故事并不復雜,甚至主打賣點是實拍空戰(zhàn),但在紛繁的動作序列間拉出清晰的敘事脈絡,已是視效大片中少見的。
我們總是懷念和對標90年代的好萊塢大片,其實我們并非是守舊,而是懷戀那種在酣暢淋漓中尋得的工整感與平衡感。我不愿像一些媒體所說那樣,稱《壯志凌云2》是末代原創(chuàng)大片,我相信,它既是上一個時代的傳承者,也是下一個時代的開啟者。
●致敬。建議觀看前溫習《壯志凌云1》,本片視覺和文本都有大量致敬,尤其是經(jīng)典的航母起降作業(yè)開場。
●實拍。實拍帶來最大優(yōu)勢有三點:一是空戰(zhàn)序列連貫性更強,戰(zhàn)斗機機動戲和艙內(nèi)演員駕機戲的銜接是自然的(演員均在F/A-18F后座上完成的拍攝),序列、鏡頭間邏輯清晰;二是武器掛架、機身外部攝影機能夠捕捉到超低空飛行時掀起的顆粒物與凝結(jié)的水氣,提供了罕見的極限視角;三是重力反應,機動造成的失重和過載直接在演員身上表現(xiàn)出來,為觀眾帶來了臨場感極強的另類4D體驗。值得一提的是,最后F-14與Su-57的大戰(zhàn),座艙戲都是升空實拍,后期用特效替換座艙。
●視聽設計。導演科辛斯基的視覺審美一流,即使是難度系數(shù)超高的飛行序列,仍然有極富沖擊力的經(jīng)典攝影構(gòu)圖。地面戲份,除了基于“飛機造型語言”設計的獨有的以飛機為主體的優(yōu)美分鏡,以人物為主體的光影把控也是標準大片規(guī)格。
●“飛不起來的飛機”的特效?!鞍敌恰保ㄓ呻娪懊佬g團隊攜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設計和制造)、Su-57和F-14等三款無法升空實拍的飛機的特效質(zhì)感相當不錯,不管是在地面滑跑還是在飛行中,其動態(tài)基本是可信的,尤其是Su-57與F-14的空戰(zhàn)過程中,對水氣凝結(jié)、彈艙開啟、舵面運動和地景融合等細節(jié)的處理。
●Su-57為什么要與F-14格斗。前2架Su-57陷入與F-14格斗是因為前者抵近確認F-14究竟是否是己方飛行員駕機升空,“獨行俠”則當機立斷開啟了格斗。
更多有關軍事設定的內(nèi)容,后續(xù)再進行探討(更新)。如果有機會,請一定在影院觀看《壯志凌云2》。
YO,5月13號我參加了《壯志凌云2:獨行俠》的首映禮,提前看完這部和許許多多的電影一樣,幾經(jīng)延期的作品。
今天這期就來點評下老當益壯的阿湯哥今年唯一的大銀幕電影《壯志凌云2:獨行俠》,接下來會涉及到預告范圍的劇透,不影響正片觀看。
先說個題外話,我并沒有很小時候就看過1986年的第一部《壯志凌云》,也不是因為這《壯志凌云》認識到阿湯哥,我當然是因為《碟中諜》系列才注意到阿湯哥,然后反過來去了解到《壯志凌云》是阿湯哥的成名作,當時靚湯年輕到隔著屏幕都能捏出水。
等到我真的有機會去看《壯志凌云》時,我記得已經(jīng)是2013年去上海電影節(jié)時,有朋友送的一張3D IMAX《壯志凌云》修復版,在大銀幕下看完了這部電影。
當時最有印象當然是靚湯稚嫩且亢奮的臉蛋,還有那經(jīng)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相信不少沒看過電影的人也會知道這首主題曲吧,除此之外...emmm,或許因為年代比較古早,雖然知道是當時動用了昂貴的真戰(zhàn)機拍攝,但也沒有太特別的印象,劇情其實個人覺得,就是一部好萊塢調(diào)配得恰到好處雞尾酒式的春青熱血勵志主旋律。
