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相當搞笑的誠意之作.
個人認為這是科恩兄弟的游戲之作,所謂"游戲之作"就是在電影中科恩兄弟沒有大談人生的哲理,沒有抒發(fā)對人性的感慨.只是純粹為了搞笑而搞笑.據(jù)說這部電影是<奧賽羅>現(xiàn)代電影版,但我覺得科恩兄弟也只是借殼生蛋而已,電影情節(jié)完全跟莎士比亞的原著的內(nèi)涵沒什么關系.
大概科恩兄弟是密西西比人.因為導演帶我們進行了一次密西西比的旅行,使我們遍賞密西西比風土人情.(劇中演員所說的英語,就帶著濃重的密西西比口音).
電影充滿著對世事的調(diào)侃,但這些都僅僅只是調(diào)侃(絕不是嘲諷),這也是我認為電影的主題僅僅是搞笑而已的根據(jù)所在.
首先調(diào)侃了宗教,一個失明的黑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為三個越獄的主角指出藏寶之路,并告訴三人將來的命運.(以后一一應驗.)我認為這只是一次導演對<奧賽羅>的生搬硬套,加一點冷幽默.(上帝是一個普通的黑人農(nóng)民)
之后三個主角在逃亡途中,遇到一群唱著美國民謠洗圣浴的虔誠的宗教徒,兩位主角在洗浴后被告知已經(jīng)沒有罪孽了.(諸般罪孽,一洗了之?)
其次,調(diào)侃了美國警方.身為逃犯的三個主角,雖然電影中并沒有明確告知我們他們犯了什么罪,但從他們言行來看,肯定也只是犯了小偷小摸一類的輕罪.但警察為了追捕他們卻不惜使用縱火,色誘,酷刑這些極端做法.
最后,調(diào)侃了美國人的政治生活.(不用多說了,看看電影中搞競選的兩方政客的滑稽表現(xiàn)就知道了.)
電影中的音樂非常精彩和多樣化.(黑人布魯斯,美國民謠,鄉(xiāng)村音樂.{密西西比本就是"布魯斯音樂的搖籃"})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電影中有許多有關美國電影,歷史,政治生活方面的東西.不是美國人真的很難看明白.(我承認,這確實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我的觀影樂趣.)以下是我對其中幾個電影細節(jié)的看法.
1電影中那個瘋狂追捕三位主角的執(zhí)法官,打扮,言行簡直就是<現(xiàn)代啟示錄>里,要把越南"炸回石器時代"的那個上校的翻版.
2電影中那個"娃娃臉尼爾森"在美國歷史上確有其人,后來加入狄林杰幫'(也就是那個在電影中由Johnny Depp扮演的"頭號公敵").在狄林杰死后不久被列為"頭號公敵",1934年,在與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槍戰(zhàn)中被擊斃。
電影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結構太松散了,松散到你有時感覺到劇情簡直不能連貫.(主要在于兄弟兩個玩得太過火了.)
但總得來說,這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一部相當搞笑的誠意之作.
2 ) 那個娃娃臉,尼爾森
1、劇里的娃娃臉,尼爾森。
一個看似瘋狂的人
捆著一身炸藥,瀟灑搶銀行的大盜,在被評論為娃娃臉尼爾森時,惱羞成怒。
然后,按照常理來說,霸氣的大盜應該提槍就干。相反,他的生氣后更多是自我沮喪,自我懊惱,卻不傷及他人
所以,他惡嗎?
只是,得有多自卑,才會爭取這種方式的光彩奪目。
2、歷史上的娃娃臉”尼爾森。
1908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在他少年時期,正是美國犯罪最猖獗的年代,而尼爾森從小就跟著一群地痞流氓鬼混,7歲時尼爾森因玩槍不慎打中同伴第一次被捕,13歲時因偷竊汽車再次入獄,尼爾森短暫的生命只活了26歲,一大半時間都在犯罪。
并且犯罪不斷升級,從小偷小摸,到搶富豪,搶銀行,最后成為FBI的“頭號公敵”,搶殺3名FBI選手,一炮而紅。
最后身中17槍,生命定格26歲。
————————————————————————
他終其一生,擺脫不了“娃娃臉”三個字。
而你我呢?
