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言亂語的很是感動。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看到這里的時候熱淚盈眶。
很庸俗的把眼淚畫在這個句點上。
很小的時候老師曾經對我們說過,演電影的是瘋子,看電影的是傻子。
你是要做瘋子還是傻子?
2個貶義詞讓我無從選擇。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只想假裝自己很高深,假裝自己的置之度外。殊不知,眼淚在這個最庸俗的節(jié)骨眼里在眼眶里來回打轉。
畢竟是習慣看著大團圓出生的80年代人,不管多么的謳歌悲傷能夠植入人心的保質期長遠。不管每次看到俗辣到不行的編劇讓每個巧合圍繞成一個和諧的圓圈后大罵編劇的狗血,恨不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才能換的一時痛快。但是,不得不承認,原來我其實向往的還是簡單的幸福。哪怕沒有一絲波瀾只要簡單的牽手就夠了的小幸福。哪怕明明知道只是風雨后給你聊以安慰的棒棒糖,也會讓我滿足的熱淚盈眶。
我是個俗人。海角7號是拍給太多像我這樣庸俗的人看的。所以,最后的棒棒糖給的很適合,甜到我們的心口。
不想做劇透。只像簡單的記錄自己的心情而已。
我很庸俗,沒有刻意的去注意所謂精髓所在的7封情書。沒有刻意的關注所謂牽引劇情發(fā)展的60年前的故事。沒有刻意的理清整個愛情主線,隨意的心情,還是讓自己深深的陷入導演每個我喜歡的色調的小鏡頭里去了。
男豬腳很帥氣,盡管范逸臣在寶島里面讓我深深的覺得是一個大叔在拍偶像劇,但是,這一次還是讓我微微的浮起一絲少女情懷。盡管這個做音樂做到失意還這么有叛逆?zhèn)€性的男人形象盡管會和某些鄉(xiāng)村形象掛上聯(lián)系。但是,不的不承認的是范逸臣這一次的把捏很準。鄉(xiāng)土氣息濃重的生活還是讓他走的簡單的時尚感覺。不是屬于普拉達的時尚。只是簡單的,我所謂的簡單而已。女豬腳很不錯,是我喜歡的那種典型的瘦瘦的高挑的還很甜的女生(果然如我姐姐所說,你一般都是喜歡漂亮的)- - 為自己囧一下。男女豬腳都這么的符合我的審美標準,所以,自然而然的希望他們能幸福的在一起。所以,在男豬腳說出那句簡直可以堪比白爛到不行的話時,我還是很配合的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然后,聯(lián)想力很豐富的我刻意假裝很專業(yè)的聯(lián)想到60年前的背景故事和這個故事的牽引,然后,被自己的想到所謂的愛情感動的一踏涂地。
孔雀之珠,守護你堅貞不移的愛情。
不管是作家還是編劇管用的給某樣特定事物灌以特定的意義,然后,就會吧浪漫的氣息發(fā)酵到最高點。
這一次又是海角7號的勝利。在一次的庸俗的表達自己好想我能夠找到讓我能夠幸福的戴上孔雀之珠的時刻。煽情的橋段,友子的臉龐,戴上孔雀之珠時投映在大屏幕上的特寫。讓我狠狠的想做一把浪漫的夢。恨不得帶阿嘉走的那個人就是我- -海角7號真的是一部不錯的愛情片。忍不住的俗氣的口水一句。
我不是文藝女青年。
從來沒在豆瓣上發(fā)表一次看法。
這一次,嘩眾取寵一次。為了被編劇騙走的那點眼淚。為了表達自己的庸俗。這一次,為了海角7號。破例一次自己一點也不熟悉的影評。也許算不傷影評的文字。
片子里的大大,很可愛。幾次不經意的笑點就發(fā)生在這個早熟的90后身上。教堂里讓一群大人差點唱憋氣的阿門。電梯里雷人的愛你不怕死??吹綃寢寱r淡然的說的那句被上帝趕出來時的輕松。選拔時故意冷冷的站在門邊,一臉很成熟很冷靜的小樣。在警察叔叔喝high后的真情大吐露關于公主王子的回憶時淡定的一個吻。讓我對這個長的還不咋的小女孩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順便百度了一下愛你不怕死的歌。很陳綺貞的嗲音。這個小女孩,讓我單獨的贊一次。
“看啊 這是我的魯凱公主 長得漂亮唷 如果你有看見她 告訴她我再也不那么賣命了 我已經回來當一個安分的小警察。。?!本焓迨寰坪蟮氖B(tài),又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暗暗的想,我是導演會不會很白爛的下一刻來個妻子的回歸。大家一起high到底?果然,導演不是我這等小P孩能唆使的,有人歡喜自當有人憂,遺憾美學無論任何地方都能用到。退一部再說了,誰能保證回歸就是一個喜劇,不是一個家庭悲劇的開始。哎。。。走遠了。
“一只母青蛙的背上爬了好多只公青蛙,它們都不爭吵,為什么人不可以呢?”水蛙對老板娘愛還有那句經典的交配言段,赤裸的一堂生物課。為什么人就不可以呢?想起很幾年前跟乖乖說的那句,以后我們嫁給同一個人,我們不吵架。娃哈哈。。。幾年后的今天回憶起來。真的可以那樣么?人畢竟是自私的啊。誰不想做誰的唯一?
