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沉靜如海
2006.5.17
每周三的晚上CCTV-6的憐香惜玉劇場會播一部不錯的電影,而且配合夜深人靜的氣氛,一般都是溫婉的文藝片?!冻领o如?!肥且粋€月前播的,第一次看到就讓我很喜歡,有關(guān)戰(zhàn)爭,情感,還有音樂。但和《鋼琴師》很不同,雖然后者很震撼,我卻始終不那么喜歡。
如海般沉靜寂寞,亦如海般激流暗涌。
片如其名,是一種清冽沉靜的風(fēng)格,散發(fā)著帶著古典氣息的精致。海岸線邊寧靜優(yōu)美的小鎮(zhèn),淳樸友善的居民,簡單樸素的生活……有一點不同的是那是1941年的冬天,蘇德戰(zhàn)爭的前夕,其時法國早已淪陷,沒有世外桃源
女孩和軍官之間,自始至終只有一句對話,是在最后,女孩從房中沖出來,軍官收回踏向車門的腳步,兩人只有目光的凝視,許久,女孩哆嗦著嘴唇,“再見!”她說。
一名法國軍官住進了一戶只有父親和女兒二人居住的法國人家,強行征用,從一開始就昭示了一種敵意的對抗,有關(guān)民族,有關(guān)國家,有關(guān)陣營之間的勢不兩立。那個納粹軍官是否雙手沾滿了鮮血是我們不可得知的了,但他是彬彬有禮的,熱愛音樂,熱愛文學(xué),甚至他還是充滿溫情的,向往幸福和諧的生活,而且年輕,英俊。然而在那樣一個年代,個體的獨特性是一定要被忽略甚至抹殺的,這沒有辦法。假如你看過《廣島之戀》或者《午夜守門人》,就會清楚地知道一意孤行的慘烈后果,人性并不是能超越一切的,在那樣感情受創(chuàng)的情況下看《沉靜如海》,覺得這部片子很不錯。很真實。
如果見過大海,你會知道海面的平靜很多時候只是表象,掩蓋的是處處的激流暗涌。
每個人心底都有對祖國的熱愛,任何個人的喜怒愛憎在如此崇高宏大的情感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女孩讓家中的鋼琴塵封,發(fā)誓不再彈奏巴赫的作品。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對抗,尊嚴(yán)讓他們選擇緘默,無言,有時是愛,有時也是恨。盡管軍官看起來不象個飛揚跋扈的入侵者,他每日早出晚歸不忘禮貌地問候,他真誠地懇求允許他共享溫暖的爐火,他善意地邀請女孩上車載她一程……然而,總是無聲地被拒絕,他們只是當(dāng)他不存在,驕傲和高貴并不只是勝利者才擁有的。
什么都可以被拒絕,可自己的內(nèi)心又怎能輕易地被拒絕?圣誕之夜,女孩回家,帶著糟糕的心情,跟她學(xué)習(xí)鋼琴的猶太小孩一家因為恐慌而逃離,小鎮(zhèn)更加人心惶惶,這使她再次以敵意的眼光去審視家中的入侵者,也許更讓她矛盾的是如何去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女孩悄悄走進軍官的房間,看他的家信和照片,撫摩他用過的每一件物品,在他的床上靜靜躺下,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氣息,一切都如此真實和親切,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安然睡去,一切又都如此陌生而短暫,女孩在最后匆匆離去,躲在門后傾聽,那是如何矛盾掙扎懸殊迥異的兩種情感啊。
對于小我之愛來說,擁有了才會失去,所以看起來很多時候不愛比愛更幸運。然而不對,因為愛或者不愛實在是很難控制的因素。也許該怪罪于音樂,這個號稱能直達內(nèi)心百分之百真實的東西比上帝更普愛眾生,不合時宜地出現(xiàn),“我記得我來那天你彈奏的美妙樂章”,軍官對女孩這樣說,他說自己是來自小城的專門作曲的音樂家,因為家族世代從軍的傳統(tǒng)應(yīng)征入伍,來到他熱愛的法蘭西,他每天晚上都會在起居室里呆上一會,對著父女倆談?wù)勛约旱臒釔?,理想和其他,他是真誠的,盡管面對的是深深的沉默。如果你相信一個眼神都可以堅強地負載起彼此未知一生一世的那種一見鐘情的浪漫,那么女孩和軍官之間悄悄產(chǎn)生的感情還需要更多的理由來解釋嗎?
