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山河故人

劇情片大陸2015

主演:趙濤  張譯  梁景東  董子健  張艾嘉  榮梓杉  梁永浩  劉陸  原文倩  

導(dǎo)演:賈樟柯

 劇照

山河故人 劇照 NO.1山河故人 劇照 NO.2山河故人 劇照 NO.3山河故人 劇照 NO.4山河故人 劇照 NO.5山河故人 劇照 NO.6山河故人 劇照 NO.13山河故人 劇照 NO.14山河故人 劇照 NO.15山河故人 劇照 NO.16山河故人 劇照 NO.17山河故人 劇照 NO.18山河故人 劇照 NO.19山河故人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6-10 16:20

詳細劇情

  1999年,山西汾陽縣城,開朗雀躍的女孩沈濤(趙濤 飾)徘徊在礦工梁子(梁景東 飾)和煤礦老板張晉生(張譯 飾)兩端。一女二男的三角戀,無法維持長久的平衡。梁子和晉生的友情破裂。濤兒結(jié)婚的時節(jié),有人選擇遠方。  2014年,因長期在煤礦工作,梁子的健康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后的時光,他帶著妻兒回到故鄉(xiāng)。此時沈濤和晉生已經(jīng)離婚,晉生帶著孩子到樂常住上海。人屆中年,彼此都身不由己站在了生離死別的界限上?! ?025年,只會說英文的到樂(董子健 飾)和父親分外隔膜,但和中文老師米婭(張艾嘉 飾)成為忘年交。他渴望脫離父親的控制,渴望得到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自由”。

 長篇影評

 1 ) 無處安放的“精神”

《山河故人》:無處安放的“精神”

文 / 柳鶯

        1998年,在處女作《小武》的“導(dǎo)演闡釋”中,賈樟柯寫到,“攝影機面對物質(zhì)卻審視精神”。在世紀之交的焦灼時代里,小武漫無目的的遊蕩被視為一種抗爭,他巨大的眼鏡和鬆垮的外套,都成為一代人哀婉迷茫的表徵。賈樟柯用鏡頭追蹤這個小鎮(zhèn)零餘人生活中的虛空,將自己希冀呈現(xiàn)的“精神”坐實在漫不經(jīng)心的閒筆中。於是,《小武》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經(jīng)典,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浪潮的巔峰,還開啟了重新探討影像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的可能性。

      此後,經(jīng)過“故鄉(xiāng)三部曲”的演練,賈樟柯漸漸膨脹了自己對所謂“精神”的渴求,中外影評界對中國獨立電影日益高漲的期待,也促使其愈發(fā)將“反映時代”的責任迅速地扛上了自己的肩頭?!妒澜纭分幔@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訴求逐漸清晰,而日益心急的賈樟柯,卻走上了一條“用局部代替整體”的不歸路,他開始琢磨各種符號化的表達,並用“一言以蔽之”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對社會和時代的看法。他飽含深情的筆頭功課反襯著逐漸懶惰下來的電影語言,從《三峽好人》到《二十四城記》,從《天註定》到《山河故人》,每次都看似有所突破的新作,實則不斷重複著來時的老路。

山河尚在

        2015年的戛納,賈樟柯帶著《山河故人》來到主競賽和世界影評人見面,順便從平行單元“導(dǎo)演雙週”的主席手中,接過了一尊代表終身成就獎的“金馬車”,又在熱熱鬧鬧的新聞發(fā)佈會上宣佈成立電影公司“暖流”,表達投身商業(yè)製作的願景。后兩項活動,一個似乎是蓋棺定論的國際褒獎,一個是尚未開工的野心藍圖,在戛納馬不停蹄的賈樟柯,被弔詭地夾在這兩樁事情之間,既試圖探頭向前眺望,又不忘流戀地轉(zhuǎn)身向過往投去深情一瞥。由過去轉(zhuǎn)向未來的艱難與尷尬,亦集中地表現(xiàn)在《山河故人》中,從朝氣四射的1999年到悲從中來的2025年,從冬季冰封的汾河岸邊,到疾風豔陽的澳洲海岸,電影講述了一個普通中國家庭二十載的變遷。時代洪流下裹挾下個體生活的諸多無奈,被導(dǎo)演精心地打磨為三個漫長的片段,故事也在時空的延展中展現(xiàn)出對“大格局”的渴望。

      電影始于1999年的山西。對於擁有濃重家鄉(xiāng)情節(jié)的賈樟柯來說,這裡是永恆的靈感之地。趙濤飾演的女主角濤在歡天喜地的春節(jié)后,做出了改變?nèi)松臎Q定。面對兩位社會地位懸殊的追求者,她在猶豫之後選擇了煤老闆張晉生,而曾經(jīng)你儂我儂的礦工梁子,則因她的拋棄而遠走他鄉(xiāng)。在這段以1:1.33畫幅展開的故事中,賈樟柯頗為用心地插入了大量符號性的指涉,以幫助觀眾重建世紀之交中國社會對以西方為代表的財富和物質(zhì)文明的嚮往──在“寵物店男孩”《向西去》充滿活力的電子樂渲染下,微波爐、桑塔納一一登場,而濤也或多或少因著這些“商品”的誘惑,將自己的人生獻給了它們的佔有者晉生。

      摻雜著樂觀的九十年代如閃電般逝去,《向西去》動感的音律也很快讓位給抒情悲傷的粵語金曲《珍重》,這首無時無刻盤桓在電影背景中的歌曲,表達了導(dǎo)演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種種惋惜──這也構(gòu)成了《山河故人》第二、第三段的主要情緒底色。對於女主人公濤而言,戀愛的甜蜜讓位于婚姻的苦澀,離婚之後,弄人的造物,又分離了她與兒子道樂(英文名:Dollar)。後者遠赴上海,和在沿海城市發(fā)家致富的父親生活在一起。為了讓兒子得到所謂更好的教育和成長,濤獨嚐孑然一身的苦痛。尚未成年的兒子偶爾坐著專機來訪,兩人也只能相對無言。電影的最後一部份,因涉及未來的想像而賺足眼球。不過,寫實主義者如賈樟柯,自然意不在建構(gòu)一個奇譎的異次元世界,而只是在一個由透明平板電腦點綴的“近未來”空間中,繼續(xù)鋪陳他所有的苦澀與悲哀。在之前的作品中,賈樟柯點到為止地處理過移“移民”題材,《世界》中遠道而來的蒙古姑娘安娜,在陌生的土地上尋找生活的轉(zhuǎn)機,而其心中所有的苦楚,也只能化作一曲百轉(zhuǎn)千回的《烏蘭巴托的夜》?!渡胶庸嗜恕防?,道樂隨父移民澳洲,忘記母語忘記曾經(jīng),只是隱約記得大洋另一邊的母親名叫“濤”。他與父親通過谷歌翻譯進行交流,賈樟柯也試圖通過這一令人唏噓的情節(jié),探討海外遊子的無根感,緊隨時代之心昭然于銀幕之上。

