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賊腔(不是影評)
去了一場紀念格里耶的活動:放映《伊甸園及以后》(L'éden et Après),并邀請格里耶遺孀,一個親切的老太太,以及一個同樣親切的法國文化人先生來做討論講座。
這是那種最適合半夢半醒狀態(tài)里看的藝術電影,左邊人說,覺得好像永遠不會完,又覺得會在突如其來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完了,這話用來形容這種電影的時態(tài)非常貼切。放了一半卡碟了,大概碟與機之間正盜不相容。重放時右邊人提醒我注意片中一名法國文青騎自行車去調(diào)擺的一個土耳其當?shù)厝耍骸斑@個露了半個胸的人很賊腔嘞?!边@下了得,發(fā)現(xiàn)這個人很“賊腔”后,我開始狂笑,桌椅亂顫,眼淚口水齊飚,惹來怒目而視紛紛,可憐我實在控制不了,笑到后來和哭差不多,直到現(xiàn)在想起那個委屈萬分的白袍露胸賊腔人,還是笑得跟打擺子一樣。
學著用一句文雅的句子來敘述此事:虛無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性被無意中植入的后現(xiàn)代音符粗暴誤讀并消解殆盡。說實話,我對學院腔及藝術電影并沒有偏見,對格里耶本人還頗有好感,雖然個人更認同他的人勝于他做出來的電影和畫。格里耶自己都不愿和他收藏的大量現(xiàn)代藝術作品生活在一起,想來也能體會被“賊腔”兩個字輕易拉離電影的感受吧。
(注:賊腔,方言,目前還找不到非常貼切的對應詞,比較接近“欠扁”,但沒“欠扁”看上去那么顯而易見地搞笑。)
2 ) 形式與含義之爭
《伊甸園及其后》無論怎么看,其主題都非常有拍攝成為一部賣座驚悚懸疑片的潛質(zhì)。當然,這得看劇本交到誰手里。由阿蘭?羅伯-格里耶這樣的新小說代表人物自編自導,它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這個樣子。
西歐小城中一個寧靜冷清的小城中,少女家里價值連城的畫被盜。少女為了知道真相,踏上了非洲小國開始了尋覓之旅,最后在肉欲迷離中結(jié)束旅行。
故事是好故事。但是導演顯然并不想好好講故事,而是想玩結(jié)構(gòu)。一種靈活的創(chuàng)造,一種并非建立起來之后就顯得處在最終狀態(tài)中的結(jié)構(gòu)。
于是我們看到:
大學生活還是大學生活,但是在其資料片式的蒙太奇手法中時不時地會出現(xiàn)一些顯然來自于另一個時空的旅行瞬間畫面。
咖啡館還是咖啡館,甚至因為其招牌毫不張揚甚至有些刻板的字體顯得有些無趣和沉悶,但外墻上貼著的光怪陸離的廣告以及“請喝血”的字樣,又與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完美地搭建在一起。
迪舍曼出場,鏡頭相當長,寂靜無聲,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之下走進被他們環(huán)繞的中間,坐了下來。
咖啡館內(nèi)部的桌椅墻構(gòu)成了一個復雜的迷宮結(jié)構(gòu),完美地滿足了原著中所設想的一切需求。
約會地、命案、旅行,接下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鏡頭之間我們甚至只能看到最基本的邏輯聯(lián)系,顯得更加寫意,而非一種深度寫實。
包括在接下來的旅行和囚禁情節(jié)中,鏡頭之間的銜接真的是沒有基本的連貫性概念。
除了鏡頭和邏輯銜接之外,白天的光照寫實且生活,夜晚的光照孤獨且夢幻,增強觀眾的夢幻感;對白和配音則顯得孤零零和凌亂,除了片頭一段密集的對話是來自于咖啡館中的游戲之外,全片都在避免一種以交代信息為目的的對話,一切都在圖像中進行著,但悼念的那場戲的配樂,又令人感覺全片的任何聲音,僅僅只是出于一種聲響上而非意義上的考慮。
然后,在以上各種要素的作用下,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一部分穿插在前情環(huán)節(jié)中,讓女主角/敘述者自己干預敘述、擾亂線索,甚至于打散重排,任何一個關鍵劇情的要素可能開篇即出現(xiàn),也可能在情節(jié)進行中姍姍來遲,形成了一種處于誕生狀態(tài)中的結(jié)構(gòu),不斷改變、質(zhì)疑、自我毀滅。用導演的話來說,這是一種深度的寫實主義,是一種電影特有的創(chuàng)作模式,從文字腳本那清晰、連貫、寫實主義的幻覺中掙脫出來的,自我關閉的偵探模式。另一種幻覺。也正如導演自己所說,這是一種“很注意形式結(jié)構(gòu)的、但沒有明確邏輯連貫性的剪輯”。
這是一種自然和反自然的交替。如果伊甸園代表了一種本初的自然狀態(tài),甚至于人還沒有能夠成為人,那么人被逐出伊甸園之后則應該是最早的反自然事件。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其覺醒自己是人,但要覺醒自己為人,又必須犯下原罪背離造物。這就是一種重大的矛盾。
