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瑞典女王

劇情片美國1933

主演:葛麗泰·嘉寶  約翰·吉爾伯特  伊恩·基思  劉易斯·斯通  

導(dǎo)演:魯本·馬莫利安

 劇照

瑞典女王 劇照 NO.1瑞典女王 劇照 NO.2瑞典女王 劇照 NO.3瑞典女王 劇照 NO.4瑞典女王 劇照 NO.5瑞典女王 劇照 NO.6瑞典女王 劇照 NO.13瑞典女王 劇照 NO.14瑞典女王 劇照 NO.15瑞典女王 劇照 NO.16瑞典女王 劇照 NO.17瑞典女王 劇照 NO.18瑞典女王 劇照 NO.19瑞典女王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43

詳細劇情

嘉寶在銀幕上總是把人們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 只要她一出現(xiàn),別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誰都解不開這個謎,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呢?別的演員以及與她配戲的對手都極難與她媲美。即使故事內(nèi)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無味的情節(jié)豐富充實,憑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頂插入云海的高山,有朝一日云開霧散,人們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皚皚的瑰麗峰巔。 年青時的嘉寶有著一副溫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龐和濟慈在詩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樣:迷人、嫻靜。由于光和影的妙用,她的體態(tài)更是變得超凡脫俗,美侖美奐。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獨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裝的趣聞、她咄咄逼人的氣勢、她的魅力和膽大妄為,都描寫得很成功。嘉寶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與女友薩爾卡·菲爾特爾密切合作寫出了劇本,并親自過問服裝。她扮演了瑞典歷史上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達到了預(yù)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認為這個角色演得恰到好處,沒有一部影片像這部這樣得心應(yīng)手。 《瑞典女王》和三年之后拍攝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這兩部影片中,她從未有過心中無數(shù)的時候。即使有時她沒有在銀幕上出現(xiàn),觀眾仍感到她無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風(fēng)雪中,她與唐·安東尼奧在一家鄉(xiāng)間小客棧里首次相遇??死锼沟倌仁窃谏碇醒b騎馬穿過白雪皚皚的森林時認識西班牙國王的使者、年輕英俊的唐·安東尼奧的。她無可奈何地不得不與安東尼奧在客棧的同一個房間里過夜。她對安東尼奧已經(jīng)有意。她心慌意亂,激動不已,甚至有點弄巧成拙到無法證明自己是個小伙子。她本來愿意圍著火坐著過夜,唐·安東尼奧卻情愿與她一起躺在床上過夜。至于這一夜究竟如何過的,并沒有細說。暴風(fēng)雪刮個不停,使他們無法上路,他們得一直等到暴風(fēng)雪過去,通往斯德哥爾摩的道路再次暢通。 影片著力描寫了籠罩在小客棧中的粗獷氣氛:侍者大聲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熱氣騰騰的格羅格酒,人們看著下流舞女登臺表演,眼看要招來禍水。低矮、煙霧騰騰的房梁下回蕩著,曹雜的呼喊聲和粗野的歡笑聲。顯然還有許多歹徒也在這家客棧里躲風(fēng)避雪。觀眾感到喧鬧,混亂和緊張。刀光創(chuàng)影,一場惡斗即將爆發(fā)。之后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東尼奧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間寬敞的陳設(shè)雅致的房間里相遇了。他們之間是一陣長時間的欣喜的靜默,這是柔情蜜意的傾慕的最初征兆。唐·安東尼奧并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雖然有人認為唐·安東尼奧是為瑞典王室效勞的西班牙貴人,她并未料想到他是個使者。 早晨,穿著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來。她睡眼惺忪地在臥室里踱步,她撫摸和親吻每件物品、窗簾、家具和繡有仿佛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無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間里感到飄飄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癡,嘴角上掛著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關(guān)于她的幸福的每一個細節(jié)。當(dāng)唐·安東尼奧問她在做什么時,她回答說:“我在仔細玩味房間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與安東尼奧離別前的一切銘記心中。她不停地起舞。這種緩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萊塢拍攝過的最迷人的鏡頭之一了,舞蹈抒發(fā)了愛的感情,好像是嘉寶自發(fā)思想的表露,實質(zhì)上卻是導(dǎo)演羅本·馬摩里安精心設(shè)計的。馬摩里安解釋說,“舞蹈是配著節(jié)拍器眺的,這種舞蹈表達了純真的感情和詩意?!奔螌氂眠@種舞蹈消除了她和觀眾間的距離。她用舞蹈熱烈地表達了她對于愛情和世界的歡愉心情。 嘉寶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話語能夠表達更多的感情。一個細微的頭部動作、丟一個眼色都會使話語顯得多余。有時卻硬要塞給她一些破壞環(huán)境或氣氛的話,這些話往往是劇作者專為她設(shè)計的,與她的角色關(guān)系甚微,但卻與嘉寶本人大有關(guān)系。例如她說過:“我認為,結(jié)婚是相當(dāng)討慶的事情.我無法想象和一個男人同屋睡覺。”劇作者顯然試圖將嘉寶對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態(tài)度寫進劇本中去?!拔覍ⅹ毶硭廊ァ?,瑞典女王這樣說,但這話卻源出于嘉寶自己。 嘉寶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為一體,這倒是理所當(dāng)然的,因為嘉寶自己也是個統(tǒng)治者。她很有尊嚴;善千克制,同樣生活得很寂寞。顯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寶來解釋瑞典女王,貝爾曼采取一種逆來頗受的態(tài)度。文學(xué)的準確性在影片里被拋棄了,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想象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寫三場愛情戲,其中一場必須是驚心動魄的,貝爾曼就這樣寫了。他解釋了他的方法,強調(diào)了他對待歷史的冷漠態(tài)度,“我們尋找到了一個歷史背景,根據(jù)這個背景,我們設(shè)計了所有的人物,構(gòu)思了情節(jié)。我認為,如果允許有這種所謂的戲劇自由的話,這樣做就是理所當(dāng)然和不可避免的了。處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況下,她的私生活和個人愛好很少為人所知,也許影片已經(jīng)做到與實際情況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個熱情、活潑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嗎?如果確實塑造出來了,那么這出歷史劇就是成功的?!?嘉寶像一貫的那樣,對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滿。她說自己"的確想表現(xiàn)得有點瑞典味兒……但是沒有講求藝術(shù)的余地,因為最重要的是他們所謂的票房價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確是最重要的,那么,制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為《瑞典女王》是嘉寶第一部票房收入大減的影片,尤其在美國。 瑞典女王》與其說是瑞典電影史上的一個章節(jié),不如說是嘉寶神話的注解。這部影片的編劇蘇爾卡·維爾托爾是嘉寶的摯友,把嘉寶所特有的內(nèi)在情緒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諸于瑞典女王的身上,這使人難免不認真地表示懷疑,是不是這部影片已把遜位的思想注入她的頭腦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維方法才能使這個具有歷史性的軼事帶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場景使當(dāng)時只有28歲的嘉寶看上去不僅老成了許多,而且表現(xiàn)出無窮的智慧。例如,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當(dāng)一群烏合之眾沖上皇宮樓梯指責(zé)女王不該有一個西班牙情夫時,她把他們在樓梯中途截住,讓他們平息下來,對他們訴說了帝王的種種憂慮與苦衷。而當(dāng)這些人一邊喃喃表示歉意,一邊悄悄地退下去時,她又譏諷地揚起一只眉毛,對他們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輕信歷史教科書上簡單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爾斯一如既往在嘉寶的臉龐上施展了不可思議的燈光效果,他甚至發(fā)明了一長條毛玻璃。當(dāng)瑞典女王的船永遠駛離瑞典疆域時,嘉寶根據(jù)馬摩里安的"什么也別想"的要求,表現(xiàn)出一副毫無表情的神色。鏡頭向前推移,丹尼爾斯把那條毛玻璃逐漸蓋住那黑白過于分明的廣角鏡頭,拍攝了嘉寶在該片中最后一個著名的特寫鏡頭。