故人難覓
        
      靠時代金曲調(diào)動感情、用城鎮(zhèn)生活折射時代變遷,賈樟柯慣用的電影手法,在《山河故人》中都悉數(shù)登場。為追求材料的豐富性,導(dǎo)演還頗具匠心地插入拍攝於不同時期的素材片段,並以畫幅的變更標註時代的沿革。只可惜,《三峽好人》之後的賈樟柯太過迷戀于拼貼敘事,越來越疏於開掘人物內(nèi)心的暗流湧動,儘管影像再精緻,《山河故人》也不過是一部流於淺表的八股作文,導(dǎo)演在匆忙取巧地對當今中國作出描述和回應(yīng)的同時,丟失了寶貴的從容──山河仍在,故人難覓。

      賈樟柯的問題並不在於他意圖討好誰或迎合誰,他的電影是否“歐洲電影節(jié)特供”也不太重要,我寧願相信對於電影受眾的定位已經(jīng)融入了他的創(chuàng)作無意識中。幾乎與《天註定》如出一轍,《山河故人》的癥結(jié)在於,導(dǎo)演過分懶惰地為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情節(jié)賦予合法性。彷彿中國報刊新聞的剪刀手,他大肆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素材,這讓他一度以為自己了解了中國的全部,也因此賦予他在電影中用單一個體指代整個時代的盲目信心。在《世界》中,賈樟柯遊走在充滿微縮景觀的深圳“世界之窗”,窺探全球化浪潮下越發(fā)扁平化的地球。這個具有隱喻性的空間,彷彿無底的黑洞,將真實的世界吸收簡化到一個赤裸裸的符號,再將其展現(xiàn)在觀者面前。賈樟柯洞悉現(xiàn)代人“到此一遊”的心態(tài)和無奈,於是在電影中展開觀察和批判,而現(xiàn)在,他自己也落入了這樣的窠臼。

      《山河故人》的三段故事中,數(shù)第一段相對鮮活,可即便如此,諸多符號就已一一登場,礦工與煤老闆在愛情戰(zhàn)場上的對立,也直接被拿來作為日後兩個階級不同命運走向的鋪墊。不過,電影標題直到第一段結(jié)束后才姍姍來遲地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也多少說明在該片整體的謀篇佈局中,這一部份多少只是個影子,賈樟柯的大力氣,還在後面。於是,在著眼現(xiàn)實的2014年段落中,兒子道樂坐著私人飛機登場,前來迎接的濤也是一副成功人士落寞寂寥的樣子。鏡頭長久地盤旋在她略顯土氣,但絕對奢華的家中,也順帶掠過張口閉口都喊“媽咪”的小道樂和他永遠不離手的ipad。而礦工梁子,則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無論電影的結(jié)尾是如何動情地讓主人公重回故鄉(xiāng),又如何感人地讓老去的濤晃動著僵硬的胳膊重溫舊時舞曲,梁子和他滿臉灰土的工友們,終究成為了電影中面目模糊的一群人。賈樟柯曾經(jīng)最為在乎的“人民”在《山河故人》中銷聲匿跡,而這一現(xiàn)象癥候般地反映了他創(chuàng)作側(cè)重的變化──比起紮實的底層敘事,大眾似乎更願意在權(quán)貴的隕落中產(chǎn)生觀看的快感,繼而激發(fā)討論的慾望。賈樟柯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現(xiàn)象,并最大限度地順應(yīng),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引領(lǐng)、推進著這種趨勢的發(fā)展。於是在《山河故人》中,他寧願將鏡頭對準晉生的紅色桑塔納,也不遠多給韓三民骯髒的礦工服一個鏡頭。

      2025年的澳洲段落,是整部電影最為雜糅、拼貼感最強的一部份。賈樟柯在令人驚異地祭出一段師生忘年戀后,又頗為經(jīng)濟地將移民身份困境、馬航失聯(lián)事件、歐美槍支問題都一一穿插在其中。如此處理素材,導(dǎo)致人物動機嚴重匱乏,角色性格的扁平,也是有目共睹的瑕疵。如果說背井離鄉(xiāng)的道樂,因為在張艾嘉飾演的漢語老師身上找到了母性的溫存,繼而好感叢生,那麼後者又何以對一個普通的學(xué)生倍加傾心?這一不合理劇情的發(fā)生,只能用“主題先行”來解釋。當然,賈樟柯有無數(shù)的場合可以發(fā)表自己的闡釋,將故事說精說圓??蓡栴}亦恰好在此:他把太多的口舌耗費在影像之外,一百二十分鐘之外的他越充盈,電影里的他就越扁平。

      如果我們重新回到1998年,再度審視那個懷揣著初心和焦急想要用攝影機記錄“精神”的賈樟柯,會發(fā)現(xiàn)他在這二十年間,確乎捕捉到這個電光時代的蛛絲馬跡,卻未在影像的結(jié)構(gòu)中尋找到一個正確的位置,來處理和安放這些既玄乎又實在的命題。於是,他帶著某種高傲妥協(xié),又或者,用電影創(chuàng)造出某些莫須有的“精神”,并堅信這便是時代的表徵。從《小武》到《山河故人》,那麼曾經(jīng)高呼“我不相信,你能猜對我們的結(jié)局”的導(dǎo)演,卻過早地將自己的命運答案公之於眾,這也許是《山河故人》帶來的最大唏噓。

