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次泡澡引發(fā)的腦海風暴
加拿大導演蓋伊?馬丁素以“怪才”聞名,筆者觀影初期欣賞到他的《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時便被深深迷住,一路關注下來,他的荒誕與詩意、夢境與欲望、死亡與重生的主旨經年不變,然而電影拍攝手法卻越來越先鋒實驗,在表現(xiàn)形式和主題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且堅定。去年新片《禁忌房間》再次奪人眼球,拍出了一部既瘋狂又美麗的電影,集以往作品風格之大成。
高度風格化的形式感
此片拍攝的靈感源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現(xiàn)場表演,一個叫“The Seances”的裝置藝術項目,原意是要重新創(chuàng)作100部“失落的電影”,這些貌似隨機的、碎片式的影像在不同的排列組合中產生出一種全新的語義(且成像是一次性的,閱后即焚的形式感與其網(wǎng)頁互動形式有共通處),在開創(chuàng)電影形式上具有獨特的審美功能,是以謂之復興“失落的電影”之精神,意圖重覓格里菲思、溝口健二、讓?維果時代的電影精髓。馬丁以其中17段所謂的電影“殘片”為“底片”,八毫米膠片拍攝后的影像與之融合,重新組裝,配以后期數(shù)碼重新制作,“重現(xiàn)”當年賽璐璐膠片風格樣貌,馬丁的助理導演埃文?約翰遜亦貢獻良多。這個項目計劃吸引了眾多大牌,如文藝大咖杰拉丁?卓別林和馬修?阿馬利克、法國新生代女星阿黛拉?哈內爾、cult大將烏多?奇爾,加拿大舞蹈演員拉拉?弗瑞則以性感形象示人,甚至還包括馬丁的妻子——影評人金?摩根(本片編劇之一)。當然,最大的驚喜無疑來自夏洛特?蘭普林,這位文藝女神為影片再添亮點。
從影片的第一個鏡頭開始,我們便能感受到馬丁一如既往堅持的視效風格,影像飄忽,粗糲畫質,焦點失真,鏡頭過曝,無不呈現(xiàn)著膠片的古舊感,這種顆粒感與《《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和《悲傷的多蘿列斯》如出一轍,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馬丁對默片一以貫之的致敬與戲仿。除了影像風格的默片化,大量使用的濾鏡也昭示著“失落電影”的偉大復興,通篇火紅濾鏡,如同地獄之火燃燒,詭異奇譎如世界末日;間或插入藍色濾鏡,如表現(xiàn)被迫分離的戀人,以展示憂郁痛苦的情緒。字幕卡的形式也極為獨特,字體追求復古,版式具有哥特美感,甚至旁白或詩句,也在不斷變換造型,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敘事功能,如“每分鐘都在融化!”、“骨頭!骨頭!”,字體的變形和扭曲強調著情緒和節(jié)奏。我們還能看到場景裝置的表現(xiàn)主義傾向,比如紅狼的洞穴就頗富有《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之風范;同時,無論是著重虛焦背景的表情特寫,還是簡陋的科幻場景布置(如噴焰的火山),都打造出接近梅里愛時期樸素的科幻風格,“魔術”味道濃郁,但卻與影片如夢如幻的整體風格甚是相契,無法不聯(lián)想到他2000年的《地球之心》,這部六分鐘的短片可以視作為《禁忌房間》的前奏和練筆,凌厲剪輯,加速配樂,深受前蘇聯(lián)蒙太奇影響,奏響超現(xiàn)實的狂歡,畫面眼花繚亂。
夢境嵌套的迷宮感