3 ) 逃犯給上帝的贊美詩
看《逃獄三王》的時候并不知道是科恩兄弟的電影,可是當?shù)谝粋€鏡頭出現(xiàn),排列整齊的囚犯隊伍,用深沉的嗓音唱著與上帝有關的曲子,三個被連成一串都有著神經(jīng)質(zhì)的臉孔的主角,滑稽的逃跑過程,以及那個雖雙目失明卻能看到現(xiàn)實和預言未來的黑人先知。突然覺得一種似成相識的感覺,立即查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是科恩的作品。
我對奧德賽與荷馬并沒什么太多了解,對希臘神話的認識也只是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少兒讀物的《羅馬神話》。所以對于整個電影的劇情并沒有基礎的認識,但是從影片的開始由黑白的畫面開始,隨后一點一點的充滿色彩,全片一直保持著看起來并不銳利,偏暖的色調(diào),以及在結尾處隨著遠去的先知再次變?yōu)楹诎?,就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以20世紀初美國為背景的現(xiàn)代預言。其在開始與結尾的畫面前后呼應上,一如《大地驚雷》。
宗教一如既往的是科恩兄弟電影中的主題,還記得讓我看的雨里霧里的《嚴肅的男人》,相較猶太教的晦澀難懂,由希臘神話的基礎而來的《逃獄三王》就淺顯多了。處處都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宗教的影子。在河邊樹林偶遇參加洗禮的教徒,獻給魔鬼靈魂換取吉他才能的黑人湯米,以及那個一直領導追捕他們的像魔鬼一樣,也許就是魔鬼的警長,用推銷圣經(jīng)為幌子的獨眼大丹,還有那個最后改變了三人命運的3K黨私刑聚會。影片中幾乎所有的重要場景都充滿了宗教的意味。而對于主角艾佛瑞特的塑造,也更加明顯。艾佛瑞特拒絕接受贖罪的洗禮,還嘲笑自己的兩位同犯。而當在林間小屋面臨即將套到脖子上的繩索的時候,他的祈禱卻前所未有的虔誠,隨著一場洪水拯救了他們生命,抱著本該死后躺入的棺材重獲新生的同時,艾佛瑞特又將這一切歸結為科學與巧合,可看著那在屋頂上的奶牛的時候,一句“not a moment too soon”卻泄露了一切。影片中的人物大都十分鮮明,很符合黑色電影的傳統(tǒng)。老謀深算的市長,沒腦子的兒子,阿諛奉承的幕僚,年輕干勁十足的競爭者,這些穿插在其中,無疑豐富了這個預言的色彩。
影片的原聲無疑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先不論三人組合那首紅遍全州的歌曲,即使是掘墓人哼唱的歌曲也十分的優(yōu)美。影片中的聲效也結合的很緊密,無論是犯人敲打路基的聲音,還是潺潺的流水,還有是3K黨聚會上的陣陣腳步都與歌聲都相得益彰。若是在加上萬人迷喬治克魯尼摸著頭油,造型猥瑣,還被人打得狼狽不堪的,影片還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4 ) O Brother, Where Are You?
說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是我文章的標題。結果去射手網(wǎng)搜索字幕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這個電影,仔細看了一下片名,才發(fā)現(xiàn)是Art Thou。
我這個人看東西不仔細,小時候考試總是漏做一篇試卷。卻很喜歡對這種事情鉆牛角尖。Art Thou的出現(xiàn)我自然不會放過。
具體是什么意思我去google了一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條目:
Dust thou art, and unto dust shalt thou return.
