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猴奉為神明
他們看到了猴的聰明伶俐
卻看不到繁華都市里
被擠壓得無法呼吸的平民
《咿嘞嗚!》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平淡卻極其諷刺的故事,它的諷刺不像《白虎》那般戲劇化和直白。它的諷刺更像是一杯白水,看起來好似無味,到最后一品才發(fā)現(xiàn)喝進了一杯苦水,苦得綿軟又心酸。男主安賈尼在姐夫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驅(qū)趕猴子。
因為印度人民將猴子奉為神靈,向它們供奉食物,引起大量猴子進入城市,產(chǎn)生猴患。作為神靈的猴子不允許被傷害,而像安賈尼這樣的猴子管理員們,就需要發(fā)出“咿嘞嗚”的叫聲,去驅(qū)趕它們。
姐姐很開心,盡管只是個合同工,但也算是為政府做事,她笑稱弟弟為“政府先生”。
安賈尼心里其實有些埋怨姐夫的無能,只給他找到了這么一份工作,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出叫聲去驅(qū)趕猴子,他的自尊和羞恥心讓他無法做出這樣的事。
可事實上他又什么都不會,既沒有好的教育經(jīng)歷,也沒有任何派得上用場的技能,不愿做臟活累活,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實屬來之不易。
但安賈尼沒有意識到,他只想著蒙混過關(guān),白天里不是喝兩口茶,就是意思意思嚇唬猴子,自然也趕不走猴子。
于是被路人要求驅(qū)趕猴子時,他總是小聲念著,又手上動作著。可因為他面對猴子時的膽怯,讓猴子只感到了挑釁而非威脅。連猴子都嚇不跑的猴子管理員,還有什么用?理所當(dāng)然,他收到不少投訴。人比猴子聰明的地方,大概就是會說話、會狡辯??恐@個優(yōu)勢,安賈尼又是再三保證、又是不停道歉,才得到了改過的機會。
隨著共和日慶典的到來,驅(qū)趕猴子的任務(wù)更加繁重和緊急,安賈尼知道自己無法再含糊過去,于是想了個辦法——打扮成長尾猴。有了裝扮的遮掩,讓安賈尼可以盡情“發(fā)瘋”,夸張好笑的動作、古怪尖利的聲音,他變得更大膽、更隨意。
曾經(jīng)讓他羞恥的叫聲,如今再也不是問題,他做出了比叫聲更羞恥的行為,但他毫不在意。因為現(xiàn)在的他,是一只長尾猴,人類怎么會在意猴子的行為呢?
這樣的瘋狂,讓他感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自由,以至于被警察抓住,當(dāng)著警察的面發(fā)出“咿嘞嗚”的叫聲,也沒讓他感到半分羞恥,他變得“自信又強大”。
猴子的扮相,讓他成了網(wǎng)紅,也丟了工作。直到經(jīng)歷了找不到工作的困窘,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高傲毫不值錢,他曾經(jīng)的尊嚴如今只能成為替他遮羞的最后一塊破布。
他只能四處去塞寫著"for work"的紙條,曾經(jīng)看不上眼的體力活也都輪不上他。連猴子這樣的畜生都有人去捧著,到他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人時,卻連碗飯都吃不上。他很迷茫,也很困惑,怎么一個人會活的不如一只猴?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十分之諷刺,安賈尼作為猴子管理員的一員,卻被關(guān)進了抓猴子的鐵籠中,同事們?nèi)⌒λ⒍号?,“今天他就是我們的猴子?/span>。