本文發(fā)表于《明報月刊》2015年10月

 2 ) 結(jié)構(gòu)主義者賈樟柯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在蒙特利爾新電影節(jié)僅放映一場,上座率大約是85%。與此同時,伊朗導(dǎo)演賈法?帕納西的《出租車》也在這邊的院線公映,當?shù)赜^眾會不自覺地把賈樟柯和這位一度入獄的導(dǎo)演比較,認為他們都是一個國家敢于揭露真相的文化斗士,至少在西方觀眾的視野里如此。
他的爭議性也在于此,西方觀眾和國人對待他影片的出發(fā)點本來就不一樣,很多人覺得他日復(fù)一日做中國負能量簡報、諂媚西方觀眾,這些話似乎也沒錯。但是在西方人看來,這都很正常,甚至在中國海外移民看來都很正常,賈樟柯的電影本質(zhì)上需要一種間離感,需要跳出日常所居的環(huán)境再去看待它,這些電影拍來拍去都是拍給外國人和海外僑胞看的,這一點我完全同意。
但是我想澄清一點誤區(qū),很多人覺得賈樟柯風格像侯孝賢,但是他其實更像楊德昌,那種鄉(xiāng)土化的氣質(zhì)只是表象,賈樟柯實際上是一個結(jié)構(gòu)主義者(正如楊德昌是一個工程師般的導(dǎo)演一樣),他依靠極強的控制力,將無數(shù)的符號裝配到一起,他的電影存在一種精心設(shè)計出來的無序感,習(xí)慣用各種人工操控來模擬自然狀態(tài),他的選題、他的視角、他的符號選取本身就帶著強烈的傾向性,所以賈樟柯本來就不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導(dǎo)演。他甚至是“反現(xiàn)實主義作者”,并且?guī)б稽c雜耍和科幻氣質(zhì),他的作品,都是一種“模擬和重構(gòu)”,從來不是現(xiàn)實本身。
然而賈樟柯的符號系統(tǒng),只有當時間空間被拉長,這些符號不突兀、溢出的情況下才行之有效。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三峽好人》用“煙、酒、糖、茶”結(jié)構(gòu)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而《天注定》則是一個敗筆?!渡胶庸嗜恕返那闆r和《三峽好人》比較相像,當賈樟柯不再刻意把符號當作批判利器,不再將其作為直觀架構(gòu)的時候,它也就真正開始起作用了。
賈樟柯的符號系統(tǒng)以及他的結(jié)構(gòu)性構(gòu)思在《山河故人》中同樣很明顯,三個畫幅交代三個時代,4:3、16:9和2.35:1作為電影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寬銀幕傾向,代表著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在三段故事中賈樟柯依然靠他符號性的道具來關(guān)聯(lián),譬如鑰匙、餃子、關(guān)公刀、粵語老歌、英文舞曲,這些符號都活躍在每一段故事里,制造著彼此的交集。當然這種交集過度巧合的時候,往往適得其反,這也是《天注定》的硬傷,《山河故人》比較好地克服了這一點,雖然有無數(shù)符號勾連,但保持了文本本身的開放性。
影片中仍然有動物出現(xiàn),沈濤的狗以及梁子看到的籠中老虎,他們一個失望到“茍活一生”,另一個患了職業(yè)病,心中“困獸猶斗”,這樣的符號處理也算是恰當。再看看《天注定》,通篇就是動物世界,淹沒在“馬的背負、鴨的反撲、蛇的癲狂、魚的窒息”這樣的隱喻蒙太奇當中,這種探討當代中國人“異化”的方式振聾發(fā)聵,偏偏是賈樟柯不擅長的。
賈樟柯其實是這樣一種藝術(shù)家,他出身于庸俗文化的土壤,但又同時具有極強的控制和統(tǒng)籌視野。那種獨特的賈氏符號:方言、廣播、流行歌曲、工廠噪音等等,得以讓人窺見一種中國式的庸俗審美的變遷,早期賈樟柯的電影無疑以“糙”取勝,然而他的影片慢慢變得精致,各種精心設(shè)計的符號學(xué)也就成為他明確的標簽(當然這也的確在削減著其批判力)。這些電影,都建筑在一種庸俗性的“審丑”視域內(nèi),這種審丑對國人來說往往有點當局者迷,但實際上并不滑稽。這種庸俗性的表現(xiàn),不但是各種城鎮(zhèn)文化風情,也反映在人的妝容談吐、房間的內(nèi)飾家居以及一種炫耀式的土豪心態(tài),此外賈樟柯還偏好人群中扛著關(guān)公刀行走這樣的突兀的強造型。這種庸俗還直接和演員的表演掛鉤,無論趙濤還是張譯,在影片中的表演都比較浮夸,它根本上是戲劇性的,這種浮夸恰如安德烈?巴贊所說的“活動面具”,服務(wù)于賈樟柯的結(jié)構(gòu)性構(gòu)思。這種“面具化處理”并不需要太多演技,反而應(yīng)該要顯得虛假刻意,這就是為什么趙濤和賈樟柯電影的氣質(zhì)如此吻合。正因如此,我們從始至終都無法在她臉上找到一種質(zhì)樸純真的、澄澈的時代傷感。
毫無疑問,賈樟柯反對零度剪輯和零度表演,他電影的旨要就是通過精心設(shè)計的無序達到有序,用各種嘈雜的聲響模擬自然,這種結(jié)構(gòu)性的思路,能讓庸俗綻放美感、讓垃圾成為藝術(shù),從電影語言的使用來看,這種高度的控制力確實是賈樟柯的長處,但這種結(jié)構(gòu)主義同時也是他的限制。畢竟,他的思維不夠天馬行空,他的直覺也不是足夠出色。
比如說,他非常喜歡在電影中使用手機這個道具,但是當他想象2025年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候,也不過是將其透明化處理(況且這種透明手機構(gòu)思在2012年的國產(chǎn)片《紐約客@上海》中也用過了)。他的科幻想象力豐富但又粗糙,就像《三峽好人》中那個擦著汗巾的趙濤背后飛起的宇宙飛船一樣,這種局限在于賈樟柯一直在心里用一種比例尺計算他的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這就跟電影中的臺詞說的一樣:“這是代數(shù)問題,也是幾何問題”,也如同他在三段故事中計算著銀幕比例一樣,整個劇本結(jié)構(gòu)制造的“小星球”并不是直觀的、宏觀的平行宇宙,歸根到底,賈樟柯仍然只是用比興的手法,書寫那種“滿目山河空念遠”的中國式抒情。
對賈樟柯來說,他總是結(jié)構(gòu)先行,于是他的影片中的時空就相當重要,大了或者小了,都不好。好在《山河故人》于比例上算是合適的,于是那些歲月相隔、故土遙望的時空中,縈繞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綿綿惆悵,還是頗能打動觀眾的。

 3 ) 你還記得四季酒店的賈躍亭嗎?