或許可以將想象放遠一些,但是會失望。法國式的浪漫不僅僅是《芳芳》般的俏皮清新,也可以深沉含蓄猶如大海一般無聲無息。片中兩人之間第一次正面接觸是在那個晚上之后的第二天,軍官無意知悉了女孩的心事。在那條通向海邊的木板小路上,女孩在這頭,軍官在那頭,然而什么都不曾發(fā)生,女孩輕輕側(cè)身繞過,走了,卻在不經(jīng)意間打翻了盛魚的竹簍,她揀得忙亂無措,這時伸過來一雙手,這一次她沒有拒絕他的幫助。她抬起頭,目光接觸到他,很快移開視線,怕他讀懂她的心??伤x懂了,在她眼里是種想愛不能愛的無奈,和他一樣。盡管手指都不曾互相觸碰,這一段卻被處理得充滿張力,含蓄深情,有如初戀時的心跳。
干脆犧牲情感,把愛扼殺在心底。如果沒有那次意外,也許一切會更淡然無痕。那一天,法國地下反抗組織的刺殺行動無意中被女孩看到,她的朋友們在軍官的汽車下安放了炸彈。她不能說,不能出賣朋友,背叛國家,可她不愿看著他死,又該如何選擇呢?許久未曾響起的急促的鋼琴聲突然響起,拉回了軍官走向門外的腳步,他吃驚地看著她,她眉頭緊皺,眼里噙著淚水,終于,一幕血肉橫飛的慘烈場面化為女孩手下鋼琴的休止符,軍官轉(zhuǎn)身而去,他們更靠近也更加遙遠。
影片的結(jié)局也很平淡,軍官到起居室,和往常一樣和他們道晚安,然后他說:“我要去俄國了,立刻就動身,那里很冷?!迸⒃谀抢锟粗?,強忍住淚水,直到離別的一刻她也要讓自己忍住淚水,因為她不能愛他。但是她的淚水溢滿了面頰,當(dāng)淚水涌出時,她已經(jīng)不想再掩飾對他的感情……然后她沖出門外,沒有深情的擁抱和熱吻,只有短暫的沉默后,四目眷戀的相對,以及女主人公囁嚅的雙唇終于從嘴里擠出的整部兩小時內(nèi)唯一對男主人公說出的兩個字:“再見!”
一切象鳥群掠過水面漾起的漣漪,并無痕跡,他可能死在戰(zhàn)場上,她可能思念,真實也許就是如此,有著說不盡的缺憾。
最后忍不住要說幾句多余的話,淪陷區(qū)不一定要水深火熱,仇恨不一定要暴力發(fā)泄,兵不血刃間也可以傳遞如此強烈的反法西斯情懷,假如沒有戰(zhàn)爭……
故事簡單,平淡,節(jié)奏緩慢,有足夠的余地邊看邊回味,真正將浪漫發(fā)揚到極至的確實是法國人。
2 ) 愛情
沒有談話
沒有擁抱
沒有親吻
但是她確定她愛他 他愛她
我猜他也一樣 他在小橋盡頭堵著她去路的時候 他知道她是愛他的
只是都不能說
他像所有的男人一樣
希望自己喜歡的女人 覺得自己好
他說他的家族傳統(tǒng)需要他參軍
因為他不想她憎恨自己
他說他是個作曲家
因為他了解她喜歡音樂
他和自己的好友吵架
因為他想把自己放在她那一邊
他稱贊她的外公
他抱起那個孩子
他拿起那個相框
他來烤火
他提自己的家
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都是為了
能讓她喜歡他
每一個人
在一段真正的愛情里
都曾經(jīng)這樣有意無意的選擇著自己
為了對方
能像自己那樣動心
連呼吸都好像設(shè)計好了一樣
希望對方 多看一眼 多想一刻
希望對方的心如自己的那般時時都是岔著氣的
愛情不是你愛上了一個與你相通的人
愛情是忽然之間
你調(diào)動起你所有的情緒所有的感官
想要和對方通流起來
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表達
每一個心思都是刻意
多好
能這樣盡心盡力地扮演一個人
或者說
能這樣全力以赴的去詮釋一種自己
只是為了愛
只是為了和另一個人的某一個層面 相愛
多好
戰(zhàn)爭能把一個人精簡出來
