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角七號換個男1就好了
一直都不看特別熱的片子,擔心炒作的成分太多,往往浪費了時間卻看了大爛片,被欺騙的心情猶如明明約定去吃大餐卻最后只喝到了小米粥,身心都悲憤的空虛不已。
《海角七號》也是一樣,臺灣上映不久通過口碑進入內(nèi)地后就一直安靜的躺在移動硬盤里面,久久沒有被寵信。今兒假期無事,四處尋花問柳的我在硬盤深宮里點兵時,她離我的鼠標只有0.01cm,但是129分鐘后,我愛上了這部電影。
眾生相
政治手段彪悍又有柔情一面的代表主席,青春叛逆期的鋼琴少女(口水一下),失去人生道路和愛人的不得志小警察,勤奮隱忍的業(yè)務員……地方雖小,卻個個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堅強,讓人不得不愛的起來,哦,當然不能忘記那些穿bikini的美大妞(做ws大叔狀)以及激萌的三胞胎(做ws阿姨狀),還有長腿一直奔跑的元氣臺妹前臺(又咽了一口水)
音樂
如果沒聽錯,那7封情書的CV就是中孝介,初聽便十分入耳,那首《各自遠揚》唱起來才恍然,原來是他啊。前段時間看《夏目友人帳》便被ED那奇特又清新的唱腔給震撼過。
一邊寫文,一邊放著呂圣斐的《海角七號 鋼琴情詩》,又開始嗷嗷了:老娘要學鋼琴啊學鋼琴。
男主角
范逸臣轉(zhuǎn)型的太多了,一開始在主演名單看到他的名字,直到電影結(jié)束也沒找到“應該是那個樣子的人”,以為只是特別感謝型NPC一枚,最后出staff,嘎?哦買糕,男主角就是他,我的印象還停留在之前翻唱I BLIEVE的花樣小受的階段呢。
可惜身材不夠好,肉肉的太厲害了,但這不重要,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那股憤世嫉俗的勁兒演的扭曲了,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雖然本來電影也就是表達這個意思,或者說編劇不夠好吧,或者他的身材不夠好吧,總之這憤世嫉俗的感覺表達的不夠平民化,蠻生硬跟臉譜的。丫跟友子的愛情也蠻生硬的,這肯定不是身材問題,是編劇問題,咱失望歸失望,不能是非不分的。
也算是電影上小小的遺憾吧。
以上小節(jié)的牢騷只是因為太喜歡這部電影,才會如此的吹毛求疵啊。
畢竟,剛看完一遍相隔一分鐘后便立刻決定又看了第二遍的情況足夠讓人害羞很久了。-v-
2 ) 去國——海角七號
發(fā)現(xiàn)很多帖子在“反面升華”這個電影,那我就來正面升華一下。
在看《海角七號》之前,認為這不過是一部愛情偶像劇,對已近而立之年的我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看過之后,才輕輕贊嘆一聲:“好片子”。竊以為,在今年看過的華語電影中,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網(wǎng)翻翻《海角七號》的評論,發(fā)現(xiàn)詬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倉促”的愛情上。的確,對于一部有兩個小時容量,而且被冠以“愛情文藝片”的電影來說,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來鋪墊主角之間的際遇,像《海角七號》這樣,前一個半小時全無投映,最后半小時噴薄而出,任何一個觀眾都有權(quán)力感到詫異。如果用這樣一個愛情故事來構(gòu)筑整部劇,可以算是偶像劇業(yè)界的災難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東西在默默支撐著《海角七號》,讓電影的骨肉變得豐滿起來……
阿嘉,離開臺北的時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頭咒罵著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為模特,并對自己充滿信心,可是現(xiàn)在只能當一個處理各種雜事的公關(guān)。
脾氣暴躁的交警老馬,其實是早年臺灣特警小組成員,而且因為工作的緣故,深愛的妻子拋棄了他。
彈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輕的時髦男女,甚至年紀相仿的同鄉(xiāng)視為老頑固,卻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尊嚴。
暗戀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識破的時候,依然拋出青蛙交配的奇談怪論。
小女生大大,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孤僻,不愿意與人交流,但其實心中充滿了慈愛。
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對工作的態(tài)度一級棒。只有在彈貝司的時候,才暴露出他或許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還有老馬的父親,時時為自己沖動的兒子打圓場;外表“冷酷”,內(nèi)心火熱的代表,雖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卻為小鎮(zhèn)的繁榮不辭辛勞;甚至還有恒春這個小鎮(zhèn),無時無刻不試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沖撞的夾縫中安身。
如果要為這一切找個形容詞,我想起了四個字:“去國懷鄉(xiāng)”。代表和茂伯,是本土傳統(tǒng)的象征,他們曾經(jīng)無比熟悉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全變了樣子。是堅持著過往的生活,還是努力改變,跟上時代,這其中無法做出二選一的抉擇。水蛙選擇了一種最無望,也最無法被鄉(xiāng)土社會所容的愛情,他的內(nèi)心必定無法平靜。大大和她的媽媽,離開了自己的父親和愛人,回到故土,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物是人非,連至親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認。交警和阿嘉,都選擇了離開臺北,可是他們的心,依然沒有回到恒春。對這些小人物而言,海灘演唱會之前,他們所有的夢想都破滅了,他們的國,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這些不是我一廂情愿的看法,否則電影不會用那么多篇幅描寫代表對恒春現(xiàn)狀的擔心,描寫阿嘉的無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寫老馬醉酒后的失態(tài),描寫大大媽媽的愁容。