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真實。然后感動人。
當然是故意做了些套路的,節(jié)點做配樂,好幾個前后段落的呼應,回憶段落;還有人聲但給其他鏡頭(特別結尾叫賣)。有些略生硬,包括不少鏡頭。
配樂里最好玩的是逃去海邊廢屋,然后在沙灘上打鬧扒褲子,完全沒想到這曲子能那么用,忍不住笑。
有幾個喜歡的鏡頭:一是,阿清洗衣服的視角,下邊黃錦和出門,上邊小杏站著。二是,十一樓“彩色大銀幕”。三是,阿清和小杏從錦和家走出來(我也不知道為啥,明明是個平平的鏡頭)。四是,阿清送完小杏出來錯過公交,鏡頭追著公交。再補一個,阿清和小杏看電影,鏡頭鎖在小杏臉上,左上角阿清偷看的眼一閃而過。
最有力的一段戲:錦和上船前夜喝醉回來之后的一整段。
一群無所事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從澎湖風柜來到高雄,看白戲、賭博、逞勇斗狠,在成長中歷經(jīng)苦悶與陣痛。這是大導侯孝賢飛躍、轉型的里程碑之作——《風柜來的人》,暌違35年后在臺北修復重映。
2018年12月1日,侯孝賢御用編劇、臺灣女作家朱天文來到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同35年后的觀眾展開映后座談,聊屬于《風柜來的人》的獨家記憶。
朱天文:侯孝賢拍片“橫征暴斂”
1982年,26歲的朱天文寫了《小畢的故事》,刊登在臺灣《聯(lián)合報》上。之后的一天,她接到了侯孝賢的電話,說想把這個小說改編成電影。從此,她誤打誤撞,一腳踏進了電影圈。
討論劇本,他們在臺北武昌街一段的明星咖啡館。朱天文回憶:“所謂討論劇本,就是你講你的故事,我講我的故事?!抖募倨凇肥俏业墓适拢稇賾亠L塵》是吳念真的故事,《童年往事》是侯導自己的故事?!本瓦@樣,一個個故事變成了一部部電影,朱天文與侯孝賢漫長而傳奇的合作也就此開始。
“三四十年來,我們被侯導折磨得很夠了?!闭勂?983年《風柜來的人》在臺灣最初上映時的慘淡票房,朱天文戲言。第一次合作《小畢的故事》,電影“賣座又叫好”,又是賀歲檔,火到“南部的電影院通通加場”。他們以為,《風柜來的人》也一樣會大賣。實際上,電影上映七天就不得已而下檔,比他們同楊德昌合作的《青梅竹馬》多了三天。
朱天文回憶:“大家現(xiàn)在都看得很懂嘛,不會看不懂。但那時候上映,觀眾根本一片茫然,覺得怎么會這樣,也沒有結局。尤其是那些‘錯誤觀眾’,想看到《小畢的故事》那種淚中帶笑的故事,期待落空后,電影的口碑就變得極差?!?/p>
臺灣作家王文興曾說,他寫《家變》、《背海的人》等小說,他的讀者是在被他“橫征暴斂”。朱天文借用“橫征暴斂”,形容侯孝賢對觀眾的要求:“我們就是這樣被他折磨、被他訓練出來,要看侯導的片子之前,大概心里明白會是什么樣子。當然侯導總是說,這個片子拍出來一定賣座,到后來我們就知道,聽聽就好?!?/p>
侯孝賢拍《風柜》:取法沈從文的“天的角度”
朱天文表示,侯孝賢是“土法煉鋼”式的導演。從學徒、場記一路做上來,接觸實務工作為多。這樣的他,拍電影靠的是“天然”、“天生”、“不知而能行”的直覺經(jīng)驗,倒也能“玩得非常開心”。然而,當他遇見楊德昌、柯一正、曾壯祥、萬仁這批歸國新銳電影人,帶著國外學來的新鮮電影理論,“好像一個新的浪頭,猛地打到他的身上”。朱天文笑談,以前侯孝賢看所謂“大師電影”會睡著。這一批從國外學電影歸來的朋友,倒給他帶來不少沖擊。
