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兩星的并不是因為他是爛片,相反,他是成功的,不過在我看來是成功的壞片 開篇一個穿街度廊的長鏡頭,仿佛向我們緩緩展開越南社會的一個橫切面,這也就奠定了電影重敘事輕人物的基調(diào)。人物的對白極少,特寫鏡頭極多,所以符號化的指代極多 一、青木瓜,這個前人分析極多不再贅述了,尤其是最后那個剖開露出籽的青木瓜,銜接上小梅的懷孕。這個設(shè)置是極富匠意的 二、蟾蜍(青蛙),女主從一開始主人小兒子拿青蛙嚇唬她時隱約而冷漠的抗拒,到后來用腳“挑逗”蟾蜍,到再后來阿權(quán)進入小梅房間后,給青蛙的一個特寫鏡頭,其實是對性的隱喻。女媧通女“蛙”,因蛙產(chǎn)卵極多,因此蛙本身就是一種生殖崇拜(當然這個推斷是基于東亞文化的相似性延伸的,不了解越南國情) 三、窗,電影的許多鏡頭都是通過窗攝錄的,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是阿權(quán)從自己的房間出來,畫面一轉(zhuǎn),一個透過窗的長鏡頭記錄了他在門口猶豫、徘徊,最后進入小梅房間的全過程。窗代表著隱私,具有間離感,但同時也代表著窺伺。窗的運用也延伸了景深,加強了審美意趣。其實是使畫面更具有唯美的色彩的。
分析了這些,為什么還要給兩星呢?第一個就是影片所塑造的男女差別意識,影片中整日奏阮的老爺,時不時卷著家財出去揮霍,害得家里揭不開鍋,只有夫人在鋪子里苦苦支撐;阿權(quán)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整日彈奏靡靡之音,不事勞作的類型,但偏偏他們在影片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這部電影所造就的女性宿命論,丈夫死了就要上樓上去念佛,將自己“束之高閣”,靜思己過,老夫人如此,夫人也是如此,夫人在樓上為送走小梅哭的那個鏡頭,四周有座顛撲不破的牢籠,這是女性所謂的“命運”。
第二就是影片中折射的階級差別意識,首先小梅和主人一家本應該就是天然對立的階級,化解矛盾的方式居然是懷上了主人的孩子,看到這里我都笑了!突然想起一句話,保姆還是要發(fā)工資的,但是妻子只要喂飽就可以了。
我還是細思極恐。
再就是主人家的二兒子,其實只是三五歲的小孩,但是對小梅形成了天然的威權(quán),甚至是無來由的霸凌。惡意地打量,弄灑拖地的水,在花瓶里撒尿……甚至害小梅打翻了貴重的花瓶,但就是階級差距,讓小梅不敢怒,也不敢言。
第三就是影片中的雌競意識,女主兩次見阿權(quán)時穿的紅衣服啦,阿權(quán)未婚妻給小梅的一巴掌啦,老夫人對夫人“你都不能照顧好自己丈夫”的責備啦…好想說一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最后一點算我瞎說,男性不思進取,女性順從而有心機,在我看來是一部陰性的片子,是為了迎合白人的陽性凝視的,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就還是如此,二戰(zhàn)風雨前夕,這里仍然晦澀而潮濕,延續(xù)著所謂的“東方美學”
這里靜水流深,很美,但下面卻是一潭腥臭的爛泥