安賈尼軟弱的憤怒得不到一點回應(yīng),就像他嚇唬猴子時,毫無威嚴。他只能順應(yīng)“人類”的要求,像猴子一樣吃了根香蕉,才得以逃脫。而看著這一切的,是蹲坐在樹上的猴子。本該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猴子,坐在樹上,看著人類在籠子里吃著香蕉,變成了“猴子”……
人、猴顛倒過來,就像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叢生,你甚至無法輕易去界定人和非人。有一個詞叫“人性”,人性是什么?廣義上來說是人與其他動物區(qū)別的屬性。人有人性,有欲望,不斷擴張繁衍,站到了生物鏈的頂層,他們有了極高的地位,不去盡力幫助自己的同類,反倒哺育起了猴子。
猴子作為森林的生物之一,在人類的追捧下,竟也染上了人性的丑惡,懶惰、貪婪,這都是人性的特質(zhì)之一,如今也在猴的身上一覽無余。人創(chuàng)造出神,用變相的人性來定義所謂神性,到頭來不過是求而不得的欲望愈演愈烈,連“神”也遮不住它的臟污。
影片用了很長的時間去向我們展現(xiàn)安賈尼的生活,十分真實,沒有為了突出這種諷刺去激化更多矛盾,只是在恰當(dāng)?shù)狞c,設(shè)置了恰當(dāng)?shù)钠鸱?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而安賈尼最后在歡快的慶典里,和那些裝扮成各類角色的人互動著、狂舞著,任由別人把他的臉涂黑。
這樣,他就又是那只出名的、自由的長尾猴。于是他笑了,笑得很開心,也很平靜……
安賈尼更像是底層人民的縮影,沒有受過教育,思想也有限制,更沒有一技之長,只能賣力氣去謀生。生存帶來的壓力讓他繼續(xù)工作,窮苦人不應(yīng)該有的“嬌氣、自負”讓他又無法盡全力工作,于是最后他“瘋了”。
與其做個人,倒不如做只猴,還能有一時快活……
好萊塢,寶萊塢,咿萊塢。
沒有了歌舞、沒有了反轉(zhuǎn)、沒有了煽情的印度現(xiàn)實題材,果然就有些不適應(yīng),從敬猴神到趕猴賊,建立起一條德里平民傳奇,并試圖將普世悲劇娓娓道來,風(fēng)格卻扭得實在怪味。
在真實的游行場面捕捉瘋狂的狀態(tài)(這點有點像《索爾菲雷諾之戰(zhàn)》,不過兩片類似段落的重點不同),移民與猴子形成了微妙的身份對應(yīng),設(shè)定還是很好的,可惜后半段有點跑偏了。
PYIFF12,平遙第三天,這部是目前主題最黑暗的一部,每天被驅(qū)趕的猴子卻被當(dāng)成猴神,而驅(qū)趕猴子的人還活的不如那些猴子??粗F人還在懷孕生育,孩子接受不了教育,活的依舊不如猴子,想到了《何以為家》最后的那個絕望的拷問。片子塑造了一個失敗的主角,很容易討人嫌的那種人設(shè),片子的節(jié)奏控制的不錯,就是看男主角一步步失去自己的社會屬性,最后的那個群魔亂舞的鏡頭,獸性迸發(fā)入魔了。
被稱為上帝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在新德里見過泛濫而肆無忌憚的猴子,但沒想到可用驅(qū)猴人這種角度進入城鄉(xiāng)的社會命題。一個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青年,作為從農(nóng)村到城市的群像代表,被激烈競爭的世態(tài)擠上一條看似荒唐實則難堪的道路。這一路他的開竅與沮喪,被一種哭笑不得的氛圍絞殺出最后的舉目癲狂,那亂了的世界,正好有一刻順勢的釋放與逃避。另,男主有著某種憨傻的帥,而且扮猴時格外靈光。三星半。@平遙,希望可愛的導(dǎo)演腳傷兩周后能如約痊愈。
印度張智霖?!人善被猴欺不要緊,更被人欺。