“馬拉桑!”一個很勵志的年輕人,和一步一步靠近的愛情。記得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靠近那個女孩子時,突然很傻的笑了起來。原來,在愛情的開始大家都是從做傻事開始的呀。
茂伯。太深刻的小人物形象了,“千萬不要讓代表知道你會彈貝斯喲!”““干!-----要回答的這麼快嗎 ?也不考考慮就回答,我是老人家耶,我心肝不是鐵打的 ,我也會傷心耶…………會彈貝斯就這么囂張額……幹, 我國寶耶”....想到這些臺詞時一定要聯(lián)系到臺到不行的音調。為這個老人家粑粑掌一次。
不想繼續(xù)開表彰大會了。
這次不成形的豆瓣處女座我想打上句點了。
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海角上,寄給那年七號的雨季,有些愛不怕時間太漫長,已經生長在心里。
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xx上。寄給那年的雨季。你能收到么?
華麗的END。
2 ) 去國——海角七號
發(fā)現(xiàn)很多帖子在“反面升華”這個電影,那我就來正面升華一下。
在看《海角七號》之前,認為這不過是一部愛情偶像劇,對已近而立之年的我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看過之后,才輕輕贊嘆一聲:“好片子”。竊以為,在今年看過的華語電影中,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網翻翻《海角七號》的評論,發(fā)現(xiàn)詬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倉促”的愛情上。的確,對于一部有兩個小時容量,而且被冠以“愛情文藝片”的電影來說,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來鋪墊主角之間的際遇,像《海角七號》這樣,前一個半小時全無投映,最后半小時噴薄而出,任何一個觀眾都有權力感到詫異。如果用這樣一個愛情故事來構筑整部劇,可以算是偶像劇業(yè)界的災難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東西在默默支撐著《海角七號》,讓電影的骨肉變得豐滿起來……
阿嘉,離開臺北的時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頭咒罵著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為模特,并對自己充滿信心,可是現(xiàn)在只能當一個處理各種雜事的公關。
脾氣暴躁的交警老馬,其實是早年臺灣特警小組成員,而且因為工作的緣故,深愛的妻子拋棄了他。
彈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輕的時髦男女,甚至年紀相仿的同鄉(xiāng)視為老頑固,卻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尊嚴。
暗戀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識破的時候,依然拋出青蛙交配的奇談怪論。
小女生大大,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孤僻,不愿意與人交流,但其實心中充滿了慈愛。
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對工作的態(tài)度一級棒。只有在彈貝司的時候,才暴露出他或許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還有老馬的父親,時時為自己沖動的兒子打圓場;外表“冷酷”,內心火熱的代表,雖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卻為小鎮(zhèn)的繁榮不辭辛勞;甚至還有恒春這個小鎮(zhèn),無時無刻不試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沖撞的夾縫中安身。
