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力學問題
完全可以里理解人們對此片大大不如原版的抱怨,很簡單,就像你走錯了影院發(fā)現——這是完全另一部片子。
Jude Law一如既往的帥,可以說幾乎要毀了本片,我第一次意識到演員過度shining的外表的破壞力:因為他是這部片子的主角,而人們很難從他那漂亮的臉蛋上移開視線稍微理解一下片子要表達的內容。
Sean Penn的表演完全是優(yōu)異的,同樣,Hopkins、Kate和Mark Ruffalo的個人表現都不失水準,于是整部片子就像一部偏墜的車子,而劇情安排和剪輯就像坑坑洼洼的路段,整部片子在緩慢的加速后開始過山車般的左沖右突,誰都無法駕馭,導演的每次奧斯卡野心級別的蒙太奇運用都像在過山車上上演的急停急走,而每位演員愈爆發(fā),愈使得車子偏離重心,領航的Jude Law從頭到尾一臉茫然的放電,于是車子最后輕飄飄的飛上了天。這完全是力學問題。
我們還是從本片原來可以什么樣子講起吧,一個很淺顯的故事,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看著另外一個理想主義者墮落的過程中回憶和經歷自己從單純到麻木到燃起希望到再次麻木的人生。嘿,這類故事我們聽了太多了不是么,不僅故事老套、角色設置老套、戲劇沖突老套,連倒敘、插敘的手法都老套到不行,一尊填滿了一身經典標簽的花瓶。
當然,對于不介意這些cliche的話,片子里的演技都夠養(yǎng)眼的了。
2 ) 《國王班底》:都只差一步
(芷寧寫于2006年12月31日)
在觀看之前,就聽說米國影評界對《國王班底》(又名《當代奸雄》)評價不高,米國觀眾也不太買賬,有一千多影迷毫不留情地給了個不及格的分數。基于過往的經驗,對于米國人的觀點,還是不敢完全茍同。不過也有國內網友認為該片相當失敗,于是便頗為好奇地想知道斯蒂芬·澤利恩的導筒到底差到了什么程度。
或許事前預防針打得太多,有點過了,所以沒覺得該片差到了令人頭疼或發(fā)指的地步,最起碼是頭腦清醒地看完了,看后也了無睡意,瞎想了片刻。
或許是因為該片翻拍自1949年的經典影片,又有1946年獲普利策大獎的同名小說為參照物,小說也有活生生的原型——前參議員、露易斯安那州州長胡龍(1893-1935),再說導演斯蒂芬·澤利恩以前的編劇作品,如《辛德勒名單》等太過深入人心,故而米國人在看之前一定已經被吊足了胃口,有人失望自然是難免的——要知道,期望和失望是雙子兄弟。
好萊塢“壞小子”西恩·潘在片中主演了這個時逢米國經濟大蕭條期的“草莽”州長,在小說和影片中此人叫做威利·史塔克。史塔克起初是個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負、有熱血的“四有青年”,他是片中所謂的“鄉(xiāng)下人”出生,聰明刻苦,大學畢業(yè)后成為政府的稅務登記員,因為洞悉大工程公司的不法勾當,而這里面牽扯到很多大人物,于是“草根”史塔克空有一身正義而訴說無門,便和他那做教師的妻子一同離職,打算回老家務農。
命運似乎注定要讓這個“草根”在米國政治史上留下點什么,他被“大人物”達菲相中,被忽悠地參加了競選,卻發(fā)現自己不過是政府用來分散底層民眾選票的工具。史塔克悲憤了,在競選演說時,他拋開準備好的刻板的演講稿,義憤填膺地告訴人們官商勾結的內幕和自己被忽悠的事實,激昂奮進地訴說著平民的艱難和自己的抱負——只有鄉(xiāng)下人才會理鄉(xiāng)下人,現在是少數城里富人在主宰著這個州,他們擋在了你們和食物、薪酬之間,現在請你們給予我,你們的榔頭,我將替你們去討回屬于你們的一切……史塔克到處演說,田間地頭、工礦學校、沼澤荒野、街區(qū)旮旯遍布著他的鄉(xiāng)音,他鼓勵、他煽動、他設想,他許諾……終于,他的理想主義將最廣泛的大眾聚集在了自己身邊……后來,他贏了。
隨著一步步地爬上權力的頂峰,以前那個滴酒不沾(只喝汽水且插兩個吸管),忠于妻子,正直熱情的草根,對史塔克而言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僅僅五年,史塔克便遺忘了自己的參政初衷,逐漸變異為自己曾唾棄嫌惡的腐敗官員,沉迷于金錢、權力和酒色。在政壇上呼風喚雨,濫權舞弊,打壓對手,獨裁專橫的史塔克沒有忘記他還得有所依靠,他開始忽悠大眾,拿人民的利益說事兒,“……他們阻攔著我,但是我不怕他們,因為你們是我的力量?!?被蒙蔽的大眾仍當他是斗士、是救世主,支持他進一步入主白宮……