《青木瓜之味》講了一個灰姑娘的故事。當年朱麗亞?羅伯茨就靠了一部灰姑娘的電影大紅大紫,因為這個是最好的夢題材。我的同事將QQ簽名改成了灰姑娘、王后字眼之后,就有一個人不斷打擾她,弄得她很煩惱,是何居心,根本不熟啊。這是灰姑娘的一個煩惱。 但一般來講,灰姑娘的煩惱都是在未遇到王子之前,被后母和姐妹欺負,整天灰頭土臉,愁眉不展,難怪人家看不出美,非得有魔法的庇佑,換上禮服,穿上水晶鞋,被王子瞅見,那以后就苦變甜了。 咱們這《青木瓜之味》也是深得灰姑娘變身三味,設(shè)置情節(jié)如下,灰姑娘離開主人家,女主人贈送精美旗袍及金項鏈各一件,等到了王子他家,王子每天忙著彈琴、作曲,跟女朋友約會,都沒正眼看過灰姑娘,怎么辦呢,恰說這一天,灰姑娘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特想打扮一番,就把舊女主人贈送的美服飾物紛紛穿戴起來,還有,愣是讓她之前在打掃少爺房間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口紅一只,這回就派上了用場,灰姑娘在鏡子跟前涂口紅,少爺剛好進了屋,就給瞅見了,就驚艷了,你想啊,大紅的旗袍,金燦燦的項鏈,鮮紅的口紅,不驚艷都難啊,終于還是成全了一個灰姑娘的故事。 據(jù)說這個片子滲透了佛學思想,我對佛很敬,離得也有點遠,不大明白咋回事,佛說,慈悲為懷。所以看見一個女主人,慈眉善目,灰姑娘打碎她最喜歡的名貴瓷瓶,都不帶大聲地,還安慰小女孩呢??蛇@女主人卻留不住丈夫的心,還要被婆婆說她沒本事,真是好人沒好報,用佛的話說,大概叫因果報應,就是上一輩子欠了她丈夫,這一輩子來還,要不咋對丈夫那么好呢,人家都出走好幾回了,每次回來,夫人都是歡天喜地、從不責備,真夠佛的。最后,灰姑娘離開她的時候,猝死,估計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享福去了。還有成天念經(jīng)的婆婆,也是體現(xiàn)了導演的佛的思想吧,你看,家里的正宗一把手天天都干這個,大家還不都跟著學著點。最莫名其妙的是個老頭兒,對這位一把手念念不忘,七年未見,成惦記,最大要求就是看看她老人家的背影,一旦得見就笑得跟花兒似的,這也夠佛的。 說灰姑娘,是,鄉(xiāng)下丫頭,到城里作傭人來的,可是,人家命好,在一個慈悲為懷的佛教家庭里,其樂融融,每日也忙,可是忙中有樂,比如看看螞蟻打架,把木瓜剖開看看里面的瓤,還真是晶瑩剔透、美妙絕倫的說,所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納頭便睡,別提多充實了。唯一的不和諧音符就是主人家的二子,老是找她茬,估計也是想引起她注意來著,所以,除了嚇著她幾次,也沒給灰姑娘的心靈造成什么傷害,總之,該電影演繹了完美的灰姑娘現(xiàn)實版。最終,少爺教她識字,她一臉謙恭加害羞,少爺又耐心又和善的,愈加其樂融融,不知道這是否就是張愛玲女士寫過的某些中國男人,教小姨太太識字之樂,哎呀不得了,果然夠東方。 把一部特溫婉電影給看成這樣,真慚愧。不管咋說,畫面真夠美的,還是那句話,生活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我就缺了那個好攝影師的眼光啊,55,沒轍了。
影片行到中程,想到李天葆的《盛世天光》,或者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前者濃重燦爛的色彩與影片中的南洋情調(diào)不謀而合,且同樣呈現(xiàn)出一種新舊時代交替時「家族」的痛苦掙扎。后者女孩在熱風吹拂街道上奔跑的畫面仍在眼前。南洋風韻總是形似,由于陌生與區(qū)隔,總能將這一區(qū)域的意象與所指粗粗歸攏成一團混合物來混淆視聽。就像本尼迪克特在東南亞研究里指出「東南亞」這一籠著空花陽焰的語詞與生俱來的迷惑性:“一個重要背景因素是“東南亞”這一概念本身,暗示了一種專屬集體性。但事實是集體性難尋……”
慚愧來講,在遠遠稱不上影迷的觀影生涯中,幾個東南亞國家只看過代表作?!稛釒в辍?、阿彼察邦、青年影展上看到的稚嫩小片,甚至連馬來西亞與臺灣或英國的合拍片(《夕霧花園》《南巫》)等都沒看過。至于陳英雄本人,還是因為他今年入圍了戛納才有了「要補足」的念頭。實在是電影如汪洋春秋而我僅是蟪蛄。因而只能談這混沌的意象與蜿蜒出的譬喻。