你本是塵土就該歸於塵土。
雖然我最后發(fā)現(xiàn)Art Thou的意思其實就是和Are You差不多,只不過是前者年代比較久遠罷了,但是這句帥氣無敵的句子也夠我做MSN簽名裝深沉一段時間了。
貌似扯遠了,回到正題。
這部電影和科恩兄弟的其他片子一樣(雖然是Ethan Coen拍的,但是我也暫且將它歸為一類吧),每個人的解讀都會有不同,往往分析的時候都有自己思想的影子。說來慚愧,我在看完整部電影兩次之后都沒有把這部電影和小時候粗閱過的奧德賽的一個邊角聯(lián)系起來,直到我上了豆瓣看了各位大大的評價才恍然大悟??赡苁抢锩娴母杪曁^于動聽,以至于將我平時愛鉆研小細節(jié)的情緒都一并帶走了。
如果你喜歡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你一定會愛上這部電影。
科恩兄弟在一副略微泛黃的膠片上,用3個史上最可愛的越獄者的視角,在他們旅行的路上刻畫了在修建鐵路的唱歌囚犯們,盲人鐵路工人(可能是有寓意的吧。),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的黑人吉他手,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而每天搶劫犯案的娃娃臉Nelson,不擇手段的商人強盜,以及3K黨,販賣面粉發(fā)家的州長等等。有些人出場就只一瞬,但是都有理由讓人難以忘記。
仿佛就是一部美國30年代的風情畫。還是有聲的。
那些懷舊的老歌。由輕柔的Big Rock Candy Mountain,直到稍顯凄愴的I Am A Man With Constant Sorrow,每當電影的高潮,里面的角色都傾向于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情,收起那或者頑皮的表情,或者嚴肅的神態(tài),或者殘酷的面龐,每個人都變得那么美好。就像我每當聽到“當我離開我的故鄉(xiāng)Kentucky,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將注定繼續(xù)流浪?!钡木渥訒r,都會情不自禁的在腿上打起拍子,跟著電影中稍顯邋遢的喬治克魯尼一起哼唱。
每部科恩兄弟的電影,都仿佛在抒發(fā)著一種思緒,這種思緒是隱藏于他們的黑色幽默和正經(jīng)之下的一個秘密,就像是調(diào)侃之余的哀傷,玩笑之余的落寞。Miniapolis的濃霧和那蹩腳的美國鄉(xiāng)音,Texas的烈日和那稍顯不羈的牛仔強調(diào),Missisipi的流水和那有點舊式的英語。這些都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或許每一部科恩兄弟的電影,也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風情,一群典型淳樸的人,以及一個時代的痕跡。
5 ) To My Immortal Home
這是科恩作品中相對好懂的一部,這種簡單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用來證明很多猜測
最典型的,關于科恩電影中的無序,就好像現(xiàn)實世界的無序,并非真的無序,也許——也許啊,只是我們沒發(fā)現(xiàn)而已
當然那是絕對真理,在科恩的世界中,神總是存在的
《老兄》很明確地提出了神的概念,盡管借鑒了《奧德賽》的故事,但其結構卻是《圣經(jīng)》式的
《圣經(jīng)》中有很多先知,先知會給出預言,預言都會實現(xiàn),因為他們在傳達神的話
《老兄》里的先知就是盲眼老黑,他所說的事情,無論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或者還未發(fā)生的,都準確無誤
就好像算命先生,他總會先說些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這樣等到他繼續(xù)胡謅未來的時候,你就會乖乖付錢
當然,老黑說得是神的話,免費而正確,他說“你們在尋寶,你們的腳被銬在一起”,這是他們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的(瞎子看不到腳鐐)