如果要為這一切找個形容詞,我想起了四個字:“去國懷鄉(xiāng)”。代表和茂伯,是本土傳統(tǒng)的象征,他們曾經無比熟悉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全變了樣子。是堅持著過往的生活,還是努力改變,跟上時代,這其中無法做出二選一的抉擇。水蛙選擇了一種最無望,也最無法被鄉(xiāng)土社會所容的愛情,他的內心必定無法平靜。大大和她的媽媽,離開了自己的父親和愛人,回到故土,卻發(fā)現(xiàn)已經物是人非,連至親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認。交警和阿嘉,都選擇了離開臺北,可是他們的心,依然沒有回到恒春。對這些小人物而言,海灘演唱會之前,他們所有的夢想都破滅了,他們的國,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這些不是我一廂情愿的看法,否則電影不會用那么多篇幅描寫代表對恒春現(xiàn)狀的擔心,描寫阿嘉的無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寫老馬醉酒后的失態(tài),描寫大大媽媽的愁容。對于一部愛情偶像劇來說,這些“閑筆”的戲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無法將他們從劇本中剔除,也正是這些占據了本來應該屬于男女主角的空間,讓他們的感情在大部分時間里不被人重視。所以對《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愛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無所依靠的心境。這是不是導演在有意暗示臺灣的處境,我無法猜測,但是我卻清楚地看到了導演給出了如何解決的答案。還記得那些已經遲到六十年的信件么?描繪著一個日本教師對戀人的思念。哪怕世事變遷,他必須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戀的“故國”,卻不是日本,而是臺灣,因為這里曾經有他的生活,他的愛人,這些像錨一樣,將他的思緒牢牢固定在恒春,臺灣小鎮(zhèn)到日本的距離,不過是一根錨鏈的長度。那位日本教師,因為自己的懦弱,無法和愛人廝守在一起,永遠游離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終此一生只能遠遠地望鄉(xiāng)。這世界上最悲傷的故事,不外如是吧。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對友子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你當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讀為東亞政治密碼,但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因為阿嘉把自己的錨交給了友子。選擇離開臺北而終日沉浸在“去國”之思中的阿嘉,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觸手可及的夢想,并鼓起一切勇氣去追尋,去擁有。于是海灘演唱會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開笑容,老馬說:“守護你忠貞不移的愛情”,這一刻他們都找到了自己久違的國度。
60年過去,星移斗轉,海角七號已經杳無痕跡,但是人依舊靜靜地等待著。
愛在哪里,根在哪里,夢想在哪里,國便在哪里。離鄉(xiāng)的游子,只要順著這根錨鏈,永遠都不會迷失回家的路。
3 ) 海角刪減與臺灣往事
【一】
純本土制作的臺灣電影上一次產生話題效應,要溯及到二十年前的《媽媽再愛我一次》?!逗=瞧咛枴纺茉趦鹊毓?,充分反映了兩岸再次迎來和解。
本小組存在之意義,就是臺灣電影,遺憾的是似乎沒有真正迎接過一部臺灣電影的登陸公映。近年《不能說的·秘密》均為合拍片,雖然也能在上海電影節(jié)看到《九降風》等,卻是小范圍的領域。大家閱片千百的比比皆是,看過的臺灣片也有百十計,告訴自己進次電影院有何難。
【二】
有許多人不屑于說海角、評海角,但我們得承認《海角七號》跟楊德昌和侯孝賢確實不同,它是定位明確的商業(yè)制勝。此次引進,說實話我和幾個朋友都完全沒有預料到,幾乎所有方言都被保留、依依不舍的送別也沒動(刪減見文末)。
海角里有沒有政治,里面牽扯的“60年前”就是政治,海角被引進的事實就是政治操作。政治敏感從來不是一堆空話,你可以沒看到,但沒必要因為別人談到就坐立不安,一起干爹罵娘,畢竟海角的成功已經是一個無法損害的事實。
【三】
所有閩南語方言片區(qū)的觀眾(廈漳泉、潮汕浙南等地區(qū))更應該進電影院看一遍,也許它能重新改變你對這種語言的印象,它依然充滿魅力與活力,同時更應該站出來糾正下只有“臺灣人能看得懂”的說法。