陳英雄在調(diào)度攝像機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微觀攝影機拍蟻蟲掙扎在生死一線,拍圓潤指甲捻過臟綠蟲翼。那座故事大半段發(fā)生的住宅,全片偏偏沒有大張大合的全景,無人得知樓宇布局究竟幾何。幾個鏡頭位重復的排布全是平掃的中景或深焦。平掃寓意著時間延宕中的重復幀:小梅端著菜肴穿過透風的中堂來到主人的飯桌,中子蹲在窗沿上去夠捕蟲的工具。深焦(說實話,有點像人像攝影)則側(cè)重描畫刺點:木瓜渾圓瑩白的籽,從綠葉上滾下的汁液,少女顫動的眼睫。平掃囊括了被詛咒的地理空間(宅/寨)和被主仆關(guān)系、大家族制度壓制的女仆,后者的魂靈僅在與郁蔥草木接觸之時才變得額外鮮活。
其中家宅布置也擔當了尤為重要的作用。東南亞濕熱,多纏綿陰雨,加上故事背景處于工業(yè)化產(chǎn)品剛剛舶來越南境內(nèi)之時(也就無空調(diào)、電扇云云),因此內(nèi)室多開四方窗扇,大小錯落,四庭甚至不設(shè)圍墻,僅有方柱林立,才能令燥郁的空氣與氣氛悠悠流轉(zhuǎn)。
同樣的裝置在溝口健二等熱衷于拍攝江戶時代的東亞導演中也能見到。舉幾個陳英雄的例子:一是影片中唯一的外景,區(qū)別于整片幾乎都放置在室內(nèi),女主人的布店顯然是一個指向意義的“外骨骼”:接了天光和人來人往的街道,意味著不再需要幽閉于一個森森大宅,受女性永久被迫束縛在家族制度的詛咒,而是擁有女性主體的力量,掙得能夠讓家庭維生的口糧與金錢。但此處,僅有小窗內(nèi)的一框景色是流動的,鮮活的——一個與人情往來(更廣闊的社交圈)、還價叫賣(商業(yè))和自行車(更效率的交通工具)掛鉤的天地,前景卻依舊是暗淡的,老式旗袍、棉線、破舊海報,無一不彰顯了這個落寞女主人的身份特征。
二是影片末尾,小梅成為鋼琴家的女仆,開始在一個更為現(xiàn)代也更為西式的內(nèi)室中行動。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鋼琴家與小梅的追逐,鏡頭多半通過不同圖紋的窗格滑行,女主角從自己的陋室轉(zhuǎn)入主人的衛(wèi)生間,再轉(zhuǎn)入寬敞明亮的主臥,偷偷拿出鋼琴家未婚妻的口紅,在掛有象牙浮雕和琺瑯畫旁的雕花木鏡前涂抹嘴唇。
伴隨著身處空間的等次提升(仆人間-走道-主臥衛(wèi)生間-主臥-客廳),身份地位也仿佛在鏡頭切換間完成從女仆到一個“假扮的女主人”身份的轉(zhuǎn)變。但這一瞬間被外來者——鋼琴家的注視打破,女主角開始倒退,從起居室按著原來的路途倒退進她日常行走的空間(從裝潢布局上看可能是雜貨間),在純裝飾的格擋和通道間僅有的窄縫里畏縮地躲著。
這一段的氛圍拉扯到極致:鋼琴家的好奇和女仆的戰(zhàn)栗,情愫游動。但若解剖這情愫,仍然會發(fā)現(xiàn)小梅將要承受的命運實則與她的母家如出一轍,盡管這惻然的命運被包裹在命途突轉(zhuǎn)地位躍升,從女仆奪了鋼琴家的歡心從而上位的戲劇性情節(jié)下。從幼時的女仆身份,以端茶送飯的角色初次見識到主人家大兒子的朋友,也就是鋼琴家開始,女主的好感始于鋼琴家的文質(zhì)彬彬氣質(zhì),酷似希臘神子的外表,以及某種不可言說的,由于陌生疏離產(chǎn)生的好奇。反之,鋼琴家中意女主也因為她骨骼分明的古典長相,身份僭越的性張力。但最終塵埃落地的晚上,如同任何非現(xiàn)代的愛情故事一樣,鋼琴家通過性,或許有的半推半就的過程,心照不宣地完成了最后高潮的鋪墊。
