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畢業(yè)啦
當張敬軒都在某首歌中呻吟到巴以沖突我的愛情的時候,搞藝術的家終于又有新的爆點可以搜刮。不是希伯萊語糯米搞基就叫小清新飯文藝,也不是刷版中東背景就顯擺導演政治小九九。你以為放兩個以色列巴勒斯坦小帥哥立馬偶像商業(yè)元素走一個?告訴你,這種中規(guī)中矩合拍押韻的標準畢業(yè)作品也就帥翻天的雙男主吸引我這種低水準沒節(jié)操的觀眾神神叨叨了。。。。帥是可以加星的。。。。。
搭配?雷光夏。 黑暗之光 version2?。。。美啊。。。。
2 ) 人性之光
自然界的白天和黑夜,交替轉(zhuǎn)換。而這地球上有些地方,似乎永遠是黑夜,比如影片中所涉及的地區(qū)。暴亂,種族斗爭,宗教派別間的觀念沖突,已經(jīng)成了提到這些地區(qū)首先浮現(xiàn)在眼前的畫面。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同性戀”,更成了一個沉重得足以讓一個人,讓一個家庭和一個家族難以啟齒并永遠不想觸及的話題。劇中的男主人公之間的愛情和他們對這份愛情的堅持,是這片黑暗中的光。這樣的人性之光,可以劃破黑暗。
3 ) 如果我與全世界為敵——金色夢鄉(xiāng)前傳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腦海里一直在平行穿插著金色夢鄉(xiāng)里的片段。兩者的共同點在于,一個人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裹挾——它可以是權力、是政治觀念、是宗教信仰、甚至更莫名其妙的——有人就是想讓你去做那個冤大頭。在這樣的時刻你怎么辦?僅僅憑借個人渺小的力量怎么過的了重重難關?
在這一點上金色夢鄉(xiāng)里的堺雅人可真是走運啊,他的家人、朋友、昔日的愛人都無條件地相信他,也可以說是他那么多年對這個世界義無反顧的信任所給與他的報償。可是在這些信任和援助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這些幫助——無論是一通電話,還是留宿一宿、還是協(xié)助他跟警方玩調(diào)虎離山,幾乎都只是一站式的服務。換言之,我們很難說,幫過你一次的人會不會幫你第二次。所以仔細去推敲金色夢鄉(xiāng)的話,一波人逐一施以援手之后,劇情的最后堺雅人仍舊還是安全脫身的狀態(tài),可是未來的路途還會不會有電影這么雞湯其實是不可知的。
暗之光相較之下真是爽氣干脆了。沒有那么多人物沒有那么多副線,Nimr所擁有的一切就只有Roy,甚至連家人都拋棄了他。這兩個人中間真正可欽可敬的不只是滿世界逃亡只為了一點愛的自由的的Nimr,還有那個為了愛、甚至我說、為了愛的沖動而放棄了全世界的人,他叫Roy。他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將自己放逐了。
結(jié)局的雙人留白太有意思,我太喜歡這種敘事。讓人看不清任何歡喜或悲傷的線索,不預言、不揭曉、不刺激任何人、不挑戰(zhàn)任何觀念,只是客觀又隨性的甩給觀眾一句,你猜。我不高興去想Nimr在法國那邊會過得怎樣,或者Roy到底有沒有被監(jiān)禁,萬一被監(jiān)禁要監(jiān)禁多久。我只是想,兩人在未來會不會就像金色夢鄉(xiāng)里的堺雅人和竹內(nèi)結(jié)子那樣的。他們無法牽手、無法做愛、他們被剝奪一切關于愛的自由——這也近于被剝奪了一切自由,如若相見,彼此也只是深藏內(nèi)心的暗涌,在人潮里摩肩接踵的時候點一下頭、微微一笑。會不會最后他們也有了各自的人生,僅僅成為對方生命里的一道霞光?