因為人性的先天不足,既軟弱善變又貪婪無厭,一個攫取型的社會底層人物在權力場上是會改變的。史塔克仿佛在演練著這個規(guī)律。權力欲極度膨脹的他喜歡站在州政府前寬敞的臺階上,面對著大眾,頭發(fā)蓬亂、揮動雙臂、言辭犀利、激情澎湃地即興演講,這個場景被導演設定為夜戲,臺階上史塔克的側影仿佛大獨裁者。
史塔克的幕僚杰克·波頓(裘德·洛飾演),這位出生于社會上層的前《記事報》記者,貌似對什么都無所謂,其實內心渴望著正義,史塔克早期為民代言的特殊魅力吸引了他,日后他目睹了史塔克的發(fā)跡、變質和死亡。但他絕非一個單純的見證者,而是劇情的推進者,影片讓他和史塔克之間愛恨情仇糾纏不清:史塔克的政治對頭、被迫自殺的法官艾溫是杰克的義父(其實是親生父親);史塔克搭上了杰克刻骨銘心的初戀、前州長女兒安娜;杰克的好友、前州長兒子亞當最終槍殺了史塔克……
仔細咂摸咂摸,總覺得在該片有些地方有點別扭,仿佛得了輕度便秘,又如同隔靴搔癢,再好似導演斯蒂芬·澤利恩變身為一個心氣很高卻不得要領的獵手,想表現良好卻難免于無心失手,當然也不能苛求他的每次出手都能“穩(wěn)準快狠”。
至于演員的表演,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艾溫法官雖然只有三場戲,卻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之下,裘德·洛的對手戲還算不壞;倒是戲份最多的西恩·潘有幾場戲有點太用勁,不過瑕不掩瑜。
史塔克觀看冰舞女郎扭動的那場戲所配的音樂,選用了著名的《只差一步》(Por Una Cabeza),這首探戈經典被許多著名電影青睞過,如《聞香認女人》、《真實的謊言》、《辛德勒的名單》。有人認為這樣配樂很荒謬,而我卻認為很有意思——西恩·潘距離最恰如其分的表演只差一小步,史塔克距離他進一步的政治野心只差一步,而導演澤利恩距離拍出一部好看的電影只差一大步。
若聽片中所用配樂《只差一步(Por Una Cabeza)》,點擊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112025_d.html 3 ) 希望是存在的嗎?還是幻象
其實只憑西恩潘的個人魅力就足以構成看片的理由,因為他也是個狂熱的瘋子,常年堅持不懈的反布什,花錢在報紙上登廣告,絕食抗議,靜坐示威,我懷疑他如果從政也是個瘋狂的政客,imdb網站上這部影片關于西恩潘的政治傾向的討論就長篇累牘的好幾頁。政治的更替循環(huán)想必是有其奧秘所在,即使在那個年代,西恩潘扮演的州長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當選看起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在號稱更民主的今天,幾乎更是不可復制。貧窮和屈辱并不足以使人民反抗,反抗總是出現在人民得到一些權利的時候,同理,信仰也不足以產生力量,除非上面附著著希望。這樣看來,他的勝利當選就在于向人民販賣了足夠多的希望。無疑他深諳這個奧秘,上百場的循回演講,夸張的形體動作,煽動的語調,即使只面對著獨木舟上的一個人,他的激情仍然不減。那些時刻,他是深信自己身上負著使命的,并且有著帶給人民平等自由的熱望,這個倒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制度體系里夸大個人的作用無疑是不現實和不理性的,與其抨擊官僚的個人道德素養(yǎng)還不如重建或者完善制度,所以電影里著重想表現的也是通過Willie的變化探討人性。遺憾的是,隨著細節(jié)的付之闕如,變化的脈絡也模糊不清,無法深入或感動。
Jude Law的精致臉龐和憂郁眼神總是讓人難以忽略也難以接近,如果你認同美好的東西總是有距離感的。他想竭力逃避的那個破滅虛空的自我,需要重建,投身入于一場運動,一個組織,一種思想證明自己的存在,也許這正是他和willie靈魂如此接近的原因。
