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個寧靜的小鎮(zhèn),某個夜晚搬來了布萊克一家:男主人弗萊德(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飾)、妻子麥姬(米歇爾·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飾)以及他們的兒女瓦倫(約翰·德利奧 John D'Leo 飾)和貝爾(迪安娜·阿格隆 Dianna Agron 飾)。他們看似與其他的美國人沒什么兩樣,然而一系列出格的舉止卻不得不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原來弗萊德的真實身份是歷史悠久的黑手黨家族曼佐尼的一員,為躲避追殺他在FBI探員羅伯特·斯坦菲爾德(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飾)的安排下多次搬家。
看似愜意舒適的隱居生活危機四伏,背負著背叛家族罪名的弗萊德終將迎來奪命殺手的拜訪……
片子前半段企圖通過輕松的氛圍來掩飾,這一家人的生活似乎正走向好的方向,例如父親開始反思人生寫了部不斷美化自己的回憶錄,母親嘗試融入周邊家庭開party ,女兒談戀愛,兒子混學校,但是本質是掩蓋不了的,這真的是部令人絕望的片子,雖然表面涂著一副我是黑幫題材家庭喜劇的外表,但本質卻是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片子簡直就是個亞文化圈融入主流社會失敗的絕佳例子,黑社會的父親無法控制的暴力行為,母親無力承擔的精神壓力,女兒通過愛情來麻醉或者說是支撐這種扭曲不正常的生活,兒子通過帶有原罪式的方式來適應生活。他們簡直都負能量收集器不斷的積蓄負能量,假如沒有殺手的追殺他們也將因為無法處理這種種矛盾而崩潰。例如,女兒自殺,兒子離家,母親崩潰。這個家庭看似和諧卻是以最脆弱最無奈的維持著,這令人心寒。 當然一家人也嘗試去改變,父親嘗試去不用暴力先溝通但發(fā)現暴力卻更有效,母親求助宗教去做懺悔卻神父所拒絕,女兒奉獻靈魂和肉體去愛但是遭到了渣男最后打算自殺,兒子妄圖用舊有的黑色的方式去融入遭到正常社會的反撲,這個從黑幫圈子里出來的家庭終究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和主流圈子,黑色的原罪一直圍繞著他們,態(tài)度粗暴的FBI,原組織的不斷追殺,內心的壓力,過去粗暴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讓他們這個家庭無法融入主流社會。 片頭一家人是狼狽而來,片尾是一家人狼狽而去,生活還得繼續(xù),但所有人似乎更加絕望,一切到頭都是空。片尾沒有說一家人會去向何方,但我想他們的生活還是會像這樣,嘗試適應-挫折-繼續(xù)沉淪繼續(xù)保持著原有的生活方式,除非幫派徹底被鏟除或者他們被鏟除,否則平靜的生活對他們而言是觸不可及的。 這個結果令人失望,對于樂意看到happy ending的我來說是絕望。所以,我很討厭披著喜劇外衣的悲劇,就像一塊包著鮮艷糖衣的藥丸似的,當糖衣溶化后留下的只能是讓難以下咽的苦。 最后,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一家人愛恨分明的性格和人生,遇到麻煩解決麻煩,遇到賤人就打爆他. 與中國教育和國情完全迥異,國內孩子被欺負,爸媽只會教育孩子老實聽話報告老師,苦苦指望老師和警察能夠解決暴力問題. 國內遇到被侮辱被虐待的事情,只會被教育:老實等待相關調查,等待法律的制裁.從不會宣傳教育,受侵害要學會正當合理自衛(wèi)!!! 殊不知越是軟弱,越是被人看不起,越是容易招欺負.自己都不幫自己,只指望別人幫忙的人最可憐. 自己勇敢一點,當場用力反擊回去.一切都會結束,用行動告訴別人,你不是好欺負的.