影片從“泡澡時我們都在想什么”展開浴缸內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套故事,夢境疊夢境,從“夢的通道”進入下一層故事/夢境,再從“夢的通道”退回上一層,但遠比《盜夢空間》復雜混亂得多。人物面目相似,角色交叉林立,旁若無人地插入或消失,同一層面的故事/夢境已夠龐雜,各個層面的互文對應,宛如在最古怪的夢境的夢里穿行。轉場通常簡單粗暴地直接硬切,空降人物或直接臺詞過渡,就活生生多出了一條線索;甚至突如其來的黑屏后,直接展開另一段故事/夢境。
梳理一下,大致有三個跨度較大的段落。第一段以濟慈詩句剖析夢境的橫截面。1、潛水艇內的船員以吃煎餅來吸氧,突然闖入一個樵夫。2、在下一層夢境里化身為四個伐木工通過層層關卡,解救紅狼手中的瑪格。3、瑪格從夢的通道逃脫,成為夜店歌手,當中嵌套著另一個聽到歌聲后展開故事的、切除大腦的男人。4、退回到潛艇(尋找船長)與泡澡男人(此人具有拉回主題的功能,切回主幕,第一段落結束)。
第二段以彌爾頓《失樂園》開篇。1、熔巖爆發(fā),火山入夢(瑪格亦有出現(xiàn))。2、被搶劫的本海姆男爵尋找園丁,面試新園丁。3、男爵讀報,看到因摩托車事故摔傷的珙,與救治她的鄧醫(yī)生墜入愛河。4、鄧醫(yī)生被骷髏臉與他的骷髏保險詐騙團伙劫持,穿上布滿毒素的骷髏衣后,靈魂漸被腐蝕。5、接替的肖醫(yī)生重新治療珙,在觀察珙的骨盆X光片時,目睹另一故事。6、德國-哥倫比亞特快列車上,迪恩醫(yī)生為拉芭蒂女士治療,運用榮格心理學引出她的“內在小孩”,射殺過去的自己,除去心中惡魔(包含其父母的經歷)。7、肖醫(yī)生與珙尋找業(yè)已墮落完結的鄧醫(yī)生。8、場景切至讀報的本海姆男爵(暗示以上故事不過腦?;孟螅?7個月后男爵生病,遵照醫(yī)囑洗蒸氣浴,洗澡水除去桎梏,戴著鐐銬的園丁奔向自由(與第一段的泡澡呼應)。
第三段以薩福詩句引領。1、伊芙因謀殺和魷怪竊案而被捕,等待火山的裁定(呼應前文)。2、船員談論火山(泡澡男人也隨后出現(xiàn)),退回上(上)層夢境。3、樵夫找到盟友仰面者、系石者和諦聽者(此四人即為第一段中伐木工)。4、諦聽者聆聽雪的故事,失憶瑪格出現(xiàn),其前男友變成阿斯旺?香蕉(與她夜店里唱歌內容呼應)。5、撒迪厄斯認為其仆人偷了他送夫人的禮物,槍殺仆人后換裝易容,被剪下的仆人胡須成了另一種“夢的通道”。6、死去的仆人以父親身份回到家中(此主題在1986年《死去的父親》中亦有呈現(xiàn)),兒子替代父親成為父權象征(母親的煎餅與第一段呼應)。7、死去父親一再返回家中(可以參考布魯諾?舒爾茨之“異化的父親”主題),最后一次告別狂歡中出現(xiàn)撰寫回憶錄的外交官。8、外交官曾送給未婚妻一尊雙面怪雕像,被拒后自己卻異化成了尾行怪,跟蹤自己的分身并和他說起另一個故事。9、馬夫的母親喝下鴉片酒。10、在影像的扭曲、涌動、變異、晃蕩下,數(shù)層夢境一一退回:外交官&分身、回憶錄、死去的父親、槍殺仆人,被目擊的撒迪厄斯向內務大臣分辨,卻是一場生日驚喜(再次暗示以上故事不過腦?;孟螅?1、夢境在往后退:失憶瑪格、聽雪的諦聽者、解救瑪格、船員尋找船長,在“禁忌房間”找到《高潮之書》,最終在光怪陸離的蒙太奇中達到戲劇巔峰。12、最后一步退回到浴缸。
濃郁深黑的噩夢感
綜上,本片表象如萬花筒般繁復蕪雜,實則結構嚴謹、嚴絲密縫,在主題表達和手法運用上也保持高度一致,三大段落一第一段為“母”段,皆以詩句提綱契領,各段落之下的“分”夢境亦排列有序。“請放眼于大海的廣闊/假如你的雙目迷惑 厭倦”, 濟慈這首《詠海》的十四行詩從浴缸直接切至到大海,運用飛速蒙太奇,整合一系列有共通特點的意象,如肥皂泡、融化的爆破膠、火山熔巖等,皆如故事流淌,攀附的主干始終未曾游離。