對于一部愛情偶像劇來說,這些“閑筆”的戲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無法將他們從劇本中剔除,也正是這些占據(jù)了本來應該屬于男女主角的空間,讓他們的感情在大部分時間里不被人重視。所以對《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愛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無所依靠的心境。這是不是導演在有意暗示臺灣的處境,我無法猜測,但是我卻清楚地看到了導演給出了如何解決的答案。還記得那些已經(jīng)遲到六十年的信件么?描繪著一個日本教師對戀人的思念。哪怕世事變遷,他必須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戀的“故國”,卻不是日本,而是臺灣,因為這里曾經(jīng)有他的生活,他的愛人,這些像錨一樣,將他的思緒牢牢固定在恒春,臺灣小鎮(zhèn)到日本的距離,不過是一根錨鏈的長度。那位日本教師,因為自己的懦弱,無法和愛人廝守在一起,永遠游離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終此一生只能遠遠地望鄉(xiāng)。這世界上最悲傷的故事,不外如是吧。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對友子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你當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讀為東亞政治密碼,但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因為阿嘉把自己的錨交給了友子。選擇離開臺北而終日沉浸在“去國”之思中的阿嘉,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觸手可及的夢想,并鼓起一切勇氣去追尋,去擁有。于是海灘演唱會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開笑容,老馬說:“守護你忠貞不移的愛情”,這一刻他們都找到了自己久違的國度。
60年過去,星移斗轉(zhuǎn),海角七號已經(jīng)杳無痕跡,但是人依舊靜靜地等待著。
愛在哪里,根在哪里,夢想在哪里,國便在哪里。離鄉(xiāng)的游子,只要順著這根錨鏈,永遠都不會迷失回家的路。
3 ) 七封情書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陽已經(jīng)完全沒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經(jīng)完全看不見臺灣島了
你還站在那里等我嗎?
友子,
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
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
我甚至已經(jīng)忘記
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guī)定理發(fā)
而惹得我大發(fā)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執(zhí)不講理、愛玩愛流行
我卻如此受不住的迷戀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畢業(yè)了
我們卻戰(zhàn)敗了
我是戰(zhàn)敗國的子民
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
我只是個窮教師
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
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我只是個窮教師
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該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
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
我們是這麼的不同
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
我懷念艷陽…我懷念熱風…
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
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
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
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
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多希望這時有暴風
把我淹沒在這臺灣與日本間的海域
這樣我就不必為了我的懦弱負責
第三封:
友子
才幾天的航行
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我不愿離開甲板,也不愿睡覺
我心里已經(jīng)做好盤算
一旦讓我著陸
我將一輩子不愿再看見大海
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呢?
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來可能的幸福我總是會哭
只是我的淚水
總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風吹乾
涌不出淚水的哭泣,讓我更蒼老了
可惡的風
可惡的月光
可惡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總是帶著憤怒
我承受著恥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靜地晃蕩
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xiāng)
還是離鄉(xiāng)!