 長篇影評

 1 ) 嘉寶最本色的出演

嘉寶最杰出的作品,同樣這部影片不在劇情而在嘉寶,而也部分在于愛情。嘉寶的眼神莊嚴,舉止大氣,而內(nèi)心戲細膩,嘉寶堅強而時而無奈,更像是在演自己。飾演男主角的約翰·吉爾伯特雖不完美但可圈可點,但因嘉寶總能自然地接過戲份填補了這一不足。影片中段嘉寶在房間里的漫步和感情活動看似有感而發(fā),但其實是導(dǎo)演魯賓·馬莫利安的精心布置,與男主角的互動也溫婉而不缺少火花。嘉寶專用造型師艾德里安為本片創(chuàng)造的服飾也十分優(yōu)秀。結(jié)尾處女主角肝腸寸斷但依舊隱忍的神情讓人心碎,步上船頭凝視遠方的眼神里帶有悲傷但更多的是希望。

 2 ) 電影中的歷史丨《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瑞典女王劇照》,女王退位

電影《瑞典女王》中,符合史實的幾乎只有女王退位這一段。整部電影更像是披上歷史外衣的好萊塢愛情悲劇,大多數(shù)人物都是真實的,大多數(shù)情節(jié)出自編劇之手,而非歷史。

瓦薩家族

自古斯塔夫·瓦薩1523年率瑞典擺脫丹麥控制,從卡爾馬同盟獨立以來,宗教沖突的陰云便在瓦薩家族的頭頂盤旋。這種處境并非家族的主動選擇,而是時代洪流的席卷。1517年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最先波及的就是德意志諸邦和北歐各國。

16世紀初期的卡爾馬聯(lián)盟

瓦薩當(dāng)政后,馬上放逐了親丹麥的瑞典天主教大主教古斯塔夫·特羅勒,并寫信給時任教皇克萊門七世,要求任命其提名的大主教人選約翰內(nèi)斯·馬格努斯。教皇嚴詞拒絕,此舉正中瓦薩下懷。他一舉讓瑞典脫離天主教會,并沒收教會在瑞典的各處教產(chǎn)。1526年,瓦薩支持下,瑞典語版《新約》圣經(jīng)譯成。