為何聊這些,因為作為續(xù)集的《壯志凌云2》,不管在劇情和角色關系上,前作和續(xù)作兩部電影的情懷情感聯(lián)結(jié)性都較為緊密,所以續(xù)集對每個人觀影的感受也會各有不同,之后點評優(yōu)缺點會聊到。
目前《壯志凌云2》還沒全面上映,就已經(jīng)獲得普遍一邊倒的好評,除了阿湯哥玩命外,當然就像我前面聊到的,應該有不少影迷,童年影視經(jīng)典之一就是《壯志凌云》,帶著獨特回憶去看續(xù)作,自然會給予《壯志凌云2》更多更多的好感度。
因此這里有必要大致粗略介紹下第一部的內(nèi)容,免得接下來的點評會讓人有些看得云里霧里。
阿湯哥飾演的彼得·米切爾,外號獨行俠,為了讓大家好理解之后就直接念阿湯哥了。
在第一部《壯志凌云》開頭阿湯哥成功攔截了敵機,并護送出現(xiàn)狀況的友機成功降落在航母上,之后阿湯哥和同機隊友“野鵝”兩人因為臨危不亂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被推薦去了TOP GUN培訓學校深造學習。
那里號稱是訓練出美軍頂級飛行員的地方。
順便說一下,TOP GUN這學校是隸屬海軍而非空軍。
在隊伍中阿湯哥有著同樣優(yōu)異成績的對手,綽號“冰人”,兩人的成績總是不相上下。兩人是TOP GUN獎杯第一名直接競爭者。
在那里阿湯哥表現(xiàn)出了飛行驚人的天賦,在某次訓練中阿湯哥還擊敗了教練,但是是以“違規(guī)”的越線飛行操作完成的,造成的風險是可能訓練會釀成慘劇收場。
這也側(cè)面彰顯出阿湯哥愛出風頭和較為沖動魯莽的性格,年輕人總喜歡表現(xiàn)自己。
“代價”很快降臨,在一次演習訓練中,阿湯哥和冰人繼續(xù)競爭打落敵方戰(zhàn)機,急于表現(xiàn)的阿湯哥在混亂中進了噴射機的亂流,導致自身戰(zhàn)機引擎失效墜落,在彈射中阿湯哥和野鵝順利彈出,但野鵝卻被機窗撞到頭部不省人事,兩人墜海后,野鵝不幸身亡。
軍事聽證會經(jīng)過調(diào)查阿湯哥駕駛操作沒有失誤,而是戰(zhàn)機本身存在一定缺陷,但阿湯哥卻不認為自己完全無錯,看著野鵝傷心的妻兒更是自責萬分。
如同兄弟般摯友的離去讓阿湯哥選擇退學,在影片中阿湯哥相識的女友查理,勸導和用激將法讓阿湯哥振作。
最終阿湯哥決定再次雄起,正好這時有一項軍事援救任務,真槍實彈上陣,冰人是主力,阿湯哥做后援。
在和對方戰(zhàn)機糾纏過程中,冰人和阿湯哥完美配合,贏得了勝利。
阿湯哥也和冰人化解了此前的一些不愉快,成為了摯友。
《壯志凌云2:獨行俠》在故事時間背景上,和現(xiàn)實時間流逝做了一個巧妙的對接,影片中阿湯哥已人到中年,時間線也放在了當下。
36年過去,阿湯哥刻意去無視和拒絕職業(yè)升遷的機會,自己才做到上校,干著基層工作,在研究著一些戰(zhàn)機的試飛任務。
但這一切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阿湯哥年齡問題和依然沖動執(zhí)著的性格,給他熱愛的飛行帶來不小麻煩。
就在這時來了轉(zhuǎn)機,在第一部和阿湯哥同樣是上尉的“冰人”,36年間一路高升,都坐到了上將的位置,隸屬太平洋海軍司令官,就在阿湯哥遇到麻煩時,冰人力推讓阿湯哥被調(diào)回到TOP GUN去做教官。
阿湯哥這次的任務,是要在精英團隊里再挑選出更精英的四組飛行員,去完成一項反恐任務。
而經(jīng)過阿湯哥的分析,這幾乎就是一項有去無回的敢死隊任務,為了保全隊員能完成任務還能安全返航,阿湯哥擬定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作戰(zhàn)計劃,由此展開了一系列艱難的訓練。