整體上來講這是一部幽默詼諧的黑道片。這部影片講述了收到證人保護計劃布萊克一家在叛亂自己家族后在外的逃亡史。這個家族中的每個人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影片一開始父親就在后院偷偷埋了一具尸體,母親因為在遭到地域歧視之后炸了商店,幾個小流氓想調戲女兒結果反被打,而兒子一天之內摸清了學校內所有的狀況,制定了縝密的復仇計劃,并且家里的那只大黑狗也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在小鎮(zhèn)居住的這些日子里,他們其實比之前更像是正常人。父親寫起了自傳,女兒找到了心儀的對象,母親在教堂找到了靈魂慰藉,兒子也在學?;斓蔑L生水起。只可惜好景不長,由于兒子在一次校報中不小心寫出來以前的一句話導致仇家找上門來,其實就算兒子沒有這么寫,父親的種種行為也會暴露他自己。這一天,兒子在學校的作為被老師們查到之后準備離開此地自己闖蕩,女兒的戀情失敗之后想跳樓自殺,母親的懺悔被教父知道后被迫離開,只有父親在享受他的電影節(jié)。影片的高潮也就此開始,他們都看到了那些追兇,刺激緊張的一番逃跑和戰(zhàn)斗之后他們活下來了。影片的最后,布萊克一家開始了新的逃亡之旅。
這部影片沒有那種令人捧腹大笑的情節(jié),但是每個細節(jié)中都充滿了輕松幽默。這不是那種血腥的槍戰(zhàn)片,很適合閑暇的時刻用來放松。網上說有第二部,但我覺得其實到這里結束就很好了。他們以后的生活是未知的,而經過這次劫難他們一家人更加親密,我們作為觀影者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保留點神秘感也是很好的。什么樣的結局最完美,在我看來,未知的結局是最好的。它可能是皆大歡喜,也可能是悲劇,但這都在自己的想象里了。逃亡的生活最終有沒有結束呢,每個人都幸福了嗎?我們不得而知。有人說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其實不見得。生活還在繼續(xù),明天充滿了期待。我們很多人也都是這樣,生活的一團糟,看不到明天希望,但是黑道家族是對生活反抗了的,他們沒有屈服,盡管生活很艱難也要尋找活下去的機會,這對我們何嘗不是一種激勵呢?大家都是為了活著而掙扎,而奮斗,鼓起信心繼續(xù)向前走吧。你可以遇見你的幸福。
我一直覺得很多壞人都是環(huán)境造就的,有時候想好好說話真的很難,畢竟那些喜歡為難你的人太多了,很喜歡男主直接粗暴的處理方式,畢竟過程不重要結果好就大家好么?有些時候看上去好的人根本還不如壞人那么直接,畢竟好人使絆子你也沒辦法回應。我也喜歡大女兒喜歡的那種類型的男友,愛學習帶有一種憂郁的氣質,然后果斷是渣男,好吧,發(fā)現一個萬能定律,一般女生主動都不會有什么好結果。anyway整篇黑色幽默,確實有些粗糙的貶低警察能力的地方,但是看過國外很多游記的都知道法國是一個傳說中辦事效率最慢的國家,所以我覺得可信度有的,導演營造出的氛圍不錯,值得一看~
呂克·貝松的這類商業(yè)片,感覺隨便糊弄一下就是一部電影,不,是一個商品,配樂也干脆用王家衛(wèi)的得了。漫畫式的卡通暴力,一家四口讓人感覺蛋疼的麻煩和無盡的話嘮,干脆連最后幾個黑衣男人打幾槍的戲份一并免了豈不是更省錢,反正也是全靠配樂和剪輯,這貨就是三流的商品制造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呂克貝松太久沒當過導演的原因,他已經完全忘了自己是誰自己的風格是什么。他先是誤以為自己是美國人,僑情的用美國人的視角開法國人的玩笑;又誤以為自己是昆丁?達倫蒂諾,以各種話癆填滿全片。 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影視工業(yè)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它們每天都在刻意制造大量又俗又蠢的產品,憑此在占總人口絕大部分的、又俗又蠢的觀眾那里賺取一個總體上的獲利。