傍晚,已經(jīng)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
可恨的濃霧
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xiàn)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nóng)村傳說
來挑戰(zhàn)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zhàn)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
所發(fā)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fā)射出來的光
我們現(xiàn)在才看到
幾億光年的臺灣島和日本島
又是什麼樣子呢?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
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見了要往臺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盡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嘗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guān)系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后的你韶華已逝
日后的我發(fā)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發(fā)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點余熱完全凋零
友子…
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第六封:
海上氣溫16度
風速12節(jié)、水深97米
已經(jīng)看見了幾只海鳥
預計明天入夜前我們即將登陸
友子…
我把我在臺灣的相簿都留給你
就寄放在你母親那兒
但我偷了其中一張
是你在海邊玩水的那張
照片里的海沒風也沒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jié)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經(jīng)平安著陸
七天的航行
我終於踩上我戰(zhàn)后殘破的土地
可是我卻開始思念海洋
這海洋為何總是站在
希望和滅絕的兩個極端
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會我就會把信寄出去
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
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這樣你才會原諒我一點點
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輩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上
一定會浮現(xiàn)…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單地站著
你戴著那頂…
存了好久的錢才買來的白色針織帽
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你吧!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輩子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
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
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
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
我會假裝…
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4 ) 充滿細節(jié)之美的《海角七號》
最早知道《海角七號》這部電影的消息,還是因為日本歌手中孝介。2006年末到2007年初,正是中孝介走紅臺灣并波及內(nèi)地的時候,因為喜歡中孝介,才在他的個人官方博客上,發(fā)現(xiàn)他參演這部電影的消息,那時應該是去年的四月。然后直到今年暑期,突然爆出《海角七號》大熱臺灣影市,票房熱度持續(xù)高漲,甚至超過《色戒》什么的云云。不免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影片能夠讓幾乎不看國產(chǎn)片的臺灣人如此癡迷呢?到了10月,《海角七號》終于現(xiàn)身網(wǎng)絡。
作為內(nèi)地人看到這部電影,老實說肯定還是沒法明白,為什么這樣一部看似普通的青春勵志片能壓倒《色戒》、《赤壁》這樣的大制作電影的超高票房?
《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臺灣小鎮(zhèn)恒春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開海灘演唱會,需要立刻組織一個當?shù)貥穲F作為暖場嘉賓而展開的一系列努力,過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斷堅持而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本來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因為導演獨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愛情,通過七封遲到的情書的傳遞表現(xiàn)出來,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現(xiàn)出一種迥異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與雋永氣質(zhì)。
影片中的七封情書是導演魏德圣親自操刀撰寫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輕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書信的魅力,這是網(wǎng)絡時代的他們所缺失的,因此顯得尤為浪漫。但這段愛情其實只被導演用作一個淡淡的背景,甚至作為日籍教師的臉部特寫都沒有,永遠是遠景或虛景。而更關(guān)鍵的場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輩們努力送來的情書,竟然連一個臉部都沒有給,顯然顯示了魏德圣決意避免煽情。實際上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韻。
內(nèi)地人自然很難了解為什么,這部影片在臺灣那么廣受歡迎。臺灣網(wǎng)友這樣告訴我:這部影片出來的時機很對,現(xiàn)在是臺灣人民民族意識最高漲的時候,對于反映本土民俗的電影尤其歡迎,這才是《海角七號》狂破票房的真正原因。至于有敏感的大陸影評人認為影片反映出是不良的殖民文化,就完全是不了解臺灣歷史的放言。為什么日本人敗走臺灣時是影片表現(xiàn)的那樣和平,原因是雖然日本統(tǒng)治臺灣51年,但事實上也把日本先進的基礎建設、城市規(guī)劃都帶到臺灣,當時臺北是第一個在亞洲有街燈的城市,臺灣的第一條鐵路都是日本人建造的,比起清廷、葡萄牙、荷蘭等其他統(tǒng)治者來說,臺灣人民對日本的好感遠遠超過前者,所以臺灣人對日本是有感激之情在其中的。(這些內(nèi)容都是臺灣網(wǎng)友告訴我的,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似乎都是事實。只是內(nèi)地從來沒有說這些而已。當然這些都是影片的外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搜索了解。)