期間讓阿湯哥左右為難的,是在訓練隊伍中,居然有第一部曾經(jīng)逝去好友“野鵝”的兒子布拉德利,綽號“公雞”。
這讓阿湯哥原本沒放下的愧疚和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再次涌入心頭,而公雞也對阿湯哥有不小的看法,兩人成為影片最重要的情感紐帶。
最后阿湯哥是否能放下過去,殘酷現(xiàn)實軍事行動的生死無常,那貫穿全片的驚險任務他們是否能順利完成,許多未知和冒險,在等著阿湯哥帶領的隊伍穿越生死線。
《壯志凌云2》隨著優(yōu)美復古的音樂,大銀幕出現(xiàn)派拉蒙片方logo,再到主創(chuàng)名字,再到黑底白字介紹大致故事背景。
續(xù)作的開場就宣告了和前作同樣調(diào)配的基因,這很像1982年《銀翼殺手》之后35年續(xù)作《銀翼殺手2049》同樣基調(diào)的開場。
但后者形似而神不似,《2049》賦予了銀翼殺手系列全新的生命,《壯志凌云2》則走了送給前作情懷影迷一封久別重逢36年的情書,從內(nèi)里劇本結(jié)構(gòu)到劇情編織,處處都充滿了自我致敬和情懷回憶殺。
這種情愫在時代和時間的發(fā)酵下,就像法國勃艮第的黑皮諾,需要細心巧思的照料,安插一處處讓當年看第一部長大后影迷看爽,影片的色調(diào),對白和音樂,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和前作互動的記憶,而栽培這黑皮諾式續(xù)作的種植家,正是阿湯哥本人。
我這次觀影經(jīng)歷很奇特,我是在不太記得前作的基礎上去看《壯志凌云2》,因此在影片剛開始對角色關系,以及故事情節(jié)沒太能進入,通俗來說就是稍微有點觀影門檻,但好在隨著影片的推進,對白的解釋下,到了影片中段,則完全代入進了角色復雜的背景故事和情感里。
看完續(xù)作后我再重溫1986年的《壯志凌云》時,續(xù)作不少細節(jié)的處理回想起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充滿著豐富的回應。
(喜歡前作)那些影迷在大銀幕看著阿湯哥跟著自己變老,變成中年,時間的力量拉近了角色和觀眾的距離,情感驅(qū)動力讓阿湯哥個人魅力無限放大。
不過像我這樣和前作沒有太多共情和共鳴的普通觀眾,看的自然還是電影本身。
前面我有提到第一部因為當時電影工業(yè)的限制,造成我個人現(xiàn)在看的話,其實很容易能分辨出哪些是實拍,哪些只是坐在道具駕駛艙來取景。
不過敬業(yè)玩命的阿湯哥,也就是在拍《壯志凌云》那會,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挑戰(zhàn),他因為那時《壯志凌云》,拿到了職業(yè)飛行執(zhí)照。
用阿湯哥的話來說,《壯志凌云》成就了他,續(xù)作一直在他腦海里回響幾十年,但他從未心動過要拍續(xù)作,直到電影工業(yè)達到可以真機拍攝的程度,并且有一個可以支撐續(xù)作的故事。
相信大家最想期待的就是戰(zhàn)機拍攝部分,這次不能只說諾蘭是實拍狂魔,阿湯哥直接是實操狂魔,影片特效運用非常少,幾乎角色坐在駕駛艙的戲份,都是實拍。
每個飾演飛行員的演員都經(jīng)過3個月的飛行訓練,其中還包括飛機出意外墜海的逃生演練,以及在航母起飛等戲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阿湯哥在航母起飛時在駕駛艙那沖擊停頓力,還有高達5G、6G的重力負荷表情,臉部肌肉在G重力的承載下,都是真實細膩的,這些根本演不出來,而是人在G重力負荷下的生理反應。