其子埃里克十四世繼承的是國本未定的瑞典。天主教會虎視眈眈,新近臣服的貴族們對王室余怒未消,與丹麥的“北方七年之戰(zhàn)”繼續(xù)消耗著瑞典王國。為了阻止弟弟約翰與信奉天主教的波蘭公主凱瑟琳·雅蓋洛(Catharine Jagellon)的婚姻,埃里克將弟弟囚禁在格里肖姆(Gripsholm)堡中。凱瑟琳趕來和約翰共度艱難的鐵窗生活,說服他接受天主教信仰。1568年,埃里克的兄弟們強迫他遜位,經(jīng)過6年的囚禁,他在國會和新王的命令下被處以死刑。

瓦薩王朝系譜

約翰三世在妻子凱瑟琳的勸說下,皈依天主教。但在凱瑟琳死后,約翰第二次婚姻為他迎來的是信奉新教的古尼拉·比爾克,在新妻子的勸說和對處死哥哥的內(nèi)疚感中,約翰再次回到路德派信仰。

約翰和比爾克的兒子西格蒙德三世于1587年8月,被選做波蘭國王。五年后,他繼承了瑞典的王位,此時他身在波蘭。新王信奉天主教,這直接引發(fā)了瑞典的憲法危機。此時,卡爾公爵當(dāng)機立斷,召開國會,出席會議的有300位教士和300位教外人士——包括貴族、市民、礦工和農(nóng)民。國會重申1530年的《奧格斯堡信條》。宣布除路德教派外,其余宗教一律不容許存在于瑞典境內(nèi),唯有正統(tǒng)的路德派教徒可被指定擔(dān)任宗教或政治上的職務(wù),又聲稱只有在西格蒙德接受這些原則后,他才可以在瑞典加冕,同時承認卡爾公爵在國王虛位時擔(dān)任攝政。西格蒙德親帥5000人襲擊瑞典,兩次戰(zhàn)役后,波蘭軍隊被卡爾擊敗。1599年,瑞典國會廢除西格蒙德的王位,卡爾繼位,稱卡爾九世。

1530年奧格斯堡信條的簽訂,Christian Beyer繪

卡爾即位后建立卡爾斯塔德(Karlstad)、哥德堡(Gteborg)等城市,重振本國的貿(mào)易與工業(yè)。在與丹麥的卡爾馬戰(zhàn)爭未盡之時,卡爾便魂歸上帝。臨終前,他手撫兒子的頭說:“他將完成我的未遂之志。”

卡爾的兒子便是“北方雄獅”,新教同盟的保護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9歲時他開始參加瑞典國會,13歲時接見各國大使,15歲時他治理一個省份,16歲時參加戰(zhàn)爭。18歲執(zhí)政后,他用100萬泰勒換取了與丹麥之間的和平,穩(wěn)定新教陣營。隨即與俄國簽訂協(xié)議,控制了波羅的海諸港。在與波蘭的戰(zhàn)爭中,他像克倫威爾一樣,用信仰鼓舞士兵。最終,他以新教保護者的姿態(tài),在1630年投入已經(jīng)震蕩歐洲多年的三十年戰(zhàn)爭。

阿道夫在臨行前向國會做了一次告別演說,如同預(yù)知自己的死亡一樣,這次演講令人動容。1632年11月6日,阿道夫率部沖入?yún)吾膽?zhàn)火和濃煙中,上帝在此將他的靈魂接去。

1632年11月6日古斯塔夫·阿道夫殞身呂岑,Carl Wahlbom繪

命運如此武斷,如此殘酷,瑞典王國的前途、新教同盟的勝敗、北歐雄獅的英明一瞬間轉(zhuǎn)移到阿道夫的獨女身上。這時的克里斯蒂娜只有6歲。

先王的未盡之志,沒有成為鼓舞克里斯蒂娜的力量源泉,反倒成為她的重負。她得到如同父親一般的良好教育。為了增加底氣,她像男人一樣說話和行事。然而,執(zhí)政10年間,她除了學(xué)問的增長,除了在笛卡爾等人身上耗費錢財外,在軍政事務(wù)上幾乎碌碌無為。執(zhí)政10年后,克里斯蒂娜28歲,她已經(jīng)和國會談判完成,準備退位。

女王退位

1654年,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退位,并非如電影所述,僅僅出于女王對和平的熱愛、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更是源于深埋女王內(nèi)心,貫穿其家族血脈,印刻于17世紀歐洲的宗教之爭,新教和天主教的爭戰(zhàn)。

早在女王退位前的數(shù)年,當(dāng)克里斯蒂娜與歐洲各路哲學(xué)家交往,學(xué)習(xí)各家哲學(xué)思想之后,她的心中就萌發(fā)出改宗的念頭。

女王與笛卡爾交談(右邊的桌子),Nils Forsberg 繪

也許是出于醫(yī)生伯德羅特(Bourdelot)的影響,也許是路德宗的教義對她來說過于肅穆、堅韌,或者如她自己所說:“一個人不信天主教,他如何能成為一個基督徒?”最終,克里斯蒂娜決定背棄自己的信仰,背棄父親古斯塔夫·阿道夫為之奮戰(zhàn)多年并為之殞命的新教事業(yè)。如今父親的遺體和心臟安葬在斯德哥爾摩的騎士島教堂。她決定活得像一個現(xiàn)代人,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是自己的家族、傳統(tǒng)和血脈。