kate winslet的文藝氣質在片中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體現,實在是浪費。Anthony Hopkins不過不失,霸氣仍在。飾演Jude Law媽媽的Kathy Baker短短的幾個鏡頭看的出上層階級生活的病態(tài)、隱秘和殘存的溫情,kate的哥哥一出場就表現出了脆弱和神經質,倒是足以為后來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
總體而言,影片前半段太過沉悶,簡直讓人昏昏欲睡,后半段包袱抖開了,情節(jié)發(fā)展又太過俗套。串起整部影片的Jude Law的旁白太過文藝腔,有矯揉造作之嫌。政治狂想,商業(yè)奇情,人性剖析夾雜在一起,又各自流于表面,無法相融。導演野心太大以至不能駕馭。雖然雞尾酒也有雞尾酒的味道,但我更傾向于喝一杯濃烈的威士忌。細微之處,還要靠個人體會了。
4 ) 人人皆國王,無人冕皇冠:理想與迷夢 主角原型休伊朗的經歷以及反思
《國王班底》的Willie Stark,現實生活中的Huey Long,美國與路易斯安娜州的歷史無法忘卻的男人,The KINGFISH,20世紀20-30年代美國政壇之星
他們說他是民粹,他們說他是red neck,他們說他鄉(xiāng)巴佬,什么都不是
他用演講征服民心,用選票拿下州長席位,用鐵腕把蠹蟲從利益的餐桌上掃開,邀請民眾上來,分享他們應得的那份食物
修路,筑橋,建醫(yī)院學校,全民廉價教育,掃除文盲,實行SHARE THE WEALTH分享社會財富計劃:給富人課重稅,限制遺產稅;建立最低工資和家庭低保——邁出全美福利系統(tǒng)第一步。他跨過憲法,架空議會,總攬州大權,組建私人衛(wèi)隊,
他是個社會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盡管KR里把他做成威權民主),但用骯臟的手去做正確的事,用反民主的手段去達到真正許諾的民主,人民能夠接受嗎?
人民有權力把他推上去,去打碎精英,建制和一切維護不平等的集團……但萬一他,在之后成為了作威作福的他們,那該怎么辦?
當指向舊官僚的槍某天指向人民,當舊資本曾樂于用的蠅頭小利再次當做餌丟在民眾面前時,人民該怎么辦?再推出來一個小Huey Long?
我們需要一個Huey Long,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還政于民的Huey Long;正如我們需要一個先鋒隊,需要一個能夠取的勝利后被人民解散,把gm果實還給人民的先鋒隊。
當我們開始思考權力與權利,不難發(fā)現權力總會腐化人心,我們就會質疑這整個權力體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時候,就邁入了向安那其-共產主義的第一步。
5 ) 達兼
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討厭這部影片的人,估計都拿它當商業(yè)大片看了,以為好萊塢除了驚險兇殺恐怖色情,就是曖昧亂倫煽情反恐。。?!禔ll the king's man》可以說是我最近幾年里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影片,簡直可堪完美,無論從拍攝畫面的美感還是演員入戲的表演。整部影片看下來,佩服sean的演技,他的演講表演極富煽動性(雖然近距離仰視拍攝讓我們覺得過于做作,但是遠距離達到的效果大有不同。)這個角色的為人我卻怎么也喜歡不起來。我覺得這不是他幫公眾做了多少事的問題,也不是他演講起來是不是唾沫橫飛的問題,更不是簡簡單單的“權力導致腐敗墮落”的問題,在這些表象背后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而這些是與當時美國政壇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的。