蓋伊?馬丁是大衛(wèi)?林奇的擁躉,妖冶的色彩拼貼,散佚的鏡頭碎片如層層嵌套、絲絲發(fā)散的詭異迷離夢境,一如《妖夜慌蹤》、《藍絲絨》與《內陸帝國》,非線性敘事,多處運用心理學分析,挖掘人性黑暗,探索欲望深處,讓人不寒而栗,仿佛是噩夢的最極端,地獄的最深層,無路可盡亦無路可退?!拔沂钦l?”失憶者瑪格可謂是貫穿全片的角色,屢屢質疑自身的存在,與切除大腦的男人并列為追尋身份認同的象征。影片具有林奇典型的特征不少,如提到兩處祛除心魔——射殺“內在小孩”與消滅分身;如體現(xiàn)人類“異化”的表征——鄧醫(yī)生的被侵蝕與死去父親的一再回歸;如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在榮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知識基礎上以影像手段再現(xiàn)噩夢病灶。
世人皆曰馬丁之“怪”,本片亦然,嚴肅宏大的主旨之下,卻難掩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樵夫解救瑪格經受紅狼考驗,連過四關,關關名字惡搞;瑪格所唱之歌及其前男友名字皆為《阿斯旺》,來源于菲律賓叢林吸血鬼傳說。萬勿深究個中原因,波德維爾認為藝術電影中曖昧性和開放性正是作者電影的最大特性,如庖丁解牛般肢解藝術,實乃大煞風景。所以,下次泡澡時不妨也腦海風暴一番吧!
載于《看電影?午夜場》2016年5月刊
2 ) 色彩絢爛,色調昏暗,氣氛壓抑。
色彩絢爛,色調昏暗,氣氛壓抑,此片不是我等小民能消受的。導演拍此片顯然不是拍給所有人看得,影像風格在默片與有聲之間看似隨意的轉化,有種迷離的異類感,場景畫面詭譎而濃烈,劇情看似散亂實則仿若收攏在一個密閉容器內,即便癲狂憤怒歡喜悲愴都有種窒息般的壓抑。導演蓋伊·馬丁是弗洛伊德學說的絕對信奉者,他的電影中充斥著各類符號化的人物,你甚至可以將其當作一本心理醫(yī)生所做的懺悔記錄;你可以在他的電影中找到讓·谷克多的影子,超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彌漫其中,神話故事和自身的經歷奇異的映照,夢一般讓人沉迷;或者,他又如路易斯·布努艾爾般永遠掛著惡毒而輕蔑的微笑,以最荒誕的方式解構著家庭、欲望和道德;甚至他還讓人想起奧遜·威爾斯的名作《公民凱恩》,他構建起其宏大而繁復的影像只是為了彌補童年的失落,不過“玫瑰花蕾”不再是童年純真的象征,反而是“過去”在幻想中投射出的一個個邪惡變體、糾纏的夢魘。這就是蓋伊·馬丁的電影。
3 ) 禁忌房間
說到泡澡。首先,是讓我覺得有很多的水,還有肥皂泡。當然,這并不是我現(xiàn)在準備那樣做,或說,實際上那樣做的時候,就會有的。我很可能那會只是淋浴,會用沐浴露,不過不是可以通過摩擦而產生很多泡泡的沐浴露。誠如,這豐富的想象力,得以借著那冷熱適中的水流給我以身心的安撫。那時,我并不能單純的準備著做為一個只是想去除身體污垢的人。我應該承認,有些東西,藏在我的大腦中,它永遠不會被洗滌。我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即將犯罪的過程,我那會,一定是介于神獸之間,掙扎著,寄托于我隨處就可看到的東西去“做夢”。我還應當為每一個人正聲,說他們也一樣了,他們總有休息的時候,他們當然也包括你。在他們,也會這么想的。可不是我那會,看到的泛著浴室燈光的水漬的清晰。在一個活塞塞住的積滿三分之一水的浴缸里。我的腳是我首先看到的,但,那時,這已經是經過一層渲染的了?;秀敝校疫€會看到這腳之上的,我的黑色倒影,更是經過了高強度的渲染。倒影在某一剎那,落入其中的水滴,蕩漾開來,我的腳又參與了其中,他聽到了某種回應,不是我給他的直接命令。挪動了小半寸,把他腳底的死皮蹭開了一點,水質發(fā)生了變化,雖然很微弱,卻是發(fā)生了變化。頭皮屑一樣的東西,浮上了表面,是很可以讓我為其裝扮成各種角色的。比如說:某類蜉蝣生物,那些慢慢地飄散在空氣中,充溢在室內的水蒸汽。
