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的譯名——應該說令人厭惡。Sinclair Lewis的原著標題和他的代表作《巴比特》類似,相當于無題。 惠勒塑造人物之精準微妙令人驚嘆;而且,這些人物(包括《女繼承人》中相比原著小說大為簡化的主角)在現(xiàn)在看來并不復雜這一點絲毫不影響我做出如此的判斷。在電影的開頭,Sam和Fran顯得——這顯現(xiàn)為一種性格而非心情狀態(tài):我們甚至會以為這來自于演員而非人物——死氣沉沉、缺乏魅力如同老套的啞劇角色,但隨著故事進行我們卻不知不覺地開始發(fā)現(xiàn)他們可愛并且令人感動。優(yōu)雅動人的攝影在此幾乎起到了和表演相當的作用。在電影的后半部分,人物的自我釋放與觀眾對影像闡釋的變化、與觀眾的目光結合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先前大概只會在羅西里尼-褒曼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中期待看到這樣的敘述;這看上去就像是布列松或侯麥意義上反戲劇化的現(xiàn)實主義天堂,然而令人稱奇的是,一切卻恰恰是在古典好萊塢極為傳統(tǒng)的戲劇性語體下完成的。(不過,K---- 老師告訴我,他并不覺得兩位主角有任何可愛之處(我立即感到自己做筆記立論時的主觀和隨意);如此一來,在我想象中,這部電影對他來說必定相當失??;我不知道為什么他仍然會覺得它挺好。)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在許多方面相當奇怪。充滿黑屏淡入淡出的場景切換(至少在電影前半部分)有一種踟躕不前、幾乎笨拙的節(jié)奏,像一個突然變成奇數拍的小節(jié),與整個宏觀敘述小說化的優(yōu)美節(jié)奏形成對比;我們還看到了好幾個有趣但大概并非有意的跳切剪輯。配樂相當符號化,并且不知為何常常顯得與敘事格格不入,甚至像潮水那樣把與其互不相溶的敘事推到我們意識的岸邊,產生了某種現(xiàn)代主義效果(最明顯的例子除了開頭的《友誼地久天長》之外,大概是瑞士別墅場景里響起的弗朗克《小提琴奏鳴曲》)。許多場景的調度方式完全不像我們期待中的古典電影(還是我看得太少?),例如Edith的出現(xiàn),還有法國旅館夜晚的長鏡頭——后者對待換衣服以及其他事物的方式使我折服于它超越時代的現(xiàn)實主義;不過,這繞回了前一自然段的話題。最后提一句,我沒法喜歡故事的結尾:不是因為表面上的不平等,而是因為——現(xiàn)在是1936年——法西斯黨早已在意大利上臺,兩年后希特勒將在維也納(兩人談戀愛的地點選得多么好啊!也許是故意的?)英雄廣場講演,奧地利也將被吞并。嗚呼,我只是實在無法不想到這些。 B+/A-
20230420:搖擺是人之常情,只不過有的搖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有的搖擺顧及他人但同時也放棄甚至傷害了其他人,自食其果令人暢快,回頭是岸令人欣慰。
市圖映畫廳觀看。不愧是獲得最佳室內設計獎的作品,場面很morden服裝也好看。提前看了一些介紹,原著是在以自然主義的視角去探尋婚姻的可能性,戲劇性的行為讓觀眾指指點點,批判無處不在。但指摘別人又有什么意義呢,自然的愛沒有任何錯誤。事情發(fā)生了變故,就去處理,尋找轉向即可,辯駁正誤毫無意義。不理解為什么Dodsworth要譯為孔雀夫人,換成孔雀夫人的先生更佳。因為我覺得核心不在Fran而是Sam,興奮的他在遇上從容的Eddith那一刻就預示了未來的故事。忍不住為最后一個鏡頭鼓掌啦!前排的爺爺轉過身來問小姐覺得這個結局你喜歡嗎?我毫不遲疑的喜歡。哈哈。
“他上岸了”,旅行的意義,一個是覺得對方不夠愛她,一個覺得對方真的不適合了。愛不愛,比起適不適合,太弱了。愛折騰的女人,你問愛不愛的時候,你自己是真的愛他嗎?結果兩邊都是空!
愛情只配讓有愛的人擁有。前面女的自私看的難受,最后決裂瞬間就釋放了,那幾個特寫正反打看得很爽。
一個女人如此水性揚花卻可以有一個如此包容的丈夫陪伴她20多年,已經是夠幸運了,始終把丈夫作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備胎,最后只能是親手放逐了曾經擁有的幸福。不得不說,克特的媽媽不同意兒子娶她還是非常英明滴。A man's habit is very strong in twenty years. I must take care of her. But she had no aware of that at all.