導演之所以要拿此片重拍,意識到這種政治哲學至今無限延續(xù)放大估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故事本身就顯得較為模糊,甚至可以說是不清晰,因為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在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片中涉及到了保守派的立場問題,當然是從作為民主黨州長主人公的眼中出現的。當然也談到了“美國夢”與“精英主義”的矛盾之處,人與人之間不同階層的潛在的難以逾越的障礙。sean幾乎夸張的演講,讓我切切實實地看到了“群氓的力量”,也許這就叫“公共暴力”吧,民主與專制的確只有一紙之隔。
除此之外,裘德洛自我精神的折磨在他不斷地掙扎中層層遞進,深邃卻顯得更為有力。他不停地在州長(重塑自我的盲目理想)與養(yǎng)父(遠離真實生活和階層背景)之間擺蕩導致了他的自我傷害,而這恰恰是人虛幻盲目的一面,影片中有一句臺詞sometimes we're so full of want that we forget what's we want.就像錢鐘書寫的《圍城》,不停地為自己所做的事后悔卻又繼續(xù)不停地做,以至產生惡性循環(huán)而不能對自己負責。直至他的養(yǎng)父自殺,終于清醒,卻發(fā)現自己欲罷不能,然后開始皈依命運,不再抗爭。當他知道自己的朋友被州長利用、愚弄之后,他并沒有憤怒,因為此時的他早已變成一具行尸走肉,麻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而自知無法改變一切。也許他是以服務公眾為自我安慰吧。而直到親眼看著州長和自己的朋友倒地,他才徹底明了這就是命運,一切都無法改變。
6 ) 亂成一鍋粥
JUDE今年三部片里最不期待的一部居然最先看到了|||
首先,我很意外小裘的戲份居然很多,占了很大篇幅,我相如果西恩潘不是影帝的話,他的名字不一定能排在第一位。這與我之前意想的他的大龍?zhí)撞顒e了很多,就算看了預告片或是劇照我也不敢奢望居然能有這么多戲分……
一部分人罵的可能是好片,但如果所有人都說不好那就一定有它失敗的地方,因此在悲觀地看了關于這部片的慘不忍睹的評論之后,俺懷著更悲觀的心態(tài)來看,居然發(fā)現它不是那么差勁(當然我如此努力居然還沒有看出它的好,真是失敗的可以)
這樣題材的片,換個人演我根本都懶得掃上一眼。劇本編的太糟糕了,我想是不是導演根據原版改的時候想體現出自己奧斯卡級編劇的功底拼命加重戲劇沖突,從西恩潘開頭蒙太奇的演說片段,到最后ADAM的死,甚至包括ANNA在JACK面前寬衣但JACK不為所動,都似乎想拼了命證明他可以另辟蹊徑拍出脫離程式化的東西……
可還是失敗了。
如果西恩潘的演技水準足已打一百分的話,那么這部片他的表現就是100+1。不是好過100,而是幾乎可以等于零分,這是過猶不及的道理。從頭到尾,根本沒有看到他做為一個政客的手段,只是歇斯底里的嚎叫,拼命煽動群眾的情緒,而后就是過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這是影片前一個小時的內容。
后來進入第二個小時時,突然開始交待起JACK這個開篇明義定位為旁觀者的人來了。談到他的家庭,他的友情,他的愛情??上瑯記]有表現出來只是不停用閃回的鏡頭來交待。聽過一種說法,不會講故事的導演通常都會用兩招:閃回和旁白。這片兒占全了。他的義父與他的感情互動沒有看到,他與安娜的感情互動沒有看到,于是當看到他的義父自殺而對他情緒的交待居然令人發(fā)指的薄弱,或者是后來ANNA莫名其妙的抽了他一個耳光時,我都覺得有些云里霧里……
如果只是交待威利,那么影片短一些,將他的colorful描寫的再充分一些,這部片也不至于這樣;如果真的是敘述JACK這個前記者的生平,那么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也許更符合ATKM的電影名)來解析。而不至于這樣首尾失衡的不倫不類。
繼續(xù)說回到演員的表演。sean penn太信任自己的演技了,也許他認為自己可以在懸崖邊上自如行走,而不必擔心不及或是過的度沒有把握好,但從頭到尾,除了他令人抓狂的演講,就是不斷扭曲的表情和惡心的高八度口音。顯然這次他的嘗試失敗了。這不全是導演與劇本的過錯。
