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戲劇歸于沉寂時,靈魂依舊引吭高歌
“一個悲劇演員,每天在臺上死一次,帷幕落下,苦難結束。”
我固執(zhí)地,幾近頑固地,不愿意接受這個所謂的中譯名——“路易十四的情婦”,事實上,除了在前空翻時讓他看到沒穿內褲的自己外,瑪奇絲和路易十四并沒有多少感情糾葛。這部電影的賣點在這個女人,而不在路易十四,試圖用歷史名人來吸引眼球的行為,只能讓觀眾們惡心欲嘔。
在一個冬日的午后,寒風嗖嗖的,拿被子裹了三層,還是覺得透心地冷。我懷著百無聊賴的心情,拉開了幕布,這一個不小心,卻讓我看到了一顆顫抖的狂喜的自由的靈魂,一個隱忍的緘默的給予的姿勢。
于是,我想要講兩個故事,一個是關于她——瑪奇絲的,一個是關于他——雷奈的。
(一)百靈鳥的精魂
從她一出場,撩起長裙,抬起尖尖的下巴,踢踢踏踏地一蹦一跳上了舞臺時,那波光婉轉的眸子,那微微上翹的嘴角,那奕奕動人的豐神,無一不在暗示,這是個性感的女人。雨絲緩緩地,而后一點點聚積,順著佳人的發(fā)頂,然后是臉龐,然后是脖子,再是胸脯,最后順著大腿一直漫到腳尖。我鬼使神差地把這個雨中舞動的靈魂和草原上的百靈鳥結合在一起,瑪奇絲是百靈鳥,百靈鳥就是瑪奇絲。
這是一個自由的,不受約束的靈魂,她遨游在天際,只有神的所在才是她的歸宿。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掙脫束縛。
整部劇中,關于她,有三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發(fā)生在雷奈沖進她和老男人做愛的小帳篷,順著雷奈的眼光,她的表情是漠然的,死灰的,仿佛一切出賣都與己無關,可是當雷奈說出,來吧,巴黎需要你,我需要你,和我結婚,我愛你時,她翻身爬起,眸子中滿是難以置信的狂喜,真的嗎?你確定自己不是在演戲?爾后,她背井離鄉(xiāng),拋父離母,向著自己從小的演員夢想發(fā)足狂奔,為了愛,亦為了夢想,為了自由。骯臟銅臭的鄉(xiāng)村鎖不住一顆年輕的有著噴薄激情的靈魂,她不愿日復一日重復單調的舞步,心如死灰地倚著賣淫為生。這一刻,神都無法擋住她邁向自由的腳步。
第二次,是在莫里哀的工作室,她用身體引誘他,沒有誰比她更清楚,怎么樣讓一個男人臣服在自己的腳下,她出賣,非是為了情欲,亦不是為了名利,她為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在她看來,只能在舞臺上實現,只有通過出演角色來實現。她本以為志在必得,誰成想翻云覆雨后他翻臉不認賬,她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想以死了結。我們不能不去猜測,是羞辱感驅使著她——一個不是天生的妓女,只因家境誤入歧途,又為夢想不顧一切的女子去想到了死。為了演戲,她可以毫不在乎把衣服一件件脫下,可是演戲的才華被無情地忽視,演員之路被殘忍地截斷的事實,還是讓她不可抑制地感到羞辱,她喊出,我背井離鄉(xiāng)不是來跳舞的。她是懷揣著演員夢來的。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幕,吞下有毒的巧克力,從容赴死的那一刻,她的表情是絕望的,曾幾何時,她想過很多,以為可以一輩子呆在舞臺上,以為愛情是不會被背叛的,她反反復復地向情人拉辛確認,她是無可替代的??墒撬罱K還是背叛了承諾,所以她選擇死,了結這一生。
她是自由的,命運不能束縛她,她勇敢地拋棄了自己本來的生活和家庭,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身體也不能束縛它,她可以無限制地利用它,為自己的夢想服務;劇本也不能束縛她,她不服從臺詞的束縛,按自己的想法更改臺詞;最后,當發(fā)現愛困住自己時,她選擇了以死,來掙脫這無望的激情。