當意識到這一點時,或許就不難理解貫穿全片的性暗示:棕櫚、蕉葉、木瓜、純白的乳液、拉絲的蟲卵、被圈養(yǎng)的蟋蟀,此起彼伏的蟲鳴……源于自然,逃出道德行制的約束,或許暗示了律法、規(guī)定、自我約束在這個場所中的失效,一種前現(xiàn)代的社會形態(tài)。在這個空間中,情/欲成為最飄忽不可得的物象。老一輩里,父權(quán)大家長習慣性地攜帶妻子辛苦賺得的家產(chǎn)逃離,成為家庭責任的背叛者,遑論對夫妻情誼的承擔。年青一輩里,鋼琴家對未婚妻的背叛,后者從西式婚姻的受益者成為受害者,對女仆的愛帶有光環(huán)般的古典純愛——相遇、懷孕到結(jié)婚,迅疾如風的情節(jié)推動也佐證了這一點。上位者的憐憫,始于好奇和顏控,始于對純粹藝術(shù)的追隨(男主對女主雕塑般的五官的癡迷與不可控的下筆描繪),在最后男主教女主認字念讀,一派琴瑟和鳴的情節(jié)里,很難不感知到命運之鐘的敲響與長鳴。最后菩薩慈眉善目卻面露深意的笑意里也證明了這一點,看似逃脫了命運的藩籬,一躍成為了不敢憧憬的權(quán)力角色,卻仍然飽受著性別、階級綿延終生的詛咒。
蘿莉期女主簡直是透明的 后來長成了癡呆版謝杏芳 遠拍還行,特寫簡直了。。。不過和男主的情兒比起來,女主磨下腮、把嘴整小一號,還是能看的。。貫穿始終的恐怖片音樂是怎么回事!涼拌青木瓜絲的滋味,我也想嘗嘗
節(jié)奏會不會有點太慢了,好像說了又其實沒說。導演玩軌道玩high了。獵奇式的西方視角看東方,我覺得就算告訴白人這是中國他們也會信的。女孩兒、明亮的攝影和躁動的音樂不錯,女孩兒長大之后(導演老婆)顴骨好高。
看的第一部越南片,很特別的畫面美。1950年代。木瓜菜。洗澡美?!霸诿返难壑惺澜缡敲篮玫?。梅的美好從她的每一個動作體現(xiàn)出來,從她洗手時候的表情,她的簡單的微笑,她看世界的眼睛??偸墙o人無憂無慮的感覺。”另,剛過9.18,看了一篇關(guān)于中國遠征軍遺骸在越南受到的破壞,對這個國家委實不爽。
陳英雄早期電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濕熱的東南亞氣候,那時的他還是植根于鄉(xiāng)土,濃烈的南越殖民地氣息與沒落的儒家傳統(tǒng)糾結(jié)在一起,構(gòu)成了奇妙的視覺沖擊,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竟然也能和諧相處,不得不叫人心生吊詭,再加上凄絕的電影配樂,民族樂器與鋼琴協(xié)奏交雜在一起,看似風馬牛不及,卻沒有絲毫的突兀
生命也就那回事,愛情也是
層層景象如同蘇州園林一般別致,有著濃濃的東南亞風味。潮潤的桑巴斯溪蟾,針灸細煙仿佛可以聞到淡雅的藥香。導演喜歡回廊景象的描寫~動、靜之間有著別樣風味,青木瓜是什么味道?可能是酸澀是清酸略澀吧如同電影里的愛情一般?!緊st挺好的怎么詭異了。女主是要多看的類型,越南語真聽不慣】
這片細思極恐。背景的戰(zhàn)機轟鳴聲暗示著戰(zhàn)爭的背景,梅來到一個傳統(tǒng)越南大家庭后,這個家庭中父親角色缺失,女性角色沉淪,代際復刻的命運使其必然沒落。其后轉(zhuǎn)入受西方教育影響的鋼琴家家中,與鋼琴家達成交合,梅完成了從無知貧窮向有學識家庭幸福的轉(zhuǎn)變。赤裸裸的政治隱喻。這片也是我見過性暗示最頻繁的,從植物到動物到水到鏡頭語言,通篇都在性暗示,尤其最后取出一顆木瓜籽放在一朵綠色植物里,下一個鏡頭梅懷孕了,真滴牛逼。
趁黑摸進人家房間確實不地道
潮濕的夏季,怎么也干不了的心事,墻上淡淡的水痕泛著淡雅的香味……全部彌散在電影的每個角落。梅穿過院墻,洗干凈手,不多說話,古琴的聲音傾訴,女孩的心事沒人知道……鏡頭實在好看,干凈利落,細細想來情節(jié)有很多瑕疵,不過這樣漂亮的電影實屬難得,氣氛真的很好。女孩長大,愛的男人被她吸引……還是喜歡小時候的她,輕輕的走路,吃飯的時候靜靜地看螞蟻,抓蛐蛐,樹葉婆娑………我喜歡的電影。
從開頭就覺得木瓜汁和木瓜籽是生殖的意象,果然最后一次撫弄木瓜籽之后就懷孕了。浩仁扔給梅一本書竟然是教識字,讓人不能不以為這是在影射殖民歷史。音樂頗為神鬼,偶爾的飛機聲是?
