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晚看了以戰(zhàn)國時代為背景的《花戰(zhàn)》,雖然說主角是池坊專好,但我還是想談一談千利休。 知道千利休,是我在本科時候開始真正喜歡喝茶之后,逐漸去了解的一個歷史人物。從岡倉天心的《茶之書》,到一部叫《尋訪千利休》的電影,再到我在大阪城看到了千利休畫像,再到《花戰(zhàn)》這部電影,一個很立體的千利休慢慢浮現(xiàn)在腦海里。 執(zhí)著于自己的美學,立足于大眾的藝術,不畏強權的精神??梢哉f是利休人生的概括。 被秀吉踩在腳下,也一直堅持“金色與黑色,各有所長?!笨尚慵@個猴子,一個到處貼滿金子的暴發(fā)戶,怎么能理解黑色的美? 但是池坊專好可以,因為他見花如見佛,同樣不擅長迎合他人的喜好,他所樂意的,是讓插在花器上的花草,仿佛仍在原野上綻放,自然,悅動,如花在野。 花似佛祖,普渡眾生。 千利休至死也不愿意向秀吉道歉,畢竟他堅守的,是自己的立場。記得在《尋訪千利休》里有一句臺詞『世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能讓我低頭?!凰皇强裢源螅皇遣恢O世故,他是在守住心中的凈土,守住『美』這一能讓世間安寧和平的事物。 那位叫無盡齋的畫師,以及他的女兒,也都是如此。繪畫,也是讓世間祥和的事物。 但是秀吉,卻對茶師、畫師、甚至平民百姓大開殺戒,連小孩都不肯放過。 大阪城下,曾經(jīng)血流成河吧。 池坊專好終于坐不住了,他帶著他的花出發(fā)了,借助花的力量向秀吉諫言?!狠牌延休牌训拿?,蓮花有蓮花的美,金色有金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猴子也有可愛之處~』 秀吉在那一瞬間定是有所觸動。 藝術,到底是為誰服務的?為權貴?為百姓?為政治?或藝術只是藝術本身,不為誰誰? 這樣的歷史問題,放在當今也值得思考。 可我們,還在封殺藝人,還在刪改電影,還在下架圖書。 說到底,猴子還是沒有醒悟。藝術卻不停地走下坡路。 大阪城始終烏云密布。
終于趕來小西天看日本電影展了!來看其實是因為久石讓,不過看完電影后,影片內(nèi)日本插畫、茶藝、佛家,甚至于園林禪意都再現(xiàn)了之前去日本感受到的人文魅力,每一幅畫面都充滿著自然與人藝的美。
看一個演員演技好不好,就得看特寫時他臉上的肌肉變化,這部片子很多特寫與眼睛的鏡頭,每個演員都演技在線讓人驚嘆!
最后本來電影9分吧(情節(jié)便老套,但知己之情打動了我),加的一分給久石讓!這部日本古代片的配樂讓我聯(lián)想到之前的《輝耀姬物語》,還有與“花”有聯(lián)系的《花火》。順帶提一句,導演之前拍過中日合作電影《甜心巧克力》(林志玲主演的我還記得和我媽情人節(jié)看的),配樂也是久石讓。
完全是衝著野村萬齋,才看這部《花戰(zhàn)》。從1997年晨間劇《亞久里》飾演女主體弱多病的丈夫角色後,就愛死野村萬齋,那時而嚴肅時而搞笑、時而正經(jīng)又時而輕佻的演技。此後,就瘋狂追他的狂言、電影、舞臺劇等作品。尤其是紀錄羽生結弦揚名作《陰陽師》,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去請教野村狂言及能劇身段的紀錄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這部以池坊流為主的電影,不但是理解日本花道最好的範本,偶爾穿插千利休茶道內(nèi)涵,很值得喜歡日本花茶道人士一看。不過整部電影拍的很沈悶及拖沓,比較像NHK時代劇風格,僅有在池坊專好對決豐臣秀吉那一段,才比較緊湊有趣。 因為集合二大傳統(tǒng)藝術大家演員(歌舞伎及狂言師),導演特別著重二位大師的眼神特寫,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傳統(tǒng)戲劇實力派演員的「眉目傳戲」。 #去京都不下十次但都沒去過六角堂 #野村是第一個申請到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讀一年書的傳統(tǒng)戲劇演員 #現(xiàn)在加入池坊還來的及嗎 #想學花道了
花戰(zhàn):花的戰(zhàn)爭,技術的戰(zhàn)爭,
覺悟的戰(zhàn)爭,能力的戰(zhàn)爭,
每個人內(nèi)心的戰(zhàn)爭!