人,很多時候是他人的影子,我們努力地想要成為更好的“別人”;而她是反叛的,無所顧忌的,無可替代的,她用自己的激情和生命在演戲,別人演的是角色,而她,是自己的生命。
從她踏上舞臺的那一刻起,就預示著她生命的終結。她用了全部的激情來詮釋自己的生命,當激情完結時,只好以死來句讀這份深情,帶著對舞臺的無限眷戀,對愛人的種種不舍,她閉上了精靈的眸子,為百靈鳥的一生劃上了一個驚嘆號。
百靈鳥在廣袤的草原翱翔,據說她們唱和著直沖凌霄,抵達最高點時歌聲戛然而止,爾后驟然垂直下落,接近地面時又騰然直上,再次放聲歡唱。可是,殘忍的人們啊,為了自己的私欲,竟忍心鎖住這樣一種自由的姿態(tài),竟愿意禁錮自由的靈魂,百靈鳥成為籠鳥的那一刻,就是她不復存在的一刻。
(二)為愛卑微的“奴仆”
張愛玲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神總是能夠不經意地給你驚喜,然后再悄悄地把它奪走。如果不是那個雨天,他永遠都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精靈的存在。當她在他面前翩翩起舞的時候,他就再也挪不開自己的眼光,他的生命開始隨著她的喜好,她的需要而游走。愛情告訴我們,人,是可以那么卑微的。
在十七世紀的法國,對于女性貞潔的癖好已經不再強烈,即便如此,能夠接受一個在自己眼前和其他男人做愛的女人,依舊需要勇氣。當他顫抖著向她表達自己的愛意和渴望時,從那蒼老的笨拙的厚嘴唇里,吐出的是生命新生的饑渴。
遇見你之后,我蒼老的生命也開始燃燒。
我驚訝于他對妻子和摯友有染的了然于胸;我觸動于他在妻子與摯友之間,選擇了站在她那一邊;我感動于他用笨拙的軀體擋在她前面,不惜和摯友發(fā)生爭執(zhí)。
從一般意義而言,雷奈是個無能的丈夫,除了把她從苦海中拖出來,他不能給妻子她想要的一切,只能由著她用身體,用愛情去換取別的男人的支持。在這一方面,他做得太“到位”,一度讓我懷疑他的性能力??墒牵慷闷拮优c別的男人調情、偷偷躲在門后的傷心的眼神,夜深等著妻子回來,巴巴地問他會不會離開自己的可憐的表情,都不可置疑的宣示著他的愛和他的需要,可是為什么他能夠容忍這一切,而隱藏下男人的妒忌和面子呢?
答案在他快死的時候,他緊緊拽著情敵的衣領,反反復復地強調著,我把她托付給你,你不能虧待她,不能傷害她,他那么脆弱,你發(fā)誓!最后,當他死死地念著“發(fā)誓”這兩個單薄的字眼時,我們看到一個不怎么是男人的男人終于顯露出男人的一面。
他是愛她的呵,只不過他把自己放得如此卑微,知道自己不能給她想要的幸福,那么讓別人代替自己來給予,只求她幸福,只求她一笑。
拉辛愛她,是站在和她同樣的高度,甚至俯視,而他,從始至終都在仰視這個女人,無論她出身多么地卑賤,無論她行止多么地“不端”,無論她在旁人眼中是什么樣子,在他心里,她就是圣潔,她就是女神。
“從今我徘徊在我生命的門前,再不能一人私自驅使我的靈魂。我為自身祈禱著上帝的慈悲,他聽見的名字卻是你的,他在我眼眶里看出倆人的眼淚。”
2 ) 糾結,已成歌。(二)論三部我最喜歡的蘇菲瑪索電影
“鄉(xiāng)村少女瑪奇朵,注定是顆閃亮的巨星。原出生貧窮下層社會,是個粗俗的跳舞女郎,只會靠著她混身誘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吸引住眾多男人饑渴的眼光!直到她遇到作家莫里哀,通往上流社會的夢萌芽了,而她瑰麗的藝術生命也開始了……”
她為了來到夢想中的巴黎而嫁給莫里哀,可是并不愛她。她可以向任何男人投懷送抱,連國王路易十四都拜倒在她的裙下;可那顆會愛的心始終封閉著,封閉著……
直到一天,拉辛出現了。
他是個英俊又有才華的作家。善寫悲劇。
成為歌舞劇中最耀眼的女主角!成為拉辛的情人!