50年前的1604年,瑞典國會通過了一條繼承法案,明文規(guī)定瑞典的王位將由瓦薩家族中信仰已定為國教的路德教派的男女成員繼承,同時規(guī)定一切反對上述宗教者均不得在瑞典居住或置產(chǎn)。依據(jù)這一法案,克里斯蒂娜不僅必須放棄王位,而且要離開她的祖國。

信仰的隱秘爭戰(zhàn),違背父親的內(nèi)疚感讓她的靈魂備受折磨。長時間的閱讀,極少的睡眠損害了她的身體。

長久以來,克里斯蒂娜供養(yǎng)門客,對藝術(shù)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出手闊綽,耗費資財、賞賜王室土地,致使國庫虧空。在位10年間,女王冊封了17個伯爵、46個男爵和428個低級貴族,并賣掉或抵押了價值1,200,000里克斯的財產(chǎn),以繳付他們的俸祿。10年內(nèi),貴族家庭從300戶升至600戶。增加政府開支的企圖讓她與國會分道揚鑣。

大部分貴族起而反抗她的政策,并在1651年爆發(fā)針對女王的叛亂。叛亂的火焰很快被撲滅,叛亂的領(lǐng)袖也被處死,但由此變得旺盛的怨氣卻危險地在瑞典蔓延。當(dāng)年8月,女王向樞密院提出退位請求,前攝政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Axel Oxenstierna)為首的樞密院沒有答應(yīng),并說服女王繼續(xù)在位。

女王肖像,David Beck繪

很快,克里斯蒂娜病倒了。發(fā)燒、肺炎,好幾次竟昏厥過去,有時失去意識達一個小時之久。疾病的爆發(fā)經(jīng)常將人引向最終極的思考,克里斯蒂娜在病中重新確認了自己的抉擇。

1652年,她秘密遣送了一位葡萄牙公使館的隨員前往羅馬,要求耶穌會教士到瑞典來和她討論天主教的神學(xué)。教士們化裝進入瑞典。克里斯蒂娜向耶穌會的教士們提出了一系列復(fù)雜的神學(xué)問題。她問他們上帝是否存在?肉體死亡后靈魂是否還能繼續(xù)生存?除了從實用的觀點來看,是與非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分界?如果我比你們想象的更接近于變成一位天主教徒,你們作何感想?

此后,女王與國會進行了討論,她希望說服國會,在自己退位后,接受表哥卡爾·古斯塔夫為瑞典王位的繼承人。談判并非黑白分明、一刀兩斷,涉及諸多細節(jié),一直到1654年6月6日,女王最終在國會面前,正式退位。

自此往后,在她的名字前面,就不必加上女王二字,她又做回了克里斯蒂娜。她自幼在戰(zhàn)爭的炮火聲中長大,卻不善戰(zhàn)事;在攝政烏克森謝納的輔佐下成長,卻不善政事;先王、母親純正的路德宗信仰,不曾讓她變得虔誠。她退位后,由古斯塔夫·瓦薩開創(chuàng)的瓦薩王朝正式終結(jié),瑞典也逐漸喪失了新教保護者的地位。

退位后漫游歐洲

退位后,國會決議供給克里斯蒂娜未來的生活費用,允許她繼續(xù)保有她的侍從。

退位后第五天黎明時分,克里斯蒂娜離開了斯德哥爾摩。在努古平(Nykbing),她停下來看望了她那虔誠的母親,勃蘭登堡的瑪利亞·伊麗歐諾拉。這是她與母親的最后一次會面。1632年,她失去的是丈夫的肉身,這一次,她失去的是女兒的靈魂。一年后,母親在病中死去。

旅途中,克里斯蒂娜感染了肋膜炎,這次生病,好像是最后訣別前的一場儀式。不久后,她便康復(fù)了,于是繼續(xù)向南方進發(fā)。在到達哈爾姆斯塔德(Halmstad)后,她寫信給伽桑狄,贈送他一筆年金和一條金鏈。隨后,她接到瑞典新王卡爾十世的求婚,她拒絕了,就好像1649年2月26日她告知國會她不打算結(jié)婚一樣,她不希望婚姻成為自己縱情的障礙。在瑞典和丹麥的邊界處,她化妝成男子,化名多納(Dohna)子爵,乘船前往丹麥。

《瑞典女王》中著男裝的克里斯蒂娜

經(jīng)過丹麥后,她來到漢堡,并且令人震驚地居住在一位猶太商人家中。經(jīng)過信奉新教的荷蘭時,她繼續(xù)使用化名。到達天主教堡壘安特衛(wèi)普后,她以真實身份示人,并受到利奧大公、波西米亞的伊麗莎白等人歡迎。在布魯塞爾,她受到民眾禮炮、煙火的歡迎,再此悠游一番后,克里斯蒂娜在除夕晚會上,私下宣稱放棄路德宗信仰。

最終,在因斯布魯克,她正式接受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一起改變的還有她的名字,此后,她不再叫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瓦薩,而叫克里斯蒂娜·亞歷珊德拉,一個天主教徒的名字。直到如今,查閱天主教百科全書的時候,我們也只能找到“Christina Alexandra”這個詞條。