也正因為如此,相比于前作小范圍的駕駛艙取景,這次直接變成了半個POV廣角范圍的駕駛?cè)【?,能看到角色身體物理推力和外面景觀是同步的,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碟中諜6》阿湯哥開直升機那段。
不要小看駕駛艙實拍取景范圍的變化,這和同樣是實拍的戰(zhàn)機畫面剪輯疊加起來后,讓真實臨場感和刺激感都得到指數(shù)級增加,更何況這些都是IMAX攝影機拍攝,沉浸感更是加倍。
1986年的第一部,或許受限于當時拍攝條件和其他因素,空戰(zhàn)飛行邏輯的鏡頭語言,看起來還是較為難懂和晦澀,再加上遠距拍攝,有時候只看到兩架相似飛機在周旋,非戰(zhàn)機迷較難分辨機型。
但這些問題在續(xù)作可以說是質(zhì)變的升級,電影工業(yè)技術的更新?lián)Q代,CGI特效都已經(jīng)可以以假亂真,那真實實拍技術更是能呈現(xiàn)更多豐富的視角,角色愿意親自上陣實拍,《壯志凌云2》在空中戰(zhàn)機飛行鏡頭語言的邏輯簡潔明了,再加上劇情中他們要做的任務單一且貫穿始終,讓觀眾更通俗易懂的理解他們在訓練什么,遇到了怎樣的危機。
這種訓練的壓力和難度通過影片不斷積累和強化,到最后他們真正去執(zhí)行任務時,起飛那一刻,觀眾就能和飛行員同樣帶著緊張和未知沖向云霄,做足了懸疑和刺激的張力。
這就要聊到這部電影的風格和調(diào)性,我覺得阿湯哥在拍了多年的碟中諜系列后,對他的影響那可謂是相當大,這里沒有貶義的意思,單純是一種陳述方式。
《壯志凌云2》除了和第一部聯(lián)動自我致敬情懷外,其實影片的劇情調(diào)性和風格,還有特別是任務的模式處理上,都讓我想到了碟中諜系列,特別是《碟中諜4》之后的電影。
比如挑戰(zhàn)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阿湯哥作為全隊leader,制定了一個周全縝密的作戰(zhàn)計劃,這個計劃本身依然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計劃,挑戰(zhàn)著飛行員的技術和體能上的極限,阿湯哥還要誓死確保他的飛行隊友要安全返航。
此外影片設置的幽默橋段和元素,也和他最新的幾部碟中諜類似,充滿著緊張嚴肅時刻的調(diào)味劑,不多不少剛剛好。
接下來在盡量不劇透的情況下再來聊下劇情和人物,角色的情感積累,和前作有很大的紐帶關系,所以建議看《壯志凌云2》之前,先去補課溫習前作,會更快速代入。
阿湯哥經(jīng)歷過隊友野鵝的離世,始終未能放下埋藏在心底那份愧疚和自責,而這些情感崩潰在見到公雞(野鵝兒子)后,阿湯哥心里那道未愈合的傷口再次顯形。
阿湯哥面臨一場蘇菲式的選擇,是要把公雞送去冒險完成任務成就公雞自己,還是讓他淘汰做后援打安全牌,讓公雞恨他一輩子。
影片真正的情感力量,也在于阿湯哥和公雞之間幾個回合的文戲轉(zhuǎn)變,做得充實和豐富。
當然,影片真的完美無缺嗎,也不至于,影片重點描述的是阿湯哥多年做飛行員心路歷程的轉(zhuǎn)變,化解的是內(nèi)部矛盾和升華,對于反派的塑造影片幾乎是忽略不計的。
這也是為了不想去對照現(xiàn)實中具體的國家和地區(qū),重點放在如何隱蔽性的完成任務,反派都懶得去打造細化了。