身居高位,織田信長算是通透的。在池坊第一次進貢插花,樹枝的突然斷落,這無常發(fā)生的時候,豐臣秀吉,通過他對織田信長的了解,及時解圍,顯示出來了他的機靈,織田信長雖然知道豐臣秀吉的話是奉承他而說的,但是他看到了猴子的聰明,不過聰明不及智慧,高位者不由發(fā)出感慨:“所有人,身為武將,也要將茶,花,以及人的內(nèi)心,當成寶貝來珍視,只有如此,才能走上高位之路”
茶、花里面,是需看到人心才會有道,才有道之深意。所以住持圓寂之后,在大家看來是出乎意料的把寶座傳給了專好,其實住持在收到織田信長寄來的花道器具之后看明白了,專好是真正把花的生命視為寶貝,是傳承的不二人選!
“大日光芒照遍黑暗,萬物運轉皆在其中” 在戰(zhàn)亂之后的凄涼狀態(tài),池坊專好保持著本真,對大自然萬物的尊敬,珍視著花的生命而插花,以此來祈求世間太平,祈求生活的希望。在他對當權者殺生予奪的威勢一無所知的時候,只因聽說花材是松樹,就毫不猶豫地接受指派去完成為織田信長的奉花作品。應邀去千利休茶舍的時候,先是被茶舍外面的牽?;ㄋ?,再為茶舍壁上的插花所傾倒。在池坊專好的心里,地位、權力、名望,都不及他對任何花草的熱愛和關注。
池坊專好很清楚自已喜歡什么,他能從插花中得到快樂,而所插的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插的,而是直接完全展現(xiàn)花的本真,所以他覺得當住持而不能教別人插花,對他來說是一種煎熬,千利休請他喝茶,“所謂茶,不過是剎那之間,正是在剎那之間,才展現(xiàn)出了生的意義”。他突然被觸動了,更清楚地知道,把自已身為住持應該的事好好做,心念就突然改變了。環(huán)境的變化雖然變了,可是他照樣可以插出生動的花作,這樣的他更自在了!
因為豐臣秀吉的自卑心理,對友人千利休的嫉妒乃至到最后賜死千利休,又波及到普通百姓。只要跟千利休有關,只要跟豐臣秀吉被嘲笑成猴子有關的人,全部被處死。池坊專好在面對一次一次的死亡之后突然覺悟,人的死也就在那一剎那。契入了無常的認知,更為珍惜所有的生命,使得他心里的承擔力變強大!非常智慧地運用了“各有所長”來解開豐臣秀吉的心結。猴子有猴子的機靈可愛,菖蒲有自已的獨特優(yōu)點,紅色有紅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萬物有著各自的美好,各有各的展現(xiàn),尊重才能發(fā)現(xiàn)這至純的真相,至純至真才是真的美。
小女孩蓮,通過“嘭”花開的瞬間,看生命的的生滅,轉變消極而正視生命的存在,珍愛生命的因緣。
花僧專好,在一次次無常事相的撞擊中,見無常,見佛祖。給蓮吃的飯里有佛祖,花里有佛祖,蓮用心畫出來的畫里有佛祖,利休用心點茶的茶里面有佛祖,用花能夠喚醒佛祖,所有的這些跟環(huán)境都沒有關系,只要用心觀照,就知佛祖的真意!