讓一個人迅速的濃縮成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樣子
它讓一個貴族青年
在握持著他人性命的癲狂時刻
仍保留了他的優(yōu)雅和從容
他可以輕易殺死不服從他的人
他可以占有任何他中意的女人
他可以和他的朋友一樣失血狂熱
但是他沒有
他是那個進出門會問好的年輕人
他是那個在喜歡的人面前有些無措的年輕人
他是那個為了國家遠征赴死的年輕人
他美好到即便是納粹 是敵人
想到與之永別
也會熱淚盈眶
因為如果沒有這場戰(zhàn)爭
這個年輕人 他該有多寧靜的一聲呀
之于她
這個倔強的 堅強的
騎著車的小姑娘
只有強悍如此
才配得上這段愛情
未出一步卻如行萬里
不過有一點點擔(dān)心她
但其實時代給的命運當(dāng)局者迷
真希望她能再跳脫一點
真希望她往后生命里的每一刻都像這段時光一樣
被珍之重之
3 ) 沉默是反抗的儀式——《沉靜如海》影評
大海之所以寂靜,不是因為沒有風(fēng)浪,而是因為隱藏在平靜無波的表面下的,是一顆跳動而掙扎的心。
我不愿稱它為愛情片。它不是的,它是一種更深的,一種靜謐,一種反抗。
面對德國軍官的借宿,爺孫是沉默的,只有沉默。他們以沉默來反抗,以沉默來表達。前夜查探情況的親兵是無禮的,面對這樣的無禮,他們可以輕易表露出憤怒。這是被占領(lǐng)人民的尊嚴(yán)。這樣的憤怒是有理有據(jù)的,是沒有精神負擔(dān)的,是心安理得。
但面對維爾納的彬彬有禮,這樣的不屑似乎失去了理由,成為了道義上的必然而非心靈的主動。他的禮貌使迫在眼前的國破家亡顯得不那么真實。是他的民族屠殺了法蘭西的同胞,但似乎,又不像是他。他恭敬地進門,禮貌地問好,及時地表示歉意。對納粹的仇恨依然存在,然而對于爺孫來說,面前的這個軍人看起來與想象中憎恨的形象如此陌生。他對法國的熱愛溢于言表,他在同伴前言辭激烈的維護法蘭西民族的尊嚴(yán),他彈奏巴赫時的溫柔,他看向女孩時的深邃……也許,如果不是戰(zhàn)爭,這個從德國來的音樂家會與他們愉快地交談。
可是沒有也許。1941年的法國已經(jīng)淪陷,納粹的旗幟飄揚在這個寧靜鄉(xiāng)村的街道上,這片土地原先的主人被迫接受了二等公民的命運。法蘭西的尊嚴(yán)被踐踏,維希政府卑躬屈膝地成為了納粹統(tǒng)治的傀儡,而無處不在的德國士兵則割裂了百姓平靜的生活。作為一戰(zhàn)的老兵,爺爺和孫女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自己的至親。對于德國人,他們是憎恨的。但是他們無力反抗,至少現(xiàn)在不能,至少當(dāng)面不能——維護尊嚴(yán)的唯一手段,只有沉默。高貴的沉默。它是國破家亡下無奈卻堅定的反抗,它是對法蘭西民族不能言明而深沉的愛。面對維爾納的寒暄,爺爺凝視著書頁,妮安娜偏過了頭。這是他們無聲的抗拒。
不可否認的是,維爾納是吸引人的:他有著英俊的外表,說著一口流利的法語,持著無可挑剔的禮節(jié),因家族傳統(tǒng)和國家忠誠參戰(zhàn),而對法國的命運有深深的同情。他與肆意嘲弄的親兵,與刻意刁難的軍官截然不同。他是真實的,有著柔軟的一面。然而他所有美好的品質(zhì),在戰(zhàn)爭的殘酷和民族宿仇之間,變得不可接近。出于本能為他的觸動,成為一種道德上的禁區(qū)。這樣的矛盾,讓爺爺始終以無言相對,讓妮安娜盡管心動也只能無聲凝望。他們的欣賞,停留在維爾納獨白時的傾聽,停留妮安娜聽到一句“圣誕快樂”時的沉默,停留在被淚水模糊的雙眼,停留在巴赫的C大調(diào)前奏曲。靈魂已經(jīng)為他們做出了選擇,而歷史的傷疤卻成為無聲的枷鎖??吹降挚惯\動成員安放炸彈的妮安娜出于愛國而不能出聲,出于私心又不愿眼睜睜看維爾納走向死亡,便只能用巴赫的曲子和掙扎的雙眼留住他。一聲巨響,幾聲微弱的求救,然而二人之間只有沉默,還是沉默。此時的沉默,是克制,是壓抑,更是矛盾。