進入意大利后,歡欣的天主教徒為她準備了一系列歡迎儀式、宴會和慶典。新教堡壘瑞典的女王叛變到天主教世界,這樣重大的勝利當(dāng)然值得慶祝。1655年12月19日,克里斯蒂娜在萬眾期待與矚目中抵達羅馬。翌日,她拜會梵蒂岡,教皇亞歷山大七世親自歡迎他。在梵蒂岡停留3天后,在高級教士衛(wèi)隊的護送下,克里斯蒂娜騎著一匹白馬,昂首通過凱旋門和波波洛城門,在市民的夾道歡呼中進入羅馬城。

1656年8月28日,在巴貝里尼宮恭迎克里斯蒂娜,F(xiàn)ilippo Lauri, Filippo Gagliardi繪

1656年7月,克里斯蒂娜訪問法國的情景與此相似,吉斯公爵更是對她的外貌、身材、修養(yǎng)和學(xué)識大加贊賞。在法國,18歲的路易十四在貢比涅歡迎她。而后則安排她下榻在盧浮宮國王的官邸之中。伏爾泰夸獎她:“沒有一位女人的智力抵得過她的?!?/p>

在這些半官方的活動結(jié)束后,克里斯蒂娜要不是在歐洲天主教國家游歷,造訪僧侶、學(xué)者、藝術(shù)家,參觀博物館、藝術(shù)廳、學(xué)院和遺址。要不就是在羅馬的柯西尼宮中,沉醉于盛大的沙龍活動。歐洲各處的主教、學(xué)者、畫家、音樂家、外交官都慕名而來,她接待過巴洛克音樂大師亞力山德羅·斯卡拉蒂,阿爾卡恩格勒·柯里利將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奏鳴曲獻給她。她的沙龍里,搜集了許多珍貴的繪畫、雕塑、圖書手稿。

在羅馬,在天主教的核心地區(qū),在教皇的腳邊。克里斯蒂娜實現(xiàn)了她在遙遠、寒冷的瑞典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

瑞典與波蘭開戰(zhàn)后,瑞典國會不再撥給克里斯蒂娜津貼。這使得克里斯蒂娜在1660年和1667年兩度返回瑞典,爭取財源。最終,國會重新?lián)芸?。但是,克里斯蒂娜竟然在自己的寓所大肆公開慶祝新教皇克萊門九世當(dāng)選,遭到瑞典民眾襲擊,只得落荒而逃。

1668年,對退位似有悔意的克里斯蒂娜派人到華沙爭取波蘭王位,被波蘭會議拒絕。(其伯父西格蒙德三世于1587-1632任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

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南特敕令》后,克里斯蒂娜公開表示譴責(zé)。但沙龍女主人言辭的譴責(zé)遠不及女王的軍隊。在關(guān)于廢除《南特敕令》的歷史記載中,克里斯蒂娜的譴責(z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南特敕令》原件照片

1689年,克里斯蒂娜死于肺炎,教皇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將其安葬在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

1702年,克萊門十一世下令為克里斯蒂娜立紀念碑,以表彰她的皈依使教宗預(yù)見瑞典終會歸回天主教,也感激她為羅馬文化貢獻良多。紀念碑置于大殿內(nèi)廳,由藝術(shù)家卡洛·方塔納(Carlo Fontana)建造??死锼沟倌鹊念^像戴著王冠,以圓形金銅大獎?wù)乱r托。下面的三個浮雕分別象征:她讓出瑞典王位并在因斯布魯克棄絕新教、蔑視權(quán)貴、信心戰(zhàn)勝異端。

克里斯蒂娜紀念碑

另外一位教皇亞歷山大八世對克里斯蒂娜的評價則是:沒有領(lǐng)土的女王、沒有信仰的基督徒、以及不知羞恥的女人。

參考資料
  • 威爾·杜蘭特《文明的故事》
  • 天主教百科全書
  •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原文首發(fā)于知乎專欄“幸運兒雅各”://zhuanlan.zhihu.com/c_1216660100645060608

 3 ) 女王·嘉寶·朱迪福斯特

本來女王第一次見到安東尼奧時夸張的笑讓我很不適應(yīng),她在那個旅館房間里撫摸所有物品時讓我覺得太拖沓,但是那個清晨克里斯汀娜把睡覺的時間用來閱讀,大雪堆在陽臺,匆匆抓上一把往臉上一揉,女王的瀟灑堅毅立刻映入我的心底,將安東尼奧送走的那晚女王在暗暗的燭光下的身影告訴我她是多么孤單壓抑,那么向往自由。在阿格和安東尼奧面前她的活力、激情毫無保留,而宮廷卻將她禁錮在冰冷石頭筑成千年牢籠里。難道是為死人而活的嗎,女王感嘆生命只有一次,而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也是每個人唯一擁有的東西,這么珍貴,難道不應(yīng)該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嗎?
---
嘉寶的聲音原來是這樣的啊,雖然感覺粉很厚,但哇,那么炯炯有神的眼睛,那么有棱角的臉龐。雖然我看過一些評論,說她本色出演,事實上我看她和吉爾伯特的互動非常好(當(dāng)然按現(xiàn)在觀影人的要求,他們倆那些根本不算什么)。嘉寶把王冠拿下,緩緩走入人群一一告別,哦,嘉寶你是在謝幕嗎?
---
那個聲音,那個從默片時代爆發(fā)出來的聲音,聽著我覺得好像朱迪福斯特啊。這樣堅毅個性的角色都適合她們這樣的女演員來詮釋。薄薄的嘴唇,緊鎖的雙眉,看透世間和人心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從里到外都是像真的女王一般莊重高貴。性格方面,那就更加與眾不同了,她們倆都是這樣,一個離群索居,一個低調(diào)深藏。神秘的人啊,你們自己都滿意了嗎?
---
克里斯汀娜女王在失去愛人之后揚帆遠航,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帶著他的尸體一個人駛向月亮之島。
你們都女神般地出生,自由的活著,女王陛下,嘉寶,還有你朱迪福斯特,特立獨行的女性們。因為我知道過于用力的人生總是有讓人扼腕之處,正是你們的堅強支撐了整個生命,背后的代價呢,我們是無法知曉的。為生命就這么怒放一次又怎樣呢,就算我和我的影子一起過活,在自己的圣經(jīng)里面是永遠沒有后悔那個詞的。
王子有玫瑰花,狐貍等待被馴服,大象在蟒蛇的肚子里面,紙盒裝著好幾只綿羊,瞧,事情就是這樣。