最近每天打開阿里微博,基本都會被置頂?shù)馁Z躍亭給刷屏。半年來這家“概念”公司在股市呼風喚雨,異常堅挺,經(jīng)歷去年的低谷后,看上去似乎又要重回巔峰。但想到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只能“被迫滯留”在香港四季酒店“治療”的賈躍亭,帝國政治風云變幻莫測也非我等屁民可料想,同時又異常迅捷地容易被遺忘。但賈樟柯對此有著他一流敏銳的嗅覺及捕捉能力,并且成功將其轉(zhuǎn)化為自我表達系統(tǒng)內(nèi)的影像敘事,四季酒店的賈躍亭,另外一個版本也很有可能是《山河故人》的張晉生。
 
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大老虎相繼被打倒,山西官場引發(fā)超級大地震。于2014年,這可謂是全民最為令人雞血的國家政治大事件之一。作為一個常年在出租車里聊中南海近況的民族,雖然它同民眾似乎也沒有直接關(guān)系,但并不影響民間各種版本的軼事流傳?!渡胶庸嗜恕菲鋵嵞撤N程度上也可以視為此系列作品之一。
        
《三峽好人》中頗具傳統(tǒng)古典氣息的煙、酒、茶、糖,《天注定》里的四段式新聞改編結(jié)構(gòu),延續(xù)賈樟柯此前對結(jié)構(gòu)的著迷,《山河故人》以最簡潔的1999、2014、2025三個時間點來進行順序結(jié)構(gòu),也即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結(jié)構(gòu)之外,形式上這次賈樟柯也緊隨“國際浪潮”,采用了三種不同的畫幅比例。眾友人評述畫幅比例樣式這幾年幾乎已被韋斯·安德森和哈維爾·多蘭玩壞,但對于國內(nèi)導(dǎo)演來講,這應(yīng)該還是第一次?!度五羞b》之后,《世界》里的高度符號化,《三峽好人》里的超現(xiàn)實片段,《海上傳奇》《二十四城紀》里的虛實結(jié)合等?!渡胶庸嗜恕吠瑯硬环Ω鞣N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畫幅之外,片名的出現(xiàn)時間、未來性的故事敘述、Go west的首尾呼應(yīng)、關(guān)公大刀游走的符號串聯(lián)等,僅此創(chuàng)作精神已然甩開內(nèi)地眾產(chǎn)業(yè)同行無數(shù)條大街。
        
1999,也即是《站臺》時期,為此,《站臺》男二號梁景東再次擔綱這一部分的男主角。上世紀末縣城戀情的敘述回歸賈氏電影的傳統(tǒng)命題,在一個飛奔的時代里,失落者是如何被撞倒和丟棄的,不同職業(yè)階層的走向,以及由此攤開的悲劇宿命。對于梁景東,山西也好,內(nèi)蒙也好,只是換了煤礦;而與此對應(yīng),緊隨時代潮流自我經(jīng)商,也或許是撞倒失落者的弄潮兒,張晉生他們的青春軌跡又會是如何開啟?撞倒他人的張晉生實則是《山河故人》此次講述更為核心的主角。
        
2014,他們理所當然地在異鄉(xiāng)大城市取得財富,或許也有名利,富二代自然而然地在貴族學(xué)校接收一流的西方教育。姥爺?shù)霓o世讓富二代不得不回到陌生家鄉(xiāng),部分細節(jié)體現(xiàn)著當下中國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巨大反差。梁景東在這一階段的悲劇宿命也得到諸多現(xiàn)實新聞事件的印證,煤礦勞作所帶來的塵肺病,使其最終淪為這個時代的炮灰;而這一時期張晉生的當代成功樣板,則以一種故鄉(xiāng)視角的旁觀信息體現(xiàn),但同時也暗藏著諸多不確定性隱患。張晉生急匆匆操辦的移民,實則是對2014年,一群面對政治變幻極度無安全感的民間企業(yè)家,不得不奔走他鄉(xiāng)的集體描述。誰又敢于斷定剛剛過去一年,在這一群體間的移民浪潮和傾向沒有超過二十五年前?影像表面上以山河故人不再(Depart)為線索,但其側(cè)面信息量實則更為強大。在當下的中國電影語境下,它似乎也只能止于此番的旁敲側(cè)擊。

2025,賈樟柯為中國當代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開創(chuàng)了科幻性的嘗試。匆匆移民澳大利亞后的未來異鄉(xiāng)生活,“富二代”董子健的青春反叛延伸出當下的種種憂慮,下一代對母語的健忘,上一代對他鄉(xiāng)的極度不適,2014他們的確沒有充分準備好去面對未知的未來生活。張艾嘉在這一段里有著上佳的表演,堪稱大尺度的不倫之戀串聯(lián)起整段的人物情感。而于她自身,也印證著香港后97時代的遺世漂泊感。此外該段落對于馬航370事件的祭奠細節(jié)體現(xiàn),就像《任逍遙》里的申奧成功,《天注定》里的溫州動車事故,它證明著賈樟柯對于時事標記的老練依舊。
     
如果試圖去對比賈樟柯此前的作品,眾文藝青年能夠在《小武》《站臺》《任逍遙》細致的縣鎮(zhèn)青春中找到熟悉的失落共通感,以此來獲取高度的情感共鳴。但在《山河故人》里,故事的敘述拉長到26年(你或許又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人物的情感在階段性中相對被時間消磨和隔斷,不再那么有著緊密的整體性?!渡胶庸嗜恕凡⒎侵皇窍敫袘压嗜瞬辉俚氖浒Y候,去為被時代撞倒的炮灰正名。即便那些當年撞倒他人的弄潮兒,他們當下的成功樣板,在龐然政治帝國面前實則毫無任何安全感可言。它對這一群體的發(fā)跡歷程不持有簡單的道德判斷,也并非為他們不得不的Go West來正名,他只是換一種視角對當下中國進行了更為悲觀的描述:用一句最通俗不過的話來講,即便你現(xiàn)在成功不已,不管你是張晉生,亦或是賈躍亭,然并卵,因為即便只是局部的瞬間崩塌,你也將會面臨著一個不得不隨時Go West的未來。