孔雀夫人是誰翻譯的?太精當了。威廉惠勒的片子一直走的就是家庭倫理路線吧。且看這里面映射的歐美關系和歐洲及美國價值觀的差異。以及如何塑造美國丈夫/父親的正面形象。但是且需要注意的是,夫人純真的情感也被丈夫扼殺過。且看她剛得知寶寶的段落。然后,最后一場夫人的造型真像個老女巫~~
威廉懷勒果然不錯。這片子比郎心似鐵好多了
旅行出發(fā)前,好朋友忠告汽車大亨,可千萬別把您內老婆帶出去,“最傻最呆最沒溜兒”,擱家里正好,放出去就沒準兒了。果然一路給老公戴綠帽子。
女主的塑造是大漏洞,中年危機和人品問題是兩回事,前者不能合理化后者,再說男主怎么可能和她一起生活了二十年才發(fā)現(xiàn)三觀不合?女主定位是Chatterton的意思也是無語。選擇符合人性而非道德的結局很超前很加分。
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還真少啊。有些人在一起不代表他們合適,尋找真愛吧同志們。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朋友再去憧憬一下真愛吧
4K修復版。這才是本屆NYFF真正的Marriage Story
比富商丈夫小太多的富家任性千金心中總對浪漫抱著不切實的幻想,渴望享受著被男人們追逐的感覺。當深愛妻子選擇隱忍與包容的丈夫一次次被辜負之后,終于決定戒掉習慣性的照顧與牽掛,選擇理性、知進退、懂分寸的寡婦。拍得很寫實。
根據經典百老匯歌劇改編,20世紀30年代奧斯卡獲獎影片。天才演員沃爾特·休斯頓和魯思·查特頓聯(lián)袂出演了本片的男女主角,是本片為人稱道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以精彩的演技演繹了片中那對進入老年的、退休的心情沮喪又不甘心的夫婦,甚至可以說是沃爾特·休斯頓最好的銀幕表演。
這部電影改編自辛克萊·劉易斯冗長的小說,中心是對危機中的婚姻的自然主義研究,捕捉到了早晨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嫁給自己以為的那個人的悲傷和憂郁。最近退休的汽車大亨塞繆爾·多茲沃斯(約翰·休斯頓的父親飾演)和他自戀的妻子弗蘭在一次盛大的歐洲巡游中發(fā)現(xiàn)他們想要的生活非常不同,這使他們的婚姻變得緊張。在中西部的小城市,“山姆”是一個成功的白手起家的男人,愛好汽車、飛行、機械裝置等,在去歐洲旅行“見過了世面”的妻子眼里是一個無聊的人,后者在花花世界面前把自己塑造為一個并非已經當了外婆的老女人,而是一個年輕的MBA(married but available)。和當時普遍存在、以亨利·詹姆斯的小說為典型的關于純真美國人和世故歐洲人的刻板敘述一樣,這部電影中的弗蘭最終發(fā)現(xiàn)她在旅途認識的“真愛”只不過是一個被母親操控的沒有自主權的玩偶
“最佳譯名”系列,惠勒最佳之一。諷刺又不失浪漫,浪漫而不煽情;聰慧而非取巧,傳統(tǒng)卻不乏味。
這種女人,還真是孔雀夫人,嫁個有錢的丈夫,然后“尋花問柳”,被愛被寵當成習慣,丈夫的付出也是習慣,習慣很可怕,一個理所當然索取,一個心甘情愿付出。最后可真過癮。
這對貌合神離的夫婦,分開是遲早的事。她要和男爵結婚,他和小寡婦也山盟海誓要去旅行。男爵媽媽一出場,我就知道必散,她沒皮沒臉扭頭就打電話給丈夫希望和好。丈夫聽到電話竟然拋棄小寡婦前去見面了。看到這里,我有點小氣,心想這男的太沒尊嚴了。好在他看透妻子面目,最終回頭是岸,一葉小舟奔赴愛人身邊,很好的結局。不合適的越早分開越好,和適合的人兒一起游山玩水吧。01:41:32,mp4,1.22G,SRT外掛中文字幕
孔雀夫人簡直是各類塑造的女性人物中最討人厭的其中一個。嫁人時年紀很輕,所以當她的女兒也生了小孩,她到了當外婆的年紀,還是覺得青春未逝去,認為自己具有吸引年輕男子的魅力,保持一種天真任性幼稚且玩樂的心態(tài)。她也代表了廣泛存在這種態(tài)度的一類女性,所以說,該有符合年紀的行事態(tài)度和氣質舉止,大方面對衰老和逐漸平靜的生活。還好她的丈夫終于不再執(zhí)迷不悟,離開了她,回那不勒斯攜手女友環(huán)游世界了。
納悶的就是如此虛榮偽善的一個女人怎么連續(xù)獲得三個追求者的?
愛是讓我們真正感覺到快樂的東西,能真正感受生活美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