假使你已經看過了水印版、看過RIP版,何不再進一次呢。哪怕是帶著偏見進去,沒人會阻攔你,票價又不貴。真正關心臺灣電影該從何談起,我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進電影院了,尤其是一個這么近的機會擺在了你面前。
=====
http://ent.163.com/09/0218/20/52FADCGD00031NJO.html(視頻) ======
此次內地影院上映的《海角七號》比起臺灣版,做了一些刪減,雖然不像一些港產片到了內地需要更改結局或是大改劇情,但很多網友都認為《海角七號》的刪減不僅影響了原有的臺灣風情,而且刪減之處非常無厘頭,不明白為何會被刪。本文將從被刪掉的音樂場景、被刪掉的生活語言、被刪掉的人物完整度三個方面來盤點內地影院版《海角七號》刪掉的戲份,并將被刪戲視頻重現(xiàn)。
被刪掉的音樂場景之“情書”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點題的七封情書中,第一封信有刪減處理,“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被去掉。聽音樂就能聽出來,主題音樂《1945》的旋律斷掉了。不過后面并未改動,“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等情書旁白都流暢念完,《1945》更是余音繚繞。
被刪掉的音樂場景之“大大”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大大之歌”《愛你愛到死》是片中非常有趣的一首歌,電影走紅后,它在網站下載、手機鈴聲上熱門一時。遺憾的是在電影院里,音樂拍子都出來了,一句“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居然咔嚓一聲,沒了。一同連累的還有民意代表主席那句“誰說咱恒春沒人才”。去年都有《畫皮》(看專業(yè)影評)、《非誠勿擾》(看專業(yè)影評)等“小三片”了,何必因為一句歌詞跟個小女孩過不去呢?
被刪掉的生活語言之“臟話”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魏德圣在接收采訪時說,“不罵臟話就不是生活”,電影開頭,搖滾青年阿嘉騎著鈴木機車返鄉(xiāng),兩次摔吉他,其中第一次有句大名鼎鼎的“我X你,我X你媽的臺北”。知名人士吳念真解釋說,這是臺灣人宣泄情感的出口,有一個朋友甚至為了這句話兩次進電影院。正如片中所罵,《海角七號》脫離了臺北,全是臺南的小鎮(zhèn),鄉(xiāng)土生活氣息濃厚。
被刪掉的生活語言之“打架”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大半部片子里,阿嘉一直處于怒氣百分百的狀態(tài),對繼父不爽、對勞馬不爽、對那一大沓的信更加不爽。其中以街頭糾紛最具代表性,阿嘉自己沒戴安全帽,還可以指控別人沒戴。兩個人都是話中帶刺,視對方為無物。動手之前總要先打下嘴仗,影院版直接跳過,如同兩人火氣太盛,抱頭就打。原版還有下面這樣一個交鋒升級的過程:——勞馬(準備開罰單):“叫什么名字?”——阿嘉(對路邊一條狗):“你叫什么名字,我X他媽的你叫什么名字,不要臉!”——勞馬:“干!”(旋即動手,二人扭打)。
人物完整度的缺損之“茂伯”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張牙舞爪的友子小姐處處受氣,她打算拉上行李直接離開恒春。正要來酒店練習彈貝斯的茂伯在門口攔住了她,遞交上一封婚宴請柬。茂伯在重要時刻開口說日語,挽留住了友子。他的一席話可以說莊重加客氣,跟平時的搞笑幽默判若兩人。茂伯說日語也交代了一段歷史過去,之前他也有月琴彈唱《野玫瑰》,卻沒有這段里來得正式。請?zhí)麅热菰谟霸喊姹蝗サ?,完整的對話如下:——茂伯(日語):“這是我弟弟的長孫,今天娶媳婦,晚上在廟口有酒席,請和我們一起同高興吧,今晚請一起來!”——友子(失魂狀):“恭喜”。
人物完整度的缺損之“水蛙”篇:
影響劇情指數:★★★★
無厘頭指數:★★
廟口的露天酒席是《海角七號》里最出色的一段,眾多人物歡聚一堂,同時交代了不少人物如勞馬的過去。穿得一身喜慶的水蛙,依然在眾目睽睽下和老板娘套起近乎,意外揩油。被質問時水蛙說出一番青蛙交配論,該言論慘遭剪刀,搞得他由始至終都是色兮兮,弱化了這份暗戀的單純色彩,角色也不夠豐滿?!蟠竽赣H問:“人家老板娘年紀比你大,然后有已經有三個小孩,最重要的是她老公還沒死,你到底在干嘛呀你?”——水蛙答:“你看過青蛙交配沒有?一只母青蛙背上貼著兩三只公青蛙,那兩三只公青蛙有沒有在那邊互相吵架的?沒有??!那人干嘛去計較那一男一女,兩男一女的事呢?”——大大母親(無奈狀,拍水蛙肩膀,豎大拇指):“你厲害!”