于是,瑪奇朵帶著雙重目的去引誘一個注定屬于她的出色男人。
一直執(zhí)拗的相信,在全劇的最后一幕,蘇菲瑪索就是在演她自己。賦予角色生命,也許這是一個好演員必備的素質。但看到她充滿哀怨的眼神望著拉辛說的那番話。一時讓我難以分清這個站在臺上的悲情絕艷的女郎是蘇菲還是瑪奇朵。
她緩緩道來,“悲劇演員總是在第一幕出場,在第五幕死。中間那幾幕在做什么?有誰會知道?悲劇演員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她演角色,我演我自己。”說完,她一聲慘叫,倒在舞臺上。
瑪奇朵吞食了帶有毒藥的巧克力,最終以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是個為了藝術,為了愛,不顧一切乃至有些瘋狂的女孩子。
倒在拉辛懷中,那個她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懷里時,她的眼神所包涵的情感是復雜的:哀怨,灰心,悲憤,和愛……那種無以言表的,深徹骨髓的愛。拉辛抱著她問,誰也不能取代你,你為什么這么傻?
瑪奇朵孩子般委屈的哭了,溫柔的望著拉辛說:“可是,你讓我知道的太晚了……
因為,我在殺死自己的同時也殺死了肚子里的小生命……”
畫面上是拉辛震驚的表情。他愛上的是這樣一個決絕的女人,受到了她最嚴厲的報復:帶著他們共同孕育未及出世的小生命一起走向死亡!拉辛抱著她的尸體走出路易十四的殿堂。
很多影評把瑪奇朵寫成是一個為了追求成功不擇手段又水性揚花的女人,把她的死也歸因于害怕被人取待,即一種及至虛榮的破滅所帶來的空虛和精神重擊。實際我看并非如此。
她的絕望來源于愛人的失信。
拉辛曾對她說,你是我的女神,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我悲劇中的女主角只為你一人而塑造?,斊娑鋸牟惠p信男人的甜言蜜語??蛇@一次她卻信無疑,這是她愛的男人給她的鄭重承諾。
可最后,因瑪奇朵意外生病,拉辛無奈下讓侍女充當女主角代她演出。由此,悲劇釀成。
我時常會回想起片中兩個難忘鏡頭。一是少女瑪奇朵的出場。帶著市井女孩的狂放不羈,青春野性的氣息在大雨中跳起的那段即興舞蹈。全場的男人無論老幼都被眼前的女人征服。竟好笑的找到帶瑪奇朵闖蕩江湖的父親,男人們付錢給他,排著隊等著和她做愛。
二是,瑪奇朵和拉辛的歡愛場面。
拉辛躺在她光滑的胸前,輕聲說:“我能聽到的你的心跳。這一刻,你終于只屬于我,這顆心呢?也屬于我嗎?我時常懷疑自己能否獨有你這顆完整的心?!边@個男人臉上的表情像孩子般渴求答案又無辜的擔驚受怕?,斊娑湟琅f輕靈的笑,笑聲中滿是嬌嗔的挑逗。沒有回答他。
也只有最后一刻。她的生命匯演謝幕時,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心底無比脆弱又溫情的瑪奇朵。她為了拉辛的一句話,可以選擇去死。她給出了一顆最完整的心,給了愛情最好的答案。
3 ) 不要聽不要說
這電影里情節(jié)和愛情都走入讓人詫異的終點, 只有蘇菲瑪索的美令人驚心動魄。
不要聽,不要說,也不要愛上任何人,時間就停止在最初那一刻。落魄酒巷里破木搭了露天舞臺,你在暴雨中旁若無人,輕盈的舞步輕盈的笑,只有這瞬間隔絕了功名欲望赤陳的肉體,日后誰的諾言誰的背叛誰拜倒在你腳下, 都不若初見,你和著雨中舞點,有最肆意的笑顏。
這電影希望把握呈現的太多—— 想白描一個時代又希望細微刻畫人物,想渲染愛情又像要揭露幾分虛偽面具,有諷刺詼諧又轉眼要催人淚下,有懸疑,有史實,還有幾分宣揚女權的愿望 —— 終于讓整個電影反而顯得蒼白。