同樣的,在電影創(chuàng)作當中,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大眾連載小說式的形式感受,那么我們可以改造其結(jié)構(gòu),使之在進行過程中仍然顯現(xiàn)出一種“不斷創(chuàng)造”的景象,而不用成為那種一切環(huán)節(jié)都已經(jīng)固定死的虛構(gòu)。
可是如果對這樣的結(jié)構(gòu)形式進行一種解構(gòu)和重排,又一定會喪失其原本的感官刺激,進入到一種對其所包含深層含義的尋覓和迷惑中。一切藝術作品都奮力想傳達給受眾一種感同身受般的經(jīng)驗,可是又總會面對受眾理性與分寸的拒絕。這種傳達總是需要某種具體的闡述,而闡述本身,又恰恰是與之背道而馳的理性主義。這,又是形式探索的一個重大矛盾。而摒棄了以上種種之后,就可以以導演所向往的自然狀態(tài)天真前行。
所以,在一片異國的荒漠中,一些個現(xiàn)代文明的生命的終結(jié),應該是雖然仍有扣不上的扣但仍然可以結(jié)案的偵探劇情的終結(jié),是導演心目中自然與反自然的終結(jié)。
但形式與結(jié)構(gòu)之爭,沒有終結(jié)。
以上都是屁話,我自己都不信。你看影片當中那絕美的色彩。
3 ) 格里耶的伊甸園
格里耶式的結(jié)構(gòu),一切被拆散、解構(gòu)、重新拼湊,虛幻和現(xiàn)實之間的奇妙旅行,仿若無數(shù)次重新開始經(jīng)歷不同軌跡的結(jié)果,黑白影像被彩色取代,紅色的遮眼布、紅色的長筒襪、艷紅顏料調(diào)制的血跡...骰子和左輪手槍俄羅斯輪盤的游戲、揮之不去的海邊浮尸夢魘、假戲疲倦到無趣時對真做的狂迷,符號化的東西太多,去一一解讀只是茫然,格里耶大概是拍自我意識如此強烈、看不懂但又能吸引觀眾看下去為數(shù)不多的導演之一。
對于伊甸園這個cafe,估計放在法國,才會有這么多有趣又匪夷所思的情節(jié),其實我最喜歡開頭被圍困在室內(nèi)無處可走的疏離與焦慮感,當然最后宛如twins的遇見也有趣,兩生花般看見另一個分裂的自我,電影中費解,現(xiàn)實中可怕,或許這就是格里耶的魅力
t1538797b8 t165cb41b5 t110a01b3b 中文字幕在射手
美
這銷魂的結(jié)構(gòu)?。〔皇窍惹澳钸^了劇本果斷看不懂!格里耶在劇作結(jié)構(gòu)上就是神!就是神!
3.5 同《N擲出骰子》放一起的話這部的narrative其實還算清晰線性的。無論如何許多的場景布置,色彩和一些鏡頭運動在視覺上是stimulating的,哦以及配樂。在剪輯運鏡欠奉的地方就靠好看裸體支撐著畫面。開頭有個十分problematic的gang rape場面,而后半段更多是不著邊際的male gaze,軟色情,作為直男觀眾不可能覺得不好看,雖然也導致narrative thread變得十分fragmented and lost (and of course it's intentional)。總體上依然契合格里耶的新小說理念,一種故意的elliptical story-telling(和許多的BDSM性幻想)。力推LB上的這一篇分析:https://letterboxd.com/florinscanlon/film/eden-and-after/
形式主義。一切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切尚未開始。尚未可知。如同《銀色星球》“我們生命中崇高的、充滿希望的、莊嚴的一出戲 將繼續(xù)糾結(jié)在 一個普通的成功飛行和墜機著陸的馬賽克中”。
不知所云,意有所指。但是為了一幅小畫,殺來殺去的,老格,你低俗了!我知道你不是這意思。
視覺過度
高雅與通俗的結(jié)合體,不錯的電影。
很抽象,不太懂,拍的非常美。
這部跟N擲出骰子單看哪部或許都會覺得WTF,但兩部一起看就特別好玩啊,我是先看的N,看正片時不但沒有被劇透減弱樂趣反而平添大量發(fā)現(xiàn)預告欺詐、看這段要怎么安放的樂趣。百無聊賴大學咖啡廳排練生活與突尼斯實地冒險不過是同主題的變奏,N里面各種說不過去的畫面在這正片里倒基本上都有理有據(jù)了(相比之下- -),女主絕境中化身出一個拯救自己的另一個自己,我真的特別喜歡二重身主題。此版本里四個男主戲份平均,他們都長得蠻好看的。
與《N已投出骰子》構(gòu)成一種奇妙螺旋。
7。各種亂敘事,各種假臆想
結(jié)構(gòu)與超現(xiàn)實
n.已經(jīng)擲出骰子的詭異版前序 哦 法式實驗 帶濾鏡的假血 你連一點真實的泥土都不敢沾
亂,實驗,假象。受不了的就是那紅色的假血
聲音先導下的聲畫設計中又吸收了戈達爾新浪潮式和安公《放大》式的元素(諸如美術設計),非常富有時代感。
★★★☆ 本片更適合午飯后欲睡的精神狀態(tài)下來看。前半部分的感覺跟戈達爾的《中國姑娘》非常像,畫面簡潔工整,幾個顏色更顯眼,符號、實驗、行為,三個字總結(jié):簡、迷、離!阿蘭·羅布-格里耶 不愧是作者電影的代表。
還好看過書。。。這結(jié)構(gòu)。。。
周六下午。青春幻游天馬行空清新水粉畫
總的來說,我覺得他和杜尚一樣,是個各種幻想的色情狂,還有窺淫癖什么的。挺精彩的一個電影。那女的是模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