以沉默反抗,以沉默同情,以沉默共情。所有的情感在故事尾聲的“請進,先生”中到達高潮,在妮安娜的一句“再見”中化為永恒。沉默被打破,而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悲傷。如海的沉默是被占領(lǐng)人民出于道義的反抗,而打破沉默則是情感驅(qū)使掙扎后的坦白。戰(zhàn)爭,把三人困在沉默的局里,無人要求的尊嚴(yán),無人圍觀的矛盾,卻以小見大,反映了二戰(zhàn)時法國被占領(lǐng)地區(qū)人民與人性的斗爭。
薩特在他的文章《被占領(lǐng)的巴黎》里寫道:
……當(dāng)他們(德國軍官)彬彬有禮地攔住我們,向我們問路時,對我們中大部分人來說這是惟一與他們說話的機會,我們更多感到的不是仇恨而是不自在;說明白了,我們不自然。我們想起自己下給自己的不容改變的命令:決不同他們說話。但是,面對這些迷路的士兵,一種古老的助人為樂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我們身上復(fù)蘇了,另一個上溯到我們童年時代的命令要求我們對別人的困難援手相助。于是我們就根據(jù)當(dāng)時的脾氣和情境做出決定,或者說“我不知道”,或者說“走左手第二條街”。無論哪種情況下,我們走開時都對自己不滿意?!撛趺崔k呢?敵人的概念只有當(dāng)敵人和我們之間隔著一條火線時才是堅定、明確的。”
敵人、朋友,惡人、好人……這些黑白分明的概念似乎模糊了界限,而對單個人的恨與愛似乎一時間都難以找到理由。這樣的迷茫和迷茫下的服從,造成了被占領(lǐng)的四年里無數(shù)巴黎民眾的自我麻木,也間接導(dǎo)致了戰(zhàn)后法國的價值迷失。
這樣的道德困境整整四年籠罩在占領(lǐng)區(qū)的上空。在我看來,這樣的掙扎心態(tài)也正是《沉靜如?!匪氡磉_的主題。爺爺和妮安娜選擇了沉默這種方式來反抗他們無法抗拒的殘酷統(tǒng)治,而正是這種沉默,展現(xiàn)了他們面對維爾納時的糾結(jié)與矛盾。戰(zhàn)爭將人置于這種困境下,而《沉靜如海》用看似平淡的筆調(diào)和寥寥幾句臺詞,刻畫出了那個年代里個體的崇高。
大海是寧靜的,要學(xué)會傾聽……我很高興見到一位有尊嚴(yán)的老人,和一位默默無語的小姐。”
海的沉默,是無聲的告白。是爺孫對祖國的愛,是維爾納和妮安娜之間的朦朧,是戰(zhàn)爭給人套上的道德枷鎖。它之所以寂靜,不是因為沒有風(fēng)浪,而是因為隱藏在平靜無波的表面下的,是一顆跳動而掙扎的心。
4 ) 內(nèi)心的洶涌都寫在眼神里
海邊撿魚的場景醉一萬遍。
為什么他剛好也在橋邊?一定不是回家路上看到自行車然后等在橋頭吧。
他站在橋頭,握著拳,定定看著她出來,一臉緊張,右手大拇指搓著手,是緊張吧,隔屏都能感受到他呼吸困難。
她看到他,也是驚呆了吧。剛和賣魚老爺爺熱情地告別,轉(zhuǎn)身看到他,先是一頓,然后走上橋去。這表情里除了平日看他時愛搭不理的冷傲,也有一層困惑。這個橋瞬間變長,她往過走,幾乎只是看著橋面,緊縮眉頭,偶爾抬頭瞥兩眼他。對于他,能這么長時間認真地看她,也算一種奢侈吧。
接著魚筐恰到好處地掉了,如果他不在場,她是否也會手滑搞翻了魚框?