很長一段時間,在楊德昌濟南路69號的日式公寓里,這群朋友一同看大島渚等人的片子??赐?,楊德昌就給每個人發(fā)一份分場表,給大家講這個電影的敘事手法。朱天文回憶,“做得像手風琴一樣”,拉開來長長的一份。而另一位朋友曾壯祥,當時最喜歡德國新浪潮電影的領軍人物赫爾佐格。談《陸上行舟》、談《天譴》,侯孝賢聽都沒聽說過。不像后來和他關系最好的楊德昌,第一天穿的中影的T恤上頭,就印著三個名字:赫爾佐格、布列松和他自己。聽了這么多新潮理論,又看了這么多大師電影,“不知而能行”的侯孝賢再想拍電影,就陷入了迷茫。
朱天文就推薦他看沈從文自傳:“沈從文是湘西的一個鄉(xiāng)下孩子,在五四期間來上海,傻眼了——上海太新了。當時那批站在時代最尖端的新文學作者,全在上海。有一段時間,沈從文寫的東西就完全背離了原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讓我產(chǎn)生了一個聯(lián)想,侯導和沈從文一樣,他們的際遇里有著共通之處。侯導也是個鄉(xiāng)下孩子。一下碰到這么多時髦人物,不知道怎么辦了。”她回憶,侯孝賢看完就說,知道怎么拍了。
侯孝賢從沈從文自傳中學來的,是俯視、客觀的“天的角度”。侯孝賢曾表示:“這本小說有一個觀點,是俯視的,好像這個世界上發(fā)生的種種悲傷的事情,他都很客觀地在看,有一種胸襟?!鄙驈奈膮④姇r所見,“每天捉來的人既有一百兩百,差不多全是苗鄉(xiāng)的農(nóng)民。既不能全部開釋,也不應全部殺頭,因此選擇的程序,便委托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把犯人牽到天王廟大殿前院坪里,在神前擲竹筊。一仰一覆的順筊,開釋,雙仰的陽筊,開釋,雙覆的陰筊,殺頭。生死取決于一擲,應死的自己向左走去,該活的自己向右走去。一個人在一分賭博上既占去便宜四分之三,因此應死的誰也不說話,就低下頭走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侯孝賢就找到了這個角度,拍了《風柜來的人》。距離放得很遠,用天的角度來看他自己的青春。
在執(zhí)行上,他一直和攝影陳坤厚說,攝影機要遠、鏡頭要長。朱天文回憶,《風柜來的人》中有個長鏡頭,一個土地廟前坐著四個年輕人。完全沒有任何正面、短切的鏡頭,人物臉上的表情也被隱沒。拍完這個長鏡頭,侯導說ok。陳坤厚質疑:“你確定?不要切一個特寫進去嗎?”侯孝賢說,確定。陳坤厚就說,侯導是不是瘋了?他不要任何的短鏡頭,一直說鏡頭要遠遠的、冷冷的。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對導演、對攝影卻都意義非凡。侯孝賢曾說,如果要選一部對他最重要的電影,他會選《風柜來的人》。陳坤厚也說,《風柜來的人》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過癮的片子,即使侯導一直讓他“退后、退后”,以拍出合乎心意的遠鏡頭。
在《風柜來的人》的剪輯上,也吸收了新鮮的觀點。朱天文回憶,剪片那一陣,侯導正好和剪輯師廖慶松去看了讓-呂克·戈達爾執(zhí)導的法國電影《斷了氣》??赐晁麄兙透袊@,哇,還有這種剪法,并不需要連續(xù)性、邏輯性。《風柜來的人》中有一場戲,三個青少年跑到高雄去搭公車,屢屢搭錯,上去又下來。在剪輯的時候,他們也依葫蘆畫瓢起來,在剪輯上不拘泥于邏輯。朱天文解釋:“以前剪輯是這樣的,上一幕的手要和下一幕的手對應起來。他們剪這場戲的時候,就直接剪掉,直接不聯(lián)系,這種做法在35年前是很叛逆的?!?/p>