電影里面Marquise因為有毒的巧克力死去,在最后的舞臺說最后的念白: (悲劇演員)在第一幕生,只為了在最后一幕死。其間一切都只是痛苦,感受著痛苦。于是他們逃離了舞臺——因為畏懼這份痛苦,然后卻發(fā)覺,除了舞臺,無處可去。只有這舞臺的悲劇里,能讓他們釋放痛苦,憤怒,悲傷。有一天你會明白,演戲就是自絕生路。
這無疑是唯美化的死法—— 因為誤會和愛的不能抵達,生死永訣,死在情人的懷里。
歷史上,真實的Marquise 被稱為Mademoiselle du Parc, 在Lyon 的鄉(xiāng)野遇到莫里哀四處游演的劇團。 她美得危險而誘人,并非如電影中那樣,在莫里哀的劇里閃著無辜的眼睛說不出臺詞。 舞臺上她的演出獲得人們的贊賞和愛慕,巡演過程中有無數詩人奉獻詩句贊美她和她的表演。
愛與忠誠究竟有多少分量呢? 就像《娜娜》里面,博爾德納夫幾乎自豪的把自己的劇團稱作“我的妓院”—— 不過是一個風流風雅的時代。 莫里哀在40歲時幾乎是隱秘的娶了20歲的妻子阿曼德,莫里哀上一任情婦瑪德蓮娜的妹妹。然而當時的傳言中皆言,這個年輕妻子是瑪德蓮娜的女兒。 拉辛甚至呈書國王明確指責” 莫里哀睡了母親又娶了女兒(d’avoir épousé la fille et d’avoir couché avec la mère)”。
而拉辛自己呢,他的情婦為數眾多,他對女人的癡迷和熱情十分著名。維基中說,終其一生拉辛有過不下20位情婦,17個私生子—— 連風流的路易十四本人都對此頗有微詞。
Marquise在兩個劇作家舞臺上的輕盈舞步,不過是燦然出現又驟然消失的明珠。她脫離如日方升的莫里哀的劇團 去表演尚未出名的拉辛的悲劇—— 也許真的是為了燃燒彼此的愛情。 電影中Marquise擲地有聲的表演贏得滿堂掌聲,歷史上這部悲劇《 Andromaque》奠定了拉辛的地位,以及國王的認可。
而后卻是佳人永逝。 電影給了一個美麗的誤會,歷史中拉辛曾經被控告毒死了Marquise,被認可的說法,是Marquise因為懷孕和流產在睡床里長眠。
-----------------愛情之外---------------------------------
電影里面提到許多歷史細節(jié)。
路易十四奢華宏偉的凡爾賽宮建成在即,一個王室榮耀的極致象征,開始于國王的嫉妒,二十一年后建成,見證了極盛轉衰的路易王朝,直到大革命在即,美麗的皇后安托瓦內特牽著孩子們慌忙逃出寢宮的暗門。
路易十四喜歡清晨讓眾臣在寢宮外朝拜請安,電影里面的國王非常JP的一系列晨間步驟—— 令人印象深刻—— 眾目睽睽之下泰然自若,一面解決”內務“一面商議公事要務。
還有被國王稱為”科學實驗“的那次洗澡,路易十四極不情愿的釋下華麗外裝,扶著侍從昂首踱步浸到噴泉中,隔著衣服讓人擦拭身體,一面還需要拉辛頌揚這一進步的贊美詩。 傳說法國備受推崇的香水,最初不過是為了掩蓋長期不洗澡的氣味而被貴族喜愛。
----------------------------------------
巴洛克的時代,尚且不是奢華的巔峰,但是一切都正在走入分化和瘋狂。沙龍里激蕩著文藝哲學的火花,精巧的羽扇后面有讓人一擲千金的笑容,凡爾賽宮的鏡廊把【貴族】的所有含義映的熠熠生輝,風雅,風雅,舉手投足的風雅,仿佛一切都是Marquise那舞臺中華麗無比的演出,為名利欲望把身心妝容得繁瑣沉重,在這舞臺有難忍的偽裝和痛苦,離了這舞臺又沒有其他去處。
像是Marquise說,演戲就是自絕生路—— 微笑著吃下巧克力,甜美而致命。
4 ) 絕世風華
顛峰時期的蘇菲瑪索!