《似是故人來》唱到: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4 ) 生活在天朝很美好
真心沒想到一部同志電影激發(fā)了我強烈的幸福感,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影片節(jié)奏略慢,如果不是兩位主演太正我也很難堅持著看完以致現(xiàn)在感慨萬千。
首先是巴以沖突,這個大背景我之前是幾乎完全不了解。所以起初我不懂為什么尼莫的哥哥在家中藏有軍火會害了全家,恐怖組織啊我去!我也不懂為什么有個看似牛逼的大佬人人都怕他,秘密警察啊我去!兒子是同性戀母親一時難以接受我能理解但我不懂為什么尼莫的妹妹就會因此嫁不出去,同性戀就該死嗎我去?。靠鐕缈绶N族跨宗教的同性戀情真是需要勇氣啊,羅伊絕壁是個好男人,為了一紙通行證四處奔波的時候?qū)嵲谔匀?,尼莫被遣返回巴勒斯坦,兩人通電話傾述思念的時候真的感動得快哭。
其次是感情上的考驗,和羅伊父母的那頓四人晚餐,很容易看出羅伊父母對此段戀情的不認同,爸媽接受得了兒子出柜,但卻不能接納這個巴勒斯坦"兒媳"!當通行證過期,尼莫迫于無奈提出要跟羅伊遠走高飛,羅伊遲疑了,我以為他倆會崩,尼莫說的沒錯,在以色列他只有羅伊而已,否則他也不會想留下來,既然沒有辦法取得通行證那只有離開,但,羅伊必須一起。羅伊得知尼莫哥哥是恐怖組織那一段,羅伊責怪尼莫為什么沒有跟他說,為什么不坦誠,甚至當尼莫決定離開他獨自逃難,羅伊也沒有阻攔??墒呛芸?,羅伊躁動自責不知所措,最終還是為了他心愛的男子不惜性命。個人對影片結(jié)尾的留白苦大仇深,但很明顯這對苦命鴛鴦不能兌現(xiàn)六日后相見的承諾。
最后,感謝我的父母,讓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基本上恐怖組織不會跟我過不去,警察也跟我扯不上任何關系,最重要的是,我有選擇伴侶的權利。哪怕有一天我愛上了女人,除了父母,嘿嘿,其他人誰也管不著!~
5 ) 那句“我保證”是暗之光
片甜,卻在尼莫看著湖海飄忽的眼神中傷感的結(jié)束
我試圖記錄一些片段
那些片段讓我們感覺甜
同時也是那大片的空白,旁白做了推波助瀾
(ps:本來我邊看影片邊做的記錄,結(jié)果全不見了,也沒個草稿紙,這是豆瓣的一個bug,吐槽一下)
片段一:伊讓莫隨便在他家住多久
伊:這不是我好客
伊:只是因為
伊:我不想你離開
莫:我也不想離開你
(甜的鼻酸)
時光二:伊帶莫見父母,下車前給莫備了份小禮物,一塊名貴的手表
莫:它真漂亮
伊:看背后
伊:我找人翻譯的
(字幕君:愛情自有它的路徑)
時光三:伊找人辦通行證,沒辦妥,操蛋地覺得浪費時間,在發(fā)火
莫:我現(xiàn)在只想和你一起
莫:別的什么都不想
(深情注視對方,噴波而出的荷爾蒙)
時光四:莫回家后被他哥警告
莫: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妹妹:別這么說
莫轉(zhuǎn)身離開
(周遭的不理解,連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
時光五:伊看到電視里莫的家庭,第一次爭吵
莫:你什么都不知道
伊:那是因為你什么都不和我說
伊:我覺得自己完全不了解你
(那一剎那的陌生感,暴力溝通)
時光六:伊在樓頂找到莫
伊:就按你之前說的
伊:6天以后我就會見到你
莫:你擁有的這一切呢?
伊:我不想失去你
兩位可真是神仙顏值,尤其是伊,忒帥,賊man,很多次他都擔剛了英雄,救贖者角色,把“我保證”這樣的承諾當作口頭禪。
相對律師而言,這樣的話很不令人信服,然而莫多次選擇順著他。
莫的父親在他12歲時去世,家里的另一個男性哥哥是一個“恐怖分子”,他是個善良而柔軟的人,在實習期對于一個抑郁癥媽媽要被隔離,他提出了離開孩子對媽媽而言是更大的打擊,且媽媽沒有攻擊性。
相對而言,莫顯得弱勢一些,可他執(zhí)拗,像一只在尋找的困獸,他并不太了解自己,但他堅持自己,至少伊最初認識他的時候,就說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對于莫而言,追求學術的自由,跨邊境這些有些超越宗教的挑釁,他固執(zhí)的走著。
伊很久前就想周游世界,拋下事業(yè),但一直沒去執(zhí)行,他有著體面卻不太喜歡的工作。
直到后來,在開車尋找莫的時候伊才給黑社會的顧客打電話求助,做了這個決定,和莫一起遠走天涯,相聚法國。
伊是行動派,他的捍衛(wèi)讓人充滿力量。
莫是逃亡者,一直在尋找一直被邊緣。
Out in the dark是英文名,不論是如此明顯的穆斯林宗教信仰,還是嚴酷的秘密警察,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禁忌之中。
我很難理解莫的媽媽扇莫的一巴掌,把他趕走,覺得他是家庭的恥辱,甚至影響妹妹以后的名譽的信仰。但是接到莫的電話,媽媽立刻掛斷后,捂著臉無聲痛哭,那淚里有作為媽媽的思念與不舍。
之所以記錄那些時光,他們就像璀璨的星空,足夠慰藉人心。尤其是在那慘淡的黑暗背景,是看著對那一句“我保證”懷疑卻心心念念的期待而走下去的。
光由心生,伊那么做會覺得自己是活著的吧,你看他就不會在兩個人躺在床上來問上一句:“我們這樣,有意義嗎?”