《花戰(zhàn)》
花道、茶道都是極具“侘寂”之美的藝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很佛系。
花中有佛祖,茶中有佛祖,畫中有佛祖。
喜歡金色無妨,喜歡黑色也不該有罪;梅花有梅花的孤傲,櫻花也有櫻花的柔和;就算是猴子,也因為聰明伶俐而討人喜歡。
這部片最終恐怕就是想表達物各有所長的侘寂個性:獨立、自得、灑脫。
野村萬齋的舞臺型夸張演技,以前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在這部以古京都為背景的片中,竟覺得如此合適。全程凈顧著看他的臉了,太有意思,表情古怪十分適合這個角色。而夸張的表情配上同樣夸張的京都口音,別有一番風味,我都不舍得睡覺的時候靜音看,就想聽他說京都腔。
電影展示了插花藝術在日本的歷史和源流。原來,插花開始居然是一種佛教流派,就是通過插花來宣傳佛教的“慈愛和關注”:佛在花中!尤其是和尚會在因為戰(zhàn)亂死去的人身邊壘砌石頭,然后插上一支花,再念一句經(jīng)。
更重要的還講了插花之道。片中主人公花僧池坊專好插了幾次花,一是給織田信長運用松樹,通過木榫拼接的“飛龍在天”,突出織田信長的威望和野心。二是在失落了很久之后,被茶道大師千利休引導激勵,重新創(chuàng)作的“夏之躍動”(單枝的蘭花,斜著插出動態(tài)來)。三是在千利休的茶會上,在千利休頭頂上方的橫出的樹枝上,插滿各種色彩鮮艷的鮮花,名之“花之笑靨”)。
最后一個作品更是傳奇。豐臣秀吉因為對藝術的粗鄙認識,以及他的殘暴自負。導致了豐臣秀吉喜歡“黃金的顏色”與千利休晚年喜歡黑色(之前他也喜歡其他顏色,覺得顏色各有所長,他喜歡黑色是因為“黑色寬容”,的確什么茶放進黑色的茶杯里都看不出什么顏色,臟水也會被包容)的沖突。更糟糕的是,在茶道大會上,大家都被千利休自然的茶室吸引,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居然沒有人關注,這讓他覺得很丟臉。然后又因為民眾居然在一個寺廟里建了千利休的塑像,讓豐臣秀吉經(jīng)過都得從“塑像”下面走過。他處理了塑像,還要千利休道歉,否則就要處死他。千利休再也無法忍受這樣一個家伙,所以即便池坊通過插花(未開放梅花,希望他為了美好的東西,為了茶道,再忍耐豐臣秀吉一次)來勸誡千利休道歉,千利休還是拒絕。千利休一死,本來豐臣秀吉倒也有點失落,不想再管。但是因為民間對千利休的懷念,大家居然插花來紀念他,而這時豐臣秀吉的愛子居然病死,民間又有人創(chuàng)作歌謠,叫豐臣秀吉的小名“猴子”,并且指出這是千利休的詛咒導致的。豐臣秀吉于是大開殺戒。池坊于是準備了“花戰(zhàn)”。通過插花來展示自己的觀念,來感染豐臣秀吉,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池坊插的還是當年的“飛龍在天”,不過這這棵人工拼接的大松樹下,還列出了蓮花還有菖蒲等花,背景更是掛出了豐臣秀吉最忌諱的猴子畫(當時一位大師就是因為畫了猴子,慘遭殺害)。畢竟菖蒲是不起眼的野花,但是豐臣秀吉也能感受到其美。于此,池坊講述了“包容”和“眾美”的道理,豐臣秀吉也聯(lián)想到之前織田信長的教誨,理解了自己的錯誤。世界又一次回復了平靜,池坊信仰的佛又回到了人間,通過插花。