插入廣告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獨聯(lián)體:Indie-United

 4 ) 《山河故人》超前點映觀眾問答實錄

《山河故人》武漢點映場,賈樟柯、趙濤、張譯三位主創(chuàng)都在影片親臨現(xiàn)場。觀眾問答環(huán)節(jié)是我參加過的所有點映里水平最高的一次,不愧是賈科長和賈科長的影迷。雖然只有寥寥幾問,但主創(chuàng)的回答不僅深刻地解答了觀眾對影片的困惑,還提出了新的角度供觀眾回味思考。所以我做了一些簡單的紀錄以便日后查閱。(記憶有偏差,還望見諒)

1.問張譯:您是怎么理解張晉生這個角色的呢?
答:就我個人來說,我最喜歡第三個部分,雖然這部分我的戲份很少,但是很多細節(jié)都有用意在里面。我們的電影叫《山河故人》,2025年的張晉生就是在思念山河,思念故人。故人有兩個,一個是前妻濤兒,另一個則是情敵梁子。張晉生買了很多的槍,桌上擺的全都是,但他說他卻找不到敵人。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在思念梁子,因為他當年曾經(jīng)想干掉他。但也許梁子已經(jīng)不在了。

2.問賈樟柯:影片里有一個片段是濤兒騎著自行車突然看到了飛機墜落,這個段落看上去很超現(xiàn)實,賈導(dǎo)的用意何在呢?
答:嗯,這個片段的確有些超現(xiàn)實,我想表達的是人生的意外和偶然。其實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最開始是沒有這個場景的。劇本整體的風格還是比較生活流的,雖然開場很戲劇化,是一個三角關(guān)系,通常的電影也是這么處理的。我寫完之后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我覺得是人生的偶然,人總會遇到一些超出自己經(jīng)驗理解的事,這可能是我想表達的一層含義。

3.問賈樟柯:張艾嘉和董子健那場忘年的吻戲,在我看來其實可能是母愛缺失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可能除了戀母情結(jié),更多的我認為是兩個孤獨的人互相取暖,自我解放的心理。兒子與父親無法溝通,想要輟學(xué),想回國尋母卻走投無路,老師在異國他鄉(xiāng)飄零,自然讓兩個人越走越近,這是合乎情理的。
我把劇本寫好之后先拿給張艾嘉看之前說:這個劇本可能有點超越倫理。沒想到張艾嘉說:好,沒問題,我演。然后我又把劇本給小董,跟他說和張艾嘉有這樣一段戲,問他能接受嗎。他說: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賈導(dǎo)你太落后了,現(xiàn)在我們性別都不是問題了,年齡算什么。

4.問賈樟柯:電影的最后您還是沒有讓濤兒母子團聚,其實觀眾都特別期待看到他們團聚,您是怎么想的呢?
答:其實這個電影有特別多的留白,比如母子到底有沒有相遇,梁子最后怎么了,為什么晉生和濤兒離婚了,2014年到2025年又發(fā)生了什么。以及最后濤兒包了很多餃子,明顯她一個人是吃不完的,是等別人回來一起吃。都是為了留出更多的空間。

5.問趙濤:您演了那么多賈導(dǎo)的電影,有沒有想過演別的導(dǎo)演的電影?
答:演員都是在等待的,等待讓自己表演有長進的角色。濤這個角色跨越了幾十年,讓我獲得了不同的人生體驗。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我會一直演到老,并且期待各種角色。