她飾演的瑪奇絲,芳芳都是那么地我行我素,同時對生命充滿著激情.
不管是別的女人嘴里鄙夷地"露肉"舞蹈,還是渾然天成的悲劇表演,她都有能量讓觀眾發(fā)出真誠的贊嘆,那充沛的生命力,像是一團火,明媚燦爛,那么一瞬卻永難忘卻.
順帶說一句,marquise的中文名實際上基本不符合劇情,完全是片商為抓觀眾亂取的,如果要想知道內容,那么想象一下法國版的阮玲玉吧,當然,也許你會認為她們只有那么一點點點地相似.
5 ) 指鹿為馬
片子不幸是在午夜下好的,致命的錯誤是打開了它,任由蘇菲的眼睛游蕩,我的行為也凝固了~一直很喜歡法國宮廷風情的片子,因為遙遠而充滿奢華,雜亂而不放肆。
當我剛看到中譯文的時候,是不解;看完豆瓣的劇情梗概后,似乎就是憤怒了,指鹿為馬。錯誤指控,另一部影片的名字,還能說什么呢~油個大字報,等網頁發(fā)黃~
背景是路易十四時期(那時凡爾賽宮還未建好,不過路易十六的砍頭期已然指日可待),但這只是給了故事和人物得以存在的空間。Marquise的出現似乎很突然,她和雷奈交談、結婚以直接的方式迅速完成。雷奈認真地說“我愛你”的時候,我下意識的認為這就是法國式的浪漫獨白,但這想法在后面的情節(jié)中砸到了我的腳趾頭,ache~雷奈對莫里埃說,你可以和Marquise上床,但不要傷害她;他聽到Marquise對別人表達愛意(誤會,其實是念臺詞兒呢),僅僅是問了Marquise是不是還愛他,當得到肯定答案的時候,竟像孩子一樣大喜;在Marquise失意的時候,他做小丑討她歡心;他死前,不忘重復“我愛你”……愛情唱念做打,無一不專,浪漫是形式~
主角Marquise最初只是為了自己的演員夢與老雷在一起的,工作及生活的革命道路上她們實際上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的,老累逝去的時候,眼淚成詩。她可以放棄自己的肉體,來換取機會,但決不是輕浮。Marquise終于第一次獲取飾演角色的機會時,她可以為了老雷,留在莫里埃劇團,放棄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Marquise由于受寒引發(fā)生?。ㄆ鋵嵤菓言校恢?,被曾經自己耐心調教過的婢女代替了角色(Marquise并不是精明的貓咪,她毫無保留),并以為哈辛(老雷臨終托妻的對象)也在感情上背叛了她,于是選擇了死亡……選擇了在舞臺上的死亡,死在愛人的懷里,得知了懷孕的真相,為演員的角色耗盡了生命,情節(jié)在疊加中最終走向了悲劇。
Marquise的才華、倔強、直率和激情,那才是印象,她不是貞德,是劃過的焰火。沒有素菲,我決不會投入這么多的感情進到這部片子,我終于明白法國女演員的魅力在于她能做整部片子的靈魂,沒有她們的片子就好像沒有毒品供應的生物。
還有就是愛情(這詞兒~),被淚水沖刷了,還能實時更新;它早就沒了牙齒,滿口假牙的,可還在咿咿呀呀;正面鑲了執(zhí)著,反面刻進無私,賈寶玉要它不要玉~本片由此始,據此終。
6 ) 存檔用影評:燃于紅塵的清淚
雨陣陣,翻看前些日子買的那本“歐洲古堡游”,卻在無意間讓視野闖入了路易十四的宮殿。在這位政績相較卓著的法國國王的房間內,有的是豪華奢侈的金碧輝煌,有的是流轉生輝的脂粉氣??僧吘箽q月逝如斯,因此,盡管有著無微不至地呵護,墻角處的細微斑紋依然是清晰可見的。這仿若完美中的瑕疵,倒是勾起了我對一部歐洲電影的回憶。滄桑的愛情和信念充斥在它的本體中,讓它更像一部現實的童話,只不過,這部童話的靈魂之中,幾乎完全沒有國王的存在。