 4 ) 大愛了,嘉寶吉爾伯特

此片是嘉寶一生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后來息影應(yīng)該是知道自已再也不能拍出更好的影片了。

能讓女王放棄王位的該是多么英俊瀟灑溫柔多情高貴典雅的使者,吉爾伯特也很好的演譯了這角色。西班牙特使真的英俊瀟灑,溫存浪漫,兩人對戲很有感覺。嘉寶選對了對手,如果用勞倫斯,感情上會不夠熱烈。

在旅館里面對露出女身的驚喜,他慢慢的走近,生怕驚動了女神,無比溫柔的說“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這樣,生活如此美好“,極盡寵溺他的女孩。

在皇宮重蓬,知道了女王的身份,他以為他們的愛情只是女王的一時的心血來潮,他悲痛不已,請求女王放過自已,他知道他的愛情不存在了,他愿藏起滴血的心,埋葬心中終身渴盼的愛情。

女王迫于內(nèi)閣的壓力,也擔(dān)憂特使的安全,最后覲見告別祝他一路順風(fēng)時,特使的眼神悲痛欲絕,慢慢的走向女王,吻手后深深的看一下女王,永別了我的愛人。

結(jié)尾不喜歡,一國的特使不足以讓女王放棄她的冠冕和她的子民,這種安排沒有說服力。只會覺的女王做死,她的表哥和眾臣子民都如此愛她,她令所有愛她的人和她自已都活不好。

 5 ) 國王篇:瑞典女王

電影名字《瑞典女王》點明主角身份:國王。我認為以國王為主角的電影應(yīng)該有三種版本的故事。第一種是這個國王如何成為國王的,是關(guān)于登基或者復(fù)仇的故事(中國皇子,哈姆雷特)。第二種是國王在位時通過戰(zhàn)爭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這是關(guān)于民族英雄的故事(丘吉爾)。第三種是國王的愛情故事。(埃及艷后,瑞典女王)

因為國王電影本身是根據(jù)歷史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因此在觀看電影的角度方面天然具有一個視角:電影里的故事被包含在哪個歷史片段中。因此以下內(nèi)容也是基于該視角而來。

電影開局的背景里三十年戰(zhàn)爭是歐洲第一次全面戰(zhàn)爭。這個戰(zhàn)爭也是一場宗教戰(zhàn)爭。戰(zhàn)爭雙方是以瑞典法國為首的新教國家對抗以哈布斯堡王朝為首的天主教國家。主要戰(zhàn)爭發(fā)生在德國,導(dǎo)致了德國地區(qū)一半的男性都死了。不過他們不是在前線戰(zhàn)死的,而是城市淪陷后被很多雇傭軍發(fā)泄所殺。

歐洲的三十年戰(zhàn)爭本質(zhì)是由于神圣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衰弱所引起的整片歐洲的分裂。其性質(zhì)相當(dāng)于中國的周朝由于衰弱而帶來的戰(zhàn)國崛起。周天子就是天主教廷,諸侯國就是宗教革命里崛起的那些新教。不過不一樣的是周天子太弱了,所以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只是表面任尊周為共主。神圣羅馬帝國還沒那么弱,所以那些新教國家都是團結(jié)起來直接正面對抗神圣羅馬帝國。最后是以瑞典法國為首的新教國家取得了勝利。

在三十年戰(zhàn)爭里的瑞典和法國是當(dāng)時最強大的國家,而瑞典最偉大的兩位君主,一位是被稱為瑞典雄獅的古斯塔夫大帝,在電影開頭剛出現(xiàn)就死了。

當(dāng)時由古斯塔夫大帝統(tǒng)治的瑞典是第一個采用征兵制的國家。之前歐洲打仗都是用的雇傭兵。雇傭兵的人數(shù)不好管理,都是他們說多少就多少。而且當(dāng)時的雇傭兵已經(jīng)失去了以前的騎士團精神,前面說的德國地區(qū)一半男性被殺有很多不是戰(zhàn)死,而是淪陷后被雇傭兵所殺。所以古斯塔夫大帝采用了征兵制,一個是可以進行更好的管理,不至于連個人數(shù)都不知道,還有一個是征兵相比于雇傭兵更加訓(xùn)練有素。關(guān)于征兵在電影里瑞典女王和大臣爭議是否要簽到和約時,女王讓一個百姓發(fā)言,那個百姓就是被征的其中一個兵。