朱天文說:“遇到楊德昌他們以后,侯導拍電影的狀態(tài)就開始在自覺和不自覺的邊際上游走?!痹凇蹲詈玫臅r光:侯孝賢電影紀錄》里,她寫,“據(jù)我的觀察,侯孝賢拍《風柜來的人》時候,在根本不知道寫實主義的歷史背景、作者論、場面調度,長鏡頭等等理論之下——事實上,那時他還搞不清高達是干什么的——竟也一做就做出了這部徹底用寫實文體拍攝寫實內容的電影。但也奇怪,不通時一竅不通,通時百竅皆通,他像飛一樣,忽地闖進電影極高的境地里,跟諸位大師們居然也對得上話,交游起來了?!蔽{了新理論,又有侯孝賢對生命一以貫之的觀察,在自覺與不自覺的邊際上游走出來的片子,就是《風柜來的人》。朱天文評價,它新鮮、敏銳、犀利,像一把“新發(fā)于硎的舊刀”。
楊德昌與侯孝賢:不計代價的配樂實驗
制作《風柜來的人》時,有一件頗有趣的插曲。1983年,電影在臺灣上映時,配樂用的是李宗盛。然而,在票房慘淡、無奈下片后,深諳古典音樂的楊德昌又幫電影重配了維瓦爾第的《四季》,效果頗佳。朱天文解釋,這實際是兩個惺惺相惜的導演玩的一場“不計代價”的配樂實驗。
朱天文回憶,侯孝賢和楊德昌當時都在中影做后期配音,侯做《風柜來的人》,楊做《海灘的一天》。侯孝賢看到《海灘的一天》,由衷感慨其精致。他對楊德昌說,如果拍《風柜》前他先看到《海灘的一天》,可能會拍得更好。也正因這份惺惺相惜,在《風柜來的人》七天下檔后,楊德昌覺得非常可惜,大膽提出要幫他重新配樂。侯孝賢也覺得很有意思??墒请娪耙呀?jīng)賠本了,也下片了,為什么還要再做一個新的版本呢?同是制作的陳坤厚無法理解。為了這場配樂實驗,侯孝賢不計代價,在已經(jīng)虧損的情況下又花了二十萬,把幾條軌道重新混聲。朱天文說,其實這是非常瘋狂的。
談到侯孝賢與楊德昌的惺惺相惜,朱天文說:“良性競爭是很幸福的,像侯孝賢和楊德昌。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你能與之競爭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們身上都有對方所沒有的東西,所以‘異性相吸’。他們之間最好的欣賞,就像蔡琴講的,簡直像在談戀愛?!?/p>
侯式本土風情:并非迎合西方想象
侯孝賢的電影通常取材于本土經(jīng)驗。朱天文透露,《風柜來的人》中,許多場景皆拼湊自侯孝賢第一手的私人印象。有次侯孝賢去澎湖探王菊金的班,閑逛到風柜,在雜貨店看到一群年輕人撞球,就坐在那里看,看了將近一個鐘頭。離開后,念念不忘。他曾說:“我忘不了那群青年,看樣子他們都已沒在念書,感覺他們是這么不安定,而隨時會出事。在他們身上你看見青春生命不可預測的哀傷和悲壯,那個荒涼寂寞的下午?!边@成為他拍《風柜來的人》的契機,這個畫面變成了電影的第一幕。
對電影另一個取景地高雄,他也很熟悉。朱天文介紹,那一年侯孝賢要考大學,專門跑到旗津朋友家念書。而電影中紐承澤的角色,幾乎是侯導自身的寫照。朱天文說,“《風柜來的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侯導自己在城隍廟前‘耍流氓’的故事?!眿寢尦植说犊持袃鹤哟笸?、父親葬禮后兒子席間摔飯碗,電影里的這些情節(jié),都是侯孝賢自己的經(jīng)驗。主角能干的姐姐、沉默的哥哥,確實也像《童年往事》中侯孝賢對家庭成員的描述。
電影中,阿清三人在高雄的街頭想看“大銀幕、彩色的、歐洲片”,被騙上一棟尚未完工的空曠大樓。對著一整面落地窗,他們喊:靠,還真是大銀幕,還彩色的!