6 ) 【電影隨筆】《兩個國家的暗夜——<暗之光>》
電影的一開始便是一個匆忙的身影在黑夜的掩蓋下匆匆前行,昏黃的燈光照耀著破舊的城市和道路,我們能看到熟悉的且讓我們不自然想到監(jiān)獄或者是禁止進入的電網(wǎng)。這樣的開頭讓所有人感到不安和緊張,因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我們總是相信是會有壞的事情發(fā)生的。一輛車經(jīng)過,身影躺下來讓自己融入粗糙的大地,然后他翻過圍墻到另外一邊。我們想知道這個人是去哪里?有什么樣著急的事情?前方是否安全?這是我不由自主便想到的,并且在我的腦海里反復的回響,最后讓我感到難以忍受,于是我按“快進”鍵,我發(fā)現(xiàn)他要去的地方是一個酒吧,一個同性戀酒吧。而故事也就在這里開始了。
縱觀整部電影如果我們留意變會輕而易舉的發(fā)現(xiàn),整部影片都沉浸在昏暗甚至是黑暗之中,低低的音樂沒有任何歡樂或是輕松,而是仿佛催促著某種蟄伏的危險醒來。我們?nèi)淌苤@樣的壓抑和漸漸來臨且也是我們希望的輕松、快樂部分,或者說是幸福。那個在黑暗中翻過圍墻來酒吧的男孩叫尼莫,還讀大學,他是巴勒斯坦人,我想他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巴勒斯坦男孩,當然除了他的性取向。導演并不用特別強調(diào)尼莫的普通,我想導演如此做法正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尼莫這樣的情況太常見,在巴勒斯坦很常見,而至于人們是否知道那則是另外一件事。酒吧里有一見鐘情,而這樣的感覺總是十分美好,且在昏暗的基調(diào)中顯得彌足珍貴。和尼莫打招呼的是以色列的年輕律師莫伊,就和所有的一見鐘情一樣,他們漫無目的的閑聊著,但是也就在這樣的聊天里他們對彼此感覺都很好。
在此處我想特別說一件我注意到的一個細節(jié),而根據(jù)其后的故事發(fā)展這個細節(jié)也就凸顯出其重要性了。在酒吧里那個同樣是從巴勒斯坦過來的同志穆斯塔法對年輕人說“快要到十一點了,誰不想被家里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在可以悄悄離開了”。咋聽下來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結(jié)合以后的故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僅僅是一句玩笑話,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實話,是提醒那些從巴勒斯坦翻過來的年輕人,小心,不要讓家里人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邊,以色列這一邊。導演對于這樣小細節(jié)的處理,如果我們留心就能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的緊張,危險甚至是恐怖。想一想,這些在夜里從巴勒斯坦瞞著所有人翻到以色列的這些年輕人,他們?yōu)榱四茉谶@個酒吧開心一會兒所要付出的代價,我們幾乎無法想象,但是我們卻從這樣的許多個細節(jié)里深深的感受到這些。
我并不愿意說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但這個故事確實是由愛情所引起的。我想導演所要表達的也不僅僅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他想要告訴我們這些遠離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遠離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同性戀者的觀眾這樣的事情在發(fā)生,且似乎是習以為常。在我的印象里對于以色列的了解更多的依舊還是關于猶太人,我可能從漢娜/阿倫特的觀點和書中了解了一些這個新生且歷經(jīng)磨難的國家,從保羅策蘭的詩,而更多的其實是阿莫斯.奧茲的小說。對于巴勒斯坦我只知道這是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他們和以色列一直都有摩擦,關系緊張。我承認,對于這兩個遙遠的國家我的了解是匱乏和有限的,但是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卻仿佛能看到整個這些年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的所有一切:對立緊張,仇恨,沖突,恐怖分子……甚至更多,這是這部電影的某個重要使命,導演在努力的向我們——像我這樣對這兩個國家了解甚少的人——展示這些年這兩個國家的狀況,而導演則是通過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這則更加讓這部原本就讓我震驚的電影更加的震驚,或許這樣的一段感情更加能反映出真實情況。