還有就是阿湯哥的感情戲份,續(xù)作女主不再是查理,而是第一部提到的前海軍上將的女兒潘妮。
而潘妮在影片的作用,emmm……我只能說單純就是為了迎合第一部阿湯哥也有一位女性朋友的作用,僅此而已,潘妮在劇情推進上,我覺得比第一部的查理還要小一些,起碼查理和阿湯哥船戲,還有一首經(jīng)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
說更直接點,如果潘妮的戲份在影片中被拿掉,絲毫不會影響到這部電影劇情的發(fā)展,甚至連阿湯哥情感的轉(zhuǎn)變和釋懷都不會有影響,就是這么沒有存在感。
總的來說,《壯志凌云2》和第一部一樣,依靠了阿湯哥的魅力,獨當一面,讓影片增分不少。
《壯志凌云2》勝在了臨場感爆棚的刺激過癮的戰(zhàn)機訓練和任務,腎上腺素直線上升。視聽語言再次挑戰(zhàn)了電影工業(yè)天花板,打造了一部典型好萊塢模式商業(yè)極致化的爽片,不管從劇情,角色塑造,還有觀影效果上,都做到了不錯的平衡。
但如果要縱向?qū)Ρ韧瑯映晒Φ牡姓櫹盗校捌€少了現(xiàn)實層面現(xiàn)今混亂局勢的反思,以及反派豐富立體的塑造,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壯志凌云2》講述的重點,所以也少了故事的厚重感。
不過這也很容易理解了,畢竟碟中諜更為虛構(gòu)所以大膽,伊森特工面對更為復雜的局勢和人際關系,影射出來的問題也更為值得玩味,還能偶爾諷刺下美國的官僚體系,顯得也更為國際化了。
目前為止最好看的空戰(zhàn)片,拍攝的技術一流,不看IMAX真的浪費了。不過這部典型的宣揚美國英雄主義的動作片,特別針對的是有當年TOPGUN情節(jié)的老觀眾,所以是不太可能在中國國內(nèi)的影院上線,想看的話出國或去港澳臺吧。
劇情就不多談了,免得劇透掃了觀眾的興,不過看完的確有一種串線碟中諜系列的感覺。
沒有看第一部,大概知道劇情。
觀于加拿大
壯志凌云2,一部制作精良、情節(jié)跌宕的美利堅空軍征兵大電影。從表面看Top Gun小隊有男有女,黑白棕黃膚色,外加印第安原住民。當特寫給到“組成多元”的小隊成員的時候,第一排坐著Marverick已故好友Goose的兒子,主配;第二排坐著也許是Fanboy,好像是拉丁裔;第三排在淺焦幾乎模糊不清的,就是我們親愛的沒有一句臺詞的亞裔飛行員。
我想提醒大家我是在做推測,因為電影機智地沒有詳細介紹小隊人員的來歷和他們的族裔。他們也沒有展現(xiàn)這次對抗的敵人到底是誰(敵人都被面具遮得嚴嚴實實)。也許有朋友可以根據(jù)飛機型號推論出壯志凌云的假想敵是誰,至少是一個“有下著雪樹林”的有核國家。對于下雪這一點我想說,人是不可能在極寒條件下步行跑得像阿湯哥那么快的。感謝《獵殺風河谷》的科普,人的肺早就充血爆裂了。除了《獵殺風河谷》,我大概知道這是假的因為我住在加拿大。 不過這部電影不關心這些細節(jié)。你要想清楚你看的電影是一部頂級制作的melodrama,夸張化的戲劇。像Marverick這種頑抗軍律,拿公家財產(chǎn)冒險的,甭管你長得多帥,怎么能混得下去呢?于是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享受那一段致敬原版的沙灘足球蒙太奇,在搖滾、沙灘、阿湯哥的腹肌的加持下,感受電影帶來的最原初的快感。當然空戰(zhàn)的片段都極其具有沖擊力,發(fā)動機和音爆的突出使得空戰(zhàn)高度沉浸。 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阿湯哥抱得美人歸,與已逝好友的兒子和解,圓滿完成偷襲任務。