電影高明之處,是借助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藝術的觀點(什么是美),藝術家的修養(yǎng)(忍讓,慈愛,自尊),藝術傳遞的道(佛教也好,友情也罷,政治勸說也行)。的確相當了不起。18.1.7
6Cy9xk????\
很好看呀雖然大道理只看懂了插花和收劍入鞘/茶會上的插花+齋叔在樹後的那一幕想截下來當壁紙(然而電腦還在Genius Bar裡躺著)/看完出來發(fā)現(xiàn)雨停了 世界很乾淨
三星半。插花繪畫和茶道,都是能凈化人心靈的。影片出色傳達了作為藝術家的困境與迷茫,身陷政治爭斗的利休曾感嘆他已經(jīng)忘記茶道給他帶來的快樂。而池坊則一直有意避世,試圖堅守藝術的純凈。當他放下堅持決定以花為戰(zhàn),又恰恰傳達了一種藝術的慈悲與愛。一朵花有一個世界,用美喚醒每個人心中的善念吧
面白かった!古い日本語、それも京都弁って分かり辛かったなあ?京都に住んでるけどww全然慣れてない 。っていうか、「おおきに」の使いすぎ!こう見れば、秀吉ってほんまクソ野郎やな。最後のシーン、凄く綺麗!ちなみに音楽はメードバイ久石譲だよ!
野村萬齋的表演風格只能用“喜歡的人自然喜歡”來形容。劇場里全是大媽。
淡淡的感覺,如同一朵花盛開在墳墓上。
野村桑的面部表情豐富得可怕,每一個褶子都能表演,超大特寫也給了好多好多。插花和茶道的過程趣味十足,我沒想到會這么有趣。節(jié)奏倒是和預想得一樣慢,但今次我沒睡著哈哈哈。映后還有導演見面會。
#SIFF#本片是野史中的小故事重新寫的,所以我們看不懂只是因為不是日本人罷了,其實電影人物性格是還原的,織田信長的暴虐獨斷,豐城秀吉的嘩眾惡俗,千利本的死,前田利家的忠也還原了。另外這部劇也是為了17年池坊家的花展的花搬到電影里,光光野村萬齋和市川龜治郎同框就是開心的事
時代流水賬,很多東西其實不需要說。
“花里面也有佛祖,能夠傳達世間萬物的美妙,以及生命的每一次努力和感動,這就是花的力量。”表白小畫伯葵葵?
原本可以拍成一部藝術精品映畫,最終卻拍成了NHK時代劇SP...
花很好看,胖貴戲份真他媽少
人物源于野史傳說,所以性格略顯扁平;野村萬齋的狂言式表演跟其他人不在同一個次元里,也成個問題。不過故事本身太棒了,結尾讓人大吃一驚。同樣是傳統(tǒng)文化片,花戰(zhàn)對觀眾的要求極高,因為其內(nèi)核就是審美的,而且追求的就是某種“侘寂”的氛圍,往往不用任何音樂修飾帶動。黑澤明拍會完全不同吧
片中插花作品里最被打動的是‘’躍入仲夏‘’。池坊贈予利休的梅花也很不錯。
可能是最帥的一個佐藤浩市,森川葵敲kawaii
萬齋好像一直不太會演電影,恐怕是本片最大敗筆
明寫16世紀的池坊專好,暗寫利休的老套。專好曾為織田插了個飛龍在天。救女孩“托嘭的?!闭媸怯∠笊羁?。被茶頭利休感動到哭,悟到:一朵之趣,更勝于繁。金茶室。
換個名字又讓我買了一次,干
野村萬斎的臉部表情真是太多了啊~~ 好喜歡看他弄花
野村萬齋再次貢獻了堪稱年度最爛的表演,這位老藝術家至今還沒搞懂什么叫“演電影”
電視電影質(zh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