他蹲下來幫撿魚,另一只手套都脫地不利索,恩,這娃有心事啊。
撿魚的時候,兩個人的手到底有沒有碰到啊?看了多少遍也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反正他的手突然停止動作在在地上呆了半天,之后緩了緩才繼續(xù)撿。伴著兩個人的眼神,真是勝過最華麗的臺詞。其實也就不到十條魚,但是感覺他們撿了好久,是魚太滑,還是兩個人都因為彼此這么近距離的面對面相處而緊張到手都有點不聽使喚?無論怎么說,這一幕,真是希望能多幾幀,看不夠,希望再多幾條魚,給兩個人一點時間。
有的電影看起來,真的是會忘記自己在看電影,而是完全忘記自己是個觀眾,仿佛自己就是男主女主自行車草地或者魚,屏幕呈現(xiàn)的好像完全就是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這就是真正看進去了的電影。這部片子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而這一幕,也真是捏著人心,看得也快呼吸困難了。
5 ) 愛情生于無言
愛情生于無言。
很多東西談上去,都有個先天,后天;個人,環(huán)境;傳承,學(xué)習(xí)的維度。其實我猜,情愫的產(chǎn)生,真的也就那么一瞬間的事情。只是站在對立面上,這份堅持因為阻力而變得更為珍貴。很多電影都談?wù)撨@種在不同立場上男女如何協(xié)調(diào)困難,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劉蘭芝和焦仲卿,對抗不了的是家庭,他們的選擇是純情派的代表。放在這部影片里,男女主人公卻絕不能想這種結(jié)局,似乎國家層面比家庭大很多,于是牽涉到一個道德在里面。大環(huán)境下,個人的位置被放的極低微。國家甚至能駕馭生命,個人的愛情又怎好擺上臺面?這兩天溫習(xí)了許多港片,里頭有一部《白發(fā)魔女》,兩部影片放在一起雖似極為不妥,卻也有可比較之處?!栋住返谋尘笆乔迥┟鞒?,漢人和外族的沖突。情愛的產(chǎn)生,無非是,初見,某一瞬間的吸引,有條件的培養(yǎng),語言或眼神的交流。然后就獨自沉迷。不是每個現(xiàn)實都有武俠片的江湖氣息,同樣是生死離別,一眼萬年,一句再見卻難以開口。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情愛好像是一串夢,夢醒了一切是空。但為了這場夢,我愿意。不是不能全身而退,只是不愿,不愿抽身。今日一別,再無明日。此刻情懷,再無其他。為了暗夜燈火前的喃喃細語,為了清冷海邊的欲言又止,從來無語,卻是萬言。
一句再見,述盡了萬千青絲,也揮別了昨日的綿綿?,F(xiàn)實中的人們,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前行,該工作工作,該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該搞地下活動的繼續(xù)。畢竟,江湖不再,誰也無法在寒峭苦等十年,誰亦無法一夜白頭。只是夜深,當(dāng)你見到天上星星,可又想起我。
6 ) 海的兩種沉默……
49年版的被翻譯成《海的沉默》,04年版則變成《沉靜如?!罚此棋漠?,但細想想二者恰巧各代表了這個劇本的兩面基調(diào)。
大海,可以是沉寂而凝重的。它冷漠,嚴(yán)峻,對任何人都緘默無言……一如片中祖孫二人,對納粹軍官的沉默——你可以理解成他們對對方的排斥,有關(guān)于愛國有關(guān)于尊嚴(yán),他們用沉默來向德國軍官表達著他們的不滿。