(根據有心人的消息匯總,其他處的情書和茂伯的日語也有刪減小動作。此次海角引進卻幾乎全部用數字拷貝上映,這顯然有遭排擠)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96190/ 倡議書
4 ) 文藝從來不怕窮死,就怕被和諧致死
我一進某電梯,遇見三個臺灣人操著“國語”聊天。突然一人大叫“馬拉?!?,然后三人大笑起來,仿佛一起破獲了某種密碼?!逗=瞧咛枴愤@部令人愉悅的電影令臺灣人瘋狂,票房超過4.3億新臺幣,被譽為臺灣電影業(yè)的一劑春藥。
相對于好萊塢電影的“封閉式浪漫主義”,我把《海角七號》歸于“開放式浪漫主義”。所謂封閉,即一電影一世界,關在屋子里喜怒哀樂,沒有給現(xiàn)實生活留下一面窗。但《海角七號》不同,導演熟知臺灣,更了解臺灣人肚里蟲子的習性。從“操你媽的臺北”的臺詞,到代表“想放一把火,把恒春燒掉,讓年輕人回來建設”,他老實地用了臺灣人看臺灣的眼光,拍一部臺灣人愛看的電影。其實全世界文藝青年都知道,他們那個爛樂隊怎么能排練一天就火了起來?但這個無關緊要,因為真實的分子已經彌漫于整個電影世界。
后現(xiàn)代藝術中,真善美的三足鼎,真為第一位。否則無論多么唯美,多么有教育意義,只能是二流。這個可以解釋為什么大陸近年的電影沒有一流作品。從《英雄》到《瘋狂的石頭》、《集結號》,都只是講一個故事,跟現(xiàn)實無關。這反映了大家在真實面前一致地吊詭,一致地畏縮。
反觀臺灣電影,真實是一個重要傳統(tǒng)。從侯孝賢、楊德昌,到《黑狗來了》、《藍色大門》等等,說的都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緒。臺灣電影最大的敵人是偽文藝片,像《最遙遠的距離》之類的。侯孝賢檢討說,是他把臺灣電影業(yè)帶入荒蕪,因為大家都跟著他拍個人作品。其實學樣卻沒學好,沒學侯大師敢于直面慘淡人生,卻學了一肚子矯揉造作。
從敘事方式來說,學侯孝賢確實不如學楊德昌。《海角七號》就有楊電影敘事的影子,人物都刻畫得非常生動,畢竟魏德圣是楊大師的徒弟出身。再看另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雙瞳》,個人認為它是恐怖電影的一朵奇葩,沉郁詭異,價值還需重新認定。它的副導演,也是魏德圣。
從文化交流看,臺灣對大陸基本是單向輸出。音樂、文學,電影,我都吸取了很多養(yǎng)分。從這一點,我可能比臺灣人還愛臺灣。所以我對《海角七號》的商業(yè)成功是抱有拳拳之心的。我一度擔心臺灣電影因為囊中羞澀而枯萎。至今有臺灣電影人擔心,《海角七號》的成功會讓人沉迷于大投資。5000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000多萬,我猜想張藝謀導演會很不屑,看看這些小島寡民的窮酸相。
文藝從來不怕窮死,就怕被和諧致死。
5 ) 充滿細節(jié)之美的《海角七號》
最早知道《海角七號》這部電影的消息,還是因為日本歌手中孝介。2006年末到2007年初,正是中孝介走紅臺灣并波及內地的時候,因為喜歡中孝介,才在他的個人官方博客上,發(fā)現(xiàn)他參演這部電影的消息,那時應該是去年的四月。然后直到今年暑期,突然爆出《海角七號》大熱臺灣影市,票房熱度持續(xù)高漲,甚至超過《色戒》什么的云云。不免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影片能夠讓幾乎不看國產片的臺灣人如此癡迷呢?到了10月,《海角七號》終于現(xiàn)身網絡。
作為內地人看到這部電影,老實說肯定還是沒法明白,為什么這樣一部看似普通的青春勵志片能壓倒《色戒》、《赤壁》這樣的大制作電影的超高票房?