它的名字叫:路易十四的情婦。[Marquise]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這部電影,難免丟失了它太多的氣質。它并沒有太過紛繁復雜的情節(jié),也沒有太過催人淚下的煽情,有的只是一個真實的歐洲女人,像個傀儡般,為自己的事業(yè)而操控著自己早已麻木的肉體和心靈。故事的開端,感性的雨點與匆匆的馬步聲將眾人帶入一個貧窮的法國下層社會,而那里并沒有預料中的純真和清新。骯臟的菜市場上充滿了不絕于耳的叫罵,婦人身上沒有任何光鮮亮麗的服裝,粗野的布衣不合適地裹在身軀外,亞麻般的蓬亂卷發(fā)頂在頭上,有的甚至赤著腳絲毫不顧形象地敞開衣衫走在街頭。鎮(zhèn)里沒有正式的廁所,劇團的女人們聒噪地從馬車上下來時,讓一位被施與了一枚錢幣的孩子帶到了連木板都能漏大風的茅房里。女人們雪白赤裸的下體被茅房后偷窺的孩子們肆意評論著,木板夾縫里的一雙雙眼睛充滿的不是好奇和清澈,卻是惡毒與諷刺。
女主角瑪姬絲便出身于處于這樣一個底層社會的城鎮(zhèn)。她是個有頗有心計的女子。她與父親在鎮(zhèn)上搭起一個小臺子掙著維持生計的物質來源,在臺上她用她的舞姿,而在臺后她用她的身體。她粗俗卻維持著靈魂上的矜持,她無知卻擁有對于舞蹈極敏銳的天賦。她擁有傲人的曲線和外表,還有著一顆對舞蹈事業(yè)無比熱愛的心靈。正因為如此,她被路過的法國知名劇作家莫里哀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并帶回了自己的劇團。自此,瑪姬絲的生活有了質的改變,她不顧一切地想要成名,想要聲望,想讓自己融入這珠光寶氣的上流社會。她嫁了劇團中最老實的演員,卻甘愿將自己的身體讓給莫里哀享用。為了贏得國王的注意,她絲毫不介意沒穿褻褲而在國王面前翻跟斗。而可悲的是,逐漸成名的她愛上了年輕英俊的宮廷詩人拉辛。拉辛全心且熱烈地愛著她,甚至在那毒藥盛行的年代,雇傭了一位毒夫人用巧克力毒死了美麗情人的丈夫,瑪姬絲毫不知情,丈夫死后,她終于拋開心結,沉淪在為情癡狂的滋味里。
在拉辛創(chuàng)作的一部悲劇戲中,她讓自己的事業(yè)到達了一個巔峰。自此,拉辛完全得到了她的身體和她的愛,以及,她也許不是完整卻至少是大部分的人生??商觳凰烊嗽?,在她被告知丈夫的死因是拉辛的巧克力后,她發(fā)現自己懷了拉辛的孩子。沒有預警的,當夜是一場重要的演出,這位依然不可能放棄事業(yè)的女人,頂著難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楚上臺作著悲劇化的表演,卻在半途體力不支而昏厥。身邊一直窺伺機會偷偷練習的女傭在她昏睡的三天三夜里迅速代替了她的位置,舞臺上的,聲望上的,甚至是拉辛懷里的位置。在她醒來之后,掌聲與鮮花再也不屬于她那張蒼白的臉,甚至連拉辛的眼睛中,都出現了猶豫的神情。她瞬間被世界的無情擊垮,一場長夢之后,可悲地發(fā)現原來夢里的東西都不屬于自己。失去了生活意義的她,沒有猶豫地拿出那盒有毒的巧克力迅速吞下,然后,在拉辛驚慌失措歇斯底里的悔過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結束了她并不長久的生命。
也許沒有蘇菲·瑪索這位女人,瑪姬絲這個性感放蕩,卻又專情率真的矛盾體并不能被如此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那受傷卻又帶著堅強的眼神,和性感卻純真的嘴唇如此恰當地演繹著一個失去靈魂的又只剩下靈魂的悲劇個體。仿佛一朵不該出生在這世界的紅蓮,再次被悲憫的風帶走,不留下一點痕跡。