據(jù)我所知,以色列對于同志還是很包含和寬容的,他們的城市也會有自己的同志驕傲游行,會在同志驕傲月把路上的斑馬線涂成彩虹色,甚至有幾個城市被評為對同志最友好……而巴勒斯坦則截然相反,我想這也是我們可想而知的,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大都是阿拉伯人,他們是莫斯林,信仰伊斯蘭教,這樣的文化和信仰就讓他們對同志有著極大的反感,甚至會判死刑。而我們在電影中也看到這些(雖然是恐怖分子所為)。通過尼莫家庭發(fā)現(xiàn)他的同志身份后的表現(xiàn),我們就能真切的感受到整個社會的風氣和對此事的看法。尼莫的媽媽和哥哥用像“莫大羞恥”“除了羞恥……”這些異常極端的詞語,并且因為尼莫的身份而可能影響妹妹未來的結(jié)婚……也就是說尼莫的同志身份幾乎會徹底的毀掉這個家。其實我們并不難想象,當那些人毫不留情的斃掉穆斯塔法的時候,當以色列的秘密警察以此來讓尼莫成為他們眼線的時候,當尼莫的家人在那一刻把他當做仇人的時候,當尼莫的哥哥讓他逃跑永遠都不許回來的時候……我們能從許多的細節(jié)和故事中感受到這些,導演太專注于這些,他幾乎是迫切的想要告訴我們。而這些僅僅也只是不幸的開始。
尼莫被驅(qū)趕出家,驅(qū)趕出自己的國家,他只能翻過墻到另外一個國家去找羅伊,但是前面秘密警察用尼莫的同志身份和吊銷他通行證的威脅讓他成為其眼線的那一段,我們已經(jīng)能預感到不幸其實早已經(jīng)開始了。待在羅伊家里的尼莫徹底成了一個什么都沒有,一無所有的人。他被自己的國家和家庭所驅(qū)趕,流落在別人的和對他別有用心的國家,就像他在車里對羅伊說的那樣“除了你我什么都沒有”,而在這樣的艱難和內(nèi)外的阻礙之前,他們兩人的感情也必然會出現(xiàn)摩擦。于是在以色列秘密警察逮捕了尼莫私藏武器的哥哥時,這樣的摩擦最終爆發(fā)。這是考驗兩個人的時候,尼莫會覺得羅伊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處境的現(xiàn)狀,不了解自己的家人,他必須離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兩國家都已經(jīng)沒有他容身之地了;而羅伊也許會覺得尼莫對自己并不坦誠,感情里的背叛情緒是最為致命的,于是兩人在彼此都無法調(diào)和的情況下崩盤。
故事到此時已經(jīng)完全深陷進黑暗之中,后半段的影像都是在昏暗的荒涼城市里發(fā)展。尼莫開始逃亡,秘密警察對他緊追不舍并最終找向羅伊。此時他們兩人所面對的是兩個國家,兩個鋼鐵一般的巨山,他們彼此都無能為力。而導演對于故事中人物無能為力的刻畫讓人印象深刻。似乎整個鏡頭都會轉(zhuǎn)動,人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沒有出路,就好像是他們最后再次遇見的那棟大樓一般,沒有第二個出口。昏暗的背景之中,尼莫坐在偏僻的路邊雙手捂著臉,羅伊在車子里吼著自問“怎么辦”,在他們兩人的臉上都會出現(xiàn)一種絕望,那種絕望是在感情里誕生的,因此多了更多的無奈和痛苦。即使是作為觀眾的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他們該何去何從?而對于他們兩人的感情,在此刻我們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但卻依舊是最為關心的。
故事的結(jié)局我們都不知道會是怎樣,但是電影總會有結(jié)局。尼莫跑向碼頭準備偷渡去法國,羅伊向他保證自己會盡快趕過去看他的。此時的羅伊在秘密警察的囚室里,秘密警察問他尼莫在哪里?他是個安全隱患,而羅伊努力的想要向他解釋尼莫并不是什么安全隱患。在秘密警察和羅伊的對話里,前者的有一句話讓我影響深刻,或許是因為我之前就聽到過許多和它一樣意思的這些話。那個秘密警察對羅伊說:
“你今天已經(jīng)越線了,你選擇了對立的立場?!?br>
我不知道其他的觀眾聽到這句話會有何感想,但是我卻不由自主的想到在曾經(jīng)的、現(xiàn)在甚至是將來的中國,就在我們的周圍,那些新聞報紙上就時常都在說著這句話。“對立的立場”,這個時候秘密警察已經(jīng)不認為羅伊和尼莫只是談戀愛,他們背后所站著的是兩個關系緊張,對立的國家,而這段感情也并不能那樣的輕松,在其上——無論他們是否愿意——都已經(jīng)堆積了太多的東西,而也許這也正是我為什么說這部電影遠遠超越了所謂的“愛情片”或者是“同志電影”這樣的狹隘范疇。
我把這篇隨筆的名字叫做“兩個國家的暗夜”,我想能表達出我想要說且盡力想把它說清楚的那些意思。這個關于兩個男人之間愛情故事就好像是成語“管中窺豹”的那個小管,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它去窺探其背后的那只“豹子”。導演展示給我們生活在那里同志的不安和恐懼,同時所隱含的便是這兩個國家之間漫長的摩擦、對立和仇視,歸根到底,電影里的一切都是因為這些。
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探索著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當國家站在某個立場上是否就表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就必須也要站在這個立場上?就此問題在這個故事中并不是最為重要的,但卻是時時都在追問著所有觀眾的。作為巴勒斯坦的尼莫因為個人的原因而向往和希望到一墻之隔的以色列,作為是以色列人的羅伊卻愛上本國對立國家的人。這兩個男人的愛情在彼此國家的仇恨下難以維持,這幾乎是注定的。在以國家這樣龐大的單位來要求一個單薄的人之時,反抗是必要的的,但幾乎是沒有作用的。雖然都說是個體的人組成了國家,但是國家是否能真正的維護和尊重這些小小的基本單位則又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這個故事中導演所向我們展示的便是否定的答案。我們在國家的范疇里必須被犧牲和取代,至于是否正義和履行了國家的職責那同樣是另外的一個問題。
國家的暗夜,所有生活其中之人都會被分擔這些暗夜。國家的仇恨最終是在個體人身上所展示的,而不是由國家這個抽象概念來承擔的,就好像那些參與戰(zhàn)爭的士兵,他們承擔了戰(zhàn)爭的痛苦和許多的死亡,但是對于戰(zhàn)爭來說它卻什么都沒有承擔。
但是我依舊還想多說兩句,把我的理解和想法更完整的表達出來。盡管故事中的愛情在國家這樣宏大事物的陰影里最終湮滅,但是對于愛情,對于同性之間的愛情,我們必須還是要說——即使是老掉牙的論調(diào)。愛情之所以美好,也許某種程度上歸功于其純潔和美好,外界當然也會有壓力但卻并不會提高到國家的“對立”問題上,就好像觀點的不同就是“階級”的問題。影片中讓我們記住的是尼莫和羅伊之間的纏綿,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好似柴可夫斯基在音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所表現(xiàn)的的那樣,綿長而溫暖,美好而幸福,但電影最終也還是和這個悲傷的故事一樣,羅密歐只能離開朱麗葉,朱麗葉只能用假死來等待不知何時歸來的愛人。我們似乎能看到這兩個故事中的某些聯(lián)系。
最后我想提醒自己注意電影的英文譯名《Out in the dark》,同時希望你也能注意到……
我想看續(xù)集,他們有沒有相聚。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兩個男主角都好帥。
兩位主角都太俊美了好嗎。
「I thought people were gonna have a hard time accepting me because of where I'm from, but then I realized gay guys don't really mind. → Well, you know, a dick's a dick.」「I didn't plan to fall in love with you. All I know is that I want to be with you.」
以色列小哥好帥,結(jié)局太讓人不爽了,我還在幻想他們在法國的時光呢!