《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臺灣小鎮(zhèn)恒春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開海灘演唱會,需要立刻組織一個當地樂團作為暖場嘉賓而展開的一系列努力,過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斷堅持而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本來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因為導演獨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愛情,通過七封遲到的情書的傳遞表現(xiàn)出來,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現(xiàn)出一種迥異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與雋永氣質。
影片中的七封情書是導演魏德圣親自操刀撰寫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輕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書信的魅力,這是網絡時代的他們所缺失的,因此顯得尤為浪漫。但這段愛情其實只被導演用作一個淡淡的背景,甚至作為日籍教師的臉部特寫都沒有,永遠是遠景或虛景。而更關鍵的場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輩們努力送來的情書,竟然連一個臉部都沒有給,顯然顯示了魏德圣決意避免煽情。實際上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韻。
內地人自然很難了解為什么,這部影片在臺灣那么廣受歡迎。臺灣網友這樣告訴我:這部影片出來的時機很對,現(xiàn)在是臺灣人民民族意識最高漲的時候,對于反映本土民俗的電影尤其歡迎,這才是《海角七號》狂破票房的真正原因。至于有敏感的大陸影評人認為影片反映出是不良的殖民文化,就完全是不了解臺灣歷史的放言。為什么日本人敗走臺灣時是影片表現(xiàn)的那樣和平,原因是雖然日本統(tǒng)治臺灣51年,但事實上也把日本先進的基礎建設、城市規(guī)劃都帶到臺灣,當時臺北是第一個在亞洲有街燈的城市,臺灣的第一條鐵路都是日本人建造的,比起清廷、葡萄牙、荷蘭等其他統(tǒng)治者來說,臺灣人民對日本的好感遠遠超過前者,所以臺灣人對日本是有感激之情在其中的。(這些內容都是臺灣網友告訴我的,在網上查了一下,似乎都是事實。只是內地從來沒有說這些而已。當然這些都是影片的外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搜索了解。)
其次,電影對臺南小鎮(zhèn)。市井民情的細致入微的寫實是電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語、臺語、閩南話夾雜反映出一個鮮活的小鎮(zhèn)文化,演員的表演也全部以寫實為主,所以大部分觀眾都是被這種真實所打動。好幾個臺灣網友告訴我,哇,電影中的那個誰誰就是他們鎮(zhèn)上誰誰的樣子呢。因為離的近,臺灣人對此自然更加感同身受。而內地人看起來就與《練習曲》這樣的沒多大區(qū)別了。
影片沒有邀請一個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國內雖說影響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無論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領與小資中流傳,所以范逸臣、林曉培這樣就已經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個因為在都市中懷才不遇沖撞得頭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縮到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年輕人,這是現(xiàn)代都市造就的典型悶騷男孩,內心的憤怒與困頓無法宣泄,有些自閉與憂郁,和家人及外界無法溝通也拒絕溝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現(xiàn)代都市年輕人,開頭砸吉他以及惡狠狠罵出的“操你媽的臺北”,實在讓觀眾看得爽快。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繪比范逸臣要搶眼,也許是因為自身與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繪本身就是在臺灣進修的留學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設定中,她將友子作為日本人孤身在臺灣的不適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強與堅持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當然更因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賦予這個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實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點:林曉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潔女工;熱血敬業(yè)的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執(zhí)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國寶月琴師茂伯;克制不住暗戀明戀老板娘的機車修理伙計;輟學去教堂參加唱詩班的高小女學生鍵盤手大大,這些配角的表現(xiàn)全部比主角更加搶眼,一個個都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