其次,電影對臺南小鎮(zhèn)。市井民情的細致入微的寫實是電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語、臺語、閩南話夾雜反映出一個鮮活的小鎮(zhèn)文化,演員的表演也全部以寫實為主,所以大部分觀眾都是被這種真實所打動。好幾個臺灣網(wǎng)友告訴我,哇,電影中的那個誰誰就是他們鎮(zhèn)上誰誰的樣子呢。因為離的近,臺灣人對此自然更加感同身受。而內(nèi)地人看起來就與《練習曲》這樣的沒多大區(qū)別了。
影片沒有邀請一個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國內(nèi)雖說影響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無論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領與小資中流傳,所以范逸臣、林曉培這樣就已經(jīng)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個因為在都市中懷才不遇沖撞得頭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縮到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年輕人,這是現(xiàn)代都市造就的典型悶騷男孩,內(nèi)心的憤怒與困頓無法宣泄,有些自閉與憂郁,和家人及外界無法溝通也拒絕溝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現(xiàn)代都市年輕人,開頭砸吉他以及惡狠狠罵出的“操你媽的臺北”,實在讓觀眾看得爽快。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繪比范逸臣要搶眼,也許是因為自身與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繪本身就是在臺灣進修的留學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設定中,她將友子作為日本人孤身在臺灣的不適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強與堅持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當然更因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賦予這個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實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點:林曉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潔女工;熱血敬業(yè)的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執(zhí)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國寶月琴師茂伯;克制不住暗戀明戀老板娘的機車修理伙計;輟學去教堂參加唱詩班的高小女學生鍵盤手大大,這些配角的表現(xiàn)全部比主角更加搶眼,一個個都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
當然最最搶眼的就要數(shù)那個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國榮今年65歲,身高170公分、體重75公斤。興趣是打架、殺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鎮(zhèn)放火燒掉,然后把所有年輕人叫回來重建恒春?!薄耙约夯貋懋斃习澹灰斎思业幕镉?。”作為主角的繼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這個演員霸氣十足,無論是表情、臺詞還是形體動作都非常有個性,只要他一出現(xiàn),鏡頭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無視,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頭腦與善良,應該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后來臺灣網(wǎng)友告訴我這個老戲骨是在臺灣非常大腕級別的馬如龍,年輕時就是臺灣的武俠明星,也是臺劇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爐火純青,演起這樣的角色自然是駕輕就熟,輕松自如。有個小八卦是電影中扮演范逸臣母親的那個演員,也是馬如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經(jīng)趨于化境的國寶月琴師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臺灣也是確確實實的國寶大師,只不過不是月琴師,而是北管大師,這是他第一次拍電影,據(jù)導演透露他的音樂造詣很高,稍微學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還是幾個餐廳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F(xiàn)實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紅到好萊塢,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所以為什么這部電影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影片中包含了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納屢屢碰壁的年輕人;清潔女工林曉培也處于社會底層工作,而且與上一代總有解不開心結(jié)的年輕人;火爆交警勞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剛強但實際內(nèi)心卻很敏感纖弱總有很溫柔一塊的年輕人;機車修理工對老板娘的暗戀也好明戀也好,是每個底層青年在從事著貌似沒有前途工作時都會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趕出來的搞怪鍵盤手大大只有10歲,充分表現(xiàn)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話說她在電梯中唱的那首歌《愛你愛到不怕死》已經(jīng)在網(wǎng)絡上飛傳);而每個做過業(yè)務的銷售員一定對馬拉桑非常認同,那種敬業(yè)與熱血是從事銷售工作的人所必須具有的;片中茂伯執(zhí)拗到可愛的程度也讓人重新認識到老人們的魅力;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眾觀影人群的共鳴;而且,導演功力更深的是將每個人物的故事都只是點到為止,絕不啰嗦,這樣每個人物都有留白,給觀眾留下的想象空間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覺會比第一遍更好,正因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這樣導演用心的細節(jié),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才能將小人物們對生活的熱情與積極向上態(tài)度完整的表達出來。
在這個好萊塢大片通殺全球的時代,有這樣一部文藝片能夠奇峰突起,獲得史無前例的票房記錄,是非常讓人驚訝的。什么時候,內(nèi)地也能有這樣一部文藝片占領票房冠軍的時候呢?