戲子在那樣的年代,也是被人用譏諷和崇拜的眼光同時膜拜的。就算是莫里哀這位在現代看來如此偉大的劇作家,在落魄地寫不出作品時,給予他的也只會是冰冷的沒有票房的空椅子和觀眾毫無禮貌的噓聲。因為畢竟,他們是永遠都融入不了那個只有血液和頭銜認可的上層社會的。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作了個巨大的漂亮橋梁而已。為生計奔波煩惱,不是那個時代貴族應該有的事。
繁華落盡,還剩下什么?影片初的熱鬧與混亂與結局的清晰和失落營造成鮮明對比,將人從現實的影片鏡頭活生生地被拉到現實的童話圖像之中去,也許,唯美與否,才是童話和現實真正的差別。那一刻,瑪姬絲被傷心的拉辛抱起的悲傷,已經被定格成了超越本身悲劇性的令一幕悲劇。
將書再次合上之時,仿佛也將那一世的塵收盡了心底。永遠沒有盡頭的美夢和愛,只有在死亡的童話中才有,就像那副定格的畫面一般。而這些,已是當代的人們再也不會去碰觸的了。我們將之撣了灰,落了土,而現今所能看到的,也只有發(fā)黃的舊照片里的清淚,似在訴說只屬于歷史的悲傷,滑落那些透明的臉龐。
Sophie Marceau舞蹈
中國就見不得直接采用人名的作品名么,這名字被翻譯得。。。camille是’羅丹的情人‘就算了,marquise怎么就成’路易十四的情婦‘了。
中文譯名很低俗,本來好好的劇背著名字貶低了,應該就叫瑪琦絲!
瑪索總有幾個片子我看的不知她想說啥,這個算一個。。。
蘇菲瑪索和雨中跳舞的段落真好看,服裝也不錯。真實泥濘的貧民區(qū)和把自己生活完全直播的太陽王還原的也不錯。但前面有著動物般簡單直接欲望的女主安排這么個結局有點不符合人設。女主老公對她是真的不錯,即使他的容貌遠遠不如后來出現的拉辛,拉辛塑造的有些意味不明。十七世紀的女演員在煩惱自己只有美貌和身材,想辦法練演技,我們現在的女明星們...
這個路易十四的情婦這個身份好像沒有關系吧?
蘇菲瑪索演得不錯,片子沒拍好。
她還是吞下了有毒的巧克力,那神情仿佛她從不知道,毒以致命。
風情萬種的鄉(xiāng)間舞伎成功上位為名伶的故事,舞臺成就了她也毀了她,蘇菲瑪索,美麗得不可方物
眼見著春天就要過去了,花期一撥撥的更換。人事呢?悲而不傷,可我卻哭了……
1,和中文譯名“路易十四的情婦”毫不相干;2,文藝圈歷來都是這么亂的;3,戲子的辛酸無論古今中外都差不多;4,蘇菲瑪索的表演出神入化
a road from a whore to a mistry of king
【補標】DVD收藏
起舞弄清影中也帶著一分高處不勝寒的味道;十七世紀的法蘭西為故事背景 實際拍攝在意大利 導演談到因為那邊小鎮(zhèn)的建筑風貌得以完整保留;2K修復
我依稀記得這電影好像有個譯名叫路易十四的情婦,沒想到國王是Thierry Lhermitte演的。這個譯名完全無關劇情啊。
片名翻譯有問題,紅過一片天,卻也香消殆盡
片名應該是<路易十四時代的一個女演員>,被片名誤導一直在等著瑪奇絲被國王寵幸呢。蘇菲瑪素很美,和謝頂矮胖的喜劇龍?zhí)籽輪T丈夫是真愛,看著令人歡喜;喜劇演員在舞臺上死去,在觀眾們的笑聲中死去。常見法國電影里丈夫和妻子情人關系和諧,令人生羨哪。
小時候看的時候,記得那時候3年級,我還跟同學灌輸,這個片子有點少兒不宜呢,囧
http://www.56.com/w12/play_album-aid-8676344_vid-NTg5NDY4NzY.html
主要看蘇菲瑪索的演技,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