這部電影提供了美利堅軍旅生活的一種圖像:反叛的個體、稍有余地的體制、美人、肌肉、摩托、飛機、陽光、沙灘、事業(yè)和個人雙豐收。壯志凌云之所以可以成功,便是因為他并不純粹是一部意識形態(tài)為大的電影,事實上,他甚至將意識形態(tài)擱置不談。他本質(zhì)是一部制作優(yōu)良、情節(jié)跌宕的經(jīng)典好萊塢故事片。 然則擱置意識形態(tài),必將迎來更深重的問題:原來這些士兵僅僅為戰(zhàn)而戰(zhàn),為了戰(zhàn)爭的刺激而參與戰(zhàn)爭嗎?這是為什么壯志凌云不是一部戰(zhàn)爭片的原因:好的戰(zhàn)爭片,或者戰(zhàn)爭片本身,必然是反戰(zhàn)的。然則壯志凌云展示出的是一種好戰(zhàn)好斗的青春活力,一種盲目尊崇命令(不質(zhì)疑目標而質(zhì)疑方式),且獲得回報的軍士生活。繞開戰(zhàn)爭發(fā)起的理由不談,繞開阿湯哥父親留下的縫有民國/日本/美國國旗的夾克不談,這必然是每一個在劇院里為阿湯哥殺出重圍而歡呼的反戰(zhàn)人士所必須警惕的。 最后,詹妮弗康納利是不老是吧?
Typical劇情,Typical帥氣,Typical熱血,Typical煽情,Typical好看。
MD又被漂亮國裝到了!秒秒都是荷爾蒙!這才是no time to die!
阿湯在片里片外掌控了一切,結(jié)果他成了這個片的最大負資產(chǎn)。有他在一切其他人物都成了擺設,但他自己衰老的體態(tài)容顏早已鎮(zhèn)不住場子。導演水平太差,文戲全是水詞兒,情緒魅力、劇情張力和荷爾蒙感蕩然無存,連沙灘上打橄欖球的造型都拗得不能再土鱉。影片結(jié)尾忽然轉(zhuǎn)型成了偷飛機搞笑片,頗得《反斗神鷹》精髓。出了影院,回想這高潮部分執(zhí)行的是啥任務:轟炸固定目標早就是無人機的活兒了,為什么要讓六十歲的老頭開著幾千萬美金的戰(zhàn)斗機去玩兒,偷來的閑置F-14不但油箱是滿的,在通訊雷達全無的盲飛情況下居然能穩(wěn)穩(wěn)得找到大海中游弋的航母。最后,頂尖精英萬里挑一的海軍飛行員學校非得找一個戴金絲邊眼鏡的后座火控去頂直沖云霄的壓力么?就不怕鏡片壓碎在眼睛里?懷念四十年前托尼斯科特的基情荷爾蒙張力,那位最被忽視的好萊塢商業(yè)電影大師。
電影用一種非常老套、通俗但又格外燃且易懂的方式,完成的是一個人跨越35年的成長和沉淀。無論當年的意氣風發(fā),如今的志在千里,無論父輩與子輩的和解與承接,還是那些爛俗的愛情橋段…你可能會挑出這部電影的毛病,但你卻不能否認它讓人看得屏氣凝神;全片散發(fā)的那份經(jīng)典好萊塢的范兒、以及它煽情卻絕不濫情的做法,絕對稱得上是近幾年最好的美國主旋律電影。
60歲依然六塊腹肌在沙灘上和年輕男孩打球毫無違和感,or臨退休依然專業(yè)技術第一沒有后人超越,說不清這兩項哪一樣更容易成為中年男人的porn。Mark一下270度銀幕初體驗。
雖然對第一部無感,但這絕對是給全球所有主旋律/征兵廣告商業(yè)大片設立的一個標桿,即便是執(zhí)行任務環(huán)節(jié)有點跳戲碟中諜,但絲毫不尷尬,也絲毫不掩飾溫柔又豪情的底色,阿湯哥帶領全劇組做到了視聽與情懷上的本壘打。國內(nèi)影人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學,把這些小九九琢磨出味道來了,獻禮片也就不那么難看了。
服了,俗套情節(jié)也可以拍得這么精彩。
感覺在看吳京開飛機..