 5 ) 無限接近透明的灰

    可能,當賈樟柯遠離了《小武》《站臺》那幾部早期的、灰蒙蒙的粗糲作品之后,影迷們對于他的評判就注定分裂了。這與人們的見識和成長速度有關(guān),也與賈樟柯自己的奔跑節(jié)奏有關(guān)。總體上而言,很多觀眾停在了原地,而賈科長自己提拔了自己。
    大多數(shù)人最初愛上賈樟柯,是因為他身上與生俱來的、嗆人的塵土氣息。很多人覺得,賈樟柯必須一直這樣灰頭土臉下去,像一顆絕望的釘子,有必要終生扮演那種邊緣而決絕者的代言人,哪怕付出銹蝕自己的代價。但是,賈樟柯怎么可能困住自己呢?如果他的野心真的如此狹窄,那么他最初的作品中也不會滲透出那樣擊中人心的力量。所以,賈樟柯的變化是注定的。他從敘述自身經(jīng)驗轉(zhuǎn)變成一個可以對更龐大的世界進行虛構(gòu)寫作的作者,這種轉(zhuǎn)身是成為真正導(dǎo)演的必要一步。很多被寄予厚望的藝術(shù)片導(dǎo)演都困在了那道門檻之前。而賈樟柯順暢地越過了那個微妙的鴻溝,而且并不是以損傷自己的特性作為代價。
    和《天注定》相比,《山河故人》口碑的共識度可能會高一點,但也不太可能完全被調(diào)和。喜歡它的人會認為賈樟柯已經(jīng)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國際化地位,而不喜歡它的人,這部空間線橫跨大洋,時間線又直指未來的電影,簡直就是裝逼過度的一樁鐵證。
    其實,即便賈樟柯在《山河故人》中拍攝了海邊別墅和私人飛機以及具有科幻色彩的平板電腦,但這部戲仍然特別“賈樟柯”,因為你順著那根線索找到的那只錨,仍然深深地扎在山西的縣城里。
    一度,賈樟柯想遠離縣城,他曾經(jīng)反問,“難道我就只會拍縣城嗎?”其實,他并不太在乎拍攝的是縣城還是都市。因為從整體意義上講,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縣城——肆無忌憚,野蠻生長,不倫不類,活力非凡。
    而賈樟柯對于這一切的呈現(xiàn),不喜不悲,靈活而具有調(diào)試性。這個矮小的男人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可以放松地行走在歐洲的紅地毯上,也可以瞬間回到縣城的小面館里,在他身上,你幾乎看不到文化時差。有太多的導(dǎo)演只能顧及一種文化語境,而賈樟柯可以用標準的中國視角拍攝中國,但與此同時卻具備奇妙的世界味道。這來源于賈樟柯對于中國的態(tài)度,混雜著旁觀和親昵。他高度理解這個國家,卻又天然與其保持著警覺與疏離。
    這種呈現(xiàn)中國的方式在《山河故人》中異常明顯。有時,甚至同時具備高度陌生化和高度的親近感。比如,那段有關(guān)未來的設(shè)定。其實,甩向未來的那段故事,一點也不裝逼,那是自然而然生長出的時間線。與其說其中的細節(jié)有科幻元素,不如說更像是現(xiàn)實縫隙中擠壓出的魔幻,像是幽靈般的一筆,如同《三峽好人》中那個突然竄上天的火箭。
   《山河故人》與上一部《天注定》完全不同?!短熳⒍ā犯袷琴Z樟柯的一口惡氣,一聲牢騷,一次摔摔打打。他幾乎沒有運用最擅長的耐心與緩釋技術(shù)把抱怨與發(fā)泄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也沒有對注定的暴力和突如其來的死亡進行精神性的探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 《天注定》是賈樟柯最易讀懂的作品之一,表淺,像個插曲,猶如一個有性格但一直好脾氣的男人發(fā)泄了一通,發(fā)泄完了,重新收拾起來過日子。而《山河故人》從那種短促的、爆發(fā)的氣息和節(jié)奏中徹底還魂,又一次有了綿長的喘息。它是一幕舒緩、隱忍卻到處密布著殘忍的故事。而這一次的殘忍,不是來源于社會沖突和身體層面的暴力,而是來自于更無法言說的命運和時間的碾缽。
    電影中三個人的命運呈現(xiàn)了這個時代最典型的三種分裂。最初,是時代的變革分裂了他們,他們自己選擇命運,有意識間雜著無意識。有人覺得自己可以騎在時代身上,志在必得;有人覺得自己可以更加高渺地看待命運,好像處亂不驚但最終一敗涂地;有人在隨波逐流中做出了效益最大化的抉擇。而當時光流轉(zhuǎn)之后,他們不但被命運分裂,三個人也開始了又一次的自我分裂。
    最終,孩子成為了最悲劇化的象征,猶如漂浮于這個世界中的、一顆無辜的原子,從山西的縣城飄蕩到上海,又飄蕩到澳洲,在大洋的邊緣囚禁與掙脫,在天空中展開一段絕望的忘年之戀。而那個與之親昵的女人的身份也高度象征化,老師、母親、情人、人種意義上的親近者……兩個被自己的世界放逐的人,在異鄉(xiāng)中用肉身的焊接尋求精神上的切近,但最終注定更進一步疏遠了彼此。他們想買票回到山西,但最終因為一次爭吵無法成行,這不但是現(xiàn)實中的困境,也是精神上的隱喻。人,怎么可能真的回得到過去呢?某種程度上說,最后那段有關(guān)未來的呈現(xiàn),已經(jīng)殘酷地告訴我們,曾經(jīng)親昵的人們被時光攪散了,他們不光隔著物理意義上的大洋,其實隔著精神上的次元。在空曠的屋子中包餃子的濤,在大洋岸邊獨自站立的兒子,二者哪還在同一個宇宙中呢?
    人們總以為自己是被地域分隔,其實,當中國的變化速度超越常態(tài)的時候,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猶如離心機,早把我們甩進了不同的蟲洞。最悲哀的是,我們總覺得彼此尚有重逢的可能。但永久分別的種子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當纏著絲巾的兒子從飛機上被空姐送下來的時候;當他在姥爺?shù)墓讟∏斑t疑著無法下跪的時候;當她叫著媽咪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媽媽和兒子永遠失去了彼此。最終,這個黃皮膚的孩子忘記了母語,被種植在了澳洲,只留下一個叫做“美元”的名字,這個名字殘留著中國轉(zhuǎn)型期粗暴得毫不掩飾的野心,像一個傷疤,讓孩子在哪個文化中都不得安放。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作品有著濃厚的悲傷基調(diào),就像賈樟柯的大多數(shù)作品一樣。他并非故意呈現(xiàn)一種戲劇化的悲傷,只是他所呈現(xiàn)的這個國度,本身有著揮之不去的悲劇涂層。
    大多數(shù)中國觀眾無法接受那種高度還原生活本貌的電影,這源自人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回避。有太多忌憚和不滿,于是他們想扭頭不看,充耳不聞。他們無法接受銀幕像鏡子一樣反射殘酷的現(xiàn)實影像,而賈樟柯的作品有一種無聲的逼迫感,逼迫著人們通過巨大的銀幕,望向自己無處可逃的生活。這也是為什么賈樟柯的作品在當下中國,永遠無法取得票房回報的原因。對于說出真相的人,有些人稱頌其為英雄,而有些人則斥責他揭掉了自己虛妄的保護色。
    更多的、從早期就愛上賈樟柯的影迷來說,他的吸引力在于某種程度上的抵抗,抵抗靚麗,抵抗修飾,抵抗昂揚。但是,賈樟柯其實一直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操持著攝影機的抵抗者,他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藝術(shù)家,只不過在客觀上所喜愛的圖像與這個大國崛起背景下,官方與主流話語樂于述說的腔調(diào)不太一樣而已。他不是那種故意拍攝黑色事件以刺破中國的導(dǎo)演,更不是那種用鮮紅色幕布遮擋中國的導(dǎo)演,也同樣不是用粉紅的艷麗涂抹中國讓人遺忘現(xiàn)實的導(dǎo)演。他無限接近透明的灰。他一直在中國遍布著痰跡、塵土、機遇和小廣告的地面上貼地飛行。
(文/楊時旸)