“這個情節(jié)也是真實發(fā)生的?!敝焯煳男?,“我妹妹朱天心當時有個‘四人幫’,在她的《擊壤歌》里有寫,成員是她、唐諾、丁亞明,跟已經(jīng)去世的林端。被騙就是這三個男生經(jīng)歷的事情,后來被侯導拍進了電影。”
談起侯孝賢電影中的“東方情調”,朱天文坦言,在某些不懷好意的西方注視下,“東方情調”幾乎成為了“臟名詞”?!安荒茉陔娪爸杏幸飧胶汀M足西方人對東方的想象,貧窮啊,諸如此類的。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敝焯煳恼f,“侯孝賢一再強調,他的電影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在缺乏好萊塢完善工業(yè)體制的現(xiàn)實限制里,他需要殺出一條血路,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說故事的方法。這種說故事的方法,可能和西方既有的電影文法不同,但絕對不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想象。”聞天祥也補充,陌生化確實會帶來奇觀的快感,但難以持久。侯導電影常受知名國際大導青睞,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喜歡《戲夢人生》,科波拉喜歡《南國再見,南國》,馬丁斯科塞斯喜歡《海上花》。這顯然已經(jīng)逾越了文化的表面鴻溝,而是在深層找到了共鳴與啟發(fā)。
編劇的慨嘆:“天上的人不需要地心引力”
朱天文和侯孝賢的合作常常劇本先行?!讹L柜來的人》、《冬冬的假期》,都是先有故事、先有劇本,再寫成小說,在當時報紙副刊上連載。朱天文說,當時侯孝賢拍片已經(jīng)非常公式化,拍《小畢的故事》時,已經(jīng)熟練到在劇本上提前寫好,第一場一分鐘、第二場一分半等。這時,侯孝賢就希望請沒有寫劇本經(jīng)驗的朱天文等人來為他寫,“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來”。但朱天文笑稱,侯導用劇本也是“大概大概”?!缎‘叺墓适隆纷詈笾挥昧酥焯煳?、丁亞民一兩句對白,其他都是侯導每天的即興發(fā)揮,劇本很多時候只是工作人員找景的藍圖。
這些年,朱天文和侯孝賢合作了十七八部電影,侯導的個人風格一如既往地鮮明。當被問到劇本中的得意之筆被放棄是否會扼腕,朱天文直言:“絕不會。只是好比拍《刺客聶隱娘》,(我寫劇本)那個功夫下得……新唐書、舊唐書,弄了一堆,建起一座冰山,最后在電影里只露了一點點,極簡成這個樣子。中間應該有因果的地方全部剪掉,心理變化都沒有。觀眾看了可能就會想,這個編劇是傻瓜吧?作為編劇,看這個電影,我就想,啊,沒關系。你已經(jīng)到天上去了。我們地上可能還有地心引力,從這邊到那邊總需要心理變化,總要有因果關系。天上的人不需要。你想,侯導是編劇出身,怎么會不知道該怎么交代因果關系呢?但是他就要跟著自己的想法走?!?/p>
“電影不是文字,是影像,最后終歸是導演的?!敝焯煳恼f,“我也有屬于自己的文字戰(zhàn)場,所以非常自在、非常釋然?!?/p>
來源:新京報
成長是必經(jīng)之路,青春無神話可書。電影娓娓道來家庭故事,默默敘述少年迷惘,是侯孝賢一貫的平淡而隱忍的風格,真實不矯飾的生活氣息。風柜讓我想起九份,《戀戀風塵》的愛情無疾而終,《風柜來的人》則停留在羞于啟齒的階段。被時代洪流裹挾下的年輕人,不知未來,何談去愛。年輕的豆導。朱天文編劇。
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彷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揮霍卻不知是揮霍,愛惜而無經(jīng)驗愛惜。好像河邊自家的果子,以為隨時可取,可憐果子竟落水漂走。又如家中坐久了的木凳,卻忽然遍尋不著。老年了才恭恭敬敬地曬太陽,其實那東西與少年時有何不同?而最要命的是那種勸也白搭的傷感;或者相反,陽剛得像廣東人說的"死雞撐鍋蓋"?!⒊钦f的。