當然最最搶眼的就要數那個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國榮今年65歲,身高170公分、體重75公斤。興趣是打架、殺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鎮(zhèn)放火燒掉,然后把所有年輕人叫回來重建恒春。”“要自己回來當老板,不要當人家的伙計?!弊鳛橹鹘堑睦^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這個演員霸氣十足,無論是表情、臺詞還是形體動作都非常有個性,只要他一出現(xiàn),鏡頭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無視,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頭腦與善良,應該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后來臺灣網友告訴我這個老戲骨是在臺灣非常大腕級別的馬如龍,年輕時就是臺灣的武俠明星,也是臺劇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爐火純青,演起這樣的角色自然是駕輕就熟,輕松自如。有個小八卦是電影中扮演范逸臣母親的那個演員,也是馬如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經趨于化境的國寶月琴師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臺灣也是確確實實的國寶大師,只不過不是月琴師,而是北管大師,這是他第一次拍電影,據導演透露他的音樂造詣很高,稍微學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還是幾個餐廳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F(xiàn)實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紅到好萊塢,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所以為什么這部電影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影片中包含了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納屢屢碰壁的年輕人;清潔女工林曉培也處于社會底層工作,而且與上一代總有解不開心結的年輕人;火爆交警勞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剛強但實際內心卻很敏感纖弱總有很溫柔一塊的年輕人;機車修理工對老板娘的暗戀也好明戀也好,是每個底層青年在從事著貌似沒有前途工作時都會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趕出來的搞怪鍵盤手大大只有10歲,充分表現(xiàn)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話說她在電梯中唱的那首歌《愛你愛到不怕死》已經在網絡上飛傳);而每個做過業(yè)務的銷售員一定對馬拉桑非常認同,那種敬業(yè)與熱血是從事銷售工作的人所必須具有的;片中茂伯執(zhí)拗到可愛的程度也讓人重新認識到老人們的魅力;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眾觀影人群的共鳴;而且,導演功力更深的是將每個人物的故事都只是點到為止,絕不啰嗦,這樣每個人物都有留白,給觀眾留下的想象空間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覺會比第一遍更好,正因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這樣導演用心的細節(jié),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才能將小人物們對生活的熱情與積極向上態(tài)度完整的表達出來。
在這個好萊塢大片通殺全球的時代,有這樣一部文藝片能夠奇峰突起,獲得史無前例的票房記錄,是非常讓人驚訝的。什么時候,內地也能有這樣一部文藝片占領票房冠軍的時候呢?
6 ) 海角七號:內地版和臺灣版的區(qū)別
我是在去年11月份看的海角七號。很有趣,竟然是家鄉(xiāng)來自離恒春不到100公里的我的老板推薦給我的片子。那時候海角七號已經在臺灣大紅,紅到里面的男女配角路人甲小米酒寶石珠都火遍臺灣,范逸臣早已游完裸泳慶祝票房,北京這里還只是在文藝小青年中間默默地傳遞。