很優(yōu)秀的導(dǎo)演處女作,選擇了一個有趣的切入點來反映印度社會的各種問題。人在社會中生存有一套規(guī)則,人與猴的共生也有一套規(guī)則,夾在二者之間的驅(qū)猴人成為了規(guī)則的棄子。/ PYIFF @小城之春 10.13
多難得的一部90分種印度電影啊,感覺還是非常冗長,大概是印度人的節(jié)奏就是緩慢的原因吧。
由「工作」帶來的「階級」/「位置」上的羞辱感也會化作某種「動力」,在編導(dǎo)看來,甚至?xí)竿嘶篂椤腹苤茖ο蟆沟膬?nèi)部天敵,從人到猴的模仿是一種常人看來的恥辱,主人公卻可以從中獲得某種「優(yōu)越感」(包括某個瞬間的「網(wǎng)紅」亦是如此),似乎也可將這個主題化為日常中的「黨同伐異」或者是暴民的某種「價值實現(xiàn)」?jié)M足感的根源。
以「猴」這個在印度社會中亦神亦鬼的意象作為參照點,映射了多種不同人群的生存狀態(tài)。這種頗為討巧的切入方式,隨著影片的深入,逐漸創(chuàng)造出一種愈戲謔愈黑暗的效果。
這個中文譯名太不適合傳播和搜索了,港譯《與猴同行》更好些。很魔幻現(xiàn)實,很荒誕,人不如猴,誤殺了被奉為神明的猴就要被殺死。感覺有很多階級和宗教的寓意,結(jié)尾男主似乎也成了“猴”。和這么多猴子一起拍片也是不容易啊。10.14@PYIFF第四部
傳統(tǒng)使人異化,然而人不得不從傳統(tǒng)中尋找自由。但“咿勒嗚”死掉了,“咿勒嗚”管用過么?
被奉為神靈的猴子“橫行霸道”,成了人們?nèi)粘I畹睦_,于是政府招募工作人員時時刻刻驅(qū)趕猴子,這份工作辛苦又不被尊重,只有走投無路者才愿意接受。印度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貧富矛盾下,平民越活越窄的人生。
#3rdPYIFF# 概念有趣,人對猴,人對人,猴對猴,幾組階級關(guān)系一對比整得明明白白,但是往后就有點吵了,也可能因為略困,片名到最后聽出了一絲驢叫的感覺,還挺不耐煩的……
印度在中國的民眾視線里是普遍奇觀化的,此片帶人回到地面,有著肯洛奇式純粹的工薪家庭奮斗魅力。
印度不僅有神油,還有神片。#PYIFF
#3rd PYIFF# 臥虎單元競賽+世界首映。9分片五星鼓勵一下。蠻驚艷的片子,作為處女作出手不凡,應(yīng)該有獎!選題相當(dāng)新奇,喜劇方面又完成得相當(dāng)好。結(jié)尾稍微有點崩也是可惜了。
10/13@平遙小城之春 映前介紹話今年印度新片最佳,果然不虛。導(dǎo)演Prateek Vats紀錄片出身,流暢松弛,近身能力一流,映后QA也多就技術(shù)論事,而我思緒卻飄到了早上瞎逛的堯廟釣魚征上聯(lián)。片名意為驅(qū)猴人發(fā)出的紙老虎聲,而整片都是驅(qū)猴人本身如何被神政雙惡靈剝削恫嚇及至走投無路的黑幽默/悲慘故事。中途靈魂開竅+尾段嘉年華風(fēng)發(fā)狂都頗有靈氣,種種精到細節(jié)對中國觀眾來說也應(yīng)該一點都不陌生。 前段的確容易讓人想起寧瀛《警察故事》,體制化的人如何強化自身荒謬;后段又不同,溫柔和荒誕間平衡得法。(-How do gods become pests? -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Ppl yield when you look professional enough.
農(nóng)村人闖入新德里,就像叢林里的猴子闖入城市。暴徒殺死了傷害猴子的人,猴子反倒奉為神明不能傷害。3500份機會里找不到謀生的工作,人跟猴子一樣邊緣無助。兩個人曾在夜晚的高架橋上學(xué)猴叫,只能裝扮成葉猴狐假虎威。游行隊伍里有大象駱駝,泰姬陵上有肆虐的猴患,最喧鬧的城市里,竟然無安身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