瑞典第二位最偉大的君王就是瑞典女王,電影主角。她和古斯塔夫大帝還是父女關(guān)系。電影原名是《Queen Christina》但瑞典女王在瑞典人的稱呼里不是女王,不是Queen,她就是國王。瑞典女王是一個像埃及艷后,武則天那樣的傳奇女子,她在古斯塔夫大帝死時才六歲,就繼位了,到十八歲當(dāng)政。當(dāng)時瑞典和法國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就像電影里展現(xiàn)的那樣,那些大臣都想乘勝追擊。二十多歲的克里斯蒂娜頂住了所有壓力,和法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歐洲由中世紀進入近代史的標志。我們今天所說的民族國家的概念就是由它而來。二十世紀南美洲,亞洲,非洲那些民族國家紛紛獨立,而歐洲的民族國家形成于十七世紀,那時在中國剛剛清兵入關(guān)。還是拿周朝舉例,《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就相當(dāng)于周天子(教廷)承認那些諸侯國(歐洲各國)不再是周朝屬國,而是一個個和周國平等的國家。諸侯國(歐洲各國)不再受周天子(教廷)統(tǒng)治。當(dāng)然教廷是堅決認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一份瀆神的和約,不過沒什么用,因為大家已經(jīng)以平等國家相處,有了正式的外交規(guī)范了。

有意思的是雖然瑞典是在克里斯蒂娜帶領(lǐng)下來到巔峰,還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打敗了天主教聯(lián)盟,但在克里斯蒂娜讓位給她表哥后,自己又信了天主教。所以后來她表哥死了克里斯蒂娜想重新當(dāng)上瑞典國王,但因天主教徒身份被阻止了。嗯,雖然西班牙也是天主教國家,不過克里斯蒂娜改信天主教和那個西班牙使臣沒什么關(guān)系?;蛘哒f,克里斯蒂娜和那個西班牙使臣本來就沒什么關(guān)系。

 6 ) 過時的手法,但的確是讓人印象深刻

嘉寶實在氣場太足?,F(xiàn)在我們倒是還能找到這樣的額女演員,不過多半都是一些50左右的女演員,劉嘉玲之流的,而嘉寶則簡直演活了女王的霸氣和英姿颯爽。
電影的問題不在嘉寶,甚至嘉寶幾乎是唯一的有點。問題是當(dāng)時陳舊的表演套式和編劇手法。最后20分鐘爆出高潮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很有可能然觀看者在30分總時就先離場了。于是一切懸念全成泡影。

 短評

格蕾絲·凱利是女性進化的終極樣本。奧黛麗赫本則是天使下凡。而嘉寶分明就是天神。哦,我的女王!我的神!

7分鐘前
  • 艾習(xí)角?
  • 力薦

片子拍得沒啥特別之處,看的完全是嘉寶的個人魅力,太合適這個角色了(比茶花女還完美),本身便是女王氣質(zhì)啊,而那句“我將孤獨終老” 竟也戲謔的印證了嘉寶自己的人生,影片最后與情人告別使人潸然淚下,迎風(fēng)出航卻也不失豪邁自在

11分鐘前
  • 茉琉
  • 推薦

1933年約翰.吉爾伯特已經(jīng)被有聲片淘汰,此時的嘉寶堅持要求制片方讓吉爾伯特當(dāng)<瑞典女王>的男主角,2011年,相同的戲碼在<藝術(shù)家>的劇情中出現(xiàn).但是與<藝術(shù)家>不同的是,<瑞典女王>并沒有拯救吉爾伯特的事業(yè).他因酗酒過度而早早隕落.可以這樣說,吉爾伯特的逝世間接導(dǎo)致了嘉寶以單身終生的宿命!

13分鐘前
  • 海北
  • 推薦

嘉寶演的冰雪之國的女王,喜男裝,好騎射,不愿結(jié)婚,憧憬著自由,因為對一個西班牙使臣的繾綣,退去王冠的桎梏,載著被殺的使臣的尸首,到那產(chǎn)葡萄的國土去了。阿佳妮的瑪戈王后,滿裙血跡,伸出手輕輕摸割下來的愛人的頭顱,手指觸及他冰涼的臉。嘉寶和阿佳妮,我愛的兩個偉大女演員。眠去

14分鐘前
  • 南黛楚
  • 推薦

其實故事是很老套的,但成為殿堂級的理由只因為嘉寶那張毫無表情卻表達千萬的臉。

19分鐘前
  • tehom
  • 力薦

沒啥好說的,超級經(jīng)典的老片,迷一樣美麗的嘉寶留下來的最美麗的形象。。。連女人也會為她瘋狂和尖叫。。。

20分鐘前
  • 蘿卜鎮(zhèn)小猴子
  • 力薦

影史經(jīng)典一刻:“什么都別想”。她失去了國家,她失去了愛人,她“將獨身死去”。PS:多年以后,貝爾托魯奇的“夢想家”向這部影片致敬,Eva Green模仿了Greta Garbo撫摸房間柜子的鏡頭。

25分鐘前
  • jagpumpkin
  • 推薦

除了她誰還能演?!