阿湯哥,六十歲,還能演,還這么帥。世界上還有什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嗎?
4.5滿載對80年代情懷的美好致敬,同時也是阿湯哥電影職人精神的極致展現(xiàn),全片幾乎都在紅眼眶度過,好在昨天有重看一遍,情感完全高度共鳴,所有小細節(jié)都好感動,這幾年消費80年代情懷最成功的一部,方基墨抱病回歸客串無敵感謝,片尾緬懷東尼史考特更是感動萬分。《捍衛(wèi)戰(zhàn)士:獨行俠》是一部會讓在天之靈的東尼史考特驕傲的續(xù)集,也是阿湯哥從影多年英雄形象的迴光返照,以電影人到不能再電影人的極限消費情懷,角色刻畫同時還飽滿動人,雖然說後面的情節(jié)也是有點異想天開,但是以服務角色為前提的異想天開,開頭重重舉起,結(jié)尾輕輕放下,30多年的愧疚與遺憾都在這場任務化解了,老兵終有被淘汰的一天,但是在這一天到來前,他仍會在前線翱翔天際,獨行俠精神將會從耳順之年重新出發(fā),直到他再也飛不動的一天。永遠的獨行俠,永遠的湯姆克魯斯
看評論講是美國戰(zhàn)狼有笑到,竟也是無法反駁,劇情確實,由他們咋說就咋說吧哈哈。但是阿湯這樣子幾十年如一日的銀幕巨星真是太寶貴了,他很帥,而且也知道自己怎樣最帥,并嚴格要求自己保持這么帥,很是佩服。而且我也可以get到Miles Teller的帥,就是當下好萊塢最流行的丑帥嘛!哈哈哈??
帶走呼吸36年
美式主旋律電影??,觀影人群也是一樣的中年男人和學校組織來看的學生們。如果你覺得獨行俠>戰(zhàn)狼2,那么一些事出了問題
標準的好萊塢三段式結(jié)構(gòu),標準的美國征兵宣傳片,標準的發(fā)達電影工業(yè)打造出的流水線產(chǎn)品,但竟然已經(jīng)是2022年院線最佳了:)
用2022年的技術拍出了一部屬于90年代的電影。
#Cannes2022 第四場。請一定要在IMAX大銀幕上看這部片!一定要在IMAX上看!壯闊的空戰(zhàn)+飛行場面爽爆,是一部在各方面都完美升級的電影,且“傳承”亦成為這一集的主題。第一部中Goose的離開成為了這一部的戲核,并由此衍生出老一輩空軍人與新一代之間精神的承繼、空軍飛行員執(zhí)行任務與家人之間的掛懷、Pete與Goose的兒子之間如父如子的情感、他們在完成任務時的互相守護。在高原、冰雪、藍天下的廣闊畫面,將自然美景與戰(zhàn)事的激烈盡收眼底,整部電影的敘事結(jié)構(gòu)和色調(diào)也非常復古。
情節(jié)非常俗套,開頭酒吧那場戲那種充滿toxic masculinity的氣氛讓我非常不適。但是講作戰(zhàn)方法講得非常清晰,尤其是和《信條》最后比起來,講得太易懂了,很好。整場電影下來感覺像是去游樂園坐了一個小時的過山車,很緊張很刺激。真想看看幕后花絮,看看是怎么拍的。候選團隊里塞了一亞男一亞女,卻一個鏡頭都懶得給,讓人心酸。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回光返照。
感覺碟中諜系列對老當益壯阿湯哥影響不小呀,結(jié)構(gòu)挺類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簡約不簡單,文戲,幽默元素比想象中多。在碟中諜玩極限覺得還不過癮,在壯志凌云2里又真自己玩起了開飛機。算是戰(zhàn)機類型電影工業(yè)一個天花板。角色關系和第一部連結(jié)緊密,沒看過或忘記第一部剛開始比較難代入,影片打各種情懷牌和自我致敬聯(lián)動。好萊塢商業(yè)類型片模式打磨平衡的大爽片。
阿湯哥60了還得從女友家閣樓窗戶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