然而大海又會有寧靜而安詳?shù)臅r候,那時它則是一種包容,一種無聲的體貼。當(dāng)?shù)聡姽僮匝宰哉Z他的童年經(jīng)歷,長篇大論他對文學(xué)和音樂的理解,坐在鋼琴前彈著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甚至當(dāng)他的良知在德國鐵的意志前發(fā)生動搖的時候,祖父和孫女總是那樣作為一個傾聽者存在著。有時冷漠,也是一種溫柔。
我在觀影時思考過,如果此時祖孫倆打破沉默,結(jié)局會變成什么樣子……
或許,德國軍官會被二人感化?這是好萊塢的橋段,大家自行想象……又或者走了另一個極端,似乎又成了某些文藝題材最喜歡拍的東西。
一切就都俗了,所以女主人公無須對軍官開口,老人家也不必,靜靜等待結(jié)尾處的那句“adieu”升華一切吧……因為他們最終還是要走上不同的道路。
德國軍官說,他佩服愛國的人。
當(dāng)他認識到祖孫沉默的堅持后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在做支撐,他說,他也會堅持他信奉的道路。
因為,他們本就是不同的人。
49年版和04年版,分別反映了這個故事的兩個側(cè)面,就像人本身很復(fù)雜一樣,故事也并不是單純的。
49年版沒有過多的背景陳述,所有的力度都留給了祖孫的神情和動作表演,以及軍官一次又一次的個人獨白。這是49年版的精彩之處,因為全片就是拼演技,祖孫兩人唯一對軍官的一句臺詞就是那聲“adieu”,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即使全片用的是祖父(舊版里是叔叔和侄女的關(guān)系)視角的旁白,但表演方面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而04年版則著重刻畫時代背景,在軍官不在場的時候,祖孫兩人并不是一語不發(fā)的,其中還加入了民間抵抗組織的橋段。除了女孩的“adieu”,還給祖父加了一句“請進,先生”。當(dāng)然,這也是有特點的,給片子增加了比49年更多的溫情。
49年版在開篇處用字幕表明:此片并不是為了緩和法德矛盾。
我一般看到這種說明,就總會想到此地?zé)o銀三百兩的故事。
04年版更徹底一些,它看起來更像是愛情片——我看到結(jié)尾居然覺得沒什么大的違和感,德國軍官很帥,女孩子很漂亮。在說再見的時候,女孩子哭了,軍官離去時仍舊是個紳士,她的初戀一去不返。
我承認這部電影觸動了我的心弦,我不禁想象起軍官是不是死在了俄國戰(zhàn)場,而女孩子仍舊在心底深處珍藏著這段發(fā)黃的感情故事。
如果一定要說我對這部電影的不滿之處,我覺得導(dǎo)演沒有必要一定讓女孩子走上自由法國運動之路……難道這種片子,就一定要走一個極正確的結(jié)尾嗎?我寧愿看她仍舊彈著鋼琴,甚至心里什么都不想,專心撫養(yǎng)那個烈士的遺孤長大成人……這或許更能代表戰(zhàn)爭中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生活。
PS:
49版的側(cè)面刻畫也很成功,比如德國軍官走進酒館之前,里面的人歡聲笑語,他進去要買盒火柴,老板娘那冷漠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然后之前談笑的人們瞬間沉默下來……那確實是一部高質(zhì)量的片子。