kate winslet還是沒有覺得她漂亮,而且也根本沒有可供發(fā)揮的地方。在我希望她出彩的時候……就是她拿鑰匙開門,然后回頭看到JACK對街的剪影時,那個眼神做得很不到位。如果她真的是個演技派的話,那么我認為這部戲里,她不在狀態(tài)。
Anthony Hopkins是這部戲的豪華配角,表演也完全不在狀態(tài),在他和JACK那段父子對談的戲里,他的語速比平??靸杀叮杏X像他趕著收工回家|||不過和sean penn的那場對手,他的收與SP的放形成了對比——結論是我果然欣賞不來豪放派。
Mark Ruffalo的角色我很喜歡。少年時的友情,一起走回家時,看著自己的妹妹與最好的朋友牽著手,有一些吃驚,然后微笑著點頭說好。支在鋼琴上單手按琴鍵的鏡頭出現很多次,有點落寞,有點無所適從。可惜我最喜歡的角色最后成了SP的陪葬,不甘心……
最后說jude。因為戲份多,客觀來說他的狀態(tài)也不太穩(wěn)定,感覺有點像一場比賽里面錯失三四個大好機會但還是進了球贏了比賽的球員,打分不知道怎么打才好。首先導演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排角色的出場,因此每次輪到JUDE的戲份時,他總是靠在車上,靠在墻上,靠在欄桿上,擺好一個甫士,無一例外的從遠及近,而后再真正開始表演。我覺得這限制了他的發(fā)揮(我覺得導演是知道有我這種HC的存在故意這樣安排,因為他的鏡頭出現時的定格真的好看極了||||)。另外由于他的角色開始定位為旁觀者,因此在每次西恩潘的演說時都要穿插幾個他的鏡頭(這也是俺忍受了SP的演說的原因,實在不想漏過他的鏡頭),我覺得偶一為之還算不錯,可如果通篇都是這樣,那就太缺乏新意了。他在與SP的對手戲方面,也許是受了SP的影響,不自覺地語調與表情幅度有些舞臺化的痕跡,我不太喜歡。但是他在別的場景中都特別好,尤其是與ANNA和ADAM的互動部分,我都很喜歡??上”咎尯苣艹霾实膸讉€戲劇沖突點根本都沒有體現,郁悶。
最后一點,本片有JUDE這樣的SG,有KW這樣的美女……居然連吻戲都沒有?。。?!
這幾乎是這部本來就沒人看的片子更乏人問津了……當然俺這樣的死忠JUDE粉例外……
演員陣容強大
I hate politics!
原來Sean Penn還演過這么2的片
為什么我覺得西恩潘演政治家都這一個樣子。鄉(xiāng)巴佬政治家的墮落史,不是很喜歡,沒有想象中的精彩。
稍微有點亂,還好吧
大牌班底。太冗長了啊,jude和kate連個kiss都沒有
理想主義者在面對政治上的種種黑暗會如何訣擇,同是理想主義者的可以看看
還是喜歡sean penn
群星云集,但是在人物塑造上,遠遠不如老版~
說實話,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尤其是放在今天的中國看。有人說這部電影的配樂差,這太奇怪了,我剛看這電影就被片頭恢宏大氣、史詩般的配樂震撼住了。弗蘭克·卡普拉的理想主義者在今天的電影里只能死亡了,或者如電影中的杰克那樣麻木地冷眼旁觀,雖然他其實作出了選擇,但他心中其實一早就知道了結局。
演員陣容還不錯
肖恩 潘 最近的兩部劇很相似 都是政治家 都在忙于競選 結果都是以被刺殺而告終!
不如49年版人物刻畫精彩
對路州人來說,Huey P. Long是個抹不掉的名字。Sean Penn的表現激情四射,但電影對幾大重要配角暗示有余,深入剖析不足,敘事信息量大但缺乏視覺節(jié)奏感。對政治黑暗及人物轉變的展示皆流于淺表。
Mark叔補完計劃。陣容越豪華,感覺越蒼白。
“what you don‘t know won't hurt you” 陣容華麗,Jude Law演得很迷人。政治的世界里沒有黑白分明獨善其身,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棋子而已。有些靜態(tài)鏡頭很美,深得我意。
好電影,但看得不是時候
星光閃閃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基本沒看明白 ╮(╯▽╰)╭ 冗長無聊的政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