5 ) 友子的情書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甚至都已經(jīng)該忘記怎么稱呼你了,我也不知道這封信,究竟該從何說起。年輕的時候我曾經(jīng)強迫自己不去想你,后來我便真的很少想起你。現(xiàn)在,我戴著花鏡慢慢給你寫信,很陌生。
終于再想起你是有一天,發(fā)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在籮筐里揀著檳榔,鎮(zhèn)子里的人都去聽演唱會了,街上很安靜。傍晚的陽光斜斜的照進來,潮氣慢慢蒸上來。我放下籮筐,活做久了,手腳都有些冰涼。我慢慢的扭頭——我已經(jīng)老了,腿腳都不大方便——窄窄的長條凳上放著一個長方形的漆盒。我不知道是誰,什么時候來過放下了這個盒子,我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只有風偶爾吹過樹葉沙沙的響。我打開盒子,里面竟然是六十多年前一張我的黑白照片。我愣住了——少女的我看上去那么單薄,羞澀又稚嫩。我的裙子在照片里輕輕揚起來,背后的大海沒有風也沒有雨。照片的下面是你女兒的來信,還有七封沒有寄出的情書。
我猶豫了好一會兒才敢拆開那些信,借著馬上就要暗下去的天光,仔細又吃力的讀你的筆跡。你怎么一下子就提到那個日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已經(jīng)老了,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很多事情也不愿意再記起。我的心臟不該跳得這么快,這讓我很難受,眼前的字跡也模糊起來。我站起來,抱著盒子進了屋,坐在竹椅子上發(fā)呆。
我不愿意想起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那一天,我一個人,戴著醒目的白色針織帽,一清早便從家中逃了出來,提著笨重的行李,站在人潮中孤獨的等你。你的船鳴笛了,離港了。我周圍的人們都在歡呼,都在揮手致意。我像一個傻子一樣提著沉甸甸的箱子,頭腦里如同爆炸了似的有無數(shù)的聲音在嗡嗡響著,可我卻什么都聽不清。我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我抬頭,黑色的天幕里繁星一點一點,周遭靜悄悄的,我不知道自己該向哪里去。我摘下帽子,扔了箱子,蹲在無人的碼頭上哭。你就這樣走了嗎?沒有一句告別,沒有一個解釋,什么都沒有……
我是那么的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提著槍炮占領了我的家鄉(xiāng);我恨你的國家,把我同胞的血染遍曠野;我恨你,從海的那邊來到這片遭受屈辱的土地,用勝利者的語言剝奪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自由!可我又是那么愛你,我愛聽你講天上的星星,你在黑板上畫出太陽系行星排列的順序圖,你知道春花為什么會開放,葉子在秋天為什么凋零,你說世界很大很大,海的那邊是另一片大陸,海的盡頭有晶瑩的雪花和凜冽又溫柔的冬天。你愛孩子們的笑容,你說北海道的孩子與恒春的孩子都有一樣純潔的眼睛。啊,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國家,但是我又愛你,愛你的憂郁,愛你的沉默,愛你所向往的,那如同天國光輝般的自由!
你終究是一個懦弱的男人。你走了,我老了。
我在昏黃的燈下讀你的筆跡。你說海風總是帶來哭聲,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也哭。那么,你可曾聽到海風中,我獨自哭泣的聲音?
我托著沉重的行李回到家,我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我是一個失敗者,我依然幻想自己的心隨著你,在看不見邊際的黑色海洋之上,駛向永恒的遠方。媽媽的眼淚讓我心碎,父親的沉默讓我內(nèi)疚,我把自己關(guān)在狹窄的小屋里,只是癡癡的望著遠方的海。你歸鄉(xiāng),我也歸鄉(xiāng);你離鄉(xiāng),我也離鄉(xiāng)——我的心還不如父親的小小舢舨,在十二月的海上,被狂風暴雨打成一億碎片,我的眼淚都化作了泡沫,在蒼茫的天地里再也沒有了故鄉(xiāng)!