緊接著,我就會慢慢進入主題。我把浴缸蓄到八分滿,躺了進去。浮力、水壓、溫度以及赤裸的身體。助長了人的浮想聯(lián)翩。這些畫面,要說清楚很容易。不過我非常抱歉,沒辦法讓你有身如其境的感覺。我會說,我看到了一個女人(男人),可我沒法描述,他身體某個部位的精湛。我那會,從一個拱形的被折射的浴缸底部聯(lián)想到這個事實,很可能不一定是人們渴望的禁區(qū)。就像有位病人給他的心理醫(yī)生描述他夢到的場景,他會說,夢里,他的表妹送了他兩個很大的氣球做為禮物。然后醫(yī)生開始析夢。你會覺得那氣球就是這個人日思夜想的,想要得到的東西嗎?事實很可能,他日思夜想的是他表妹的兩顆大乳房。他在平日里克制著,在夢里實現(xiàn)。不過,這夢還是會考慮到他抑制的本性,用間接的方式,來實現(xiàn)他的渴望。
這很可以說明,我們在松弛的狀況下所做出的行為。請容許我重復,是介乎神獸之間的。我想到了身體的光滑曲線,透著愈來愈濃的水霧,漸漸地洇開來了。這畫面是張照片,是被水蝕了的,顯現(xiàn)出牡蠣紋理的照片。。。。。。
4 ) 禁忌房間
《禁忌房間》
來自加拿大導演的一部電影,在圣丹尼電影節(jié)展映。但這是部看不懂的電影,導演的牛逼之處,竟是毫不考慮觀眾的感受,自顧自地拍起了幻想中的影像,想要表達什么,全部通過他的腦?;孟?,極力地用亂七八糟的視頻剪輯與特效呈現(xiàn)出來。說是藝術作品,卻是一堆演繹瘋狂人員的大雜燴,不僅是我,相信許多的觀影者都無法理解。所謂的《禁忌房間》,到底試圖在表達什么呢?由洗澡浴室切入,頭尾對應,講述了洗澡與放松的功能,事實上,更像是主創(chuàng)作者在洗澡間的奇思異想,然后引申出各色人物,在扭曲臟亂的環(huán)境中,各種人物的如悉登場,主要都設置在幽閉空間,人物在幽閉空間所引申出來各種狀態(tài),然后是頭腦,記憶,靈魂,歇斯底里與困境。導演一會插入一個人物,試圖表現(xiàn)出人所處的隱秘空間里,無論如何,空間都足夠小,足夠容納所有的荒唐與無奈。這樣的手法,導演與主創(chuàng)人員獨出一格,盡管是2015年的作品,卻在還原一種老電影的情懷,畫面游離不定,老舊的膠片處理效果,一會對白一會默劇文字的展示,真是部奇怪而并無大多邏輯的電影,也許充滿了夢境的隱喻,由那些頗有文學哲思的文字與對白,來解構我們人類存在的這個星球,開篇還用了王小波最為推薦的老翻譯家查良鏞的詩集譯作??磥?,作者理解的這個世界,與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忽然分隔開來,也許人的頭腦里隱藏著對于這個世界的秘密,而作者充滿好奇,希望探究隱密頭腦世界的這個花園,去打造一把鑰匙,但鑰匙并非標配,所以只能在花園門口徘徊,一探花園秘密的深處,大概導演也不甚了解。因此,最終,只能是關于愛與荷爾蒙分泌的混沌,然后回到現(xiàn)實,僅僅只是放松舒服地洗一個澡,回歸到真實的世界。
5 ) 迷宮中的故事
一言難盡的電影,不太推薦去看。不好打分。個人觀點,導演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拍攝方式和敘事方式,它不按時間、不按邏輯,只是跟著思想。
潛水艇氧氣快耗盡了,水手命懸一線,突然進來的樵夫似乎給了希望,畫面扭曲一沉,開始講樵夫之前的遭遇。