最受不了這種沉默卻洶涌的愛情
于無聲處聽驚雷,沉靜中蘊含復(fù)雜而深沉的情感。好的電影敢于讓故事戛然而止,要留下美好的余味綿綿,鋪陳的功夫真不簡單~不愧是法國片,大歷史與小人物渾然一體,鋼琴配樂與情感水乳交融。
非常干凈的一部二戰(zhàn)背景下的小制作愛情片。男主很有些法鯊和伊萬的綜合體,特別是戴著軍帽時,我承認起碼有兩星都是為男主的帥。此生遇到相知之人,鋼琴音中那一眼,何其幸運;戰(zhàn)爭讓你我相遇,卻也注定永不會有結(jié)果的愛情;同你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后一句,永別了
海洋的包容,海藻的纏綿,暗礁的迷茫,adieu的意思是永別
我總覺得《沉靜如?!肥恰朵撉賻煛返那皞?。
最深沉的愛只能用沉默來表達,只因為它超出了靈魂能承受的底線
這個片兒優(yōu)缺點都太明顯了。一方面它在劇作架構(gòu)上是那么地瑪麗蘇那么地套路讓人覺得真是俗到塵埃里,另一方面在整體格調(diào)上又是法國電影中極少見的具有東方氣質(zhì)的例證,節(jié)制、含蓄、舒緩、哀愁,發(fā)乎情止乎禮。淚流滿面的“再見”是女主角對軍官說出的唯一一句話。借戰(zhàn)爭的殼講愛情,聰明卻也難免粗淺。
軍官的出場,音樂,腿特寫。過肩鏡的構(gòu)圖。鏡子的利用。軍官談到海時,利用shallow space讓兩人的臉看上去那么近--心靈的接近。少女的啜泣用窗紗與攝像機隔開,真是含蓄。
一生只有一句:再見!
如果發(fā)生在國內(nèi):村婦戀上多情鬼子,這是要毀三觀吶!
“我很高興,遇到的是一位有尊嚴(yán)的老人,和一位默默無語的女孩?!睉?zhàn)爭中的愛情,有太多的無奈,在國仇家恨面前,愛,沉靜如海。最后那盆天竺花或許只是代表她希望這樣可以能夠獲悉有關(guān)他的些許消息?!铩铩铩?/p>
一段鋼琴,一句話,兩股暗涌,以及表面沉靜。
含蓄的極致就是悶騷,悶騷的極致是深情,深情的極致是遺憾。
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將是多么登對的戀人;可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又怎么會有遇見的可能?命運沒有給過他們半點機會,惟有讓千言萬語化作沉靜如海的鋼琴聲。歐洲文藝版“色戒”。
全劇沒有任何的對白,卻不覺得沉悶。最后女孩子彈鋼琴那一幕,他們的眼神交流最讓我動容。
小說版完成時二戰(zhàn)還未結(jié)束
你是紳士,你是淑女.你們沉默不語,毫無聲息,卻含情脈脈,咫尺相望.戰(zhàn)爭面前,愛情如此無力,最后卻是終了那句再見.連一個擁抱都是奢侈.
女孩從頭到尾沒有對他說過一句話,除了離別時的一句”再見“!這種默默無語的愛反而是最具殺傷力的!哎,我的心已經(jīng)揪成一團了!??!
人們用兩種方式打破國界,時而用戰(zhàn)爭,時而用愛情。
軍官在彈奏bach的平律時可以看到兩個人對彼此感情上細微的變化,當(dāng)女孩為了留住軍官救其命彈奏鋼琴時及最后說出adieu的時候,可以看到兩個人復(fù)雜的感情。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音樂而起。有頭無尾的愛情這樣的結(jié)果才是耐人回味是值得想念一生的。當(dāng)回憶時總會想起那段美妙純凈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