突然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幸運,縱使生活偶遇不如意,但考慮到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尤其是一個和睦的家庭),雖然不夠美滿,但已經(jīng)足夠讓我感到幸福!—— 看到尼莫走投無路之時,羅伊如此傾盡全力里給予其幫助,心里很是感動!這樣的愛情實在讓人動容和渴望!留白的結(jié)尾,就讓我自己腦補個美好結(jié)局了!
這兩張臉,我仿佛看到了天使!
整個故事倒有亡命天涯前的洶涌澎湃,只是結(jié)尾收得太草率??赐瓯酒?,想再深入了解下當?shù)氐那樾巍?/p>
以巴同性之戀,與戰(zhàn)爭一樣現(xiàn)實。雖然不是很了解以巴的現(xiàn)狀,就以能接觸到的消息來看,這部電影挺寫實的。攝影糙了,有幾個夜色鏡頭的糙點有點夸張。結(jié)尾更是大大降低了影片的完成度,留白得不是時候。兩位男主角頗養(yǎng)眼。@2012多倫多電影節(jié)
有關戰(zhàn)爭政治的電影都給人殘酷和無力的感覺,但人若不死,愛情還在,就算是溫暖的結(jié)局,即使天各一方。
一開始覺得有些細節(jié)過于刻意加戲劇化,不過也許編劇就是為了最后那致命的一擊,讓你深愛的男人為你放棄生命來換取你的自由,再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愛情了,就這樣的結(jié)局大概導演還算有良心,不然真的要死給你看了!TAT
聽一聽影片最后的制片名單的背景音樂吧,積淀壓抑著的情感不斷升華,卻在最后的鼓聲中伴隨著暗中的微光,煙消云散。
戲全在巴小哥這邊啊,雖說對阿裔沒什么興趣,不過一皺眉一微笑一啜泣實在是融化人心,反倒以色列這邊的小哥一副美劇里高富帥的演技。以巴政治沖突背景下的同志愛情多了點生死存亡的戲劇沖突,可惜愛情戲拍的雖清新異常跟的上潮流,政治沖突卻差了點,攝影更是亂糟糟沒有風格。不過有顏可看夫復何求
夜場里隨便一搭訕就碰上真愛啦,還是那種為了你可以不顧一切放棄前程連自由權利都搭上的真愛,巴勒斯坦小哥你這是透支了中五百萬的運氣啊。愛情線太淳樸,巴以沖突的政治線又過于簡單粗暴。以色列律師小哥胡子拉渣的神氣好像拉科尼亞號沉沒里的Ken Duken,懷疑有德國血統(tǒng)。
情緒溶于鏡頭的驚喜之作。
7/10?!澳氵x擇了對立的立場”,呵呵,他們只是選擇了愛。自稱與神最接近的國度,卻不明白何為真正“意義”,甚至至親也可為了不知所謂的神拋棄彼此,無比諷刺。悲情的故事,但至少留下了美好可能的空間,黑暗,但仍有光亮。劇情略淺顯平鋪,牽連了愛情的一切刻畫不夠深,可惜了??ㄋ咎篮眉右恍恰?/p>
看了五分鐘決定去了解下相關國家背景是個正確的選擇 本來是打算調(diào)侃一下演員的 看完全片一點心情都沒有了 就像熱評說的‘希望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吧 我現(xiàn)在需要一些無腦的甜美愛情片平復一下心情靴靴
愛情的價值在于能否克服情感之路的障礙,但是又有多少愛情經(jīng)得起世俗和自身的阻礙?!我們常說愛情是最偉大的力量,能克服一切!但是愛情往往在現(xiàn)實中是顯得多么的脆弱和無力!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切都差了點火候,片子甚至顯得有點落伍了,巴勒斯坦學生和以色列律師的小小愛情,結(jié)果真的被處理的套路化,輕描淡寫的相愛、無奈與掙扎,政治局勢和種族信仰是個不錯的題材,也很難挖掘出什么新意了,最后的留白處理更是弱爆了,如果主角是一男一女,你肯定覺得編劇瘋了?!铩铩?/p>
讓人聯(lián)想到《泡沫》,同樣是bittersweet,同樣是殘酷的現(xiàn)實主義。逼仄的生存環(huán)境和電影中大段黑夜交相呼應,由始至終都看不到出口的不幸。結(jié)尾留白讓人生出無限恨意啊,為什么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兩位男主都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