 6 ) 賈科長,你我皆已沒有祖國。

在賈樟柯的影像世界里,家一直是很重要的東西。 即使從未去過山西,對面食不喜,晉語的大部分方言若不配上字幕也聽不大懂……但這些年看多了賈科長的電影,對他出生的那個叫做汾陽的縣城卻已多了許多親近感。作為他自《小武》開始大部分電影的拍攝地,那里的舊城墻,永遠灰蒙蒙的天,遍布的煤渣,面容呆滯的人群,不只是賈在自己風格化的作品中一次次講述時代變革轉(zhuǎn)型里小人物命運的背景布,還寄托了他執(zhí)拗的抹不去的鄉(xiāng)愁。 誰能真的離開故土呢,離開那從飲食到語言到習(xí)性到空氣的味道到連男女曖昧的姿勢都被團團包裹著的熟悉認同,于是《二十四城記》里的沈陽大嬸被大時代空投到三線建設(shè)的成都幾十年仍然改不掉鄉(xiāng)音,于是《三峽好人》冷靜記錄本世紀最超現(xiàn)實的山水告別,于是《山河故人》里的梁子在精神上從未融入負氣出走的冀中,即便娶妻生子,終要拖著一雙塵肺一具殘體,回家。 從汾陽到冀中再到汾陽,梁子也曾是個有點文藝情懷的礦工,會跳舞,木訥卻也不失溫柔,然而三角關(guān)系的失敗退場依然在重復(fù)著階層固化的牢不可破,命運的枷鎖不只會扼殺愛情,還要讓你被生存折磨到奄奄一息后面對舊情人的施舍再無負氣轉(zhuǎn)身的勇氣,都是可憐人,都是無能力打破既定軌跡的這國人。 濤是幸運的,和小縣城里大部分掙扎在貧困溫飽線上的愁苦女人相比。年輕時一半功利虛榮一半本能自覺的選擇,至少保證了晚年坐擁大房子的衣食無憂?!墩九_》的尹瑞娟也愛跳舞,卻只能在值夜班的辦公室里重溫舊夢,要邊哄孩子邊燒水,身后是沉沉睡去再無悸動的崔明亮。在生活終將通往無趣的路上,濤的孤獨反倒加深了人生體驗的深度,最后雪中的舞蹈,賈樟柯刻意安排卻依然動人的橋段,無論你此刻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正平庸的過活,大概都會和我一樣忽然熱淚盈眶。 從汾陽到上海到澳洲,晉生帶著Dollar走過了許多國人現(xiàn)實中二十年的輾轉(zhuǎn)路,后現(xiàn)代的時間設(shè)定更有著一種對群體宿命審視預(yù)言的玩味。無論是2014的反腐,還是2025想象中牛逼的RMB,玄幻二字,不只是電影中的科幻平板,還是這國這人不變的路途。 那一年,晉生是用炸藥放飛荷爾蒙野心的暴發(fā)戶青年,魯莽地追逐愛情,生活的真相和人性的無能尚未展開。只是炸裂的冰面依然是一霎那短暫的煙火,好像那一年濤們飛揚的舞步,終要歸于無聲。憤怒的老年手握槍卻依然焦灼,迷失的少年即使握著家門的鑰匙,卻再難踏上歸家的路。 你是北漂的白領(lǐng),你是進城的民工,你是驕傲的中產(chǎn),你是權(quán)錢遮日的官商,無論你多有底氣,或者多無可奈何,而你終究是離開了。 離開破敗的土地,離開嘮叨的爹娘,離開說過情話發(fā)過誓言的姑娘,離開霧霾籠罩的城市,離開沒有安全感的國度,離開封閉的蒙昧,離開被謊言綁架的人生。 卻仍然尋不到想要的,彼岸不是家園,山河破碎,故鄉(xiāng)已遠。 2014年年初,雨夜,在德國一個藝術(shù)院線的小影院和幾個老人一起看《天注定》,難懂的方言搭配德語字幕,那感覺非常詭異,德國人反倒更能get到許多笑點,然后影廳越來越沉默,時而隔壁傳來深吸一口氣的聲音。這片終究和它的憤怒一樣,不合時宜,僅有權(quán)講給異邦人聽。 賈樟柯在接受采訪時說,這一次他在《山河故人》要講的東西很小,是簡單的情感體驗,與時間有關(guān)。 然而我卻看到了最遙遠的精神流浪,最無力的蔓延的悲涼。 他還說過,“拍電影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 可你我終究沒有資格抵達自由終點,無論在小心存活的你國,還是各色面孔簇擁的他國,你我腳步輕快,卻逃無可逃。國有無數(shù)個,家卻只在那,我的家在白山黑水,你的家在黃土高原,若希望已死,若哪里都已不是祖國,若故土孱弱到只剩憑吊,何時才是歸期。 葉倩文在《珍重》唱,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盼望世事總可有轉(zhuǎn)機。 我們的過去,散布在時間的長河里,若隱若現(xiàn),無處安放。我們的未來,在時代的洪流中,早已注定,再無轉(zhuǎn)機。

微信公號:movie_jimigao

 短評

一種輕描淡寫又撕心裂肺的時代孤獨,對山河的依戀和憂慮也都在里面了,故人已近黃昏,濤聲是否依舊?三段式,三種畫幅,三種人物焦點與情感核心,跨26年,完成對故情的建立與懷念。兩把鑰匙,兩首歌,綠皮火車,殘垣斷壁,古塔白雪,等等元素,都耐人尋味。

5分鐘前
  • 心生
  • 推薦

科長之所以能在國際上不言自明地必然代言當代中國十余年,與其敏銳嗅覺與自覺擔當關(guān)聯(lián),而“販賣”一說簡直就是懦弱奴役的劣根殘余。緣起當代最為轟動的國家政治串聯(lián)大事件之一—山西官場大地震,選取期間關(guān)聯(lián)的晉商個體命運,由此延展出的前世今生未來,尋回其丟失已久的時間感傷(不再是對平庸的沉郁)

9分鐘前
  • 水怪
  • 力薦

這部算是賈樟柯這幾年拍的電影中難得的佳作了??吹臅r候很感動,只是看完后我忽然在想,這部電影里的很多人念念不忘的,其實是中國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特有的情感倫理體系吧。這種體系必然是要破碎的,如果被這種體系困住了,同樣會很痛苦。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要向前走,這樣才會有出路吧。

12分鐘前
  • 丁小云
  • 推薦

賈樟柯這一部蠻意外的,雖然仍有很多讓解讀者興奮的元素(畫幅、汾陽、過去現(xiàn)在未來、抗刀的人),但是,他包裹的卻又始終是個無聊的情節(jié)?。ㄓ绕涞谝徊糠郑?。思鄉(xiāng)以及對時間的懷念。趙濤結(jié)尾《母親》式的舞蹈也并沒有預(yù)想的那么好,整體沒什么能讓人記住的瞬間,或是亮點。。