看到這兒,我覺得風格有點奇怪,色調過分黑暗而混亂,如同一堆深色墨水混雜。而臺詞和演員表情比較像話劇,對話不口語,表演故意夸張。然而還是正常電影。
接下來,這部電影才開始展示他的不正常之處。
好好的講著勇士救美人的故事,美人睡著做了夢,便去講夢里的失憶謀殺和追尋。夢中有人唱了歌,便去講歌曲中的主角被欲望和理智折磨。心理醫(yī)生與火車上女人的相遇,捧著的報紙上登了個案件,便去講骨折與欺騙與“最痛苦的初戀”。而殺人者正在緊張地轉變身份,將被害者的胡子剪下的那一刻,胡子的故事卻又開始了。
我現(xiàn)在都無法數(shù)清他講了幾個故事,層層疊疊的,感覺永無止境。
最大的感觸,是導演的完全打破規(guī)則。每個故事間的關聯(lián)僅僅是主人公、甚至畫外音的突發(fā)奇想,情節(jié)上毫無聯(lián)系、也沒有反應同一個主題或者互相補充深化。(做個比較以方便理解,云圖亦是一部電影講了不止一個故事,但它六個故事有時間的先后,有思想上的相通之處)
同時,每個故事里都講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和問題。有大范圍社會的,有個人心理的,有構圖完美如畫的場景,有看了令人頭昏腦脹的奇怪配色。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部我如果用電腦看,一定看一半關了的電影,但是看完,我會思索很久的作品。
6 ) 78
對不起,蓋伊·馬丁先生,我們不需要這種電影。對不起,蓋伊·馬丁先生,我們不需要您在電影中宣泄您的強力意志。對不起,蓋伊·馬丁先生,今天來看電影時我忘了帶上我的大腦。
在出門那會兒,我把它輕輕地割下了,放置于案板。因此,我看不了您的電影了。我靈動的身體毫無用武之地。但我僅剩這具無器官的身體了,可您殘忍地拒絕了它。我感到惋惜,我想以后我不會再來了。那些喜歡您的人自然會去。
既然,你創(chuàng)造了這部虛假的“散文電影”,自然有其可取之處。那些來看您的觀眾,他們的腦力將得到極大的擴展,我想這是絲毫不用懷疑。他們受到的思維鍛煉,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觀看其它的電影,同時于生活也會有所幫助。
但對于挑剔的我,是不行了。上電影院,我是去體驗的,您提供的卻是反-體驗的影像。所以我傻了,在影院如坐針氈,我想逃離。但出于對您的尊重,我還是坐了下來。兩個多小時,這讓我的屁股微微發(fā)痛。
不知道當不當講,我覺得您不太適合21世紀。你適合回到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您會更有用武之地。而且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電影人,一起探索新的影像技術,來反抗好萊塢電影糜爛霸權,何樂而不為呢。
一部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什么時候結束的短片集。形式大于內容。亂78糟的,但是也有亮點。要不是電影節(jié),肯定不會專門找來看。作為一部實驗性質的影片,倒真是挺“實驗”的。居然也在此部中找到了情節(jié),我為自己點贊。
2.5。受毒舌影評人Kim Newman影響太深,將蓋伊馬丁和韋斯安德森(還有安娜比勒)飛來一筆地比較,于是看的時候滿腦子都在比較二位。除了都愛reference(也許文本也算,尤其是這里),彼此的視覺效果是大相徑庭的。更何況我認為這部電影中這種將無數(shù)個小故事嵌套、并列在一起,用不同的視覺方式出入故事,很多時候都是對復雜風格化的沉迷和崇拜。而用這些手法所敘述的故事也并非那么吸引人,甚至毫無意義,一鍋亂燉歌頌古怪的個人癖好和性暗示,可不可以稱之為“復古巴洛克”呢。作為影迷的唯一成功的共情可能那段“失憶癥”的故事上覆蓋的“損壞的膠片”感,時光的作用十分強烈,讓我偶有嘆息。最后居然還是落在了男女愛情團圓的俗套上,刻意感更加揮之不去了。