28分鐘前
  • 熊貓眼兒
  • 力薦

挺一般的故事,卻被嘉寶的個人魅力生生抬高了幾個層次,據(jù)說本片當(dāng)年在商業(yè)上取得巨大成功,還有那無數(shù)人慕名而來的最后一分鐘的表演自不必多說。以及,葛麗泰·嘉寶的美貌真是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啊。

29分鐘前
  • 柯里昂
  • 還行

年青時的嘉寶有著一副溫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龐和濟慈在詩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樣:迷人、嫻靜

30分鐘前
  • (????д????)
  • 推薦

傳說中的“零表情”結(jié)尾,一人氣場撐起整個故事甚至從根本上改變影片質(zhì)量的的前無古人、目前還是后無來者的典范

31分鐘前
  • RIC
  • 推薦

歷史上的克里斯蒂娜女王退位原因是改信羅馬天主教,電影里改為和法國大使的為愛私奔。僅僅表現(xiàn)出她好學(xué)愛民,放大了女性和國家責(zé)任的沖突,卻降低了她本人的政治、文學(xué)、神學(xué)才華。其實后半生四返羅馬,二度退位也很值得一寫,這個安東尼奧原型是不是紅衣主教阿佐利諾呢?

32分鐘前
  • Aeolus
  • 還行

小時候電視上看的,感覺最后她伏在他身上慟哭的鏡頭,一直跟隨了記憶很多年

37分鐘前
  • 甘草披薩
  • 推薦

林青霞,哪兒有~~ 故事有點不咸不淡,然而嘉寶絕對是女王,比“The Girl King-2015”好。

41分鐘前
  • vivi
  • 還行

“雪就像一片寬廣的海,一個人也許可以走出來,也許會迷失,最后忘掉這個世界,忘掉他自己?!惫适虑懊婧苣茏屓巳霊?,后面就萎了,但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中性扮相已經(jīng)很超前意識,嘉寶表演經(jīng)典,方額廣頤,皇族風(fēng)范,充滿古典美德臉部線條使得那個年代朗誦式的念白從她嘴里念出來很自然不做作。心水~

45分鐘前
  • 貓龜??
  • 推薦

那個年代的片子,從劇本來說,Bug實在是太多了,當(dāng)然我們不能以現(xiàn)在的一夜情后遺癥+愛德華八世退位來闡釋這個片子的內(nèi)容走向。在豆瓣能上8分+是因為大家為了標榜自己的品位,可以說泰勒好萊塢感太強、鮑曼像個木頭美人、赫本永遠端著。因為嘉寶足夠歷史久遠和相比較小眾,她未婚夫吉爾伯特完全沒有說服女王成為趙敏的說服力,嘉寶在這個片子里太自私了,如果她不是非要讓她未婚夫而是奧利弗來演……我相信是有足夠說服力的。最后一個鏡頭零表演?我覺得嘉寶真是是被電影人捧得太高了,雖然我也認同羅蘭巴特對嘉寶的臉的評價:嘉寶給人一種人類生靈的柏拉圖式意念,是不是人類進化的終極我覺得這是仁者見仁的事,看過好幾部嘉寶的片子,總覺得她比赫本還要放不開……也許是她絕世容顏和絕世獨立的性格以及她的同性戀傳聞為后來的文藝青年們提供了YY滋養(yǎng)地

49分鐘前
  • Kueen
  • 推薦

這部影片告訴大家,做名女人難,做名女人的男人更難。在三十年代的好萊塢,頭號女神竟然演了一部愛情悲劇,為了戀人放棄王位,最后戀人卻死了。嘉寶真美,她出現(xiàn)的時候光一定是柔和明亮的。

52分鐘前
  • 林||我們談什么都像談死!
  • 還行

在我的眼中,此后(特別是80年代后)的那些浮華空洞的女王愛情戲沒有一部達到這樣的水準。能夠和女王最后佇立船頭特寫相提并論的,我看也只有卡比利亞之夜最后的微笑。構(gòu)圖造型非常精心,人物塑造也很成功。雖然這是理想主義的浪漫夢幻。似乎不怎么看的出來當(dāng)時好萊塢積累剪輯的模樣,鏡頭轉(zhuǎn)換和景別變化都相當(dāng)流暢。那個柔光鏡打的呀。。。

55分鐘前
  • 李子鯉|Lilith
  • 力薦

Media Resources Center的DVD。人物塑造的分寸感把握得極好——劇情既沒有陷入宮斗陰謀的泥潭、也沒有墮入苦情窠臼,典范的“沒有表情”——容納了一切未曾說出卻可在觀者心中延展的思緒。

56分鐘前
  • xīn
  • 力薦

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劇情比較單薄,就是一個女王面對江山還是男人之間做出的抉擇——退位、私奔——然而私奔對象決斗被殺了。但是優(yōu)點是:嘉寶很帥、這部片子也沒有像同時代的一些電影那么冗長,整體氛圍把握得還算是不錯。

59分鐘前
  • 巧克力可麗餅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