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彷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要是你以為是“出柜的人”……風柜是個地名。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侯式電影,相較喜劇風格的“賀歲”三部曲,配樂風格一變,畫面和內質立刻就感覺內斂起來??偟膩碚f,1983年算是一個新侯的起點。據(jù)說其中某些轉變是因為看了《沈從文自傳》。
“我十分迷惑搞不懂,為什么明明一部臺灣電影,卻好像在拍山西老家,我那些朋友的故事”——賈樟柯
影院放的電影就是《洛可兄弟》。
北影節(jié)說起的看完洛可兄弟后本片再次遇見的奇妙體驗終于發(fā)生在我身上了!實際上未看過洛可也不是壞事,因為一旦看過便是終極劇透。其實更奇妙的體會在于重溫阿瑪柯德后緊跟本片,少年故鄉(xiāng)青春永恒主題在不同的大師手里滋味萬千又一脈相承,各自記憶里的地名與悲歡在跨越語言和時間的共通電影語言里永存
1.侯孝賢初立風格之作,實而亦不遜于此后的數(shù)部"手冊十佳"。2.中遠景長鏡與心理蒙太奇并用,自然流暢,云淡風輕。3.青春與鄉(xiāng)土情結,斗毆和臺球母題。4.紙上扁蟲外勾畫曲線+父親打蛇(幾日后風干為皮)記憶的交剪。5.歐洲彩色寬銀幕電影=空樓洞景,[洛可兄弟]。6.延后音橋+車站送別噪音掩聲。(9.0/10)
小畢青春期了,小畢還打架,小畢初戀了,小畢很傷心
侯孝賢的片子總是充滿質感,太過熟悉反而恍然若夢的氣息,仿佛透過大熒幕逼近你,不知不覺讓你沉浸。在他特有的篤定、克制、不疾不徐的敘事風格里,從劇情、人情、甚至微小清淡如夏夜蟲鳴的細節(jié)中,驀然看到生活本身。導演手法樸實,卻直達目的;很高級,也詩意。
那扇門開開關關,那些人進進出出,那鏡頭搖搖晃晃,順著樓梯從下往上。那風柜來的少年就這樣在懵懵懂懂中成長。這故事里有少年無處發(fā)泄的精力,對人生的迷茫,也有突然間就想明白的頓悟。猶如那句話一樣: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彷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臺灣的青春片都是很能帶來相似的感覺,看,這也是我的青春??!揮霍卻不知是揮霍,愛惜而無經(jīng)驗愛惜。
看到熱評: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彷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言語雖短卻又直擊人心,看過太多青春片,已經(jīng)很久沒有觸動我的了,這部片子值得一看
青春期只是一次對家庭的暫時否定、對友情的過度調用以及對愛情的盲目憂傷,青春的逝去于是成了宿命一樣的回歸,而它的短暫也說明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在中國的文化里一定是不受歡迎的??催^的電影總是忘,對青春這樣的詞匯已經(jīng)脫敏,真的是老了。
已下 鈕承澤的演出太出彩了!青春的躁動、孤獨、沒心沒肺、 重情重義、復雜的心思都表達得酣然暢快。如果說那就是他自己,能夠不受攝影機打擾把自己表現(xiàn)得這么真實也是很不容易的。故事一如老侯其它片子那樣散亂平實,實則有他的精神貫穿始終。結尾將視野擴大到普遍人群,在叫喊中推向迷茫的青春高潮。
風柜的海邊挑逗四人舞及高雄的樓頂彩色大銀幕。另外,豆導估計終于能夠住上高雄最頂尖的豪宅了。
青春總是無疾而終
很喜歡結尾的處理,大聲的吆喝讓角色以及電影本身的情緒都有一個宣泄的出口??梢詮闹幸瓿龊芏鄸|西,或者也可以看作是告別。生活與回憶
那是他們看過的最昂貴、最震撼的電影——俯瞰高雄,原來他們比自己想象的還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