我恨你,我要忘了你。六十年里我再沒離開過恒春,我要用一生的勞累來補償我對這片土地的背叛,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忘記你。我曾經(jīng)向往遠行,但我嫁了恒春本地的漁民,他的氣味就如同我的父親,而我也像母親一樣,永恒的守候在海邊,等待他的歸期。年輕時我只想離開這土地,去海那邊的大陸,大陸那邊的海,去體會究竟什么是你說的天國的自由。但我在恒春守候了六十年,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熱愛這生我養(yǎng)我的小小島嶼。我常常去海邊散步,我喜歡坐在礁石上聆聽海風的嗚咽。我是孤獨的,我的愛情就埋葬在這洶涌的海水之下;但我又是幸運的,我留下來,我為他補魚網(wǎng),我在小廚房里混汗如雨的準備一家人的晚飯,落山風來了我坐在巷弄里剝洋蔥,我泡濃濃的港口茶,我默默的聽老月琴彈奏出思想起的調(diào)子,我有了兒女,我終于知道,我的根在這里啊,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我搬離了海角七號,我已經(jīng)將青春歲月埋葬在了故鄉(xiāng)的土地。冥冥中究竟是誰,把這遲了六十年的情書又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在清晨的薄霧里摩梭著你熟悉又陌生的筆跡,我一遍又一遍的讀著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舍不得你?!也皇菕仐壞悖沂巧岵坏媚??!蔽乙呀?jīng)老了,我的眼角滿布皺紋,我的心臟已經(jīng)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眼淚。我明白,又不明白。我愛你,我恨你,我不原諒你,但為什么,我早已干澀的眼角,卻越來越濕潤?在這個安靜的夏日清晨,我突然渴望起落山風來,我渴望十二月海洋的哭聲,我不由自主的想象你在輪船甲板上就著微弱的燈光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書寫的樣子。天該是黑色的,海也是黑的,晨曦還沒到來……
我的孫女就出生在這樣的夜里。她的模樣跟少女的我一模一樣,她是那么單純,活潑。她喜歡問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她想要知道海那邊的大陸究竟是什么模樣。有一天她告訴我,她愛上了一個海那邊的男人,她要跟著他去尋找新的故鄉(xiāng)。我祈求她,我威脅她,我禁止她離開她真正的故土。我知道,是我不再相信愛情,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國家,我不能將我最好的希望交給你們來親手毀滅!年輕的她也如同六十年前的我,眼睛里有海洋的清澈,也有海霧的迷蒙。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時候走的,沒有告別。六十年前,一場戰(zhàn)爭將我和你隔在了海洋的兩端;現(xiàn)在,卻是我,隔在了她和他的兩端……
我終于明白,海洋,為什么苦澀得叫人皺眉。這片海水中埋葬了太多的愛情,接納了太多的眼淚,承載了太多的思念。落山風在哭,海潮在嗚咽。生哭,死哭,青春也哭,白發(fā)也哭。時代的漩渦里啊,究竟哪里才有將思念連接起來的彩虹?
我已經(jīng)老了,皺紋爬滿額頭,白發(fā)稀疏,兩眼渾濁。我無法想象你去世前的樣子,我曾經(jīng)那么的愛你,那么的恨你,我還是那么的愛你,那么的恨你;但我希望你在最后的一刻兒孫滿堂,安祥平和,我希望你在絕望之后終于找到了希望,就好象我在離鄉(xiāng)之后終于找回了故鄉(xiāng)。恒春是我的根,是我一輩子的愛與思念;而海那邊是你的祖國。我終于明白六十年前的你為什么要獨自離去,原來你早知道,我們最不能舍的,都是對腳下那片土地最原始最純粹的愛啊。
六十年前,島嶼之間的海洋容不下我們小小的愛情,海風的嗚咽吹散了我們最為深切的思念。六十年后,如果真有天國,如果人間的希望真的存在,那么,就讓這封遲到了六十年的回執(zhí)化作彩虹吧,在生命的盡頭,我只想要看見藍色的海洋,清澈的風,也許,也許還有孩子們最純真的笑臉,還有你輕微而自由的嘆息。
6 ) 文藝從來不怕窮死,就怕被和諧致死
我一進某電梯,遇見三個臺灣人操著“國語”聊天。突然一人大叫“馬拉?!?,然后三人大笑起來,仿佛一起破獲了某種密碼?!逗=瞧咛枴愤@部令人愉悅的電影令臺灣人瘋狂,票房超過4.3億新臺幣,被譽為臺灣電影業(yè)的一劑春藥。