然后他說“你們會找到寶藏,但并非一開始想要的寶藏”,“一開始想要的寶藏”是克魯尼為了越獄瞎編出來的,“找到的寶藏”指他們成為了搖滾明星,成為州長的brain trust(即腦白金),罪行也被赦免
然后他說“你們要經(jīng)歷漫長而艱辛的旅程,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指途中發(fā)生的一切
記得baby face被電刑前怎么說的嗎?“我會像羅馬焰火筒一樣一飛沖天,兩萬伏特的電流在我的身上追兔子,吸光了全州的電,我頭冒火星,雙手放電……我有十英尺高”
姚明有七尺六寸,而baby face是個小矮子。他為啥要吹牛?這樣觀眾才知道神跡本是客觀存在,卻被我們主觀殺死——“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預言的最后一句,也是最厲害的一句“你們會看到一只奶牛,出現(xiàn)在棉花倉庫頂上?!?br>
聽起來很扯吧,這是神常用的小伎倆,因為超越了常識而升華,比如猶大王希西家,曾求神讓日晷向后退十度,神做到了
然后,就在大水及時到來,四人幸免于難后,克魯尼趴在棺材上——神讓他趴棺材也是有原因的,神是最好的藝術家
克魯尼趴在棺材上,看到了棉花倉庫上的奶牛,沉思片刻,與神擦肩而過,同時說完了后半句話“not a moment too soon”——(理性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然后,他轉過頭,說“湯米在那兒。”這一刻,我濕了??吹谝槐榈臅r候,我?guī)缀鯖]注意到這個片段。
這就是科恩式高潮,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過去了。如果你反應過來——即便是幾天甚至幾年后,那種快感也是獨一無二的
《老兄》和《嚴肅的人》就好像雅各和約伯,神高高在上,給前者以祝福,給后者以試探,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醒自己的存在
然而,神就像暗戀別人的小男生小女生,用摩斯密碼寫了一封求愛信,對方卻以為他有腦血栓
回過頭再看《老兄》的邏輯,嚴密的絲絲入扣,每個人物都有明確的目的。無論他們主觀動機為何,最后都是為了成全克魯尼的好運。
小黑孩的出現(xiàn),引出錄歌一段,這首歌成為流行音樂榜主打,“落湯雞(soggy bottom)”組合迅速走紅,其成員卻渾然不覺
后來,他們在演唱會上唱出金曲第一句“in constant sorrow”,場下掌聲雷動,克魯尼莫名其妙地看著觀眾,這一刻我也濕了
如果要給這一幕加評論音軌,我會這么說“孩子,你為什么疑惑!這是神在助你?!?br>
州長競選,看似與主線不搭,卻在最后一刻爆發(fā),老州長將“落湯雞”當成政治工具,借著他們的人氣,反擊另一個競選者,瞬間挽回劣勢。否則,即便克魯尼成為了紅歌星,也逃脫不了越獄的重罪
整個這場戲,可算影片的第一波高潮,第三波就是倉庫頂上的奶牛,在兩場戲中間,還有赤裸裸的一大波
說得是克魯尼回老家取戒指,發(fā)現(xiàn)秋千變成了絞刑臺,某人帶著他的惡狗恭候多時,甚至連墳都挖好了
看看科恩牛逼的對話吧,克魯尼說“州長赦免我們,收音機都有報啊。”某人很囧地說:“俺沒收音機?!?br>
然后克魯尼又說:“這不合法?!蹦橙撕茏У卣f:“the law is a human institution”——“法律是人的制度?!毖酝庵猓巢皇侨?,法律算個幼兒園
不是人,又是什么~小黑孩說過他將靈魂出賣給魔鬼,換取彈吉他的才華。而那個魔鬼,是“白人,還帶著條狗狗?!?br>
于是克魯尼跪在了地上,開始祈禱,不拉不拉,好長一段,最關鍵的一句是“i'm sorry i turned my back on you”——就是說“我背對著你,不認你,但是我錯了?!?br>
然后大水降臨,克魯尼逃過一劫,趴在自己的棺材上,看著倉庫上的奶牛,大談“水力發(fā)電對南方經(jīng)濟建設的積極作用”以及“迷信的時代就要過去”
宗教很酷很有聊,無聊的是人。比如科恩的表達方式,就比那些“農(nóng)村圣經(jīng)講座”或者“小朋友們,你們從所羅門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要有意思多了
也比伯格曼大爺,“你看這女孩要被rape了,你咋也不管管呢?”的初級懷疑論者強多了。
《凱爾斯的秘密》中有句反復強調(diào)的臺詞“城墻是擋不住維京人的?!蹦鞘裁纯梢??