看完老板問我說,里面都是臺語,你們能理解么?我說,雖然是臺語,但這部片子里面的風土人情跟我們三四線城市的鄉(xiāng)下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啊。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那些擺在鄉(xiāng)村空場露天的婚宴,那些碩大無朋的卡拉ok設施,那些酩酊大醉的丈夫和在城里沒混好落魄回家的小青年,都是無法變化的。能把臺灣的鄉(xiāng)土做得如此成功,恐怕就是這片子被稱為半死不活的臺灣電影希望的原因吧。
看完之后,我不遺余力地向周圍人推薦這個片子。很快,聽到說海角七號要在內地上映的消息。我跟B說,我們一定要去電影院里看一次,就算是貢獻票房作為對看D版的補償吧(當然,相比我看了赤壁三次的記錄,這個還不算什么)。本來說是圣誕檔,于是我每天喜滋滋地等著??墒呛芸?,就傳來說這電影不和諧的聲音。我頓時郁悶了,這哪里不和諧了?從頭到尾跟和諧沒有半分關系嘛!哦,原來是說殖民色彩太嚴重,可是,臺灣是日本殖民地臺灣和日本關系很好臺灣老人都會說日本話這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啊。這么好的一部片子都不公映,那內地還能放臺灣的哪部片子?好在據說是有人和我想法一樣,但顯然,海角七號已經錯過了賀歲檔這什么片子上映都能賺錢的檔期。不幸中的萬幸是,還趕上了情人節(jié)這最后一個算是有點意義的檔期。
等來等去,我終于趕到周六清早的第一場半價場次。也許是大早,影院里只有不到十個人,可能中午之后會好點吧;但看看影院放映的場次,一天只有四場,其中兩場是不招邊際的時間:
海角七號 09:10 6 25
海角七號 18:00 6 50
海角七號 20:20 6 50
海角七號 22:35 6 25
周日也是如此,而上映已經一個多月的赤壁,每日還有兩場……一天四場是什么概念?我記得去年顧長衛(wèi)的《立春》這樣的小眾文藝片,一天也是兩場。好吧,不管什么原因,能上映的海角七號總比那一堆不能上映的炮灰電影強很多了。
內地版的海角七號,我能發(fā)現(xiàn)的,與DVD版的電影有兩處刪節(jié):
1. 在婚宴上,水蛙傾訴他喜歡老板娘的事情,說到“一只母青蛙后面跟著好多公青蛙”這一段。這段刪掉我覺得算是情有可原,根據內地電影“老少咸宜”的準則,刪掉一點笑話還是能保持全片的風格的。
2. 友子要走的時候,茂伯突然趕過來,用日語說:“友子小姐”的片斷。這是片中茂伯第一次說日語,看碟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所不知道的日本對臺灣文化影響之深。茂伯的日語非常流利,后面還跟著好長的一段諸如誰兒子結婚特意來送請柬敬請光臨一類,但內地版把“友子小姐”后面的那長段話全部刪掉了。這個刪節(jié)看得我很是無語,沒想到XXXX的剪刀如此鋒利,總能一針見血地剪掉那些不想讓大家看到的情節(jié)。如果不是我對之前看過的版本印象較深,估計這邊也就給放過去了;但少了這段話,貫穿整個故事的日本和臺灣的千絲萬縷的關系,就少了很多意味。
我們那不到十個的觀眾還是在影院很高興地看完的全片。只是不知道經過這么多的波折,海角七號在內地的命運還會如何。以前也有電影一開始場次特少后來觀眾反應熱烈不斷加場的情況,但在我看來,海角七號似是沒戲了。就讓這部片子繼續(xù)在有限的范圍中流傳吧,順便提一下,我老板的父親和片子里的茂伯一樣,說得一口日文。
老頭兒超搞笑
我就是喜歡海角七號和不能說的秘密。(好像沒多大關系)
難看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電影很童話,但是依然很喜歡
今天才看了這電影,也是好電影.然后又略糾結了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臺灣片還是走文藝路線比較舒服,覺得比不能說的秘密成功,雖然都是音樂+愛情。很喜歡那個彈鍵盤的小姑娘!遺憾也有,節(jié)奏開始太慢了。。。
老阿公你好有才呀
除了那幾封信,其余不足觀。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懷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時候世界的評價機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電影粗糙。風光真美。
每個人都很平凡,每個人都很有魅力。
有些橋段真是忍受不了
如果不是音樂。
故事太弱
不錯。故事講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實也可愛。兩段愛情線,顯然塵封在信盒里的那段更動人。那場一夜情而來的愛情,我覺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時候會對溫柔格外敏感,只是后面渲染的有點過。給老太太送信一段沒有過分煽情,這一點基本滿意
一個煽情故事,幾封日本信寫得酸不拉嘰的。沒有臺灣本土經歷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沒有被打動。
這漂洋過海卻依舊不淡不忘的愛情實在太迷人,深深淚下。最喜歡這種又感人又好笑的電影了。
溫暖。不管《海角七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出于偶然還是必然,臺灣電影都需要如此一劑強心劑,重新振奮。魏德圣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寫出了這部偉大的平民史詩。
給未來的情書
或許女生會更喜歡一些,因為不大真實,只好用夢境來形容吧。。。。好像所有人都不在狀態(tài),不對弦。但臺灣本土人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