相對于好萊塢電影的“封閉式浪漫主義”,我把《海角七號》歸于“開放式浪漫主義”。所謂封閉,即一電影一世界,關(guān)在屋子里喜怒哀樂,沒有給現(xiàn)實生活留下一面窗。但《海角七號》不同,導演熟知臺灣,更了解臺灣人肚里蟲子的習性。從“操你媽的臺北”的臺詞,到代表“想放一把火,把恒春燒掉,讓年輕人回來建設”,他老實地用了臺灣人看臺灣的眼光,拍一部臺灣人愛看的電影。其實全世界文藝青年都知道,他們那個爛樂隊怎么能排練一天就火了起來?但這個無關(guān)緊要,因為真實的分子已經(jīng)彌漫于整個電影世界。
后現(xiàn)代藝術(shù)中,真善美的三足鼎,真為第一位。否則無論多么唯美,多么有教育意義,只能是二流。這個可以解釋為什么大陸近年的電影沒有一流作品。從《英雄》到《瘋狂的石頭》、《集結(jié)號》,都只是講一個故事,跟現(xiàn)實無關(guān)。這反映了大家在真實面前一致地吊詭,一致地畏縮。
反觀臺灣電影,真實是一個重要傳統(tǒng)。從侯孝賢、楊德昌,到《黑狗來了》、《藍色大門》等等,說的都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緒。臺灣電影最大的敵人是偽文藝片,像《最遙遠的距離》之類的。侯孝賢檢討說,是他把臺灣電影業(yè)帶入荒蕪,因為大家都跟著他拍個人作品。其實學樣卻沒學好,沒學侯大師敢于直面慘淡人生,卻學了一肚子矯揉造作。
從敘事方式來說,學侯孝賢確實不如學楊德昌?!逗=瞧咛枴肪陀袟铍娪皵⑹碌挠白?,人物都刻畫得非常生動,畢竟魏德圣是楊大師的徒弟出身。再看另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雙瞳》,個人認為它是恐怖電影的一朵奇葩,沉郁詭異,價值還需重新認定。它的副導演,也是魏德圣。
從文化交流看,臺灣對大陸基本是單向輸出。音樂、文學,電影,我都吸取了很多養(yǎng)分。從這一點,我可能比臺灣人還愛臺灣。所以我對《海角七號》的商業(yè)成功是抱有拳拳之心的。我一度擔心臺灣電影因為囊中羞澀而枯萎。至今有臺灣電影人擔心,《海角七號》的成功會讓人沉迷于大投資。5000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000多萬,我猜想張藝謀導演會很不屑,看看這些小島寡民的窮酸相。
文藝從來不怕窮死,就怕被和諧致死。
這漂洋過海卻依舊不淡不忘的愛情實在太迷人,深深淚下。最喜歡這種又感人又好笑的電影了。
或許女生會更喜歡一些,因為不大真實,只好用夢境來形容吧。。。。好像所有人都不在狀態(tài),不對弦。但臺灣本土人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
今天才看了這電影,也是好電影.然后又略糾結(jié)了
電影很童話,但是依然很喜歡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臺灣片還是走文藝路線比較舒服,覺得比不能說的秘密成功,雖然都是音樂+愛情。很喜歡那個彈鍵盤的小姑娘!遺憾也有,節(jié)奏開始太慢了。。。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有些橋段真是忍受不了
每個人都很平凡,每個人都很有魅力。
我就是喜歡海角七號和不能說的秘密。(好像沒多大關(guān)系)
不錯。故事講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實也可愛。兩段愛情線,顯然塵封在信盒里的那段更動人。那場一夜情而來的愛情,我覺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時候會對溫柔格外敏感,只是后面渲染的有點過。給老太太送信一段沒有過分煽情,這一點基本滿意
溫暖。不管《海角七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出于偶然還是必然,臺灣電影都需要如此一劑強心劑,重新振奮。魏德圣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寫出了這部偉大的平民史詩。
除了那幾封信,其余不足觀。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懷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時候世界的評價機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老阿公你好有才呀
給未來的情書
如果不是音樂。
難看
老頭兒超搞笑
一個煽情故事,幾封日本信寫得酸不拉嘰的。沒有臺灣本土經(jīng)歷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沒有被打動。
電影粗糙。風光真美。
故事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