重溫才發(fā)現(xiàn)講了老人對老太太、太太對老爺、阿梅對阿權(quán)的三代人癡戀,還有做音樂家妻子的問題。一見鐘情,有機會默默陪伴在暗戀的人身邊,照顧他的起居,已經(jīng)很幸福了,最后竟然還被他愛上,此生無憾。配樂相當詭異。越南美。傳統(tǒng),也沒什么不好。
據(jù)說全片是在法國的攝影棚完成的而非在越南本地取景,難怪感覺貴氣許多
看的同時仿佛能聞到南方熱夏潮濕空氣中清馨的植物香氣。宵禁警報。摁死白蠟中掙扎的螞蟻。習慣性攜款落跑的老爺。剖開青木瓜后輕觸堆積的白耔?;煲暨^度:撥弦、蟬鳴、德彪西月光。佛像高深莫測的表情。溫婉(同時卑微)的女人。
陳英雄鏡頭下的洗頭和洗臉真的是無敵了。光滑的皮膚上閃動的水珠真是看得讓人心動神搖。
越南風情,悶騷男女,紅了梅花,綠了木瓜。
恐怖音效
《青木瓜之味》沒有裸露,或性行為,但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情色影片,即使在第一段,以筆觸的方式暗示了性意識(包括阿昧,或是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的產(chǎn)生,發(fā)展:微觀世界(手或腳),青木瓜或蠟燭油乳白色的液體,如此的象征主義難道還不能撩撥起性欲嗎?用某種感官化的評論來說,就是一種潮濕的熱帶影像。然而,反諷的是,無論熱帶影像還是“東方巴洛克主義”實際上是一種遠離東方的局部化remake(所有影片皆在巴黎形成了),通過影像,構(gòu)建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封閉空間,如同好萊塢黃金時期,憑空創(chuàng)造的《卡薩布蘭卡》,提醒著觀看者,是否在“回溯”時,進行了一種東方學的觀看。
滿滿的荷爾蒙,像滴落下來的木瓜汁,一切都在暗涌。陳英雄太會拍女人,特別是偷擦口紅的鏡頭拍的太驚心動魄。
前半部五星。悶熱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綠植的清香,荷塘里蛙聲一片,鳥兒清脆的啁啾始終縈繞在耳邊,光腳踩在涼絲絲的彩色花磚上,風穿堂而過,濃郁的樹影在墻上隨風搖曳。 熱得睡不著的夜晚,躺在涼席呆呆地望著窗外的皎潔月光,一陣微涼的風掀起紗帳 。這些充滿詩意的畫面如夏夜晚風般令人沉醉不已~
本來想給四星的,攝影太好了,陳英雄太會設(shè)置空間,視聽語言非常漂亮,不愧是學院派的身手,但是從梅成年開始(也就是從陳英雄的老婆陳女燕溪出場開始),整個故事傳遞出的信息就讓人非常別扭,充滿了殖民主義的暗示和一種“給西方人展示他們想看到的東方”的獵奇審美,而且陳女燕溪比起小時候的梅也確實不好看,而且神態(tài)里有種蠢笨驚惶感,太符合西方男性(故事里是受了西方教育的亞洲男性)拯救無知懵懂柔軟的東方女性這個套路了。我很討厭這種媚俗感。雖然導演確實有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