信仰問題本質(zhì)上不是信仰問題,而是科學問題
最后,贈送一個科學家牛頓的故事,話說他家里有個模型,是太陽和九大行星。模型有個手柄,搖動后,行星會圍著太陽轉。朋友看到了很喜歡,問牛頓:這是誰造的?
牛頓說:沒有人。
?!凭褪沁@么來的
我又濕了。
~完~
6 ) I have a plan, but not a clue.
還好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沒看過奧德賽,所以得以有了超完美的兩個小時,不用理會窗外的淫雨霏霏。George Clooney帶著John Turturro(右邊呲牙的哥們兒,眼熟吧?)將科恩兄弟的天馬行空的黑色天才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反觀去年科恩兄弟拍的《閱后即焚》,雖然有著同樣的導演,甚至更為強大的演員陣容(克魯尼+Brad Pitt),跟這部《越獄三王》相比卻相形見絀,本片堪稱科恩兄弟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三兄弟在逃獄路上的種種奇遇和美國中部大平原的壯麗景致將我在看完《老無所依》之后那種莫名壓抑一掃而光。正如很多影評中推薦的,本片OST絕對上乘。30年代質(zhì)樸的民謠不僅和美國南部大農(nóng)場的明媚陽光相得益彰,更跟劇情配合的嚴絲合縫。
據(jù)說劇情中很多地方隱喻和模仿《奧德賽》,對于我們這些中國粉絲未免是些遺憾。這也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無法掃除的死角,畢竟高水準的電影都要牽扯到西方的文化背景,我們這些人就不見得能體會到導演和劇本的高明之處。所以,但愿中國的電影業(yè)早點發(fā)展起來吧?;蛟S當張藝謀、陳凱歌這種依靠場面和明星賺票房的人紛紛下崗該行去做晚會的時候,才能說中國電影天亮了。
至于那位編輯無用論的張紀中,我的建議是,您折騰完金庸瓊瑤曹雪芹之后,也就只能去折騰莎士比亞去了?;蛟S能拿到半個獎也未可知,哈哈。
荒誕得讓我很喜歡,配樂也好聽。
目前為止,科恩兄弟的作品稱的上喜歡的只有這一部,音樂用的好,跟電影懷舊溫情的基調(diào)很搭,三個主角也都很有意思
追求刺激的人,沒有永遠的高潮,前一分鐘意氣風發(fā),后一分鐘郁郁寡歡。非常好聽的鄉(xiāng)村音樂。
【B】科恩兄弟娛樂起來也是夠徹底,人物成長為零,不過本來也就是圖個好玩兒的東西??唆斈崆鞍攵伪硌葸^于浮夸。
科恩兄弟的作品總是如此獨樹一幟,荒誕間摻雜著懷舊的調(diào)調(diào),加上那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村范,這種黑色幽默的確令人著迷。影片原聲很贊,三大傻很有趣~
關于推軌盲人老者的身份,有人根據(jù)奧德賽模式認為是荷馬,也有人依照宗教救贖流程推定為上帝。但哥更愿意將其理解為一種俗人入世行走的象征:永遠在既定的軌道上,毫無預見性地盲目前行。君不見電影結尾時,連英雄主角都逃不過世俗的羈絆,墜入夢想寄托者——妻子的欲望辯證需求的陷阱中?!?↑】
好玩、懷舊、可愛
科恩兄弟半戲謔地宣稱[逃獄三王]改編自<奧德賽>,而當年的影評人宣稱不明白這場漫游目的為何,太遺憾了,因為它本來就不應有目的?;恼Q是新時代喜劇的核心,更是科恩兄弟世界觀的基石,因此更為重要的是,影片能否把這種荒誕傳達出來。最終結果讓人不能夠再滿意,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那些富有個性的音樂