16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還行

賈樟柯就是中國社會的剪報手,每隔兩、三年就跑去歐洲讀一下自己拼貼的新字報。曾經(jīng)植根于個體經(jīng)驗的現(xiàn)實主義,已經(jīng)蛻變成今天讀著報紙看著新聞居高臨下對現(xiàn)實的想象。一種泛濫鄉(xiāng)愁和情懷,搪塞了在社會觀察上的平庸和無力,只剩下影像語言上一而再三小花樣在茍延殘喘掙扎。

18分鐘前
  • Peter Cat
  • 還行

看前排為了“賈拍電影是否只為迎合國外評委而專門揭露中國黑暗面”要打起來了,其實我覺得完全沒必要糾結(jié)這個問題。為何要管這部電影有沒有得獎,得的是哪里的獎,評委為什么會給它獎?就不能單純地將目光放到電影本身上?電影情節(jié)是否打動你、表演是否引人入勝、看完后是否能令你思考,這才是重點。

21分鐘前
  • 我是鬼鬼
  • 推薦

三個畫幅三個時代,山河猶在,故人何歸?你的心啊,飄蕩何處去啦。

24分鐘前
  • keke
  • 推薦

“Go West”確實很洗腦,但葉倩文的“珍重”簡直勾起了情懷。賈樟柯講述個體中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三個故事各有缺陷,拼在一起卻能帶來離愁別緒的會心一擊。

26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一半拾撿城市變遷,一半采摘鄉(xiāng)村思想,一代人的烙印幾代人的紐系,情懷滿分。

30分鐘前
  • 睡在巴西旁邊
  • 力薦

#戛納紅毯#一次迷人又大膽的嘗試。三個時空,對生活質(zhì)感的復(fù)刻細膩又得體。時代變遷,故人依舊。開頭與結(jié)尾的舞蹈令人淚奔。

35分鐘前
  • 水瓶以北 天蝎以南
  • 推薦

兩次放映中斷重來都阻擋不了歪果仁流淚跪拜,問了幾個外國朋友皆稱神作,國內(nèi)同行卻疑其諂媚逢迎。三種畫幅三個年代,意象符號直白復(fù)現(xiàn),形式足夠讓影評人亢奮幾天;弱化社會批判,理順敘事邏輯,對故人故土的悵惋,內(nèi)容也輕松勾起共鳴。差40歲的婆孫床戲閃瞎國內(nèi)記者,大概趙濤也是出口歐洲專供吧。

36分鐘前
  • 謀殺游戲機
  • 推薦

前幾天看許知遠訪問賈樟柯,見面之前做足功課,看了他全部的電影,期待聊藝術(shù)與人生。沒料想見了面,賈導(dǎo)卻大聊VR、外星人和宇宙黑洞。或許有一種藝術(shù)家,當下總令他失望,所以他選擇活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處,遙望此生?!渡胶庸嗜恕肪褪沁@樣一部片子吧。

41分鐘前
  • 赫恩曼尼
  • 推薦

沉睡的小河從大學(xué)冰封到晉生炸響第一炮,很快變成了一條無人能阻擋的大江。 在澳大利亞的海邊,江的奔流都已是那么微不足道,源源不斷的浪潮無時無刻不在襲來。 當我們被潮流甩在了后頭,總有那么一天我們會開始緬懷那些被自己拋在身后,如此時此刻的自己這般無奈的故人。

44分鐘前
  • 列車長&solaris
  • 力薦

真是又生硬又動人。今年的幾部國產(chǎn)片《解救吾先生》《烈日灼心》《心迷宮》《山河故人》,雖然瑕疵都有,但感覺都很不錯。張艾嘉與董子健的老少戀畫面出現(xiàn)時,我在影院里聽到了當初看《烈日灼心》里鄧超與呂頌賢同性相吻時有一些觀眾的聲音:“好惡心!”他們還不習(xí)慣哪!

48分鐘前
  • 鄧安慶
  • 推薦

董子健演母子戀還蠻帶感的,重度媽寶氣質(zhì)竟也能找到屬于他的一片天

51分鐘前
  • 王大根
  • 推薦

不知為什么,畫質(zhì)更像電影了,演員更專業(yè)了,制作更精良了。當年看賈樟柯的感覺卻沒了。賈之前電影的優(yōu)秀之處就是,你不覺得你看到的是演員,你覺得你看見的就是普通人和最現(xiàn)實的中國。但現(xiàn)在,你知道這是一部電影。三峽好人,倒是更配山河故人這名字。

56分鐘前
  • 今何在
  • 推薦

你知道最妙的一部分在于,當你從電影院走出來,你的眼睛變成了他的,他在牽著你走帶著你聽,一腳踏進去的奔流的河,好在你并非無知無覺。

60分鐘前
  • 鞋舌不跑偏
  • 推薦

梁子說他的告別在迪廳已經(jīng)說過了,父親無言甚至連告別都沒有,所以濤執(zhí)意陪著兒子顛簸半個山河,只為告別時別那么匆忙。終究在兒子的記憶里她成了故人,隔空呼喚恍如前世。父子的溝通不暢如同時光的諷刺,綿長的歲月跨度總是讓人不勝唏噓。次第登場的人物在交錯光影里道聲珍重,牽掛是愛最痛苦的部分。

1小時前
  • 西樓塵
  • 推薦

用三種畫幅三個時間點、一個女人二十幾年的人生,說的還是歸鄉(xiāng)的主題,把“從老家來到城市”的人帶到了異國,這的確是新世紀、未來多年很多中國家庭、海外成長的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仍有很多熟悉的東西如粵語老歌,超現(xiàn)實符號等,一些段落有不同程度的別扭,但于我總體OK。演員演技需推敲

1小時前
  • 米粒
  • 推薦

每段關(guān)系都有距離感,“活久見”是張空支票。喜歡的是平白直敘和呼應(yīng):火車上惆悵的爸爸,騎著單車路過葬禮的老頭,飛機墜毀地燒紙的母子,扛刀長大的小孩,趙濤的紅衣。還有一開始的熱鬧最后都成孤獨。

1小時前
  • mumudancing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