重制失傳默片的點子還不錯,可剪成殺馬特式的影像風格跟WTF的節(jié)奏實在是只能睡啊。
這尼瑪。。。拍片時又嗑藥了。。。一下回到小一百年前的風格,個人欣賞不了,第一次并且也不想讓別人欣賞。
2016.4.21.中國電影資料館
影片真的不好打分,因為我真的沒有看懂,太燒腦了。這部影片我看了十多天看完,依稀能看到影片與影片中有關聯(lián),但是真的要找關聯(lián)時又沒有了。這種看不懂的影片一般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片,可惜了我的腦子。歇歇吧。
8.1 一堆實驗短片的對稱嵌套,不能說是打破了傳統(tǒng)敘事結構,而是根本就沒有敘事,不過它的主題還是很明顯的:夢境與精神分析。 這些短片有著相對統(tǒng)一的風格,使用了太多當代電影已經不會再用的技法,可以說是傳統(tǒng)電影技法的盛宴。也見到夏洛特蘭普林、烏多奇爾以及馬修阿馬立克等一堆熟臉。
真是實驗啊…真·“清醒夢”,意識流的夢。在大銀幕看逼格這么高的實驗電影,嘗試一下就行了,下次累成這樣這種事兒我就不干了= =
對這種導演拍來自嗨的電影不知道該怎么面對。。。
抽象派畫家偏偏喜歡上多線碎片化敘事。宣傳語說的【130分鐘呼嘯而過】完全是騙人的,又不敢睡又實在無法集中精神,很痛苦的嘛…
什么玩意兒!
年度默片范兒逼格大作,不到一半就完全跟不上節(jié)奏了,權當在影院欣賞一下實驗藝術吧。其實只要是在刷社交網(wǎng)絡的人,都能給貼上裝逼的標簽,就是在各種層面上的,所以誰未嘗不是呢,有什么關系呢。Have a nice day!北影節(jié)資料館。
蓋馬丁用演員和效仿的風格復原了當年遺失的默片段落,串起來的感覺還有點像哈斯的片,有點意思。。第一段就是“怎樣洗個舒服澡”,哈哈哈。他說明年初會有更多類似片段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值得期待一下
看不懂的不是你的錯,可以來讀這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U4MDQ5NA==&mid=404047684&idx=1&sn=963d018a128d3adc56ef3ca1ba845e17&3rd=MzA3MDU4NTYzMw==&scene 年度最高逼格,從WTF電影到OMG神片,一座失落的電影,遺失老膠片的伊甸園!
這片子居然有法國梁朝偉、夏洛特·蘭普林和阿黛拉·哈內爾出演。。。形式上的剪輯為內容上的荒謬做足一切。倒是很有捷克斯洛伐克電影的感觸。
看不進去,生理不適。
。。。。。
年度驚喜。作者之死以及熱浴盆的時光機。有比肩神作砂制時鏡療養(yǎng)院的勁頭。偽造的found footage與淪為形式的敘事。讓一眾大牌明星去明星化還原為電影最基礎的元素。結尾高潮蒙太奇驚艷性感。結尾字幕發(fā)現(xiàn)導演親自掌機。精靈般的溫尼伯之子。
看不懂啊看不懂,從故事A,扯到故事B,然后又關聯(lián)到故事CDEF……感覺像我司開會扯淡,離主題越來越遠,最后再拽回來。
講真除了花樣百出的鏡頭特效,還蠻難看的……類似的敘事五十年前波蘭人就做過,只不過蓋伊·馬丁做得更為復雜與意識流。然后所有笑點都是《巴比倫陷落》那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