科恩兄弟寫的詩
哈哈哈哈最后劇情真是神逆轉,三個哥們兒一個比一個表情帝!太喜歡了!鄉(xiāng)巴佬合唱團回歸那段真是笑死我了,歌太好聽了(《美國哈蘭縣》里面似乎有類似旋律的民謠)。
科恩兄弟最為溫柔的一部電影,一頭尖牙外露卻哼著Country Blues的獅子。喬治克魯尼三十年代的扮相還有些神似克拉克蓋博。在Crossroad遇見Robert Johnson時藍調(diào)樂迷必定會拍手叫好。三K黨一場火光夜戲就像馬克吐溫和威廉福克納的小說畫面瞬間合體,真正的Dear Old Southland。
太搞了的科恩兄弟,鄉(xiāng)巴佬組合,男人的痛,大胡子組合,影院里的那幕低聲細語。真的是讓人從頭笑到尾,當然不止這些,還有這片子極富西部風格的色調(diào)和迪金斯的攝影。原聲也是贊!
很有意思的片子,三個主角搭的很好,色調(diào)和海報都是我喜歡的類型。不得不說,科恩兄弟很有才,把奧德賽可以用這種形式詮釋。另,影片的OST很棒,濃濃的鄉(xiāng)村民謠風
對《奧德賽》的解構,在這個故事中,科恩兄弟對美國歷史和政治進行了隱喻式的探討,追尋著美國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眾心態(tài)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歷史性變遷,在這一點上,影片可以被稱為一部史詩而當之無愧。把自己靈魂賣給魔鬼的黑人兄弟原型是羅伯特?約翰遜??贫餍值芸偸窃谒麄兊碾娪袄飷焊憧唆斈帷?/p>
處處奇觀、處處奇跡,非常好看。歌太好聽了。這次逃跑的旅程算得上現(xiàn)代奧德賽,最開始鐵軌上的盲老頭是預言家呀,在前電力時代描繪最后的神跡。
原聲大贊,比較搞
科恩兄弟套用荷馬史詩向鄉(xiāng)村、布魯斯和靈歌的致敬,對上帝和靈魂的探討;但又犯了他們形式感過強的老毛?。涣_杰·迪金斯低調(diào)而華麗的攝影深得我心,開首的黃色濾鏡應用無比抓人 P.S. 這部片子的OST一定是Country粉的心頭好。
科恩兄弟并沒有找到合適的喜劇方式去解構《奧德賽》,甚至沒有合適的喜劇演員,相比之下《大話西游》(有周星馳的)這方面就做得不錯。喜劇中為讓觀眾思考的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如果不利用間離效果(該片中的牛等),效果會差很多。很久以前讀過《奧德賽》等其古希臘和中世紀詩歌,具體內(nèi)容全忘了,但那種與生命與未來與“上帝”(我嘗試去理解的)的強烈連接,還是能感受到的。走馬觀花的解構,更像是現(xiàn)代中產(chǎn)階級心靈上的坐井觀天。
挺逗的,有卡通風格,這部電影讓我喜歡上了美國鄉(xiāng)村音樂!有時候 George Clooney給我一種很像發(fā)哥的感覺,都喜歡大奔頭,都很帥,很偶男人味的。尤其是都去表演一個偏調(diào)皮的角色的時候最像,很有喜感
一部將2進行到底的影片,對《奧德賽》一點兒都不了解,但科恩兄弟的改編完全是顛覆到了極致。我就全當公路喜劇片看的,人物設置都很2很瘋狂,仍然有著很強的寓言色彩。歌曲都相當好聽,好萊塢一線演員的唱功都如此了得,實在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