看完發(fā)現:是呂克·貝松耶,這就解釋了為啥故事小爛看起來還是賞心悅目的感覺
完美的光影
前半段其實蠻不錯的,爸爸列出來的十條證明自己是個好人真是笑噴了,媽媽炸掉超市的時候真是干凈利落,弟弟用一個早上搞定了學校里三教九流,姐姐溫溫柔柔笑意盈盈地揍了咸豬手。還有最后面的一家的結局,不愧是黑幫家族,不愧是呂克貝松,看著真歡樂~
整片基本都是呂克貝松的惡趣味和冷笑話,這一家子的設置有些像2010年的《巴黎諜影》,美國碧池到了法國大肆破壞什么的,可看度還可以
原來是個喜劇片,大概就是讓黑幫過普通人生活的點子。不過確實有點普通了,尤其是結尾相當草率。配上這樣的陣容,讓人失望是難免的
如今看到呂克·貝松的大名,總會不自覺的降低期待值。鑒于這位“只拍十部”的名導近些年驚世駭俗的表現,本片的水準可謂遠遠超乎我的想象,真是難為您老了,故三星好評之。
美法文化沖撞最有趣,對老馬丁的致敬非??蓯郏瑳_突的設置和高潮堆積都很精彩。美中不足在于一切都浮于表面,哪個人物都挺有趣但都不夠深入。
呂克貝松這是一門心思玩好萊塢的思路啊,其實一半是致敬一般是戲謔,結果是還蠻歡樂,把黑幫片的故事喜劇化家庭劇化,甚至青春劇化和鬧劇化,剛柔兩方面的節(jié)奏很好看,以及相對應的剪輯也頗凌厲干凈。音樂方面亮點也很多,幾個場面戲風格華麗,都拍得相當好看。
太可愛了,一群老家伙,魅力是隨年紀增長的呢!一邊看一邊笑;呂克貝松是導演,可馬丁斯科塞斯是制片呢,倆人聯手之作吧,各種致敬調侃讓我覺得好溫暖。每年好看的新片真是屈指可數,這部不給五星太委屈了
呂克貝松
結尾不夠力。
白額虎老雄風在,德尼羅老霸氣在。黑幫+家庭+FBI題材,喜劇效果不錯,可惜結尾打斗略顯倉促,小鬼當家收拾壞人,不免落于俗套。7分。
呂克貝松電影的槍戰(zhàn)情節(jié)、畫面感、配樂、冷幽默都一如既往贊(《好家伙》段子尤其搞笑!)。但開場和結尾驚艷,中段敘事散漫凌亂,靠話癆段子支撐的毛病還是一直沒變。作品依舊高水準,不能說失望,但作為呂克貝松的影迷總是不太舒服。
3.5,甚好
感覺還是喜劇多一些,黑道什么的實在沒感覺出來,無非脾氣爆了一點兒;德尼羅不應該留胡子,感覺太軟了,米歇爾也老了,完全沒有貓女的妖嬈了~·~
【C+】有些浪費演員,一頭一尾還算可以,中段亂七八糟演完了啥也沒記住
多年后又看了一遍。這片子看著尤其爽。老羅在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Goodfellas》,哈哈哈這不就是他自己演的嗎?
看完以后分不清是用力過猛還是沒用力,四口人各自的性格太套路了。有點失望,預告給的期待太高了。不知道會不會有導演剪輯版。
黑色、幽默和暴力,都差那么一點點。
貝松,德尼羅加上湯姆,讓我無法不去看試映,可惜啊,如果哥幾個都年輕十幾歲,就是另一個黑幫傳奇。如今腆著肚子信手玩票的羅伯特也無法撐起這松松散散零零碎碎的家庭劇,還好年輕一代的表演相當搶眼,如果最后血拼殺手能再血腥曲折一酷到底,那還真對得起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